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优秀获奖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一等奖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3、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2、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四、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4、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由陶诗《饮酒》、《桃花源记》导入。一提到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我们就会想到他的名句。你能说出名句吗?《桃花源记》里,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体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纯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体会他超凡脱俗的品质和归隐田园后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简介陶渊明,并解题
《归园田居》是一组诗,共五首,歌咏田园生活之乐。写于辞官归隐的次年。此诗为第一首,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叙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轻松喜悦之情,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的诗句;
(2)能够分析并概括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能够解读并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
(4)能够理解并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通过分析、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
1. 《归园田居》的诗意和意境;
2. 《归园田居》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3. 《归园田居》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
1. 《归园田居》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解读和分析;
2. 对《归园田居》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归园田居》的原文和译文;
2. 学生准备:《归园田居》的原文和译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1)引导学生朗读《归园田居》;
(2)引导学生背诵《归园田居》。
2. 文本分析:
(1)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引导学生解读诗中的象征手法;
(3)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3. 小组讨论: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4. 课堂讨论: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分组讨论结果;
(2)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诗中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陶渊明归园田居教案
陶渊明归园田居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国现代文学》第五
单元第二课《陶渊明<归园田居>》。本诗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
田园诗的代表作,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纷乱世界的
超脱和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教学时,我们将重点讲解诗中的意象、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陶渊明<归园田居>》,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
其创作背景,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本诗,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把握,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深入理解。
2. 教学重点:诗文的背诵,对诗中意境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
2. 学具:学生课本、《陶渊明<归园田居>》译文、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以一幅描绘田园景色的画作引导学生进入话题,让学生
谈谈对田园生活的印象。
2. 介绍作者: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文
做好铺垫。
3. 初读诗文:让学生自读诗文,对诗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4. 解析意象: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桃花源”、“瓦尔登湖”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5. 品味意境:讨论诗中的意境,让学生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6.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中“归园田居”生活的理解。
7. 译文对照:让学生对照译文,进一步理解诗文内容。
《归园田居》教案(优秀3篇)
《归园田居》教案(优秀3篇)
《归园田居》教案篇一
本次课总的来说,预先设定的教学任务完成了,流程基本清晰,但是不足也是显然易见的。现反思如下:
本次上课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节奏把握得不够好。前面朗读范读等耗时太多,导致后面的教学节奏过快,整堂课重点不够突出。
《归园田居》是一首非常典型的陶式田园诗,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品味《归园田居》的田园生活之美,通过品味田园之美读懂作者对于官场的厌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节奏把握不当,对于写景诗句的鉴赏品读只采取了教师一边板书一边引导分析的形式,没有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
在延伸拓展环节我让学生将卢梭的《瓦尔登湖》节选部分与陶诗对读,希望他们一边读一边思考并讨论再者在描写景物方面的异同,然后引出白描和细描的区别,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将自己在陶诗中学到的鉴赏景物描写的方法用于实践的过程。由于时间关系和班上学生的学情,我直接列出了白描和细描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己区别两篇文章两个是白描哪个是细描,这样子同样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在讲述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的过程中,蔡诗诗同学认为“应束带见之”只是一件小事,陶为此辞官似乎有点小题大作。当时我有点慌了神,告诉她是因为陶渊明这个人厌恶官场的繁文缛节,其实我对自己的这个说法都不太自信,回答她的声音很小。好在学生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追问。课后有听课的老教师指出了我的回答并不完整,陶的归隐一方面是个性使然,另一方面还有社会的因素。我在处理这一突发事件上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我经验不足,更重要的是我的教学准备不够充分。现在想来,我当时可以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思考,并借题发挥,将此问题与《归园田居》的主旨联系起来。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教案范文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教案优秀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了解古代农耕生活的情况。
(3)分析诗人的归园田居思想,认识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文的能力。
(2)采用分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农耕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熟读并背诵《归园田居》。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了解古代农耕生活的情况。
