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散文特点之我见
鲁迅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鲁迅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写作特点和风格。
鲁迅的写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实主义倾向
鲁迅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关注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的黑暗面,批判社会的弊病。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都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批判。
二、独特的语言风格
鲁迅的语言风格独特,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他的语言简练、精炼,富有感染力,能够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深刻的思想内涵
鲁迅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关注人性、社会、历史等问题,对人类的命运和前途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的探索和对社会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哲学性。
四、独特的艺术风格
鲁迅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善于运用象征、意象等手法,
使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的探索和对社会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哲学性。
鲁迅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独特的语言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等特点,他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朝花夕拾》的语言特点
《朝花夕拾》的语言特点《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该书以其独特的语言特点而闻名。
这部作品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简练明了:《朝花夕拾》的语言简洁明了,不啰嗦。
鲁迅以独特的眼光对待世界,用简练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思考和感慨,使读者能够迅速抓住文章的主旨。
2. 生动形象:鲁迅先生擅长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事物,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他所描写的情境。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他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亲身体验到他的思考和感受。
3. 唤起共鸣:《朝花夕拾》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唤起读者的共鸣。
鲁迅以真实、深刻的笔触描绘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黑暗面,引发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使人们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4. 反讽讽刺:鲁迅先生擅长使用反讽和讽刺的手法,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的嘲讽,揭示出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丑陋。
他用尖锐的语言讽刺社会的不公和愚昧,让读者深感社会的荒谬和可悲。
5. 深邃思考:《朝花夕拾》的语言具有深邃的思考力和哲学意味。
鲁迅先生通过对人性、历史和文化的深入思考,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困境。
他的语言充满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使读者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朝花夕拾》这一标题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他通过对朝霞和夕阳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在这部作品中,鲁迅先生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了他的成长经历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作品涵盖了鲁迅先生的多个方面,从儿童时代的游戏和童话故事,到对旧社会的批判和对现代社会的思考,他通过对个人经历和社会现象的描述,展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以独特的语言风格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他的文字简洁明了,生动形象,能够直击人心,唤起读者的共鸣。
同时,他也运用了反讽和讽刺的手法,揭示出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丑陋。
鲁迅的杂文有什么特点
鲁迅的杂文有什么特点1、鲁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
2、鲁迅杂文擅长分析,他的论辩能制强敌于死命,揭露矛盾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3、鲁迅在运用逻辑思维来揭露事物的矛盾时,经常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寥寥几笔,逼真传神。
4、鲁迅经常运用书本或自己创造的故事来构成形象,表达思想.鲁迅的形象化手法,都表现了贴切、平易、新鲜的特点。
5、鲁迅杂文的感情力量,特别表现在讽刺上。
他认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6、鲁迅还有一部分杂文,通过“曲笔”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延伸阅读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的地位如何2、首次对中国古代小说全面地进行了类型研究,从而开创了小说批评的新模式。
