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赔偿浅析

合集下载

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国家赔偿中的作用近年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国家赔偿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其对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定义、功能及其在国家赔偿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定义与功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旨在通过对精神损害进行经济上的补偿,以实现对受害人的公平赔偿。

精神损害是指因他人违法行为或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对个体精神和心理状态的伤害,包括精神痛苦、心理创伤等。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核心内容是通过金钱赔偿来弥补因精神损害而导致的损失。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具有以下功能:1. 补偿功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能够对受害人进行经济上的补偿,帮助受害人摆脱财务困境,恢复正常生活。

2. 惩罚功能:赔偿金的给付对于施害者起到一定的惩罚作用,通过承担赔偿责任来遏制其再次侵害他人的行为。

3. 预防功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能够有效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事件,促使社会成员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公共秩序。

4. 社会和谐功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能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社会凝聚力,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1. 国家赔偿的基本构架:国家赔偿是国家在实施行政权力过程中,因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给予受害人经济赔偿的制度。

国家赔偿旨在保护公民的权益,维护公共利益。

2. 精神损害赔偿在国家赔偿中的地位:精神损害赔偿是国家赔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与物质损失赔偿平等,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对权益的保护。

3. 精神损害赔偿的认定和计算:在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认定和计算往往较为复杂。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受害人的个人权益、社会影响等。

目前,国家赔偿中常采用国家统一标准或司法解释中的具体计算方法。

4. 精神损害赔偿的申请和救济途径:国家赔偿法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的申请程序和救济途径,受害人可以通过行政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方式来寻求赔偿。

浅谈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浅谈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善2023-11-03CATALOGUE 目录•精神损害赔偿概述•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现状及问题•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趋势•结论01精神损害赔偿概述•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在人身权或者是某些财产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致使其人身利益或者财产利益受到损害并造成严重后果时,受害人本人依法请求侵权人给予损害赔偿的救济制度。

精神损害赔偿的定义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人格权、身份权、其他人格利益以及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

具体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亲权、配偶权、亲属权等。

此外,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和隐私,或者受害人的遗体等遭受侵害的,其近亲属也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在于对受害人进行经济补偿,抚慰受害人精神上的痛苦,以及制裁不法行为人。

精神损害赔偿的意义在于维护公民的人格权益,以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它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和意义02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现状及问题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历程1993年首次在地方性法规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标准等作出具体规定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民事侵权法律体系中目前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较为笼统,缺乏具体的适用标准和程序规定,导致实践中存在一定的法律适用难度。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法律规定不完善目前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不同案件的赔偿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导致同案不同判的现象。

赔偿标准不统一在一些案件中,由于种种原因,精神损害赔偿金额往往偏低,无法真正体现精神损害赔偿的价值和作用。

赔偿金额偏低张某诉某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张某因患癌症在某医院接受治疗,但因医生误诊导致张某病情恶化最终死亡。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是我国侵权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该法律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具体适用情况和问题。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并于2010年1月1日正式生效。

该法共计七章六十九条,重点规定了在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权益受到侵害时的赔偿责任和赔偿方式。

其中,精神损害赔偿是侵权责任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定义及适用范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精神损害赔偿是指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心理上的痛苦、精神上的不安等后果,给予其一定的经济补偿。

而在行为人对他人权利的侵害中,可能产生精神损害的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人身侵权、知识产权侵权、名誉权侵权等。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于大部分侵权行为,这些行为不仅具有财产性损害,还导致了受害人的精神伤害。

其次,根据第四十八条的规定,精神损害赔偿还适用于特殊侵权行为,如恶意诉讼、婚姻家庭关系纠纷等。

这些特殊的侵权行为往往会给受害人的精神健康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量刑标准及计算方法精神损害赔偿的量刑标准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裁定。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法院在对精神损害赔偿的量刑上应当参照以下因素进行考虑:受害人的具体情况、侵权行为的性质、侵权造成的后果以及侵权者的过错程度等。

在具体计算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上,法院一般会考虑如下因素:1.受害人的身份和地位;2. 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3. 侵权行为对受害人精神状态的影响;4. 受害人可能遭受的其他后果。

法院会根据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依法判决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数额。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摘要】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从法律依据、具体标准、认定困难、与社会保障的关系以及实施难点等方面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了探讨。

通过深入研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社会意识和法治教育,可以为解决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不仅有助于保护个体权益,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应当加强各方合作,共同努力完善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为社会建设和法治进步贡献力量。