(3)分析诗人的归园田居思想,认识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
(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诗人归园田居思想的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活背景。
(2)提问:为什么陶渊明会写下《归园田居》这首诗?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要求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僻词语和句子的问题。
3. 课堂讲解:
(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诗人的归园田居思想,并结合现实生活讨论其对后世的影响。
4. 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如何更好地理解古代农耕生活。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歌与散文》单元,具体章节为《归园田居》其一。详细内容包括:对《归园田居》的背景了解,对诗歌的整体感知,对诗歌的主题、意境、表现手法的分析,以及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解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归园田居》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理解。
重点:诗歌主题、意境的感悟,以及对关键词语、句子的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2)引入诗人陶渊明: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知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做好笔记。
3. 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意境、表现手法等。
(2)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
4. 例题讲解
(1)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解读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5. 随堂练习
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并尝试创作一首以田园
为题材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
1. 《归园田居》其一
2. 内容:
(1)诗人简介
(2)诗歌主题:田园生活的向往
(3)意境:宁静、和谐、美好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获奖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获奖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
1.1 教学目标
了解并欣赏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这首诗的韵味和意境。分析并理解诗中的主题思想,培养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1.2 教学内容
诗歌背景介绍: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对田园生活的追求。
诗歌朗读与欣赏:通过朗读和音频欣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诗歌分析:解读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
创作与表达: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表达对田园生活的感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2.1 教学重点
理解《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欣赏并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2 教学难点
解读诗中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增强课堂互动性。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3.2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利用音频、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关于陶渊明和田园生活的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
4.1 教学步骤
导入(5分钟):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对田园生活的追求。
诗歌朗读与欣赏(15分钟):学生朗读诗歌,并欣赏音频,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诗歌分析(20分钟):解读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最新《归园田居》教案优秀4篇
最新《归园田居》教案优秀4篇
《归园田居》教案篇一
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础,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读出诗人蕴含在平淡语言中的浓烈情感,并最终熟读成诵。再者,赏析意境是学习田园诗歌的必要环节,希望能通过描绘画面,学生能感受陶诗的意境。另外,知人论世是学习诗文的有效突破口,希望通过背景的引入,学生能更深刻、全面地理解陶渊明的志趣和情怀!这节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三个问题: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的志趣,理解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1、探究诗人回归园田的原因。
2、赏析陶渊明营造出的闲适、恬淡、宁静、自然的意境。
1、诗人出仕的时代背景。
2、领悟诗人的志趣、情怀。
一课时
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因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东晋有位著名的文学家也曾经做过重要的人生选择,他选择的是舍弃官场回归田园,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这个人就是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归园田居》(其一),学习他的舍与得。
1、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2、理清思路:
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归园田居》其一。详细内容包括:对诗文的语言、意境、形象、思
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陶渊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能够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田园风光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田园生活
的感受,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诵读:让学生自由朗读《归园田居》其一,感受诗歌的韵律和
节奏。
3. 讲解:分析诗歌的基本内容,如诗中的景物描绘、情感表达等。
4. 例题讲解:以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分析作
者如何通过景物描绘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中的其他句子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
感悟。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意境,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板书设计
1. 诗歌《归园田居》其一
2. 作者:陶渊明
3. 诗歌基本内容:描绘田园风光,表达归隐愿望
4. 诗歌意象:菊花、南山、田园等
5. 诗歌意境:宁静、淡泊、自由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意象,谈谈你对作者追求
的归隐生活的理解。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优秀9篇)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优秀9篇)
作业。篇一
1、背诵全诗。
2、以“心灵的召唤”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教学设想篇二
