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资本、生态生产力的概念

合集下载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记得不久前曾以仙居县为例,谈了一点对发展生态经济的感想。

文章结尾曾有一句,“走好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则是把自己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雄厚的生态资本最明智、最现实的选择。

”今日不妨围绕这个“转化”再说上几句。

生态资源由生态和资源两个单词组成,生态是指生物(主要为动植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总和。

资源是指对人类有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换句话说,生态资源更多的是指向对人类社会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用货币计量和交易的自然资源,我们把它叫作自然资产。

延伸开去,自然资产的归属权也叫自然资产产权。

所有这些概念连成一气,我们就读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那句话:“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生态资本同样是由生态和资本两个单词组成,生态亦如上所述。

但资本是什么意思呢?资本可以理解为用于生产的各种要素之和,或为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

其中既包括货币、资金等虚拟的信用资产,也涵盖土地、矿产、设备、材料等实体的物质资产。

但是,正如马克思对货币和资本关系的经典解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只把其中能够创造新价值和带来价值增殖的那一部分货币才叫做资本,其余的货币不过是资产的货币符号而已。

资本逐利的运动才算得上是经济。

经济的本意就是成本越低越好、收益越高越好。

我历来以为产业是经济的基础,但绝不是经济的全部。

其间的区别,又全在于经营是否获利这一点上。

这就好比货币,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钱折腾了多少回也不过就是货币,但周转一次只要获利了,我们就将其冠之以资本。

生态资源怎样才能转化为生态资本呢?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生态经济。

当生态资源的富集地经由生态经济之路,变身为生态资本的发源地时,我们就有望达成习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想境界了。

生态资本主义的哲学批判

生态资本主义的哲学批判

经济之中” 。
二 生 态 资 本 主 义 的 困境 生态资本主义为解决环境危 机的 出路视 为给 “ 地球 定价” , 但 是本 质上 这 几 乎 无 异 于 把 经 济 扩 张 主 义 与 自然 相 提 并 论 。 这有 可 能 避 开 两 个 核 心 问 题 : 是 否 所 有 的 环 境成本都能实际内化到一 种创造 利润 的经济 环境之 中 ,
高和新经济的增 长 , 会与通过利用能源向环境倾增长 “ 脱 钩” , 减小 每单 位货币 G D P增长 的环境影 响。所 以 , 实际
就 没 有 必 要 采 取 什 么 措 施 减 少 经 济 增 长 对 环 境 的 影 响 了, 因为资本主义制度 的不 断创 新 和市 场奇 迹正 在解决 这个问题 。充其量 只需要制定公共政策加速非 物质形态 化的进程 , 并确保环境融人“ 更具知识驱动力和创新力的
实意 义 。
关键词 : 生 态 资本 主 义 ; 环境危机 ; 可持 续 发 展 ; 经 济增 长 中图 分 类 号 : B 8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凯 恩斯 主义 认 为 , 为 了解 决 这一 问题 , 需 要 采 取 大 规 模 的 劳动密集型 的国家行 动。他们还主张进一步发展 生态技 术和生态工业 , 认 为那将 吸收成千 上万 的失业 者。国家 必须通 过 自己的计划创造需求 , 来 积极促 进这一发展 。 生态凯 恩斯 主义者 比较 喜欢 的手段 是生态 指令 , 例
2 0世纪初 以来 , 随着科 学技术 的进步 和社会生产 力 的提高 , 人类创造 了前所未有 的财 富。与此 同时 , 人 口剧 增、 资源短缺 、 环境 污染 、 生态破坏 、 全 球变暖 , 人类赖 以 生存 的环境生态 问题 日趋严 重 , 已构成 人类生存 与发 展 的现实威胁 , 严重地 阻碍 了人类 经济 的发展 和生活质 量 的提高 , 并威胁着 全人类 的未来生存 与发 展。在西方 , 许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价值和资源价值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价值和资源价值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价值和资源价值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中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生态价值和资源价值是至关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概念的含义以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生态价值是指生态系统所提供的自然服务,这些服务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福祉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森林可以提供水资源保护、土壤保持和CO2吸收等服务,这些都是直接对社会和人类经济有益的生态价值。

其他的生态价值包括生物多样性维护、气候调节、自然美观、科学研究等。

这些价值贡献了巨大的社会价值,但是我们通常很难对其进行精确的货币衡量。

相比之下,资源价值是可以直接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的商品或服务的价值。

在生态系统中,一些具体的资源价值包括木材、石油、煤炭、水、土地等。

这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并且我们在使用它们的同时,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在考虑资源价值时,我们需要更多地考虑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生态价值和资源价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生态系统自然提供的服务让我们能够生产和消费。

例如,水源和农田的保护,使我们可以获得食物和水资源。

其次,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也对我们的健康和福利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绿地的存在可以减轻城市生活者的压力和疲劳,并有助于心理治疗和预防疾病。

最后,生态系统的保护至关重要,因为这些系统是我们经济和社会复苏的关键。

如果我们不保护这些生态系统,它们会慢慢地崩溃,其对我们的威胁会越来越大。

那么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和资源价值呢?首先,我们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政府和企业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促进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减少污染和排放。

同时,公众也需要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我们也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破坏机制,寻找合适的治理方案和技术手段,从而达到最优的利益平衡。

综合而言,生态价值和资源价值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我们的福利、经济和环境有着关键作用。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记得不久前曾以仙居县为例,谈了一点对发展生态经济的感想。

文章结尾曾有一句,“走好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则是把自己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雄厚的生态资本最明智、最现实的选择。

