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 3篇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情况。
2.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3.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4.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新设计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
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利用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初中时学生就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饮酒》等作品,对陶渊明及作品风格有所了解,有了这样的基础,这首诗的解读就会更加容易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一、导语古代文人寒窗苦读,通过金榜题名、出仕,然后实现治国、平天下、济苍生的宏伟抱负。
这可谓是古代文人特有的一种“情结”。
可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出仕多年后,毅然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又是怎样的生活状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三、解题1、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2、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四、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2、为何归来?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B、守拙归园田3、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田思考:(1)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来分析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情况。
2. 学会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3. 学习鉴赏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4. 正确评价陶渊明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道路选择,培养学生的修身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
教学手段和方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自我探究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幻灯片:一幅田园风光画)同学们,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桃花源记》,那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生: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他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风俗淳朴、鸡犬之声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谐安宁的“世外桃源”,描绘了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理想的生活场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所写的《归园田居》这首诗,去诗人所生活的田园去看一看,共同感受他所追求的和谐安宁、闲适自在的田园生活。
(幻灯片:题目)(板书)二、了解作者在研读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
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生答)陶渊明,又叫陶潜,东晋末年伟大诗人。
曾几次做官,又几次辞官,最后一任官职是彭泽县令,但他只做了81天就辞官,直到63岁去世再未出仕做官,彻底归隐田园。
他有一句名言,说的是(生:“不为五斗米折腰”)。
他这种不愿在污浊官场混迹,想要保持高洁、独善其身的文人情怀对后世文人影响很深,譬如李白的诗句(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与此一脉相承的。
正是因为他生前的这种气节,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同时,还有人叫他“五柳先生”,这是因为(生:《五柳先生传》)他写了《五柳先生传》一文。
三、学习朗诵了解了诗人的生平情况,现在我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怎样。
《诗经》中的典型句式一般是四言,朗读节奏是(生:二二节拍)。
而这首诗是几言句式(生:五言),所以,它的朗读节奏是(生:二三节拍)。
首先,请一位同学将这首诗朗诵一遍。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优秀11篇)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优秀11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学习诗歌素描,以写促读。
【教学重点】对《归园田居(其一)》进行素描。
【教学难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构思文章。
【学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新课:大部分同学为了使文章富有文采往往把诗歌嵌入文章当中去,那么你们知道诗歌还有一种利用的方式吗,那就是诗歌素描。
一首诗歌,就是一个灵魂,一首诗歌,就是一段经历,一首诗歌,一幅美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来做一篇文章。
2、概念介绍:素描:文学上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
素描即改写,只是这种改写更加灵活、自由。
在记诵的基础上,用文字传达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可以以诗歌内容为原型,也可以改编内容,改造其中的人物、事件。
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换成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3、投影: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菊花人生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
早上,雾色渐渐散去。
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4、《归园田居》素描练习:练习1:“园田”扩展练习:陶渊明向往的是园田生活,请你根据《归园田居》提供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描绘一下的田园风光。
(注意:不是翻译)练习时间:10分钟。
学生展示片断,教师点评。
教师示范:透过晨雾暮霭,陶渊明与家人葛衣芒鞋,荷锄园田;在屋子周围的柳树和桃树伸展出最迷人姿态的季节里,他与友人在树下饮酒作诗畅聊至天明。
那时,炊烟从远处村落袅袅升起,雏鸟刚刚发出稚嫩的鸣叫,姿态骄傲的公鸡在树颠呼喊天明,远处农家大黄狗的嬉戏,惊醒了熟睡中的小儿……这一切在他的眼里都那么自然,虽清贫但宁静,虽守拙但归真。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详细教案,含设计意图及配套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一、内容及解析1.内容:《归园田居(其一)》是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里的最后一篇。
《归园田居》一共五首,写了陶渊明摆脱污浊官场,在农村生活的景况和心情。
《归园田居(其一)》为第一首,把朴素的田园风光、平淡的农村生活与自己再回田园的闲适愉悦交织在一起,旨在引导学生理解陶渊明的隐逸思想。
2.解析:《归园田居(其一)》的重点内容要放在对诗句的理解和描述诗歌画面上,我们可以先诵读诗歌,深入了解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练习学会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
二、目标及解析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欣赏陶渊明平淡质朴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疏通诗意,能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隐逸思想。
2.解析:(1)通过课前搜集陶渊明小故事和诵读划分诗句来把握诗意,欣赏陶渊明的语言。
(2)课堂中要做到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以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品味妙语佳句,能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疏通诗意,能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隐逸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但是陶渊明的诗歌语言质朴,学生还是能在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只需稍加引导,还是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的。
但是,具体来理解作者的隐逸思想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多从文字与情感表达方面入手分析。
