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9课 辛亥革命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看待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

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学生回答:2.教师强调: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3.教师展示图片:《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

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4.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

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

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所——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案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案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辛亥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黄花岗起义;武装起义的主力、过程、和意义;能力目标: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搜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大得大的反香反封建的资产阶袋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主义情感和不断断进取的意识。

武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评价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许多同学都看过《康熙王朝》、《天下粮仓》等历史剧,那么,主宰天下的“皇上”是在什么时候退出历史舞台的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革命志士的奋斗师:大家还记得吗?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三民主义分别代表十六字纲领中的什么内容?生: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投影显示:“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用。

”—孙中山师:当时的中国,国家是不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不是人民所共管,利益又是不是人民共同享有? 生:不是。

师: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内有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外有帝国主义列强不断攫取在华利益,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

同盟会成立后,有了“三民主义”作为革命旗帜,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在许多地方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看看都有哪些武装起义?1.萍浏醴起义:1906年12月,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联合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的会党和矿工发动了反清武装起义,这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起义军声势浩大,屡败清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 第9课 辛亥革命1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 第9课  辛亥革命1

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
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

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

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
学生回答:说明革命潜伏者危机。

教师讲述: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
教师强调: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略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进步潮流的闸门。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终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因此,辛亥革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其对于封建体制的冲击、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进步意识的弘扬、风俗习惯的革新都是空前的。

板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加深对近现代史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辛亥革命这一课题的了解相对较为肤浅。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历史事件,掌握相关历史概念,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此外,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历史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过程、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革命成果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历史实物或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准备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革命的原因。

然后详细讲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让学生掌握革命的发展脉络。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历史八年级历史上第九课辛亥革命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历史八年级历史上第九课辛亥革命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历史教案八年级历史上第九课辛亥革命教案(新课标人教版)3.9辛亥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革命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和武昌起义;掌握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革命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革命史实,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minzhu革命。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技能目标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识图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难点: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三、教学法指导表格归纳、材料分析、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辛亥革命博物馆图片讲述:辛亥革命博物馆,是xxx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位于xxx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xxx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

这堂课就来看看辛亥革命是怎样发生的。

[讲授新课]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列表归纳武装起义的史实起义名称时间领导人结果或意义萍浏醴起义19 冬刘道一、蔡绍南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xxx起义19 夏徐锡麟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xxx起义19 孙xxx、黄兴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黄花山岗起义1910年黄兴等人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2、黄花岗起义(1)学生讲述黄花岗起义的概况(2)出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3)出示材料: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完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设计

(完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设计

第9课辛亥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是经过、性质和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识图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了解革命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革命史实,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难点: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三、教学方法:表格归纳、材料分析、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内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

次日清晨,革命党人起义成功。

随后,其他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寿终正寝。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革命党人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付出了极大的牺牲。

(二)讲授新课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萍浏醴起义时间1906年冬领导人同盟会刘道一、蔡绍南地点江西湖南交界萍乡、浏阳、醴陵经过三万余人参加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

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意义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声望由此大振.2.安庆起义时间1907年夏领导人光复会会员徐锡麟经过:徐锡麟率领起义人员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

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结果起义失败3、广西起义时间1907年领导人孙中山、黄兴经过: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

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结果失败4.广州黄花岗起义时间:1911年4月领导人:黄兴等人经过: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

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辛亥革命》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9课,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的发生、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人民追求和进步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辛亥革命的过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以深化。

此外,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阅读和讨论,深入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人民追求和进步的影响。

4.提高学生的历史叙述和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辛亥革命的原因和过程。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3.案例教学法:以孙中山、袁世凯等历史人物为例,让学生了解他们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

2.参考资料: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纪录片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从而引出辛亥革命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如民族危机、民众疾苦等,然后详细讲述辛亥革命的过程,如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高潮与结局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图片、研讨资料,从中获得有效历史信息,学会全面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革命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革命史实,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重难点:【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2.武昌起义的经过如何?它成功了吗?3.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从东面起的第三幅浮雕展现了武昌起义的情节。

作为国家级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阅读教材P42,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答案提示:2,回答:(1)黄花岗起义的领导人是谁?起义中英勇就义的烈士被埋葬在哪里?被称为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精神?答案提示:黄兴;起义中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被合葬于广州黄花岗,被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感受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