”今日不妨围绕这个“转化”再说上几句。

生态资源由生态和资源两个单词组成,生态是指生物(主要为动植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总和。

资源是指对人类有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换句话说,生态资源更多的是指向对人类社会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用货币计量和交易的自然资源,我们把它叫作自然资产。

延伸开去,自然资产的归属权也叫自然资产产权。

所有这些概念连成一气,我们就读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那句话:“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生态资本同样是由生态和资本两个单词组成,生态亦如上所述。

但资本是什么意思呢?资本可以理解为用于生产的各种要素之和,或为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

其中既包括货币、资金等虚拟的信用资产,也涵盖土地、矿产、设备、材料等实体的物质资产。

但是,正如马克思对货币和资本关系的经典解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只把其中能够创造新价值和带来价值增殖的那一部分货币才叫做资本,其余的货币不过是资产的货币符号而已。

资本逐利的运动才算得上是经济。

经济的本意就是成本越低越好、收益越高越好。

我历来以为产业是经济的基础,但绝不是经济的全部。

其间的区别,又全在于经营是否获利这一点上。

这就好比货币,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钱折腾了多少回也不过就是货币,但周转一次只要获利了,我们就将其冠之以资本。

生态资源怎样才能转化为生态资本呢?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生态经济。

当生态资源的富集地经由生态经济之路,变身为生态资本的发源地时,我们就有望达成习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想境界了。

生态学理论——精选推荐

生态学理论——精选推荐

生态学理论水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资源,是整个地球生命系统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水生态系统在维持自然生态过程与区域生态环境条件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水生态系统对营养物质的运输时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为水陆的生命体提供生存物资;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大部分汇集到水体中,水生态系统的代谢能分解这些污染物,起着重要的净化环境作用;水生态系统为各种水生生物提供生境,为陆生提供食物、水源以及栖息繁衍的场所,为森林、草地等陆生生态系统的维持提供物质、能量和环境资源。

因此,自然生态系统建设、发展要以健康水生态系统为根本的核心。

2. 植物群落学植物群落(plant community)泛指在环境相对均一的地段内,有规律地共同生活的各种植物种类的组合。

例如一座森林、一片草原、一块麦田、一个生有水草或藻类的水塘等。

植物群落和其他地理成分结合,构成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结构单元。

它的外貌特点常成为各种自然综合体的表征。

植物群落能够起到固定能量、维持其内部生物的生命活动、推动自然综合体形成较复杂的结构的作用。

每个植物群落都有着一定的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一定的种类成分,群落的外貌,垂直的和水平的结构等几方面。

任何植物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种类所组成,每一种植物的个体都有它的形状与大小,它们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各有其一定的要求和反应,它们在群落中各处于不同的地位和起着不同的作用。

组成植物群落的种类成分是形成群落结构的基础。

环境条件越好,群落内的植物种类就越多,结构也越复杂。

如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组成群落的高等植物就有130多种,而新疆的一个荒漠内,平均只有6种。

群落的外貌是群落长期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外部特征。

在一定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群落表现为一定的外貌,不同的群落类型之间,其外貌特征也不相同。

任何植物群落都有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成层现象,即可分为许多层次。

如森林群落一般具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苔藓、地衣)四个基本层次。

生态学重点知识总结

生态学重点知识总结

环境:环境是特定生物(或群体)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生态幅(生态价):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它常与耐受限度一致,耐受限度越宽,生态幅也越大。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生态因子作用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单体生物:每一个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

构件生物: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一结构单位,或构件,然后发育成更多的构件,形成分支结构。

年龄锥体: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下到上配置而成的图,横柱的高低位置表示从幼年到老年的不同年龄组,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在种群中所占的百分比。

遗传瓶颈:如果一个种群在某一时期由于环境灾难或过捕等原因数量急剧下降,就称其为经过瓶颈,这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变化和总遗传变异下降。

建立者效应:由于取样误差,新隔离的移植种群的基因库不久便会和母种群相分歧,而且由于两者所处地域不同,各有不同的选择压力,使建立者种群与母种群的差异越来越大。

这种现象叫做建立者效应。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是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

遗传漂变的强度决定于种群大小,用1/N作为遗传漂变的指标。

种群数量越大,遗传漂变越弱。

生活史:指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生活史的关键组分包括身体大小、生长率、繁殖和寿命。

竞争性释放: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的这种现象。

性状替换:竞争产生的生态位收缩导致形态性状发生变化。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占据的地位和角色。

竞争排斥原理(高斯假说):生态习性相近(食物、利用资源的方式等相同)的两个不同种群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

即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群不能永久共存。

协同进化:在进化过程和进化方向上的相互作用。

他感作用也称作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名词解释-生态

名词解释-生态

名词解释绪论1.生态学:就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得科学。

2、种群:就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得复合体3、群落:就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得动物、植物与微生物组成得复合体。

4、生态系统:就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得复合体。

5、生物圈:指地球上得全部生物与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得场所,它包括岩石圈上层、全部水圈与大气圈得下层。

6、分子生态学:就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生态学问题所产生得新得分支学科。

7、尺度:就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与时间上所涉及得范围与发生得频率。

1、生物与环境1、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得总与,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得各种因素。

2、大环境:就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与宇宙环境。

3、大气候:大环境中得气候称为大气候,就是指离地面1、5米以上得气候,就是由大范围因素决定得,如大气环流、地理纬度、据海洋距离、大面积地形等。

4、小环境:就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得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得特定栖息地。