【关键词】精神损害赔偿、法律依据、具体标准、认定困难、社会保障、实施难点、研究、法律法规、社会意识、法治教育1. 引言1.1 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一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规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认知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以便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首先需要明确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

精神损害赔偿是基于民法的相关规定,需要在法律框架下进行具体实施。

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标准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如何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金额和范围,是需要细致斟酌的事项。

精神损害赔偿的认定困难和实施难点也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在司法实践中,精神损害的认定常常存在争议,需要更加科学和规范的判断标准。

精神损害赔偿与社会保障的关系也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如何更好地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相协调,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需要从法律依据、具体标准、认定困难、社会保障关系和实施难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只有不断完善精神损害赔偿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社会意识和法治教育,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正文2.1 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论精神损害赔偿

论精神损害赔偿

论精神损害赔偿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法律议题。

当人们的精神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否获得相应的赔偿以及如何确定赔偿的数额,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公正和权益保障,也反映了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精神损害。

精神损害,简单来说,是指受害人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损失。

这种损害不像身体上的伤害那样直观可见,但却同样给受害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例如,因他人的诽谤而名誉受损,因亲人的意外离世而遭受精神打击,或者因长期的工作压力导致心理疾病等。

那么,为什么要给予精神损害赔偿呢?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一方面,它是对受害人的一种抚慰和补偿。

当一个人的精神受到创伤时,金钱虽然不能完全消除痛苦,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缓解压力、改善生活状况,从而有助于恢复身心健康。

另一方面,精神损害赔偿也是对侵权行为人的一种惩戒和约束。

通过让侵权人承担经济上的责任,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减少类似侵权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良好秩序。

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时,往往会面临诸多考量因素。

首先,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

比如,故意的侵权行为通常比过失行为应承担更重的赔偿责任;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越严重,赔偿数额也应当相应提高。

其次,受害人所受精神损害的程度也是关键因素。

这需要综合考虑受害人的心理状态、精神痛苦的持续时间、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等。

此外,侵权人的经济状况、当地的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的一般观念等也会对赔偿数额产生影响。

然而,在实践中,精神损害赔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量化精神损害。

由于精神损害具有主观性和无形性,很难用一个精确的标准来衡量。

不同的法官在处理类似案件时,可能会因为个人的理解和判断差异而给出不同的赔偿数额,导致司法裁判的不统一性。

另外,对于一些轻微的精神损害是否应当给予赔偿,以及如何界定“轻微”的程度,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精神损害赔偿探究论文

精神损害赔偿探究论文

精神损害赔偿探究论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精神损害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关心。

在一些极端意外和紧急情况下,个人的心理和精神状况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后果。

因此,精神损害赔偿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就精神损害赔偿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精神损害的概念及类型精神损害是指在个人心理和精神上受到损伤的情况,可以表现为麻木、失眠、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症状。

精神损害通常分为轻微精神损害和重大精神损害两种类型。

轻微精神损害通常表现为一些暂时的焦虑、身体不舒服等,这些症状通常可以自行缓解。

而重大精神损害更为严重,通常需要经过一些专业的治疗和调理才能缓解。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为了弥补受害人在心理和精神上的损失,而由侵权者对受害人进行的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侵权者应当对其行为造成的精神损伤负有赔偿责任;2、精神损害赔偿应当以伤害程度为基础,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予以赔偿;3、精神损害赔偿应当按照公平、合理、合法的原则进行计算和实施;4、精神损害赔偿应当着重考虑受害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健康等问题。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实践问题在实践中,精神损害赔偿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实践问题:1、如何界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标准?精神损害对于每个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何区分轻微的精神损害和重大的精神损害,还需要对相关法律进行明确规定。

2、如何确定赔偿金额?赔偿金额的确定需要结合受害人的实际损失和社会情况进行考虑,但如何把握赔偿金额的大小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

在赔偿金额的确定上,需要考虑到过度赔偿的问题,防止出现“向钱看”的不当行为。

3、如何保障精神损害赔偿的效果?精神损害赔偿在实践中难以完全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因此还需要对实际效果进行监管和保障。

同时,在赔偿资金的使用上,也要防止出现不正当的使用等问题。

四、结语精神损害赔偿作为一种新型的赔偿制度,面临着很多的实践问题和挑战。

国家赔偿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国家赔偿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国家赔偿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国家赔偿是国家对个人或单位因为国家机关的错误行为或管理失误致使其权益受到损害而进行的经济赔偿。

