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铁路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要求

铁路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要求

路基工程1、路基沉降变形观测(1)路基沉降观测控制标准无砟轨道地段路基可压缩性地基均进行沉降分析。

按照《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4.1.4条:路基在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的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

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15mm;沉降比较均匀、长度大于20m的路基,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量为30mm,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应能满足下列要求:R sh≥ 0.4V sj2式中:R sh——轨面圆顺的竖曲线半径(m);V sj——设计最高速度(km/h)。

(2)一般规定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砟轨道结构的安全。

2)路基上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沉降变形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

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4)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3)沉降观测的内容路基变形监测的内容主要有:路基面沉降变形监测、路基基底沉降监测、既有线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

(4)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装置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根据经验,埋设的观测设施的有效性以及对其保护是否得力是决定整个观测工作成败的关键。

各部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及观测断面的观测点的布置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设,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地形地势的起伏情况、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观测方法和工期要求核对设计资料,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沉降观测变形控制与评估

沉降观测变形控制与评估

降观测变形控制与评估一:编制依据沉降变形观测做为中国客运专线一种新实施起来的事物,在其萌芽阶段一直处于摸索发展的,尤其是刚刚接触沉降变形观测这一工作时,往往前期工作一直在朦朦胧胧中进行的。

沉降变形观测目的主要是预测客专铁路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等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完工后沉降,确保后续工程能有序、有质的完成。

二:人员要求及配置沉降观测做为一项冗长而且很单调乏味的工作,对于测量人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项工作;再次对于测量人员必须要固定,不得随意更换。

一般情况下,人员配置由组长及组员组成,组长由工程部部长担任,组员包括:测量工一名,跑尺员两名,资料员一名。

测量工负责日常的司镜测量,资料员负责内业资料的整理及汇总。

三:测量的基本要求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对线下工程变形点的观测必须采用附合水准路线,严禁采用支水准路线或中视法,水准路线经过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2、应使用DS05级及以上的电子水准仪,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检定期内。

电子水准仪与铟瓦钢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

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应根据仪器的提示进行重测。

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

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二等水准有关要求执行。

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 m,前后视距累积差≤3.0 m,视线高度≥0.5m,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

4、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1)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2)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5、每一测段必须为偶数测站结束。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之地基沉降与沉降观测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之地基沉降与沉降观测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之地基沉降与沉降观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是项目综合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地基沉降与沉降观测是评估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与地基沉降和沉降观测相关的要求和方法。

一、地基沉降验收要求地基沉降是指地下水平面下沉,造成地表下沉的现象。

合理的地基沉降是正常的,但过大的沉降将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中,地基沉降有以下要求:1. 控制沉降量地基沉降量的控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类型、重要性和设计要求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高层建筑和重要的基础设施需要更严格的控制沉降量。

2. 均匀分布地基沉降应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局部沉降过大的情况。

过大的局部沉降会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结构物的平衡和稳定性。

3. 沉降均衡地基沉降应当具有一定的均衡性,避免过大的沉降差异。

过大的沉降差异会导致结构物的变形和不均匀沉降。

二、地基沉降观测方法为了准确评估地基沉降情况,需要进行沉降观测。

地基沉降观测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在地表上设置标志物,利用水准仪或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高程测量,来确定地表沉降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2. 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通过观测建筑物本身的沉降,或者利用周围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来间接评估地基沉降量。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已经建造完毕的建筑物,操作相对复杂,但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沉降情况。

三、地基沉降观测数据分析进行地基沉降观测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施工质量。

数据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1. 沉降速率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地基沉降速率,以评估施工工艺和质量。