《中国小说史略》对宋代及其以前小说的分类并无太多的新意,基本沿袭了古人的说法;他对小说类型的新设计主要体现在元明清时期各类小说的划分与界定,如元明之讲史,明代之神魔小说、人情小说、拟宋市人小说,清代之拟晋唐小说、讽刺小说、人情小说、狭邪小说、侠义小说、公案小说、谴责小说等,这些名称迄今沿用。
3、对每类小说的渊源与流变进行了系统地考述。
如第二十六篇关于狭邪小说的分类与源流、第二十八篇关于谴责小说的理论界定与例证阐释,即为显例。
格言鲁迅的格言真正的强者不是因件事而壮烈的死去,而是因件事而卑微的活着。
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鲁迅散文的艺术特点
鲁迅散文的艺术特点是现代中国里的标志性的里程碑,他的白话文有如一颗巨石,沉沉地砸向当时国人麻木的心灵。
鲁迅的亦是如此。
他的散文不但在为白话文的传播上做出了贡献,更在于皆由此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对“好的”的向往和追求,从而在黑暗的长空里划出一道黎明。
因此,鲁迅的散文亦是不下于其小说的于中国文学的重要存在。
下面就来浅述几个在鲁迅散文中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注重象征手法的运用,文章具有音乐美和画面美。
鲁迅是现代散文诗的重要开创者,此类散文集结于《野草》中。
《野草》是鲁迅先生写于20年代的散文集,初看,我们可能会感觉其语言艰涩,含意颇深,再细看,我们就会品出鲁迅先生那满腔的热情与真诚。
《野草》是一部象征主义的艺术精品,其中最具艺术特色的是运用象征方法而创造的各种形象。
比如借用“小红花”象征美好的愿望,借用新月象征新希望等等,以创造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旧思想的复苏,对新思想的退潮感到的彷徨与苦闷,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精神、追求精神、牺牲精神。
象征手法的运用使《野草》恰当地表现了当时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
同时象征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其文章的艺术表现力,使之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很有感情。
鲁迅也注重写实手法、抒情手法的并用。
语言精致形象、饱含深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柏,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文章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很生动,景色明朗,充满温暖愉悦的情绪,不难看出鲁迅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简要概括鲁迅杂文的风格特点
简要概括鲁迅杂文的风格特点
鲁迅的杂文风格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犀利批判:鲁迅的杂文非常尖锐,经常对社会现象和人性进行深刻的批判。
他以冷嘲热讽的方式揭示社会的黑暗和人们的虚伪,展现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2. 语言简练:鲁迅的杂文语言力求简练、有力,用词精准,往往能通过少量的文字表达出强烈的意味。
他的笔触犀利直接,直指问题的核心,不浪费笔墨。
3. 冷静客观:尽管鲁迅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但他的杂文具有冷静客观的特点。
他以客观的立场观察与揭示问题,用理性而冷静的语调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忧虑和呼唤。
4. 幽默讽刺:鲁迅的杂文中常常运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以戏谑和嘲笑的方式揭露现实的荒谬和荒唐。
他的幽默讽刺常常伴随着锐利的洞察力,使读者不禁感到警醒。
5. 独特的观察角度:鲁迅有着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看到普通人所看不到的问题和现象。
他常常从社会底层或犄角旮旯的角度出发,带给读者一种不同于常人的视角。
总体来说,鲁迅的杂文风格鲜明、独特,文字简练而尖锐,善于批判和讽刺,以客观冷静的语调展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他的杂文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引导读者思考与反思,并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而挖掘性的批判。
鲁迅先生的文章特点
鲁迅的杂文是有极强烈的战斗性的,这种战斗性借助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魅力而表现出来,它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具体材料的和谐统一。
鲁迅说,杂文必须“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①又说:杂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②。
鲁迅总是在首先强调杂文的思想性、战斗性的同时,也强调它的艺术感染力,强调它必须通过生活的形象和语言的魅力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
自然,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决不是抚慰和麻痹,而“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它是统一于战斗也是为了战斗的。
所以这跟艺术至上主义者强调的所谓艺术,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鲁迅对杂文提出了卓越的观点,这是他长期的创作实践的概括,他的全部杂文完美地体现了这些观点。
下面,我们将着重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
杂文是政论的一种艺术的表现,它要求一种逻辑力量。
但鲁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
这是因为它总是在最要害的地方揭示问题的本质,表现出鲜明、肯定、无可反驳的逻辑力量。
这是鲁迅杂文的一个首要的特征。
鲁迅杂文的论辩的过程,它的达到结论的过程,常常是集中力量揭露事物本身的内在矛盾,使问题得到异常彻底的解决。
毛泽东同志说:“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
