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届东北三省高三语文京海夏季大联考试卷(卷B) 精品
2018年高三联考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2018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正变得越来越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并且更加具有世界意识。
但也不可否认,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良社会情绪。
比如,自卑自馁情绪有之,“牢骚太盛”情绪有之,懈怠散漫情绪亦有之。
这些社会心态虽不是主流,却会对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产生消极影响。
如不及时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还会影响整个社会心态,甚至会阻滞社会主义现代化脚步。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心态必须强起来。
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社会成员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价值观的总和,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与其发展实际密切相关,是时代的“晴雨表”“风向标”;它同时会影响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甚至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大局。
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从“饥寒交迫”变为总体小康、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世界边缘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现在正阔步走在“强起来”的大路上。
在这个“强起来”的新时代,应当有与之匹配的社会心态。
心态强起来应增强自尊自信。
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尊自信的民族,自尊自信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体现。
新时代,自尊自信源于深入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
它要求我们既不妄自菲薄,看到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拒绝照抄照搬别国发展模式;也不妄自尊大,拒绝其他文明优秀成果。
只有清醒认识我国历史走向、准确定位我国历史方位,才能更加自尊自信。
只有不断增强自尊自信,才能更加敢于正视自身不足、敢于承认别人长处,进而取长补短,更好迈向伟大复兴。
心态强起来应更加理性平和。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卷真题及答案word版【精选文档】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全国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代儒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生的各种问题作了广泛探讨和阐述。
尽管存在着一些片面、过时的观念,但儒家人生哲学的确包含着非常丰富、深刻、睿智的人生哲理。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
他自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说“博学而笃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等等。
孔子的弟子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在孔子与儒家的思想中.“仁”不但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和人生志向,而且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觉悟和人格境界。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一个人要建功立业,不但耍有一定的能力和才气,而且还必须有坚定的理想和志向。
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人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理想和志向,就如同无舵之舟、无缰之马,只能随波逐流,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最终将一事无成。
在孔子及儒家的人生哲学中,所倡导和表现出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就孔子个人来说,他早年就“志于学”“志于道”“志于仁”.并为其“志”终生奋斗.始终不渝。
即使在周游列国屡遭冷遇、四处碰壁的情况下,他也毫不退缩,坚信自己的理想和事业的正义性,并为之艰苦努力。
到了“甚矣吾衰也”的晚年.依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只要生命不息,就要积极进取。
《易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儒家认为,人生的好多方面,由乎己而不由乎人。
