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优质学案2: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合集下载

2013年高二语文暑期备课学案:2.7《李清照词两首》3新人教版必修4

2013年高二语文暑期备课学案:2.7《李清照词两首》3新人教版必修4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三)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其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2、反复诵读《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探讨这两首词中共同的意象“酒”、“风”、“<a name=baidusnap0></a>黄昏</B>”、“黄花”的象征意义,并把握两首词共有的情感“愁”。

重点难点探讨这两首词中共同的意象“酒”、“风”、“黄昏</B>”、“黄花”的象征意义,并把握两首词共有的情感“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及工具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写的是谁?沈谦《古今词话》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二李是婉约词杰出代表,我们来学习李易安的《李清照词两首》。

二、介绍李清照其人其词1、前期的李清照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从小接受良好的文化教养,工书,能文,精通音律。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生赵明诚为妻,婚后的生活相当美满,二人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读书,品诗论文,收集和鉴赏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

赵明诚有一段时间出外游学、出仕为官,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后期的李清照 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他们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即1129年赵明诚在赴官途中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

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研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凄惨,尝尽了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和亡国之恨。

3、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1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1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体会两首词中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醉花阴》[教学重点]了解《醉花阴》的写作背景,体会词人是如何通过特定的意象表达孤独寂寞的情感的,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感情的。

但是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替妇女说话。

比如,幻灯片展示(晏殊《蝶恋花》、柳永《定风波》等)那么作为中国古代女性文人的最高成就的李清照,又是如何写自己的生活和感情的?二、知人论世1.多媒体课件展示: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可以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她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三、整体感悟请同学来朗读这首词,让我们从中更好的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8: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第一课时[教学总目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感悟《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愁”情及其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自主学习]一、巩固旧课1. 背默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此词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乐”。

二、进入新课1.诵读《声声慢》。

2.这首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句话直接传达出了这种感情?并指出词眼所在。

明确:这首词写了李清照南渡后的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交织而成的愁苦感情。

“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传达了这种感情。

“愁”是该词的词眼。

三、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2.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

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3.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蓄深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菩萨蛮》、《武陵春》、《声声慢》等。

[教案]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教案]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二)过程和方法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婉约美。

2、疏通“词”义,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3、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人的豁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2、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3、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重点及难点:1、疏通“词”义,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材料、图片(三)教学课时:2课时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醉花阴1、导入新课:播放李清照填词所改歌曲《月满西楼》,初步感知。

2、走进作者:(老师把握,可不全讲)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女文学家,是婉约派词人。

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高中语文必修3精品学案: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高中语文必修3精品学案: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一身轻愁,传世风流自古文人之路,极少有女人大步走过。

历代以来,能著芳菲于时代的女文人不多,而能流芳百世的更是屈指可数。

其中也有过一些出色的女子,如朱淑真、薛涛等人,但却逃不出世俗的樊篱,最终作了文学的素材,在别人的目光中挣扎痛苦,丝毫没有文学主人的味道。

然而,历史总会有例外,它偶尔也会眷顾一些超凡的女子,让她们尽了情怀,做一番自己想做的事。

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个被历史青睐的女子。

她不仅做了自己感情的主人,而且做了诗词的主人。

她的美丽沧桑,她的文学天机,她的忧时伤世,无一不具有动人的魅力,在文学及人学方面成为极出彩的一页。

李清照是两宋时期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

(郭预衡《中国文学史》)《四库全书》赞扬她“为词家一大也”,“词格乃抗轶周、柳”。

李清照词格清新,姿态婉约,极具词家本色,承周邦彦而多感慨,继柳屯田而少尘语。

沈去矜将其与李太白、李煜并称“词家三李”,这绝无半点虚夸。

当我们像吟咏春天的温暖一样吟咏易安的诗词时,她的妩媚依然是我们心灵上的一道风景;当我们从浩瀚万里的历史中找到李清照这个名字时,她的人格魅力依然还流淌在时空的中间。

作为女人,沧桑而不失坚强;作为文人,高格而不陷孤僻;作为国人,忧愤而不失忠诚,出色而本色。

于小我中张个性,于风雨中念中原,虽然孑孓半世,一身轻愁,却给了我们永不褪色的传世风流。

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词在早期和晚期的不同特点;体会新奇的比喻和叠词的表达效果。

