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收入分配改革与财税法制创新

合集下载

从调节收入分配角度看我国流转税税制改革

从调节收入分配角度看我国流转税税制改革

从调节收入分配的角度看我国流转税税制改革摘要:在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讨论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十二五”规划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

因此,流转税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肩负起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这主要体现在初次分配和三次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本文分析了我国流转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进而提出了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流转税改革设想。

关键词:收入分配;流转税税制;公平原则;改革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急需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一般而言,调节收入分配的主体税种是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直接税,但在我国以增值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格局中,直接税很难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因此,调节收入的紧迫性、直接税的调控不力及直接税改革的艰巨性要求我国应该发挥间接税的调控作用,以弥补直接税的不足。

二、流转税调节收入分配的机制流转税的税制虽然主要体现在实现财政收入职能和效率原则上,但是,它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公平原则,即可以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结合我国现行流转税税制,笔者认为,流转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可行性体现在:1、初次分配领域中的税收调节在初次分配领域,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造成的。

在初次分配领域,税收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为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这时,流转税的调节功能主要是通过征税范围的选择、差别税率的设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不同产业、行业、产品之间的利润水平。

另外,在我国,营业税的差别行业税率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调节不同行业之间利润率的作用。

2、第三次分配领域中的税收调节第三次分配是指通过捐赠行为实现的社会财富再分配。

此类税收优惠政策的基本作用机制是允许捐赠者在发生捐赠行为时可以免除流转税,且在计算所得税时可以税前扣除。

在我国现行的流转税中,增值税和营业税对捐赠行为都是采用视同销售,需要报税。

经济法视角下的收入分配改革探析

经济法视角下的收入分配改革探析

经济法视角下的收入分配改革探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但居民收入差距却有逐步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领域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进行收入分配改革、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已经关系到了社会结构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对于收入分配改革,我们应以制度推进为手段,以有效落实“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基础,以垄断行业改革特别是垄断性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改革、财政税收改革为突破口,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经济法收入分配改革垄断性国有企业财政税收作者简介:吴蒙蒙,兰州大学法学院2010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4-094-02经济法作为一个立足于社会整体利益的法部门,其核心是社会本位,这来源于经济法对实质正义、社会效率、经济自由和经济民主的追求。

因此,基于经济法的目的、价值观念、理念和特性,它理应在收入分配改革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初次分配排除垄断和再次分配促进公平方面,发挥经济法中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业政策法和财税法的系统作用,本文也着意从这一方面来展开。

一、问题的提出马克思曾对分配和生产的关系做过这样的经典论述,“分配的结构完全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产物”豍。

从这一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收入分配公正、合理的实现首先需要所有制问题的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的诸多问题会随着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而消失。

但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现实状况不同,居民收入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领域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据北师大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李实课题组测算认为,2010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50的水平。

而按照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基尼系数等级线,0.40是警戒线,0.50是危机线,0.60是动乱线,这说明我国已经濒临危机线甚至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危机线豎。

调节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财税政策分析

调节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财税政策分析

调节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财税政策分析【摘要】在我国,收入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分配不公现象越来越明显。

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扩大,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收入分配;收入差距;制度政策;保障体系讲收入分配,必然要谈到公平,但这个公平不是平均主义,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而是机会的均等,是能够参与分配权利的均等。

当前,我国收入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收入分配的差距明显扩大,已经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并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财税政策作为收入分配调控功能的主要杠杆,应在调节收入分配不公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总体说来,我国收入分配有四种表现形式:第一,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第二,行业收入差距悬殊;第三,城乡之间人均收入差距明显;第四,地区差距逐渐拉大。

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制度和政策的不完备是主要原因,首先,政府缺乏限制垄断、鼓励平等竞争的有效政策;其次,政府缺乏打击、遏制违法非法收入的政策;再次,没有完备的再分配领域及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

收入分配领域的不公平现象必然会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难以拉动消费,经济容易出现负增长,必然会引起政治的不稳定,最终导致社会的动荡。

因此,利用财税政策调节我国收入分配不公是一个丞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利用财税政策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谈一些看法和意见。

1978年以来,“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下居民收入单一,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的利益格局,极大地调动了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由分配不公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贫富悬殊的现象也相伴而生,具体表现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及城乡之间个人收入差距明显,并且逐步拉大。

目前,国际上通用“基尼系数”[1]来反映个人收入的差距,大致标准为:当基尼系数>0.2时,收入差距“绝对平均”;当0.20.5时,收入差距“相当悬殊”。

表1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2]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处于绝对平均状态,1978年以后,收入差距有明显拉大的趋势。

基于创新思维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分析

基于创新思维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分析
财 政 与 税 收
然 而 当 前 一 些 地 方 的 财 税 管 理 工 作 者 事 实 上 主 要 是 上 级 领 导 指
施 乡 财县 管 的方 式 . 从 而切 实 规 范 财 政 转 移支 付 体 系 。
派 的或 者兼 职 的 。一 遇 到 更换 领 导 , 财 税 管 理 工 作 者 往 往 也 会 跟 4 . 3 科学 确 定 财 税 收 支 的 范 围
着 被 更 换 。甚 至 一些 地 方 在选 派财 税 管 理 人 员 的过 程 中 , 根 本 不
应 当依 据 优 化 、 高效与服务 之原则 , 进 行合理 的引导 , 的感情 去办理 , 甚 至 将 一 部 分 素 质 明 确 财 税 管 理 的 范 围 、 税 负 的 比例 , 科 学 合 理 地 配 置 于 社 会 管 理
较 低 下 的 人 安 排 到 财 税 管 理 岗 位 中 。无 法 真 正 发 挥 财 税 管 理 和 监 督 的作 用 。 以及 公 共 服 务 领 域 之 中 , 切 实 加 快 区 域 公 共 服 务 的均 衡 化 过 程 。
要 明 确 财 税 管 理 的 职 责 与 权 限 , 确保 各 级 财 税 管 理 部 门 能够 行 使职责之权利 。 扩 大 财税 管 理 的 范 围 。在 此 基 础 上 , 应 当结 合 财
等 化方面的资金量有 限 , 造 成 地 区之 间 、 城 乡 之 间 的收 入 和 公 共 快 区域 经 济 发 展 上 的积 极 作 用 ,降 低 市 场 等 因 素 对 于 区 域 间 财
服 务差 距 非 但 未 能缩 小 , 反而还有所扩大 。 3 _ 3 预 算体 制覆 盖 面 过 窄 相 对 于 税 收 体 制 以及 财 政 收 入 分 配 体 制 改 革 而 言 ,随 着 预