5、小气候:就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米以内得气候。

受局部地形、植被与土壤类型得调节。

6、生态因子:就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得因子,如光温度、水、氧气、二氧化碳、食物与其她生物等。

7、生境:指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得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得栖息地得生态环境。

8、主导因子:对生物起作用得众多因子并非等价得,其中一个就是起决定性作用得,它得改变会引起其她生态因子发生变化,使生物得生长发育发生变化,这个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9、作用:环境得非生物因子对生物得影响,一般称为作用。

10、反作用:生物对环境得影响,一般称为反作用。

1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得最小量得任何特定因子,就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得根本因素。

也称短板理论。

12、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得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生产力的生态化范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产力的生态化范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产力的生态化范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概述部分将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生产力生态化范畴的目的。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化,传统的生产力理念和模式已经面临许多挑战和限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将生产力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出了生态化生产力的概念。

生态化生产力强调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生态化生产力的概念与意义,剖析生态化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差异与联系,以及生态化生产力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挑战。

同时,本文也将展望生态化生产力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促进生态化生产力的实现和提升。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生态化生产力的重要性和意义,对于加强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生态化生产力理念的传播与应用,为构建美丽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贡献力量。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论述生产力的生态化范畴。

在引言部分,首先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即生产力的生态化范畴。

通过引入背景信息和定义相关概念,对读者进行引导,让读者对该主题有所了解。

接着,介绍本文的结构,明确文章将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论述,以便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最后,说明本文论述生产力的生态化范畴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该研究有什么实际意义。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生产力的定义与发展以及生态化生产力的概念与意义。

第一个小节将对生产力的定义和发展进行论述。

首先介绍生产力的概念,即生产力是指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接着,讲述生产力的发展历程,从传统农业生产力到现代工业生产力的演变,说明生产力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个小节将介绍生态化生产力的概念与意义。

生态资源资本化:一个框架性阐述

生态资源资本化:一个框架性阐述

生态资源资本化:一个框架性阐述作者:张文明张孝德来源:《改革》2019年第01期内容提要:生态资源资本化是一个基于生态资源价值的认识、开发、利用、投资、运营的保值增值过程。

生态资源资本化遵循“生态资源一生态资产一生态资本”的演化路径,这一路径是“资源一资产一资本”三位一体新型资源管理观在生态领域的运用。

生态资源在不同阶段具有差异性的价值形态表现,生态资源形态和价值的不断变化使得生态资产实现增值效应。

生态资源资本化主要经历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资本可交易化等阶段。

生态资源资本化路径可分为直接转化路径和间接转化路径,具体包括生态产品直接交易、生态产权权能分割、生态资产优化配置、生态资产投资运营。

关键词:生态资源资本化: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资本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19)01-0122-1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关键是将生态文明建设内化到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激发全社会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只有通过生态资源资本化实现形式的创新,促进资源要素保值增值,才能重構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这也是促进绿色发展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问题。

一、核心概念界定资源、自然资源与生态资源既相互联系,又表现出各自的内涵特征。

资源的概念属于经济学范畴,泛指构成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包括自然的和非自然的物质、能量、信息等,可将其划分为以自然界中人类开发利用的物质和条件(如光、热、水、土地、森林等)以及人类活动中形成的社会经济资源(如资金、技术、人力等),即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可见,自然资源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利用自然生成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资源是一个十分常用但没有公认定义的概念。

生态资本课件

生态资本课件

1 生态资本的概述生态资本(ecological capital)是能够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总量、环境质量与自净能力、生态系统的使用价值以及能为未来产出使用价值的潜力等内容。

(来源百度百科)生态资本的内涵包括:(1)必须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资源才有可能成为生态资本,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自然资源都能转化为生态资本。

(2)所有符合生态资本条件的人造资源都能成为生态资本,从而扩大了生态资本的界限。

(3)具有价值的生态服务都能成为生态资本,如美丽的风景向人们提供美感、娱乐休息,以至满足人类精神文明和道德需求。

2 提出生态资本的原因2.1 现实的困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庇古税、污染许可证和生态补偿等相关的制度, 并没有真正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不能保证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987年布伦特兰委员会提出把环境当作生态资本看待,认为环境和生物圈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态资本。

作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理论的中心思想,生态资本,又称自然资本(natural capital)理论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aucheux S O'Connor M 1998)。

只有将生态资源通过市场货币化,使其价值充分体现出来,才能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经济退化危机。

按照生态学家的最初设计,积极主动开展生态建设,将通过生态支撑经济,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生态建设,形成生态——经济相互促进的上升型良性循环,最终构成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不支撑经济发展,甚至生态环境陷入严重退化危机的案例。

王海滨等(2007)在对黑龙江拜伦县的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退化危机”,这不同于“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经济——生态危机模式,而是指积极开展了生态建设,甚至在初期收效很好的情况下,因未能构建良好的生态——经济互动系统而导致的危机。