其实质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给予公民或单位的一种特殊赔偿。

而精神损害赔偿是国家赔偿的一种形式,是指因国家机关的错误行为或管理失误导致个人或单位产生了精神上的痛苦、伤害、损失,而需要国家进行赔偿的情况。

这其中既包括了人身上的精神损害,也包括了心理上的痛苦与折磨。

在很多国家的法律体系中,都存在着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而在中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也已经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与意义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因国家机关的错误行为或管理失误,损害了公民或单位的精神利益,给其造成了心理上的痛苦、折磨或损害,并因此需要国家进行经济补偿的情况。

精神损害赔偿的意义在于,保护公民或单位的精神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及对国家机关的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是国家权力和国家赔偿制度的一种扩展和完善,更是现代法治社会、民主社会和公平社会的重要表现之一。

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依据在中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其中第十四条规定:“国家机关因执行职务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义务,给予赔偿”,其中提到的“其他义务”,包含了国家机关的错误行为或管理失误所产生的精神损害。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的司法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具体的赔偿标准和程序均有明确规定。

三、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是相对广泛的,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因刑事违法行为导致的精神损害;二是因行政管理失误导致的精神损害;三是因公职人员的过错行为导致的精神损害;四是因法院判决错误导致的精神损害。

在这些情形中,国家都应当对受害人进行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

四、精神损害赔偿的衡量标准精神损害赔偿的衡量标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因为精神损害是一种抽象、难以用金钱进行补偿的损失。

浅析精神损害赔偿

浅析精神损害赔偿
浅 析精 神损害赔偿
丁 瑶【 ¨ 李 平【
( [ 1 ] 西藏 民族 学 院财经 学 院 陕 西 ・ 咸阳 7 1 2 0 8 2 ;
[ 2 ] 西藏 民族 学院法学院 陕西 ・ 成阳 7 1 2 0 8 2 )
摘 要 精神损 害赔偿作 为一个法律术语最早可 以追溯到 1 8 9 6年 的《 德 国民法典 》 , 迄今 已有 1 0 0多年 的历 史。 精神
1 9 9 5年, 我 国第一‘ 位 精神损 害赔偿受益人贾 国宇首次提出精
神赔偿金这 一 概念 ,在我 国还 未出台精神损害赔偿 问题的相 关法律及解释时 ,其代理律师通过将贾 陶宇提 f 【 j 的精神赔偿
I 玉 I 宇案件后 , 全I 司其他地I 叉 = 也陆续 现了类似 的判例 。于是 ,
死亡 : 赔偿金 , 也就是说 , 即使赔偿 了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 , 形式 , 其性质是一种精神性的赔偿 , 是给予受害方的一种精神
仍然要赔偿 精神 损害抚慰金 ,只不过应从精 神损 害抚慰金数 抚慰 。这就使得对残疾赔偿金 的定性模糊化 ,无法确定其属 还是物质范 围。当然, 日前较为中肯 的说法是认可 额中扣除残疾赔偿金 或死 赔偿金 的部分 。但这两种解释又 精神范 嗣,
偿金的, 也就是说 , 二者的性质是相 同的, 赔偿方面是重合 的, 赔 礼道歉等 民事责任外,可 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 换言之 , 只要赔偿 了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 金, 就不再赔偿精 赔偿相应 的精神损害扰慰金 。紧接这一条的第 九条规定精神
神损害抚慰金, 这是一种理解; 另一‘ 种理解是 : 从数量 关系角 损 害抚慰金 的形式为残疾赔偿金 、死亡赔偿金等等 。从上述 。 种 度,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更高 , 其数额 内包括残疾赔偿金或 规 定可 以看 出,这里所说 的残疾赔偿金是精神抚慰金 的。

浅论我国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浅论我国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浅论我国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作为一种司法救济,国家赔偿是指因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害的,由国家以赔偿金形式赔偿受损失者的行为。

在我国,国家赔偿制度最早出现于1954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

作为国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的保护,国家赔偿制度在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然而,在实践中,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一直是一大争议话题。

一、我国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基本情况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因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引起受害人的精神损害,国家向受害人支付的赔偿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上的健康,因此,精神损害赔偿也成为国家赔偿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我国,最早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是《国家赔偿法》的第十七条规定:“有关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损害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因此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精神损害的,应当适当增加精神损害赔偿。

”这样的规定明确了国家要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的义务,并指出精神损害赔偿应适当增加。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中国律师协会、全国人大民法委、司法部民法司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处理公职人员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刑事责任与赔偿问题的若干规定》,其中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更加明确,一方面,规定了对患精神病等疾病的伤害,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可相应增加赔偿数额,否则,应按照《国家赔偿法》精神损害赔偿的有关标准予以赔偿;另一方面,规定了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所造成的生活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这个规定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国家赔偿赔偿制度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进一步升级。