从收入分配角度看我国税制改革走向

从收入分配角度看我国税制改革走向
调配合 的整体调 节功能。
和发展 中国家 都相 继开征 , O 代社 会保 9年
障税 的收 入呈上升和迅猛扩展 的势头 ,作
为政 府转 移支付的主要 资金 来源渠道 ,在 收入再分 配中的作用得到 了较 为充分 的发 挥 ;遗产税和赠 与税作 为财产课税体 系的 重要 组成部分 ,是 当代西方 国家削弱财富 过度 集中 、缓解收入分配不 公的一项重要 举措 。
我 国 目前收入 分配调节 不利的原因主
加大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力度
个人所得税 作为一种调节收入分配 的 重要税种 ,其应 纳税所得应能全面 、完整
国家 的贫 富差距 过于 悬殊 ,则会阻碍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 我国的基尼 系数 1 9 9 4年已达到 04 , 3 突破了国际警戒线04 的标准 0 也超过 了美 、
且在 西方国家的税制结构 中也 处于重要的
课税范围, 调整生计费用的扣除。在课税
范 围上 ,将股 票交易所得和附加福利收入 纳入课税所得 , 消股票转让所 得免税 在 取 费 用扣 除上,尽 管我国 目前的个人所得税
位置 , 其在 调节收入分配 方面也 有局限 但 性 。 目前并不完善的个人所得税 不能完全 承担 个人 收入 分配不公 的重 任 ; 国现行 我
关豫诩 :收入分配 税制改革
在会初收济 收段配 在律于 存 社入合中 发,市 适差我的 会级入社 展有场 度距国 主阶分 规符经 义利
发展 ,有利于综 合国力的提高 ,但是一个
动产税 ;个 人收入的转让环节 ,遗产税和 赠 与税 。具体设 想如 下 :
我 国 目前 税 制 在 调 节 收 入 方 面 存 在 的 主要 问 题
个人所得税 制存在许 多问题 , 主要表现在:

实施财政政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分析

实施财政政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分析

财税与舍融择全年一次性奖金不并人当年综合所 得计算的每一级距的奖金所负担的税 负(详见表3所示)。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采用预 扣预缴的计算方法,会使得税前月收 人大于8 000元的居民群体预扣的个税呈现出波动上涨的趋势。

企业薪酬 管理人员可以选择将奖金在全年的第 一个季度发放,并分月发放,使得考虑 奖金之后缴纳的个税合计金额在全年 分布更加合理。

居民个人可结合自身 当年可以扣除的基本减除费用、专项 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及其他扣除项目 金额,综合考虑是否将其纳入综合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

另外,全年一次 性奖金政策过渡期间,纳税人应根据 自身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应将其 并人综合所得或是选择单独计算。

考 虑到扣缴义务人通常会在个税预扣缴申报期间将纳税人取得的全年一次 性奖金与其他工资薪金收入分开并单 独计税,纳税人如需要通过汇算清缴 选择将其并人综合所得计税的,应在 次年6月30日前完成汇算清缴申报,确 保及时取得退税。

总之,个税如何缴纳,需结合个人 所得额在•个年度内确定个税的计算 方法,加上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实行 由所在单位代扣代缴方式纳税,会计 人员应筹划好个人工资和奖金应缴纳 个税的方法,在法律范围内合理减少 税赋。

主要参考文献[1]闫华红,滕珍莲.新会计准则对 企业财务分析的影响及建议[J].财务与 会计,2020(10).35-38.作者单位: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责任编辑:小轩)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取得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经济社会问题,其中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就是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贫富分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党的十九大报告、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指出,要缩小城乡收人分配差距。

可以看出,调节收人分配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始终是国家的长远目标,也是改善民生的政策热点。

一、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本文选取最常用的指标——城乡收人比进行现状分析,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城乡居民在收人水平方面存在的差距大小。

公平收入分配的财税政策探讨

公平收入分配的财税政策探讨
誊 基 、薯 |
财 税 纵 横
济 基 础 决 定 上 层 建 筑 , 现 社 会 实

居 民 之 间 巨 大 收 入 差 距 的 一 个 重 要 因 素 , 我 国 的 收 入 分 配 差 距 产 生 了 重 要 对
海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取 得 举 世 瞩 目的 成 绩 , 但 广 大 中 西 部 地 区 发 展 缓 慢 甚 至 举 步
浙 江 省 的 人 均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为 34 2 92 元 . 但 同 期 贵 州 省 的人 均 水 平 只 有 63 9 5元 , 者 仅为 前 者 的 2 %左右 , 后 0 地
区 间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的 差 异 直 接 影 响 到 各 地 居 民的人 均收 入水平 。 ( ) 业 间 收 入 差 距 变 化 三 行

