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一中2008-2009高三诗歌鉴赏专题——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学案
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 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 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 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 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 废的感慨。 【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 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 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 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 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 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 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 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 者所重用。
2008年江苏卷诗歌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 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 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008年江苏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题型分析及解题指导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 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
示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 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2005年福 建卷)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示例: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 应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 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 造,语言力求优美。
•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 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 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 的特点和情调。
描写手法主要有:
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 诗人的情感。2.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 陪衬,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3.联想想象:想象犹 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 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象征:形象 生动具体,化实为虚。6.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 起强调作用。7.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地表情 达意,含蓄蕴藉。8.细节:真实、准确、传神。 9.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高考专题辅导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4
江苏省南通中学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或物)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或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 场景描写之中, 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 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实 虚
9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比喻,象征, 比喻,象征,夸张等
江苏省南通中学
闺意献张水部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 注释] 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 充满希望的心理, 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 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10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比喻,象征, 比喻,象征,夸张等 咏 柳
江苏省南通中学
(贺知章)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7
江苏省南通中学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一,分析下列名句的主要艺术手法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 (杜甫《春望》)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李白《赠汪伦》)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四首》 (杜甫《绝句四首》)
高中语文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表达技巧
8
手法
分析
事例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 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含 蓄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 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 是绿肥红瘦。”“绿”“红”运用借代修辞,以颜色 分别代指“叶”“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 茂盛和花的凋零。生动形象,新鲜而又奇特
如北宋邵雍《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 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田园风光图, 创造出淡雅优美的意境
又叫“移觉”。在描述客观事物时, 如贾岛《客死》:“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著旅人
通感
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从而化 抽象为具体,启发读者联想的修辞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 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
夸张 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 歇。”“怒发冲冠”以夸张手法,一气贯注,写出作
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是指用结构相同、 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 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上 看,语言简练,音节整齐匀称,节 奏感强;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 蓄,表意凝练集中,概括性强
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的:“一去紫台 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 下句写死葬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 一生不幸的遭遇
9
手法
分析
事例
反复 议 回 连 间论环续没说往出有理复现间,;同隔强一一叫调唱个连强三词续化叹语反; ,或 复抒 感句情 染子写 力,景 强中, 。如 爱 休辛上。弃层欲楼疾说,的还《为休采赋,桑新却子词道强》天说:凉“愁好。少个年秋而不!今识”识愁尽滋愁味滋,味爱,上欲层说楼还。
浅谈2008届古代诗歌鉴赏方法
元济高级中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林祥
高考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 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 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关键词:
析言、明象、求意
析言
象之言:承载景象、物象、事象的 符号
非象之言:指诗中的虚词以及议论、 概括叙述、直接抒情的句子
“言”是指诗歌的词语和句子。
春风又绿江南岸
(1)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 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 “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 境的喜爱、自豪之情; (2)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 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 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 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 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 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东坡:《望江南· 超然台作》)
2007全国卷:
从词中的“咨嗟”“休 对”“且将”这些词语看, 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体现 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需要相应的有关表达技巧 的知识,但具体到某一诗 歌的鉴赏,则也需要以 “析言”为基础。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 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 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 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 说明。(2007湖北卷)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 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 析。
分析:表面上上检测关键词语, 实际上借助象的组合,明确特定 象的特性。
江苏省常州一中20082009诗歌鉴赏专题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江苏省常州一中2008-2009诗歌鉴赏专题--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江苏省常州一中第1课时把握诗歌大意,了解诗歌内容【经典题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经典解答】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试题选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
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
”现在的题目也就从这儿提出。
“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
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叫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
但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