当今,树立健康合理的人生观就成为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这方面,儒家的人生哲学无疑是一剂良药。
就理想志向而言,儒家关于人生理想和志向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理想和志向,与孔子所讲的“立志”,在具体内容上是根本不同的。
我们所说的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的政治理想,它包括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期望与设想,也包含着对未来社会基本面貌的预见。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试题及答案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试题及答案爱录斋居士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试题及答案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全国四省名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全国四省名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原始社会尚不存在成形的监察制度,对氏族首领的监督主要以舆论监督为主,包括谏鼓、谤木等在内的监督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
周朝代商后监察制度逐步发展,通过朝覲、大计等多种方式监督诸侯与官员。
为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与监督,周天子除派驻官员外,继续通过巡狩实施对诸侯国的监督,“八骏日行三万里”巡察诸侯国。
汉朝监察制度进一步发展,中央监察制度仍以御史体系为主,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监察又设置司隶校尉与丞相司直。
为加强地方监察,汉武帝推出刺史监察地方制度,以六百石刺史监察二千石以上官员,“以卑临尊”也成为延续至清末的重要监察原则。
唐代监察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唐玄宗时期正式确立一台三院。
言谏制度进一步发展,唐代直谏名臣辈出。
巡视制度进一步成熟,派黜陟使以察四方。
宋代监察制度为维护皇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谏官从以进谏皇帝为主转变为以监督相权为主,有效限制了宰相权力,宰相被弹劾一般均要辞职。
御史台作用得到发挥的同时,言谏系统进一步发展,逐步呈现台谏合一趋势。
元初极为重视监察制度,大幅提升监察官员职级。
中央御史台主要长官基本均为蒙古人,唯一汉人长官还改为蒙古名姓。
监察思想进一步发展,张养浩所著《风宪忠告》集中论述了监察官员应具备的修养以及监察应奉行的原则。
明初设御史台,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
不断扩大监察职能,设立六科给事中有效加强中央监察,设立十三道监察御史努力加强中央与地方监察。
监察官员对维护封建制度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治斗争中也充当了打手的角色。
清代都察院作为中央监察主要机关,六科给事中、十五道监察御史等监察官员共同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不同时期的重大事件中均有其身影。
雍正时期六科给事中正式并入都察院,言谏系统正式消失。
总体而言监察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虽然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不同,但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整纲饬纪、纠慝绳诡的作用,监察制度对维护封建制度的运行不可或缺。
东北三省三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信号系统,传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
它以特有的形态,将中国人或规范或潇洒的人格价值,中国人或守格或破格的文化精神暗传出来。
在线条的飞扬和变化的布局中,你会时不时感觉到中国人平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齐整与错落等等独特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
汉字由象形的图画经由简化、抽象、变形,逐步演变为符号,每个汉字最初都是描摹事物的一个单幅画(如鱼、龙),或由两幅、多幅图画拼接起来的一幅组画(如有偏旁的好、安)。
音指与象指在汉字中合一,笔划与结构中均有图像、意象和情象内容。
后来随着字的日渐功能化、实用化、符号化,书与画在实用功能层面开始分离。
自从书法进入了愈来愈重视以真草隶篆、特别是行草来表达书写者感情的阶段,艺术的功能重又上升,书与画在艺术审美层面重又结合。
弹性幅度极大的毛笔,可浓可淡可枯可润的水墨,以及能够以吸水度和印迹感天然造成原生效果的宣纸,使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能以在快慢、提按、推拉、扭折、顿挫、转甩、浓淡、湿枯、晕涩、虚实中相映相辉、相生相克,能以比其他纸笔无比丰富的艺术语汇,给书法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提供无限张力,给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其他文字书写无可比拟的阔大空间。
汉字的点、划、撇、捺、钩、方框(圆)和三角的多形态笔法,以及毛笔笔划的多方向性写法,这些在别的文字中罕有的特色,为各类线条和几何图形大量进入书法铺就了通道,使得现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空间造型艺术的许多观念,很早就进入了汉字书写,同步提升了中国书法具象和抽象的双向表达能力。