的公平正义需 要合理 的收入 分
配制度 作为 支撑 。 改革 开放 后我 国 的经
济 实 现 了 飞 速 发 展 , 得 了 举 世 瞩 目的 取
影 响 。从 2 O世纪 9 0年代 后期 至今 , 我
国 的 城 乡 收 入 分 配 差 距 一 直 有 逐 渐 扩
维艰 , 使得 地 区间 的经 济发展 和 收入 这
调 能 者 多 得 , 竞 争 和 效 率 为 主 , 国 以 我
步 拉 大 。 持 社 会 的 稳 定 和 经 济 的平 保
稳 发 展 客 观 上 要 求 国 家 出 台 相 关 政 策
增 加 农 民 收 入 。缩 小 城 乡 收 入 分 配 差
差距 。同时也 要深 化财 政体 制 改革 , 健
20 2 0 年1 1
了《 中共 中央关 于建立 社会 主义 市场 经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


为除了劳动 , 谁都不能提供其他 任何 东西。同时 , 在社会主义社会 , 旧的 社会 分工还 没有完全消失 , 力劳动 与体 力劳动 、 单劳动 与复杂劳动 脑 简 的差别仍然存在 。 各个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还存在着差别 。这就要求社会在分 配个人消费 品时 , 必须 承认这种客观 存在着 的差别 。只有实行按 劳分配 , 能使 劳动者 所分得 的消费品同他 才 们为社会提供 的劳动量相适应 , 才能调 动他 们的劳动积极性 。 其次 , 实行 按劳分配 , 有利于巩 固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 同志 明确指 出:按 劳分配 “ 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的, 不是资本 主义 的” 我们一定要坚持 按劳分配的 。“ 社会主义原则” 。贯彻按劳分配 , 实行劳动平等和报酬平等 . 从根 本上否
劳动数量 和质量进行科学 的计算 和统 计。为此 , 企业就必须有严格 的定
收入 分配改革是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 要内容 ,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 是 的重要体 现 , 是社会 主义和谐 社会 建设的重要保 障。 中央 、 党 国务 院高度 重视改善民生 , 采取 一系列政 策措施 , 不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 加大 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 加快推进 收入 分配制 度改革 , 在增 加城乡居民收入 、 改善人民生活和促 进社会 和谐 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社会生产力 我 快 速增长 , 民群众普遍得到 了实 惠。 人 但是 , 收入分 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不 容忽视的问题 , 城乡之 间 、 地区之问 、 业之间 的收入差距不 断拉 大 , 行 一 些行业 收入过高 。 国民收入 分配格局还 不尽合理 , 济发展成果 还未均 经 等地 惠及全体社会成员 , 收入分配制 度不完 善所造 成的分配差距拉大 的 趋势尚未转变 。今 后, 仍需不 断改革 收入分 配制 度 ,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会 。 我 国各分配方式确立 的意 义 我 国收入分配格局 的演变是随着我 国收入分配制度 的变革 , 伴随经 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的, 其演变 自 14 年 以来 大致经历 了两个时期 : 99 一 是从 14 年新 中国成立 到 1 7 年 中共 十一届三 中全会前的 2 年 , 99 98 9 这 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 资料 占有 的平 均化 ; 二是 17 年 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至 2 0 年 中共十七 大的 2 , 个 98 07 9年 这 时期制度演 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 所有制多样 化和生 活资料 占有 的多元 化 和收入差距的扩大 。 从传 统体制下的单一的分配形式到转型期的多元 并存 , 这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影响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 的因素有 很多 ,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制度变迁 的最终决定 因素 。 产权因素 、 所有制 结构的变动是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基础。 有什么样 的所有制结构和要 素 产权制度 , 就会 有什 么样的分配制 度 ; 市场化 改革是 收入分配制度变 迁 的动力。 3 年经 济体 制改革 的过程 , 传统 的计划经济体 制向市场 近 O 是从 经济体制转轨 的过 程 , 也是经济市 场化程度不 断提高 的过程 , 同时也 是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的过程。与此相适应 , 我国 的分 配制 度也明显地呈现市场化的特征。 1 . 按劳分配方式 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居民收入水平显著上升。个人 消 费品必须实行 按劳分配 ,是由社会 主义社会 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 的, 是 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首先 , 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 主义经 济制度决定 了分配的性 质。在我 国公有制经济条件下 , 由于生产资料为 全民或集体所有 , 个人消费品必然要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劳动者共 同 占有生产资料 , 行联 合劳动, 同占有产品 , 进 共 因而谁都不 可能凭借生产 资料来剥削别 人的劳动,只有劳动 才能 成为个人 消费的分配的尺度 , 因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我见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我见

2012年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F ebruar y2012 第4期总第254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4T o tal N o.254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我见X黄雪芬(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社科系,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 要:阐述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列举了我国改革分配制度的举措,指出了破解我国收入分配中遇到的难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劳动报酬 中图分类号:F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4—0037—02 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前后分别25次和6次提到“收入”和“消费”两个词,这是前十一个五年规划所没有,同时指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扩大内需已成为中国下一步经济改革的首要攻坚任务。

正如2011年4月份温总理在《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指出:“当前,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

”如果说在此之前有关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更多的停留在议的层面,从今往后则是出重大举措真抓实干,动真格的。

1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一场紧迫的战略任务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经济的较高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而国内消费的贡献则很小,且这种增长模式建立在资源的大量消耗、生态环境恶化基础上。

2009年中国GDP总量占到世界总量8%,但中国为此消耗的标准煤、钢材和水泥,分别约占全世界消耗量的15%、30%和54%。

顺差在中国、污染在中国、利润在欧美。

国际金融危机从表面冲击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实质上是冲击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投资与出口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