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
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
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漂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
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
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
【特别提醒】把握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人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
常州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优选】
常州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优选】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①驿(宋)蒋兴祖女②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雄州:今河北雄县。
②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
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
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驿:古代专供递送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1)“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渲染了作者北上时的氛围,也点明了出发的时间是在________,词的上阙主要用了________的抒情手法。
(2)况周颐《蕙风词话》评此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请结合下阙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早晨;情融于景(借景抒情)(2)①“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
②“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途难测的凄恻。
③“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步步凄恻。
④“回首乡关归路难”,写北上途中,不断南望,再次抒发对故乡的留恋,想起归路艰难,更突出了南归无望的凄恻。
【解析】【分析】(1)本题为填空题型,比较简单,从“朝云”可知是早晨。
第二问,考查对词的上阙抒情手法的理解,抒情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
从“朝云横度,白草黄沙,月照孤村”可知用的是情融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
(2)本题“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就是结合下阙分析诗中蕴含的凄恻之情。
①“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
②“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途难测的凄恻。
③“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步步凄恻。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导学案
盱中高三(16)班语文探讨式专题复习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姓名时间月日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自己琢磨】阅读步步高“鉴赏诗歌的语言”一节,写出探究所得。
表达方式: 抒情类: 描写类: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相互切磋】一.真题回顾。
1.(2012 江苏卷)梦江南 温庭筠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分) (4 答: 2. (2011·江苏卷)春日忆李白 杜 甫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 3. (10 年江苏卷)送魏二 王昌龄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答: 4. (2009 江苏卷)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 5. (2008 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答: 6. (2007 江苏卷)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 7. (2006 江苏卷)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无]魏初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 回顾江苏高考鉴赏诗歌题,写作探究所得。
年份 2006 诗歌 表达方式 抒情类 所提问题及类型 描写类 其他 修辞类1盱中高三(16)班语文探讨式专题复习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姓名时间月日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二.逐项突破。
(一)表达方式 从表达方式看(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我们先来看些描写抒情的例子,看看这些用了什么手法,再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1.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 2.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诗歌鉴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枯藤老树昏鸦, 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 ,夕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1.月亮 古诗中的月亮常常是代指思乡。 1.月亮:古诗中的月亮常常是代指思乡。 月亮: 李白《静夜思》 李白《静夜思》 杜甫《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月无处不明, 月是故乡明。” 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 因为忆弟思家。 明,因为忆弟思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今夜月明 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以委婉的 疑问点出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 疑问点出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 含蓄表现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含蓄表现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注①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参考答案: 抱膝” 参考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 默呆坐的神态, 灯前”自然引出“ 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 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 字又将“ 联系起来; 抱膝枯坐” 陪伴“抱膝枯坐” “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 显得形影相吊。 “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 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对人物形象的认知理解。 一. 对人物形象的认知理解。
古诗词中人物形象可以是人物的一 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 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 个微妙的心理变化, 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 语言、声音, 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等。 诗人通过精当的描写, 诗人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 法刻画人物的形象, 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 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江苏省常州一中2008-2009高三诗歌鉴赏专题——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学案(高三)
第8课时运用典故和细节及对比和衬托表现手法鉴赏【经典题例】例1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经典解答】例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思想感情。
【特别提醒】古代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来表达思想情感,这就叫作用典。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典故的思想与诗的思想紧密相连。
用典的效果: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用典能使诗歌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咏史言志。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专项突破】一、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每小题6分)1.简析本诗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答:2.分析本诗用典的妙处。
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答:3.诗中运用了什么典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江苏省常州一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题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学案苏教版高三教案教学设计
江苏省常州一中20xx-20xx高三诗歌鉴赏专题--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学案(苏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江苏省常州一中20xx-20xx高三诗歌鉴赏专题--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学案(苏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断提出论断,造成悬念,又不断加以说明,最后解决疑问。
(4分)4.答案:(1)面对如此美景,今日只有诗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繁华的洛阳桥上,他觉得分外冷清,感慨万千。
(2分)抒发了作者对好景不常、繁华消歇的历史感慨。
(2分)(2)①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
前两句写景、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春风中摆,婀娜多姿;后两句写心中情,面对这一派好景,诗人孤零零地站在过去繁华的洛阳桥上,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盛衰的感慨。
(2分)②对比:以金谷园引出洛阳桥,用消失了历史豪奢与正在消逝的对比,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关注。
(2分)③兴的手法:以园中柳的美姿形象起兴,仿佛要引起人们对盛世欢乐的神往,但实际上却以独上洛桥的忧伤,切实引起人们对时世衰微的关切。
(此题答出以上任两点即可得4分)解析:解答本题要理解诗的内容,抓住“何堪”“独上”这些达情的词语,结合景物描写,揣摩诗人的感情。
艺术手法即诗歌的表现技巧,可以从诗歌的抒情方式,诗歌的写作手法、诗歌运用的修辞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5.答案:(1)暮天、青枫、霜叶、临水的孤城、远去的独鸟、渡口、初月。