生态资本化与资本生态化

生态资本化与资本生态化

生态资本化与资本生态化一,生态资本化——生态资本之成立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使我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价值.企业排污收费,居民排水,倒垃圾也需交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置费,生态环境的价值被货币化了,那么凭借生态的价值能否牟取更大的利益呢?如果可以,它就可以成为资本.1.现实存在.北京一处四合院,因有古松,古槐,小气候良好,环境幽雅,就身价倍增.革命老区河北省平山县封山育林,全县禁牧,农民承包荒山,让山林植被休养生息,放养笨鸡,其无污染,无公害,高营养的”绿色鸡蛋”在市场上的价格是一般鸡蛋的2—4倍.石家庄市斥巨资建设人工生态河一民心河,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增强了城市的融资功能,而且使河两岸房价陡涨,地价攀升,绿色房地产一片繁荣.开发商以亲水性的绿色生态社区为卖点,投资的收益率高出其它地段3—10个百分点.对生产性企业”只投入,不产出”的污染治理,现在也变成了投资.北京市政府采取BOT合营方式,把市政污水厂的建设与运营权委托给了桑德集团,桑德集团通过运行收费收回投资并获得利润.在市场化的推动下,环境治理已成为一个”有利可图”的朝阳产业.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承认生态是有价值的,而且它还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价值.那么,这个以生态形式带来更大价值的价值就是生态资本.2.理论认识.从功效论看,我们必须承认生态环境对我们是不可或缺的,是有用的.从财富论看,生态环境是我tflt~rJ造财富的要素之一.威廉?配第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在这里土地是生态资源的代名词.从地租论看,马克思说过“资本化的地租表现为土地价格或价值”;”真正的地租是使用土地本身而支付的,不管这种土地是处在自然状态,还是被开垦”.“地租表现为任何一定的货币收入都可以资本化,也就是说,都可以看作一个想像的资本的利息”(见《资本论》第三卷).生态环境,通常包括生物部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部分(环境因素),是土地,矿藏,森林,水体,大气等要素的综合.作为生态系统的每一个构成要素,都有其资源价值,只不过矿藏,土地等在物质性的使用价值方面表现更突出一些,大气,水体等在环境容量,平衡调节等功能性的使用价值方面表现更突出一些.作田经济论坛2003?3为资源,它们都可以通过级差地租或影子价格来规定它的经济价值,实现其价值化和资本化.,由此可见,第一,生态环境作为资源是有”价格或价值”的,有时表现为比较实的物质性的产品价值,有时表现为比较虚的舒适性的服务价值,其价值大小则决定于它的有限性,稀缺性和开发利用条件.第二,生态环境的价值一旦成为人们牟取利益的条件,它就成为可以带来更大价值的价值,它就被资本化了. 二,认识生态资本——生态资本之属性生态资本作为资本表现形态,前提首先是具有资本的一般自然属性,即它肯定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它必须按照市场的规则运营,它不可避免地要受竞争规律的支配.同时,它又具有生态的基本属性,遵循生态规律.1.整体增值性.生态资本投到哪里,必须使其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增值,即盈利的最大化;同时又必须考虑生态系统结构的整体性,即系统各因子的平衡协调性,否则,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整体恶化.如历史上秦汉时期黄河中游过度开垦,使黄河泛滥, 流域生态恶化,西北,华北(北部)流沙掩城.因此,资本寻租的本性与生态系统的平衡协调性必须在矛盾中寻求统一.2.长期受益性.有些生态资源,只需很少的投资,把它保护起来,靠生态的自生性,就会自动升值.如作为生态资源的森林, 其供氧,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自然景观等多种使用价值只要利用适度,其多种有用性可以长期存在和永续利用.3.开放融合性.大资本吃掉小资本的扩张性和小资本为了竞争联系起来的融合性,必须与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相结合,使生态的产权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形成生态产权关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如运用其开放融合性,发行环保”绿彩”,必然会像”体彩”,”福彩”一样火爆,进而形成社会和生态利益共同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4.共进竞争性.在生态系统中,群落之间,动物和植物之间是通过竞争,共生等作用相互制约和联系的.资本的活跃在于其竞争性,并通过竞争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生态资本的竞争主要表现是共生,共享性的竞争,是协同共进性的竞争,如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实行排污权交易政策,允许企业拥有其产权等.美国原来每吨煤脱硫的成本一般在1000—5000美元,实行排污权交易l0年来,吨煤脱硫成本降至200美元,最低降至60美元.5.不动逃逸性.资本规避风险性与生态资源的空间固定性和系统可变性是紧密联系的.商品总是要交换,资本总是耍流动,而生态资源有其地域性,如果投入不当,不但无益,还会有害.这时资本就要规避风险,变换形态,转移地域,生态仍在那里,但作为资本已经逃逸了.三,资本生态化——生态资本之经营生态资本经营是一种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使用价值的有效运用,利用对生态资本形态变化和消费,为实现生态资本收益最大化而进行的市场投资活动.同时,资本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实现了生态化.为了收益的最大化,生态资本经营必须遵循资本收益递减和生态平衡的双重规律,生态因资本的增值而改善,资本因生态的改善而保证其受益的长期性和增值的整体性,从而使矛盾着的生态与资本在不断生态资本化与资本生态化的过程中实现统一,在这个过程中生态资本随之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资本经营的情况如何,通常用资本收益率来表示,它是每一年的净收益(或者每投资一元的净租金),如”种植一棵松树,其劳动成本预付100美元.25年终了时,树卖价为430美元.这笔项目的收益率是每四分之一个世纪为330%.该比率相当于每年6%的收益”(见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如果当初预付100美元的投资,不仅是为了赚到这330美元,而是为了”活”着树的价值,改善气候,美化环境,使其与土地一起整体升值.这时的经营活动就是生态资本的经营活动了,其收益率也就不仅仅是6%了.生态资本经营同样受收益率递减规律作用的影响.抑制资本收益递减的有效办法,一靠资本形态创新,二靠技术手段创新.经营生态资本,一方面,要不断地发现新的生态要素可以资本化,发明新的生态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生态品位,维持较高的收益率;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扩展绿色消储蓄政主费市场.企业收益率的提高可支付资本市场较高的利息以吸引资本市场更多资本品的供给,形成资本需求与供给良性循环.同时,资本市场诱使公众牺牲当前的消费或放弃奢侈的高消费,把节省下来的积蓄通过资本市场增加资本存量,而公众从资本市场获取收益,这样就形成储蓄与收益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生态化.(见图)1.企业经营生态资本,关键是要不断采用新的生态技术,发挥生态资本的共生共进效应,以追求长期的整体盈利最大化.现代农业必须使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生态技术融合,如采用青贮, 氯化技术,提高食物链的物质转化功能,实现系统整体产出价值的最大化;应用现代固氮,基因技术培育耐旱,抗病,产量高,口味美的各种蔬菜和作物,降低化肥,农药投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营养水平,满足市场需求.现代工业系统同样要模仿生态系统的运行与生物圈兼容.生态技术应用于食品加工业可大大缩短发酵周期;应用于化学工业,清洁的微生物生产工艺可以取代高能耗,重污染的化学工艺;应用于医药工业,可发展现代生物制药.工业企业之间通过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组建生态工业园区,可以使一个企业的废料变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使一个地区的整体资源增值.2.政府经营生态资本,要发挥其开放聚集效应,着力培育生态资本市场,增强其融资功能.生态环境的优劣影响着资本逃逸与聚集.风光优美的三亚,花园式的大连,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深圳,他们发展得好,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城市生态作为资本来经营的.把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吸引大量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城市整体增值.政府应通过提高排污收费标准,提取废物处置费,出台资源附加税等政策,使环境成本内在化,以培育健全的生态资本市场.应实行更加开放的环境产业投资准入政策,鼓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投资,充分利用生态资本的开放融合性使出资者多元化,形成社会经济利益驱动机制.3.社会公众崇尚简朴生活,追求绿色消费,是生态资本经营之根本.”简朴节制”与”市场绿化”是生态资本供给与收益的最终决定因素.单个生态型企业收益水平决定于生态技术的利润贡献率,而就整个社会而言,人们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节制今天收益的消费才能保证未来长久的消费.以简朴为时尚,把储蓄下的资金供给那些他们认为预期回报较高的企业使用,企业的资本循环才成为可能.反过来,只有企业从绿色消费市场获取的收益高于或至少不小于社会平均利润率时,生态资本市场才会形成.200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4153亿元,其中绿色产品消费约占8%,预计到200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55004亿元,届时绿色产品消费将占到20%,也就是说绿色消费将达到11000亿元.消费的”绿化”,迫使企业采用更生态化的技术,保证产品对环境和人体无害,投消费者所好.时代要求企业资本经营者必须洞察和把握未来社会”消费绿化,生活简朴化,技术生态化”的发展趋势.(作者单位g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2003?3经济论坛田。

