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鉴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诗歌景物描写类命题角度与答题思路
写出了夕阳西下,粉嫩的新竹破土而出,红艳的莲 花飘落在莲叶上清新可爱,渡口升起炊烟,人们采 菱而归的景象,整个画面清新自然、生机勃勃,充 满生活气息。
作者融情于景,
表现出此刻悠然、闲适、恬淡的心情,以及对眼前 景物的喜爱之情。
谢谢指导!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 析。
学生答案展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水面平的池塘,后两句是 动态描写,东风起,垂杨舞,荷叶万点声,采用 动静结合使荷塘美景赋予了动静变化之美。
2、诗的前两句写雨后池塘水面平静,像新磨的明 镜一样,映照着檐楹,写出了池水平静时的景象; 后两句写忽然刮起了东风,杨柳随风翩翩起舞, 触破了湖面的平静,让湖面泛起万点涟漪,写出 了池水动态的景象。
主要表达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白描细描、衬托
例1、(08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 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从“写景顺序”角度设问题的解题思路:
1、点明写景顺序 2、具体描绘图景及景物特点 3、明确从不同顺序写景的效果 4、点明景情关系,表达诗人情感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海南、宁夏卷】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例题4参考答案:
1、雨后池面平静如同轻轻拂拭的明镜倒映 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忽然一阵风起, 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抖落一身水珠, 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
高考专题古诗之景物描写
白鹭蜷曲着身子、 恬静地团聚在月照下的沙滩。 船尾大鱼跃出水面发出拨剌的响 声。 一动一静表现了江上月夜的静 美。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贾岛《题李凝幽居》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 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 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 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 空悲远游子。 以‘‘明镜”比喻清溪, 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 人在岸上行走,倒映在 清溪之中,仿佛走在明 镜里, 鸟在山中穿梭,仿佛穿 行于绘画的屏风里。 用比喻正面描写清溪的 清澈。
诗中一二句实写 景,三四句虚写景, 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 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 想到梅花之落,写出 了他们浓浓的思乡情。
六、白描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十个名词十个景物,没有任何修饰语。 集中表现了早行的辛苦。
小结:景物描写的方法
一 观察角度:远 近 高 低 俯 仰。 二 视 觉 、听 觉、嗅 觉 ,视听结合。 三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四、用修辞:比喻、拟人 用色彩:冷色、暖色 五、虚实结合 六、白描
四、用修辞:比喻、拟人 用色彩:冷色、暖色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绿、青、红、白。景象清新,赏心悦目。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 、白、青。绘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五、虚实结合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天山。 思考: 前两句的景和后两句的 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胡地有没有梅花?)
“落日”“秋风” 并非雄壮、开阔 江 汉 杜甫 之意象,意象本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身是落寞悲怆的,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意象与情感构成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反差。而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一个意象也不好 诗中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 为意境。“烈士 风”“老马”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 暮年,壮心不已” 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 的乐观旷达由 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 “老马”这个意 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 象传达。
分析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 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 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在阅读时,读 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 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 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 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 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 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 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 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 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五、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 古人写诗非常注重字词的锤炼,留下了 如“一字师”的佳话,“推敲”的故事,鉴 赏时抓住这些运用传神的字词,可以了解所 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感情, 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构特点。“昨夜一 枝开”“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 岸”“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都有运用 传神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运用,把整个景物 都写活了,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的感觉。一个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现 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鉴赏诗 歌怎能把这些遗忘呢?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 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 事,下片抒情议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 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 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或一 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 照应好,结构严谨。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 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 《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 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 红”“莺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 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 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分析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 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 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 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 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 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方面都 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 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 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
忆君遥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 事,下片抒情议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 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 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或一 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 照应好,结构严谨。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 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 有结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 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 《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 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 红”“莺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 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 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四、从修辞手角度赏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 修辞能把景物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 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常用 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 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 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 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 鉴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的欣赏。“露似真 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修辞的角 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如何分析 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 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 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在阅读时,读 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高考古典诗词景物描写方法鉴赏[推荐5篇]