曾有学者指出:全球要想真正摆脱经济危机一要看中国人的消费,二要看美国人的储蓄。

创新思维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分析

创新思维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 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通过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 能够切实改进社会资源的配置、 调节收入的平衡、强化宏观调控 , 并且维持宏观经济秩序的长期稳 定, 保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健全完善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促进产 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一 一
三 、当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存在 的问题
( 一) 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财税管理的性质要求财政税收管理工 作者具有相对稳定l 生, 然而当前一些地方的财税管理工作者事实上主 要是上级领导指派的或者兼职的。一遇到更换领导 , 财税管理工作者 必然也会跟着被更换, 使财政管理工作缺少稳定性。 ( 一) 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 尚未完全理顺。 由于分税制体制尚不 够健全, 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尚在建立之 中, 财政对于地 区以及城 乡差距所具有的调节能力相当有限。 ( 二) 预算体制覆盖面过窄 。相对于税 收体制以及财政收入分配 体制改革而言 , 随着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些实质性问题尚未得到 有效的解决, 造成 目前的税收体制改革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经济的实际
P u b L i c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I 公共管理
创新思维财政税收体制改 革分析
张素 宁 内蒙 古 兴 安盟 扎 赉 特 旗林 业 局 1 3 7 6 0 0
摘要 : 当今 , 财 政 税 收 管 理 已 经 成 为 我 国 财 政 税 收 体 系建 设 中 的 主 要 环 节之 一 , 对 于 全 面调 动 财 政 税 收 管 理 机 关 以 及 工作人 员的主 观能 动性 , 提 升 财政税 收征 管水平 , 保 障 国家财税 收入任 务的如期 完成 等均具 有重要 意 义。然 而 , 目前我 国财政 税收 管理 中还是存 在 着诸 多无法 忽视 的 困难与 问题 , 对 财政税 收事业 的发展 产生 了巨大的阻碍 , 严重 影响 到我 国财政税 收工作 的继续推 进 。因此 , 运 用创新思 维来推 进财政 税收 管理 体制 改革 , 形成适应 当前经 济社会 发展 需 求 的新 型 财 税 管理 体 制 已迫 在 眉 睫 。 关键 词 : 财政 ; 税收 ; 体 制 改革

35.试析调节我国收入分配的财税政策研究

35.试析调节我国收入分配的财税政策研究

试析调节我国收入分配的财税政策研究永嘉县国税局课题组执笔人:李小理摘要: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化的趋势,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已成为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财税政策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收入分配的唯一手段,却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但是现行财税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存在诸多缺陷。

本文从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调节分配税收政策分析、财政政策分析出发,并借鉴国际上调节分配差距的先进经验,探讨建立全面、综合、系统的财税调节机制,努力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关键词:居民收入差距收入分配财税政策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讲:“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我国正处在人均GDP3000到5000美元的转型关键期,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构建和谐社会正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因此研究影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财政因素,完善公平收入分配的财税政策,对遏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最终朝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迈进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分析我国经济改革开放进行了三十多年来,在经济增长和改革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居民收入差距总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更甚。

(一)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特征1、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步扩大。

国际上,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虽然目前我国基尼系数的统计缺乏比较权威的数据,但有两点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一点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1992年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在总体上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另一点是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出国际警戒线,接近或超过了0.5,有的资料报道现在更是接近0.65,说明我国目前的国民收入分配悬殊,进入到了收入分配不公平阶段。

基于路径分析的我国财税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基于路径分析的我国财税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维普资讯
缓 i
基于路径分析的我 国财税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郭 哗 南 京财 经大 学 财政 与税 务学 院
[ 要】财税政 策影响收入分配有两条路径 : 摘 着力于收 入状况 ,由结果 而起点 的显性路 径和着 力于收入能力和 条件 ,由
起 点 、过 程 而 结 果 的隐 性路 径 。 改 变我 国 收 入 差距 拉 大 、财 税 政 策调 节 收 入 能 效不 足 的现 状 ,迫 切需 要 财 税 政 策 以 两 条路
径十 分 清 晰— — 直 接 突 显 分 配 结果 的相 对 公 平进 而 延展 至 参 与 市 近 年 来 虽 增长 很 快 ,但 受 制于 我 国人 均 收 入 的低 水 平 ,个 税 收 入 场分 配之 起 点 上 公 平 性 的 增加 。即对 于 遵 循 要 素 收入 与 要 素 投 入 占全 部 税 收不 到百 分 之 十 ,这 使其 调 节 收 入 能 效 非 常 有 限 ,需 要 相适 应 的市 场 要 素 分 配 的 非均 衡 国 民收 入 格 局进 行调 整 , 方 面 其他 税 收协 同 作 用 。但 我 国 目前税 制 中 财产 类税 种 缺 乏 规 范 到 位 一 以 累进 征 收 的 个人 所 得 税 及 财 产税 等 使 收 入 高 财 富 多 的人 群税 负 地 取 向于 协 调 收入 差距 的支 柱 力 量 ,遗 产 税 至 今 仍 未 开征 ;而 消 相 对 高 ,同 时 ,通过 系统 的社 会 保 障 支 出令 低 收入 及 无收 入 的 群 费税 中奢 侈性 消费 品税 目偏 窄 ,这 都表 明税 收政 策 总 体 上 均 衡 收 体 增 加 收入 、 维 系 生 活 及 至 于 生 存 能 力 , 劫 富 ” 与 ” 贫 ” 并 入 落 差 的能 效 较 弱 。在 社 会保 障支 出方 面 ,近 年 来 我 国社 会 保 险 济

新一轮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思路创新分析

新一轮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思路创新分析

新一轮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思路创新分析摘要:财政税收之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财政税收的实施将最大程度上优化社会资源、实现收入分配平衡协调、合理调配社会资源、确保社会公平正义,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逐步实践还将有利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更好的实施和进一步完善。

基于财政税收的重要作用和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新一轮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亟待加快思路创新的步伐,以利于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

