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系统维护与管理

合集下载

第九章 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

第九章 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

(一)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1.识记: (1)系统运行管理9-292:就是使信息系统能够根据企 业的需要,提供持续可靠的业务支撑和管理决策服务。 (2)系统运行管理的主要内容9-292: ①建立运行管理机构 ②制定运行管理制度 ③系统日常运行服务及管理 ④系统评价及维护。 (3)信息中心:9-294 是企业中支撑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承担信息化工具支 持服务的职能机构。
2.领会:
(1)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9-293
①数据收集和维护、 ②例行信息处理、 ③系统运行维护、 ④系统的安全处理。 (2)信息中心的组成和职责:9-296 ①规划安全部、②数据中心、③系统维护部、④ 数据管理部、⑤电子商务部、⑥通信与网络部、 ⑦技术开发部。
(二)信息系统的评价
1.识记:
(1)功能评价:9-298
冗余技术:是以额外资源配备及消耗换取正常系 统运行的技术。
容错技术:是当系统中出现了数据、文件损坏或 丢失时,系统能够自动将这些损坏或丢失的文件 和数据恢复到发生事故以前的状态,使系统正常 运行的一种技术。
(3)负荷分布技术9-302:是将信息系统的信息处理、 数据存储以及其他信息管理功能均衡分布在多个设备 单元上或不同时间段上,防止单一设备负荷过大,或 某个时段容量超限制致使系统瘫痪。 (4)信息系统的安全性9-302:指系统防止外部灾害 和人为破坏,防止系统资源受到侵害或者被非法使用 的能力。 (5)主要的安全管理措施:9-304 ①物理系统安全 ②数据加密和信息隐藏 ③操作系 统安全、 ④网络安全 ⑤数据库安全 ⑥非技术性安全 措施。 (6)网络安全:P306
(5)外包的效益:有助于企业缩减运行维护成本, 降低维护与管理风险、获得优质高效的专业性服 务。 2.领会:

系统维护与管理65页PPT

系统维护与管理65页PPT
-利用性能监控器和软件监控程序进行评价。 -根据系统运行记录和现场观测情况进行评价。
9.2 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
(3)系统经济评价 系统经济方面的评价是对实际费用和实际
效益进行比较。注意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经济 效益、目前和长远经济效益、直接与间接经 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9.2 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
衡量信息系统的间接经济效益应从以下五个方 面进行评价: 管理体制是否进一步合理化 ; 管理方法是否进一步科学化 ; 管理基础数据是否进一步科学化 ; 管理效果是否进一步最佳化 ; 管理人员的劳动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
为了对信息系统的间接经济效益做出评价,可 以采用专家评估或直接调查的方式进行。
9.2 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
3.系统评价报告 系统评价结果应写出系统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一
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运行的一般情况 ; 系统的使用效果 ; 系统的性能 ; 系统的经济效益 ; 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9.3 系统开发项目管理
1.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概论 (1)项目管理的概念
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资源如时间、资金、人力、 设备、材料、能源等约束条件下,为了高效率地实 现项目的既定目标(即到项目竣工时计划达到的质 量、投资、进度),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和程序, 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领 导和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
9.1 系统维护类型
⑴改正性维护 系统测试不可能发现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错误,
这些潜在的错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才会暴露出 来。 ⑵适应性维护
一、管理体制的改变、机构的调整带来系 统服务环境的变化,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 硬件的更新换代。
⑶完善性维护 扩充原有系统的功能,提高其性能。
⑷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是指主动采取预防性的措施。

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系统管理与维护

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系统管理与维护

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系统管理与维护第一章:系统管理介绍系统管理是指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来监控、维护和优化计算机系统的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系统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章将介绍系统管理的概念、目的和重要性,以及常见的系统管理任务。

第二章:系统监控系统监控是系统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通过使用专业的软件工具,管理员可以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况,包括网络流量、硬件状态和服务可用性等。

本章将介绍常用的系统监控软件,如Zabbix和Nagios等,并详细讲解如何设置和配置监控项。

第三章:系统备份与恢复系统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而系统恢复则是在系统崩溃或数据丢失时的关键措施。

本章将介绍常见的系统备份和恢复软件,如Acronis True Image和ShadowProtect等,并详细讲解如何进行备份和恢复操作,以及如何设置备份策略。

第四章:性能优化与调整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管理员需要进行系统性能优化和调整。

本章将介绍常见的性能优化工具和技术,如WindowsPerformance Toolkit和Linux系统调优等,并详细讲解如何识别和解决系统性能瓶颈,以达到最佳的系统性能。

第五章:补丁管理与安全更新为了保护系统免受最新的安全漏洞和威胁,管理员需要及时安装系统补丁和安全更新。

本章将介绍常见的补丁管理软件和自动更新工具,如Microsoft WSUS和Linux Yum等,并详细讲解如何配置和使用这些工具来保持系统的安全性。

第六章:日志管理与故障排除日志是系统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日志可以及时发现系统的故障和问题。