汉字书写由具象的图画在漫长的岁月中逐级简化、变异、提升为书法艺术抽象的符号,却又草蛇灰线,留下了各种象形图画的印痕。
2018年全国卷三套全-语文高考真题附详细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话、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即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想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
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2018年全国普通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普通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东北三省高三语文京海夏季大联考试卷(卷B)
2010-2011学年东北三省京海夏季大联考语文试卷(卷B)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在今山东省境内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
进入秦汉,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官方文化。
它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文化范畴。
作为历史范畴,自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作为文化范畴,又有其历史超越性,齐鲁文化的现代价值就是这种历史超越性的表现。
早在远古时代,东夷文化和华夏文化就共同创造了早期的黄河文明,而齐文化、鲁文化正是夷夏文化融合而产生的地域文化。
齐文化是以东夷文化为主、以周文化为辅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系统。
经济上,从齐地靠海、土地瘠薄的实际情况出发,除继承周的“重农”传统外,又实行“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政策,以农业为主,农、工、商并举;政治上,不囿于周的宗法原则,而“举贤而尚功”;文化上,主张宽松自由,兼容并包。
齐文化最终成为一种合时俗、务实际,具有革新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功利型文化传统。
鲁文化则是以周文化为主、以东夷文化为辅形成的一种文化系统。
经济上,由于鲁的封地位于泰山以南的平原,肥沃的土地适于农耕,这使鲁文化一开始就具有农业文化的特征。
政治上,鲁国统治者强调周的宗法制度,主张“尊尊而亲亲”;文化上,则采取“变其俗,革其礼”的方针,用周文化强行改造土著文化,其所讲求的礼乐仁义即是重礼的周文化和重仁的东夷文化结合的产物。
鲁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仁义、尊传统、尚伦理、贵人和的道德型文化传统。
进入战国,由于齐国对鲁国的兼并,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政治上的局部统一。
学术文化界兴起的百家争鸣,促进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
在此背景下,齐、鲁两大文化传统的交融日益发展,逐渐走上一体化道路。
2018届黑龙江省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黑龙江省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于这些靠描绘未来蓝图吸引投资资金的企业家来说,贾跃亭的乐视一出事,刘强东就发微博力挺,兔死狐悲....,这是可以理解的。
②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最新报告说,家庭和医院等处所的废弃药物和特定化学品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在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和蔓延方面起了为虎作伥....的作用。
③史蒂夫·班农极端保守的思想并未被他卷进铺盖一起从白宫带走,而且班农狂热鼓吹的遏制中国的观点只是美国部分精英中这种思潮的冰山一角....。
④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科研人员只有以谦逊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并坚持登高自卑....,不畏艰苦,才能勇攀高峰,到达光辉的顶点。
⑤如今,遍布全球的“中国制造”,不仅是科技工作者全力付出的成果,更是来自乡野的中国工人胼手胝足....,尽其所能做出的惊人奉献。
⑥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A. ①②④B. ②③⑥C. ③④⑤D. ①②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目前朝鲜民众使用手机不包括联网功能,主要用于拍照、录像、听音乐以及玩游戏,基本是通信以及娱乐消遣的工具。
B. 由四川蜀蓉戏剧社创编的中国首套川剧广播体操一经推出,就受到四川百所试点学校学生的欢迎,有不少非试点学校都希望引进。
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卷
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社会控制,是指通过社会的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创造了多种社会控制的形式,包括法律、道德、舆论、宗教等,还有社会习俗。