关键词:财政税收;改革;体制;创新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现有成就目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已经取得的了相应的成就,并且很好地优化配置了社会资源,强化了市场宏观调控能力,确保经济秩序稳定状态,健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逐步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已经取得的成就而言,这场改革极大地改进了原有的财政支出体制,建立健全了我国原有的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各项管理制度,保障了财政绩效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序进行,建立起以集中采购为基本特征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实践了财政收支分类改革以及财政绩效评估等相关举措,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财政管理效率。

此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还有效完善了国家预算体制,并实现了国内税制全面转型。

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其目的在于有效加强预算监督体制的实效性,尤其要加大力度具体实践部门预算制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单一账户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等,税制的全面转型,要求政府应逐步建立起一种立足于增值税的新流转税体系,逐步完成由具体计划经济特色的产品税制转变为一种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流转税。

总体来讲,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教委完善的分税制体制,加强并改进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分配关系,增加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补助额度,尽量缓解我国经济欠发达地方财力紧张的相关问题。

二、我国现行财政税收体制的现有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我国已初步构建起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所需的财政税收体制基本框架,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些体制发展上的难题。

财税改革方向和政策建议分析

财税改革方向和政策建议分析

财税改革方向和政策建议分析
财税改革是指对国家财政和税收制度进行的改革和优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财税改革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提高财政收入和公平分配的重要手段。

下面给出一些财税改
革的方向和政策建议。

1.增加财政收入多元化渠道。

目前我国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税收,为了稳定和增加财
政收入,可以通过开发其他收入渠道,如国有资产回报、土地出让等。

可以加强财政转移
支付机制,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

2.优化税收结构。

我国税收结构目前偏重间接税,如增值税和消费税。

为了促进经济
发展和公平分配,可以逐步减少间接税的征收比例,增加直接税的征收比例,如个人所得
税和房产税,以实现税收收入的稳定和公平。

3.强化税收征管。

税收征管是税收制度的重要环节。

可以加大税收稽查力度,打击逃
税和偷税行为,同时减少税收征管成本,简化税收征纳程序,提高纳税人的便利度。

4.完善财政支出体制。

财政支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益,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可以建立公共财政风险控制机制,以应对财政支出风险。

5.加强财税改革的法治化。

财税改革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可以加强财税
法律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社会对财税法律的认知和遵守度。

可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
力度,保障财税改革的顺利推进。

调节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财税政策分析

调节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财税政策分析

加强对经济活动中垄断成 分的限制和管理 。②要建立特许 经
营制度 , 范垄断 收益分配 , 规 对各种 领域 的国家特许 经营机 构征收特许经 营权收入税 , 采取规范 的办 法将 留归部 门和企 业的垄断收益收归 国家财政 . 从而调节 因垄 断造成的不合理
的 行业 收 入 差距 , 立公 平 竞 争 的社 会 环 境 。 建
S in e& Te h oo y Vi o ce c c n lg s n i
财税 科技
科 技 视 界
21年 9 02 月第 2 期 7
调节我 国收入 分配不 公的财税政 策分析
张小梅
( 开大 学经 济 学院 南
【 摘
中国
天津
30 7 ) 0 0 1
要】 在我 国, 总体水平不 断提 高的同时 , 收入 分配不公现 象越 来越 明显。收入 分配差距明显扩大 , 成 为各界 关注的 已
重的利益 格局 ,极 大地调动 了人们劳 动 的积 极性 和工作热 情, 促进 了经 济的发展 , 但是 , 由分配不公带来 的收入差距过 大, 贫富悬殊 的现象也相伴 而生 , 具体表现 为不 同地 区 、 同 不 行业及城 乡之间个人收入差距明显 , 并且逐步拉大 。 目前 , 国际上通用 “ 基尼系数 ”_ 映个人收入 的差距 , 『 l 来反 大致标准为 : 当基尼 系数> - 。 02时 收入差距“ 绝对平均 ” :
年 份( ) 年
l9 9 0
农村居 民人均 纯 收人 ( ) 元
68 3l 6.
城镇居民人均 生活费( ) 元
1 8 .7 3 72
比 值
1: 0 2.
1 91 9 19 92
19 9 3 19 9 4

分税改革的现实意义

分税改革的现实意义

分税改革的现实意义
分税制改革是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分税制改革的实施,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提高政府财政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税制改革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在过去的财税体制中,中央政府往往将大部分财政收入集中到中央,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分税制改革的实施,将税收收入分配权下放到地方政府,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利用财政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民营企业等,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分税制改革有助于优化财政收支结构。

在过去的财税体制中,中央政府往往将大部分财政收入用于中央事务,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分税制改革的实施,将税收收入分配权下放到地方政府,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利用财政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民营企业等,从而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实现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协调发展。

分税制改革有助于提高政府财政管理水平。

在过去的财税体制中,中央政府往往将大部分财政收入集中到中央,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分税制改革的实施,将税收收入分配权下放到地方政府,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利用
财政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民营企业等,从而提高政府财政管理水平,实现政府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

分税制改革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提高政府财政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分税制改革,推动财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对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认识与探究