本章将介绍常见的日志管理工具和技术,如ELK Stack和Splunk等,并详细讲解如何收集、存储和分析系统日志,以及如何使用日志来进行故障排除和问题解决。

第七章:远程管理与自动化远程管理和自动化是提高系统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本章将介绍常见的远程管理软件和自动化工具,如SSH和Ansible等,并详细讲解如何远程管理服务器和批量执行任务,以及如何使用脚本和自动化工具来简化系统管理流程。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第九章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考纲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第九章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考纲

第九章 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考纲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是系统开发环节的自然延续,是系统正确、可靠服务的重要保证。

本章将具体介绍信息系统进入运行维护阶段后的管理要点,帮助考生深刻领会运行维护工作的内容和重要意义,了解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含义和主要的保障措施,掌握系统运行工作的内容和管理要点,了解有关管理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9.1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9.1.1系统运行管理的主要任务答:信息系统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持续可靠的业务支持和管理决策服务。

9.1.2系统运行管理的主要任务答:9.1.3信息中心的组成管理机构答:规划与安全部;数据中心;系统维护部;数据管理部;电子商务部;通信网络部;技术开发部。

9.2信息系统的评价答:项目安装后评价;性能评价;经济效果评价9.2.1项目安装后评价答:系统是否达到了开发时的预期目标,投入运行后系统是否纯在缺陷,应该如何维护和改进,需要进行确认和全面的分析这个过程被称为系统评价。

9.2.2性能评价答:性能评价着重评价系统的技术性能,一般包括应用系统的技术特性指标、可用性指标、安全性指标、环境适应性指标、可扩展性指标等。

9.2.3经济效果评价答:9.3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9.3.1系统可靠性答:系统的可靠性是指信息系统在既定应用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即信息系统应能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的功能。

9.3.2系统安全目标答:系统安全目标是指系统防止外部灾害和人为破坏,防止系统资源受到侵害或者被非法使用的能力。

9.3.3系统安全管理答: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划分保护等级系统受损的后果第一级,自主保护系统受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部损害国家安全、社会次序和公共利益第二级,系统审计系统受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第三级,安全标记系统受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第四级,结构化系统受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第五级,访问验证系统受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9.4系统维护9.4.1系统维护概述答:系统维护是对运行中系统做出检查、升级或者修改等保护性活动。

第9章 系统维护与管理

第9章 系统维护与管理

第九章系统维护与管理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以下内容:1、系统维护的内容与维护的管理2、影响信息系统的安全因素及安全措施3、系统监理的主要措施4、系统审计的主要方法识记:一、系统维护的内容二、系统维护的类型三、系统维护的管理四、什么是系统的可靠性五、系统的安全性六、影响信息系统的安全因素及安全措施七、系统监理的类型八、系统审计的主要方法应用:论述系统维护的重要意义课时:6学时管理信息系统交付使用以后,研制工作即告结束。

但是信息系统不同于其他产品,它不是一劳永逸的最终产品。

在它的运行过程中,还有大量运行管理、维护和评价的工作要做。

本章讨论系统维护、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系统监理与审计、系统的评价。

第一节系统维护交付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样品即产品的特点。

它不像其他工业产品,可以先生产一个样品,经过试验、改进再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它需要在使用中不断完善。

一方面,精心设计、精心实施、经过调试的系统,也难免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或者有的地方效率还可提高,或者使用不够方便,甚至还有错误。

这些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暴露。

另一方面,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信息系统提出新的要求,信息系统只有适应这些要求才能生存下去。

因此,系统的维护是系统生存的重要条件。

20年来,系统维护的成本逐年增加现在,在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2/3以上的经费用在维护上。

从人力资源的分布看,现在世界上90%的软件人员在从事系统的维护工作,开发新系统的人员仅占10%。

这些统计数字说明系统维护任务是十分繁重的。

重开发、轻维护是造成我国信息系统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原因之一。

一、维护的内容系统维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程序的维护在系统维护阶段,会有一部分程序需要改动。