2. 沉降均匀性根据观测数据分析地基沉降的均匀性,避免局部沉降过大导致不均匀沉降。

3. 沉降差异根据观测数据分析地基沉降的差异,避免过大的沉降差异导致结构变形和不均匀沉降。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不确定性
03
由于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高速铁路沉降变形存在一定
的不确定性,难以准确预测。
观测目的与要求
观测目的
通过对高速铁路沉降变形的观测,掌握其变形规律,评估其对高速铁路安全运 营的影响,为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观测要求
沉降变形观测应遵循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的原则,确保观测数据的真实可 靠;同时,观测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对高速铁路正常运营造成干扰。
Aபைடு நூலகம்CD
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采用更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提高预警的准确性 和时效性。
加强风险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 发事件的能力。
06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保障 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框架搭建
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职责和权限;
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 件、作业指导书等;
组织人员和分工
组织专业的观测队伍,明确各 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观测
工作的顺利进行。
现场数据采集过程描述
设立观测点
根据观测方案,在高速铁路沿线设立沉降变形观测点,并做好标记 和记录。
进行现场观测
使用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按照规定的观测方法和频次,对观测 点进行沉降变形观测,并记录观测数据。
数据校核和整理
等。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 出有用的信息,如变形量、变形速率 等。
预警信息发布
将生成的预警信息及时发布给相关部 门和人员,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优化建议和改进措施
加强监测设备维护和校准
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高速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高速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等参数。
成果表达
绘制沉降变形曲线图、等值线图等 图表,直观展示沉降变形情况。
报告编制
编写沉降变形观测报告,详细记录 观测过程、数据处理方法和成果表 达,为工程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03 现场实施方案与流程
现场踏勘与选点布网设计
踏勘目的和内容
了解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确定沉降严重区段和重点观测断 面;收集相关设计文件和资料,
改进措施建议
技术措施
针对沉降变形观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技术改 进措施,如优化观测方案、提高观测精度等。
管理措施
从管理层面出发,提出加强人员培训、完善管理制度等改进 措施,以确保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数据分析结果 的准确性。
05 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执行情况回顾
精度要求
根据不同工程需求和规范 标准,确定相应的沉降变 形观测精度要求。
误差来源
分析观测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误差来源,如仪器误差、 人为误差、环境误差等。
误差控制
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误差, 如选用高精度仪器、加强 人员培训、优化观测环境 等。
数据处理与成果表达
数据处理
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 析,得到沉降变形量、变形速率
现代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
自动化水准测量系统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
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水准仪等 设备进行自动观测和数 的应变和温度等参数,进而推算沉降 变形量。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利用激光扫描仪对目标物体进行快速、 高精度的三维坐标测量,获取沉降变 形信息。
精度要求和误差分析
施工期、运营期等。
观测频率
02
在观测周期内,根据沉降变形速率和稳定性要求,确定各观测

沉降观测内容及方法

沉降观测内容及方法

沉降观测主要内容及观测方法1 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运粮河特大桥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的观测。

2 运粮河特大桥沉降变形观测2.1一般要求2.1.1桥梁墩台基础沉降观测:每个墩台均进行沉降观测。

2.1.2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变形观测:每30孔选择1孔进行(不足30孔应按30孔计,另每300孔增加3孔进行观测)。

2.1.3桥涵主体工程(包括架梁)完工后,沉降观测期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区段的桥梁,沉降观测期应不少于60天。

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2.2观测点的布置2.2.1桥梁墩台基础沉降观测点布置:墩台沉降观测点按《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沈阳至哈尔滨段施工图桥梁沉降观测标布置参考图》施工,承台上布置两个,墩身上布置两个,共计四个(目前承台已覆盖,线下部分只需对墩身部分进行测量,493座墩身)。

2.2.2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变形观测点布置:设置在箱梁四个支点和跨中截面两侧腹板梁顶处,每孔梁的测点数应共计6个,具体见《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沈阳至哈尔滨段施工图桥梁沉降观测标布置参考图》,(我部现有536孔梁须进行沉降徐变观测)。

2.2.3变形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30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具体见《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沈阳至哈尔滨段施工图桥梁沉降观测标布置参考图》。

2.3观测精度: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竖直布置沉降观测点示意图水平布置沉降观测点示意图2.4观测频次2.4.1墩、台基础的沉降观测频次见表5.4.1表5.4.1 墩台基础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备 注墩台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墩台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承台回填时,测点应移至墩身或墩顶Ⅰ-Ⅰ截面及基础平面墩身侧面当墩高H 小于2.5m 时埋标示意图Ⅰ-Ⅰ截面及基础平面墩身侧面当墩高H 大于2.5m 时埋标示意图架梁前全程1次/周预制梁架设全程前后各1次预制梁桥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制梁前全程1次/周上部结构施工中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桥位施工桥梁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桥梁主体工程完工~无碴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宜少于2个月无碴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0~3个月1次/月4~12个月1次/3个月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2.4.2预应力混凝土徐变上拱观测频次见表5.4.2。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程引言:高速铁路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运营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沉降变形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