点明了时间节令,渲染了凄清孤寂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内心悲凉愁苦的思乡之情。
(4分)(2)乡思正浓的时刻,又传来谁家少妇为远方亲人赶制寒衣的捣衣声。
使萦绕在诗人心头的思乡之情更加浓重,深化了主旨,拓宽了想象空间,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6.答案:(1)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山川掩映的壮丽图景。
(2分)去气和水光弥漫(交汇)之处,浮现出碧瓦红楼;(1分)红色的晚霞、青色的山峦相互映照(映衬),浸染远处的天空。
(1分)(2)虽老境渐至,征尘满衣,(1分)却仍想振翅高飞,(1分)表达了作者虽已年老,(1分)但内心依然追求远大抱负的旷达情怀。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语文诗歌鉴赏 知识点及练习题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练习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洞仙歌赵鼎①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
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
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
奈此九回肠②,万斛清愁,人何处、逖如天样。
纵陇水秦云③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注释】①起鼎:南宋抗战名臣,遭秦桧谗言被貶,后绝食而死。
此词就是他谪居时所作。
②九回肠:喻愁极多。
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曰而九回。
”③陇水秦云:“陇水”和“秦云”本指陇头之水和秦岭之云这些环绕故都长安的山川云雾,词人在这里用来暗指那些昏庸无能的朝中奸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时光难度的悲吟。
B.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词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被贬谪此地孤苦伶仃的苦闷之情。
C. “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
从“可怜”、“不怕”、“弄”等用语看来,词人含蓄地赞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以寄托诗人的情操。
D. 上片以行动描写为主,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回归故土,一心报国的满腔忠贞之情。
(2)请对这首词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赋”作简要分析。
答案:D解析:(1)D(2)①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
这样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
②描写细腻有层次,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画。
如月色、悲吟反衬无人与之共赏良辰美景,以拈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切,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以“邈如天样” 以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云”暗指秦桧一类掌权奸臣等。
【解析】【分析】(1)D项,“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错,应是先景物描写,后心理描写。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必修).doc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必修)高三语文复习集体备课教案倪效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表达技巧的作用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技巧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感和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表达技巧【教学准备】CAI课件【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考标解读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的“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的具体要求:(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主要是针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要求从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三个方面进行鉴赏。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主要是从作品形象入手,对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进行整体把握和评价。
二、知识要点表达技巧(1)概念: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现手法:1•在抒情方式上: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 2•在表现手法上: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映等3、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衬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4、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鉴赏示例:直接抒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分析: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鉴赏示例:间接抒情(寓情与景或物)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分析: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鉴赏示例: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江苏常州市第一中学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单元测试题+答案 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时运用典故和细节及对比和衬托表现手法鉴赏
【经典题例】
例1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例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表达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经典解答】
例1.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例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思想感情。
【特别提醒】
古代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来表达思想情感,这就叫作用典。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典故的思想与诗的思想紧密相连。
用典的效果: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用典能使诗歌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咏史言志。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如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专项突破】
一、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每小题6分)
1.简析本诗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答:
2.分析本诗用典的妙处。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答:
3.诗中运用了什么典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答:
4.简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答:
5.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
答:
6.词的上阕“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化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此词大概创作于作者废退闲居之时。
答:
7.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答:
8.简析本诗一二两联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答:
9.简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答:
10.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不同之处,试做具体分析。
华清宫①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官
崔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①华清宫:唐代宫名。
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
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
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答:
11.简要说明第一联和第三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答:
12.从衬托的角度简析这首词运用的表现手法。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
况半世、飘然羁旅。
答:
答案:
一、
1.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
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2.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
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3.诗中借用王昭君的典故——王昭君因君王昏庸(画图省识春风面),尽管国色天香,也只能演出“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的人生悲剧——抒发了怨恨之情:如君王昏庸,杰出人才往往只能演出人生悲剧。
4.运用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5.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6.此句化用了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典故。
孟子话的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
”而本词作者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这是词人的愤激之语。
7.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8.诗中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景象,来衬托“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所营造的冷寂、孤独艺术氛围。
9.云、鸟行去之快与自己留滞之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10.作品的表达技巧各有侧重:吴诗主要用了对比手法。
诗人将宫外之况与宫内之景进行对比。
宫外,暗云压城,雪花如卷,天寒地冻,草木枯瑟,而宫内只见雪飘之形,不见雪堆之景,树林郁郁葱葱,楼阁碧帘垂地。
深刻揭露唐朝统治者腐朽的生活。
崔诗则运用夸张“云树深深碧殿寒”、拟人“明月自来还自去”以及寓情于景的写法(答出其中一种即可),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11.第一联用对比手法,以万木来反衬早梅不畏严寒的品格。
第三联从嗅觉和视觉感受的角度写出早梅内蕴幽香、外显素艳的姿色和风韵。
12.这首词运用了衬托(或反衬)的表现手法,以夜阑人静,林莺巢燕无声,衬托杜鹃的啼鸣,突出了由杜鹃呜叫传递出来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