根据运行记录,发现程序的错误,这时需要改正;或者随着用户对系统的熟悉,用户有更高的要求,部分程序需要改进;或者环境发生变化,部分程序需要修改。

2、数据文件的维护业务发生了变化,从而需要建立新文件,或者对现有文件的结构进行修改。

系统维护与管理

系统维护与管理

五、系统维护的管理
修改管理
(1)提出修改要求 ) (2)领导批准 ) 3) (3)分配任务 (4)验收成果 ) (5)登录修改情况 )
六、版本管理
版本管理Version 1 版本管理Version control
版本管理是软件配置管理的基础, 版本管理是软件配置管理的基础,它管理并保护开 发者的软件资源。 发者的软件资源。 功能
9章 第9章 系统维护与管理
第一节 系统维护
定义: 定义: 系统维护是指系统交付使用以后, 系统维护是指系统交付使用以后, 是指系统交付使用以后 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系 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系 改正错误 统的过程。 统的过程。
一、系统维护的内容
1. 2. 3. 4.
程序的维护 数据文件的维护 代码的维护 机器设备的维护
4.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预防性维护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可靠性等, 可靠性等,为以后进一步改进系统打下良 好基础。 好基础。 对一些使用寿命较长,目前尚能正常运行, 对一些使用寿命较长,目前尚能正常运行, 但可能要发生变化的部分进行维护, 但可能要发生变化的部分进行维护,以适 应将来的修改或调整。 应将来的修改或调整。
Exp:有道 :
3.4 正式版 3.5 beta版 V3.3正式版 3.4.20.3297
bulid内部 bulid内部 版本号的不 同表示对相 同源所作的 重新编译。 重新编译。
第三节 系统评价
目的: 目的: 检查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检查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技 术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术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系统的各种资 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效益是否理想, 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效益是否理想, 指出系统的长处与不足, 指出系统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的改进与 扩展提出意见。 扩展提出意见。

第九章_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

第九章_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曹桂林
第九章 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学习目的◇
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是系统开发环节的自然延续,是系统正确、 可靠服务的重要保证。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能够:
深刻领会运行维护工作的内容和重要意义 了解系统安全性、系统可靠性的含义和主要的保障措施 掌握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内容和管理要点 了解有关管理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重点掌握(1)系统可靠性的含义
9.1.3 信息中心的组成和职责 1.信息中心的组成

信息中
电子商务部
通信与网络部
技术开发部
图9-2 某信息中心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曹桂林
9.1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9.1.3
信息中心的组成和职责
2.信息中心的人员及素质要求 随着时代的变动,信息中心的人员和岗位构成变动很快, 可能每隔两年就有明显的调整。包括增加新和岗位,撤并 低效过时的岗位等。同时保证信息中心人员的素质是非常 关键的,它不仅仅涉及技术方面,而且包括工作态度和责 任意识等综合性要求。 系统分析师: 程序员: 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整个企业共享数据资源、核心数据库的建 立、运行安全和维护工作。了解数据库底层结构和基本内 容,对数据库存取操作权限高。 用户协调员: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曹桂林
真题回顾
1.(2011.4 简40)简述信息中心集中式管理的优点。 2.(2005.4,单3;2006.10,单30)在企业信息系统中, 对数据库存取权限最高的人员是( ) A.企业总负责人 B.系统分析员 C.数据库管理员 D.系统操作员 3.(2010.7,名35)数据库管理员 4.(2011.7,名35)CIO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曹桂林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新版-第九、十章)整理后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新版-第九、十章)整理后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新版教材知识点概括第九章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9.1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一、名词解释1、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是企业中支持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承担信息化工具支持服务的职能机构。

在企业组织系统中,信息中心的地位与该企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深度有密切关系。

2、信息主管CIO——企业需要由高级管理者或一名副总裁专门负责信息中心以及各种繁杂而重要的信息管理工作,企业因此设立了性的信息主管CIO岗位,也称首席信息官。

二、简答题1、系统运行管理的目标系统运行管理的目标就是使信息系统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持续可靠的业务支持和管理决策服务。

2、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阶段的主要管理任务(1)建立运行管理机构——信息中心(2)制定运行管理制度(3)系统日常运行服务及管理(4)系统评价及维护3、信息中心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方式(1)集中式(2)分散式(3)互相结合4、信息中心的组成(1)规划与安全部(2)数据中心(3)系统维护部(4)数据管理部(5)电子商务部(6)通信与网络部(7)技术开发部5、信息中心的人员及素质要求(1)系统分析师系统分析师需要研究企业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负责设计新系统等。

系统分析师应该熟悉企业业务;有管理技能;精通系统分析技术和方法;能够领导完成项目;能协调好人员关系。

(2)程序员程序员能够根据系统设计报告,编制、调试和修改程序。

程序设计员应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嫩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较强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合作意识。

(3)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整个企业共享数据资源、核心数据库的建立、运行和维护工作。

数据库管理员不仅要精通数据库技术知识,而且要熟悉数据的应用环境、网络平台状况和业务应用流程,熟知保密条款,工作原则性强,有责任心和对资源主动维护的意识。

(4)用户协调员信息中心会分别设立与信息安全、办公自动化应用等重点应用有关的专职岗位。

协调员要有较好的技术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并熟悉业务部门的工作环境,能够把握和分析用户利益,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有解决冲突的管理能力。