2.通过反复诵读,用“知人论世”法鉴赏这两首词。

3.学习词人把个人遭遇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的深刻的思想性。

二、作者连线婉约之词宗——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

她好学多才,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词主要是反映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美满生活,表达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对丈夫的相思之情。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4: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4: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声声慢教学目标:(一)态度、情感和价值观:1、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掌握文本思想。

2、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二)知识和技能: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2、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三)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首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采用语言勾勒或者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知人赏词,从而走进词人的情感世界。

其次,引导学生自己动脑鉴赏本词,培养自己独特、细腻的情感及审美体验。

通过物象、意象到意境,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的“情”“景”有全面的理解。

再次就是要品味语言美,欣赏明畅错落和谐的韵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词的风格流派的分类”来导入新课。

——明确: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二、新课学习:1、作家作品简介。

——明确: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

2、学生朗读,疏通词意。

3、疏通词意,把握词眼。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品味语言,赏析词作。

(1)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蕴。

——明确: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范例引导)——明确:韵律美;增强情感。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包含了哪些情感?愁之一:山河沦陷悲故园荒废难回愁之二:夫妻永别悲美满姻缘难全愁之三:形影相吊悲漫漫余生难度(4)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明确: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教学目标: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

达到背诵的目标。

2.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3.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2.探讨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作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3.如何在“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来,把握“人性”之美,“诗情”之妙。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作者作品巩固1.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称为易安体。

2.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

后期内容多写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

二、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三、释题醉花阴,词牌名。

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

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

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四、朗读体味,整体把握(一)朗读体味结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注意停顿。

(二)整体把握1.这首词哪一句话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明确:①“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字。

②“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

2.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表现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写愁的高手,为我们写愁树立了榜样。

请找出一些例句,并总结出写愁的方法。

明确:①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②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④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夸张、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13: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13: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表象手法,并在了解李清照生平的基础上,领悟其饱经忧患离乱之后深切的悲愁。

2、了解词人南渡前后不同的人生经历,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重点]1、找出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2、体悟词中寄托的多重愁绪。

[教学难点]通过对词句的品析,引导学生在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基础上,深入领悟词作愁的深层意蕴。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点拨探讨法、对比阅读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这是一个女子,一个美丽的女子!这是一个女子,一个颇具才情的女子!她的人生,几经磨难,几经坎坷……她是谁?她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女词人——李清照。

1、李清照的生平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后得到苏轼赏识,称为“苏后四学士”(廖正一、李禧、董荣、李格非)之一。

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

其创作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李清照文采出众,早有文名。

嫁给赵明诚后,生活美满,志趣相投。

一起读书,品诗论文,收集鉴赏古籍、器物金石等。

丈夫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等地任职。

李清照常以诗词反映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排遣寂寞,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

如:《如梦令》。

后期:建炎元年,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

不久丈夫病死。

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

四处避难,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后来在临安去世。

其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

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4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学习目标】1.鉴赏本词,初步归纳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2.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3.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能够当堂成诵。

【学习重点】1.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理解词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2.学习并总结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学习难点】加强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并体会其语言之美.【学习方法】朗读.讨论.拓展阅读【课前预习】一、【知识储备】(认真阅读相关材料,提取重要信息)1.走近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派女词人,号。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词作有《》。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2.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3.知识补充①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时诚后,赵时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

教学设计2: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教学设计2: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读诗词:选李清照前后期的几首词品读感受,探究时代与人的经历与情感在词作中的反映。

2.解读意象谈人情:参照李清照词中的“黄花”“瘦”“病”“酒”“雁”等多个意象,解读李清照其人其词,体会其情感。

3.在诵读涵咏中体味李清照词和谐的艺术张力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解读李清照词中的意象,体会其词中蕴蓄的情感。

教学难点:涵咏体味李清照词自然巧妙的艺术手法和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奇女子,她,出身名门气质娴雅;她,诗文书画无不通晓;她,曾生活幸福爱情美满;她,又不幸经历离合丧乱;她,开创易安词体;她,极是当行本色;——她就是宋代婉约词宗易安居士李清照。