为了保证高速铁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营,需要对其沉降变形进行观测和评估。

本文将从观测和评估两个方面,介绍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一、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规程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是指对高速铁路沉降和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测点的设置观测点的设置应根据高速铁路的设计和建设情况,确定合理的观测位置和数量。

观测点应覆盖高速铁路的主要结构和地质条件,以便全面了解高速铁路的沉降和变形情况。

2.观测仪器的选择和安装观测仪器的选择应根据高速铁路的特点和观测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设备。

观测仪器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根据高速铁路的实际情况和观测要求,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处理和分析。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

二、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评估技术规程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评估是指对高速铁路沉降和变形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以便判断高速铁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评估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指标的确定评估指标的确定应根据高速铁路的设计和建设情况,确定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标准。

评估指标应包括高速铁路的沉降和变形情况,以及对高速铁路安全和稳定性的影响。

2.评估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评估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高速铁路的实际情况和评估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的应用应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评估结果的分析和判断评估结果的分析和判断应根据高速铁路的实际情况和评估要求,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分析和判断。

沉降观测管理制度

沉降观测管理制度

沉降观测管理制度沉降观测管理制度是指在建造工程过程中对地基沉降进行观测和监测的一套管理制度。

地基沉降是指建筑物或工程设施与地基之间的相对位移,它是由于地基土体的自重引起的。

沉降观测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沉降观测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沉降观测管理制度的目的和任务:沉降观测是为了掌握地基变形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地基沉降引起的问题。

沉降观测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控制,具体任务包括:1.对新建工程进行沉降观测,及时掌握地基变形情况,预测和控制沉降量,保证建筑安全;2.对已建工程进行沉降观测,监测沉降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或降低沉降引起的问题,保证建筑质量;3.对疑似发生地基沉降的建筑工程进行沉降观测,验证疑似沉降问题,及时处理。

二、沉降观测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1.沉降观测项目的确定: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确定沉降观测的具体项目,包括观测的位置、数量、观测参数等。

观测项目的选择应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尽可能保证观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观测设备和方法的选择:根据观测项目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观测设备和方法,包括水准仪、GNSS测量等。

观测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特点,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观测方法应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确保观测结果的可靠性。

3.观测周期和频率的确定: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确定观测周期和频率。

观测周期是指进行一次观测所需的时间,观测频率是指在一个观测周期内进行观测的次数。

观测周期和频率的确定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观测要求来确定,以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整理、计算、统计等。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以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应及时上报并提供给相关人员,以便进行后续的决策和措施的制定。

5.观测报告的编制和提交:根据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编制观测报告,并及时提交相关人员。

公路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公路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公路工程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公路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公路使用量的增加,公路工程的沉降问题也日益凸显。

沉降会导致路面变形、路基变形、交通安全风险、边坡稳定性降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

因此,对于公路工程的沉降进行观测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的本观测方案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公路工程的沉降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沉降变化情况,为公路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获取公路工程沉降的数据,评估其影响程度;2. 及时发现沉降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3. 为公路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观测内容本次公路工程沉降观测的内容包括:1. 路面沉降观测:主要通过GPS观测路面的沉降情况,包括不同位置、不同时间的沉降变化;2. 路基变形观测:通过地面测量仪等设备对路基的变形进行监测;3. 边坡变形观测:使用倾斜仪等设备对边坡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4. 环境监测:监测周边环境因素对公路工程沉降的影响,如降雨、气温等。

四、观测方法1. GPS观测方法:选择合适时段进行GPS观测,每个观测点至少进行三次观测,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沉降值;2. 地面测量仪观测方法:选择合适时段进行地面测量,选择合适的观测线路和观测点,利用测距仪等设备进行测量;3. 倾斜仪观测方法:选择合适时段进行倾斜仪的观测,每个观测点至少进行三次观测,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倾斜值;4. 环境监测方法:监测站点周边设置环境监测设备,定期观测环境因素,并记录相关数据。

五、观测频率1. 路面沉降观测: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共四次;2. 路基变形观测:每月进行一次观测,共十二次;3. 边坡变形观测: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共四次;4. 环境监测:每月进行一次观测,共十二次。