系统维护与管理ppt课件

系统维护与管理ppt课件
根据软件供应商的推荐,及时升级软件到最新版本,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和功能。
04 数据备份与恢复
数据备份策略与实施
备份频率
备份策略
定期备份数据,如每日、每周或每月,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业务需求,制定 合适的备份策略,如全量备份、增量 备份或差异备份。
备份介质
选择可靠的存储介质,如硬盘、磁带 或云存储,确保数据在意外情况下不 会丢失。
硬件兼容性测试
在进行硬件升级或更新时, 进行兼容性测试,确保新 旧设备或组件之间的良好 配合。
03 系统软件维护与管理
软件安装与更新
安装软件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遵循 安装指南进行安装,确保软件正 确、完整地安装在系统上。
更新软件
定期检查软件更新,及时下载和 安装最新的软件补丁和版本,以 修复漏洞、提升性能和增加新功 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日志管理
收集、整理和分析系统日志,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安全事件,采取相应措施。
06 系统维护与管理最佳实践
制定系统维护与管理计划
制定系统维护计划
根据系统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制定定期维护计划, 包括硬件和软件的检查、更新和修复。
制定管理计划
明确管理职责和任务,制定管理流程和规范,确 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管理。
加强团队内部和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信息畅通和高效
协同。
定期培训与提高团队能力
定期培训
组织定期的培训活动,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分享最佳实践
鼓励团队成员分享各自领域的最佳实践和经验,促进团队整体水 平的提升。
建立激励机制
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团队成员积极投入工作和学习,提高工作积 极性和满意度。

第9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信息系统》PPT课件

第9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信息系统》PPT课件

9.1 管理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的管理
二、系统运行情况记录
系统运行工作量。包括:系统每天开机时间、关机 时间、运行时间;按照不同时间周期粒度统计新提 供的报表数量及模板等内容。
系统运行工作效率。系统运行工作效率是衡量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产出比值 的基础数据,是判断系统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
系统信息服务质量。必须以用户感知作为基础数据来源,且信息的精确度是 否符合要求、对未定义用户提问的响应速度等均属于信息服务的质量范围。
(三)数据维护
9.2 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
(1)数据库访问权限设置。 数据库访问权限设置是数据安全维护的核心与基
础。在信息系统设计阶段,由开发人员根据企业组织 结构及不同职位的信息需求定义数据库角色,并将不 同的角色分配给企业员工。普通用户将依据其角色分 配权限,如只读、只写、读写等,保证用户仅在被授 予权限内访问数据库信息。数据实际更新工作需得到 数据库管理员审核后方能实施。数据库管理员需负责 数据字典的建立与维护工作等,负责数据的安全与保 密,保证资料的安全。当硬件设备故障得到排除后, 要负责数据库的恢复工作。此外,代码维护工作也是 数据维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该任务由代码管理小组 负责,代码变更工作需慎重,代码变更后,需将代码 表发送到有关单位,并组织专人负责员工新代码的学 习与培训工作。
(三)数据维护 INI文件
Windows 注册表
9.2 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
(3)数据共享。 目前,在 Windows 服务器上维护共享数据的三种主
的用户-机器系统,其日常运行离不开系统管理规章的支持。管理信息系统 的实现并非是系统工作的结束,相反,它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大的信息 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数据就会始终不断地输入系统,根据系统设计阶段 预设的各种功能进行加工后,成为各种类型的信息产品送达组织的各个部 门。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一点疏忽都将造成信息传输的中断,为组织带来 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和损失。因而,必须建立严格的、系统的、可行的管 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以防止疏忽大意造成 的系统错误及由此造成的损失。

系统维护与管理

系统维护与管理

2
6E
41
2
5
图7-4 PERT图实例
9.3 系统开发项目管理
(2)系统项目的进度控制 对开发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可事先在工作计划 中留有一定的宽裕度; 开发过程中经常性地与用户交换意见,及时明 确遗留的不确定问题,以减少返工现象; 进行人员的合理调整;(关键路径) 对原定计划的调整,调整个别子项目 。
Hale Waihona Puke MIS开发工程管理9.1 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
系统维护的目的是保证管理信息系统正 常而可靠地运行,并能使系统在运行中不 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以充分发挥作用。
9.1 系统维护内容
根据维护对象的不同,系统维护内容可分 为以下几类: ⑴程序维护(程序错误、功能改进和扩充) ⑵数据维护(业务改变导致数据结构变化) ⑶代码维护(代码的增加、修改、删除) ⑷设备维护 (设备的检修、更换、保养) ⑸文档维护(程序、数据、代码变了文档也要变)
间与最迟开始时间是一致的,即该任务没有冗余时 间可以拖延。图7-4是一个用PERT图编制项目计 划的实例。从图中可以看出,项目周期为17周,项 目的关键路径是A-B-D-G。项目时间区段的单位可 以选择周、月、年。
1
0 0
A 4
7
13
37
B
D
6 17 H
F
0
3
4
2
4
11 G
1
24 C
5 11 6
7 71 7
9.3 系统开发项目管理
1.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概论 (1)项目管理的概念
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资源如时间、资金、人力、 设备、材料、能源等约束条件下,为了高效率地实 现项目的既定目标(即到项目竣工时计划达到的质 量、投资、进度),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和程序, 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领 导和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