在现代法制国家,法律是根本和基石,依法治国是社会控制的根本方略;除此之外,还有道德。
法律制约和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提升人们的精神。
即便如此,其他各种社会控制形式仍然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早就有“入乡随俗”的说法。
《礼记·曲礼上》:“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亦作“入境问俗”“入境问禁”。
“入乡随俗”中的“俗”可解为习俗,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集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认可与遵守的习惯和风俗,是人类生活中最早产生的社会控制形式之一。
各个国家、地区、民族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也就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个体在社会中从小到大、随时随地、一举一动都受到他/她所在社会的习俗的熏陶和影响,并自觉不自觉地遵从它。
习俗既是社会控制的力量,也是社会歧见和纠纷的重要原因。
社会中许多矛盾和冲突都是由于习俗冲突,或者说由于某些习俗得不到尊重引起的。
我们不断听到来自国内和国际对中国游客的议论和批评,除去一些在公共场合吸烟、闯红灯、在公共建筑上刻字留名等批评外,更多的是和入乡不能随俗有关。
比如不尊重外国人的语言习惯,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嘈杂,在电梯里隔着陌生人和朋友说话,穿宾馆的拖鞋和睡衣上街等。
东北三省三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0200420022056)
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信号系统,传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
它以特有的形态,将中国人或规范或潇洒的人格价值,中国人或守格或破格的文化精神暗传出来。
在线条的飞扬和变化的布局中,你会时不时感觉到中国人平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齐整与错落等等独特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
汉字由象形的图画经由简化、抽象、变形,逐步演变为符号,每个汉字最初都是描摹事物的一个单幅画(如鱼、龙),或由两幅、多幅图画拼接起来的一幅组画(如有偏旁的好、安)。
音指与象指在汉字中合一,笔划与结构中均有图像、意象和情象内容。
后来随着字的日渐功能化、实用化、符号化,书与画在实用功能层面开始分离。
自从书法进入了愈来愈重视以真草隶篆、特别是行草来表达书写者感情的阶段,艺术的功能重又上升,书与画在艺术审美层面重又结合。
弹性幅度极大的毛笔,可浓可淡可枯可润的水墨,以及能够以吸水度和印迹感天然造成原生效果的宣纸,使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能以在快慢、提按、推拉、扭折、顿挫、转甩、浓淡、湿枯、晕涩、虚实中相映相辉、相生相克,能以比其他纸笔无比丰富的艺术语汇,给书法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提供无限张力,给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其他文字书写无可比拟的阔大空间。
汉字的点、划、撇、捺、钩、方框(圆)和三角的多形态笔法,以及毛笔笔划的多方向性写法,这些在别的文字中罕有的特色,为各类线条和几何图形大量进入书法铺就了通道,使得现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空间造型艺术的许多观念,很早就进入了汉字书写,同步提升了中国书法具象和抽象的双向表达能力。
汉字书写由具象的图画在漫长的岁月中逐级简化、变异、提升为书法艺术抽象的符号,却又草蛇灰线,留下了各种象形图画的印痕。
最新-2018届东北三省高三语文京海夏季大联考试卷(卷A) 精品
2018-2018学年东北三省京海夏季大联考语文试卷(卷A)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梦里颜色知多少人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有些人的梦是黑白的,有些人的梦却五彩缤纷,研究者尝试从各个角度解释这一现象,唯有一位科学家注意到这两个实验的年代正是电影从黑白向彩色过渡的时期,于是他提出了新的主张。
2018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斯伟茨格贝尔发现,20世纪40年代是黑白影视的黄金年代,当时一项调查表明,大多数人说他们的梦从未或很少有颜色。
在那段时期前后,却有许多关于彩色梦的报道。
“这说明我们对自己的感觉知之甚少,”斯伟茨格贝尔说,“至少从某个角度展现出我们关于自我体验的知识匮乏。
”他认为,美国人在艾森豪威尔时代做的梦和其他时代并没有什么不同。
“我们对梦中大脑的活动知道得不多。
”伦敦大学的格拉泽评论说,“不过对睡眠者的大脑进行扫描,也许能在彩色梦境出现时,显示出大脑哪一块区域更活跃,另外,那梦的颜色可能是模糊的,就像小说家不通过颜色描绘而同样能把一件东西说得绚烂多彩。
”人在清醒状态下,视网膜下锥状细胞感知光线频率的差异,再交由大脑分析得出色彩的知觉。
在睡眠状态下,如果大脑活动兴奋,激起涉及色彩的记忆或潜意识,从而给物体“上色”,梦才会是彩色的,为什么有人梦不到颜色?他们很可能没有调动相应的大脑区域来编织梦境。
大脑前额叶皮层负责将理性思维和五官的感觉转化为知觉。
做梦时,我们一般不进行理性思考,也不太动用这部分大脑皮层。
这不但能说明为什么梦境常常是怪异的,更可解释为何梦中不出现色彩——五官的知觉在梦中都不出现,何况色觉。
大脑为了充分休息,睡眠时大而有效的神经元群往往处于休眠状态。
