广府粤语覃谈分韵的历史层次

合集下载

7大方言的历史渊源和过程

7大方言的历史渊源和过程

7大方言的历史渊源和过程从大处说,现代汉语可分为7大方言:首先是北方方言(广义的官话),流通在我国中原、东北、西北和西南的广大地区。

第二是吴方言,即江浙话,分布在江苏省的江南地区和浙江省大部。

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主要代表。

第三是赣方言,即江西话,分布在江西省和福建省西北部和湖南省的东部以及湖北省的东南部。

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主要代表。

第四是湘方言,即湖南话,分布在湖南省大部。

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主要代表(旧时以双峰话为代表)。

第五是客家方言,又叫客家话、客话。

客家话分布比较分散,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广东省东北部、福建省西北部、江西省与湖北、广东、福建接壤的地区,以及四川、广西和台湾等地。

东南亚各国的华人中有很多说客家话的。

客家话以梅州话为主要代表。

第六是粤方言,又叫粤语、广东话、广府话、白话,分布在广东省大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南部,以及港澳地区和北美华人社区。

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主要代表。

第七是闽方言,即闽语,分布很广,包括福建省大部、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地区和西部的雷州半岛、海南省、台湾省大部、浙江省南部,闽方言在东南亚华人社区流行很广。

闽方言内部分歧很大,大概来说,闽南片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片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片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片以永安话为代表,莆田仙游片以莆田话为代表。

这七大方言中,以北方话分布最广,其分布地域大约占全国面积的70%;使用的人口也最多,也占汉语人口的70%左右,其余六大方言的使用人口总和大约只占汉语人口的30%。

除北方方言以外的六大方言都是南方方言。

北方方言内部差异较小,主要差异是语音,语音的主要差异是每个声调的调值不同。

调值是各地方言相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也是区分北方方言各地差异的主要标志之一。

我在下面这个表里列出北方话区9个城市方言的调值,它们都有“阴阳上去”四声、也都没有“入声”,你可以比较一下它们的不同。

如果你用各地不同的调值分别说“山明水秀、千奇百怪、非常好看、观察仔细”等词语,你就能感受到各地方言的特殊味道。

粤方言与普通话声韵调对应规律

粤方言与普通话声韵调对应规律

24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备课参考
粤方言与普通话声韵调对应规律
北流市第九中学 李 芒
粤方言和普通话都是由古音发展变化而来 ,古今 语音的发展是日趋简化的 ,粤方言是一种比古音简单 又比普通话复杂的语言 ,和普通话有着比较严整的对 应规律 ,掌握这些对应规律对学习普通话十分有利 。 各地的粤方言有一定差异 ,但大同小异 , 这些规律对 所有讲粤方言的人都基本适用 ,讲汉语其他方言的人 也可以参考 。下面以南宁白话 ( 简称白) 为例 ,兼及广 州话 ,谈谈粤方言与普通话 ( 简称普) 声韵调的对应规 律。 一 、声母对应规律 我国古代没有记录音素的符号 ,是用汉字记录声 母的 ,用来记录声母的汉字叫做字母 。传统上有三十 六个字母 ,它们是 : 帮滂并明 ,非敷奉微 ,端透定泥 ,知 彻澄娘 ,见溪群疑 ,精清从心邪 , 照穿床审禅 , 影晓匣 喻 ,来日 。 南宁白话声母从古音声母演化而来 ,共有 23 个 , 它们是 b 、 p、 m、 f、 d、 t 、、 n、 l、 g、 k、 h、 ng 、 j、 q、 x、 z、 c、 s、 gu 、 ku 、 y、 w。 双唇音 b 、 p、 m 来自古音帮滂并明微母 , 转化为 普通话时仍读 b 、 p、 m 。例如 : ba 爸 ( 白) — ba 爸 ( 普) pa 怕 ( 白) — pa 怕 ( 普) ma 妈 ( 白) — ma 妈 ( 普) bi 比 ( 白) — bi 比 ( 普) pi 披 ( 白) — pi 披 ( 普) mi 美 ( 白) — mei 美 ( 普) bu 补 ( 白) — bu 补 ( 普) pu 铺 ( 白) — pu 铺 ( 普) mu 母 ( 白) — mu 母 ( 普) 唇齿音 f 来自古音非敷奉母 ,转化为普通话仍读 f 。例如 : fen 分 ( 白) — fen 分 ( 普) fi 飞 ( 白) — fei 飞 ( 普) fu 夫 ( 白) — fu 夫 ( 普) 舌尖中音 d 、 t 来自古音端透定母 ,转化为普通话 时仍读 d 、 t 。例如 : da 打 ( 白) — da 打 ( 普) ta 他 ( 白) — ta 他 ( 普) diu 丢 ( 白) — diu 丢 ( 普) tiu 挑 ( 白) — tiao 挑 ( 普) dui 堆 ( 白) — dui 堆 ( 普) tui 推 ( 白) — tui 推 ( 普) dü n 端 ( 白) — duan 端 ( 普) tü n 团 ( 白) — tuan 团 ( 普) 舌尖中音 来自古音心母 ,广州话则读为舌尖前

客家话覃谈有别的存古层次

客家话覃谈有别的存古层次

27 7
语 言科 学
2 0 1 3 年 5 月
现这个方言在音系格局上 比较确定无误地保留了覃 、 谈重韵 的对立 。此外 , 我们还发现, 龙J l f 县之外的
许多客家话也存在这种情况, 分布地域遍及闽、 粤、 赣三省 , 从类型上囊括 了新 、 老客家方言 ; 更为重要的 是, 此类现象还为多种历史文献所记录。不过 , 从 目前找到的材料来看 , 在数量和辖字上各地有些参差 。
p韵母词举例tam口笨tam三口头撞碰到tham口酒c包am口花娶亲的头天晚上举行的一tham三口止住clam口袋子z从袋中取物种仪式新郎跪在祖宗牌位前面戴上礼帽伴郎伴娘把红绸披在新郎身上礼帽的两侧嵌有银质的花饰替tsap口一盐2一撮盐挟ckam口碰到ckam霸盖动词khap二用一个碗盖着另一个碗容kham二口咳嗽cl5jcham含口死者嘴里含的金子cljam口捂
2 龙川话覃、 谈相混的层次
为方便讨论 , 龙川县佗城客家话 的调类及调值如下所列( 括号内为中古声母及声调 的来源) :
阴平( 中古清平 , 浊去)3 3 阳平( 中古浊平) 5 1