高考古典诗词景物描写方法鉴赏[推荐5篇]第一篇:高考古典诗词景物描写方法鉴赏高考古典诗词景物描写方法鉴赏1、反衬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环境寂静。
(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心中由飘泊而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
(步骤三)约客赵师秀2、细节描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觉,醒。
问: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划线句答案:细节(或动作)描写。
“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
“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的春天到来时的喜悦之情。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陶者梅尧臣3、对比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梅花?请具体说明。
答:此诗用了对比修辞手法写梅花。
作者用“万木冻欲折”和“梅花孤根暖独回”“昨夜一枝开”作对比。
这样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梅花的孤高傲雪的品格。
漫成一首杜甫 4、动静结合.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答案: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雨后池上刘攽(bā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色彩的渲染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例1: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 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例2:
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 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 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 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 “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 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 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例2 :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 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 离愁别绪。 下阙写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 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 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3: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 的景物。 例4: 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 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 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例5: 柳永《雨霖铃》“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 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 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 眼前断人肠的离愁。
例3: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描写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 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 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鉴赏诗歌形象之景物描写
鉴赏诗歌形象之景物描写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3、剖析作者思想。
示例1谒金门唐·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问题:“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情景交融,请简析之。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写了环境中的春天景色;而且用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
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
光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地来到她身旁。
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能叫她无动于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绪呢!示例2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示例3南乡子唐李王旬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2)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3)“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1)离愁别绪或思乡之愁或离恨(2)借景抒情,用烟、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
(3)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示例4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精]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考点解读★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
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高考中对景物描写的考查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即意象类和意境类。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技巧点拨★ ★分析景物的特点或者作用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意境类题目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感伤”。
★ ★经典例题★ ★一、【2019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 唐] 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 ,去国同王粲③ 。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
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席壮美的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看是鉴赏景象、物象还是人物形象。
本题是鉴赏景物,要找出用到来的意象,想象整个画面,概括出意境特点。
高考专题古诗之景物描写
以‘‘明镜”比喻清溪, 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
人在岸上行走,倒映在 清溪之中,仿佛走在明 镜里,
鸟在山中穿梭,仿佛穿 行于绘画的屏风里。
用比喻正面描写清溪的 清澈。
四、用修辞:比喻、拟人 用色彩:冷色、暖色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绿、青、红、白。景象清新,赏心悦目。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 、白、青。绘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这些事 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 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 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 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 的结合。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2008全国新课标卷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2. 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 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 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2.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 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 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 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 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 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三、意境的分类 根据意境的特点,意境可以分
为如下类别。 阴暗 沉寂 萧瑟 苍凉 凄冷 哀婉 优美 朦胧 虚幻缥缈 清新明快 恬淡自然 超尘脱俗 旷远深邃 雄伟壮阔
