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古诗词复习-解析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ppt课件2
的飘零苦难,“文革〞结束后,
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
变得浓郁起来。
15
赏析
配乐初读诗歌
思索:作品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联想?
理解作者的感情 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想
●揣摩诗歌的语言
2024/3/18
16
我的思念是圆的
▪ 我的思念是圆的 ▪ 八月中秋的月亮 ▪ 也是最亮最圆的 ▪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 天际海角都能看见它 ▪ 在这样的夜晚 ▪ 会想起什么?
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或意境。比如:牛 郎织女的故事。
3/18/2024
7
理解词的主题
❖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时,幻想超然物外, 但积极的处事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 的念头,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 生活态度。
❖ 想一想:你还知道其他关于“月亮〞的诗句吗 ?
3/18/2024
8
名句罗列
以理遣情。
2024/3/18
5
〔再读音乐欣赏〕驱谴想象
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哪些是 想象?哪些是联想?
实写:明月、把酒问青天、起舞弄清影、转 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虚写:天上宫阙、琼楼玉宇、不应有恨、千 里共婵娟。
3/18/2024
6
联想:有一个事物想到另外一个事 物。比如:由天 上的星星联想到路上的街灯。 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是:明亮
❖ 本诗题作“十五望月寄杜郎中
〞 2024/3/18
10
赏析
领会诗歌的意思
月光照耀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 霜雪。一片洁白。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 噪声逐渐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明月的刺 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由于夜深,秋露 打湿了庭中的桂花。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 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 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但同是望月, 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
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想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像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联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想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中“何似” 可理解为“怎比得上”,据此,你认为作者月下 起舞之后,是羡慕天上的生活,还是感叹:清冷 的月宫比不上人间。
水调歌头
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豪放派词人。与苏 洵、苏辙,并称“三苏”。
曾在朝为官,后因 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 写作此词时,他正在山东 密州,政治上不得意,与 弟弟苏辙也有七年没有见 面。
注音与字词:
把酒:端起酒杯。把:持,握。 宫阙( què):宫殿。 不胜(shèng):承受不了。 绮户: (qǐ) 婵娟:美女之称。一说形态美好的样子,这 里指月亮。 琼(qióng)楼玉宇
•
十九、要想成就伟业,除了梦想,必须行动。——佚名
•
二十、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
二十一、梦境总是现实的反面。——伟格利
•
二十二、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情
感 久,千里共婵娟。
词大意 •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 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 的高寒。
•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 人不能成眠。
•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 亮又圆?
《十五夜望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
十五夜望月[唐] 王建中zh ōn ɡ庭t ín ɡ地d ì白b ái 树sh ù栖q ī鸦y ā,冷l ěn ɡ露l ù无w ú声sh ēn ɡ湿sh ī桂ɡu ì花hu ā。
今j īn 夜y è月yu è明m ín ɡ人r én 尽j ìn 望w àn ɡ,不b ù知zh ī秋qi ū思s ī落lu ò谁shu í家ji ā?诗词赏析: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
诗题,《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杜郎中,名不详。
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sh ù荫y īn 里,鸦鹊的聒ɡu ō噪z ào 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主要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
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j īn ɡ惶hu án ɡ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n ín ɡ炼li àn ,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
如果进一步揣chu ǎi 摩m ó,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
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诗人在万w àn 籁l ài 俱j ù寂j ì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古诗词赏析《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而“在”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6、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在炼字上,一个“落”字,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思聚之念的?