二、我国国家赔偿中出现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第一、赔偿额无法量化在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往往是一个难以量化的问题,因为精神损害赔偿往往存在主观性和个体差异。

国家赔偿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国家赔偿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国家赔偿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国家赔偿法是维护国家公民合法权益的法律基础,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公民在因行政机关侵犯合法权益所产生的损害情形下,能够获得合理的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便是国家赔偿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受害公民在精神层面所遭受的损害给予了一定的保障与补偿。

本文将针对国家赔偿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探讨与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其法律适用与实践问题,为国家赔偿法的完善与执行提供参考。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因他人行为或事故导致受害人在精神上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包括心理创伤、情绪痛苦、精神疾病等,以及由此导致的各种生活、工作和社会关系方面的损失。

精神损害赔偿是国家赔偿法对于受害公民在精神上所遭受的损害进行赔偿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在维护受害公民权益的弥补其在精神上所遭受的损害。

精神损害赔偿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精神损害赔偿属于非物质性赔偿,与物质损害赔偿不同,精神损害赔偿主要是针对受害人在心理上所遭受的负面影响进行补偿,其价值和形式较为抽象。

第二,精神损害赔偿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既包括受害人内心的感受和情绪反应,也包括外部环境和社会关系所带来的影响。

精神损害赔偿需要有一定的证据支持,受害人需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其精神损害情况,以便于司法机关进行裁定和赔偿。

第四,精神损害赔偿属于法理性赔偿,其赔偿标准和程序均受到国家赔偿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受到法律的保护和支持。

二、国家赔偿法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国家赔偿法是国家对于行政机关侵犯公民合法权益所进行的赔偿规定和制度安排的总称,其中对于精神损害赔偿也有着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因执行职务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致使他人人身自由受到侵害、人身损害、财产损害或者其他不利后果的,依法应当给予赔偿;致使他人精神损害的,依法应当给予精神损害赔偿。

”这一规定明确了国家对于精神损害赔偿所进行的法律要求和标准,为受害公民在精神上所遭受的损害提供了法律保障。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考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考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考【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性和历史背景,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的界定问题、法律依据、赔偿标准、适用范围和完善方向。

通过加强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推动该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社会法治建设和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

希望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完备,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个人利益,实现更加公正和有效的司法保障。

【关键词】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重要性, 历史背景, 界定问题, 法律依据, 赔偿标准, 适用范围, 完善方向, 理解, 应用, 进一步完善1. 引言1.1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性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性在于为受害者提供公正赔偿和保护其权益的需求。

精神损害往往是由他人的过失或不当行为所致,造成受害者心理上的伤害和痛苦。

这种伤害虽不像身体损伤那样直观,但其影响同样严重而持久。

建立健全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可以帮助受害者获得合理的赔偿,弥补其受到的损害和损失。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也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通过强调对精神损害的赔偿,可以促使潜在加害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从而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加强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认知和应用,也能够提高法律体系的完善程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1.2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历史背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法律文明的探索和建立。

在古代社会,人们对精神损害的认识和关注并不如今天那样深入和完善,因此在法律制度中精神损害赔偿并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精神健康的重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逐渐开始受到法律的关注和规范。

在现代法律体系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主要得益于人权和公平正义的理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精神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化,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逐渐成为法律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很多国家的法律体系中,都有明确规定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条款,以保护个体的精神健康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原则。

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研究在国家赔偿领域中,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在侵犯人身权益的事件中,因受害人的精神遭受苦痛、痛苦和精神创伤而产生的损失赔偿。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探讨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研究和建议。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基础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法律基础和道德基础两个方面。

1. 法律基础:根据我国法律,人民法院会对于精神损害作出相应的赔偿。

例如,侵犯人身权益的侵权行为,受害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并在判决中获得精神损害赔偿。

2. 道德基础:在社会道德层面上,赔偿受害者的精神损害是一种对受害者的尊重和保护。

精神损害赔偿可以帮助受害者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补偿,增加对法律公正性的信任。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界定与计算精神损害赔偿的界定和计算是国家赔偿中的重要议题。

目前,在我国法律中尚未对精神损害赔偿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计算方法,导致赔偿金额各异。

