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8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81-90)40种巧治(2)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81-90)40种巧治(2)40种巧治(2)湿温病很难治,湿和温是矛盾的。
七个证类,三个变证,四个治要。
第一个,湿阻遏了卫气。
化湿用的三仁汤,宣上、畅中、渗下,以三个仁为主药,配了其它的药。
当然三个药都有了,选上、畅中、渗下,三焦呀,上、中、下三焦,解表投用藿香和豆豉,泄湿热用荷叶和滑石。
第二个证类是邪伏膜原证,要宣透。
用的雷氏方宣化,梳理和清化,可是三个组方特点,宣化、疏理、清化,就是邪深入一步到了膜原。
第三个,湿郁中焦。
到了脾胃了,要化湿清热,用连朴饮。
它这两个组方特点:一个就化湿,一个就清。
它这些清热的药都注意了,是苦寒当然不会恋湿,更不会伤胃,也不滋腻,所以它津液互根吗,连麦冬、沙参都不用。
第四个,湿热蕴毒证。
这就重了,湿热蕴毒用化湿解毒,用甘露消毒丹。
它也由两部分组成,化湿不光清热,而且解毒。
解毒里面重点的药就射干,射干是明显的清热解毒的药;还有一个贝母,这里的贝母不用大贝、小贝,用土贝母,不是浙贝川贝而是土贝母。
第五个,痰蒙心包证,要清热豁痰,用菖蒲郁金汤。
清热豁痰两部分组成:清热里面关键的药是牛黄,当然现在真牛黄很难找到,用人工牛黄;豁痰里面主要的药就是竹沥水。
这个类型就重要了,出现了神智失常。
第六个,下注膀胱证。
湿热下注膀胱最好治,也没危险性,就是膀胱湿热,或叫下焦湿热,渗湿分利用茯苓皮汤。
分两部分:一个渗湿;一个分利。
第七个,热重于湿证。
热偏重,要清气化湿,用苍术白虎汤,清气和化湿,唯一就把原方的粳米改成了薏米,化湿作用更大,粳米仅仅是和胃。
另外白虎汤本来治疗就是肺胃实热,要用和胃的药就是粳米,但薏米呢即能和胃又能化湿,就改成了薏仁米,这是前面七个证类。
后面三个变证: 1.湿温呀就怕便血,便血呢,就要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
犀角改成水牛角代替,侧柏叶必须得生用,银华要炒成印花炭,这是我们家传的一个特点,止血凉血止血,银花炭特别有效,当然药店里面没有银华炭。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这是前100讲,摘自华夏中医论坛,还有101-139讲) 韩学杰博士主讲AA01一,中医的优势和特色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关于事物和现象的完整性、统一性和关联性的认识。
中医学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的组织、器官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认为四时气候、地土方宜、周围环境等因素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既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又重视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这就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
中医和西医的区别是什么?中医是看人、西医是看病,中医是看有病的人,西医是看有人的病。
比如感冒:老年、小孩、男人、女人、经期、非经期治疗手段不一样。
咽喉发炎,和长期的咽炎不一样,刚发炎,正气盛,邪毒盛;常发炎,长久不好,正气虚;老年人发炎,气不足用补药,所以要用整体观念。
再如:头痛,你要问是什么性质的头痛?生气后头痛,肝气郁结;劳累和熬夜后头痛,肾气不足;有的经期头痛,气血虚;有的吃肉饮食过后头痛,痰湿重;你看很简单的一个东西,你要问清楚。
所以有些是必须要问的,有些可能是一带而过。
西医看病,就是说你得了糖尿病,你得了高血压病,所以它病是一样的,治疗方案是一样的,中医绝对不一样,它要看得病的人。
你瘦子得了病,从脾胃上给你治疗;你这个胖子生病从内分泌给你调;你这个爱吃肉爱喝酒的人得了糖尿病,我从利湿上给你调;有人老口渴,消渴,那我把你这个消渴消除了,糖尿病也好了。
所以就是说针对病人的时候,一个是病要看,另外看他病由什么而生,这样的话,你给他用药的时候,你给他调脾胃,他可能就好,你咳嗽呢,你可能调肾他也好,所以这个整体很重要。
中医的东西也许涉及到性格,我刚才说在那哪种情况下头痛的性质大,要弄清那种性质的头痛很重要。
一患者到协和医院就诊看头痛,协和医院给开天麻丸,养血止痛片,并嘱已不是痛的厉害不要吃止痛药,不辩证不对症效果不好。
二、恒动观念: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其固有属性。
世界上的各种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论治巧配-Ⅰ论治是辩证的归宿,治病的终端。
由三个层次组成:最高层次是基本原则,又称“治则”,对于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择其要着有8个治则:早期治疗,治病求本,轻重缓急,扶正祛邪,因势利导,以平为期,三因制宜,配以调护。
中间层次是汗、吐、下、和、温、清、补、消8个治疗大法。
最近层次是具体的治法,有36则补虚法和45则祛邪法,如解表发汗法,清热泻火法,调和肝脾法,补气温阳法,滋阴养血法。
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统称治法。
这些法呢一步一步给大家介绍,这一部分讲的是常规治疗,论治必须得注意这三个层次尤其补虚的36治则和泻实的45个治则。
这是常规,先讲常规,然后就讲巧配。
中医治病常规是对口的,能有疗效。
你用好了36则,用好了45则,一般也有疗效。
当然为了扩大疗效,提高疗效,必须还有辅助的巧配。
讲这个36或者45治则,里面也是要讲重点的。
重点讲了,治则好理解,方剂次要的,是个样板。
对不对?关键里边的主药,起关键作用的主药,这个假如不给你讲,你主药没掌握好,这直接影响疗效。
所以上午这一部分,主要给你讲常规的治则,里面关键的用药。
下午就讲巧配,36则。
虚证啊,虚证啊是临床多见的一个证。
内伤杂病啊,虚证占十之八九,这话并不过头。
虚证呢,《内经》里讲了:“虚者补之”,虚证的要补,补法呢?一共有36个。
(一)补气法。
气虚呀,补气直接治疗。
气虚什么证?昨天讲辩证的时候你应当反映过来了。