2. 教学设计思想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上指出,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是要注意反复的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课堂上以现代隐居思潮为例子,深入浅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理解作者的思想大有裨益。
四、教学条件支持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幻灯片的设计是教师课堂思路与教学环节的直观展示,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设计过程1.欣赏都市图拥挤的交通、求职的人们、繁忙的白领、雾霾弥漫的早晨2. 欣赏盈江田园图碧绿的黄草坝、清澈的凯邦亚湖、赶集归来的傣族少女、炊烟袅袅的人家欣赏完图片请同学们用四字短语分别来形容都市生活和田园生活。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4篇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人陶渊明的生平和背景。
2. 理解诗歌《归园田居》的意境和主题。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4.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课本《文言文阅读与写作》的归园田居课文。
3. 相关的诗歌欣赏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诗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和主题。
2. 导入新课,说出本节课学习的诗歌的题目《归园田居》,引发学生的兴趣。
导读:1. 展示一些关于陶渊明的图片和资料,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标题,预测诗歌内容。
阅读理解:1. 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解释诗歌的标题。
2.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课本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诗歌分析:1. 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行数、诗句和句式的特点。
2.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字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等。
3.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和思想境界。
拓展延伸:1. 分析诗歌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谈论现代社会与田园生活的差异与联系。
2. 欣赏其他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作业布置:1. 配置相关的作业,如默写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读后感等。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陶渊明的诗歌作品,扩展诗歌欣赏的视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陶渊明的生平和背景有了一定了解,理解和欣赏了诗歌《归园田居》的意境和主题,分析了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诗歌分析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精选4篇(二)教案主题:《故都的秋》阅读与鉴赏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和理解《故都的秋》的内容;2. 能够分析并解读作品中的意象和意义;3. 能够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和技巧阅读和感受文学作品。
归园田居教案8篇
归园田居教案8篇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反复吟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把握形象,欣赏诗歌结构美、画面美。
3、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情感,把握形象,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解题,明确层次思路,把握结构美;欣赏田园风光,品味画面美。
教学辅助:多媒体、诵读录音、背景音乐。
教学设想:学习《归园田居(其一)》,思考到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才半个学期,刚刚学完的必修一仅涉及一单元的现代新诗,结合必修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故确立学习本文目标定位——继续激发兴趣,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潜力。
拟打算透过反复吟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到达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理念: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
)初中时咱们学过了他的《桃花源记》。
这天,咱们要学习的是他的一首五言诗《归园田居(其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简介作者、背景:师:咱们常常说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陶渊明呢?1、学生自己介绍,教师相机补充。
那个同学主动来回答?相关资料: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陶少年时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
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
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秀6篇)
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秀6篇)《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
可说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辞,迎新我的颂歌。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6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归园田居教案的写作思路。
《归园田居》教案篇一一、导入: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园记》,作者是谁?(陶渊明)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
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简介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较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分析《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的思想内容1、教师范读2、学生朗读,并参看注释,了解大意。
《归园田居》(其一)优质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优质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优质教案《归园田居》(其一)反映诗人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下面是《归园田居》(其一)优质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
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三、诵读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羁鸟jī荫后檐yìn暧暧ài墟xū吠fèi桑颠diān樊笼fán四、整体把握诗歌内容1、听名家范读。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篇一:《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2.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3.领会田园风光的意境(二)能力培养目标反复吟咏,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的主旨,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学习陶渊明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2.分组讨论法3.点拨法4.自主探究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文章《桃花源记》,还记得它的作者是谁吗?(明确: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他描绘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有同学能背出来吗?(学生齐背)除了这篇文章之外我们还学过他的很多诗,如《饮酒》、《归园田居(其三)》(师生一起背诵),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归园田居(其一)》,再来感受一下他的田园情怀。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选5篇)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选5篇)陶渊明归园田居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2、写作背景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家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而充实的隐居生活,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3、作者介绍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