生态资本调研报告

生态资本调研报告

生态资本调研报告生态资本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生态资本的概念、特征以及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相关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专家访谈的方式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收集。

三、调研结果1. 生态资本的概念和特征生态资本是指由自然系统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和资源的总称,包括水、土壤、气候、动植物物种等。

生态资本具有以下特征:(1) 不可替代性:生态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不可替代,无法找到替代品,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 存在性价值:生态资本不仅存在于人工环境中的自然元素,也存在于纯净的自然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3) 品质价值:生态资本的品质对其价值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 可追溯性:生态资本的变化和消耗是可以追溯的,人类对其的利用和保护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2. 生态资本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生态资本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生态资本提供了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 提供各种生态服务:包括水资源供给、气候调节、土壤肥力维持、植物和动物物种保护等。

(3) 保护生态系统健康:生态资本的保护能够保障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其抵御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的能力。

3. 生态资本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生态资本的应用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产业:通过发展生态产业,利用生态资本进行经济活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2) 生态保护: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生态资本的保护和管理,遏制生态资本的消耗和破坏。

(3) 公众参与:提倡公众参与生态资本保护和管理,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意识和保护意识。

四、发展策略和建议针对生态资本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策略和建议:(1) 制定和完善生态资本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大对生态资本的保护力度。

NEP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介绍

NEP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介绍

生态系统净生产力(NEP)
生态系统净生产力(NEP) 是指陆地生态系统碳的净吸收或净排放。

计算方式为净初级生产力中再减去异养呼吸所消耗的光合产物。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直接定性定量地描述陆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性质和能力。

光和有效辐射(PAR)是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

光合有效辐射分量(FPAR)是重要的生物物理参数,是生态系统功能模型、作物生长模型、净初级生产力模型、大气模型、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生态模型等的重要陆地特征参量,是估算植被生物量的理想参数。

土壤湿度(soil humidity)即土壤含水量,在野外进行剖面观察时,区分土层湿润的程度,—般以干、稍润、润、潮、湿衡量,以手试之,有明显凉感为干;稍凉而不觉湿润为稍润;明显湿润,可压成各种形状而无湿痕为润;用手挤压时无水浸出,而有湿痕为潮;用手挤压,渍水出现为湿。

GLOPEM-CEVSA模型建立在碳循环过程及其生理生态学理论基础上。

通过模拟光能利用率,植被通过自养呼吸释放一部分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到大气中, 其余的碳按分配模式分配到根、茎和叶中储存或凋落, 凋落物进入土壤后, 与土壤中原有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等的作用下进行异养呼吸(Rh), 将生态系统固定的一部分碳释放到大气中,最后固定在植被中的这部分碳即为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它是地理时代数据云平台推出的生态植被类数据产品之一。