六、数据分析1. 对于GPS观测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得到每个观测点的沉降速率;2. 对于地面测量仪和倾斜仪观测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分析得到路基和边坡的变形情况;3. 对于环境监测得到的数据,需要分析环境因素对公路工程沉降的影响,如降雨对路基的影响等。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引言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是对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或运营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等问题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为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针对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1.沉降观测点布设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位置。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要覆盖整个路基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

观测点要均匀分布,覆盖各种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

2.观测点标志设置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如地脚螺栓等,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根据观测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沉降观测设备。

常用的观测设备有测水管、水准仪、全站仪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校准和养护。

4.观测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静态观测、动态观测、连续观测等。

观测方法要与设备配套,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监测的需要,确定观测的频率。

通常情况下,初期观测频率要高,随着工程的进行,观测频率可以逐渐降低,但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1.观测点布设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变形观测点的布设位置。

观测点要能够反映工程变形的情况,覆盖整个工程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

2.观测点标志设置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根据观测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变形观测设备。

常用的观测设备有测距仪、全站仪、测角仪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校准和养护。

4.观测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静态观测、动态观测、连续观测等。

观测方法要与设备配套,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监测的需要,确定观测的频率。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标题: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沉降及变形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现象,对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一份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对于工程施工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沉降及变形的定义、影响因素、监测方法、处理措施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匡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沉降及变形问题。

一、沉降及变形的定义1.1 沉降:指地基土体在受到荷载作用后,由于土体颗粒间的重排和土体压实等原于是发生的下沉现象。

1.2 变形:指结构或者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者尺寸的变化。

二、影响沉降及变形的因素2.1 地基土的性质:地基土的压缩性和可变形性是影响沉降及变形的重要因素。

2.2 荷载大小:荷载的大小和分布会直接影响地基土的沉降和结构的变形。

2.3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导致地基土体的压缩和土体颗粒间的重排,从而引起沉降和变形。

三、沉降及变形的监测方法3.1 建立监测点:在工程施工前,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地质条件,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3.2 选择监测仪器:常用的监测仪器包括沉降仪、倾斜仪、测斜仪等,根据监测要求选择适当的仪器。

3.3 定期监测:对监测点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沉降及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沉降及变形的处理措施4.1 补偿沉降:对于已发生的沉降,可以通过加固地基、加设支撑等方式进行补偿。

4.2 加固结构:对于浮现变形的结构,可以通过加固构件、加设支撑等方式进行修复。

4.3 调整荷载: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荷载的大小和分布来减小沉降和变形的影响。

五、预防沉降及变形的措施5.1 合理设计:在设计阶段,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合理设计地基和结构,减小沉降和变形的可能性。

5.2 施工监督: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地基处理和结构施工的监督,确保施工质量。

5.3 定期检查:工程竣工后,应定期对工程结构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沉降及变形问题。

桩基的沉降与变形控制

桩基的沉降与变形控制

桩基的沉降与变形控制桩基作为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散建筑物的荷载至地下,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在桩基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沉降和变形问题一直是需要关注与解决的核心难点。

本文将就桩基的沉降与变形控制展开阐述,探讨几种常见的控制方法。

一、桩基沉降原因分析桩基沉降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荷载、桩身轴心偏心、土体本身的力学性质等。

首先,荷载是引起桩基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设物的荷载会通过桩基传导至土体中,进而导致桩基的沉降。

其次,桩身轴心偏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桩身未能垂直于地面,就会导致沉降和变形。

最后,土体本身的力学性质也会对沉降产生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体具有不同的压缩性和抗剪性,这将直接影响到桩基的沉降情况。

二、桩基沉降与变形的控制方法1. 合理选择桩型和桩径在桩基设计阶段,应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和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桩型和桩径。

例如,在承载力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应考虑采用大直径桩或组合桩,以增加桩基的承载能力,减小沉降和变形的风险。

2. 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桩基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控制桩身的水平位移。

水平位移不仅会导致桩基的沉降和变形,还可能影响到周围建筑物的稳定性。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使用相应的工艺和设备,确保桩身垂直于地面,避免水平位移的产生。