IT系统维护与管理规范

IT系统维护与管理规范

IT系统维护与管理规范第1章系统维护与管理概述 (3)1.1 系统维护与管理定义 (3)1.2 系统维护与管理目标 (4)1.3 系统维护与管理原则 (4)第2章系统维护策略与计划 (4)2.1 维护策略制定 (4)2.1.1 目标与原则 (4)2.1.2 维护内容 (5)2.1.3 维护周期 (5)2.1.4 维护人员 (5)2.2 维护计划编制 (5)2.2.1 计划制定 (5)2.2.2 计划审批 (6)2.2.3 计划调整 (6)2.3 维护资源分配 (6)2.3.1 人力资源 (6)2.3.2 物资资源 (6)2.3.3 时间资源 (6)2.3.4 技术支持 (6)第3章系统硬件维护与管理 (6)3.1 硬件设备维护规范 (6)3.1.1 设备保养 (6)3.1.2 设备更换与升级 (6)3.1.3 备品备件管理 (7)3.2 硬件设备管理流程 (7)3.2.1 设备采购 (7)3.2.2 设备配置管理 (7)3.2.3 设备退役与处置 (7)3.3 硬件设备监控与故障处理 (7)3.3.1 设备监控 (7)3.3.2 故障处理 (7)第4章系统软件维护与管理 (7)4.1 软件版本控制 (7)4.1.1 版本控制原则 (7)4.1.2 版本控制流程 (8)4.2 软件补丁管理 (8)4.2.1 补丁分类 (8)4.2.2 补丁管理流程 (8)4.3 软件功能优化 (8)4.3.1 功能优化原则 (8)4.3.2 功能优化措施 (9)第5章网络设备维护与管理 (9)5.1 网络设备维护规范 (9)5.1.1 维护目的 (9)5.1.2 维护原则 (9)5.1.3 维护内容 (9)5.2 网络设备配置管理 (9)5.2.1 配置管理原则 (9)5.2.2 配置管理内容 (10)5.3 网络监控与故障处理 (10)5.3.1 网络监控 (10)5.3.2 故障处理 (10)第6章数据库维护与管理 (10)6.1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10)6.1.1 备份策略 (10)6.1.2 备份操作 (10)6.1.3 恢复操作 (11)6.1.4 备份存储与管理 (11)6.2 数据库功能优化 (11)6.2.1 功能监控 (11)6.2.2 功能调优 (11)6.2.3 参数调整 (11)6.2.4 数据库维护计划 (11)6.3 数据库安全管理 (11)6.3.1 用户权限管理 (11)6.3.2 数据库审计 (11)6.3.3 安全防护策略 (11)6.3.4 数据库安全备份 (11)6.3.5 应急响应计划 (12)第7章系统安全维护与管理 (12)7.1 安全策略制定与实施 (12)7.1.1 安全策略目标 (12)7.1.2 安全策略内容 (12)7.1.3 安全策略实施 (12)7.2 安全设备维护与管理 (12)7.2.1 安全设备配置 (12)7.2.2 安全设备维护 (12)7.2.3 安全设备管理 (13)7.3 安全事件处理与应急响应 (13)7.3.1 安全事件分类与定级 (13)7.3.2 安全事件处理 (13)7.3.3 应急响应 (13)第8章系统监控与预警 (13)8.1 监控指标体系构建 (13)8.1.1 系统功能监控 (13)8.1.2 应用功能监控 (13)8.1.3 业务功能监控 (14)8.2 监控工具与平台选择 (14)8.2.1 开源监控工具 (14)8.2.2 商业监控平台 (14)8.3 预警与故障排查 (14)8.3.1 预警机制 (14)8.3.2 故障排查 (15)第9章系统维护与管理文档 (15)9.1 维护与管理文档编制 (15)9.1.1 目的 (15)9.1.2 范围 (15)9.1.3 编制要求 (15)9.2 文档管理流程 (15)9.2.1 文档创建 (16)9.2.2 文档审查与审批 (16)9.2.3 文档发布与分发 (16)9.2.4 文档归档 (16)9.3 文档更新与审核 (16)9.3.1 更新条件 (16)9.3.2 更新流程 (16)9.3.3 审核流程 (16)第10章系统维护与管理评估与改进 (17)10.1 评估指标与方法 (17)10.1.1 评估指标 (17)10.1.2 评估方法 (17)10.2 维护与管理效果分析 (17)10.2.1 系统稳定性分析 (17)10.2.2 系统功能分析 (17)10.2.3 数据安全性分析 (17)10.2.4 维护与管理成本分析 (17)10.3 改进措施与优化建议 (17)10.3.1 改进措施 (17)10.3.2 优化建议 (18)第1章系统维护与管理概述1.1 系统维护与管理定义系统维护与管理是指对IT系统进行持续性的监督、维护、优化和升级等一系列活动,保证系统稳定、安全、高效运行,满足企业业务需求的过程。