对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认识与探究
一பைடு நூலகம்

2 、 管理 体制 不健 全 首先监 督体 制 上 不 够 完 善 , 财 政 收 入 特别 是 税 收 的征 收主要 是 由税务 系 统进 行 , 在征收管理中, 随意 性 强, 内部 监 管体 系不 完 善 , 外 部 监 管 又 难 以进 入 , 造 成 了监管 真 空状 态 。对 财 政 收 入 , 人 大 和媒 体 只对 数 字 进 行检 查 , 不能对 具体 操 作 过 程进 行 详 细监 督 , 造 成 了 财政 管理 体 制 的不 健 全 。其 次 , 在 管理体系上 , 业务 、 行 政双 重管 理 体 制 对 财 税 人 员 都 有 管 理 权 限 , 造 成 了 管 理体 系混乱 。 3 、 分 税 制度落 后 在分 税制 度 上 , 地 方 政 府 在 税 种 的设 置 和 税 收 的 分成 上都 处于 绝对 的 弱势 状 态 。地 方政 府 在 税种 上 数 量过 少 , 中央 与地方 税 的分 成 比例过 少 , 这 种 制 度 已经 不适合 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 管理 的需要 。地方政府不
为以后财税制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 持。 关键词 : 财政税收 ; 体制改革 ; 创新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0 1 5 5 . 2 0 1 3 . 0 1 . 0 0 1 中图 分 类 号 : F 8 l 2 . 2 文 献 标 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8— 0 1 5 5 ( 2 0 1 3 ) 0 1— 0 0 0 1 — 0 1
收稿 日期 : 2 0 1 2— 0 8— 0 7
得不靠土地财政来发展经济 , 间接 的推高了房价 , 同时 地方 政府 由于财 政 收入 来 源 有 限 , 而在 经 济 发 展 和 社 会管 理上 事务 过 多 , 造 成地 方 政府 压 力 过 大 , 不利 于 地 方政 府执 行 中央政 策 , 影 响地 方 政府 的工 作 积极性 。 4 、 预算制度不完善 首先使 用 预 算 的机 关 单 位 过 少 , 造 成 了 有 些 单 位 在年 终 突击花 钱 , 浪费财政收入 ; 其次 , 预 算 内容 不 完 善, 造 成 了政府 在分 配 财税 支 出 时 随意性 较 强 , 信 息 不 够透 明 ; 最 后 预算 的监 督机 制 匮 乏 , 人 大作 为 财政 预 算 的监 督单 位 , 在监督 手 段上 过 于单 一 , 要 求 预 算单 位 进 行 汇 报 的时 间单 位 为一 年 , 不 利 于监 督 其 预算 执行 的 情况 , 而媒 体 和审计 部 门在 事 后监 督 , 即使 违反 了预算 规定 , 处罚 手段 也 比较 单一 , 没有 威慑力 。 5 、 转移 支付 制度 不 规 范 。我 国转 移 支付 主要 分 为 般性转移支付 和专项转移项 目, 这两者 比例不 够协 调, 专项转移支付数 目过多, 一般性转移支付较少 , 在 这种情况下 , 转移 支付的操 作不够规范 , 随意性强 , 易 产 生腐 败现 象 。 同时转 移支 付 中必须 要 求地 方 政 府进 行 一 定 的配 套 资 金 , 给地 方 政府 造 成 了较 大 的财 政 压 力, 不 利用 体现 转移支 付 效果 。 三、 财 政税 收体 制 改革创 新 的分 析 1 、 要创新管理体制 , 建立健全财权与事权相 匹配 的财税 体制 。首 先 , 要 研 究 地 方 政 府 在 公 共 服务 领 域 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的支出 比例 , 明确各级政府 的财 权 与事 权 。在 此 基 础上 , 要 完 善 好 中央 政 府 与 地 方 政 府 之 间税 收 分 成 的 比例 , 保 证 地 方 财 政 收 入 有 足 够 的 财力 。要在转移支付制度上 实行分级分 类管理 , 健全 转 移支付 度 , 保证 转移 支 付 能够 下 沉 到省 级 以下 政 府 。 还要 规 范地 方 政 府 土 地 收 入 管 理 , 建 立 转 移 支 付 监 督 体系, 确保资金专项专用。创 新省级政 府 以下的财政 管理 方式 , 在借 鉴成 熟 地方 的基 础上 , 利 用 本地 区实 际 条件 实现 省 级 同 县 级政 府 财税 直接 对 管 的方 式 , 对 乡 级财 政 由县级 代管 。在 此 基础 上 , 深 化 改革 , 找 出体 制 不 足 的地方 , 进 行优 化 。 2 、 优化 税 收 结 构 , 完 善 财 税 制 度 和 政 策 。在 税 收 的种类 上要 减少 间接 税 的种 类 , 增 加 直接 税 的 种类 , 保 证 宏观税 负 下 降。 ( 下转第6页)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六、形成激励化导向的分配制度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中国3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内部激励机制,即所谓“改革就是把激励机制搞好”,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同样,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有赖于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形成与释放出更加有效的制度激励。目前在一些公共部门,如机关事业单位、医院和学校等,普遍存在着收入激励的扭曲现象,使得“官民关系”、“医患关系”、“教学关系”等处于紧张和不信任状态,不利于社会和谐。《决定》提出“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正是出于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激励,提升行政效能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考虑。公务员工资改革,既要适度拉开不同职务、不同级别之间的工资差距,增强工资的激励作用;又要规范公务员的工资外收入,取消实物分配,发挥工资收入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信号调节作用。
四、形成规范化透明化导向的分配秩序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在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收入分配体制和制度作用的影响下,人们的收入进一步多元化,除了劳动收入、货币收入、财产性收入,包括金融资产以及各种其他经营性财产收入、保障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在确保收入来源多元化,激发各类财富创造主体活力的同时,更要确保收入规范化和透明度,消除一切不合理不规范不透明的非法收入,以及由行政垄断、权力寻租、腐败滋生等非市场因素产生的隐性收入和灰色收入。有鉴于此,《决定》明确提出,要通过“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规范收入分配来源,逐步消除非市场因素导致的不合理收入分配;遏制以权谋私和公权寻租,加大惩治贪污腐败力度,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取缔非法收入以及由此产生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在此基础上,“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形成城乡、区域、行业间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和橄榄形的分配格局。