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
”①鲁迅正是擅长这种分析的高手,因此他的论辩就能制强敌于死命。
如梁实秋曾经狡称自己不知道“主子是谁”,说他不是资本家的走狗。
鲁迅从阶级论的思想出发,深刻地认识走狗行为的实质,是为整个阶级效劳的,而不是为个别的资本家,所以梁实秋不知“主子是谁”的哀鸣,正是一个可以抓取的要害。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正是‘资本家的走狗’的活写真。
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他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
……即使无人豢养,饿得精瘦,……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他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
鲁迅写作特点及风格总结
鲁迅写作特点及风格总结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名家之一,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
风格和独特的思想,成为了一代人的精神导师和文化符号。
那么,鲁
迅的写作特点和风格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探讨。
一、鲁迅写作特点
1.反映现实:鲁迅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以反映社会现实为主,他
用一种鲜明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改革的期望。
2.批判现实:鲁迅在作品中常常站在人民立场批判不公和剥削,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思想,呼吁改革与革命。
3.直白犀利:鲁迅的作品语言通俗易懂,以简洁明了、意犀相通
的文字表达作者的思想,常运用夸张、讽刺、象征等手法来表现现实。
4.独特视角:鲁迅在写作中擅长抓住社会现实中的一些边角细节,通过对小人物的刻画从而反映出社会矛盾和危机。
二、鲁迅写作风格
1.惨烈、悲壮、凄凉:鲁迅笔下的主题大多是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他通过对这些坎坷历程、血泪故事的描摹悲壮、凄凉的风格,来
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政治的呼声。
2.文学高度化:鲁迅在文学创作中,常常运用一些文学化的方式和语言,通过夸张和升华,让故事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有时也会运用象征手法。
3.娓娓道来、独具匠心:鲁迅的小说一般情节慢而且冗长,他透过小人物的生活反映着时代在演变,这样的叙述方法慢慢让读者融入到故事里面。
4.言简意赅、百看不厌:鲁迅的文学风格不胜华丽,反而尽量以白描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便于长久记忆和深刻领悟。
综上所述,鲁迅的写作特点和风格独具特色,历经时间的验证,依然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的心灵,对我们现在文学创作和思想造诣都有很大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鲁迅散文的艺术特点(共五则范文)
鲁迅散文的艺术特点(共五则范文)第一篇:鲁迅散文的艺术特点鲁迅散文的特点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里的标志性的里程碑,他的白话文小说有如一颗巨石,沉沉地砸向当时国人麻木的心灵。
鲁迅的散文亦是如此。
他的散文不但在为白话文的传播上做出了贡献,更在于皆由此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对“好的故事”的向往和追求,从而在黑暗的长空里划出一道黎明。
因此,鲁迅的散文亦是不下于其小说的于中国文学的重要存在。
下面就来浅述几个在鲁迅散文中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注重象征手法的运用,文章具有音乐美和画面美。
鲁迅是现代散文诗的重要开创者,此类散文集结于《野草》中。
《野草》是鲁迅先生写于20年代的散文集,初看,我们可能会感觉其语言艰涩,含意颇深,再细看,我们就会品出鲁迅先生那满腔的热情与真诚。
《野草》是一部象征主义的艺术精品,其中最具艺术特色的是运用象征方法而创造的各种形象。
比如借用“小红花”象征美好的愿望,借用新月象征新希望等等,以创造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旧思想的复苏,对新思想的退潮感到的彷徨与苦闷,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精神、追求精神、牺牲精神。
象征手法的运用使《野草》恰当地表现了当时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
同时象征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其文章的艺术表现力,使之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很有感情。
鲁迅也注重写实手法、抒情手法的并用。
语言精致形象、饱含深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柏,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阅读鲁迅散文集心得体会
阅读鲁迅散文集心得体会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见解而闻名于世。
阅读鲁迅散文集,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性的独到洞察。
下面我将从阅读鲁迅散文集的几个方面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鲁迅散文集中的作品多以社会现象为题材,对于社会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毫不回避现实的残酷和丑陋,直面社会问题。
例如,《狂人日记》讲述了一个被社会所排斥的疯子的内心独白,暴露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和残忍。
《阿Q正传》则通过一个懦弱、自卑的农民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对普通人的压迫和剥削。
这些作品引起了我对社会现象的深思,也让我更加珍惜身处的幸福生活。