中国文学女子的第一,中国女性的骄傲!二、综观李清照其人,从前后期两篇词作反观其经历。

李清照的一些词晶莹如玉诉说了她生命历程中的幸福与苦难,其中闪烁着恋情的火花与悲怆的泪光,使我们后读者不禁为之欣悦,也为之叹息。

同学们学过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吧?一起背一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还学过她的《声声慢》(提名学生朗诵)。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提问:这两首词内容、感情上有何不同?明确:李清照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前期作品,表现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赵明诚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夫妻情投意合,琴瑟相和,偶有小别,也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前期词题材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声声慢》是后期代表作。

她一唱三叹,情调凄婉。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高中语文必修3优质学案: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高中语文必修3优质学案: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词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会新奇的比喻和叠词的表达效果。

3.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词中营造的意境以及词中凝聚的感情。

1.字音辨识(1)玉枕.纱厨.()(2)堆.积()(3)暗香盈.袖() (4)寻觅.()(5)戚.戚() (6)乍.暖()[答案](1)zhěn chú(2)duī(3)yínɡ(4)mì(5)qī(6)zhà2.词语解释(1)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戚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暗香盈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乍暖还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2)悲愁、哀伤的样子。

(3)调养,保养。

(4)枯萎,凋零殆尽。

(5)清淡的香气充满衣袖。

(6)忽暖忽冷,气候变化无常。

3.古今异义(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3: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3: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声声慢学习目标:了解个人生活遭遇和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学习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学习重难点: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分析释疑1、齐读全诗,思考,这首词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一种深深的愁思2、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出这种感情的?采用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3、能不能从词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雁过也,正伤心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探讨研究这些句子。

1、朗读第一句词,回答,凄凄惨惨戚戚这种感觉是如何产生的?——词人早起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东张西望,想要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的空虚,找的也许是丈夫,也许是以前美好生活的点滴,可是四周却是冷冷清清,只有她自己孤单的身影。

补充: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如今沦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其凄惨之景象,令人目不忍睹,其悲伤之心情,在叠词的回环往复中传到读者心中。

让我们再齐读这句来感受一下吧。

(语速缓慢低沉)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该如何理解?——表面埋怨天气冷暖不定,令人身体不适,实际上实在说生活的变故际遇令人沉沉浮浮,忧喜不定。

想想夫唱妇随、共赏拓片的欢乐时光犹在眼前,顷刻之间却剩自己一个承受生活的风风雨雨。

3、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又为什么会勾起词人的伤心之情?——《一剪梅》有句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那雁,也许就是当年为他们传信的使者。

甜言蜜语犹在耳边,斯人却已逝,千山暮雪,万里层云,天人相隔,睹物思人,情何以堪?大雁冬天南飞,春暖北归,词人自北方逃难至南方,早已国破家亡,有家不能回,新愁又添旧恨。

旧时相识异乡相逢,更增添词人天涯沦落之感。

大雁是古诗中常用来表现离愁别恨的意象。

(板书意象雁)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愁之重之多,让人想起李清照《武陵春》中一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有那么一位女子,在溪亭日暮时唱出了“沉醉不知归路”;有那么一位女子,虽然“人比黄花瘦”,却吟着“应是绿肥红瘦”;她于月满西楼之时,叹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唱出了千年绝句,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正因为有了她,南宋词坛才大放异彩,中国的词坛才不那么寂寞。

她,就是巾帼词人——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其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中原时,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后,境遇孤苦。

所作词以南渡为界。

南渡前多写其悠闲生活,描写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代表作有《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南渡后多怀旧悼亡、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词风趋于凄婉哀怨,含蓄深沉,代表作有《声声慢》《永遇乐》《念奴娇》。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独辟蹊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她的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1卷)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

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寂寞与相思情怀。

2.《声声慢》《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1.易安体李清照的词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高中语文必修3优质学案5: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高中语文必修3优质学案5: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李清照乱世中的美神梁衡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

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

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请看两首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

南渡第二年,急病而亡。

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

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

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

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

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

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

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

国运维艰,愁压心头。

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14: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14: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朗读的技巧,熟读体味情感。