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4、题目解说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优秀6篇】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优秀6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⑴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⑵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目标:通过学生对诗歌的审美领悟,绘画出诗歌的诗意图,由此促进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方法目标:以引导为主,学生体验为辅,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诗歌的鉴赏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加深学生的文化积累,领悟诗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时要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描写手法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导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体味意境→总结规律→扩展练习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考勤二、导入:师:初中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七嘴八舌)生:景色怡人。
生:人人劳动,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生: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生:与世隔绝,幸福快乐。
生:热情好客,淳朴。
同学们,还记得在你们初中时学过一篇散文,其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那篇诗歌是什么,作者是谁,还记得吗?(《桃花园记》,陶渊明),诗人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那么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
那么这篇诗歌跟《桃花源记》一样?又是要反映什么呢,还是纯粹的写作者要归田当农夫的'单纯愿望呢?三、简介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归途何处?——《归园田居》【教学目标】1.围绕诗眼“归”,理清诗歌脉络。
2.通过涵泳、想象、描绘,明确诗歌写景的表现手法:远近结合,动静交融,声色并列。
3.赏析诗歌白描的表现手法,明确陶渊明内心充淡的审美境界。
4.拓展赏析,认识陶渊明“中国士大夫精神的家园”的审美意蕴。
5.比较赏析《短歌行》《归园田居》,提升学生对于“忧”“游”的认识,提高思想修养与文化品位。
【教学环节】一、诵读全诗,明确诗眼。
在学完了那个从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中走出的文学帝王吟唱的《短歌行》之后,让我们又去走进一位大家的老熟人——陶渊明,说是老熟人,正是因为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了他的《饮酒》、他的《桃花源记》,可是,我们真的了解他吗?为何这样一位躬耕于田园的诗人却能在中国文学史上立下无人替代的身影?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一起背诵《归园田居》。
背诵的同时,请认真找出诗歌的诗眼。
何为诗眼?是诗歌精神的凝聚点,是观照全诗情感的所在。
发现诗歌思想的凝聚点,即揭示诗的主旨。
它是诗中最凝练、最精神、最准确地传达主旨的字句,最理清诗词脉络的盘节,是掌握诗歌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
二、围绕诗眼,理清诗脉。
请同学们自行涵泳诗歌,思考三分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诗歌脉络。
明确:1.为何而归?2.从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三、描摹园田,品析白描。
请不同的同学朗读“方宅……桑树颠”诗句,展开想象,根据诗歌的脉络,描摹园田的画面。
明确:1.园田的特点为:自然、素朴、安详、和谐、生机。
2. 写景的表现手法有:远近结合、动静交融、声色并列;3. 表现手法:白描品析“榆柳”“桃李”“荫”“罗”“吠”“鸣”等字,明确诗歌的画面简洁、清新,营造宁静致远的诗境;苏轼:“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
”王安石:“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梁实秋:“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质而实绮癯(qú)而实腴外枯中膏四、归因探析,诗人交融。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归园田居(其一)教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千古名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欢迎参考阅读!归园田居教案1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山水田园诗的典型意象和表现手法。
2、赏析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作者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领悟诗歌宁静优美的意境。
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反复吟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把握形象,欣赏诗歌结构美、画面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陶渊明人生选择的时代意义。
2、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其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
2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归园田居》课堂实录一、课堂导入:师:同学们,陶渊明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初中时我们就学过他的诗文《桃花源记》、《饮酒》等等,他性情孤傲,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他是理想主义者,为我们留下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他隐居避世,甘老林泉;如今千年已过,但时至今日至今,我们似乎还在回味他笔下桃花的清香,品读他高洁的灵魂。
今天,就让我们运用自己比初中时更加成熟的思辨能力,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代表作品《归园田居》的第一首。
(板书课题)二、了解作者:师:解读这首诗我们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对陶渊明这个作者我们已经太了解了,同学们关于陶渊明的生平还记得哪些关键信息,谁来说一说?生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归隐,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
生2:他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诗风冲淡渺远,恬静自然,感情真挚。
其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2.感知诗歌意象的运用,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及诗人情感。
3.了解诗歌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人的情感。
2.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情景交融的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让学生感知诗人的田园情怀,了解他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教学重点: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感知诗歌意象的运用,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及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家园,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世外桃源”。
这个名词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所写的一篇千古美文《桃花源记》。
在这篇美文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和平安宁的社会。
世外桃源的理想世界一经陶渊明笔下流出便成了我们中国人共有的精神财富。
由此可见,陶渊明以及他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欣赏他的另一篇作品,再次感受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的文学魅力。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起主导作用的是道家思想。