第二,鲁迅的散文作品充满了对于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他一直关注着人的内心世界,对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有着敏锐的认识。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形象虽然是一个酒肆里的穷汉,却化身为寄托了鲁迅对于人的尊严和追求的象征。
《药》这篇散文则通过对于一个农民的病痛描写,表达了人对于生命的无奈和对于命运的抗争。
这些作品深情细腻地展现了人性的善与恶、光明和黑暗,让我从中汲取了许多人生的智慧。
第三,鲁迅的散文作品语言犀利而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他善于揭示社会和人的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用简练的语言点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他的作品通过铿锵有力的文字,直抒胸臆,让人一读难忘。
在阅读鲁迅的散文集时,我仿佛听到了他的呐喊,感受到了他对逆境中人性的关怀和思考。
总之,阅读鲁迅散文集是一次深刻的思想之旅,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和人性的种种弊病,引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反思。
他的散文文字犀利、深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鲁迅的散文,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学的力量和思想的力量。
希望鲁迅的思想和散文作品能够继续影响并启迪更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公正、文明与进步。
鲁迅的散文之美 欣赏他的细腻情感表达
鲁迅的散文之美欣赏他的细腻情感表达鲁迅是中国现代作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
通过赏析鲁迅的散文作品,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触动。
一、散文的魅力散文是一种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表达情感,思想和见解的文学形式。
与诗歌或小说相比,散文更注重真实性和表达的直观性。
鲁迅的散文准确地捕捉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读者能够深刻地体验到其中的情感和思考。
鲁迅的散文具有深度和广度。
他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揭示出社会的黑暗和问题。
例如,在《狂人日记》中,他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了一个疯狂的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怒。
通过这种方式,他引起了读者对社会的反思,并激发了对变革的需求。
二、鲁迅的细腻情感表达鲁迅的散文中充满了细腻的情感表达。
他以自己深刻的生活经历和精神感悟,将情感融入到文字之中。
他用散文来表达自己对于人性的深思和对社会的痛苦感受。
在《呐喊》中的《狂人日记》,鲁迅以幽默的口吻,描述了一个疯狂人的心路历程。
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疯狂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助,以及对现实的痛苦抗争。
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与作品产生共鸣,并思考人性的真相。
三、鲁迅散文的意义鲁迅的散文作品对中国文学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的作品通过真实地描述社会现实和人性弊端,引导人们思考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他的作品也激发了人们对于社会变革和个人觉醒的渴望。
鲁迅的散文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的思想和对社会的关注在当时和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作品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勇敢地面对现实,以及思考个人的奋斗和作为。
四、对鲁迅散文的欣赏对于鲁迅的散文作品的欣赏,首先要对其文字的简练表达感到赞赏。
鲁迅的语言清新自然,没有矫揉造作的华丽修饰,却能准确地传达出情感和思想。
他的文字凝练而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鲁迅的散文作品的深度和思考也令人钦佩。
他通过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剖析了社会的弊病和人性的扭曲。
鲁迅散文的艺术风格探析
鲁迅散文的艺术风格探析
鲁迅是一位传奇式的文学家,他立足于自然而生动地表达,将抒情融入关于日常生活的文字中。
他的散文艺术特征独特而鲜明,其艺术风格多样而深刻,体现出他内在激情与冷静慎重之间的和谐共存。
首先,鲁迅散文有鲜明的历史色彩,他在散文中隐藏着历史学习的智慧,以及对人类文化的情结,批判性的眼光。
他的文章始终着眼于历史的发展,既满足思想的要求又保持了自然的抒情,表达了他对历史的追问。
其次,鲁迅散文气势磅礴,狂野节奏,他运用双关词,偶尔渗透一丝调侃,发挥了用词的艺术,文章在读起来既有爆发力也有安静,穿插的幽默也让文章节奏变得更加明快有力。
此外,鲁迅的文笔流畅,文中洒脱灵动,细腻婉转,有如弹指之间,可以抒发其内涵的情感,同时他的文笔充满思想的渊源,博大精深,总是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
总之,鲁迅的散文艺术内涵深刻,技巧严谨,文章语言激昂,思想深沉,富于创造性,表达了他对时代文脉的理解和体悟,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探索。
朝花夕拾散文风格特点分析读后感
朝花夕拾散文风格特点分析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偶然拾起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回忆与思考的别样世界。
这本散文集,没有宏大的叙事和激昂的口号,有的只是鲁迅先生对过往岁月的点滴回忆。
它就像是一部旧时光的纪录片,每一帧画面都细腻而真实。
《朝花夕拾》的风格,首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那种真挚而朴实的情感表达。
鲁迅先生没有用华丽的词藻去刻意渲染情绪,而是用最简单、最直白的文字,把内心的感受如实地呈现出来。
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他描述百草园的那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这段文字简单朴素,却让我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个生机勃勃的百草园,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那里玩耍的快乐。