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础,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读出诗人蕴含在平淡语言中的浓烈情感,并最终熟读成诵。再者,赏析意境是学习田园诗歌的必要环节,希望能通过描绘画面,学生能感受陶诗的意境。另外,知人论世是学习诗文的有效突破口,希望通过背景的引入,学生能更深刻、全面地理解陶渊明的志趣和情怀!这节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三个问题: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的志趣,理解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目标篇三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归园田居》教案篇四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式、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中时我们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景美,景色怡人;人美,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生活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劳动,丰衣足食,幸福安宁。)
归园田居初二语文教案一等奖4篇
1、归园田居初二语文教案一等奖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初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背诵默写
2、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二、走进作者: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
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三、预习检测:
1.注音或写字:
(1)带月荷( )锄归
(2)晨兴理荒huì( )
(3)道狭草木长( )
(4)属( )国过居延
(5)帘旌( )不动夕阳迟
(6)徙( )倚( )湖山欲暮时
(7)都护在燕( )然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公开课教案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创作背景的把握。
2. 教学难点:
(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字词、意象、典故等。
2. 互动法:提问、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意境。
4.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教材:诗歌原文、注释、译文等。
2. 学生教材:《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全文。
3. 教学辅助材料:图片、音乐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简要介绍诗人陶渊明及其作品《归园田居》。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其大意。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获奖教案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获奖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全诗。
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了解诗人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
诗歌背景介绍:陶渊明的生活年代、生平事迹。
诗歌全文讲解:逐句解析诗意,深入领会诗中的意境。
诗歌主题探讨:分析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不满。诗歌艺术特色分析:修辞手法、韵律美感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
2.1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诗意和艺术特色。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诗歌主题探讨和情感体验。
欣赏法: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2.2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文本、诗人画像、相关背景图片等。朗读录音:播放专业朗读者的诗歌朗读,供学生模仿和欣赏。网络资源:提供相关诗歌评论和分析文章,供学生拓展阅读。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
3.1 教学步骤
导入:简介陶渊明及其诗歌创作背景(5分钟)。
诗歌讲解:逐句解析《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15分钟)。
主题探讨:分析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不满(10分钟)。艺术特色分析: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美感(10分钟)。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体验诗中的情感(5分钟)。3.2 时间安排
课时:共安排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
4.1 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朗读中的积极性。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背诵效果: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
《归园田居》教案(精选16篇)
《归园田居》教案〔精选16篇〕
《归园田居》教案〔精选16篇〕
《归园田居》教案篇1
【教学目的】
学习诗歌素描,以写促读。
【教学重点】
对《归园田居〔其一〕》进展素描。
【教学难点】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构思文章。
【学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1、导入新课:
大部分同学为了使文章富有文采往往把诗歌嵌入文章当中去,那么你们知道诗歌还有一种利用的方式吗,那就是诗歌素描。一首诗歌,就是一个灵魂,一首诗歌,就是一段经历,一首诗歌,一幅美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来做一篇文章。
2、概念介绍:
素描:文学上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素描即改写,只是这种改写更加灵敏、自由。在记诵的根底上,用文字传达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可以以诗歌内容为原型,也可以改编内容,改造其中的人物、事件。
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换成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3、投影: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菊花人生
〔2023年湖北高考总分值作文片断〕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4、《归园田居》素描练习:
练习1:园田扩展练习:陶渊明向往的是园田生活,请你根据《归园田居》提供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描绘一下的田园风光。〔注意:不是翻译〕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一等奖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一等奖
这是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一等奖第1篇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读中走进诗人陶渊明的情感世界
2学情分析
学生读古诗,大都能准确地有节奏地诵读,但往往缺乏深入细致的品味,尤其是走进诗人心中。所以要披文入情,要借助读;要通过多样的读品味诗的情和诗人的美好内心世界。
3重点难点
通过读体味诗人的情感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归园田居
荀子在《劝学》中有这么一句话,“登高而超,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基本意思是登高可望远。这句话给我们读诗、读文一个启示,这就是站在一定的高度,有助于我们深入全面地把握诗文的思想内容。高度从哪里来,标题、文眼、主旨句、抒情句等。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涉及多了,就从标题开始。
“归园田居”怎么读呢?是什么意思?回答了什么问题?有一个字最重要,你认为是哪个字?这个字是如何领起全诗内容的?
活动2【活动】初读
素读:咬准字音
活动3【活动】梳理内容
让学生梳理内容(归何处、为何归、归如何)
活动4【导入】局部品读
女生读:“归何处”即“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
思考与交流
1、这一节,给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可否描述一下?
2、选了一些什么样的写景角度,用了什么写景方法?
3、诗人为何对平凡简朴的田园景象如此津津乐道?
活动5【活动】局部品读
男生读:“为何归”即“少无适俗韵……池鱼思故”
先弄清“从何归”:
1、从何而归?