什么症?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一个什么主症?气短,这就是气虚的主症。
它的方子就是四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里面主药就是用参,参啊!对气虚是个好药,但有两条,第一条呢,最好不用人参,更不用红参,因为它补气当然很热。
现代的人啊,上火的很多,气补上来了,火也上来了,特别的副作用,所以有条件最好用西洋参。
西洋参明显的补气不上火,就是贵一点,它避免了上火,假如没有条件,经济条件差的,那还不如用党参或太子参,当然量一定要大些,便宜了至少用15g以上。
沈绍功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经验
沈绍功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经验一、简介月经不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临床上患者较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沈绍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妇科医生,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将对沈绍功教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经验进行介绍,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月经不调的病因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量或经期异常的情况,主要包括闭经、经期延长、经期缩短、间歇性阴道流血以及月经量过多等症状。
月经不调的病因非常复杂,可能与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生活作息不规律、精神压力大、营养不良等多种因素有关。
三、沈绍功治疗月经不调的经验1. 个体化治疗沈绍功教授在治疗月经不调时非常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芳龄、月经状况、身体状况、病史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他强调不同芳龄段的患者对月经不调的表现和病因都有所不同,因此治疗方案也需要因人而异。
2. 中西医结合沈绍功教授善于运用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比如采用中药调理患者的气血,改善内分泌状态,同时配合西药进行调理。
这种综合治疗方法能够从多个方面对月经不调进行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3. 营养调理沈绍功教授在治疗月经不调时非常注重患者的饮食和营养状况。
他认为,营养不良可能是导致月经不调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补充,帮助患者调整身体状态,促进康复。
4. 心理疏导沈绍功教授深知心理因素对月经不调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他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细致的疏导。
他通过倾听患者的心声,帮助患者排解压力,调整心态,减轻焦虑情绪,为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沈绍功治疗月经不调的典型病例以下是沈绍功教授治疗过的一位月经不调患者的典型病例:患者张女士,32岁,因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等症状就诊。
沈绍功教授首先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妇科检查,排除了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因,确定为功能性月经不调。
接下来,沈绍功教授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配合中药调理患者的气血状况,并结合口服避孕药进行内分泌调整,同时对患者进行了营养和心理疏导。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91[[心血管病的治疗-?:冠心病的证...]]从属主题: 沈绍 91 汇讲绍功经验临证教授-心血管病的治疗-?:冠心病的证类第二个中医的证候,叫证侯学。
证候学相当重要,冠心病的证候啊,原来我们叫辨证分型,现在行标以后也改了,不叫辨证分型了,叫证候分类,不用辨证分型叫证候分类,简称证类。
这个辨证分型也好,证候分类也好,都是主观性,随意性,和临床的差距很大,辩证不准,疗效受影响,所以我们在1986年就提出来一个新思路,新的辨证方法:“单元组合证候分类法”。
什么叫单元组合呢,我们就接受了化学元素的原理,化学不都是元素组合吗,比如水,化学元素里面的氢和养两个元素,两个氢一个氧就组成了水,两个氢两个氧就组成了双氧水,它确定一点就是组合,所以我们用这个原理呢,即确定了单元,确定了它的元素,临床上出现什么再组合什么,这样就完全符合临床的实际,辩证是很准的。
那么单元呢,我们就确定了6个单元。
6个单元,3个实的,3个虚的。
心气虚损、心血不足、心阳不振,这3个单元是虚的;底下3个是实的:心血瘀阻、痰浊闭塞、寒凝气滞。
冠心病呀这6个单元,6个单元里面呀,第一个主症,另外舌脉,先把单元给它确定了,这个主症必须得掐死,你可有可无的,这个主症就定不了这个单元。
你比如说我们平常讲的自汗和盗汗,自汗、盗汗必须得必有的,像自汗、盗汗书上讲的,盗汗是阴虚,自汗是气虚,但是不可靠。
怎么不可靠呢,肺结核盗汗,肺结核有一个症状就是盗汗,不信你用养阴的药,什么百合固金汤,六味地黄丸,沙参麦冬汤,这个汗止不住,绝大部分人止不住。
而且用一个什么药呢,把它止住了,就是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知道吗,三个药:黄芪、白术、防风,反而把肺结核盗汗止住了,你说这个盗汗是阴虚还是气虚呀,它也许大部分是阴虚,也许有的是气虚,像这样的主症你就不能列到这个单元里面来,这个单元,以后模糊了,分不清了,所以选必有的主症,一个就行,加上舌苔脉博。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中医学)