3. 加固地基及地基处理通过加固地基和采取地基处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地基的力学性质,减小桩基的沉降和变形。

例如,可以采用预压桩技术,在桩身周围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地基土体产生一定的固结和加固效果。

此外,还可以采取土体改良措施,例如喷浆灌注桩等,以提升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 监测与控制桩基沉降和变形的控制过程中,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桩基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沉降和变形问题。

监测方法可以包括现场观测、传感器监测等。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及时调整桩基设计或施工方案,确保桩基的稳定性。

结论桩基沉降与变形控制是桩基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沉降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沉降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适用范围 (1)二、工作依据 (1)第二章组织管理 (2)一、职责 (2)二、工作程序 (2)第三章通用要求 (3)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3)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3)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臵要求 (4)四.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5)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5)第四章专业要求 (7)一、路基工程 (7)(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7)(二)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11)(三)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 (12)(四)过渡段的沉降评估 (12)二、涵洞工程 (13)(一)一般规定 (13)(二)沉降变形控制标准 (13)(三)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13)(四)观测资料要求 (14)(五)观测频次 (14)(六)沉降评估 (15)(七)其他 (16)三、隧道工程 (16)(一)一般规定 (16)(二)沉降观测的内容 (16)(三)沉降观测点的布臵 (17)(四)观测精度 (17)(五)沉降观测频度 (17)(六)沉降评估 (17)四、测量与观测资料的整理 (18)(一) 一般要求: (18)(二)提交资料 (19)五、评估报告的汇编 (19)附件:附表 (21)附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21)附表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 (22)附表3 路基沉降水准测量记录表 (23)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24)附表5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25)附表6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26)附表7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 (27)附表8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28)附表9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29)附表10 过渡段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30)附表11 涵洞沉降量记录表 (31)附表12 隧道沉降量记录表 (32)附表13 隧道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33)附表14 横剖面沉降测试记录表 (34)第一章总则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兰渝铁路LYS-12标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沉降观测监理控制要点

沉降观测监理控制要点

沉降观测监理控制要点一、概述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监测工作,通过对工程区域内地基或结构沉降量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沉降观测监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保证工程质量,避免发生重大事故。

二、监测设备沉降观测的设备主要包括水准仪、全站仪、自动测量系统等。

在选择监测设备时,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监测要求综合考虑,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监测方法1. 点位设置:在工程施工前应确定监测点的设置位置,并编制详细的监测点位图。

2. 定时监测:按照工程进度和监测计划,定时对监测点进行沉降观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处理:监测数据采集后需进行及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绘制沉降监测曲线,判断沉降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四、监测控制要点1. 监测人员资质:监测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的资质证书,熟悉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监测规范,能够独立完成监测工作。

2. 监测计划:监理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沉降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点位设置、监测频次、数据处理分析等内容,并按照计划执行监测工作。

3. 监测记录:监测工作需详细记录监测点位、监测时间、监测数据等信息,并进行备份保存,以备日后查阅和核对。

4. 风险评估:针对监测数据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确定问题的严重程度和解决方案,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五、总结沉降观测监理控制是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监测控制工作,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监测工作需要细心、准确和及时,监控设备要保持先进和稳定,监测数据要真实、准确和可靠,才能有效的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防患于未然。

愿君共勉,共创辉煌工程。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及控制措施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及控制措施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及控制措施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各种大型建筑物呈现在大中小城市,准确的观测建筑物的沉降对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同时也确保这些建筑的使用寿命的安全性,就建筑物沉降的观测工作与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物沉降;观测;控制措施2008年5月12的汶川地震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开始对建筑物的地基基础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我国的《变形测量规范》中也明确指出:“搞成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的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为了确保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建筑物沉降达到国家规范的数值范围,在施工过程中都会采用精密水准仪等观测工具对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地基基础沉降进行必要的监控,如果出现了不均匀的沉降或是超限的情况就会做出及时的反馈信息,为施工的勘察部门提供第一手的详尽信息,以便于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避免因这些原因造成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裂缝和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从而避免企业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1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观测的仪器设备。

在高层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最适宜用SI或是S05级的精密水准仪来观测建筑物的沉浮。

为了精确的反应建筑物不断加负荷下的沉降状况,规定的测量误差应该小于变形值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