2011届东北三省京海夏季大联考语文试卷(卷B).doc
2011届东北三省京海夏季大联考语文试卷(卷B)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世界传统武术节开幕晚会演出以武当武术为主题,以道教思想为脉络,向世界讲述“道临天下”的视听故事。
【答案解析】B“大多”与“居多”语意重复。
(3分)3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横线处的句子的衔接,最连贯的一组是()。
九个小时的车程,汽车进入黄山景区脚下,已经凌晨,——。
我的黄山行开始了。
①从北门左侧小径直下松谷景区,竹林苍翠挺拔,山路潮湿,映着青苔。
②不时能听到鸟的啁啾声,在林子的深处清幽传来。
③山中是寂静的,凉飕的风在窗外夹杂草香、木香,在夜色中随着闪亮的灯光弥漫着。
④行走在谷中却明晰感受到温度,边走边用竹拐敲着石阶,嗒嗒声和着流水潺潺声。
⑤不时可以看到黑色、灰色的峭壁身影,远处隐晦的山的轮廓。
­­­­­­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久违埋藏的心绪终于蠢蠢欲动起来。
A.①③⑤②④⑥B.③⑤①②④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③②①⑤④⑥【答案解析】B本段是一则游记,可按照行踪来排列。
先写凌晨来山脚下感到的寂静,接着是远山的轮廓,然后是从北门下景区,闻鸟鸣到行走山谷中,最后是由此引起的心绪。
(3分)4请根据下列文字概括出“锦里古街”的主要特点,不超过45字。
(6分)走进锦里大门,右侧第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三顾园”。
“三顾园”的正对面,就是“三国茶园”,在这里与朋友相聚,仿佛是现代版的“茶园”三结义。
漫步古色古香的锦里古街,一个个三国英雄纷至沓来,令人沉醉。
锦里的建筑色彩总体上以青黑、灰白、木黄为主,带有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顺着古朴的青石街巷,蜀绣、蜀锦、竹帘画、剪纸、泥塑等川西传统手工制品一一映入眼帘;赶庙会、贴门神、黄包车等远去的老成都场景再现古街……鳞次栉比的店铺,随风飘动的招幌,茶楼酒肆的喧嚣热闹,明月映照下的歌舞升平,呈现出一种闲适、从容的生活状态。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7个小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学科.网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东北三省高三语文京海夏季大联考试卷(卷A)
2010-2011学年东北三省京海夏季大联考语文试卷(卷A)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梦里颜色知多少人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有些人的梦是黑白的,有些人的梦却五彩缤纷,研究者尝试从各个角度解释这一现象,唯有一位科学家注意到这两个实验的年代正是电影从黑白向彩色过渡的时期,于是他提出了新的主张。
200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斯伟茨格贝尔发现,20世纪40年代是黑白影视的黄金年代,当时一项调查表明,大多数人说他们的梦从未或很少有颜色。
在那段时期前后,却有许多关于彩色梦的报道。
“这说明我们对自己的感觉知之甚少,”斯伟茨格贝尔说,“至少从某个角度展现出我们关于自我体验的知识匮乏。
”他认为,美国人在艾森豪威尔时代做的梦和其他时代并没有什么不同。
“我们对梦中大脑的活动知道得不多。
”伦敦大学的格拉泽评论说,“不过对睡眠者的大脑进行扫描,也许能在彩色梦境出现时,显示出大脑哪一块区域更活跃,另外,那梦的颜色可能是模糊的,就像小说家不通过颜色描绘而同样能把一件东西说得绚烂多彩。
”人在清醒状态下,视网膜下锥状细胞感知光线频率的差异,再交由大脑分析得出色彩的知觉。
在睡眠状态下,如果大脑活动兴奋,激起涉及色彩的记忆或潜意识,从而给物体“上色”,梦才会是彩色的,为什么有人梦不到颜色?他们很可能没有调动相应的大脑区域来编织梦境。
大脑前额叶皮层负责将理性思维和五官的感觉转化为知觉。
做梦时,我们一般不进行理性思考,也不太动用这部分大脑皮层。
这不但能说明为什么梦境常常是怪异的,更可解释为何梦中不出现色彩——五官的知觉在梦中都不出现,何况色觉。
大脑为了充分休息,睡眠时大而有效的神经元群往往处于休眠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8学年东北三省京海夏季大联考语文试卷(卷B)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在今山东省境内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
进入秦汉,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官方文化。
它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文化范畴。
作为历史范畴,自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作为文化范畴,又有其历史超越性,齐鲁文化的现代价值就是这种历史超越性的表现。
早在远古时代,东夷文化和华夏文化就共同创造了早期的黄河文明,而齐文化、鲁文化正是夷夏文化融合而产生的地域文化。
齐文化是以东夷文化为主、以周文化为辅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系统。
经济上,从齐地靠海、土地瘠薄的实际情况出发,除继承周的“重农”传统外,又实行“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政策,以农业为主,农、工、商并举;政治上,不囿于周的宗法原则,而“举贤而尚功”;文化上,主张宽松自由,兼容并包。
齐文化最终成为一种合时俗、务实际,具有革新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功利型文化传统。