他不刻意煽情,可字里行间的那种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却能深深地触动读者的心弦。
再者,鲁迅先生的幽默在书中也是随处可见。
这种幽默不是那种为了搞笑而搞笑的滑稽,而是一种带着讽刺和自嘲的黑色幽默。
像在《阿长与〈山海经〉》里,写阿长的那些缺点,如“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成“大”字,让人忍俊不禁。
但在这看似轻松的叙述背后,又能让人感受到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这种幽默,让原本可能沉重的话题变得轻松了一些,也让读者在欢笑中多了一份思考。
还有,书中对人物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入木三分。
无论是善良朴实的长妈妈,还是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鲁迅先生都只用寥寥几笔,就把他们的形象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比如写寿镜吾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通过这样简单的描写,一位严厉但又不失慈爱的私塾先生形象就跃然纸上。
另外,《朝花夕拾》的语言也颇具特色。
它既有文言文的简洁凝练,又有白话文的通俗易懂,两者融合得恰到好处。
鲁迅30年代杂文的特点
鲁迅30年代杂文的特点
鲁迅30年代杂文的特点有:
1.犀利的批判精神:鲁迅在杂文中揭示社会问题、批判
封建习俗和压迫力量。
他抨击社会弊端和人性的丑陋,用尖锐的
语言揪出问题根源。
2.深刻的思想内涵:鲁迅的杂文也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他关注人性的善恶、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命运等重要议题,
通过揭示社会的黑暗和个体的挣扎,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3.简练而有力的语言:鲁迅运用简练而有力的语言风格,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观点和批评。
他以犀利的文字将观点点燃在
读者心中,使读者深刻体会到社会的无奈和个体的痛苦。
4.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尽管是杂文形式,但鲁迅的作品
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他灵活运用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
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更好地触动读者的情感。
5.讽刺和幽默的元素:鲁迅的杂文中常常融入讽刺和幽
默的元素,使作品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
他巧妙地运用幽默的笔触,以讽刺的方式揭示社会问题,使读者在娱乐中思考,达到更
好的教育效果。
Markdown 格式的文章:
鲁迅30年代杂文的特点
1.犀利的批判精神
–针砭时弊,揭示社会问题
–批判封建习俗和压迫力量
2.深刻的思想内涵
–关注人性、社会进步、民族命运
–引发读者思考社会问题
3.简练而有力的语言
–犀利文字点燃读者思维
–表达观点和批评
4.具有强烈的艺术性
–高水准的艺术作品
–修辞手法生动有趣
5.讽刺和幽默的元素
–以讽刺幽默道出社会问题
–在娱乐中思考,达到教育效果。
朝花夕拾散文风格特点分析读后感
朝花夕拾散文风格特点分析读后感在翻开《朝花夕拾》这本书之前,我对鲁迅先生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些严肃、犀利的文字中。
然而,当我真正走进这本书,却仿佛走进了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他。
《朝花夕拾》里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高深的哲理,有的只是鲁迅先生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思索。
那些琐碎的日常、儿时的伙伴、曾经的师长,在他的笔下都变得鲜活而生动。
比如说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百草园的描写细致入微。
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让我仿佛也置身于那个充满生机的园子中。
还有那“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一连串的描写,不仅让我看到了各种生物的形态,还听到了它们的声音,感受到了园子的热闹。
他写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如此形象的比喻,让我这个从未见过覆盆子的人,都能在脑海中勾勒出它的样子。
这些细节,让我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观察事物的细致和用心。
再比如《阿长与〈山海经〉》里的长妈妈,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保姆,却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变得那么有血有肉。
长妈妈睡觉时“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这一细节把长妈妈不拘小节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那种神秘又略带夸张的神情,仿佛就在眼前。
最让我感动的是,长妈妈费尽周折给“我”买来《山海经》,“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简单的一句,却把“我”当时的惊喜和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表现得极为强烈。
鲁迅先生的散文,看似平淡,实则饱含深情。
他不刻意渲染,却能让读者在那些细微之处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
他用最朴实的文字,写出了最真实的生活,最真实的人性。
在《朝花夕拾》中,我还看到了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和旧制度的批判。
但这种批判并不是疾风骤雨式的,而是在回忆中,通过一些小事,轻轻地点出其中的不合理。
比如在《五猖会》中,“我”满心欢喜地准备去看五猖会,父亲却突然要“我”背书,“我”无奈地在那种紧张和压抑中完成了任务,而看会的兴致也全然没有了。
论鲁 迅散文的艺术特色