(2)根据所学回答P43“材料研读”问题。

答案提示:①黄花岗起义是近代史上一次具有较全面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黄花岗起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民族革命精神的进一步高涨,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事业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并且推动了亚洲的民主革命运动。

②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献身革命的伟大精神却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从而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

④起义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精讲点拨
导入: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昌起义》的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九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归纳起义
时间
领导者
起义名称
1906
刘道一、蔡绍南
萍浏醴起义
1907
徐锡麟、秋瑾
安庆、绍兴起义
↓↓↓
萍浏醴起义武汉三镇光复推翻帝制
安庆、绍兴起义全国响应民主共和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课后反思
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此武汉作为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的重要场地,留下许多革命的遗迹,应从这些革命的遗迹切入,这样做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伟人就在我们身边,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
2.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
发动起义——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教师展示《湖北军政府》和黎元洪图片
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总结巩固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因此,辛亥革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转折点,他对于封建统治冲击、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进步意识的弘扬、风俗习惯的更新都是空前的。
板书设计
第九课辛亥革命
革命志士的奋斗→武昌起义→历史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

新部编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9课辛亥革命

新部编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9课辛亥革命

第9课辛亥革命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看待历史事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

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学生回答:时间领导者起义1906 刘道一、蔡绍南萍浏醴起义1907 徐锡麟、秋瑾安庆起义1907 孙中山、黄兴广西起义2.教师强调: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3.教师展示图片:《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

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4.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

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优质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优质课教案_1
19世纪末,面对大大加深的民族危机,维新变法兴起,当时中国人认为挽救民族危机的出路是什么?
学生回答:是维新变法。
这一时期,孙中山也一度主张变法,但很快转向了推翻清朝的民主革命道路。
成立兴中会前后的孙中山外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他救国主张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答:孙中山断发改装,表明了他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的决心。
设计思路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这场革命的过程错综复杂,对后世影响深远,本课要把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影响用一条主线贯穿起来,使教学更有条理,使学生更容易把握这段历史。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的活动贯穿了辛亥革命的始终,而且孙中山从主张变法到主张革命的转变体现了中国近代探索救国道路的发展脉络,本课的教学设计就以孙中山这个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贯穿起辛亥革命的兴起到高潮到失败整个过程,同时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指导学生认识历史伟人与时代环境间的关系,认识历史伟人与时代的相互作用。
学生从孙中山短发改装认识孙中山探索救国道路的变化。
学生依据课本,答出1905年孙中山主要活动
学生回答问题:孙中山要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交由学生自己处理。
利用历史细节,直观具体的展现历史,培养学生从历史的细微之处体会历史,发掘历史材料背后蕴含的历史信息。
三民主义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设计一些列有梯度的问题,把较困难的问题分解成若干较容易理解的问题,解决难点。同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和清王朝覆灭方面的史实,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伟大意义。
情感价值观
1、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在民族危机加深的状况下,积极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的主要事迹,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并勇于实践的精神。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2024版新教材)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2024版新教材)
• 第四级 • 第五级
女 侠 秋 瑾
广单州击黄此花处岗编起辑义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黄兴
喻培伦
林觉民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 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 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说•一第三说级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 • 第四级
革命起义•有第五哪级 些?结果如何?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单间击此处编领辑导者母版标题样起式义
1906 刘道一、蔡绍南 萍浏醴起义 19• 0单7•击第此二徐处级 编锡辑麟母版、文秋本瑾样式 安庆起义 1907 • 第孙三级中山、黄兴 广西起义
• 第四级 • 第五级
课堂单小击结 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革命起义: 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义文、本黄样花式岗起义
• 第二级
辛 • 第三级
主力:湖北新军
亥 革
武昌• 起第四•义级第:五级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

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影响: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随堂单演击练 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武装起义是(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9课 辛亥革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9课 辛亥革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9课辛亥革命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插图、文献资料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场景,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借助教材和历史资料,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分析辛亥革命。

此外,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能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进行评价。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过程、历史意义和影响。

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原因、性质以及与旧主义革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资料: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4.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和框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辛亥革命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