2、诗人把官场比做什么?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幼儿园古诗归园天居教案
幼儿园古诗归园天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
通过教师示范与幼儿共同编排古诗《归园田居》。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师准备好与《归园田居》相关的图片,向幼儿展示并讲解;
2.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的内容,逐步引入《归园田居》的主题。
2. 歌曲启蒙(10分钟)
1.教师为幼儿带来一首与《归园田居》主题相关的歌曲,引导幼儿一起欣赏;
2.通过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使幼儿对《归园田居》的情感有初步的感知。
3. 诗歌欣赏(15分钟)
1.请教师朗读《归园田居》,重点表达出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2.引导幼儿仔细聆听,感受古诗的美妙之处。
4. 基础训练(20分钟)
1.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归园田居》的意境,引导幼儿从诗句中感知自然景物;
2.教师教授古诗的基本韵律和语调,引导幼儿逐句跟读;
3.分组训练,让幼儿在小组中进行古诗跟读和对诗句的理解。
5. 创作环节(25分钟)
1.在幼儿创作之前,教师给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分小组讨论,鼓励幼儿共同发挥创造力,选取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进行描写;
3.引导每个小组挑选出自己最满意的句子,将各小组的句子进行组合,
形成一个完整的创作。
6. 展示活动(15分钟)
1.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2.全班共同学诵《归园田居》和小组创作的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羁鸟恋旧林:
关在笼子里的鸟留恋生活过的森林。恋:
留恋
池鱼思故渊:
养在xx里的鱼思念过去的xx。思:
思念
(提示:
上面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拟人和比喻,把鸟儿和鱼儿赋予人的情感,把自己比喻成羁鸟和池鱼)
开荒南野际:
在南面的xx里开垦荒地。
守拙归园田:
安守本分,回归田园生活。(总结第一部分---以上八句:
我们以前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大家还记得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吗?(和睦的,平等的,愉快的)。确实,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里,没有压迫,没有官僚,人人平等,明主而自由,他们过着一种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我们都知道这个充满人情温暖的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理想国度,也是他心中的精神净土,灵魂归宿。但是,在美好的理想中得桃花源在现实中有没有呢?既然没有,那在现实中,陶渊明所向往的居所是什么样呢?是不是和大家的选择是一样的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走进陶渊明。
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收束全文,明确地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生活,热爱田园生活,追求心灵上的自由与独立。
总结全诗: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我们曾经说过“文如其人”的观点,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个文如其人指的并不是文如其外貌,而是指人的经历和思想。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一篇文章来看出作者的经历和思想。这篇《归园田居》告诉我们什么经历和思想呢?让我们先来诵读整首诗歌,深入到诗歌来感悟陶渊明。(全体诵读诗歌)
这样的古诗要怎么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呢?让我们来听听录音带,顺便纠正一下字音,等等我们请同学来帮忙翻译。
余暇清闲。
(总结第二部分:
以上十句:
描绘了美好的xx)
(作画: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于黑板上画出第二部分的内容)
久在xx里:
久在xx里的我啊。xx:
比喻仕途。
复得返自然:
又能回到xx了。
(总结第三部分:
总结全诗,表达回归田园生活后的愉悦心情)
在翻译了全文后,相信大家已经知道我们刚才说得选择了。陶渊明选择的是追逐名利还是淡泊名利呢?淡泊名利。我们说,很多时候,文章的标题能告诉我们一些信息,那你们告诉我,“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呢?(“归”)。
隐隐约约可以见到远处的村庄。
依依墟里烟:
依稀可以见到远处村落里的炊烟。
狗吠xx中:
狗在xx中叫。
鸡鸣xx颠:
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xx的顶端啼叫。
(提示:
以上两句是什么句式呢?省略句,倒装句,原文应该是“狗于深巷中吠”,“鸡于桑树颠鸣”)
户庭无尘杂:
门庭里没有尘俗杂事。尘杂:
尘俗杂事。
虚室有xx:
陋室里有余暇清闲。xx:
其次,为何而归?诗人为什么要回归田园生活呢?用我们诗中的原话说,就是“性本爱丘山”,没错,回归田园生活是天性使然,那既然是天性,大家想想,为什么当初又要出仕呢?(因为是“误落尘网中”)也就是说,当官并非是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在封建社会,有志的人儿要想建功立业,要想实现政治上的理想,只能走仕途之路,也就是当官。但是又因为当时的东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乱,在这样的局面下,要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有可能吗?不可能。就像在当今的中国,你想当个清官容易吗?不容易。在无法实现政治抱负的情况下又不愿意同流合污,还能有什么方法呢?只有选择明哲保身,归隐田园。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五柳先生传》,后人普遍认为这是陶渊明的自传,故曰自称“五柳先生”。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新的境界。陶渊明的一生算得上是起起伏伏的,他的曾祖父曾经做过大司马,大司马是什么职位呢?掌管一个国家军权的职位,可谓是十分显赫的身世,他得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可是当他少年时,家道便渐渐地衰落了,家境也逐渐贫困起来。虽然说在青年时代,陶渊明也有过建功立业为国效忠的大志,但是他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到头来只担任过几任无关痛痒的小官。直到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正如每个朝代到末期一样,当时政府腐败,尔虞我诈,官场黑暗,勾心斗角。这样的现实让满怀一腔热血的陶渊明很是失望,如果陶渊明会唱歌,那他肯定会低吟一曲“我的心真的受伤了。。。”所以最终陶渊明果断地在他41岁的时候弃官隐退,值得注意的是,陶渊明这次辞官之后就再也没有出仕,从此结束了人在江湖人不由己的生活,直到终老于田园。
主要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回归xx的缘由)
方宅十余亩:
住宅周围有地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茅草的小屋八九间。
榆xx檐:
xxxx遮蔽着后檐。荫:
遮蔽,遮掩。
桃李xx前:
桃树xxxx在堂前。罗:
xx。
(提示:
以上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互文,所谓互文,就是指也就是说,我们这两句话应该合起来翻译:
榆树柳树桃树李树都在堂前罗列着都把后檐遮蔽了。)暧暧远人村:
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让我们欢迎前来听课的老师们。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讲课之前,让我们来想想,假设你们现在有能力有条件选择或者设计自己的房子,那么你们会怎么选择呢?(各抒己见)
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这实质上也是一种人生的价值取向。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人对名利趋之若鹜,有人却自甘平淡,淡泊名利。当然,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理由。东晋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也做过这样的选择题,他的答案是什么呢?
第三个问题,“归向何处”?(归向田园)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有何特点呢?我们结合我们刚才画的图来分析一下。这副图画,抓住了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动静结合,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浓淡咸宜,构成了一副生机盎然,舒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画面。这一切的一切跟诗人在官场上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歌颂田园生活,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和谐生活的心境。
既然是“归”字,那么我们来提出四个有关归的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去何处”“归去如何”。这四个问题解决了,那我们就算是完整地理解整篇诗作了。
首先,从何而归?诗人是从哪里回归到田园生活呢?纵观全诗,找出关键的两个词语(尘网,樊笼),那诗人用尘网和樊笼比喻什么呢?(官场生活)没错,我们在介绍文章背景的时候就说过了,陶渊明所处的年代正是东晋末年,当时官场腐败,阶级斗争激烈。陶渊明即使胸有大志,但是生不逢时,于是他悔恨自己身处这腐朽的朝野。大家说说,哪个字眼说明陶渊明悔恨自己身处这黑暗的官场呢?(“误”)那诗人的这种悔恨,痛苦之情深吗?(深),为什么?(因为“一去三十年”,时间太长了。)
翻译如下:
少无适俗韵:
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性格。适:
迎合,俗:
世俗,韵:
气质,性格。
性本xx:
天性就热爱xx。xx:
xx。
误落尘网中:
误落在尘世的罗网中。尘网:
尘世的罗网,比喻庸俗浑浊的官场。
一去三十年:
转眼过去就是三十年。三十年这个说法有争议,有人说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因为根据史料记载,陶渊明在官场中沉沉浮浮是十三年。因此也有人说是写错了,应改为一去十三年。当然,我们采用第一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