1. 精神损害的界定:精神损害指的是在人身权益受到侵犯后,受害人在心理上遭受的伤害和痛苦。

精神损害可能包括心理创伤、精神折磨、焦虑、恐惧和悲伤等。

2. 精神损害赔偿的计算:精神损害的赔偿计算是一个复杂且主观性较大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法院会综合考虑受害者的实际情况、心理咨询报告、类似案例的判决结果和相应的赔偿标准来确定赔偿金额。

三、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与挑战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赔偿标准不明确:在我国法律中,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金额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赔偿金额各异,缺乏规范性。

2. 赔偿认定困难:精神损害比较主观和抽象,难以量化和认定,这给法院的判决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 赔偿金额偏低:根据实际情况,一些受害者所获得的精神损害赔偿金额较低,无法充分补偿受害者的精神创伤和苦痛。

四、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改革建议为了解决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有以下几点改革建议。

国家赔偿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国家赔偿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国家赔偿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国家赔偿制度作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作为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国家赔偿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展开探讨,通过对其背景、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

一、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背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指当公民或法人受到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的违法侵害,致使其身体受到轻伤、重伤或死亡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设立,一方面是为了让受害人得到合理的经济赔偿,另一方面也为了维护国家机关的公信力及法治的权威性。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设立,根植于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与维护。

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我国于2009年颁布施行了《国家赔偿法》,其中明确规定了对精神损害的赔偿标准和程序。

这无疑是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在此背景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得到了更加全面的法律保障与实施。

目前,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精神损害赔偿提供了合法的依据。

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处理也越来越重视,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进行认真的评估和赔偿。

社会各界对精神损害问题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这有利于促进相关制度的更加健全和完善。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确定问题。

目前,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主要以经济补偿为主,对于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进行评估的标准不够科学和精准。

精神损害赔偿的申请和审理程序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繁琐性和不确定性。

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执行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针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论精神损害赔偿

论精神损害赔偿

论精神损害赔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人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会关注物质方面的损失赔偿。

然而,有一种损害常常被忽视,但却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着深远影响,那就是精神损害。

精神损害赔偿作为法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精神损害,顾名思义,是指对人的精神层面造成的伤害。

这种伤害可能源于多种情况,比如人身伤害导致的痛苦和心理创伤、名誉权被侵犯带来的精神压力、隐私权被曝光后的焦虑和不安等等。

与物质损失不同,精神损害难以用具体的金钱数额来精确衡量,但它所带来的痛苦和困扰却是实实在在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精神损害赔偿呢?首先,它是对受害者的一种安慰和补偿。

当一个人经历了严重的精神创伤,如遭受暴力犯罪、恶意诽谤或长期的骚扰,仅仅对物质损失进行赔偿是远远不够的。

精神损害赔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受害者的痛苦,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平衡,重新建立对生活的信心。

其次,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惩罚侵权人的作用。

通过要求侵权人承担经济上的责任,可以对其不当行为起到威慑作用,防止类似的侵权行为再次发生。

这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和法律的权威性。

再者,精神损害赔偿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

在一个法治社会中,每个人的合法权益都应该得到平等的保护。

当受害者的精神世界受到侵犯时,法律应当为他们提供救济途径,以实现公平和正义。

然而,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时,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由于精神损害的主观性和无形性,很难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

不同的案件、不同的受害者,其精神损害的程度和影响可能大相径庭。

法官在判决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受害者的精神痛苦程度,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当地的经济水平等等。

在一些案例中,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可能相对较低,这引起了一些人的质疑和不满。

他们认为这样的赔偿不足以弥补受害者所遭受的痛苦。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过高的赔偿数额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比如增加社会的诉讼成本,甚至可能引发一些恶意诉讼。

行政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之浅析

行政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之浅析

行政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之浅析【摘要】本文主要对行政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进行了浅析。

在我们首先介绍了此次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分别从行政侵权的定义、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精神损害的认定标准、精神损害赔偿的限制条件和精神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

我们着重探讨了精神损害认定的标准和赔偿的限制条件,以及如何合理计算精神损害赔偿金额。

在我们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实践操作,为相关当事人提供一定的法律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定义、法律依据、认定标准、限制条件、计算方法、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当我们谈到行政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精神损害是否应当被纳入赔偿范围。

在传统的赔偿理论中,精神损害往往被认为是一种难以衡量和证明的损害类型,因此在赔偿中往往被忽视或者低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理念的深入人心,对精神损害的关注也逐渐增加起来。