一中医的优势和特色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关于事物和现象的完整性、统一性和关联性的认识。
中医学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的组织、器官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认为四时气候、地土方宜、周围环境等因素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既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又重视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这就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
中医和西医的区别是什么?中医是看人、西医是看病,中医是看有病的人,西医是看有人的病。
比如感冒:老年、小孩、男人、女人、经期、非经期治疗手段不一样。
咽喉发炎,和长期的咽炎不一样,刚发炎,正气盛,邪毒盛;常发炎,长久不好,正气虚;老年人发炎,气不足用补药,所以要用整体观念。
再如:头痛,你要问是什么性质的头痛?生气后头痛,肝气郁结;劳累和熬夜后头痛,肾气不足;有的经期头痛,气血虚;有的吃肉饮食过后头痛,痰湿重;你看很简单的一个东西,你要问清楚。
所以有些是必须要问的,有些可能是一带而过。
西医看病,就是说你得了糖尿病,你得了高血压病,所以它病是一样的,治疗方案是一样的,中医绝对不一样,它要看得病的人。
你瘦子得了病,从脾胃上给你治疗;你这个胖子生病从内分泌给你调;你这个爱吃肉爱喝酒的人得了糖尿病,我从利湿上给你调;有人老口渴,消渴,那我把你这个消渴消除了,糖尿病也好了。
所以就是说针对病人的时候,一个是病要看,另外看他病由什么而生,这样的话,你给他用药的时候,你给他调脾胃,他可能就好,你咳嗽呢,你可能调肾他也好,所以这个整体很重要。
中医的东西也许涉及到性格,我刚才说在那哪种情况下头痛的性质大,要弄清那种性质的头痛很重要。
一患者到协和医院就诊看头痛,协和医院给开天麻丸,养血止痛片,并嘱已不是痛的厉害不要吃止痛药,不辩证不对症效果不好。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第一类就是肝阳化火。
肝阳化火,当然熄风泻火这是治疗原则。
另外好多方子,但关键里面几个主药,我要给你点明白,起主要的作用,这一个证类没有这几个药就没有疗效,对这类药我要给你点明白。
他除了我刚才讲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以外,还要见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者绛,苔薄黄,脉弦有力。
这个当然要平肝泻火,用平肝泻火法。
这里面主要的药就离不开钩藤。
那么它的代表方我就不讲了,因为方剂仅仅是个参考,是个样板,但病里面的药很重要,所以钩藤是个第一主药。
钩藤分两种情况:假如这个病人伴有高血压的,你钩藤一定要后下,另外钩藤的降降血压成分是个挥发油,怕热,你必须得后下;假如这个病人血压不高的,那你钩藤用不着后下,一般用15g。
第二个白菊花用 5g、川牛膝 15g,这就用中医的升降理论,白菊花主升,川牛膝主降,升的药要轻,降的药要重,这个中医泻火有各种办法,有泻火、有降火、有清火,其中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升降,火往上走了,一升一降,这个火就自然下来了,这中医的升降理论,所以用菊花和川牛膝,就是升降。
夏枯草 15g、牡丹皮 10g 和珍珠母 30g。
这个珍珠母不必先煎了,因为珍珠母已经打碎了,你过去的块,必须得先煎,否则药效出不来,现在用不着了,混在汤药里面煎就行了,因为碎的,这是第一个类型,肝阳化火。
第二个类型风痰瘀阻。
除了刚才的主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以外,还要见眩晕,舌质是淡暗,苔薄白腻,脉弦滑,这个治疗法则就要化痰通络,里面用半夏,法半夏10g、生白术 10g、天麻 10g、丹参 30g 和香附 10g,用香附就理气,另外痰呀风痰呀,必须通过推动力,推动力这个痰才能化,香附就提高理气是个推动力,这第二个证类。
第三个证类是风热腑实。
有风热,大便又干结,这在中风里面是一个很普遍的,多见的一个类型,而且抢救成功的关键一定要通腑。
下面我要讲,抢救中风里面的几个关键,其中一个关键就要通腑,病人大便干那必定要通腑,就是大便不干你也给他拉,一拉以后抢救成功率就提高了,当然你要中病即止,你不能没完没了,听了我这么一说,中风病人老给他打,打三天以后,中风病人就完了,但第三天病人昏迷的时候,你必须给他拉,甚至拉不出来给他洗肠,给他拉,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是一个很大的关键,当然这个分类,它本身也重视,那肯定要通大便,叫风热腑实。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温通要方桂枝汤类桂枝汤出自东汉《伤寒论》,由桂枝、芍药、姜枣草5味组成。
辛温解表,调和营卫,专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和营卫不和,气血不调证。
为温通要方。
桂枝汤系张仲景所建的第一方,有多种加减变化:以桂枝汤加重桂枝用量,名“桂枝加桂汤”,增强温通心肾阳气,散寒平肝之力;桂枝汤加重芍药用量,名“桂枝加芍药汤”,增强和营止痛之力,专治腹痛下利的太阴证;桂枝汤加葛根,名“桂枝加葛根汤”,专治太阳中风表虚证而见项背强;桂枝汤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汤”,治桂枝汤证而兼阳虚证;桂枝汤加大黄、倍芍药,名“桂枝加大黄汤”,专治桂枝汤证而兼腹痛拒按的气血积滞证;桂枝汤加厚朴、杏仁,名“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增强降气平喘之力;桂枝汤加大芍姜量,再加人参,名“桂枝新加汤”,加强补气固表,养血通阳作用;桂枝汤和麻黄汤合方,减量名“桂枝麻黄各半汤”,解表发汗而不伤正,调和营卫而不恋邪,成为解表发汗轻剂;以桂枝汤合小柴胡汤,名“桂枝柴胡汤”,治太阳少阳并病。