通过问题驱动法,让学生思考辛亥革命与旧主义革命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研究成果。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内容了解革命党人的一系列起义的情况,知道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经过和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大致情况。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72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知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影像、图片等资料,带领学生直观感受英雄人物的事迹,了解起义经过;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主动地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培养学生解读历史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才能体会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通过对革命烈士人物事迹的叙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广州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的情况。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四、教材分析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作为20世纪中国三大历史剧变之一,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因而在整个近代史中,辛亥革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时,从历史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来看,让学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中体会中国革命的艰辛以及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对旧版教材而言,新教材中增加了革命志士的奋斗一幕的内容,更加直观和严谨的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呈现出来,也让学生更加感慨,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继而更加理解和崇敬辛亥精神。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材,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以及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插图、文字、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

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及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辛亥革命。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

2.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课件。

3.视频:准备与辛亥革命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资料,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精品教学课件

再见
(1)结合课本,通过表格归纳革命志士早期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 领导人、结果及影响;
(2)通过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哪些原因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3)通过学习革命志士的奋斗,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 奉献精神;认识辛亥光明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
主义的走狗。 ——毛泽东
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反帝反封建)
材料三: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孙中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 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虽然为大多数爱国者、革命家反复宣扬,但并没有得到晚清
社会的普遍认同。辛亥革命后,这些词语不仅广为流传,而
且深入人心。这充分表明辛亥革命( C )
A.推翻了封建君主制
B.扩大了人民的政治权利
C.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
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
当堂训练
4.《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
——人教部编版历史教材P124
生活习俗:促进 了社会习俗的除 旧布新,更趋 自由平等。
辫子剪了
小脚松了
礼仪变了
课堂总结
革命志士的奋斗






武昌起义
各省响应
①推翻了清王朝 ②结束了封建帝制 ③建立了中华民国 ④推动了思想解放
20世纪 中国历 史的一 次巨变
当堂训练
过程性评价
1.小明在电脑上输入“1911年”、“武昌”等关键词,你认为他要搜索的

八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第9课 辛亥革命

八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研讨历史资料,从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学会全面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武昌起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925年3月12日,一位伟大的革命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

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这充分表现了各界对孙中山先生的高度拥戴。

提问:孙中山为什么如此受到人们爱戴?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探究新知一、武装起义的革命理想【教师活动】出示1840年后中国局势发展的时间轴,提问: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民族危机,如何才能摆脱被列强瓜分的命运?【学生活动】回顾列强势力入侵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理解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救亡图存。

思考后回答:自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清政府的两次近代化探索——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说明清政府的腐朽。

提问:在日益腐朽的清政府的统治下,如何才能自强?【学生活动】总结近代各阶层数次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失败的原因,得出其共同点之一是腐朽落后的清政府是救亡图存道路上的绊脚石,理解革命党人的追求。

思考后回答:推翻清朝统治。

【教师活动】继续提问:如何才能推翻清朝统治?【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武装斗争。

【教师活动】过渡: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民族危机,孙中山等人始终坚持革命理想。

为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理想,革命志士们抛头颅、洒热血。

二、革命志士的奋斗【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找到革命党人发动了哪些起义,并完成表格。

随后讲解刘道一、徐锡麟、秋瑾的生平事迹。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知识与技能: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

1重点:辛亥革命的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教学方法2二、导入新课讲述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现状,为了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清政府被迫推行包括准备召开国会、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文化教育在内的“新政”。

讲述导课,使学生形成历史联系的学习观。

3清末新政,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新的救亡运动——辛亥革命。

那么,辛亥革命能否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三、学习新课(一)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师活动:展示孙中山的证件照及其革命活动简介,指导学生阅读并找出孙中山为民主革命所做的准备(提示:建立了哪一团体或政党?它们的性质或纲领或意义如何?)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提炼信息,概括知识。

(二)辛亥革命的开端与高潮材料阅读,培养学生提炼、概括,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41、辛亥革命的开端:武昌起义学生阅读课本第37页小字及大字部分内容,概括武昌起义的兴起、结果及其意义。

2、辛亥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学生阅读课本第39页小字及大字部分内容,概括中华民国的建立,法律文件的主要内容。

(三)问题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评价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概括其历史意义,并辩证地对其进行评价。

(提示:《中华民国临5时约法》体现了近代哪些先进思想?辛亥革命的最终成果被窃取说明了什么?)(四)课堂小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现状,为了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清政府被迫推行包括准备召开国会、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文化教育在内的“新政”。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记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建立者,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知道辛亥革命发生的过程及相关事件,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及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难点目标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及三(用电脑屏幕显示或幻灯片放映孙中山像。