上声( 中古清上 、 部分次浊上) 3 5 阳入( 中古浊入)3
去声( 中古清去及中古浊上白读)3 1 阴人( 中古清人)3 5
语 言 科 学 I S S N 1 6 7 1 — — 9 4 8 4 C N 3 2 — — 1 6 8 7 / G 2 0 1 Nhomakorabea3年 5月
第 1 2卷第 3 期( 总第 6 4 期) 2 7 7 —2 9 0
客 家话 覃谈 有 别 的 存 古 层 次 *
严 修 鸿 余 颂 辉 一
本文 系 2 0 1 2年 度 国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重 大 项 目 ( 1 2 &Z D 1 7 8 ) 及 广东 省 普通 高校 人 文社 会科 学 重点 基地 项 目 ( 0 9 1 J D XM7 4 0 0 1 ) 的阶段性成果 , 同 时受 到 广 东 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年 度 项 目 ( G D1 1 C Z W1 0 ) 的 资 助 。感 谢 《 语 言 科 学》 匿 名 审 稿 人 提 出 的宝 贵 意 见 以 及 编 辑 部 的辛 勤 劳 动 。 文 中错 误 , 概 由作 者 负 责 。

粤剧经典

粤剧经典
自此文武生成为任何粤 剧戏班中第一男主角的统 称。
8
2020/3/24
8
小生
小生是传统戏曲 角色行当之一,指 扮演青少年男子。 按照饰演人物的不 同,一般穷生、扇 子生、纱帽生、翎 子生等等。
小生是演文戏而 不挂须的男角。
2020/3/24
9
正印花旦
正印花旦——班中第 一女主角,与二帮花 旦(第二女主角)在 表演艺术上已无大区 别,两者均集合武旦、 贴旦、花旦及青衣等 角色于一身。
红线女从艺六十年,在前人 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 红线女独有的以声带情、炉 火纯青的唱腔艺术塑造了一 个个光彩夺目的舞台形象, 在粤剧史上留下了绚丽篇章。
红线女的艺术代表着当代粤 剧旦角艺术的最高成就,被 誉为岭南文化瑰宝。
2020/3/24
21
红线女
主演了《搜书院》、《关汉卿》、 《昭君出塞》、《李香君》、《山 乡风云》、《昭君公主》、《白燕 迎春》等许多剧目,她所塑造的翠 莲,朱帘秀、王昭君、李香君、刘 琴、沈洁等人物,感情充沛,形象 丰满,性格突出,深入人心,形成 独具特色的“红派”表演艺术。
2020/3/24
10
二帮花旦
2020/3/24
11
丑生
2020/3/24
滑稽角色,一般扮 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 的角色。
一般不重唱,以 念白和做工为主,念 白和其他角色也不同, 一般用普通口语。
粤剧界中的马师曾、 梁醒波都是丑生的代 表者,其中梁醒波更 被尊称为[丑生王]。
12
2020/3/24
2020/3/24
4
粤剧名列于公 元2006年5月20 日公布的第一 批518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之内。 公元2009年9月 30日,粤剧获 联合国教科文

余霭芹. 粤语方言分区问题初探

余霭芹. 粤语方言分区问题初探
方 ,
的 年第
期 研

格 互〔

月 解 日 出版于 北 京
粤 语 方 言 分 区 问 题 初探



美 国华盛 顿 大 学

导言
,

自从 李 方桂 先生 于
,
年 提 出 了 以 中古 全 浊 音 今 读 塞 音 塞 擦 音 时
,
今 送 气 与否 的 发 展 作 为 汉语 方 言 划 分 的 标 准 后 李 方 桂 征
, ,
没 有提 出
“ 献 上 的 记 载 是 很 有 限 的 另 一 方面 方言 历 史 的 拟 构 必 须 以 已 有 亲 属 关 系

的方言为基础 因

此 这 个 方 法 只 能 用 来 断 定 已 属 于 某 方 言 区 内 各 方言 的 亲 疏 关 系 一 方言 区 的道理
。 。
, ,
,
而 不 能 用 来 决 定某 方 言属哪

罗 氏 独特 的观 察
,
,
是 基 于他 对 闽方言 进一 步 的 研 究 的
,

他 认 为 闽方 言 最 重 要 的
特 征 即 区 分 性 特 征 是 在 原 始 闽语 里 有 三套浊 塞音 而 其 中两 组 的 分 别 在 某 些 闽 方 言 里 如 邵 武 将 乐 是 以 声调 区 别 的 罗 杰 瑞
,
客 家 方言 就 是 一 个 很 好 的 例 子
, ,


方 言 区 虽 然 主 要 分 布 在 广东 省东部 北 部 福 建 省 西部 及 江 西 省 南 部 但 这 三 省 其 他 区 域 以 及 广
西 台湾 湖 南 四 川 各 省 都 有分 布 跟 地 理 环 境 没 有 直 接 的 关 系

粤语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史

粤语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史

粤语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史粤语是一种很美的语言,听到广东人讲粤语,你会感到很亲切。

你知道粤语的起源和发展史吗啊?粤语发源从汉人大规模入粤最早的历史来考察,粤语形成于西江中部。

1):据考古发现,大约从西周时代开始,岭南粤人与中原汉人就有来往。

不过,由于有五岭之隔,这种来往极为有限。

到了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曾派兵南征百粤,但究竟打到哪里,史无记载。

2):有记载的是: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西瓯(西江一带)粤人反秦,朝廷发五十万大军征讨,兵分五路:“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郡。

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馀干之水。

……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

”(见《淮南子·人间训》)这里所记的“镡城之岭”,指今广西越城岭;“九疑之塞”,指今湖南宁远县南;“渠”,即灵渠。

这两支军队开通灵渠再经漓江、贺江而进入岭南,灵渠将湘江与漓江沟通,从而成为中原汉人进入岭南的历史上第一条主要通道。

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战争告一段落,秦又“谪徒民五十万戍之”(雍正《广东通志》)。

这五十万人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因为直至东汉时统计,岭南各郡的人口还很少超过十万的,在秦始皇时代就更是地旷人稀。