七年级上册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学习要点苏教版
七年级上册《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学习要点苏教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学习要点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想念是圆的【基础知识精讲】一、生字学习.字音栖(qī)栖鸦阕(què)上阕婵(hán)婵娟琼(qióng)琼楼胜(shèng)成功绮(qǐ)绮户涯(á)天涯2.形近字3.多音字二、词语积存十五夜:中秋的晚上。
地白:指月光满地。
栖:鸟停在树上。
秋思:秋季的情思,那个地址指怀人的思绪。
欢饮达旦:酒喝得很畅快,一直喝到天亮。
几时:何时。
把酒:端起酒杯。
把:持,握。
宫阙:宫殿。
不胜:经受不了。
转、低:对月光的动态描述。
共:指共赏。
婵娟:美女之称,一说形态美好的样子,那个地址指月光。
海角天涯:形容极远的地址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也说天涯地角、海角天涯。
三、文学常识.作者简介王建,唐朝诗人。
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
反映民生疾苦,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导。
其词用词洗练、简朴,旨意显露,描述具体。
在唐朝诗人中,王建擅长素描速写。
他熟练地运用各类形式,创作了一幅幅上自宫庭禁苑下至市井乡村的风情风物画。
这些作品都充溢着浓郁的生活力息。
代表作有《江馆》《望夫石》《水夫谣》等。
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之子。
嘉祐进士。
神宗时曾任礼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做诗“诽谤朝廷”罪贬谪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詹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苏轼才思奔放,为宋朝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绩。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伙儿”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 古诗词复习-解析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 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 一边?
(二)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
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及缘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二、明诗意
1.背诵《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 2.默写《十五夜望月》
丙辰 ,欢饮 ,大醉,作此篇,
。
Hale Waihona Puke 明月————?把酒————。 不知———,
今夕————。我欲————,又恐————,高
处—————。起舞————,何似———?
转——,低——,照——。不应——何事——? 人有————,月有————,此事————。但 愿————,千里————。
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阙写 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
而为对离人的祝福。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
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
的念头,表现了 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
四、赏诗句(一)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 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 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十五夜望月》 《水调歌头》复习
复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 2、熟练、准确地背诵并默写诗歌。 3、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及情感。 4、赏析诗词名句。
一、知诗人
三单元中秋咏月诗三首复习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直接默写。
1 ,冷露无声湿桂花。
2 今夜月明人尽望,?3 转朱阁,,。
4 不应有恨,?5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二理解性默写。
6 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用“,。
”传递望月怀人的惆怅。
7 (2012.常德中考)人生和自然都是你难以完满的,因此,人们常用苏轼《水调歌头》中“,。
”的词句来劝慰人不要过于忧愁悲伤。
8 (2013.扬州中考)仰望夜空中高悬的明月,轻声吟出“,”,为远方的亲人祝福,那一刻,你不再孤独。
(用苏轼《水调歌头》的名句默写)答案一直接默写。
1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2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3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4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5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二理解性默写。
6 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用“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传递望月怀人的惆怅。
7 (2012.常德中考)人生和自然都是你难以完满的,因此,人们常用苏轼《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的词句来劝慰人不要过于忧愁悲伤。
8 (2013.扬州中考)仰望夜空中高悬的明月,轻声吟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远方的亲人祝福,那一刻,你不再孤独。
(用苏轼《水调歌头》的名句默写)。
《水调歌头》知识梳理(解析版)九年级语文诗词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
《水调歌头》知识梳理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作者作品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人。
北宋诗人、词人,文学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二、写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三、重点字词:宫阙(què) 琼(qiòng)楼玉宇低绮(qǐ)户婵娟(chán juān)四、词语解释:(1)达旦:到天亮。
(2)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3)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4)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2023年中考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复习——《寒食》《十五夜望月》