在行政侵权中,由于行政机关的特殊地位和行为,其行为可能对个人造成无形的伤害和痛苦,使其精神受到损害。

这种损害并非可以通过物质上的赔偿来弥补,因此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

精神损害赔偿不仅仅是对受害者的一种补偿,更是对侵权行为的一种制度性的惩罚和警示。

对于行政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其法律依据、认定标准、限制条件和计算方法。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合理、公正和透明,才能确保受害者得到应有的补偿,也能有效约束行政机关的行为,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行政侵权的定义行政侵权是指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

行政侵权具有以下特点:行政侵权必须是由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实施的,而不是由民事主体实施的。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精精简版范文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精精简版范文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精论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精摘要1. 引言精神损害赔偿是民事赔偿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精神损害是指因他人行为导致的心理创伤和精神痛苦,往往会对受害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由于精神损害属于难以量化的非物质损害,对于赔偿标准的确定存在一定困难。

2. 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法律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没有明确规定,仅有一些相关条款对此进行了笼统的规范。

这导致了精神损害赔偿的金额标准不一,缺乏科学合理性。

3. 可能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3.1 精神痛苦程度将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定为精神痛苦程度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这种标准可以通过受害人的心理咨询记录、精神医生的诊断等来确定。

这种标准存在主观性强、难以公正评估的问题。

3.2 日常功能受限程度另一种可能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是根据受害人日常功能受限的程度来确定赔偿金额。

这种标准可以通过对受害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进行评估,例如丧失劳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等。

这种标准也存在评估的困难和主观性问题。

4. 标准的优缺点分析4.1 精神痛苦程度标准优点:较为客观,能够直接反映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痛苦程度。

缺点:主观性强,容易受到信息不对称、伪证等因素的影响。

4.2 日常功能受限程度标准优点:与受害人的实际影响较为接近,能够更客观地评估精神损害情况。

缺点:评估难度大,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不同,很难进行统一的评估。

5. 结论与建议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确定需要兼顾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不能过于主观化。

建议法律界和学术界加强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以保障受害人权益的,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和损失。

浅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完善

浅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完善

浅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完善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重视。

然而在现实中,精神损害事件层出不穷,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伤害和不可磨灭的精神创伤。

如何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精神损害的概念和类型精神损害是指因受到意外事件或他人不当行为等原因,导致人们精神上遭受到的损害。

精神损害的类型mainly 包括情感损害、心理损害和精神损害。

情感损害一般是因他人不当行为所致,如感情背叛、口头攻击等;心理损害多是由于生活事件引起的负面情绪,如失业、生病、亲人意外死亡等;而精神损害则较为严重,是由于生活中突发的或者第三方不当行为导致的精神崩溃,如劫持事件、遭受恐吓、受到严重侮辱等。

二、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还有一定的时期,尽管近年来精神损害的案例不断出现,领域逐渐扩大,但我国目前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设计仍存在一些缺陷。

例如,我国法律界人士对于定义何为精神损害的界限尚不明确,导致有些精神损害赔偿案件受到争议;此外,在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的确定中,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受害人精神状态程度、受害人社会地位及其需要等因素”有活动余地,导致精神损害赔偿金额难以准确定量化。

三、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要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明确精神损害的概念和标准要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首先需要明确精神损害的概念和标准。

可以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估、认定和赔偿制度,以便在实际操作中,更好的平衡赔偿双方的利益。

2、制定一套完备的定量评估制度对于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的确定,在制度方面需要制定一套完备的定量评估制度,科学合理地对精神损害进行估价。

评估制度可以考虑采用多项目标分析法,结合社会价值、学者专家意见和定量指标等,提高赔偿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3、加强对精神损害事件的法律监督在保障妥善处理精神损害案件方面,其实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来监督和理顺精神损害事件的处理程序,建立一套用于应对精神损害事件的准确、简单、明确、有效的法律制度。

论精神损害赔偿

论精神损害赔偿

论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因他人行为或事件导致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或悲伤等心理伤害而进行的赔偿。

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体系中,精神损害赔偿是一种合法且有效的赔偿方式。

本文将探讨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适用范围、计算方法以及存在的争议。

首先,精神损害赔偿是一种特殊的赔偿形式,其目的在于修复、弥补受害者的精神损害。

与物质损失不同,精神损害无法用金钱直接衡量,而是通过金钱赔偿来达到抚慰和平衡的效果。

在适用范围方面,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于那些经历了外因事件导致心理创伤的个人或群体。

这些事件可能包括事故、虐待、歧视、侵权、人身伤害等。

例如,一个受害人可能因为车祸而产生恐惧、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被认定为精神损害,并可以通过精神损害赔偿获得相应的赔偿。

在计算精神损害赔偿金额时,通常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受害人所经历的痛苦程度、痛苦的时间长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其他可能的后果。