这一大批汉人“徒民”的到来,足以改变岭南粤人的“一统天下”的局面,随之汉语便由此而被带入岭南。

这五十万“徒民”当时究竟定居何处?众说纷纭。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时的番禺(今广州市)一带,仍是粤人的天下。

?3):秦末,汉人赵佗在此建立南越国,所任用的官员从丞相以下基本上是粤人,就连赵佗本人,也得改变自己的服饰、生活习惯及其语言,把自己异化成粤人以便于统治。

如果不是粤人势力十分强大,他就不会那么做。

但是,在西江的中部,那里的情况就完全不同,经过秦兵的一番征讨,那里的粤人大都逃散,从而成为汉人填补及落脚定居的最佳之地。

由此推之,这五十万“徒民”多数定居于西江中部,而中原汉语也就首先传播于西江中部。

粤语的历史 粤语是怎么发展过来的

粤语的历史 粤语是怎么发展过来的

粤语的历史粤语可以说是流传度最广的一种方言,相信每个人对粤语都有一种不一样的经历。

但是对于粤语的历史大家又知多少?在这里洁灵牙膏来一起和去探讨粤语的历史,和你一起去了解它是如何传播全球的。

秦汉时期自上古时期,居于岭南地区的多个土著部族被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人称为百越,南越族为其中一支。

秦始皇南下攻取“百越”后,华夏族人来到岭南地区,多数南越族人与华夏人杂处,少部分南越族人逃往山区或更南方的地区。

秦朝灭亡后,南海郡尉赵佗兼并桂林郡和象郡称王,建立了岭南第一个封建王朝南越国。

南越国时期实施和辑百越政策,华越和平杂处,相互通婚,逐渐形成一种混合语形式的原始古粤语。

这一时期是粤语出现雏形的时期。

在汉朝的鼎盛时期,华夏族融合当时周边多个民族演变成汉族,陆续有汉族人迁入岭南,随之带来中原汉语,开始对原始古粤语产生叠加式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再次处于长年内战,北方更首次沦陷到外族手中,以致不少中原人南逃至岭南地区,岭南地区汉族人口大量增加。

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峰期。

当时中原传入的汉语与秦汉时期形成的古粤语混合,进一步叠加影响古粤语,逐步改变了古粤语的面貌,拉近了古粤语和中原汉语的距离。

这一时期是粤语的成长时期。

唐宋时期在唐朝鼎盛时期,岭南地区的汉族人口进一步增加,与汉族长期杂处的南越原住民多数已被汉化。

部分百越部族在汉族分布较少的山区里继续保持自己的语言文化。

这一阶段粤语再次进一步受唐代中原汉语叠加影响,成为一种既能对应中古汉语发音又有自身独立词汇和文法结构的成熟语言。

唐朝灭亡后,燕云十六州沦陷达四百年之久,宋朝时期,北方更再次沦陷到外族手中,以致中原人逃至岭南地区,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峰期,也是最后一次拉近粤语和中原汉语差别的时期。

现代粤语仍能比较好地对应宋朝早年官方修订的《广韵》发音,但难以对应元朝或以后的中原汉语发音。

不过《广韵》仍然只有平上去入四声,平声只是因为字多而分上下卷,与现代粤语并不完全一致。

两广边擦音多方言分布及来源研究

两广边擦音多方言分布及来源研究

两广边擦音多方言分布及来源研究作者:秦绿叶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6年第03期摘要:作为区域性特征,边擦音分布于两广交界粤客闽多方言音系中,在当地各方言的分布情况存在差异:粤语是边擦音分布数量最多的方言;客家话居次;闽语中边擦音分布量最少,并与包含边擦音的粤、客方言共存共生。

在来源上,粤语和客话的边擦音属于与民族语接触的语音层次,闽语的边擦音则是与粤客接触的语音层次。

关键词:两广边擦音多方言分布状态语音层次在广西和广东接壤地带,人们主要使用闽粤客三种方言,而其语音系统中有一个共同的典型语音特征——边擦音ɬ。

这种现象引起了诸多研究者的兴趣,但这些研究常常受限于行政区域,被分成广东和广西两个区域进行讨论。

其实连续分布着边擦音声母的两广区域是一个整体,下文将综合粤桂语言情况,从区域性特征讨论闽粤客边擦音的分布和来源。

一、边擦音ɬ粤桂分布状况粤语通常被当地使用者称为“白话”。

粤西地区白话语音系一般都存在边擦音ɬ,读为边擦音ɬ的字大都来自古心母字,而广州粤语古心母字多读为舌尖前清擦音s或者舌叶清擦音ʃ,没有读为边擦音ɬ,两者区别较大。

根据调查,湛江遂溪县、廉江市和吴川市粤语音系中都存在边擦音ɬ,茂名市区及高州、化州和信宜大部分地区粤语都有边擦音。

茂名地区的边擦音很早就被注意到,胡性初[1]调查茂名地区边擦音,发现这些字来自古心母、邪母、崇母、书母与禅母字;邵慧君[2]对茂名地区的粤语调查也类似的结果。

广西北海[3]地区有北海话,南康话和廉州话无一例在音系中包含了边擦音。

广西玉林地区粤语中也有边擦音ɬ[4][5],绝大部分存在古心母字和古生母字中。

客家话,在当地被称为“哎话”。

根据《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6]的调查结果,粤西除了信宜市的思贺、钱排和廉江市的石角三个点外,阳西塘口、阳春三甲、高州新垌、电白沙琅、化州新安和廉江青平的客家话都有边擦音ɬ。

这些边擦音分布在中古心母、生母和少数的崇母字总,古船、书、禅三母字声母读为s,两套擦音区分很清楚。

粤语

粤语
九声六调: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
九声六调即九种发声,六种声调。简单理解:首先一种声调对应一种发声,六种声调对应六种发声,剩下三 种发声就是入声。
实际上阴入、中入、阳入声调的音高,与阴平、阴去、阳去是一样的,不过是用-p、-t、-k韵尾的入声字 用以区分。由于声调的定义,是包括抑扬性(即实际音高)和顿挫性。而入声韵尾-p、-t、-k正是影响了其顿挫 性。因此,即使只以1至6的六个数字标示六个声调,也有人认为不能简单称作只有六个声调,或说是九个声调, 或者更进一步说是“九声六调”。
粤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南的广东省中部和西部、广西东南部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南省个 别地区 ,广东省使用粤语的人口大约有4000万 ,加上广西粤语使用人数大约为1200万 、香港700万、澳门55万。 在中国,有1.2亿人以粤语为母语。
起源
起源
它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对长江以南方沿海地区的称谓“越”或“粤” 。在古籍中,越即粤,古代粤、 越通用,对于长江中下游以南沿海地区的部族,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百粤、诸越。广东,《史 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隋唐以后“越”、“粤”两个字的含义开始有所区别,前者多用于江 浙吴语地区,后者多用于岭南两广,并长期作为岭南地区的统称 。后来两广称谓区分,“粤”特指广东,广西 简称为“桂”。 粤语在美洲华埠则被称为“唐话”。而“广府话”、“省城话”这两个名称则专门指旧广州府 地区。
01
发音系统
02
声母
03
韵母
04
声调
05
词汇
06
语法
发音系统
粤语发音系统较复杂,有19个声母,56个韵母跟九声六调。
声母