2023年中考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复习——《寒食》1、诗中点明暮春季节的诗句是 ,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运用双重否定句写出整个长安的迷人春景的诗句是 ,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诗中运用白描手法,生动地描绘夜晚传烛图的诗句是 ,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诗中对当时唐朝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的诗句是 ,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今天人们用《寒食》诗中的“ ”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春城无处不飞花6、《寒食》的主题体现在 , 两句上。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023年中考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复习——《十五夜望月》1、诗中全篇点题之笔,同时又描写中秋月色的诗句是 ,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2、诗中以景物烘托月夜寂静,暗写诗人望月的诗句是 ,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诗中直接抒写望月怀人的情思的诗句是 ,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诗中直言望月,营造出一种深远、阔大的意境,同时又表现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的诗句是 ,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诗中与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相同意境的诗句是 ,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6、诗中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带给读者丰富联想的诗句是 ,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7、王建《十五夜望月》中,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023年中考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复习——《寒食》1、诗中点明暮春季节的诗句是 ,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运用双重否定句写出整个长安的迷人春景的诗句是 ,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诗中运用白描手法,生动地描绘夜晚传烛图的诗句是 ,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诗中对当时唐朝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的诗句是 , 。
最新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整理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中考复习七(上)诗词赏析(一)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主题内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旅途思乡之作,诗人在江南北固山下停宿,清晨为北固山下壮美秀丽的景色所陶醉,不由生起思乡之情。
名句赏析: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一片白帆顺风而来。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分别以“生”“入”写海日和江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在描写自然的时序交替中,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
景中含情,景中出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主题内容:这首诗歌咏历史上面重大题材――赤壁之战,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触物生情,抒发感慨,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慨叹。
这是由小到大的艺术手法。
名句赏析: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议论构思巧妙,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富有情致,令人回味。
(三)浣溪沙 (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主题内容:这首词是苏轼游览清泉寺时,见溪水西流,有感而作。
词的上阕描写眼前生机勃勃、境界清远的自然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词的下阕就溪水西流抒发感慨。
名句赏析:1.上阕之景可描绘为: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浸入潺潺流淌的澄澈小溪中,涛涛松林间蜿蜒着一条黄澄澄的沙石小路,遇雨没有一点烂泥。
暮色苍茫,细雨霏霏,这里传来杜鹃鸟一声声凄厉的哀鸣。
2.下阕引用白居易诗句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表现词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和情怀。
(四)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qī)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秋节古诗赏析:苏轼《水调歌头》
中秋节古诗赏析:苏轼《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宠爱,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
那么你知道关于苏轼《水调歌头》赏析主要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中秋节〕古诗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水调歌头》翻译: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忧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应当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期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奇妙的月亮。
返回名目《水调歌头》解释: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别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古诗词赏析《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6、说说“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想到月宫去,却又彷徨。反映了作者想超脱尘世月诗词,前两首是古诗词,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渎古诗词的能力。可不串讲,带之以学生自学,辅以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的教案方法,使学生悟得阅读古诗词的门径。还可印发有关课文诗词的赏析文章,让学生自己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分析得特别精彩?为什么精彩?你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试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解释并对这两句进行赏析。
“婵娟”,这里指月亮。只希望人人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赏析。
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主题,因而自解自叹了。
【问题】1、暗写诗人望月,点题之笔的诗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请赏析。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净素洁之感,使人不禁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这里的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望月,正是全篇的点题之笔,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无声”二字,细致的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带给我们丰美的联想。
一、教案背景
1、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3单元复习古诗、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1-3单元复习一、诗词复习要点1.王湾《次北固山下》(1)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
参考:用大小映衬的手法。