师问)请看,他是谁?(生答孙中山。

师又问)知道他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吗?(生答辛亥革命。

师引导)这场革命是怎样组织发动的?结果如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显示或板书课题)学做思一:辛亥革命的酝酿(师讲)“酝酿”是一个组织和准备的过程,包含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组织的建立、革命指导思想的形成、早期革命活动的开展等内容。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革命团体的建立。

(师讲)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清军惨败。

在此严重危机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志士积极行动起来,开始了救国救民的抗争。

(课件显示。

或幻灯片放映板书要点,同时要求学生边看书边回答。

)㈠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时间、地点、建立人、宗旨、性质(师指出)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建立革命团体,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提示“革命团体”与“维新团体”的不同)(过渡)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必须联合起来共同斗争。

于是,孙中山积极奔走,着手建立全国性的革命政党。

(课件显示或幻灯片放映板书要点,同时要求学生边看书边回答。

)㈡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时间、地点、联合的革命团体、领导人、政治纲领、机关刊物、性质、意义(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本节的重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解读)在这里,“鞑虏”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的统治;“建立民国”就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就是国家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辛亥革命
了解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史实。

2.认识到革命志士的不懈奋斗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最终实现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3.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让学生体会辛亥烈士愈挫愈勇的精神,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的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因而要倍加珍惜。

而且,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奋进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重点
辛亥革命的经过和影响。

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师:(诗歌导入)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百年前的中国,帝国主义耀武扬威的占领着我们的土地,贪婪而蛮横的掠夺着中国的财富,而统治中国的又是一个封建专制腐朽软弱的满清政府。

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处于濒临灭绝的境界。

正是这个时候,无数仁人志士用血的代价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和“振兴中华”的道路……这节课我们走近孙中山,学习辛亥革命,重温辛亥精神。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说一说革命志士掀起武装斗争的概况。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整理)
教师:(补充)秋瑾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她的事迹激励着许多人走向革命。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即将被处死的事实,她挥笔写下这样的遗书:“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烈士,就义前他所留下的《与妻书》字字泣血,情感充沛,读来令人心痛不已又热血澎湃,“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表明了“为国牺牲百死而不辞”的悲壮情怀,惜哉!痛哉!
二、武昌起义
教师:革命志士掀起的一次又一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们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教师:(展示《武昌起义形势图》),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形势图,叙述武昌起义的时间和经过。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叙述)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地点:湖北武昌。

(3)主力:湖北新军。

(4)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教师:(总结)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几年来不断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相关。

总的来讲,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配合等。

如果说武昌起义是出乎意料地爆发,并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那么武昌起义后不久,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的纷纷独立就是一种必然。

这是对清政府腐朽的、愚昧无知的反动统治的一种唾弃,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从10月22日湖南首先响应,到11月底四川宣告独立为止,全国共有14个省先后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教师: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它具有怎样伟大的历史意义呢?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形势图。

材料二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学生:(观察材料一中形势图,体会辛亥革命后清王朝的土崩瓦解。

阅读材料二体会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学生:(讨论,归纳)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制度?
教师:(讲解)封建制度包括封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只是封建政治制度的一种形式。

辛亥革命推翻了皇帝的统治,仅仅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教师:大家算一下封建帝制的起止时间,即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存在了2 000多年的时间。

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

这节课我们把思绪拉回到那百年前神州大地的武昌城,我们耳边仿佛又响起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隆隆的炮声,一副副英雄的面孔仿佛又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是他们为真理与民主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行动,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我们应该永远缅怀他们。

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和丰富的思想资源,成为激励后人继续探索民族解放道路的精神动力。

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国家为人民,不惜流血牺牲奋斗的理想,今天已成为现实。

辛亥革命的先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

第9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
命⎩⎪⎪⎪⎪⎪⎨⎪⎪⎪⎪⎪⎧革命志士的奋斗⎩⎪⎨⎪⎧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刘道一和蔡绍南
安庆起义:1907年夏,徐锡麟和秋瑾镇南关起义:1907年,孙中山和黄兴
黄花岗起义:1910年,孙中山、黄兴和赵声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晚
地点:湖北武昌主力: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影响: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清王朝
土崩瓦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