在《金匮要略》中也有补充:以桂枝、芍药加茯苓、丹皮、桃仁等分为丸,名“桂枝茯苓丸”,成为温通化瘀剂,专治肌瘤、囊肿;桂枝、芍药、生姜草加防风、知母、麻黄、附子,名“桂枝芍药知母汤”,温经宣痹,通治风湿,类风湿证;以桂枝汤加龙牡,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营卫,重镇潜纳,专治血痹虚劳失精证;桂枝汤加黄芪,名“桂枝加黄芪汤”,调和营卫,托表逐湿,治湿邪流入下肢证。
桂枝汤类,这可是有效的名方。
温通,桂枝汤的特点是温而且是通,温而不通效果就不好。
它当然用桂枝、芍药、姜枣草,经方,这是经方的一个代表方,也是《伤寒论》的第一方。
经方是个非常有效的方,但是目前用经方的医生少了,非常少。
为什么?2000年前,时代已经变迁了,情况不一样了,人的想法、环境、生活条件都不一样了。
2000多年前,张仲景那个时代,脑子很简单,一头牛、一处房、热炕头、一个老婆就行了,现代的人想法那就多了,饮食不一样了,环境不一样了,经方2000多年了,不发展行吗?还回到张仲景那个年代?行吗?不现实。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补虚法与祛邪法)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补虚法与祛邪法)论治巧配-Ⅰ论治是辩证的归宿,治病的终端。
它由三个层次组成:最高层次是基本原则,又称“治则”。
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有8个治则: 早期治疗,治病求本,轻重缓急,扶正祛邪,因势利导,以平为期,三因制宜,配以调护。
中间层次是: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最近层次是具体的治法:36则补虚法和45则祛邪法。
如解表发汗法,清热泻火法,调和肝脾法,补气温阳法,滋阴养血法。
补虚36则虚证啊,是临床多见的一个证。
内伤杂病,虚证占十之七八。
《内经》讲“虚者补之”。
(一)补气法气虚什么证?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一个气虚的主症——气短。
方子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加仙鹤草,棉花根,生白扁豆)里面主药就是参。
参对气虚是个好药。
但最好不用人参,更不用红参,因为它补气当然好,但是偏热。
现代的人啊,上火的很多,气补上来了,火也上来了,所以有条件最好用西洋参。
西洋参补气不上火,就是贵一点,假如经济条件差的,那还不如用党参或太子参,当然量一定要大些,至少15g以上。
是气虚,用了补气的药,用了四君子汤,还是没有效。
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巧配;第二个就要用特殊的药。
第一个特殊的药是仙鹤草,内科大夫都以为是止血药,实际上仙鹤草是补气的好药。
第二个是扁豆衣,用5g,现在没有了扁豆衣,可以用10-15g的生白扁豆来代替。
第三个是棉花根,是治疗崩漏的一个正规草药。
用30g全根,益气又健脾。
参类是主药,后面三个是特殊用药。
这个特殊的药不要全用,一次用1-2个。
(二)益气升提法用于气虚下陷,气虚症加下陷症。
下陷症有两个:第一个是慢性腹泻第二个是内脏下垂(胃下垂,子宫下垂)。
主方补中益气汤黄芪、升麻,当归身,人参、白术,甘草,橘皮、柴胡。
(升提药升麻,可换桔梗,葛根,柴胡;补血药当归,可换生地等;行气药陈皮,可换木香;胃下垂,升麻换柴胡,加枳壳,金樱子慢性腹泻,柴胡葛根升提,加炒杜仲)主药是黄芪,既能补气又能升提,配个升提的升麻。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10-----139)沈绍功教授60病案赏析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10)沈绍功教授60病案赏析第一案细菌感冒病史:李左,男,42岁,初诊节气,小寒。
室内暖气过热,傍晚开窗透气,汗出当风,半夜发烧39。
5℃,咽干口渴,咳嗽痰粘黄稠咯,咳剧时胸痛。
怕风少汗,汗出热不解。
凌晨来院急诊,测体温39.8℃咽红充血,扁桃体不大,胸透肺纹理粗重.验血:白细胞12000∕mm3,中性83%,苔薄黄,脉弦紧。
讲解:就这样一个病史,热出当风。
注意里面几个要点的症状:咳嗽痰是粘的,当然它是黄的;汗出热病不退,而且咳嗽厉害的时候要胸痛口渴。
以前我讲过:“外感无非辨他的风寒风热。
”另外这是个冬天,到了夏天就要辨他的暑湿。
外感病离不开这三个范围。
想一想我给你们鉴别风寒、风热的4条原则。
那么你辨别这个究竟是风寒还是风热?咽干,咳粘痰,尤其舌苔薄黄,脉是弦紧。
互动:学生:“应该是风热感冒。
”“开什么药?”学生:“以银翘散为主:用金银花、连翘、葶苈子、芦根、全瓜蒌、桑白皮、炙杷叶。
”有的同学说用桔梗宣肺,桔梗辛温,风热宣肺你不能用辛温的药。
宣肺你想到了,药不对。
再想想我讲外感风热感冒的时候,提高疗效有几个措施。
学生:“加石膏.”加石膏?这个病还在卫分,还没到气分,你这个一定要注意呀!石膏是个气分的药,没到气分,你加早了。
石膏凉的厉害,加早了引邪入里,从表证转到气分了,从卫分转到气分了。
绝对不要用石膏.学生:“加牛蒡子。
”加点牛蒡子可以。
你别光想到祛痰呀!风热感冒用辛凉解表这是对的。
这个原则就有了,银翘散、桑菊饮都对了。
你还要想到提高风热外感的疗效,给你讲过,三个提高疗效的关键。
学生:“加点生芪或白扁豆。
”我讲过:风寒外感有三个辅助提高疗效:第一就扶正,你说的对,可以用白扁豆,还可以用别的,但扶正的药只能用一个,用多了利邪。
你想到白扁豆这很对,想到了提高疗效的第一个辅助是扶正,你还想到了第二个提高疗效就是宣肺,也就是透窍,但你的药没选好,用辛凉的药。
透窍的药用什么药?用薄荷、蝉衣。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蝉衣5-10g。
什么情况下用10g?我上课的时候给大家讲了一个例子,我在这说一下:这个女的,我给大家讲了,湿疹,得了五年了,西医看了三年,中医在我们广安门医院皮肤科看了两年,效果不好。
她原来就是冬天手脚冰凉,现在不太凉了,但是这个湿疹没有完全好,就好一段时间又起来,我告诉你,这么一大片鲜红鲜红的,而且腰上两三块,屁股蛋上两三块,舌头比较腻,她就是在夜间奇痒无比,没法睡觉。
沈老师先看的,沈老师觉得她舌苔腻,就用内科给她温胆汤。
她说:“七付吃下去没效”。
她已经在广安门医院看了两年了,广安门医院皮科说,我真的没法治,你这怎么老不好?我看沈老师给她用温胆汤没好,我给她用点杞菊地黄汤,也一点效果没有。
我说:“这就奇怪了,什么对症对好了也没效”。
然后我就问:“广安门医院的大夫给你开什么药的时候觉得有效”?她跟我说:“从哪一次的日子吃了后有效”。