广府粤韵内容

广府粤韵内容

广府粤韵1. 简介广府粤韵,也称为广东音韵,是中国广东省的一种方言音韵系统。

它是汉语方言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方言之一,被广东省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区的人民所使用。

广府粤韵以其独特的音调和发音方式而闻名于世。

2. 历史背景广府粤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广东地区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

在长期的交流中,各地方言逐渐融合,并形成了独特的音韵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府粤韵逐渐发展壮大,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尤其是在清代,由于广州成为对外贸易重镇,更加促进了广府粤韵的传播与发展。

3. 音调系统广府粤韵具有六个基本声调:平、上、去、入、轻声和连读声。

这些声调在语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声调可以改变词语的意义。

广府粤韵的声调系统独特而复杂,对于非粤语母语者来说可能相对较难掌握。

然而,正是这种独特的音调系统赋予了广府粤韵其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4. 音韵规律广府粤韵的音韵规律包括声母、韵母、声调和尾音等方面。

在广府粤韵中,声母较为简单,只有约20个,而韵母则相对较复杂。

广府粤韵的声调和尾音也非常重要。

声调可以改变词语的意义,尾音则可以影响词语的发音和节奏。

5. 形成演变广府粤韵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广府粤韵逐渐形成并不断演变。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地方言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

这导致了广府粤韵受到了其他方言的影响,但其独特性依然保持着。

6. 文化影响广府粤韵不仅是一种语言,也是广东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的体现。

广府粤韵在戏曲、音乐、电影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例如,在广东地区流行的粤剧中,演员需要用广府粤韵来唱词和对白。

这使得广府粤韵成为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广府粤韵还对流行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著名的华语流行歌曲都采用了广府粤韵的发音方式和特点,使得这些歌曲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7. 保护与传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广府粤韵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威胁。

广府语言与古代岭南文学

广府语言与古代岭南文学

广府语言与古代岭南文学一、粤语粤语,又叫广东话,本地人多称为“白话”。

粤语是全国七大方言之一,也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方言,一种强势的方言。

粤语主要通行于广东大部分地区、广西部分地区及港澳。

此外,在美加的华人大部分也是使用粤语。

粤语内部又分为好几种地方话和次方言。

广东境内有广府话、四邑话、高阳话、吴化话、连山话等,广西境内有梧州话、南宁话、钦州话、玉林话等。

这些次方言有的比较接近,彼此可以交际,如广府话与梧州话、南宁话;也有些差别较大,彼难以交际,如四邑话与玉林话。

次方言的产生是由于以前交通落后,彼此相对隔绝而逐渐形成的,今天交通发达,更重要的是广播电视媒体发达,而广东和港澳的媒体基本上都是使用粤语,这就促进了广州话的传播,促使其他次方言向广州话靠拢。

布在广州及其附近几个县市、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港澳的广府话是粤语的主体,而广州话是粤语公认的标准语。

也有人认为香港粤语应作为第二个标准语。

但总的说来,广州话与香港话的差别甚小,而且随着穗港两地交流日益频繁和香港文化对广东地区的强烈影响,他们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变小。

粤语是汉语方言的一种,和其他方言一样,它直接来源于古代汉语,因此总的说来,粤语和民族共同与之间相同成分是主要的,居主导地位。

但是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粤语也形成不同于共同语的一些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掌握粤语是有一定帮助的。

第一、它大量保留着古代汉语的成分,这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

在语音方面,粤语保留了中古汉语韵母的塞音韵尾和唇音韵尾,而在北方方言中这些特征早已消失。

又如声调,粤语保留中古汉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而且还从阴入中衍生出一个中入调。

此外,粤语没有北方方言所具有的卷舌音、儿化、轻声等,这些特征都是在中古以后发展形成的,但粤语并没有跟上北方方言的变化。

在词汇方面,粤语保留一些古词或古义,而在北方方言中,这些古词已被废弃不用或很少用。

如粤语中“粘”说“黐”,北方方言不用。

在语法方面,在人名前加“阿”表示亲昵,修饰成分后置,“公鸡”说成“鸡公”,这些都是古汉语特征的遗留。

广府口传文化与广州方言

广府口传文化与广州方言
早期画舫中的南音,唱词叫典雅,曲调哀怨缠绵;后流入民 间由瞽师演唱的南音,韵味浓郁,别具乡土气息。
南音的腔调分为本腔、飏舟腔(今多称扬州腔)、梅花腔几 种,各自有独立的板面和过门。节奏上有慢板、中板、快 板、流水板等。
南音唱词结构与木鱼、龙舟相通,但句格、声韵和节拍严 谨。
01 粤讴
02
粤讴又名越讴、解心腔,是以广州方言演唱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曲艺形式。粤讴孕育和产生于清嘉庆年 间,由岭南名士冯询在木鱼、龙舟、南音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改造创造出来的。
2
农工 ,如《痴云》(小明星);
《打雀英雄传》(郭炳坚)
3
消遥 ,如《春花秋月》(刘珺儿);
月下海印情(曹秀琴/吴国华)
4
禾多,如《老子有钱》(郭炳坚);
《请你放开我》 (刘珺儿)
5
麻花, 如《浔阳月夜听琵琶》(陈
玲玉)
6
咆哮
7
斜遮
入声韵
1
腊杂 35.八达 36.白黑(34一36韵通
用)
2
拾级 38.佛骨 39.勒得(37一39韵通
01
粤曲的唱腔音乐极为丰富,大约可分为 自成系统的7个类别:
02
梆子;②二簧;③牌子曲;④吸收龙舟、 木鱼、南音、粤讴等的曲调;⑤〔送情 郎〕、〔剪剪花〕、〔玉美人〕等等小 曲;⑥辛亥革命后新创编梆簧杂曲;⑦ 填词演唱的广东民间器乐曲即“广东音 乐”,如〔饿马摇铃〕、〔昭君怨〕、 〔雨打芭蕉〕、〔双声恨〕、〔柳摇金〕 等。
如何区分粤曲中的平仄?
又如:《多情东坡多情月》(李丹红)
16.劳高 17.扶孤(16一17韵通用)
劳高韵 如:《多情世界》和《有苦无 路诉》(前半部分)
18.阑珊 19.惭贪 20.棚撑 (18一20韵用)