归园田居《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选12篇)
归园田居《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选12篇)《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六首。
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作者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12篇归园田居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论语教学:【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二、问题导入:从这个单元开始,我就进入了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殿堂,前面我们刚学过了中国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也对中国古典的诗词有所接触,那么你们知道中国的诗歌在表现内容上可以划分了哪些种类吗?譬如说赠别友人的称之为送别诗;写边境军旅生活的称之为边塞诗;而写山水自然风光的我们称之为山水田园诗,你们知道我国山水田园诗的鼻祖是谁吗?(学生回答:陶渊明)是的,是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诗歌。
三、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有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有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选8篇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详细内容为《归园田居·其一》。
该诗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其一》的字词、句式和文学形象。
2. 领悟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境和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领悟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体会古代诗歌的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全班齐读《归园田居·其一》,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字词、句式,讲解诗中的形象、意境和情感。
4. 例题讲解:以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分析诗人的心境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仿写,并分享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句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4. 诗歌主题:田园生活的热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归园田居·其一》,写一篇400字的读后感。
2. 答案示例:通过对诗歌的赏析,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自然美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如《饮酒·其五》、《杂诗·其七》等,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文学成就和人生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字词、句式解析2. 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自然美的感知3.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4. 作业设计中的读后感写作指导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字词、句式解析《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如“采菊东篱下”、“羁鸟恋旧林”等。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素养目标】1.反复诵读整首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理解作诗人坚守自我、不违本心的人格魅力。
3.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把握诗歌线索,并通过诗中的意象来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热爱自然、厌恶官场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朗诵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山林隐士的形象一直为世人称道。
也为作为学生的我们带来一股清澈之风,于山野田园之上,享受自然的闲适美好。
今天,让我们一齐走近陶渊明的另外一首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
二、诗人作品1.了解诗人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
浔阳柴桑人。
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2.了解“田园诗”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
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
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
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3.了解创作背景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园田居其一的教案范文(优秀8篇)
归园田居其一的教案范文 (优秀 8 篇)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8 篇《归园田居其一的教案范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诗五首教案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文学常识。
2.把握文言词语的读音及含义。
3.把握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抒发的情感。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美育渗透点理解每首诗的内容、意境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美好的审美情趣。
二、学法引导1.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阅读提示”和注释,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句意了解作者、出处和诗体。
2.要从整体上把握,弄懂每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内容(景、物、事),要表达什么感情,逐步进入到诗歌的意境,还要看一看作者怎样运用精练,含蓄、形象的语言来叙事写景、表情达意的。
3.可以将五首古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看所写之景有何异同,所叙之事有何异同,所抒之情有何异同,写作方法有何异同。
4.熟背、默写、理解这些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可以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特别是诗人此时的心情来读诗,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掌握赏析诗歌的基本办法。
2.难点《归园田居》和《游山西村》两首诗所蕴涵的情感。
可为学生介绍背景和作者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
3.疑点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与市井生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况,而在作家笔下为何这样恬淡安逸?《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愿”指什么?《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是什么意思?解决办法介绍背景和诗人性格。
教师向学生介绍陶潜高洁的人格,从而帮助学生理解。
四、课时安排2 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诗歌的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歌颂了田园生活,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归”为线索,通过诗中的意象来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2.理解作者不满现实,反抗黑暗,不与当时黑暗的上流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他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把握诗歌意象,欣赏诗歌的意境,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句话里面含有一位诗人的名字,大家注意听,猜猜他是谁“田园趣,山水情,潜心修意堪陶醉。
”(陶渊明)好,那我们在初中的时候都学过陶渊明哪些课文有诗歌《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还有学过《桃花源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景色怡人,民风淳朴,与世隔绝,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国。