具体计算方法在不同的司法管辖区可能存在差异,但一般来说,赔偿金额应该能够合理地反映受害者所经历的痛苦和折磨。

然而,精神损害赔偿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首先,确定和证明精神损害是一项困难的任务,因为它往往是主观的、难以量化的。

此外,一些人担心精神损害赔偿可能成为滥用的对象,可能导致虚假索赔和不公正的裁决。

为避免这种情况,法律体系通常会设定一些限制和条件,如需提供证据、限制索赔范围等。

总之,精神损害赔偿是一种为受害者提供抚慰和补偿的合法赔偿形式。

虽然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但精神损害赔偿仍然是保护受害者权益、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制度。

通过合理的界定、准确的计算和适当的限制,精神损害赔偿可以为受害者提供公正的赔偿,促进社会和谐与司法公正。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精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精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精正文1. 引言精神损害赔偿是民事法律保护领域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以金钱方式弥补受害人因他人行为或事故而遭受的心理痛苦和精神损伤。

本文旨在探讨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精,包括赔偿的主体、责任原则、赔偿范围等相关内容。

2. 赔偿主体2.1. 原则上,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是受害人。

受害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2.2. 对于未成年人或精神障碍人士,其监护人或法定代表人可以代表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

3. 责任原则3.1. 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时,应遵循过错责任原则。

即损害行为方在过错行为下,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情况下,应承担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3.2.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故意或严重过失行为,法律可以适用严格责任原则,即无需证明过错行为,仅需证明精神损害与被告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 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4.1. 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4.1.1. 损害的程度:包括精神痛苦的持续时间、强度以及对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4.1.2. 受害人的个人情况:包括受害人的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

4.1.3. 损害行为的性质:包括行为的过错程度、故意与过失行为的区别等。

4.1.4. 放大因素:如行为的恶意性、扩大的社会影响等。

4.2. 根据以上因素,可以结合类似案例和判例进行判断,确定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金额。

5. 赔偿范围5.1. 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

5.1.1. 直接损害包括精神痛苦、压力、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影响,以及对生活、工作、社交等方面的影响。

5.1.2. 间接损害指的是由于精神损害引起的其他损失,如医疗费用、工作时间的损失、家庭关系的破裂等。

5.2. 受害人可以请求包括医疗费用、精神治疗费用、失业补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在内的赔偿。

附件:附件1:相关案例和判例附件2:精神损害赔偿申请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精神损害赔偿:指以金钱形式弥补受害人因他人行为或事故而遭受的心理痛苦和精神损伤的一种赔偿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
适 当限制原则 就是要 给精 神损 害赔 偿设定最 高 的限额 , 以防止在 目前我 国法官 队伍整体 素质不高的情况下滥用 自由 裁量 权而 出现裁判不公 的情况 ,也是为了防止误导人们盲 目 地追 求高额赔偿 。
三、确定精神 损害赔偿 金的方法 确定 精神损害赔偿 金的方法在我 国尚未形成 同一 的模式

民法上的主观过错是指 当事人 明知或应知 自己的行 为可 能 给他 人的合法权利带来损害 ,在主观上对这种损 害持放任
或者希望 的态度 。 综上所述 ,因为精神损 害赔偿 在性质 上属于一种惩罚性 赔偿 ,所以应 当适用更为严厉 的条件 。故 而 ,一般 意义上的