我一看是养血活血,他以四物汤为加减,然后蝉衣给用到10g,生地给用到60g。
我后来想一想,他这个滋阴养血,我就琢磨,咱们从泻肝热上着手,然后我生地没在用那么大的量,我就给她也是用养阴清热的效果,看看怎么样?我用四物汤也加了生地,我加了一个元参,因为她舌尖红,舌苔稍微有点腻,除了养阴养血之外呢,给她还是化痰再加了一些活血药,活血药我给她用丹参30g、赤芍10g、生栀子10g、丹皮10g、夏枯草15g、蝉衣10g,还用了地肤子和白鲜皮,上去吃一个礼拜。
她告诉我:“吃一个礼拜好多了”。
她皮疹不是六块吗?两块就颜色变淡了很多。
她说:“有效”。
记住了,如果没有效,一个是你辩证没辩对,另外药没用好,没用对,这就没效。
她告诉我:“调养,就我和沈老师开的一点效果都没有”。
该痒还痒。
她说:“吃了我七付药后,痒好了很多”。
我就从她这个反证什么?她就是肝经热,肝经湿热加阴血不足,所以她等于是半虚半实的这种状态,所以光单纯利也不行光单纯补也不行。
看见了吗,滋阴养血,去泄一下肝热,效果很好。
沈绍功临床经验整理
沈绍功临床经验整理家传中医沈绍功执简驭繁境不同传道授业又解惑流芳百世杏林中.小儿咳喘用三子养亲汤加温胆汤医治、辩证不在舌苔黄白、而在痰的稀薄稠厚,前为寒,后为热。
2.痰瘀阻滞性高血压用温胆汤医治,湿热重加茵陈;高血压加钩藤、莱菔子(通便降压);糖尿病加加五倍子(降血糖),失眠的加夜交藤。
3.中药羌活医治缓慢行的心律失常效果良好,桂枝能够提高心律。
4. 麻黄附子细辛汤应用得三个指证:(1)病人怕冷,手脚凉,后背凉。
(2)患者血压不高,生麻黄、附子可提高血压。
(3)心律不要快。
但阳气不足,不能外达的除外。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主要医治:(1)甘温除大热。
(2)医治心动过缓。
(3)医治顽固性哮喘和肺心病。
这时的麻黄要换成炙麻黄,生麻黄宣肺解表散寒,炙麻黄止喘,一般用5-10g。
(4)临床发觉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全身关节痛、冰凉、透心凉效果较好。
一旦经络疏通,要用肉桂、补骨脂、仙灵脾守而不走的药,才能取得疗效。
(5)医治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在杞菊地黄汤、温胆汤、二仙汤效果都不错。
5.膀胱的气化不利,肾的温煦蒸化力量不足,所致的小儿遗尿要温补肾阳,用缩泉丸(乌药、益智仁)加升提药升麻、葛根(脾胃弱)、舌苔腻加车前草(小脸色蜡黄)。
6.虚性便秘,老年性的,阴液不足的,血不足的,用白菊花、当归对药医治便秘效果特好、肝火旺口渴加玄参、茯苓、牡丹皮、栀子。
如白带特多、清稀,说明阳气不足,化湿的力量不够。
7. 肝郁上火、湿热蕴结中焦用清热利湿泻火药泻肝热。
必加对药白菊花、赤芍,只要眼睛有问题就加这两个药。
如结膜炎,眼睛干涩,眼睛有飞蚊症,一加药马上就减缓。
8. 慢性结膜炎舌苔厚腻用三仁汤合温胆汤,痊愈后再调补肾的阴阳。
9.用调胃口用香砂养胃丸或香砂六君子汤。
10.沈师温胆汤化裁医治女科疾病。
温胆汤化载:竹茹10g、枳壳10g、云苓10g、陈皮10g、香附10g、鸡血藤40g、丹参30g、菟丝子10g、车前草30g、草决明30g、生薏苡仁10g、泽兰15g。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95味妙药)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95味妙药)95味妙药(一)1.补药上品参类,用时应选择。
人参《神农本草经》别名“人街”、“鬼蓋”。
《本草纲目》别名“金井玉阑”,野生者称“野山参”,栽培者称“园参”,以吉林抚松县质量最好,故称“吉林参”。
产于朝鲜的称“高丽参”、“别直参”。
直接晒干的称“生晒参”;煮熟晒干的称“红参”;煮半日再浸浓糖汁中2日再晒干者称“白参”、“糖参”。
人参叶晒干生用,如提取其中的皂甙,则称“绞股蓝”。
古时用叶解暑清热,生津止渴,现今用治冠心病且降脂降糖。
人参大补元气,益智安神,生津安胎,通治一切气血津液不足证。
药理证实能兴奋大脑皮层,增加脑血流量,提升免疫力,提高工作效力。
有强心作用,改善心功能,扩张血管而降血压,促进造血器官和性腺功能,调整血糖水平,改善脂质代谢而降脂,抗衰老、抗肿瘤、抗休克、抗菌作用,特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
人参力宏者以野山参最佳,园参次之,白参更次,但温热之性亦减。
红参与生晒参补力相仿,但红参温热之性明显,虚热甚者勿用。
吉林参与高丽参功同力宏,然前者甘而清凉,后者甘而温热,如见阴液耗损而易火易升者易吉林参养阴而理虚热;阴液耗损,真阳亦衰者亦高丽参补阴而兼扶阳。
人身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紫石英、卤碱,不宜同茶叶、萝卜同服。
西洋参产于美国威斯康辛州者最佳,也产于加拿大、法国,又称“花旗参”。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专治气阴两亏,虚火上炎证。
药理证实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抗心律失常,提高应激能力,调整内分泌。
其性寒清润见长,对阴虚火旺者也宜。
反藜芦,忌铁刀,火炒。
党参健脾补肺,益气生津,用治脾肺气虚证。
药理证实:增强应激能力和免疫能力,延缓衰老,消除溃疡,通过肝脏作用而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扩张周围血管和抑制肾上腺素而降压,提升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消除蛋白,改善心功能,提升血糖。
其补气之力不如人参,但有养血生津的作用,气虚而兼血亏津耗者更宜之。
童参《本草从新》别名“太子参”,《中国药名植物志》别名“孩子参”。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讲(八)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讲(八)61.茵陈清热利湿要后下茵陈又名“茵陈蒿”、“绵茵陈”《本草纲目》别名“田尘”,《广雅》别名“马先”。
药理证实:能增加胆汁分泌而利胆退黄,清热利湿,治疗湿热黄疸主药。
还可利尿降压、降血脂、抗凝血,又可清热镇静。
还可燥湿止痒。
茵陈质轻,其活性成分有挥发油,不能久煎。
有的医者用量过大,使煎煮不便,久煎又减效,故提倡茵陈后下,用量15g以内即可奏效。
茵陈,这是个好药,但是一定要后下。
另外刚才讲了:因陈素怕热,是个挥发油。