数据基本参数
数据时间:1980-2024年(逐年)空间位置:全国
数据格式:TIFF
空间分辨率:30米、250米。

生态资本经济增长发展

生态资本经济增长发展

生态资本经济增长发展摘要: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工业化,人类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以往较为丰富的生态资本变得日益稀缺,阻碍着经济的发展速度。

因此,各国纷纷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希望由此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模式。

进行生态资本价值核算,构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体系,其目的就是使人们正确地看待经济增长成本,注意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资本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只注意到了对社会经济的正面效应,没有反映负面效应所造成的影响,从而使得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陷入到一个环境恶化、资源缺乏、生态失衡和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之中。

因此,改革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资源环境进行核算,走“绿色发展”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经济活动离不开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生态资本三者共同作用。

“绿色发展”就是以“绿色GDP”为发展目标,从现行的GDP中扣除资源环境成本和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服务费用,在保障生态资本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更多地以人力资本代替资源资本和环境资本,提高物质和能源的使用效率,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低能耗、低污染。

1、生态资本内涵1.1生态资本定义生态资本是相对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实物资本与金融资本)而言的,表现为生态系统所有的资源生态潜力、环境自净能力、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整体有用性等生态质量因素的总和,是具有生态价值的资本。

生态资本按空间构成关系可分为三类:(1)地质资本,包括矿物资源和化石资源;(2)地理资本,包括土壤资源、水力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3)星际资本,包括光能和风能。

而应纳入生态资本价值核算体系的只包括地质资本和地理资本这两种数量有限的资源。

1.2生态资本的特征生态资本作为参与经济活动的要素之一,同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一样,生态资本的特征也具有二重性:一是具有生态资本的本质属性,具有自然生态功能,遵循自然生态规律,表现为生态资本的使用价值;二是具有资本的共同属性,即以保值增值为目的,遵循市场供求与竞争规律,表现为生态资本的价值。

生态产业的基本概念

生态产业的基本概念

生态产业的基本概念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应用生态工程的方法。

突出了整体预防、生态效率、环境战略、全生命周期等重要概念,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的一种高效的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很明显生态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及“现代产业”,但又是“传统产业”及“现代产业”的继承和发展。

生态产业的理论基础是产业生态学。

产业生态学也是一门“研究可持续能力的科学”产业生态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

R.Frosch 等模拟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过程所开展的“工业代谢研究”。

工业代谢是模拟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代谢功能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其实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就是一个将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转化为产品和废物的代谢过程。

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与贝尔实验室共同组织了首次“产业生态学”论坛,对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内涵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

贝尔实验室的C.Kumar认为:“产业生态学是对产业活动及其产品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是继经济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发展的第3代产业。

生态产业是包含工业、农业、居民区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状况的一个有机系统。

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物流和能量的转化,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之间共生的网络。

生态产业,横跨初级生产部门、次级生产部门、服务部门,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第三产业)。

生态资本构成要素解析_基于生态经济学文献的综述

生态资本构成要素解析_基于生态经济学文献的综述

2010年第5期双月刊总第182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J OU RNAL OF ZHONGNAN U NIVERS IT Y OF ECONOM ICS AND LAW.5.2010Bimo nt hlySer ial .182生态资本构成要素解析基于生态经济学文献的综述严立冬1陈光炬1刘加林2邓远建2(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生态资本是一种新型的未来资本,更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本。

生态资本理论研究是全球生态化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基础课题,而明晰生态资本的构成要素不可或缺。

本文通过对生态经济学文献的回顾,梳理了生态资本的概念界定、生态资本的价值评估、生态资本运营等问题,认为生态资本的构成要素应该包括使用价值、产权、生态技术和生态市场。

在理论上廓清生态资本的范围,有利于在实践中明确生态资本运营的方式和过程,为生态资本运营提供可资借鉴的范式。

关键词:生态资本;可持续发展;生态技术;生态市场;生态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5230(2010)05 0003 07生态资本概念的提出,极具创意且激动人心,特别是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持续加剧的背景下,生态资本一度被视为破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难困境的灵丹妙药。

然而,生态资本真能破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吗?若能,生态资本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哪些环境与资源可以转化为生态资本?其转化过程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生态资本作为资本进行运营又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这一系列问题都是生态资本理论研究者不得不正面回答的问题,而当人们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时,却惊人地发现: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似乎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个命题 生态资本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这正是本文试图解答的问题。

一、使用价值要素(一)生态资本概念界定的文献梳理国内外学者对生态资本的概念界定莫衷一是,各种表述累计多达数十种,其提法也有生态资本、自然资本、环境资本等多种。

对生态产业的理解

对生态产业的理解

对生态产业的理解1. 引言生态产业是指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依托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产业形态。

生态产业的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生态产业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解析。

2. 生态产业的背景2.1 生态危机的出现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生态危机的出现引发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也催生了生态产业的发展。

2.2 社会对绿色发展的需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对绿色发展的需求与日俱增。

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绿色环保产品和享受绿色环保服务,这为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3 政府政策的支持为了应对生态危机和绿色发展的需求,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的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鼓励企业投资生态产业、推动技术创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

3. 生态产业的定义和范围生态产业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了多个领域和行业。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生态原理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科学管理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损害,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农业注重生态效益和农产品的品质,推动了农业的绿色发展。