精神损害赔偿要得 以主张 , 则必须存在相关 的侵权行为 。 故精神损 害赔偿 责任成立的条件可 以借鉴侵权 责任 成立 的条 件 ,具体来 说 ,主要包括损害事实 、违法行 为 、损 害事实与
青年与社会
2 0 1 4 年8 P l 上
第2 2 期 总第5 6 8 期
精神损 害赔偿 浅析
李小杰 王崧 年
6 2 1 0 1 0 ) ( 西南科技大 学,四川 绵 阳
【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地迅速发展 , 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越来越多,申请赔偿的金额也不尽相等。我国现阶段在司法 领 域 已对精神损 害赔偿作 出 了 一 定的研究 ,然而我 国并 没有 对精神损 害赔偿金 的具体计 算有所规定 。文章尝试就精神损 害赔 偿 所涉及 的几个方面进行 简要 分析 ,以期我 国精神损 害赔偿制度得 以完善 。 【 关键词 】 精神损 害赔偿 ;赔偿 范围 ;赔偿 方法
损害事实是指一定 的行 为致 使权利主体 的人身权利 、财 产权利以及其他利益受到侵 害 ,并造 成财产利益和非财产利 益的减少或灭失的客观事实 。 根据 我国现有 法律规定 ,精神损害事实应 当包括 以下几 个方面 : 第一 ,侵 害公 民的生命 权 、健康权 、身体权 、姓名 权、肖 像 权 、名誉 权 、荣誉 权 、人格 尊严权 、人身 自由权 、 隐私权等所造成 的精神损 害 ; 第二 、非法使被监护人脱 离监 护所造成 的监护人 的精 神损害 ; 第三 ,侵害死者 的姓名 、肖 像 、名誉 、荣誉 、非法 披露 以及利用死者 隐私 、非 法利用及
( 三 )违法行为与损 害事 实之 间的 因果关 系 法律 中的因果关 系是指违法 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 的因果 关 系 ,即违法行为作为原 因,损 害事 实作 为结果 ,在它们之
精神损 害赔偿是 随着 《 民法通则 》的公布实施而在 中国 建立的一项新 的民事法律 制度 ,是中 国公 民权益 的拓展 。精 神损害赔偿是权利 主体 因其人 身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使其遭 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受 到损 害而要求侵害人给予赔偿 的一 种民 事责任 ,是现代 民法损害赔偿制度 的重要组织部分 。 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成立的条件
着法 官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 时可以随心所 欲。最高人 民法 院《 关于确定 民事侵权 精神损 害赔偿责 任若干 问题 的解释 》 第 l O条第 1 款规定 : “ 精神损害 的赔偿数 额根据以下 因素确 定 : ( 1 )侵权人 的过错程度 ,法 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 2)侵 害的手段 、场合 、行为方式 等具 体情节 ; ( 3)侵权行为所造 成的后果 ; ( 4 )侵权人 的获 利情 况 ; ( 5)侵权人承担责任 的
违法行 为之间存 在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 四个条 件。下面简要 述 之。 ( 一 )损 害事 实

精 神损害赔偿要得 以主 张 ,则必 须具 备以上四个条件 ,缺一 不可。在某些特殊情形下 ,精神损 害赔偿 还须根据具体情况 附加一些其他的条件 。
二 、精 神 损 害 赔偿 金 的 确 定 原 则 精神损 害赔偿 数额的确 定原则是精神损害赔偿金计算标
( 三 )适 当限 制 原 则
家现行 法律 规定 而实施 的,危 害法 律所 保 护的社 会关 系 的 作 为 或者不 作为 的行 为。我 国现行 的法 律法 规并 没有 就违 法行 为 的判 断标 准作 出规 定 ,故 可按 照 以下标准 来进 行简 要的判断 : 1 . 侵 害他人 的合法 权利 、社会或者 国家 的法律所保 护的 利益 即为违法行为 。只要侵 害人没有抗辩理 由,就可 以直接 推定其侵害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 2 . 故 意以违反善 良风俗 的方式损 害他人合 法权 益或社会 公共利益 的即为违法行为。这种情况下 ,只要侵 害人主观为 故意 ,就可 以直接认定其侵 害行 为具有违法性 。 精神 损害 违法行 为 可参 照上述 违法 行为 的种类 进行 判
损害遗体或遗 骨所 造成的精神损害 ; 第四, 损 害具 有人格象 征意义 的特定 纪念 物品使其永久性灭失或者毁 损所造成 的精 神损害 。
( 二 )违 法行 为
违法 行 为亦称 非法 行 为 ,是指 自然 人或 者法 人违 反 国
经济 能力 ; ( 6)受诉 法院所在 地平 均生活水 平。 ”法 官 的 自 由裁量权应 当根据上面 的几个 因素来进行 ,合理确定 。 ( 二 )区别对待原 则 法官在 自由酌量原则 的基础上 ,在具体确定精 神损 害赔 偿金 的时候 ,必须对精神损害 的不 同利益 因素 的损 害予 以区 别对待 ,根据案件的不 同特点 ,依据不 同的算定规则 ,各个 计算 出应赔偿 的数额 ,最后 酌定 总的赔偿金数额 。
准得 以确立 的依据 ,直 接关 系着 当事人有关权益 的保护 ,因 而 明晰确定精神损 害赔 偿金的原则有着重要 的意义 。一般来 说 ,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的确定原则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 ( 一 )法官酌定原 则 这是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 的基本 原则 ,它赋予 法官在处 理精神损 害赔 偿案件时 ,依 自由裁量权来确定精神 损害赔偿 金 的具体 数额 。自由裁量权并非是无 限制 的权 力 ,并非意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