促进行业收入合理分配的财税建议

促进行业收入合理分配的财税建议

【 关键词 】 行业收入差距 行业泰尔指数 税收优惠 部门收入转移
引 言
最近十年 ,在经济快速增长基础上 ,经济结 构、经济制度 、上层建筑 发生 了 巨大 变革 。但是
我 国仍处于经济体制转轨 时期 ,渐进式 的改革 必然使许多结 构性 问题 凸显出来 ,其中一个突 出表 现是收入分配 问题 。 目前 ,收入分配 出现 的两 个趋势 :劳动报酬、居 民收入 占国 民收入 比重同时 持续下降 。劳 动报 酬初次分配 比重 ,家庭初 次分 配 比重 ,再分 配比重三条线具有 同样的趋势 ,说 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 占比对居 民收入有 相关关系 。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决定 了按劳分配 的主体地位 ,劳 动报酬理 应 占居 民收入 较大 比重 ,特别是劳动报酬的合理分布有助于缩小居 民收 入差距 ,行业工资作为劳动报酬的形式 ,其合理的分配结 构意义深远 。 行业收入差距 的扩大有诸多不 良影响。首先 ,对于社会公平而言 , 相同劳 动生产率 条件下 , 在 收入 分配出现较大偏差会影响社 会发展和创新的积极性 。几千年来 “ 不患贫 ,患不均 ”的思想对
述缺乏说服力 ( 如张雅 光 ,2 0 ;许成安 ,2 0 ;管晓明和李云娥 ,2 0 ) 03 09 0 7 。对于行业收入差距 的 成 因 ,以往研究都谈 到了所有制结构和人 力资 本结构 ,并以此 为变量进行 了分析 ( 刘小 玄、曲明 2 0 ;杜健 、张大 亮、顾华 2 0 ) 08 0 8 。此二 因素 是我 国二元经济结构调整的综合反 映 ,从 他们 的研 究 中可发现 其与 行业收入有较 强相关关系。以往研 究结论认为 ,国有经济结 构和行业垄断挤 占了 居民收入 ,扭 曲了社会 资源 配置 ,造 成了分 布不均的主要方 面。但是对于该 问题 的治理 ,主要 是 从宏 观层次和行政 手段的角度提 出解 决途 径。例如 ,推进 垄断行业 改革和 完善工 资分 配制度建 设 ( 魏军 , 0 7 , 20 ) 放松对某些 自然垄断行业 的某些业务领域 的管制 , 完善反垄断法等 ( 潘胜文 ,0 7 , 20 ) 短期来看难 以有效改善行业收入 分配 。财税政策作为完善要素分配 调节 收入 的重要方式却较少涉 及 ,因此 有必要结合财政体制改革提出相应 的政策建 议。 本文一 共分 为四个部分 :行 业收入分 配趋势 、原因分 析、财政 税收建 议和结 语。第一部分 行 业收入分配 的分析 ,以 9 7个细分行业数据为基础 ,分为垄 断行业 、新兴行业 、非 垄断制造业 、非 垄断其他行业 四个组进行研究 。其中 ,垄断行业包括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 ,烟草制 品业 ,石油加 工 ,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铁

以税制改革为契机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以税制改革为契机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二元经济特征 ( 发展 中国家存在发达的工业和城市 荡 ,
后 的农业 与农村并存 的现象 )城 乡居 民收入差距非常 明 ,
1 25—
维普资讯
王雅平: 以税制改革为契机促进收入的公 平分配 差距 现状 的基 础上 , 分析原因 , 充分利用税 收这一 宏观调 控手段来 缓解分配不公 。
个人所得税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用以矫正收入分 配结果不公的主要税种 并且以累进税制实现纵向公平的 效果也最直接 。 但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却因税制设计 、 税收
征管等因素的限制, 远未起到应有的作用。个人所得税对
收入分配的调节 , 主要是通过定性区别对待与定量区别对
待两种措施实现的。

扩大并且超过 了 0 这一 国际警戒线 , . 4 这表明我国现阶段
的居 民收入差距 已经 进入 了国 际公 认绝对 不均等 区间 , 并且具有逐年扩大 的趋势 。居 民收入差距在城乡 、 行业 、 地区之间 的扩大 ,逐步成 为现阶段收入分配领域 的焦 点
问题 。
l 乡之间居 民收入差距悬殊 。 城 我国经济发展 过程中 非常明显 的具有美 国著名经济学 家刘易斯教授所 阐述 的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1 期 总第 19期 3
HL oeg c n mi lt n JF rin黑龙江对外经贸 s& E o o cRea o i

. 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0 N .,0 6
S r l .3 ei 1 9 a No
【 财税天地]
以 税 制 改 革 为 契 机 促 进 收 入 的 公 平 分 配
王 雅 平
【 摘 要】 国现阶段 的收入分配差距 已经进入 国际 我 公认 的绝对不均等区间,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正逐渐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财 税 法 与公 平分 配 之 间 的价 值 关 系
财税法 中很 多的原则都体现 出 公 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 比如财政 、 F 原则 , 包 形式公 平 与吏质公 平 两方 面 , 主要体 现在财政 收入领 域、 财政 支出领域 、 中央地方财力的平衡 与协 渊等。财税法具有促进公 分配的价值 , 决定 财税法在 收入分配改革 中发挥其重要 作用的必

关键词: 收 入 分 配 改 革创 新 公 平分 配
r l 前我国收入差距过人 、 分 配 公 , 导致贫 富差距越 来越明显 , 严 蕊影响着阁家稳定 和丰 十 会经济 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 到收入分配 不 公 仅仅 是 经 济 和 民生 问题 , 更是~个突 } f j 的 社会 问题 , 我们必须推 进收入分配改革 , 从 根源上找到解决的办法 , 加大分配的调 节力度 , 改 革 现行 不合 理 的 分 配 机 制 。 我 国 的分 配 政 策
税务 筹 划
分析 收入分配改革 与财税 法制创新
山西省 . T _ - , l k 设备 安装有 限公 司 丁冬梅
摘要: 随着, Kq f ] 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 高 , 人 均收入水平也逐 渐增长 , 但 是收 入 差距 问题 却 越 来越 严 重 。 财 税 法作 为 与收 八 分配 最 为 密切 的