……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创造出怎样的意境?
创造出优美、明丽的意境。
备战高考——鉴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备战高考——鉴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考纲要求: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中的景物描写考查角度:一、考查景物描写的技巧二、考查景物的形象特点三、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四、赏析描写景物的诗句一、考查景物描写的技巧常见问题:1、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2、请赏析颔联的妙处。
3、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两句的妙处。
4、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
5、该诗善于借助景物的描写来传达思想感情,物皆着“我”之色彩,但方法不尽相同,请结合全诗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诗歌表达技巧汇总: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用典、借代、对比、对偶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寓情于事、借古讽今描写手法:描写角度——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空间角度(远近、高低、俯仰)、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感表现手法——白描、工笔、衬托(反衬)、渲染、象征、联想、想象、对比、列锦答题方法:1、明确写景技巧2、结合诗句阐述这种技巧3、分析效果作用(写出景物……特点、营造……氛围、抒发……感情)即:技巧+ 阐析+ 效果作用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江月①【宋】苏轼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弥弥:水盛的样子。
③层霄:层云。
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⑤琼瑶: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参考答案: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赏析常见题型: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即对自然景物的描写。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或者要求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加以概括。
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等。
例题解析例一春日(宋)晁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释】①阴阴:草木阴阴(谓草木繁盛——编者注)。
②趁:追逐。
这首诗通过描绘、细雨翻萍、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
例二春日偶成(宋)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例三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注]。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解析古人说“景乃诗之媒”,古诗十之七八都离不开写景,对景物描写的考查,自然也较为常见。
一般而言,景语也是情语,但景物描写题,大多忽略写景中的情感因素,而是就写景谈写景,就描写谈描写。
解答这类题目,先要确定景物的时空特点,即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
譬如例一《春日》,从题目与首句的“溪曲”,可知是写春日溪边景色;例二《春日偶成》,从题目与第二句“傍花随柳过前川”,可知是写春日乡间景色。
接着检索所写景象。
一定时空里的景色,总是由多个景象构成的,这些景象在动静、声色、虚实、高低、远近上的配合,共同创造出景色的美感。
譬如例一,这首诗就是通过描绘小溪阴阴、细雨翻萍、鹅鸭戏水等三种景象,勾勒出一幅春日溪水图,营造出优美而完整的画面。
而例二,第一、二句写景,依次写到了云淡风轻、春花烂漫、柳枝舞动(傍花随柳)等景象,描绘了一帧风和日丽的美好图景。
有时,题目还会聚焦于某个具体的局部景象,要求概括出景象的特点。
如例三,整首诗写暮春时节花谢草长的景象,但问题聚焦于一个景象: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从第一句“水满堤”可见雨量之大,从第二句“乱山高下路东西”(雨从乱山高处落下,分东西两路倾泻而下)可见雨势急,所以,一、二两句写出了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高考诗歌复习写景句子赏析手法归类
高考诗歌复习:写景句子赏析手法归类在复习高考诗歌鉴赏时,常常遇到写景诗句的分析,这是备考的重点。
学生遇到这些题目,不知如何下手,即使下手也有时答不到点上或不完整。
是不是这类试题就没有规律了呢?非也!如果我们找到分析答题的规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下面先举例分析几首诗歌,用来总结规律安肃道中【清】严遂成水粼粼渌菜畦香,塔影如龙卧夕阳。
高柳乱蝉风不住,残声曳过浣衣塘。
结合诗歌内容,请简要分析诗歌是如何写景的?答案:①多角度描写景物。
“水粼粼渌菜畦香,塔影如龙卧夕阳”,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写景;“高柳乱蝉风不住”,从听觉角度写景,②动静结合,前两句以静景为主,后两句写动景。
全诗表达了作者孤身客行道上而生出的思乡羁旅之愁。
双调·落梅风·春晚【元】张可久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
黄茑乱啼蝴蝶舞,几秋千打将春去。
这首元曲在写景上有何特色?答案:①动静结合。
“湿冥冥柳烟花雾”是静景,“黄茑乱啼蝴蝶舞”是动景。
②视觉听觉结合。
“湿冥冥柳烟花雾”“蝴蝶舞”是视觉,“黄茑乱啼”是听觉。
作者写出了春天的盎然春意,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
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赏析。
答案:使用了对比(映衬)手法。
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鲜明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
烘托出一种清新的乡间的独特风貌,传达出诗人闲适愉悦之情。
或:使用渲染手法。
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和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与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
表达诗人陶醉而闲适的情怀。
或: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列锦、白描)的组句手法。
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
表达出诗人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处士卢岵山居【唐】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手法)分析
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有哪些特色。(4分)
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有哪些特色。(4分)
①以静衬动,“黄牛”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
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 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③虚实结合,“黄牛”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 黄牛峡的情景;“白马”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
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一)写景的顺序: 空间角度(远近、高低等) 时间角度
(二)通过不同感官来写景 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 感(触)觉
(三)景物描写的常用手法: 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 对偶
主要表达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白描细描、衬托
诗歌中写景的常见手法(技巧)
方法六:多角度描写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 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 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 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先判断采用什么方法;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该方法达到的效果; 3、还应考虑这样写对表达作者的情感起到 什么样的作用。
例1、(08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 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实战演练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高中语文古诗写景: 诗歌写景角度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方法复习目标:1.了解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掌握诗歌景物描写方法题的答题规范。
3.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思想情感。
课前预习(一)古典诗歌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所以鉴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必须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及其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
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也可以是反衬。
(1)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各种描写手法①侧面描写———衬托对比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
②正面描写———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通感
表现手法
白描、工笔、衬托(反衬)、渲 染、象征、联想、想象、对比、 列锦
• 答题方法: • 1、明确写景技巧 • 2、结合诗句阐述这种技巧 • 3、分析效果作用(写出景物……特点、营造
……氛围、抒发……感情) • 即:技巧 + 阐析 + 效果作用
(2017新乡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各题。 •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 金•元好问
•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赢马月三更。 • ①私自笑,岂不怀归②官有程。
•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③识姓名?