3.2 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结合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开展健康、文化、环境友好的旅游活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生态旅游既能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能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3.3 生态建筑生态建筑是以生态理念为导向,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技术手段,创造出绿色、节能、环保的建筑物。

生态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3.4 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是以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为核心,推动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工业区域。

生态足迹分析的基本概念

生态足迹分析的基本概念

生态足迹分析的基本概念生态生产性土地与全球生态标杆“生态生产性土地”是生态足迹分析法为各类自然资本提供的统一度量基础。

生态生产也称生物生产,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生命过程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新的物质,从而实现物质和能量的积累。

生态生产是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原因。

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能力由生态生产力(ecological productivity)衡量。

生态生产力越大,说明某种自然资本的生命支持能力越强。

由于自然资本总是与一定的地球表面相联系,因此生态足迹分析用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概念来代表自然资本。

所谓生态生产性土地(ecologically productive area)是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

这种替换的一个可能好处是极大地简化了对自然资本的统计,并且各类土地之间总比各种繁杂的自然资本项目之间容易建立等价关系,从而方便于计算自然资本的总量。

事实上,生态足迹分析法的所有指标都是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这一概念而定义的。

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可分为6大类:(1)化石能源地(fossil energy land)生态足迹分析法强调资源的再生性。

从理论上讲,为了保证自然资本总量不减少,我们应该储备一定量的土地来补偿因化石能源的消耗而损失的自然资本的量。

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并没有作这样的保留。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是在直接消费着资本。

(2)可耕地(arable land)从生态分析来看,可耕地是所有生态生产性土地中生产力最大的一类:它所能集聚的生物量是最多的。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报告,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最好的可耕地,大约13.5亿hm2,都已处于耕种的状态;并且每年其中大约100万hm2的土地又因土质严重恶化而遭废耕。

这意味着,今天世界上平均每个人所能得到的可耕地面积已不足0.25hm2了。

(3)牧草地(pasture)即适用于发展畜牧业的土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资本:生态资产中用于进行价值再生产或再创造的部分或全部投入份额称为生态资本。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和产业生态学(二级学科)生态资本是能够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总量、环境质量与自净能力、生态系统的使用价值以及能为未来产出使用价值的潜力等内容。

生态生产力:生态生产力是与社会生产力相对应的概念,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的自然生产力相似,即指自然生态系统本身所具有的物质变换能力。

生态生产力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1]传统生产力观及其指导下的传统工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由于其片面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改造以及从自然界无偿获取物质财富的能力,造成了日益突出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资源枯竭、气候反常、自然灾害频发等),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生态前提。

以致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

关注人类生存的学者们不禁疾呼:“人类的力量影响到环境,已经达到了会导致人类自我灭亡的程度.这种情况似已确定无疑。

如果人类为了满足贪欲而继续使用这些力量,必将自取灭亡。

”《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等等都为人类未来的生存敲响了警钟。

如何解决人与自然之间13益尖锐的矛盾,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实现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成为当下及未来生产力发展的中心课题。

时代呼唤适应生态需求的科学生产力理论以指导今后的生产力实践。

适应生产力生态化发展的需要,学者们以批判传统生产力理论为出发点,展开了科学生产力理论的探索,生态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及理论发展正是这一探索的重要成果。

是谁首先提出了生态生产力概念尚无一致意见,但生态生产力已成为生产力理论研究的重点、热点之一确是不争的事实。

当前关于生态生产力研究的成果众多,学者们对生态生产力的本质内涵、基本特点、结构与功能、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践的途径等基础理论问题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然而对于一个新的理论问题。

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和理论前提出发,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路向和特点。

尤其是对生态生产力本质的理解更是各持已见。

生态生产力的科学内涵[2]作为一种新形态的生产力,生态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体现在:以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为依托,凸显人的活动对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过程的“控制”和“调整”功能;从生态化的角度出发,确立生态系统(而不仅仅是自然界)对于生产力的基础性地位,把人类的生产过程纳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过程;以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目标,最终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生态生产力以高新科学技术为物质基础,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上同时又符合人类发展生态要求的生产力才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先进生产力。

虽然,对技术的片面使用是造成当代生态危机、生存危机、社会危机的根源之一,但单纯的摒弃科技既不可能,也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问题最终的解决还要依赖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美国未来学家赫尔曼〃卡恩认为,当代世界虽然资源与环境出现危机,但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能够克服危机带来的困难,高科技的出现会降低资源的变化程度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和甘哈曼的《第四次浪潮》均支持了这种观点。

高科技为生态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手段,这一点在实践中也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凡是科技水平发展比较快,生态理念叉比较超前的地方,生态生产力的发展就比较迅速,否则就相反。

当然,生态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又能推动生态科技的发展和科学先进的生态理念的树立。

以企业生产为例:AT&T 公司是世界最大的能导致臭氧层耗尽的氯氟烃类产品用户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该公司研究开发了一种用于清洁线路板的替代品,大大地减少了氯氟烃类产品的使用。

接着,公司以更高的生态标准进行生产,在工艺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取消了清洁线路板这一工序,采用了一种非常薄的低密度助熔剂涂层,在精密的模型中进行焊接,这项创新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创造了利润,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这种模式无疑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所在。

(二)生态生产力以生态化为典型标志,其生态化特征具体表现在生产资源的可再生性、生产过程的可循环性、生产产品的生态属性这三个方面。

除此之外,生态生产力的生态化还具有超越于具体生产层面的更为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形式,生产力的生态化必将带动人类的认识方式、实践方式、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并对社会交往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使整个社会符合“生态化”这一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其一. 产资源的可再生性。