三、 收 入 分 配改 革 与 财 税 法 治 创新 的 紧密 联 系 ( 一) 协调 好 国 家 与人 民 的 行 分 配 制 度
我国的分配 主休足按 劳分配 , 多种分 配方 式并存 。这种制度臆用 在 不嗣 的劳动行 身 J : 看似平等 , 事 实上却存在着不平等现象 。丰要 体现 : 以下几 个方面 : 第一点 , 每个 劳动者 的劳动能力是不一样 的, 他 仃J 埘衬‘ 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贡献也是不 同的 ; 第二点 , 由于每个人 得家 庭负担不同 , I 次 , 他们 的实际生 活水平也是不 同的 ; 第 三点 , 很多人凶 为F 岗、 病残或者是没彳 『 劳动能力 的人是无法就业的 , 也就不会有劳动 报酬 , 成 为 靠 救 济 金生 活 的贫 网者 。 ( 二) 我 国收 入 分 配 的现 状 ¨前我围的城 乡之问 、 地区之 间居 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 低收入人 舯增 收难 度仍 然非常大 。根据最新数 据显示 ,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 比率 已经超过 世界多数国家城 乡收 入比率 1 . 5 : 1 , 成为 了世界上超 过这个 比 率 的 个 1 4家 之 城 乡差 距 存 我 国 斟 民 收入 差 距 的贡 献 率 约 占 3 0 % 4 0 %, 印证 r “ 城市像 欧洲 , 农村像非洲” 这 话 。 二、 财 税 法 的 分 配 正义 观
法律 制 度 , 能 够 在 分 配 改 革 中发 挥 最 直 接 的作 用 。公 平 分 配 是 财 税 法 制创 新 的 最终 目标 , 这 就 要 求 财 税 法 在 国民 关 系、 贫 富 关 系上 发 挥 其 应
有的作用, 体 现 出财 税 法创 新 中的 正 义观
各 类主体进行权力 、 义务和责任 的分配来达 到调整分配关系和规范分 配秩序的 目的 。从特殊性结 构来看 , 在税法领域 中主要体现在授 予财 政权、 规范 财政行 为和追究财政法律责任上。从整体的方向来 看 , 财税 法还具有一 种体系结 构 。完善 的财税 法律体 系是 一个完 整的有机整 体, 能够形 成一个 以财政基本法为 中心 , 使财政预算法 、 财政支出法 、 财 政平衡法 、 财政 收入法 、 财政管理法 、 财 政监督 法紧密联系在一起 构成 个统 一的整体 。
然性 .
( 二) 财 税 法 具 有 的 功 能 属 性
财税法的功能属性分为两个方面 : 第 一方面 , 财税法具有 收入分配
的功能 , 通 过 税 的 于段 接 人 到 围 民 收 人 的 全 过 程 , 在 国家 、 企 业 和 居
国民关系一直 以来是 国家治理 巾的重要 问题 , 我 国从古至今 一 一 直 强调 “ 以民为本 ” 这一政治 思想 。由此可见 , 在 国于 民的关系上 , 强调 “ 民” 的重要地位是我国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 的基本规律 。从公平分配 的要求来看 , “ 民富” 较之“ 国富” 更有价值 上的优先性 , 社会财富的分配 也应 当遵循先 “ 民富” 后“ 国富” , 从 国富民强到 民富国强 的转 变。要想 实现这一转变 , 我们必须完善我 国的财税法律制度 。我 国现行 的财政 收入法律制度中 , 只有税 法具有相 当的规模 , 在 国债 、 费用等领域 , 仍然 缺乏 明确 的法 律规范 。我们应 当合 理的设定财税法结构 的相关制度 , 通过规定财政收入与支出行为的前置 条件 、 宾体标 准、 程序要求和法律 后果来体现财税法的制度创新 , 并实现财政收支的合理化 。 ( 二) 协 调 好 中央 与 地 方 的 关 系 我 国是单 一制国家 , 协调好 中央与地力‘ 的关 系一直是国家治理 中 的关键 。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属于财税法学 上的财政权纵 向配置 问 题, 针对这一问题 , 财 税 法 应 当从 财 政 平 衡 的理 念 出 发 , 选 择 适 当 的 财 政权 限配置模式 , 财政支出责任适当下移 , 财政收益权与财 政支出责任 保持一定 的匹配程度 , 财政收益权向中央政府倾 斜 , 并有中央政 府行使 主要 的财政立法权 , 解决好 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法制化问题 , 实现国 民收 入 的合 理 分 配 。 ( 三) 协 调 好 贫 富关 系 目前 , 我 国的贫富关 系主要体 现在贫 富差距 和贫富分 化两方 面。 因此 , 我们在贫 与富的关系问题上 , 应 当 理性 的 防 止 过 度 的贫 富分 化 , 保持 适度贫富差距 。由于市场经济天然地倾 向于对效率的追求 , 那么 要实现公平分配就 必须依赖于 国家 的十 预 , 国家必须通过 财政 手段来 处理 贫与富的关系, 调 节过大 与不合理 的贫富差距 。因此 , 我们要完善 个人所得税 法以及 财产税法 , 重视财产税法 的作用 , 创新现行 的征管手 段, 建立有效的收入监控体制 , 通过强化其调节功能来实现收入分配的 合理化 , 以“ 限富济贫” 的思路来调 节个人之间过大 的收入差距和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