鲁文化则是以周文化为主、以东夷文化为辅形成的一种文化系统。
经济上,由于鲁的封地位于泰山以南的平原,肥沃的土地适于农耕,这使鲁文化一开始就具有农业文化的特征。
政治上,鲁国统治者强调周的宗法制度,主张“尊尊而亲亲”;文化上,则采取“变其俗,革其礼”的方针,用周文化强行改造土著文化,其所讲求的礼乐仁义即是重礼的周文化和重仁的东夷文化结合的产物。
鲁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仁义、尊传统、尚伦理、贵人和的道德型文化传统。
进入战国,由于齐国对鲁国的兼并,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政治上的局部统一。
学术文化界兴起的百家争鸣,促进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
在此背景下,齐、鲁两大文化传统的交融日益发展,逐渐走上一体化道路。
秦及汉初,齐学盛极一时,这一时期齐学与鲁学的融合,为其后董仲舒以阴阳五行说构筑新的儒学体系作了理论准备;同时也为汉代儒学内部的齐学与鲁学以及今古文经学之争埋下了伏线。
经过东汉今古文经学的学术之争,双方相互批判又互相渗透,至东汉末年,一代经学大师郑玄会通古、今文经学,最终完成了齐鲁文化一体化的过程。
齐鲁文化是一种混合型文化。
它不仅融合了齐文化和鲁文化,而且兼收并蓄,广泛吸收了其他地域文化的长处,逐渐形成了具有完备的自我调节和更新功能、再生能力很强的文化。
特别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齐鲁文化实际获得了在政治和文化上的支配地位,成为一种政治大一统背景下的官方文化,最终融入到统一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齐鲁文化”的概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鲁文化起先是一种地域文化,后来发展成官方文化,是渐进形成的一种混合型文化。
B.齐鲁文化具有双重性,从历史范畴角度说它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历史超越性。
C.齐鲁文化是早期黄河文明的东夷文化和华夏文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地域文化。
D.齐鲁文化是在齐文化和鲁文化相互渗透融合的一体化进程中形成的,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成为一种官方文化。
2.下列有关齐鲁文化与其他相关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文化与鲁文化合称齐鲁文化,或者说齐文化与鲁文化统称齐鲁文化。
B.齐文化与鲁文化是在周文化和东夷文化的接触过程中形成的两种风格迥异的文化体系。
C.东夷文化和华夏文化的融合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齐鲁文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D.齐文化、鲁文化两大文化传统日益交融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的齐鲁文化。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齐文化是一种功利型文化,它的特点就是合时俗、务实际,具有革新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B.鲁文化是一种道德型文化,它的特点就是重仁义、尊传统、尚伦理、贵人和。
C.经济、政治、文化迥异的齐文化与鲁文化的融合渗透,直接生成了具有完备的自我调节和更新功能、再生能力很强的齐鲁文化。
D.齐鲁文化由地域文化发展为官方文化,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这与它获得的政治和文化上的支配地位有直接关系。
二、古诗文阅读(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
无忌贵戚好学,该博文史,性通悟,有筹略。
文德皇后即其妹也。
武德九年,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将害太宗,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
于是奉旨密召房玄龄、杜如晦等共为筹略。
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贞观元年,进封齐国公。
太宗以无忌佐命元勋,特兼外戚,礼遇尤重,常令出入卧内。
其年,拜尚书右仆射。
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太宗召萧璃及无忌问日:“北番君臣昏乱,杀戮无辜。
国家不违旧好,便失攻昧之机;今欲取乱侮亡,复爽同盟之义。
二途不决,孰为胜耶?”萧璃日:“兼弱攻昧,击之为善。
”无忌日:“今国家务在戢兵,待其寇边,方可讨击。
彼既已弱,必不能来。
若深入虏廷,臣未见其可。
且按甲存信,臣以为宜。
”太宗从无忌之议。
突厥寻政衰而灭。
十七年,太子承乾得罪,太宗欲立晋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决。
御两仪殿,群官尽出,独留无忌及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劫,谓日:“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此,我心无惨。
”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
无忌等惊惧,争前扶抱,取佩刀以授晋王。
无忌等请太宗所欲,报日:“我欲立晋王。
”无忌日:“谨奉诏。
有异议者,臣请斩之。
”太宗谓晋王日:“汝舅许汝,宜拜谢。
”晋王因下拜。
太宗谓无忌等曰:“公等既符我意,未知物论何如?”无忌日:“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