论鲁迅散文的艺术特色鲁迅,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以其犀利的笔触、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散文作品,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品味。
鲁迅散文的语言简洁而有力。
他善于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出最深刻的思想,没有冗长的修饰和繁琐的表述。
例如在《藤野先生》中,“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短短几句话,就将当时中国人的麻木和作者内心的悲愤清晰地展现出来。
这种简洁的语言,使读者能够迅速地抓住核心思想,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冲击。
鲁迅的散文往往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揭示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弱点。
在《热风》中,他对旧道德、旧传统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呼吁人们要打破束缚,追求真理和进步。
他的批判并非空泛的指责,而是基于对社会现实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这种批判性,使他的散文具有了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激发着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同时,鲁迅散文在表现手法上灵活多样。
他擅长运用象征、对比等手法,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秋夜》中,“枣树”象征着坚韧不屈的反抗精神,“天空”则象征着黑暗的封建势力。
通过枣树与天空的对抗,展现出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抗争意志。
而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通过百草园自由欢乐的生活与三味书屋枯燥压抑的学习生活的对比,揭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抑。
鲁迅散文还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尽管他的作品以批判和揭露为主,但在字里行间,我们仍能感受到他深沉的情感。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回忆了与长妈妈相处的点滴,既有对她缺点的调侃,更有对她真挚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这种情感的抒发,使作品在冷峻的外表下,蕴含着温暖的人性关怀。
此外,鲁迅散文的取材广泛,贴近生活。
他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以小见大,反映出社会的大问题。
《一件小事》中,通过人力车夫的行为,展现出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从而批判了知识分子的自我优越感。
朝花夕拾散文风格特点分析读后感
朝花夕拾散文风格特点分析读后感《朝花夕拾》,一本充满回忆与温情的散文集,就像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那些过去的岁月。
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世界。
书中没有宏大的叙事和激昂的口号,有的只是对过往生活的细腻描绘和深深眷恋。
这种散文风格,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魅力。
它的文字朴素而真实,就像我们平日里与亲友的交谈。
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百草园的描写简直是细致入微。
他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这一段文字,没有任何华丽的词藻,却把百草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写得活灵活现,仿佛那充满生机的园子就在眼前。
我能感觉到鲁迅先生小时候在这个园子里玩耍时的那种快乐和自由,仿佛能听到他欢快的笑声,看到他好奇又兴奋的眼神。
还有《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保姆形象,却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变得如此生动有趣。
阿长的那些繁琐的规矩,“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还有她睡觉时摆成的“大”字,都让人忍俊不禁。
但就是这样一个有些粗俗、有些迷信的阿长,却费尽心思为“我”买来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那一刻,阿长的形象瞬间高大起来,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这种对人物的刻画,不刻意,不做作,却能让人物深深印在读者的心里。
鲁迅先生的语言幽默风趣,常常让人在阅读时忍不住笑出声来。
在《狗·猫·鼠》中,他写道:“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
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朝花夕拾散文风格特点读后感
朝花夕拾散文风格特点读后感《朝花夕拾》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坐在午后的阳光里,慢悠悠地跟我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跌宕的情节,却有着一种能让人沉浸其中的魔力。
鲁迅先生的文字,初读时,觉得平淡无奇,就像我们日常的交谈。
可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那字里行间蕴含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敏锐洞察。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了童年的种种。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他细致地描绘了那个充满生机的百草园。
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仿佛一幅鲜活的画卷在我眼前展开。