精密水准仪的水准尺要使用受环境和温差变化影响比较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最为精确,如果没有这种铟合金水准尺,塔尺尽量要选用第一段的标尺,在观测仪器设备使用前,要严格的按照规定的期限并标定合格。

2)观测人员的素质。

观测仪器和设备不是哪个人都可以操作的,对于操作人员一定要接受过专业学习和专业的技能培训才可以,这样才可以熟练的掌握使用的操作规程,并熟悉测量的相关的理论知识。

这样才可以在实际的操作中针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和程序进行观测,才可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快速、精确和按时完成每一次的观测工作。

沉降变形控制与评估

沉降变形控制与评估

沉降变形控制与评估一、引言沉降变形是指土地或者结构物由于外力作用或者地下水位变化等原于是产生的下沉或者变形现象。

沉降变形的控制与评估对于土地开辟、基础工程设计以及结构物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沉降变形控制与评估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沉降变形控制1. 控制目标沉降变形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土地或者结构物在使用期间能够保持稳定和安全。

控制目标应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确定。

2. 控制措施(1)地质勘探:通过地质勘探确定地下土层的特性和分布,为后续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基础设计:根据地质勘探结果,合理设计基础结构,确保其能够承受土地或者结构物的沉降变形。

(3)地下水位控制:合理控制地下水位的变化,避免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沉降变形。

(4)监测与调整: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控制措施,确保沉降变形在可控范围内。

三、沉降变形评估1. 评估方法沉降变形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观测、数值摹拟和统计分析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

2. 评估内容(1)沉降变形量:评估土地或者结构物发生的沉降变形量,包括垂直沉降、水平位移等。

(2)变形速率:评估沉降变形的速率,判断是否存在加速度现象。

(3)变形趋势:评估沉降变形的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形情况。

(4)安全性评估:评估土地或者结构物的安全性,判断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

3. 评估报告沉降变形评估的结果应以评估报告的形式呈现,包括评估方法、评估内容、评估结果以及建议措施等。

评估报告应具备科学性、可靠性和可读性。

四、案例分析以某城市的地铁工程为例,进行沉降变形控制与评估的案例分析。

通过地质勘探确定地下土层的特性和分布,设计合理的基础结构,控制地下水位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控制措施。

通过现场观测、数值摹拟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沉降变形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土地和结构物的沉降变形量在可控范围内,并提出进一步加强监测和调整措施的建议。

变形观测措施

变形观测措施

变形观测措施应按施工与设计的要求,对建筑进行沉降、位移和倾斜等变形观测。

为了保证变形观测成果的精度,除按规定时间一次不漏地进行观测外,在观测中还应做到“一稳定、四固定”(即观测点位稳定,仪器、人员、线路、方法固定)。

(一)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本工程在每一施工阶段及使用过程中均应对建筑物做沉降观测记录。

首层施工完毕即观测一次,以后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

竣工验收后,观测一次,以后第一年观测不少于4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年1次,直到沉降速率小于0.01mm可停止经常观测。

1、测量精度采用二级水准,仪器使用S1水准仪。

测量前,测量仪器进行全面检验,严格参照规范进行,三角不得大于4″,尽可能调下到最小值,视线长度20-30m,视中高度不宜低于0.3m。

2、每次观测尽量做到仪器、标尺、测站、线路、人员五固定。

观测点要按照设计图中的标记位置准确埋设,进行沉降观测。

对观测点要严加保护,不得损坏。

观测的对照点不得少于两个,并采用闭合法,测量精度采用二级水准。

3、在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进行连测时,除缩短视线长度外,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以避免调焦带来的调焦透镜移动,视准轴变化引起误差。

4、为满足前后视距差及累计差的规定,又能合理地对所有沉降点进行观测,应绘制观测路线图并标明仪器半径位置及转点位置,重复观测中做到五固定。

5、每次观测值是计算变形量的起始值,操作时应特别认真、仔细,并应连续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以保证成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6、每次观测均采用环形闭合法或往返闭合法,观测完成后就地核查。

观测方法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往返较差、附和差或环线闭合差小于±0.30n mm(n为测站数)。

7、在限差允许范围内的观测成果,其闭合差按测站数进行分配,计算高程,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mm。

8、各观测日期、数据均记录完整,并绘成图表存档,观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时,要立即通知设计单位。