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大家都知道。
阳黄有个名方,“茵陈蒿汤”。
第一个就茵陈呀,怎们千万别弄错了,是茵陈不是青蒿,没有青蒿。
因为茵陈的别名就叫“茵陈蒿”,加上黄柏呀,这两个主药叫“茵陈蒿汤”。
它关键的问题能降压、降脂,可以抗凝血,止痒,茵陈止痒是个好药。
这抗凝呀,西医抗凝碰到了难处,它原来治疗用肝素,抗凝,肝素有很大的副作用,它不是光靠特异性的靠抗动脉硬化,全身的血管都抗凝,弄不好就尿血,弄不好就脑出血,近期它发明了尿激酶、链激酶。
但是茵陈抗凝是有效的,但是必须得后下。
清热,解热镇痛。
高血压的病人用了钩藤加四味,血压平稳了,只要舌苔腻的,你就改成茵陈。
钩藤降压并不利湿,茵陈降压还能清热利湿呀,比钩藤的效果更好,但它降压的作用不如钩藤,所以先要用钩藤再换茵陈,但是一定要后下,别的功能就用不着后下,但是茵陈用任何的功能必须得后下。
62.石苇升血象防伤肾小叶石苇,利水通淋,凉血止血,用治膀胱湿热证,血热妄行证。
大叶石苇清肺祛痰,抑菌,抗病毒,抗钩端螺旋体。
石苇能提升血象,特别是放化疗后的白细胞下降,伍用鸡血藤其效增强。
但石苇易伤肾阴,《得配本草》有戒:“真阴虚者禁用。
”63.海藻软坚治肾炎海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别名“落首”。
消痰软坚作用明显,是治疗瘿瘤、瘰疬的主要。
药理证实:所含的褐藻酸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并有肝素样的抗凝血,也可降血脂,减轻动脉硬化。
用其利水退肿可治肾炎,即可退肿,又能改善肾功能,特别是苔腻的肾炎,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者更宜。
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八):痰迷心窍、痰停少阳等—无形之痰的精确辨证
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八):痰迷心窍、痰停少阳等—无形之痰的精确辨证中医功夫在疗效痰迷心窍、痰停少阳、痰浊中阻、痰窜经络、痰阻四肢—无形之痰的精确辨证广义的痰,过去叫无形的痰。
它的症状有六个:苔腻、脉滑、头重、胸闷、口粘、纳呆。
这六个主症里面主要看苔腻,但见一症便是,其它五个症不必悉俱。
临床上病人苔腻,那就是广义的流痰,用祛痰的药会有效。
跟我抄方的人都知道,见到广义的痰应该用温胆汤。
啊,论治的时候我还给大家介绍了,温胆汤很便宜,但是很有效,专门针对广义的流痰。
广义的流痰要取得疗效的关键就是要化舌苔。
舌苔化了,就能管用。
除这六个症之外,还有五个定位。
(1)痰迷心窍。
主要除了六个症之外,还有眩晕、心悸、癫痫狂、中风和昏迷。
六个主症加上我自己的定位症,你给它分类就是痰迷心窍。
重要的药物就是胆南星。
千万不要用生南星,生南行毒性很大,弄不好病人就要抽风,用胆汁制过的这个南星。
第二个就是天竺黄。
第一个定位痰迷心窍。
(2)痰停少阳。
寒热往来,胁满易堵,喉如骨鲠,(就是梅核气)。
这里面特殊的药就是柴胡和黄芩。
刚才讲了,这寒热往来,就低烧的病人西医没办法,就给它诊断为神经性发热。
检查指标是正常的,而且这样的低烧用中医治疗效果很好。
我给你举两个例子。
一个例子,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副馆长,是个女性,当时40多岁。
她就低烧,平时低烧37.4度,尤其到来月经前后到38度、38.5度,整整半年。
在天坛医院,北京那个天坛医院,她靠近那儿。
反复给用西药,用了大量的抗生素,输液,都用了,就是降不下来。
后来呢,当时我还在广安门,到广安门来看病。
我主要辨她就是苔腻。
她苔腻呀,就用了小柴胡汤,我这怎么奇怪了?张仲景不是有个热入血室吗?是不是?有这个吗?啊,热入血室,小柴胡汤主之。
她这个体温平常低,来月经时稍高了,这不就是张仲景讲热入血室,伤经脉了,就用小柴胡汤,但它里面没用半夏,太燥。
小柴胡汤里面给它加了两个药,一个扶正,所以我没给她用党参,给她用了西洋参;第二个给她加了茵陈。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101)沈绍功教授主讲(评估中医药-Ⅰ)这老人家讲了:比如治疗高血压,原来60年代我在广安门医院有个西学中的同仁,他治高血压,就这4个药:夏枯草、钩藤、石决明和川牛膝,都是平肝熄风的药,不搞辩证,所有的高血压都用这4个药,当然你碰到高血压的类型是肝阳上亢可能会有效,但是中医讲高血压绝对不就是肝阳上亢呀!有痰浊,有中气不足,有淤血,那就法不对证就不会有疗效。
我碰到这么一个领导,一个部的部长,他血压高,出现的症状头是空,尤其到下午头发空,心慌气短,根本没有精神,上班的时候很大的精神,回家什么都不动了,舌苔是薄白的,脉是沉细的,这样的病人中医讲了,根本不是肝阳上亢,也不是水不涵木,完全是个气虚的病人。
对不对?心慌气短,苔薄白,脉沉细,头空痛,这就是中医讲的气虚的病人,他吃了6年的中药,效果不好,吃西药就离不开,越吃越软,血压是降下了,付出了代价,越来越虚了。
最后让我给他会诊,我就给他开了一个药,补中益气呀!这没听说过,补中益气以为是升血压,辨证是气虚,你给他升提呀,反而是降压,这就是中医的奥妙,我就补中益气汤里面加了个川牛膝,用中医的升降理论。
两个礼拜以后,就让他西药1个礼拜减一次,一个礼拜减一次,通过一个星期,西药都停了,血压特别平稳,精神大振,这就中医的疗效,中医的奥妙,你要辨证论治。
像这样的病人你用平肝潜阳,滋水涵木,他越来越亏,走着西医的路。
所以他很惊奇,说:“中医呀太神秘了。
”我说:“中医并不神秘,就是靠辨证论治。
”西医药的副作用停了,没有了,中药给他有效了,现在他汤药也不吃了,就每天吃点补中益气丸,吃杞菊地黄胶囊,非常好,精力充沛。
中医的辨证论治非常神奇,你搞中医呀,一定要它的原生态,坚定不移的搞辩证论治,绝对不要走非医成药的路。
中医望诊。
四诊八纲呀,看病中医考虑四诊八纲,望闻问切。
四诊里面最主要的就舌诊、舌象,非常客观,看得见摸得着,不能说中医没有客观指标,舌诊是其中的一个。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30)沈绍功教授主讲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30)沈绍功教授主讲论治巧配(二)(七)补心安神法。
补气安神法,这个很常见,养心安神主要用在心气不足,心气虚。
他气短以外,还要加个心悸或者心痛,心绞痛。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主要用方:养心汤。