他写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那种对事物的形象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覆盆子的样子。
还有那长妈妈给他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
”这心理活动的描写,多真实啊,像极了小时候我们听了恐怖故事后的反应。
再比如《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一个粗俗又有点迷信的保姆,一开始鲁迅先生是不太喜欢她的。
她睡相不好,“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还“谋害”了他的隐鼠。
但就是这样一个不那么完美的人,却费尽心思给他买来了《山海经》。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句简单的话,却让人感受到了阿长对鲁迅先生的关爱。
而鲁迅先生也因此对阿长产生了新的敬意。
这种情感的转变,写得那么自然,就像我们生活中与身边人的关系变化一样,有时候因为一件小事,就改变了对一个人的看法。
鲁迅先生的散文,不仅写人记事生动,还常常带着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在《父亲的病》中,他通过描写父亲生病时请的那些庸医,揭示了当时社会医疗的黑暗。
那些所谓的名医,开的药方稀奇古怪,“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
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
’” 这荒唐的药方,让人既觉得可笑,又感到悲哀。
这哪里是治病,分明是在骗钱。
夕拾朝花之美
夕拾朝花之美——鲁迅散文特点之我见从天上飞舞的风筝到那充满情趣的百草园和略带些枯燥的三味书屋。
提起鲁迅先生,我们都不曾陌生。
他的文章,是对付敌人最不留情的武器,是我们民族的解药。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集。
原名《旧事重提》。
语言朴实自然,贴近生活。
这十篇当中,《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们八年级课本中出现的,他们记录了作者儿时的生活片段。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的形象应该有许多那个时期女性的影子。
喜欢切切察察,平时生活也是大大咧咧,她粗犷、热情、淳朴、善良而值得怜悯。
这正是鲁迅先生的文章能够深入人心的原因,往往只是一个小地方,一位小人物,却能在他的笔下变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一串鲜活的动作描写,过渡段的恰到好处,都使得文章充满情趣。
在作者笔下,即使是再无味的游戏,也有一番别样的快乐。
在这篇文章中“似乎确凿”在旁人看来,是个错词,但在鲁迅先生那里,却又另一番意味。
作者的童年已是十分遥远,自然记忆有些模糊,而那时不起眼的地方,却是“我”的乐园,又使得当时情景历历在目。
在《五猖会》《父亲的病》这两篇文章中,我们也仿佛身临当时的时代,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中讲述了作者背井离乡的求学过程,对亲友朋友深深的爱与浓浓的思念之情都十分真挚,没有过分的抒情赞叹,却又是无限的情感。
而《二十四孝图》《无常》则是叙述与议论相结合,充满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愤慨,也是夹杂着对恶势力的讽刺与批判,可是却不张扬,只是含蓄的,却恰恰直击要害。
鲁迅先生的散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对人物有肖像、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
最令人称奇的是环境与细节描写。
同时,《朝花夕拾》这本集子里的散文,也都是从现实入手的,素材也都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小人物。
但怎样抓住他们鲜明的特点展开生动的描写是一大难题。
鲁迅散文观之我见
鲁迅散文观之我见潘晗苑【摘要】鲁迅虽少有专门的散文理论探讨,其大量创作中却不乏对散文的洞见。
首先,鲁迅对散文的内容进行了“真”处理,他对尼采“血写的书”并不赞同,把自己的写作对象指向了琐碎的真实,通过散文,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
其次,在散文的形式上,鲁迅散文似“匕首”“投枪”,短小精悍,锋利无比,敲起了时代的警钟。
另外,形式与内容又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兄弟”,作者听从内心的召唤,在作品中将散文的形式附注在内容上,使两者结合起来,在追求形式自由的同时,突破了体裁方面的种种限制。
%InLu Xun's prose, although very few are specialized in theoretical discussion, but there is no shortage in a lot of creative prose insights. First, the content of prose Lu xun had a "real" deal, he does not agree, on Nietzsche's, "a book written in blood" pointing to trivial real objects in his own writing, showing readers an all-encompassing world. Secondly, in the form of prose, Lu Xun's essays are like "dagger", "spears", dapper, very sharp, both as a pair of sober agent, like a pair of fusion agent. He not only listens to the call of the heart in the prose, notes the content, but also the two together. In the pursuit of free-form, he also breaks the limitations of genre aspects.【期刊名称】《文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72-76)【关键词】鲁迅;中国现代散文;洞见;内容与形式【作者】潘晗苑【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10.4鲁迅散文观之我见潘晗苑(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6)摘要:鲁迅虽少有专门的散文理论探讨,其大量创作中却不乏对散文的洞见。
鲁迅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鲁迅的散文有什么特点鲁迅的散文有什么特点一、思想的自由驰骋《朝花夕》中,鲁迅在《无常》一文里,围绕着活无常的故事,忽而人间,忽而阴间,忽而“下等人”,忽而正人君子,他想得多么广,多么远,又多么自如呵!他想到:我们的人民——统治阶级眼中的“下等人”,是怎样地“活着,苦着,被流言,被反噬”。