(二)位移观测1、基坑位移观测在基坑开挖后,由于受到土侧压力的影响,混凝土挡土桩桩身均会向基坑方向产生位移,为监测其位移情况,在基坑一侧300mm左右设置平行控制线,用经纬仪视准线法,定期进行观测,以确保挡土桩的安全。

第四篇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第四篇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第四篇沉降变形观测及无砟轨道铺设评估分析第一章沉降变形观测设计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路基长度16.3公里/6段,占全线长度的14%,工程分布于北京市二环内、新建的亦庄、永乐、武清车站及天津市内。

桥梁长度100.5公里,占全线长度的86%,有五座特大桥,杨村特大桥长度最长达35.812公里;40座连续梁,其中主跨最大跨度128米。

全线设七个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跨度32m、24m、20m)预制场。

为了满足全线铺设无砟轨道的技术条件,京津城际铁路公司组织施工单位对路基、桥梁的沉降和梁体变形进行了系统观测,铁三院对重点地段进行了平行观测,在对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铺设轨道板之前结合工程实际,对工程变形进行了评估分析;轨道铺设后继续进行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直至移交运营单位,对沉降变形观测资料以评估报告附件的形式进行归档。

第一节路基工程沉降观测设计全线路基宽度(含车站)13~38.5m,路堤高度在0~10m,路基通过地段涉及地表杂填土、素土;主要岩性有淤泥质黏土、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粉砂、细纱等地层。

为了给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线路提供一个高平顺性、均匀和稳定的轨下基础,控制路基变形,路基设计中结合地质和环境条件采用CFG桩与C30钢筋混凝土板,或PHC管桩与C30钢筋混凝土板连接的复合地基加固方式,桩间距一般1.5×1.5m矩形,CFG桩长一般8.5~28.3m不等,PHC管桩长22~30m。

在桩顶混凝土板或加筋垫层施工完毕后,路基填筑前埋设“TGCY-3-100滑动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剖面沉降管,路基基床表层不小于0.4m范围填筑级配碎石,基床底层及以下填筑A、B组土或改良土,并按照要求进行分层压实。

堆载预压前于路基横断面中部设置沉降板,并采用堆载高度3.5m或进行超载预压(堆载高度加高1m)的预压方式促进路基工前沉降发生。

路基扶壁式挡墙上,无砟轨道HGD层上均设观测标(见图一),全线结合路基具体设计情况共设337个观测断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控制措施
⑴工作重点
项目建设中,需要以满足无碴轨道铺设条件为目的,重点抓好路基地段、过渡段、桥涵和隧道的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工作。

其中,路基地段,特别是软土、松软土地段路基的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路桥、路涵、路隧、路堤与路堑过段段的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是重中之重。

⑵管理体系
建立由公司筹备组负责组织、设计、施工和咨询监理单位各负其责的全线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管理控制体系。

公司筹备组委托专业队伍开展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工作,组织制定变形观测和评估工作实施细则,组织阶段评估工作;设计单位负责落实沉降变形观测的设计方案,根据观测结果修正设计;施工单位负责沉降变形元器件的埋设、观测以及观测设施的保护;监理单位负责沉降观测重要环节的旁站监理,监督检查观测设施的保护;评估单位全过程对沉降变形进行平行观测。

⑶管理措施
①实施培训上岗制度。

制定变形观测和评估工作的实施细则,对施工单位和评估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后方可上岗。

②建立专人负责制度。

各相关单位设立相应工作组,由专人负责,对沉降观测和评估工作实施专项管理。

③坚持观测基准网定期复测制度。

观测中,定期对基准测量网进行复核,确保沉降变形观测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④规范观测资料管理。

严格执行责任人签字制度,确保所有原始记录资料完整、齐全、真实、可靠,具有可追溯性;统一观测记录
表格、统一数据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建立全线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为评估分析提供及时有利条件。

⑤及时开展阶段评估。

根据沉降观测工作的进展,及时组织评估单位对沿线各地段工程的沉降变形进行评估分析,及早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⑥加大检查监督力度。

公司筹备组采取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布设位置、数量、观测元器件埋设和观测数据、频次、分析结果以及进行现场观测设施的保护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监理单位在沉降观测的监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