组成炙黄芪、白茯苓、茯神、当归、川芎、炙甘草、半夏曲、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五味子、人参、肉桂、生姜、大枣。
本方出至《证治准绳》。
养心汤啊,里面也离不开当归和黄芪。
因为中医的理论你光补气你不养血疗效影响啊。
要生黄芪来补气,要当归来养血,气血同治啊。
但这里面一个重要的药就是茯苓,你养心汤不能离开茯苓。
茯苓的好处啊,第一健脾补气;第二宁神,安神啊。
当然以前我们讲的都是用茯神,茯神啊,抱木茯神,现在少了,没有这个药了,基本上都用茯苓代替了。
还有一个药就是柏子仁,你就心悸呀,柏子仁可用啊,柏子仁治心悸是一个很好的药。
当然我昨天讲了,好多同仁问我治心率不齐的问题,里面有5个药不知道你们记住了没有?生黄芪、党参、丹参、苦参、川芎和石苇。
这是对心律失常非常有效的5个中药。
我还告诉大家一个药,羌活,这几个药再补心安神里都可以加。
(八)补气行血法这个就用的很多了,估计西学中的同仁治疗心血管病,原来活血化瘀,后来补气化瘀,再后来补气活血,就用气虚血瘀证。
当然有气虚的症状,还有我讲血瘀的症状,我就讲8个实证里面加瘀,方子就是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当归尾、川芎、黄芪、桃仁、地龙、赤芍、红花。
第一重用生黄芪,可用到90g,补气呀!第二别忘了养血,可用当归,更可用生地。
化瘀的药主要靠地龙,透络化瘀,还有个很重要的药就赤芍。
虫类药是中药的一个特点,透络啊,化瘀力量比较大,对症了,疗效特别明显。
我们虫类药的祖师爷就是我们清代的王清任。
近代用的好的就是我们的国医大师南通的朱良春,专门写了一本书叫《虫类药的应用》。
吹牛的,就是我们的吴仪琳,他的通心络原来我给他鉴定的,吹到什么?络病根据他发明的,虫类药根据他发明的,当年我毫不含糊,我说:“你无知妄说。
沈绍功教授治疗妇科病临床经验
? (2)黄带的湿热偏火,治重泻火。主要的药有:黄柏、栀子 和制军。
? (3)赤带,白带红的,是热入营血,治重凉血。选用牡丹皮 、茜草和水牛角粉。
? (4)黑带,是阴虚内热,治重滋肾。选用生地、女贞子和知 母。
三、带下病
? 师传止带方有 2首:辨苔分虚实。 ? 苔薄者地黄汤化裁(生地、黄精、泽泻、云苓、蛇床子、
寒证明显。故风寒湿为带下主因。散风者常用炒苍耳子, 祛寒者用蛇床子,化湿者用地肤子。
三、带下病
? (三)久带宜涩,带下日久,必伤脾胃,气陷滑脱,选用 乌贼骨、煅牡蛎、补骨脂、芡实、金樱色止带(按带的颜色来止带) ? (1)白色的是脾虚有湿,重于化湿,要化湿。主要的药有:
(二)以肝为本疏通为先
? 1.诊治女子疾病要以肝为根本,以肝为重点,重视 调肝法。
? 2.沈师将其总括为如下九法: ? 肝气郁结,治以疏肝理气法,投四逆散。 ? 气郁化火,治以清肝解郁法,投丹栀逍遥散。 ? 气滞痰郁,治以理气祛痰法,投半夏厚朴汤。 ? 气滞湿郁,治以理气化湿法,投半夏泻心汤。 ? 气滞血郁,治以理气活血法,投柴胡疏肝散。 ? 气滞食郁,治以理气消导法,投保和丸。 ? 忧郁伤神,治以养心解郁法,投甘麦大枣汤。 ? 忧郁伤脾,治以健脾解郁法,投归脾汤。 ? 忧郁伤阴,治以滋阴解郁法,投滋水清肝饮。
泻、石苇、白花蛇舌草、荆芥炭 ? 2、虚者脾虚下陷,冲任不固而绵绵如带,所谓“十女九带
,十带九虚”。其治健脾举陷
? (1)健脾选用党参、白术、山药、扁豆、云苓、薏苡仁 ? (2)举陷选用升麻炭、荆芥炭、蝉衣、生黄芪、柴胡
三、带下病
? (二)止带还要抓住风寒湿三邪 ? 带下常因六淫所传,风为其首,下部多湿,带色白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科治要(二)妇科中医治疗妇科呀,那优势就更大了,西医那是它的弱点。
好多西医治疗妇科病就利用激素;另一个手术,这个危害都很大。
尤其妇科医生,没有医德,对不对?一看囊肿,一看肌瘤,一刀切了,而且吓唬病人,你不切就麻烦了,容易转变成癌症。
病人无知,一说要转成癌,那只能上在手术室上让你切了,叫任人宰割。
切完以后呢,没有后果吗?第一女士的子宫和卵巢是重要的器官,受损以后,这些都拿掉了,能好吗?最后成了内分泌紊乱,比肌瘤囊肿还要痛苦。
第二复发率相当高。
我看过病人,切了几刀?切了五刀,还想切。
我就问她:“人家五刀都宰了,怎么还要切呢”?她说:“我就怕得癌症,还不如切了好,切了就不得癌了。
”我说:“你不能欺骗自己容易得癌了,我说癌症是增生的加速。
良性肿瘤为什么长了?比正常细胞分裂加速了六倍,加速呀,分裂加速就长了良性肿瘤。
再刺激,再增长三倍,那就细胞分裂10倍以上就恶性肿瘤了。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西医老师教我们学生的。
你切得多,越刺激,越长着癌,到容易得癌了,这是一条。
”另外功能紊乱相当痛苦,西医没办法。
碰到神经它就软弱了,一提神经,西医就头痛了;一提病毒,头就痛了。
我们安然自得,没要紧,神经病毒我们都心中有数,稳扎稳打,能给你治好。
第二个呢,西医还有办法就是用激素。
比如肌瘤、闭经、囊肿,它就大量的用激素。
黄体酮、孕酮,特别是打针用激素。
你不知道激素人的差异很大,激素是个好药,但是副作用特别大,个体的差异不一样。
比如书上讲了,这个人10g就能弥补,不一样,有的人用6g就多了,有的人到10g也不多,你不好掌握,个体差异相当大,激素用多了,那全都转成癌证。
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就是激素分泌的紊乱,这西医已经明白了,妇科的癌症就是激素紊乱。
你为了调经,为了消瘤,你冒这个风险,所以西医治疗妇女病,它绝对是个劣势,中医是个优势病种,尤其我们家祖祖辈辈搞女科,里面包括妇科,那都有绝招,靠这个吃饭。
月经病的治疗,注重4个大法:1,必先调气。
“百病皆生于气”。
夫人多郁善怒,情志变化最显,气结则血亦结,故“调经而不理气,非其治也”。
理气有行气、破气、补气3法。
行气多选用柴胡、香附、木香、乌药、佛手、陈皮、炒橘核;破气多选用青皮、枳壳、大腹皮、川朴、沉香;补气多选用生黄芪、党参、白术、黄精、仙鹤草、太子参、山药、扁豆衣、大枣。
2,调养脾胃。
“脾胃为生化之源”。
妇人以阴血为主,月经失调者大多有脾胃之证,如纳差便溏,面浮肢肿,故“脾气一旺,胃气自兴,精微敷布,新血化生,月经自调。
”调养脾胃有醒脾、健脾2法:醒脾常选用木香、砂仁、内金、山楂、神曲;健脾常选用丹参、白术、云苓、干姜、扁豆。
3,固本培精。
“肾气为天葵之本”。
肾气充沛主宰有利,月事以时下,肾气衰则施泻无度,月事不调。
固本培精有滋阴填精2法:滋阴可用生地、枸杞子、女贞子、黄精、玄参、首乌、鸡血藤;填精可选用阿胶、龟板、鳖甲、河车粉。
4,兼养心血。
“妇人百病,皆由心生”。
心不生血则失养于脾,脾失健运则生化乏源而至阴血愈虚。