小景(顺风而来的白帆)与大景(开阔平静的江面)互相映衬,精妙传神。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一句。
参考:这两句中用“生”“入”二字用拟人化手法。
将“海日”“江春”人格化,而寓有生机。
生动地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3)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或思乡念亲)(4)用自己的话描述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参考: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一片白帆顺风而来。
(5)用自己的话描述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参考: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经来到。
(6)赏析“潮平两岸阔”中“阔”。
参考:①“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动,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淼;②“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杜牧《赤壁》(1)这首诗是怀古咏史之作,它题咏的是哪一件历史事件?赤壁之战。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参考: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3)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参考: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也暗指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的。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参考: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了。
3.苏轼《浣溪沙》(1)这首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幽静、充满自然生机、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
(3)赏析下阕。
复习七上古诗词教案
复习七上古诗词复习目标:十首古诗:⑴《次北固山下》(王湾)⑵《赤壁》(杜牧)⑶《浣溪沙》(苏轼)⑷《十五夜望月》(王建)⑸《水调歌头》(苏轼)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⑻《秋词》(刘禹锡)⑼《迢迢牵牛星》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复习重难点:名句理解性识记与默写。
复习过程:一、课堂导入:明确复习内容:十首古诗: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王湾)⑵《赤壁》(杜牧)⑶《浣溪沙》(苏轼)⑷《十五夜望月》(王建)⑸《水调歌头》(苏轼)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⑻《秋词》(刘禹锡)⑼《迢迢牵牛星》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复习重点:理解性默写二、自主复习1.学生自主背诵。
2.小组内默写错例反思交流,然后选一两个小组在班级交流小组反思总结。
(反思实在的小组,教师予以充分表扬)3.小组就名句的测试中遇到的易写错的关键字词进行听写练习。
三、课堂复习1.名句默写检测:教师从各小组上交的名句题中选择3~5句,指定小组代表到黑板上接受测试。
评点时,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角度进行书面赏析。
附:热点名句(齐读全诗)①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③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从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④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表明人不要自叹衰老应该振奋精神,充满乐观)⑤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⑦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⑧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全班书面检测。
教师公布评比细则:奖励——全班最高分奖励1分,最低分扣1分惩罚——均分最高分小组人均奖励1分,均分最低分小组人均扣1分。
四、课堂检测教师公布评比细则:奖励——全班最高分奖励1分,最低分口1分惩罚——均分最高分小组人均奖励1分,均分最低分小组人均扣1分。
中秋佳节思念母亲的诗句
中秋佳节思念母亲的诗句《望月怀远》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衍生注释:海上生明月:浩瀚无垠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
天涯共此时: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刻共赏这同一轮月亮。
情人:多情之人,这里指自己思念的人。
怨遥夜:埋怨长夜漫漫。
竟夕:通宵。
灭烛怜光满:吹灭蜡烛,因为喜爱这满屋的月光。
披衣觉露滋:披上衣服,才感觉到露水的沾湿。
不堪盈手赠:不能把这美好的月光双手捧送给你。
还寝梦佳期:只好回到卧室,希望在梦中与你相见。
二、赏析:这首诗意境恢弘而优美,通过明月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首联起笔壮阔,明月从海上冉冉升起,点明了时间和背景,也营造出一种宏大的氛围。
颔联则直接表达了思念之情,埋怨夜的漫长。
颈联描写了因思念而无法入眠的情景,灭烛披衣的细节生动而真实。
尾联巧妙地以月光为媒介,表达了想把月光送给远方之人却不能的无奈,只能寄希望于梦中相见。
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感极强。
三、作者介绍: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
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在政治上,他直言敢谏,为开元之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学上,他的诗风清淡质朴,对后世诗歌发展有一定影响。
四、运用片段:中秋节的夜晚,我一个人站在阳台上,望着那一轮明亮的月亮,心中不禁想起了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时远在他乡的父母,是否也在看着这同一轮月亮思念着我呢?哎呀,他们肯定也在想我呢!《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原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一、衍生注释: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树栖鸦:树上栖息着乌鸦。
冷露:清冷的露水。
桂花:这里指木樨,一种秋季开花的植物。
今夜月明人尽望:今晚明月当空,人人都在仰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道这秋日的思念会落在谁家。
二、赏析:这首诗意境清幽,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色和氛围。
中秋古诗词鉴赏大全
中秋古诗词鉴赏大全中秋节立刻就要到来了,在这个节日里,我们的古人早就对月亮抒发过很多感情。
那么你知道中秋古诗词有哪些吗?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中秋古诗词鉴赏,供大家阅读参考。
中秋古诗词鉴赏《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中秋月二首》李峤其一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其二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华阳观中八月十五夜招友玩月》白居易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夜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荣,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宋)苏东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漫长,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中秋旅思》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家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