广东话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广东话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广东话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广东话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该文是我看到最全面介绍粤语历史和特点的文章,尽管是繁体,如果大家能耐心看完,会和我一样有同感:粤语同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个保存的很好的精髓。

网上总有人挑动对粤语的轻视甚至敌视,不是无知就是故意。

我不是广东人,但我居住在广州,我非常喜欢广州,非常喜欢粤语,非常喜欢粤剧,非常喜欢岭南文化,同时,这并不代表我不喜欢普通话,不喜欢中原文化,不喜欢京戏。

如果还有人想骂粤语,请看完后,用冷水冲冲脸后再骂。

粵語,又称为广东话、广府话、白话,是一種聲調語言,属漢藏語系汉语族。

在中國南方的廣東中西部、廣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門和東南亞的部分國家或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

它的名稱來源於中國古代對南方的稱謂「越」或「粵」。

由於在語言學分類上,中國與西方有分歧,故粵語屬於一門獨立的語言抑或是一門方言尚有爭議。

注1。

目前全球中,粵語使用人口大約為7千萬。

粵語的使用人口在中國國內語言使用人口排名中處於第三位,次於約8億人使用的漢語北方話及約8千萬人使用的吳語,而在全球則排在第十六位。

雖然使用人口比官話漢語少,但粵語的使用地區非常廣泛。

粵語不僅在海外華人社區中被廣泛應用,而且支持著以香港文化及南粵文化為中心的粤语文化,這使得粵語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生命力。

可以說粵語是目前世界上有較強生命力的語言之一。

廣州話口音是粵語的公認標準口音。

但是隨著近年來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廣東境內一些原粤语城市甚至出現外來人口多於本地人口的現象,與之相伴的是漢語北方話使用人群大增,加上近年来香港粤语流行曲、电视电影对中国大陆粤语使用人群的强势影响,粤语文化的中心城市事實上已經由廣州遷移到了香港。

香港粵語跟廣州話,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有時可以從整體口音上作出區別;但在於個別字詞上,則往往難以區別。

在下文中,為使表述簡潔,或會以“北方話”表示“漢語北方話”。

粵語的歷史發展,自上古時期至現今,經歷了一段頗長的時間。

粤语自古源自梧州

粤语自古源自梧州

粤语自古源自梧州梧州位于广西东部,地处珠江流域中游。

梧州市是一个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古为百越之地,广信、苍梧是古称,传说因古时盛产刺梧桐树而得名。

公元621年(唐武德4年),改郡治为州治,将苍梧改为梧州,是梧州得名之始。

唐、宋、元、明时期属广南西路(即广西),清属广西巡府。

1927 年正式成立梧州市,为省辖市。

梧州市现辖万秀区、蝶山区、郊区、苍梧县、藤县、蒙山县,代管岑溪市,面积12585平方公里,人口273万,汉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

其中梧州市城区面积307平方公里,人口42万。

梧州市座落在浔江和桂江(其上游称漓江)的交界汇合处,背倚海拔365米的白云山,青山怀抱,绿水潆绕。

据古书考证。

秦代之前,梧州属百越之地,梧州先民当说百越语。

从今天梧州话存在不少壮语因素的迹象看,当初梧州先民说的百越语可能就是古壮语。

公元前218年,古越人的一支——西瓯国(今之梧州、玉林、北海一带)在苍梧起兵反秦,秦始皇派屠睢率50万大军征讨。

屠睢令史禄在海阳山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

大军顺漓江、贺江而下,所向披靡。

4年后,战争告一段落,秦始皇又“谪徙民五十万戍之”。

这50万人主要分布在以梧州为中心的西江中段,梧州划归桂林郡。

当时,岭南各郡地广人稀。

直到东汉时统计,各郡人口还很少超过10万的。

这一大批汉人迁来,足以改变越人“一统天下”的局面,中原汉语便由此带入岭南。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灭南越国,将岭南分为苍梧、南海、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同时设“交趾刺史部”统治这九郡。

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交趾刺史部”从赢娄(今越南河内西北)移治苍梧郡治广信县(今梧州市区)。

苍梧郡的辖境相当于今广西都庞岭,大瑶山东,广东肇庆、罗定以西,湖南江永、江华以南,广西藤县、广东信宜以北的广大地区。

自此至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长达316年,广信一直是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浅谈广府区域传播中方言的折中与掺合

浅谈广府区域传播中方言的折中与掺合

浅谈广府区域传播中方言的折中与掺合广府地区是中国南方一带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区域,也是华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群之一,包括了广州、佛山、韶关等地。

在这个广府地区,有人民广泛使用的广东话,也称为粤语。

广东话是汉语的一个方言分支,但广东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上与普通话等其他汉语方言有很大的不同。

在广府地区,方言传播的折中与掺合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要了解广府地区方言传播的折中与掺合,首先需要了解广东话的特点。

广东话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方言系统,由于历史、地理、政治、民族、认知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广东话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年龄段等方面产生了多种口音和词汇的变体。

这使得在广府地区的方言使用上出现了多样化的现象,有一定地助长了方言传播的折中与掺合现象。

就方言传播的折中与掺合问题来说,首先是方言折中的问题。

方言折中主要指的是在广府地区,由于广东话的复杂性,很多人在使用广东话时,倾向于使用一些标准化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以便与其他方言用户进行交流。

这种折中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方言之间的差异,使得方言传播更为便利。

方言掺合也是方言传播中的一大特点。

方言掺合主要指的是在广府地区,不同地区的方言口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之间相互掺入,形成了较为复杂的交流现象。