生态生产力的发展寻求以可再生资源取代不可再生资源,比如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的利用,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等,其中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被认为是最古老最全面的“能源产业”。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和巴西就以玉米和甘蔗生产出了燃料乙醇。

丰田公司用白薯淀粉基塑料制成了汽车配件,富士通公司用玉米淀粉基塑料替代了计算机的塑料外壳 j。

我国东北三省、河南、安徽、河北、山东等省的试点燃料乙醇已取得成功,财政部也正在研究新财税政策以推动生物质能源生产的健康快速发展。

虽然这种能源的广泛使用还受到成本、价格等因素的制约,但却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大势所趋。

其二,生产过程的可循环性。

以是否遵循生态发展的规律来衡量,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是一个未闭合的环型模式,从生产的原料端到产品端,中间有无数的流程,但缺乏一个回路,因为生产过程的废弃物是自然生态系统无法吸收消化的。

在早期工业生产阶段,由于生产规模及人口规模两大因素决定,问题并不突出,但到后期,已经成为全球化的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

生态生产力的发展寻求生产过程的可循环性,用生态生产链把各相关行业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产品与产品、产业与产业甚至区域与区域之间互为源和流,形成优势互补。

这种循环性既体现在诸多生产环节的环形系统闭合(上一流程的废弃物会成为下一流程的生产原料),又体现在人与自然的环形系统闭合(最终的废弃物能够被生态系统消化吸收)。

其三,生产产品的生态属性。

生产产品的生态属性是指生态生产力系统中,产品的清洁、无污染、可循环利用,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又能真正满足人类的生态需要。

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在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同时,同样对人类自身的健康造成了威胁,既污染了环境,也污染了人类。

比如农业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虽然提高了农业的产量,但却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同时也造成了农产品的污染。

电子产品在为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正在造成日益严峻的全球环境危机。

对于生态生产力的发展而言,追求的更高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电子产品的可回收、可循环。

所以,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生产资源的生态化才能保证生产产品的生态化,电子产品制造商必须使用生态化的材料,设计无毒、耐用及洁净的产品,才是将电子废物的数量和危害降到最低的惟一出路。

(三)生态生产力以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目标。

生态生产力以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目标,体现了生产力的人本价值、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统一。

传统生产力的发展就是由于过于强调生产力的经济价值、忽视了生产力发展的人本价值和生态价值而最终丧失其先进性的。

生态生产力的发展之所以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主要在于:当代生态生产力的发展追求生产力的人本价值、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统一,以当代高新科技发展成果为物质基础又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生产力的人本价值就是强调生产力的发展要以人为本,生产力的发展要服务于人的真正需要。

体现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就是要超越“为市场而生产”的发展理念,树立“为人而生产”的发展观,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合理需要”,生产的结果能够营造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生态生产力同样要发挥其经济价值,问题的关键是,生产力的经济价值该以什么标准来衡量传统生产力发展模式对生产力的经济价值的关注侧重的是量的积累,具体来讲就是物质财富的积累。

从经济价值的基本内涵出发,生态生产力的经济价值更应当关注的是在质的优化基础上实现内涵式的增长,实现资源利用和产品利用方面的效益最大化¨。

社会的发展不是制造需要和满足需要的过程,而是引导需要的过程。

当代生态生产力的发展就是要通过对需要的引导,以最有效的方式来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从而达到生产力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生态生产力的生态价值集中体现在当代生态生产力的发展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上。

追求生产力发展的生态价值不在于保持自然的纯粹不为人干预的理想状态,而在于以符合生态系统规律的方式在生态系统所能承载的范围之内来“干预”自然。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干预”自然,而在于“如何干预”自然。

脱离开人类行为干预的纯粹生态化状态,对人来说相当于“无”。

生态生产力把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建立在可持续获得的可再生能源之上,通过生产过程的可循环性把人类生产活动纳人生态系统的整体循环之中,不仅要实现产品的生态化,更要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生产力发展的层次性[3]系统的层次性是系统结构的重要特征,层次性显示了系统内部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它们是系统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原因。

生态生产力的发展也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根据国内外生态生产力发展有关资料分析和笔者对生态生产力发展实践的有关考察,生态生产力的发展可以粗线条地分为三个层次:1.在工业文明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态生产力。

它包括现代化工业、工业化农业以及现代化的第三产业,它们遵循大生态系统运行的规律,充分发挥优质要素并对各种要素进行有机的整合,科学的配臵,以形成合理的结构,使生产力能够合规律(大生态系统的规律)合目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地科学运行。

这一层次的生产力是一种绿色高科技、高智能的生态生产力,也是高层次的生态生产力。

那些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化生态农业园区、环保产业、以知识为主要资源的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高竞争力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企业内或产业间或区域内的循环经济等等,都属于这一层次的,它们是生态生产力的领头军。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那些发达地区,都十分重视发展这一层次的生态生产力,我国长江三角洲的主要省市如上海、江苏、浙江等发展的趋势十分喜人,鲁北化工的发展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在农业文明生产力比较发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态生产力。

在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地区以及发达国家(地区)中的一些地方,有着比较悠久的农业文明生产力的发展历史,这些地区只要遵循大生态系统运行的客观规律,善于充分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其生态生产力也能得到比较快的发展,如新西兰及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充分利用其生态优势,科学地发展畜牧业和沙产业等等,都取得比较大的成功;一些地方注重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其产品享誉海内外,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一些地方注重发展生物质能源,其前景也十分看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