• • 注:①“未能免俗”出自《世说新语》。古时习俗,
七月七日晒衣,阮咸家贫,无可晒之物,挂出犊鼻裤 充数,自称“未能免俗”。②“岂不怀归”出自《诗 经•小雅•出车》③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 选拔、考试诸事。 • 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 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 “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手 法+分析+作用)
• (2015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劳停驿 • 欧阳修
•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
• 参考答案: • 幽静。(先指出景物特点)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
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 静谧的气氛。(分析内容,概括特点)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 太湖恬亭
• 【宋】王安石 •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 •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 参考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概括特点): 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 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描述画面)
(2)巧用典故。“岂不怀归”语出《诗经·小雅·出 车》,全句意思是说:我并不是不想家,但因为官府征召 有期限,不得不这样急急忙忙地赶路。表现了他以国事为 重的可贵精神。(如分析“未能免俗”也可)(手法+分 析+作用)
(3)虚实相生。本诗第一、三联叙事写景,是实写, 第二、四联说理抒情是虚写。虚实相生,疏密有致,波澜 层出,体现了诗人的艺术匠心。(手法+分析+作用)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 鹧鸪天 代人赋 • 辛弃疾
•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 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 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一派春意盎然的初春乡村景象(
• 参考答案:
•
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先
概括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
现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
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
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分析作用)
• 【解析】对于此类题目,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 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 ,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然后概括景物营造的 氛围(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 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最后点出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作用一般结合作者的情感来谈。
•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 名。
• (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
• 参考答案: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①从时间节 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 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②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 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 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 野泊对月有感① • 周莘
•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 欲问行朝③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 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请结合全诗赏析首联的作用。
色是什么? • 4、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
?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 答题方法: • 1、描绘诗中展现的景象画面 •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即:描绘画面 +概括特点 + 分析感情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刘长卿
• 注意: • 分析景物描写的技巧,一定要先明确技巧手
法(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听觉 、比喻拟人等),然后根据诗句阐述分析,最后 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营造氛围、抒发感情、象 征了……等)。
• 二、考查景物形象特点 • 常见问题: • 1、诗歌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画面? •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 3、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
• 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借景抒情(手法)。如:“敝裘赢马月 三更”,诗人穿着破裘,骑着瘦马,半夜里在月下赶路。 用了三个名词性词组,巧妙地构成了一副清冷而略带凄凉 的图画(分析),不仅明白表现了赶路之早,而且隐含着 国家时局的艰难和个人心境的伤感。(作用)(如分析第 三联也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 • 对 雪① •杜 甫
•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 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愁坐:含忧默坐 。唐李白《酬崔五郎中》诗:“奈何怀良图,郁悒独愁坐 。”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 空中划着字。 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 诗歌中的景物描写考查角度: • 一、考查景物描写的技巧 • 常见问题:
• 1、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 2、请赏析颔联的妙处。 • 3、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两句的妙处。 • 4、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 • 5、该诗善于借助景物的描写来传达思想感情,物皆着“
我”之色彩,但方法不尽相同,请结合全诗的具体内容 ,简要分析。
• 诗歌表达技巧汇总:
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用典、借代、对比、对偶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达 抒情手法: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托物言志、寓情于事、借古讽今
技 巧
描写手法: 描写角度
感官角度
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空间角度(远近、高低、俯仰)、 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概括景物形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孵 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 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 落在林间栖息。(翻译或转述诗句,具体呈现景物)
• 三、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 常见问题: • 1、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 2、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情感抒发起了
•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 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 参考答案:
• 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 ,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手 法+分析+作用)
• 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 人愉悦之情。(手法+分析+作用)
• 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 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手法+分析+作用)
• 请结合全诗赏析首联的作用。
• 答案:①点题。出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内容 ,对句点明“野泊”的原因。
• ②奠定全诗情感基调。出句一个“乱”字已显出 诗人对荒乱时世的感慨,对句中的“逋逃”则传 出漂泊无家的愤激之情。
• ③统领全诗,引出颔联和颈联,呼应尾联。
• 分析:结合首联的位置和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分 析。通过对整首诗内容的分析可知,首联统领全 诗,且照应标题。从情感上来看,首联中的“乱 ”和“逋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 赏析诗句答题方法:
• ①解释诗(词)句。 • ②明确手法。 • ③点明手法效果。 • ④点明诗人情感。 • 即:翻译+手法+表达效果+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 经行岚州 • 杜审言
•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京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 四、赏析描写景物的诗句 • 常见问题: •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