这种掺合现象,使得广府地区的方言使用更为多样化,也有助于方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广府地区的方言传播中,折中与掺合不仅在方言的口语使用上有所体现,也在方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有很大的影响。

方言折中使得不同地区的方言差异得到部分的消解,方言掺合则为方言文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

在广府地区的方言传播中,折中与掺合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那么,广府地区的方言传播中该如何进行折中与掺合呢?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方言教育,推广标准语音和词汇,强化方言传承的同时减少方言差异。

也可以通过扶持方言文化创新,鼓励方言掺合的现象,使得方言文化更为丰富多彩。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折中与掺合,并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调整,才能使广府地区的方言传播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五讲《广韵》音系

第五讲《广韵》音系

第三讲中古音系授课要点:①韵书的起源②《广韵》的由来及体例③《广韵》语音系统一、韵书的起源和发展中古汉语语音系统指以《切韵》《广韵》为代表的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

㈠韵书:韵书:韵书是按照韵编排的词典。

形书:《说文》《字林》《玉篇》义书:《尔雅》韵书:《切韵》《广韵》㈡韵书起源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⑵原因韵书出现的条件:第一,具备将音节分析为声、韵、调三个部分。

第二,具有科学实用的注音方法。

汉末,孙炎《尔雅音义》第三,具有社会需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第一,中国和尚受到梵文字启发,懂得了将汉语音节切分为声韵两部分。

梵文:体文――辅音摩多――元音第二,沈约《四声谱》发现了平、上、去、入四声。

第三,诗歌发展,需要韵书。

魏晋时期汉语诗歌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对格律进行规范时期,象沈约永明体提出的“四声八病例”说,对诗歌的押韵和平仄都作了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用韵书的方式对诗歌的用韵用字进行规范,提出一个大家可以遵循的标准。

⑶《广韵》以前的韵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韵书产生并蜂出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韵书。

三国魏:李登《声类》――第一部晋代:吕静《韵集》――第二部南北朝:阳休之《韵略》、夏侯咏《韵略》、沈约《四声谱》沈约在汉语音韵学史上的贡献很大,首先发现了汉语具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的特点。

二、《广韵》的由来及体例㈠《切韵》与《广韵》的成书过程:①隋代开皇年间,陆法言编写《切韵》,存在最早的韵书。

②唐孙缅修补增订《切韵》,篹《唐韵》。

③北宋陈彭年编修《广韵》,全称为《大宋重修广韵》,这是我国现在的最早的完整的韵书。

㈡《广韵》的性质《广韵》虽编于宋代,只是对《切韵》加以充实扩充(“广韵”就是扩充《切韵》之意)。

因此,《广韵》虽然编修于北宋,但它反映的仍然是《切韵》时代即隋代的语音系统,并不是北宋时期的语音系统。

因此,《广韵》音系就是《切韵》音系,即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

正因为如此,加之《切韵》一书已经佚失,后人实际上是利用《广韵》去研究《切韵》音系的,如清代音韵学家陈澧《切韵考》就是利用《广韵》研究《切韵》的,书名叫《切韵考》,实际上是《广韵考》。

(四)粤语声韵格律

(四)粤语声韵格律

(四)粤语声韵格律粤语声韵格律编写粤剧,少不了要弄清粤语的九声、五十二韵,梆黄及口古均要分上、下句,这就要知道那些字可作上句或下句的结束字。

同时每句之中又分为几顿。

每顿的尾字也要按一定的平仄规律撰写。

若填小曲,牌子作唱词,则难度更大。

粤语每个字都有一定的声调。

比如下平声的“平”字的声调是(5)就只能填在曲中(5)的位置上。

为让大家容易记住平仄的区别,以下试用亲人韵为例说明:上平(3)、上上(2)、上去(1)、上入(30)、中入(10)因-----隐-----印----壹-----逸下平(5)、下上(71)、下去(6)、下入(60)人-----引-----孕-----日只要记住(3)(5)两个音的字分别是上平和下平。

可作下句结束字。

其余的都属仄声字,均作上句的结束字。

其中上入的声调是(30)要注意不可和上平(3)混淆。

上入的(30)是短促的,一拖长就会变字,如“谷”字拖长就变成“屋”字了。

此外,中入、下入亦是同样的情况。

目前多把入声字另立一个入声韵部。

熟悉工尺谱的朋友要记住(工)是上平,(合)是下平,可作下句结束字,其余都是仄声,只能作上句的结束字。

梆黄的句格多是平仄相间,只要弄清字的平仄归属,写唱词就容易多了。

附:粤语声韵表帮忙部:帮忙韵、干寒韵、商量韵、艰难部:艰难韵、贪婪韵、撑棚韵、亲人部:亲人韵、森林韵、登腾韵、遵循韵、千年部:千年韵、添甜韵、宣传韵、依时部:依时韵、曦微韵、猪鱼韵、追随韵、西堤韵、灰煤部:灰煤韵、开来韵、乖孩韵、英明部:英明韵、腥鲮韵、乌狐部:乌狐韵、操劳韵、工农韵、逍遥韵、优游韵、菠罗韵、花茶韵、宽盘韵、爹爷韵、抛锚韵、靴瘸韵、五唔韵、入声:垃圾部:垃圾韵、八达韵、黑白韵、执拾部:执拾韵、核实韵、得墨韵、热烈部:热烈韵、涉猎韵、月缺韵、喝割部:喝割韵、落索韵、芍药部:芍药韵、劈石韵、竹木韵、霹雳韵、活泼韵、出术韵.1。

帮忙韵上平声。

音调为(3),工尺谱(工),下句结束字:邦帮梆方芳坊荒慌谎当铛汤岗刚缸扛江康慷糠腔筐眶光胱装妆庄桩赃脏仓苍疮舱桑丧汪下平声。

粤语——精选推荐

粤语——精选推荐

粤语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方言之一。

广义的广州方言又称“广府话”、“白话”,属粤方言广府片,是粤语的代表方言,通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中及粤北部分地区,以及广西东南部。

狭义的广州方言指广州话,专指广州市区通行的粤语。

广州方言由古代汉语演变而来,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秦代以前,居住在广东、广西地区的是称为“南越”(百越的一种)的少数民族,包括壮、瑶、黎和疍家等。

后秦始皇派兵戍守岭南,开始了早期汉语与百越语言融合的先声。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粤方言最早的源头,应该是楚人南迁、楚语南来所导致的结果”(李新魁《广东的方言》)。