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9.4.1 系统维护的内容
系统维护是面向系统中各组成 要素的。按照维护对象的不同, 系统维护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 类:
一旦业务处理出现问题或发生 变化,就要修改应用程序及有 关文档。应用软件维护是系统 维护最主要的内容。
根据业务处理的变化,数据需 要不断更新,经常要求增、删 数据,调整数据结构,以及数 据的转储和恢复,等这些都属 于数据维护的工作内容。
第九章 系统的管 理与维护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9.1 信息系统的管理机构
9.1.1 信息中心在企业组织机构中的地位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以后,就必须要由人和组织来
01
管理,这个组织在不同的企业中称呼不完全一致,本书
称信息中心。
在企业组织系统中,信息中心的地位,与该企业中信息
02
3
分散式的极端形式是将信息资源分别置于企业各部门的管理和控制之
下,信息系统开发活动、开发人员、数据存储都采取分散的形式。分
散式的主要优点是:能满足各部门内部的信息需求,各部门对信息资
源的控制。使用和维护比较方便。
9.1.3 信息中心的组成和职责
信息中心的组成 (如图9-2)
2.各组成部分的工作职责
9.4.3 数据库的维护
数据库维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数据库安全性控 制;数据库的正确性 保护、转储与恢复;数据 库的重组织与重构造。
数据库的正确性保护、转储与恢复
数据库的重组织与重构造
数据库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记录的不断增、删、改, 会使数据库的物理存储变坏,降低了数据库存储空间 的利用率和数据的存取效率。数据库管理员就要进行 数据库的重组织。在重组织过程中,按原设计要求重 新安排记录的存储位置。

系统管理与维护

系统管理与维护

系统管理与维护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系统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企业的业务运营系统到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有效维护直接影响着效率、安全和用户体验。

那么,什么是系统管理与维护?它又为何如此重要呢?系统管理与维护,简单来说,就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性能优化,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包括了硬件设备的管理、软件的更新与维护、数据的备份与恢复,以及系统的安全防护等多个方面。

硬件管理是系统管理的基础。

无论是服务器、个人电脑还是移动设备,硬件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定期检查硬件设备的运行状态,如硬盘是否有坏道、内存是否正常、风扇是否运转良好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对于服务器等关键设备,还需要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

软件的更新与维护同样重要。

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软件会不断地发布新的版本,这些版本通常会修复已知的漏洞、优化性能或者增加新的功能。

及时安装这些更新,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对于不再使用的软件,也要及时进行卸载,以释放系统资源。

数据是系统中最宝贵的资产之一。

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是系统维护中的关键环节。

定期备份数据可以在系统出现故障、数据丢失或者被恶意篡改时,快速地恢复数据,减少损失。

备份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本地备份、云端备份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备份策略。

系统的安全防护是不容忽视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

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和软件,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木马、黑客等的攻击。

同时,制定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策略,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也是保障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系统管理与维护中,性能优化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随着系统使用时间的增长,可能会出现运行速度变慢、响应不及时等问题。

这时候,就需要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

例如,清理系统垃圾文件、优化磁盘空间、调整系统参数等。

09_系统维护与管理

09_系统维护与管理

9.2系统运行管理 系统运行管理
9.2.3建立健全系统运行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系统运行管理体制
用计算机实现的各项管理活动需要一套管理制度,规 定什么用户拥有什么样的操作权限,在什么时间、什么条 件下应该完成什么工作,如果出现问题应如何处理。当有 新的信息需求时应该遵照什么管理程序向信息管理部门提 出,作为信息管理部门又如何处理这些信息需求。其内部 的各类人员又应该遵照什么要求和规则开展各项工作等。 作为高层领导的经理要定期检查系统运行情况,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而信息管理部门的负责人除了要负责监督系统 运行外,还要对本部门各类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积极做好各类人员的管理工作,。
小结
系统实施是继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之后的又一重要阶 段,也是将前一阶段的设计成果最终在计算机系统上实现的阶段,该阶 段任务包括:系统实施、系统测试、系统转换、系统运行与维护及系统 评价等。 系统实施是将新系统的设计方案转换成实际运行系统的全过程,主 要进行物理系统的实施和程序设计等工作。系统测试的目的是发现程序 和系统中的错误并及时予以纠正,关键是如何设计测试用例,才能最大 限度地发现程序中的问题。系统转换是新旧系统的交替过程,主要有直 接切换、并行切换、分段切换等方式,在系统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 活运用。系统运行要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系统投入运行后,要定期对系 统的功能、软、硬件性能、应用状况和系统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以检 查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件 第 6页
9.2系统运行管理 系统运行管理
9.2.1 系统运行管理的内容
1、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
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录入及处理结果的整理与分发。此外,还 包括简单的硬件管理和设施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系统维护与管理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以下内容:1、系统维护的内容与维护的管理2、影响信息系统的安全因素及安全措施3、系统监理的主要措施4、系统审计的主要方法识记:一、系统维护的内容二、系统维护的类型三、系统维护的管理四、什么是系统的可靠性五、系统的安全性六、影响信息系统的安全因素及安全措施七、系统监理的类型八、系统审计的主要方法应用:论述系统维护的重要意义课时:6学时管理信息系统交付使用以后,研制工作即告结束。