2、品味鉴赏意象,体悟词人感情。

3、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酒”“黄花”等意象,体悟词人的感情“愁”。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酒”“黄花”等意象和结合诗句感受词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提示:以“愁”的母题导入)中国的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母题的诗词比比皆是。

崔灏如此说思乡之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秦观如此说寂寞之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如此说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如此说生死离别之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相思之愁。

二、作者资料简介说到李清照的相思之愁,不得不提她的丈夫赵明诚。

李清照18岁时与赵明诚邂逅并且喜结连理,才子配佳人,两人恩爱有加,一同研究诗词和金石。

李清照词中的相思之愁的对象,多是她的丈夫赵明诚。

今天我们学一首李清照南渡前早期的、表达相思之愁的作品——《醉花阴》。

三、《醉花阴》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独自初步感受一下词的意蕴。

1、学生自读(2分钟)大家自由朗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预设答:语调低沉缓慢,感情哀伤等)哪位同学乐意为我们朗诵一下?2、学生代表范读(2个同学)每一位同学读完后,请同学们作评价。

老师再做点评。

3、写作背景我们要掌握一首诗词的朗读节奏和感情,可以通过诗词的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赵明诚到仰天山罗汉洞赏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自在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因写这首词赠给赵明诚以解愁绪。

因为是重阳节的作品,后来黄升(宋)在《花庵词选》中题为《醉花阴·九日》。

“醉花阴”词牌名为李清照首创,双调小令,押仄韵格,按照本词,它押的是ou韵,朗读时,我们要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感情浓厚又不热烈,带有哀伤的基调,适当停顿。

比如:“薄雾/浓云/愁/永昼”。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19: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19: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教材分析]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

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

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品读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2.技能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绪的丰富内涵。

3.情感目标:体会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作品的影响。

[教学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二、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

《李清照词两两首》学案

《李清照词两两首》学案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学案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一)《醉花阴》(1)通过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2)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3)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二)《声声慢》(1)积累常见意象,体会意象传达的情感。

(2)诵读涵泳,感受愁情。

(3)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情感二、问题与题例问题一:说说《醉花阴》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

(想象一幅画面——西风瘦菊,佳人对花兴叹的画面)问题二:你认为在《声声慢》中哪一句能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三、目标检测1、《醉花阴》如何抒写思夫的愁绪?2、仔细品味《声声慢》的意境,说明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层次。

四、配餐练习A组一、基础知识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 雕阑玉砌(qì)骤雨(jù)暮霭(ǎi)樯橹(qiáng)B. 乍暖还寒(hái)槛菊(jiàn)凝噎(yī)都门(dū)C. 良辰美景(chãn)舞榭(xiâ)彩笺(jiān)不谙(ān)D. 寒蝉凄切(qī)将息(jiàng)豆蔻(kòu)苍陌(mò)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 婉约沦陷愤激凄切帐蓬B. 颓废良晨樯橹迢迢韵脚C. 暮蔼鹊桥苍陌仓皇豆蔻D. 飘零烽火不虞芍药贬谪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指南唐都城金陵——南京)B. 便总有千种风情(情意)C. 槛菊愁烟兰泣露(栏杆边的秋菊)D.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好的房子)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歌、行、引、吟为古代诗歌体裁,其间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B. 诗的风格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两大派别,前者的代表人物如杜甫、白居易、陆游等,后者代表人物如屈原、李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学习要点]探究词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探究活动]1.《醉花阴》作于什么时节?说说作者在词中是怎样突出节令特点的。

2.仔细品味《声声慢》的意境,说明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层次。

3.这两首词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

4.《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这是一道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结合词中的意象,分析意境,然后分析情感。