汉代至唐宋,中原汉人源源不断地迁徙岭南,促进了粤语的发展和定型。

元明清以来,粤语的变化较小。

广州方言一方面继承、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一些南方非汉语的成分,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有较大的差异,具有自己特有的语音特点。

(1)无浊塞声母,保留古微母M-的读法,古精、知、照三组合流,古晓、溪母合口多读F-,如“欢[FUN55]”“款[FUN35]”,古-M、-N、-?、-P、-T、-K韵尾保留完整,有长短元音A、?构成的一组韵母。

(2)声调多达9个:平上去各分阴阳,阴调(来自古清音声母)和阳调(来自古浊音)相配整齐,入声3个,包括阴入(上阴入)、中入(下阴入)、阳入,长元音配中入,短元音配阴入,如“八[PAT3]”,“笔[P?T5]”。

(3)连读变调不明显,但有丰富的语义变调,如“毛”:毛[MOU21]发→发毛[MOU55](发霉),“片”[PHIN33]→[PHIN35](屎片)。

(4)单音节古词较多,如“颈(脖子)”、“望(远望、盼望)”;有些词可能来自古楚语(如“睇[看]”)、古壮侗语(如“谂[想]”);一些复音词的词序与普通话不同,如“齐整(整齐)”;有较多外来词,如“波(球)”、“肽(领带)”;有一批特有词,如“嘢”(东西)、“餸”(下饭的菜)“攞”(拿)、“靓”(漂亮)。

粤语的特色构造

粤语的特色构造

粤语的特色构造语言,是生活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具有特定社会文化属性的人们所使用、所专用的。

语言总有一定的稳定性,否则便失去它的社会职能。

但它不是僵死的,而是不断随着社会发展而渐变的。

现实生活不断变化,人们对客观事物(自然界、人类社会)认识不断加深,便向语言提出一个任务:必须迅速反映这一切,以适应人们交际的需要。

因此,语言除了具有符号的物理属性外,还具有浓厚的文化属性。

语言是凝聚着文化精神的最为深层、稳定的社会现象。

同理,粤语(广府话)具有明显的广府文化属性,可以说它是广府文化圈中最能反映广府文化精神的“活化石”。

据专家分析,广州话使用的词汇有1/3以上是方言词汇,而在日常口语中方言词汇出现的频率至少有百分之五六十(笔者觉得,这应是对老广州而言)。

这些方言词汇中,有些原是古汉语词汇,有些是从外语中吸收过来的,有些是本地受地理、气候、经济、文化、风俗等影响而创新的。

由此可见广府文化受中原文化、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可见广府文化独有的特征。

“姑勿论”、“于是乎”、“卒之”、“皆因”、“到其时”等词,看起来是文绉绉的古汉语书面用语,但在广州话中,却是日常普遍使用的口语,一般老广州都能随口而出、准确地使用。

可见古汉语在广州话中根深蒂固。

广州话中不少单音词原是汉语的古词汇,现代普通话已不再单独使用了,但现代广州人仍普遍使用。

如颈(脖子)、冀(翅膀)、镬(锅)、衫(衣服)、揞(捂)、棹(摇)、着(穿)、系(是)、黐(粘)、弊(糟糕)、孱(体弱)、晏(晚)、悭<节俭)、朝(早上)、姣(淫)等。

有些词看上去似广州话独有的,其实古汉语早已有之。

如“车大炮”(撒谎),实质起码600年前已见于中原汉语中,但“车”字稍变调,作“扯”。

如元明中原杂剧<锁白猿)有台词:“贫道姓邹名谎,字扯炮,道号弄虚先生。

”把“扯炮”与“弄虚”、“诌谎”并列,皆是撒谎之意,又如“打倒褪”(退缩),在<醒世姻缘)八十回有词:“狄希陈听见这话便打倒褪”,可见并非广州人自创。

粤语的起源、发展、特色及变化

粤语的起源、发展、特色及变化

一、粤语概况粤语,又称为广东话、广府话、白话,是一种声调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

在中国南方的广东中西部、广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的部分国家或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小区中广泛使用。

它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对南方的称谓「越」或「粤」。

由于在语言学分类上,中国与西方有分歧,故粤语属于一门独立的语言抑或是一门方言尚有争议。

注1。

目前全球中,粤语使用人口大约为7千万。

粤语的使用人口在中国国内语言使用人口排名中处于第三位,次于约8亿人使用的汉语北方话及约8千万人使用的吴语,而在全球则排在第十六位。

虽然使用人口比官话汉语少,但粤语的使用地区非常广泛。

粤语不仅在海外华人小区中被广泛应用,而且支持着以香港文化及南粤文化为中心的粤语文化,这使得粤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可以说粤语是目前世界上有较强生命力的语言之一。

广州话口音是粤语的公认标准口音。

但是随着近年来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广东境内一些原粤语城市甚至出现外来人口多于本地人口的现象,与之相伴的是汉语北方话使用人群大增,加上近年来香港粤语流行曲、电视电影对中国大陆粤语使用人群的强势影响,粤语文化的中心城市事实上已经由广州迁移到了香港。

香港粤语跟广州话,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有时可以从整体口音上作出区别;但在于个别字词上,则往往难以区别。

在下文中,为使表述简洁,或会以“北方话”表示“汉语北方话”。

二、粤语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粤语的历史发展,自上古时期至现今,经历了一段颇长的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上古时期,岭南地区便居住着被称为“南越”的民族,鲜有汉人居住,故当时汉语并不存在。