这美好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吗那么,在现实生活中,陶渊明向往的居住地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记得板书标题和作者)二、知人论世,诗人简介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会赏诗,还要学会品人。
我们要学会知人论世,知人论文。
对于诗人陶渊明,大家都比较熟悉,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人。
自称为“五柳先生”,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到他幼年时,家世已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是他到了29岁才出仕,出仕后他看到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官场黑暗,政治腐败,不久他又归隐。
后又几次时隐时仕。
到了41岁那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太守派一名督邮来彭泽督察,陶渊明因不愿为见督邮而穿官服束腰带等繁文缛节,他再也忍不下去了,长叹一声:“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于是就有了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南朝宋)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文本分析《归园田居》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的诗歌,是陶渊明归隐后写下的组诗中的第一首。
诗歌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农村生活的淳朴,误落尘世生活的悔恨,重返自然的欣喜愉悦。
而陶渊明的诗歌语言质朴平淡,学生似乎一看就懂,对诗歌的理解容易停留在表面,对陶渊明的人生追求似懂非懂,甚至有的同学会产生轻视的心理。
所以要想真正将学生带入诗境,真正理解诗人的诗意情怀,就要设计精准的问题。
教学设计重点基于对文本和高一学情的分析,我决定将教学目标设置为三个等级:知识目标---感知诗歌内容,背诵全诗;能力目标---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情感目标---感受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和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陶渊明的田园隐士情怀,真正读懂其人其诗。
3、教学整体设计“好诗不厌百回读”,诗歌的恒久魅力应该是在反复吟诵中体味出来的,所以,笔者在执教的过程中以读代教,分为初读——品读——悟读——美读四个环节。
初读正音,在于扫清诗歌文字理解上的障碍;品读,由题目入手理解,将学生带入优美的田园风光中,此步骤要求学生仔细研读描写相关诗句,用散文化的语言,加上合理的想象,描绘这一幅风光图。
悟读,引导学生体悟“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图景,为什么在陶渊明的笔下显得那么美”,此步骤在于让学生真正读懂陶渊明,理解他的人生志趣和归隐情怀。
美读,陶渊明的语言清新质朴,诗味醇厚绵长,能让人感受到诗意地躬耕,嗅到泥土的芬芳。
此步骤在于学生将这种平淡中的诗意美化成自己的文字。
二、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1、感知诗歌内容,背诵全诗2、揣摩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3、感受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和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陶然于耕种,即使“草盛豆苗稀”,仍然初衷不改;一生种菊、爱菊,“采菊东篱下”,恬然自适;这个人就是---陶渊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3.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2. 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四、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4.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由陶诗《饮酒》、《桃花源记》导入。
一提到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我们就会想到他的名句。
你能说出名句吗?《桃花源记》里,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体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纯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体会他超凡脱俗的品质和归隐田园后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简介陶渊明,并解题
《归园田居》是一组诗,共五首,歌咏田园生活之乐。
写于辞官归隐的次年。
此诗为第一首,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叙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轻松喜悦之情,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三) 诵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1、要求大声朗读,并读准字音、节奏。
老师巡视。
2、指名朗读,师正音:羁、拙、荫、暧暧、樊
3、老师指导朗读断句。
大家知道四言诗的朗读节奏是二二式,那么五言诗的朗读节奏通常是二一二式或二二一式。
例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那么“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怎么读呢?大家试一试来读,“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4、学生齐读。
5、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四)、讨论鉴赏
1、提问:诗中哪些诗句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诗眼或关键语句并分析)
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厌恶官场生活(樊笼里)
向往田园生活(返自然)
尘网羁鸟池鱼
爱丘山恋旧林思故渊归园田
2、提问:哪些诗句描写乡村田园生活?
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等诗句。
3、分组讨论:
⑴诗人选取哪些意象描写田园?展现了田园怎样的风光?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
)
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
⑶你能否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出来?
(连续追问,启发和鼓励学生)、(采用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的方式)
(4)小活动:假如你是某旅游公司的策划或导游,根据本诗你打算怎样向客人推介“乐陶陶农家游”这项服务?
示例:
这是你梦想中的桃源:看,近有草屋,榆柳和桃李,灰色、翠绿,夹有粉红与雪白;远有村落、炊烟和桑树,淡淡的蒙胧中透出一股绿意。
草屋前后,榆柳在和风中摇动枝条,自得其乐;桃李在艳阳下自由开放,轻松自如。
田野远处,村落隐隐,炊烟袅袅,深巷狗吠,桑树鸡鸣,宁静恬适,幽邃深远。
你看,屋宇巷陌,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有那些“往来耕作”,“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之人,在这片远离尘嚣的田野上,自然相处,和谐生存,是那样平和安定,舒适自足,生机盎然。
欢迎您与我共来畅游此地!
4、讨论:为何而归?
教师补充介绍陶渊明此次辞官回家的经历。
(陶渊明,东晋时期文学家。
名潜,字元亮。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
(五)探究: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要根据整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1、从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
“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入的。
2、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
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3、成因分析:陶渊明的思想儒道兼有。
儒家积极入世、大济苍生,曾为陶渊明的人生追求。
而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使他在“误落尘网”13年之后,“悟几往之不谏,改心为形役”为“形为心役”,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率性自然。
(六)全班同学朗读课文并练习背诵
(七)总结全文(列板书)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
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
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
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八)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金牌教程》上有关练习。
3、小作文:(1)、陶渊明,我想对你说;(2)陶渊明归隐之我见。
要求:任选一题,写一篇小文章。
附:板书计划: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田园:宁静、祥和——闲适、愉悦
官场:尘网、樊笼——不满、鄙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