分析时注意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

[讨论明确]1.《醉花阴》写于重阳节的时候。

词中作者写初秋的时候白天还很长,气候已经开始变凉,尤其是夜里会更觉得凉意袭人。

这时西风不断地吹卷着窗帘,东篱边的菊花正在开放。

作者是紧紧抓住初秋时候的气温变化、西风起、菊花盛开等自然现象来突出秋天的节令特点的。

2.《声声慢》开头三句,用十四个字构成了七组叠字。

这七组叠字一直为词论家所盛赞,说这样连叠七字是“创意出奇”,是“卓绝千古”的。

这个开端很好地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

“寻寻觅觅”表现了作者由于远离故乡,飘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

“冷冷清清”描写了她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

“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

她此刻已是人到晚年,身体衰弱、情绪低落,饮酒也不能祛寒解愁,就只有苦挨着来打发这残年余岁了。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的心情当然是极度的凄惨、悲戚的。

作者用这七组叠字,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体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在靖康之难以后,她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

3.这两首词一首写于前期,一首是晚年之作。

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生活处境的变化,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出现了极大的差异。

同样是写愁,但在早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而晚年所抒发的则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两首词在意境方面也是不同的。

《醉花阴》中呈现的是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的意境。

而《声声慢》营造的则是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4.作者正在酒后感到寒气袭人之时,最让她伤心的是又见到了飞过的鸿雁,而这南来的大雁,却是当年在北方的旧相识!作者这时是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它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探究活动]李清照一生的创作受到了哪些社会变迁、个人遭际的影响?[答案]这是一道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的题目,分析时注意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做到知人论世。

[讨论明确]李清照生于北宋,父亲李格非兼通文史,母亲王氏也能文。

李清照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自幼便具有很好的文化修养,早有文名。

十九岁结婚,丈夫赵明诚当时在太学作学生。

他们婚后的生活相当美满,二人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读书,品诗论文,收集和鉴赏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

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建炎元年(1127)赵明诚南下奔母丧。

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

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

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

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

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

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

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于绍兴21年(1151)在临安去世。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就分别展现了她前、后两个时期不同的生活内容和心灵世界。

我们从中可以领会到时代社会的变化、个人的际遇对于作家创作的有力影响。

[探究活动]《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

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答案]这是一道对闺怨诗的评价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概括闺怨诗的主要内容和反应的情感,注意结合词人的人生经历和当时女子在社会中的地位等现实作答。

[讨论明确]作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能够坦率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丈夫深深的思恋之情,描写了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这在当时乃是一种很大胆的行为。

所以,有人批评说:李清照作词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

其实,感情的充沛、真挚,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她的词最值得珍视的地方。

[探究活动]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答案]这是一道赏析词的艺术手法的题目,注意分析设喻的巧妙,答题时首先分析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词的情感分析表达效果。

[讨论明确]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课堂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校注(xiào)乍起(zhà)着凉(zháo)宫阙(què)B、薄暮(bó)寰宇(huán)蕴含(yùn)债券(juàn)C、枕着(zhěn)憔悴(cuì)逮捕(dǎi)诠释(quán)D、戚戚(qī)摘要(zhāi)反诘(jié)折服(zhé)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B、燕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D、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黄昏后B、雁过也,正伤心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②有暗香盈袖(充满)③莫道不销魂(极度的欢乐)④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⑤憔悴损(损害)⑥独自怎生得黑(怎么、怎样)A、①②③B、②③⑤C、④⑤⑥D、①②⑥5、下列词句不存在语序倒置现象的一句是()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6、诵读下列词句,句读有误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7、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

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莫道不销魂,___ _______,_____ ______。

(2)_____ 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 __________?(4),最难将息。

(5)__________,__________,却是旧时相识。

9、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两首词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1、D(A项“校”应读jiào,B项“券”应读quàn,C项“逮”应读dài)2、C(A项,消—销;B项,燕—雁;D项,弟—第。

)3、D(次第:此指光景,状况;今义指次序,一个挨一个地。

)4、D。

(③应为“极度的悲伤”,⑤相当于“煞”。

)5、D.(正常语序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应笑我多情;西风卷帘,人比黄花瘦。

)6、B(正确句读应为“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7、D(这首词主要的写作手法为借景抒情,没有用象征手法。

)8、(1)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梧桐更兼细雨(3)如今有谁堪摘(4)乍暖还寒时候(5)雁过也正伤心9.两首词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不同。

《醉花阴》营造的是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的意境。

抒发的是离别相思之愁。

《声声慢》营造的是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抒发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后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