没有一点“生的乐趣”,他们竟然“神往”于“阴间”,这期间包含着多少辛酸,多少不平,多少愤怒啊!他想到:就是这些被统治者踏在地上的“下等人”,他们用自己的理想,创造了“活无常”,这是一个怎样“活泼而诙谐”,“爽直”而“有人情味的可爱的形象啊!这些“下等人”就是值得尊敬的珍贵的美的艺术品。
他想到:有压迫,必定有反抗。
即便在阳间不能反抗,就是到了阴间也要反抗!不是到了阴间无论贵贱,无论贫富,……有冤的得申,有罪的就得罚吗?“你摆尽臭架子也无益”!“哪怕你,铜墙铁壁!那怕你,皇亲国戚!”活无常的歌声不正代表人民的呼声吗?他想到“阳间”那些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又是多么的可恶!他们竟然不如“活无常”有人情——莫非入冥做了鬼,倒会增加人气的吗?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
我们本来就生活在这乾坤颠倒的世界啊……这真是:才华横溢,浮想联翩!一个最普通的题材,经过鲁迅上下驰骋的开掘,竟然引发出如此丰富,而又如此深刻的思想!而我们当前的一些散文,或所谓美文,读起来如此乏味,不正是因为站得不高,看得不远,想得不深吗?要想写好散文,就得老老实实向鲁迅学习,在“思想的开掘”上下一番功夫,让“思想冲出牢笼”,展开翅膀飞起来。
二、内容的自由驰骋读鲁迅的《朝花夕》,你就像走进一个丰富的知识之林,科学的道理、历史的知识、生活的掌故、故事、神话、传说……无所不包,古今中外,无所不谈,使你大有“应接不暇”之感。
《狗、猫、鼠》里有鲁迅自己的文章《兔和猫》,以及由此引起的议论;有德国文学家覃哈特博士的《自然史的国民童话》里关于猫与狗的故事,以及由此引起的议论;有“筋斗”的猴,“请安”的象;有关于猫的特性的绝妙描写;有欧洲文艺复兴时代讽刺画家的铜版画;有学者弗里特的精神分学说;有美国诗人和小说家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黑猫》;有中国《北史》关于“猫鬼”之说;有“八戒招赘”“老鼠成亲”的民间花纸;有“老鼠数铜钱”的传说;有关于隐鼠墨猴的有趣描写……这么丰富!这么渊博!你能不赞叹吗?你能不被深深吸引吗?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比起当前的一些无病呻吟的散文,只有几个干瘪的条条,纯粹是在做文字游戏,真是有天壤之别啊!那么我们写文章为什么不敢放开写呢?为什么要把如此丰富的生活写得如此枯燥无味?为什么要把如此广阔的天地变得如此狭窄呢?既然是“散文”,那就散一些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散文特点之我见
小时候,从书本上初识鲁迅先生,在周晔的笔下,我们对他有了最初的了解,一个关心劳苦大众,关注下一代的伟大人物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长大些,妈妈就送我一本《鲁迅作品选》,面对着一个个不曾用过的词语,一句句似懂非懂的语言,我几经努力,也未能理解其内容,妈妈反复指导,还是不能深入其中。
鲁迅先生的语言的确是丰富,文章实在是深奥。
后来,老师带领我们去《朝花夕拾》中徜徉,我才渐渐喜欢上鲁迅先生了,才开始真正地认识了这位世界之大文豪,领略了他的风采。
今年暑假,我细读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带着对名家无比的崇敬去研读,但读起来还是那样的困难,似乎每一个字都有着深刻的内涵,每一句话都是那么余味无穷,每一篇文章都是那样寓意深刻。
除了学过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外,其他的还是难以捉摸,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坚持读完了全书。
我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先把知识积蓄下来,也许不久之后我就会慢慢理解吧。
开学后,再次拜读《朝花夕拾》,我就像遨游在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中一样,历史故事,文学艺术,神话传说……都铺天盖地地向我涌来,运用这么多知识写一篇散文,我们能不被深深地吸引吗?这也许才是真正的艺术,既然写散文集要广泛地涉及知识,各种各样的知识,做到“形散神不散”。
那么引用更多的典故,写更多的事例,自然会更加丰满所要表达的主题,这不是一种堆砌,而是知识丰富的表现。
翻开散发着馨香的《朝花夕拾》,从《阿长与山海经》《父亲的病》到《藤野先生》最后到《范爱农》无处不洋溢着真善美的情感和人文主义的气息。
“仁厚的黑暗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他的魂灵!”“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是我对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这些富有情感的句子,在朝花夕拾中不时地出现。
一个如此伟大的人物,他的心中却时刻关心着保姆长妈妈,时刻惦记着自己的父亲,时刻难忘自己的恩师……以前总觉得自己与鲁迅先生的距离是那样的遥远,鲁迅先生是那样的高不可攀。
没想到,再了不起的人也有常人的情感,甚至更强烈,更真挚,他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论尊卑,不分性别,不管年龄。
多么令人感动呀!这一声声法自内心的呼唤,不也大大地增
强了散文的艺术效果吗?用心写作,用爱呼唤,用情感人,我真的是受益匪浅!
再去看看我们最熟悉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一定会陶醉于鲁迅先生那可爱的环境描写,“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花子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霄去了。
”这些美妙的句子如同清新的风一般吹拂着我稚嫩的心。
如果我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将景物描写的这般生动,这般成功,那写文章还用愁吗?我的文章也一定会增色不少。
我上网看过百草园,欣赏过三味书屋,那里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菜园子罢了。
可就是这平平常常的事物,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是那样的充满情趣。
我想:在他心里,那一定是最美的地方,最值得回忆的住所。
一遍遍地去读《朝花夕拾》,一次次地去领略鲁迅的散文,我深刻地感受到他那亲切的文人气息,更尽情地吮吸大文豪身上散发出的笔墨浓香,在这位大文豪身上,我领略到的不仅仅是它散文的自由随意而又富有浪漫主义、人文主义特点;更是被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文孺子牛。
”的品格和精神所折服。
现在,我已经能读懂鲁迅先生的作品了,我也开始喜欢鲁迅先生了,我更深深地敬佩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