但是信息系统不同于其他产品,它不是一劳永逸的最终产品。

在它的运行过程中,还有大量运行管理、维护和评价的工作要做。

本章讨论系统维护、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系统监理与审计、系统的评价。

第一节系统维护交付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样品即产品的特点。

它不像其他工业产品,可以先生产一个样品,经过试验、改进再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它需要在使用中不断完善。

一方面,精心设计、精心实施、经过调试的系统,也难免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或者有的地方效率还可提高,或者使用不够方便,甚至还有错误。

这些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暴露。

另一方面,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信息系统提出新的要求,信息系统只有适应这些要求才能生存下去。

因此,系统的维护是系统生存的重要条件。

20年来,系统维护的成本逐年增加现在,在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2/3以上的经费用在维护上。

从人力资源的分布看,现在世界上90%的软件人员在从事系统的维护工作,开发新系统的人员仅占10%。

这些统计数字说明系统维护任务是十分繁重的。

重开发、轻维护是造成我国信息系统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原因之一。

一、维护的内容系统维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程序的维护在系统维护阶段,会有一部分程序需要改动。

根据运行记录,发现程序的错误,这时需要改正;或者随着用户对系统的熟悉,用户有更高的要求,部分程序需要改进;或者环境发生变化,部分程序需要修改。

2、数据文件的维护业务发生了变化,从而需要建立新文件,或者对现有文件的结构进行修改。

3、代码的维护随着环境的变化,旧的代码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造,制定新的代码或修改旧的代码体系。

代码维护的困难主要是新代码的贯彻,因此各个部门要有专人负责代码管理。

4、机器、设备的维护包括机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一旦发生小故障,要有专人进行修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维护的类型依据信息系统需要维护的原因不同,系统维护工作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更正性维护这是指由于发现系统中的错误而引起的维护。

工作内容包括诊断问题与改正错误。

2、适应性维护这是指为了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增加或修改系统部分功能的维护工作。

例如,新的硬件系统问世,操作系统版本更新,应用范围扩大。

为适应这些变化,信息系统需要进行维护。

3、完善性维护这是指为了改善系统功能或应用户的需要而增加新的功能的维护工作。

系统经过一个时期的运行之后,某些地方效率需要提高,或者使用的方便性还可以提高,或者需要增加某些安全措施,等等。

这类维护工作占维护工作的绝大部分。

4、预防性维护这是主动性的预防措施。

对一些使用寿命较长,目前尚能正常运行,但可能要发生变化的部分进行维护,以适应将来的修改或调整。

例如将专用报表功能改成通用报表生成功能,以适应将来报表格式的变化。

四类维护工作所占的比例如图9.1所示。

图9.1 各类维护工作的比例三、系统维护的管理系统的修改,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程序、文件、代码的局部修改,都可能影响系统的其他部分。

因此,系统的修改必须通过一定的批准手续。

通常对系统的修改应执行以下步骤:1、提出修改要求第九章系统维护与管理操作人员或业务领导用书面形式向主管人员提出对某项工作的修改要求。

这种修改要求不能直接向程序员提出。

2、领导批准系统主管人员进行一定调查后,根据系统的情况和工作人员的情况,考虑这种修改是否必要、是否可行,做出是否修改、何时修改的答复。

3、分配任务系统主管人员若认为要进行修改,则向有关的维护人员下达任务,说明修改的内容、要求、期限。

4、验收成果系统主管人员对修改部分进行验收。

验收通过后,将修改的部分嵌入系统,取代旧的部分。

5、登录修改情况登记所做的修改,作为新的版本通报用户和操作人员,指明新的功能和修改的地方。

某些重大的修改,可以看作一个小系统的开发项目,因此,要求按系统开发的步骤进行。

第二节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是衡量信息系统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

现代信息系统所处的环境复杂,硬件更新换代快,软件日趋庞大,信息资源集中,各种信息网络使信息流动更为频繁。

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把人类文明推向了一个新的时代。

信息系统是企业的神经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将给企业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信息系统的脆弱性也为窃取信息提供了条件。

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进程,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是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

一、系统可靠性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应用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

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可以按一般工程系统的可靠性标准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系统开工率、系统平均维护时间等指标来定量衡量。

系统测试是检验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但系统可靠性是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措施才能获得的。

常用的可靠性技术有:设备冗余技术,负荷分布技术,系统重新组合技术,数据冗余校验,数据保护与恢复技术,系统动态检测、诊断和自动校正软件技术。

人是影响系统可靠性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信息系统是人机系统。

人是信息系统应用和运行的主体。

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术素质,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改善和提高人的效能,使人机和谐结合,是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的基础。