伏乞召问百僚,必无异辞。
若不蹈舞同音,臣负陛下万死。
”于是建立遂定。
寻而太宗又欲立吴王恪,无忌密争之,其事遂辍。
高宗即位,进拜太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陈:陈述B.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投:扑向C.天下属.心久矣属:隶属D.无忌密争之,其事遂辍.辍:停止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长孙无忌“有筹略”的一组是 ( )。
①无忌贵戚好学②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③彼既已弱,必不能来④若深入虏廷,臣未见其可⑤所为如此,我心无憀⑥无忌密争之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德九年,长孙无忌奉旨秘密召见房玄龄等人共同谋划,与尉迟敬德等九人在玄武门平定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叛乱。
B.长孙无忌深受太宗的尊重与信任,时常被允许出入太宗的寝室。
太宗有不少大事都得到了长孙无忌的帮助和支持。
C.是否对突厥作战,长孙无忌认为国家目前应该暂且按兵不动遵守信义,这样突厥很快就会因为政治衰败而灭亡。
D.长孙无忌在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支持太宗立晋王的想法,并进一步指出晋王仁孝,百官也一定没有什么异议。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国家不违旧好,便失攻昧之机;今欲取乱侮亡,复爽同盟之义。
(5分)译文:(2)太宗欲立晋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决。
(5分)译文:(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8.诗歌前两句是怎样即景抒情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回答。
(5分)9.后两句,诗人实写了“晚”,虚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句名篇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①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②,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③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荀子《劝学》)④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乙选考题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个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鲁迅与诺贝尔奖罗广林曾经有人将诺贝尔文学奖的话题推到了鲁迅面前,但是鲁迅认为这于他是极不合适的。
有人把他的辞避看作伟大的谦虚,这只是中国式的迂腐之见。
好在鲁迅自己是公正而且清醒的。
现代化已经成了几乎一切民族的文化目标,而且成了除中国以外其他几乎一切民族的价值标准。
现代化作为一个过程,是从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
把鲁迅放到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中去考察,不难看出,鲁迅没有为现代化文化提供任何文化建树。
无论是他的医术,还是他的文学观念;无论是他的人道思想,摩罗精神,人和非人的意识,还是他的进化论,阶级观,乃至于他的发式,他的西装,他的见了友人握握手的习俗,全都是从西方来的。
他区别于其他中国思想家的根本之处,就在于他的精神是完全现代化的即西化的。
可是,这些东西在西方是什么呢?是普遍的社会现象,是渗透到一切生活领域中的文化精神,是内化到了每一个大人小孩头脑中的内在素质,或者换一个角度说,是从西方人的生活中和心灵中培育生长起来的果实。
鲁迅只是虚心地学习了那一切,而且视若珍宝,用来对中国文化作最有力的批判。
在世界思想史上,他无法成为发明者创造者,而只是一个运用者操作者。
而且他刚领略到西方文化的要旨,就一直忙于运用和操作,无暇去做更具体更学科化的研究。
站在这样的文化水准上,又身处连运用者操作者都寥寥无几的社会之中,要他拿出堪与西方大师相媲美的文学成绩,是不现实的。
这里就不说鲁迅的具体作品吧,说多了会触伤自称是鲁迅的捍卫者的人们的感情,也许还会触伤民族自尊心,据说这种自尊心是很高尚的。
要说思想的犀利猛鸷,《坟》可以作证;要说观察的深刻,《呐喊》、《彷徨》可以作证;要说表现力,《野草》可以作证;要说文体的智慧,全部杂文可以作证。
而他的整个灵魂,表现出对于人类苦难的丰富感悟和深广同情。
他的战斗的一生,更证明着他是个十分坚强十分彻底的人。
也就是说,就个人素质而言,他应该可以成为世界意义上的优秀思想家优秀文学家。
而他终于没有成为,原因乃在于他的民族。
中国人总是用裹脚布的眼光来看待西方的领带。
当西方人向一个又一个新的文化高度艰苦跋涉时,我们却盘脚坐在圆明园的废墟上,看着他们努力扭动的屁股发出下流的嘲笑。
鲁迅先生是个真诚的人,他以强大的生命意志和向善之心,向西方人的队伍急追而去。
当他气喘吁吁赶到那个队伍中时,他的第一发现就是自己是个侏儒。
在他所尊敬的卢梭们达尔文们马克思们托尔斯泰们面前,他的确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和自惭形秽的侏儒。
历史竟然以这样叫人不寒而栗的结论,来回报鲁迅的艰辛努力。
一次又一次,永远是这样。
直到我们这一代,还只能是这样。
一个人可以凭着自己的人格成为崇高的人,而要成为对人类有所贡献的文化巨人,却必须仰仗自己民族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