在秦朝,秦始皇派军南下攻取“百越”之地,数以万计汉人来到岭南地区定居,便导致汉语开始于岭南地区传播。

而至汉代,汉高祖封赵佗为“南粤王”,统治南越之地。

此时,许多汉人进入岭南,便与南越杂居,并逐渐改变了当地土著之生活,同时亦促进了汉语的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 马德 强:《 重韵 的性质 、类别及其在现 代汉语方言 中的反映》,福 建师范大学 2 0 0 5年硕 士学位论 文。
⑤ 据①,第 6 2页 。
9 1
这个 [ e m/  ̄ p ] 韵 母 同时也是 中古侵 韵 ( 除特 殊情 况外 ,本文举 平 以赅上 去入 ,下 同)的今读 , 因此 就有 :
余 颂 辉
[ 摘
要 ] 本文通过对现代方 言和历 史文献 的考证 ,证 明中古覃、谈 重韵 的 区别在粤 方言广府 片 中是 确
实存在的 ,这和 《 切韵》 音 系相合 ,而前人相关论 断有误。粤语 的覃谈相别 ,主要反 映在 口语 中,在声母 条
件 上 与 吴 语 、赣 语 、徽 语 一 样 局 限 于端 系 , 而 不像 闽 语 、客 家话 那 样 还 表 现 在 见 系 。覃 韵 的 早 期 形 式 为 圆 唇
§ 2广 州 话 覃 谈 相 别 的 考证
前 述几 位学 者都 谈 到广 州话 覃谈 韵今 读 分 混 的层 次 ,他 们 都 认 为广 州话 中古 覃谈 韵 今 读 的音 系格 局 是覃 谈 见系 ≠覃 谈非 见 系 = 咸 衔 ,可 以下 图 表示⑤: 覃谈 ( 见系)
e m/ e p
有 区别 。
本 文作 者 的母语 并 非 粤方言 ,但 因为工 作关 系 ,需要 学 习和 研究 广 州 话 ,这 个 过 程 中接触 了不 少 主 要元 音 为e 且 以 一m /一P收尾 的 “ 方 框字 ” 。这些 词 中有不 少其 意义 与用 法 同客赣方 言 的咸摄 一 等字 相 当 ,
覃韵的早期形式为圆唇omop晚近形式为语音层次考本字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890201304引言切韵开口一等重韵覃谈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混问题自高本汉以来就是学界关注的热点由此形成的拟音处理诸家争论不休
文化 遗产
2 0 1 3年 第 4期
广府 粤语 覃 谈 分 韵 的历 史 层所记载的音义 ,且依声母发音部位的差异表现为覃谈分韵 的格局 。通过考证历
史上 本 土学 者及 西洋 传 教士 所记 录 的广府 话 材料 ,可 以确 定这 种格局 古 已有 之 ,只不 过 随着 时 间 的推 移 , 不 同声母 部 位 的覃谈 韵 字具 体表 现不 同。
§ 1引 言
《 切韵》 开 口一等重韵覃 、谈在现代汉语方言 中的分混问题 自 高本汉以来就是学界关注的热点 ,由此 形成 的拟音处 理 诸 家争论 不休 。此前 ,很 多学 者 如王 洪君 、鲁 国尧②、吴瑞 文⑧、马德 强④等都进 行 了较
为详 细 的研究 ,并作 了较 大篇 幅 的讨 论 。 以粤 语 为 例 ,上 述学 者 都 认 为粤 方 言 里 中古 覃 、谈 二韵 今 读 没
( 1 ) 【 耽 】曲m 延 误, 《 广 韵》r 含 切, “ 《 说 文》
拖拉 日: ‘ 耳 大垂也 ’ , 又耽 乐也 ,
( 2 ) t B m 哄( 人) 、 爱 惜 《 广 韵》 r 含切, “ 淫过 , 《 说
史》 : 乐也 一 , 此 处 是使动
《 诗》日 :‘ 无与 士耽 ’ ,或 作 耽 ’ 。 ”由 《 诗经 》的沉
以拼合[ g m /  ̄ p ] 韵母。可是,广州话中还有不少声母是t / t ,韵母却为[ 它 p ] 的词 ( 可以简称为 c 类词) , 这些 词 多数 情况 下可 以单说 ,且 日常生活 中 的构词 能力也很 强 ,这有违 前人 总结 的广 州话 与 《 切韵 》音系
的对 应关 系 , 只 能从别 的角度来 考证其 本字 。 以下列 出本文 作者 目前所 知 的这 类字 , 其 中有些 前贤 时彦 ( 如 白宛如① 、余 伟文② ) 已有过 相关考 证 ,限于篇 幅 ,前人 考证充 分者 仍之 ,并尽量 举 出其 他方 言 的例 子辅 证 ,对前 人考证 存疑 的 ,再 补充本 文的看 法 。
阶段性成果 ,同时受到澳 门基金会 项 目 “ 廖廷枢与 1 9世 纪中叶澳 门及 周边地 区粤方言语音” ( 项 目编号 :0 2 5 7 )的资助 。 ① 王 洪君 :《 从开 口一等重韵 的现代 反映形式看汉语 方言的历 史关 系》,《 语 言研 究》 1 9 9 9年 第 1 期。
② 鲁 国尧:《“ 颜之推谜题”及其半解》 , 《 鲁国尧语言学 论文集》 ,南京 : 江苏教育出版社 2 O 0 3 年版,第 1 3 6 — 1 8 0页 。 ③ 吴瑞 文 :《 覃谈有别 与现代 方言》 ,《 声韵 论丛》 1 3辑 ( 2 0 0 4年刊 ) 。
的 [ o m / o p ] ,晚近形式为[ e m /  ̄ p ] ,与谈韵 相 区别 。
[ 关键词 ] 粤语
重韵
语音层 次
考本字
[ 中图分 类号] H 1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 1 6 7 4— 0 8 9 0( 2 0 1 3 )0 4— 0 9 1 — 0 8
覃谈 ( 非见 系 )
咸 衔
a m/ a p
[ 作者简介 ]余颂辉 ( 1 9 7 7一) 男,江西 南昌人 ,文学博 士,澳 门科技 大学通识教 育部助理教授 。( 澳 门,0 0 8 5 3 ) 本 文 系2 0 1 2年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重大项 目 “ 海外珍藏 汉语文献与南方明清汉语研究” ( 项 目编号 :1 2 & Z D 1 7 8 ) 的
柑 =金o k g m 感 =敢 =锦c k 芭 m 绀 =禁 ~ 生 脚k g 谭 =痰 t h a m
蚕 =惭 =谗o r s “ a l T l
三 =衫 s a m
拓~印=塔 Pa p
杂 =闸 =习 - t s a p
等等 。根据 现代 广州话 的声 母音系格 局 ,中古 舌齿音 声母 中,端 组塞音 今读 ,泥 来组 今读 多数人混 为l , 精 知庄 章 四组 声母 今读 合一 ,因此 ,声母 按理 不 能拼合 来源 于侵 韵 的[  ̄ n g g p ] 韵母 ,声母l 和t s / t s / s N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