二、系统的安全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指为了保护系统硬件、软件和数据不致受到偶然的或蓄意的修改、破坏和泄露,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影响信息系统的因素很多,如:1、自然和不可抗拒因素,如地震等自然灾害、战争和社会暴力。

2、硬件和物理因素,如电磁波的干扰与辐射。

3、软件因素,如计算机病毒的侵入,软件的非法删改、窃取。

4、数据因素,如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丢失、泄密。

1015、人为和管理因素,包括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管理制度、法律、法规。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措施可分为技术性和非技术性两大类。

技术性措施指通过相关技术手段防止事故的发生;非技术性措施指行政管理、法律制度和其他物理措施。

各类措施所占比例如图9.2所示。

目前,在许多国家建立了数据法。

瑞典在1973年就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数据保护法,成立了国家数据监察局。

1983年5月,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在斯德哥尔摩召开大会,全世界300多名专家就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我国1994年2月18日颁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这是我国在计算机安全领域的第一个安全性法规。

图9.2各类安全措施所占比例第三节系统监理与审计监理和审计是系统的安全措施之一。

管理信息系统的监理和审计应由专门的审计人员负责。

在组织体制上,他们要独立于系统开发人员和系统运行人员。

他们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1、责任心强,公正无私,认真负责。

2、知识面广。

除懂得管理的一般知识外,还必须懂得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能阅读、检查、编写计算机程序,全面熟悉监理信息系统的技巧。

3、接触面广。

必须参与系统开发工作,深入了解系统运行情况,广泛接触系统各类人员。

一、系统监理信息系统的监理是指防止系统出现差错的一系列措施。

监理工作大致分为五类:1、外部监理:指组织的上级主管部门、专门的监理机构对系统进行独立的检查。

2、管理监理:指信息系统本身对管理工作提出的监理要求,包括制定战略计划,严格人员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系统标准。

3、操作监理:主要指对系统运行操作方面的监理,包括输入/输出监理,软、硬件监理,计算机操作的监理,等等。

4、说明性文件监理:包括系统开发过程中各种文档,如开发报告、系统流程图、程序框图及一般手工作业说明等各种文件的监理。

5、安全性监理:安全性监理包括系统运行的安全保密制度,各种存储介质的保存、归档、销毁制度,系统运行设施的安全措施,等等。

第九章系统维护与管理系统监理的措施越全面和复杂,系统的安全性、准确性、完整性越好,但费用也越高。

因此,监理措施的选择应使监理效率最佳,既要达到目的,又要合算。

二、系统审计系统审计是发现、纠正错误或失窃的措施。

管理信息系统的审计不能局限于一些业务报表的审查,而应该诊断整个系统的薄弱环节。

通过审计,保证建立和使用合理的监理系统,检查资源使用是否合理,审查信息系统及其产生各项报表的完整性、可靠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审计过程如图9.3所示。

审计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1、调查表法2、间接审计3、直接审计直接审计的关键是设计一系列测试数据组,与正常业务数据一样由计算机处理。

测试数据应有针对性,不向系统加进附加信息。

测试数据由审计员保留,测试数据文件应放在专门的工作文件上;对数据库的记录进行增、删、改应在复制的副本上进行。

4、应用程序的审计审查:为了对程序逻辑进一步了解,发现问题+应审查程序。

审计员要熟悉编程和各种报告的标准,要查阅程序说明书和源程序。

检查程序逻辑时,首先注意OPEN,CLOSE语句,明确其用意。

检查IF、PERFORM、GOTO语句和ACCEPT、CALL一类语句。

第四节系统评价信息系统投人使用一段时间以后,需要对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价。

根据使用者的反映和运行情况的记录,评价系统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指出系统改进和扩充的方向。

系统评价的结果应写成系统评价报告。

系统评价的范围应根据系统的具体目标和环境而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运行的一般情况这是从系统目标及用户接口方面考查系统,包括:(1)系统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2)用户付出的资源(人力、物力、时间)是否控制在预定界限内,资源的利用率是否达到要求;(3)用户对系统工作情况的满意程度(响应时间、操作方便性、灵活性等)如何。

2、系统的使用效果这是从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的有效性方面考查系统,主要从以下方面考查:(1)用户对所提供的信息的满意程度(哪些有用,哪些无用,引用率);(2)提供信息的及时性;(3)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

3、系统的性能系统性能包括:(1)计算机资源的利用情况(主机运行时间的有效部分的比例、数据传输与处理速度的匹配、外存是否够用、各类外设的利用率);(2)系统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抵御误操作的能力、故障恢复时间);(3)系统可扩充性。

1034、系统的经济效益(1)系统费用(包括系统的开发费用和各种运行维护费用);(2)系统收益(包括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如库存资金的减少,成本的下降,生产率的提高,劳动费用的减少,管理费用的减少,对正确决策影响的估计,等等);(3)投资效益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