兼养心血有补气、养心、宁神3法:补气则选投连肉、云苓、山药、生黄芪、仙鹤草;养心则投龙眼肉、大枣、柏子仁、当归、桑葚;宁神则选投琥珀、川芎、夜交藤、五味子、生龙牡、磁石。
(一)分期调经。
1,经前调气:肝郁者:疏肝为治;宫寒者:暖宫为治。
2,经期调血:(1)三个原则;(2)四类举例;(3)五个加味。
3,经后调肾:通用选一种:杞菊地黄、白凤丸、八珍益母丸;配用选一种:偏寒选艾附暖宫丸、女金丹;偏热选加逍遥丸、德生丹。
月经不调书上讲了很多种,非常复杂,经前、经后、经量多、经量少、对不对?闭经、痛经,分得太细,总而言之都是月经不调。
调经我们家的祖传要分期,分三期:1,经前调气,什么叫经前期呢?就是来月经以前有反应,好多月经不调的妇女,经前期都有反应,比如:烦、胀、痛、肿,这四个证都会有的,不是全有,有一个症状就算,反应开始到见红,这一阶段叫经前期。
它是调气,调气分两类:第一类就是肝郁,肝气郁结。
肝郁-乳胀胁满,少腹引痛,烦怒不安,舌苔薄黄,脉象弦细。
这个疏肝,要给她用丹栀逍遥散。
选用柴胡、白术、赤芍药、当归、鸡血藤、石菖蒲、郁金、坤草、公英、川楝子、牡丹皮、生栀子,再加调整内分泌的泽兰、茜草、龟板、鳖甲、川断、女贞子。
丹栀逍遥散方子组成:当归、白芍药、白术、柴胡、茯苓、甘草、煨姜、薄荷、丹皮、山栀子。
方子出自《古今医统》。
这是第一类,经前反应是以肝气郁结为主。
第二类属于宫寒,子宫寒,要暖宫,用温经汤。
主要症状-腹凉下坠,引痛筋掣,形寒乏力,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
选用党参、阿胶、当归、白芍、桂枝、炮姜、炒橘核、乌药,再加调整内分泌的枸杞子、蛇床子、菟丝子、仙灵脾、河车粉、鹿角霜、补骨脂。
温经汤的方子组成: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
方子出自《金匮要略》。
以上两类都要加上西医调整内分泌的药,调整内分泌的药也要根据辩证选用,不能离开辩证。
什么调整内分泌的药呢?泽兰、枸杞子、女贞子、川断、蛇床子、菟丝子、补骨脂、淫羊藿、乌药、薄荷这些药从现在药理证实了,都能调整内分泌。
经前一个是肝郁,一个是宫寒,通过不同的辩证你选加,一直吃到月经来了,见红了。
2,经期调血。
月经见红一直到月经干净这段时间,有三则、四类、五加味。
3个治则,什么则呢?1)问量定向,问她的月经量定治疗方向,叫问量定向。
量多的易补摄,量少者易通利,这是第一个治则。
2)问凉定性,问月经来时小腹凉不凉来定性。
寒者温之,热者凉之,这是第二个治则。
3)必须调肝。
因为女子以肝为本,调经必须调肝。
要用什么呢?柴胡、香附和炒橘核,炒橘核的量可以用到30g。
也就是调经药里面必须加一个调肝药,三个里面选一个,这叫三则,三个治则。
4个类,就4个证类。
1)量多腹凉,月经量很多,肚子凉的,用胶艾四物汤。
熟地、当归、白芍、阿胶、艾炭、肉桂炭、生黄芪、党参、炒橘核、赤石脂、生牡蛎、荆芥炭、三七粉。
胶艾四物汤:阿胶、艾叶、川芎、芍药、当归、熟地。
方子出自《和剂局方》。
2)量多腹热,就是月经量很多,少腹不凉,甚至腹部烫的,用栀芩四物汤。
生地、当归、生栀子、黄芩炭、薄荷炭、茜草、地榆、乌贼骨、藕节炭、乌梅炭、香附、丹皮。
栀芩四物汤:栀子、黄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3)量少腹凉,用八珍汤。
生黄芪、当归、党参、桂枝、川芎、牛膝、柴胡、炮姜、鸡血藤。
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生姜、大枣。
方子出自《医垒元戎》。
4)量少腹不凉,用桃红四物汤。
生地、归尾、赤芍、川芎、丹参、桃仁、红花、泽兰、香附、鸡血藤。
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芍药、地黄。
方子出自《济阴纲目》。
4个证类,就是给你举例,经期调血就给你举例,这4个类型,临床都概括了。
5个随证加减,就是经期有5个症状进行加减。
1)腹痛,痛经腹痛加川楝子、元胡、郁金、益母草、地龙、五灵脂、蚕砂还有三七粉。
五灵脂和蚕砂必须包煎,昨天已经经讲了。
三七粉用于月经量多的时候加三七粉止痛;量少的时候三七分少用,用了以后经量会更少。
2)便溏,用山药、煨葛根、金樱子、生龙牡、炒白术、补骨脂、五倍子。
3)浮肿,经期浮肿特别多,用防己、泽泻、桑白皮、车前草、生黄芪、冬瓜仁和云苓。
4)腰酸,经期腰酸用鸡血藤、老鹳草、金毛狗脊、川断、桑奇生。
5)不孕,月经不调和不孕有直接关系,所以调经的时候这个女士不孕,你可以加上这几个药:蛇床子、菟丝子、金樱子、黄柏、泽兰、龟板、肉苁蓉、川楝子。
这是经期见红到干净,要调血。
3,经后期,月经干净以后到下次来月经开始有症状,这个阶段叫经后期。
经后要调肾,调肾就吃丸药,有两个丸药交替使用:第一个通用的,甭管你哪个类型通用,选一个,八珍益母丸、白通丸、杞菊地黄丸任选一个;偏寒的的选艾附暖宫丸,女金丹;偏热的选加加味逍遥丸或者德生丹。
也就两个丸药:一个是必备的;一个是选用的。
根据寒热,寒热就根据舌苔,黄的是热,白的是寒,一直吃到下一次来月经。
出现反应了,调气,见红了调血,月经干净就调肾,这个三个调呀,非常有优势,所有的月经不调都刻意用这个办法来调。
(二)痛经的内服外治法。
痛经是妇科常见的多发病,也是中医特具优势的病种之一。
痛经单纯止痛效果不佳,必须追究病因加以对因治疗为主,止痛为辅,方能奏效而且根治。
临床常见病因有寒凝、肝郁和血亏3类,其分证论治如下:1,寒凝胞宫证。
主证:经前形寒肢冷,经期下腹凉痛,得暖稍舒,经行不畅,四肢不温,纳谷不香,苔薄白,脉弦迟。
主法:温经散寒。
方药:温经汤化裁。
桂枝、白芍、炮姜、乌药、鹿角霜、炙甘草、蛇床子、木香、砂仁、艾叶、高良姜、香附、川断、焦三仙。
2,肝郁血滞证。
主证:经前胁乳胀痛,心烦易怒,经期腹部剧痛,经行暗块,块下痛缓,经后口苦纳呆,苔薄白,舌质紫,脉弦涩。
主法:疏肝活血。
方药:四逆散化裁。
柴胡、枳壳、青皮、赤芍、丹参、川楝子、玄胡、生栀子、莱菔子、生山楂、蒲黄、炒橘核、地龙、蚕砂。
3,营血亏虚证。
主证:经前神疲气短,精神不振,少言懒动,经期下腹忍痛,连绵不止,经行色淡量少,纳差便溏,心悸失眠,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
主法:健脾养血。
方药:归脾汤化裁。
生黄芪、当归、白芍、炙甘草、香附、鸡血藤、炒白术、生地、黄精、葛根、木香、三七粉、生杜仲、菟丝子。
除内服外痛经还可外敷,按虚实不同来组方:(1)虚证桂枝30g、鹿角霜30g、山药30g、白芍60g、生黄芪60g、当归30g。
(2)实证。
丹参60g、生栀子30g、川楝子30g、玄胡30g、乌药60g、乳没各30g。
以上共研细末陈醋调成厚糊状(过敏者浓茶调),每晚睡前用布敷于神阙、关元、三阴交、双涌泉,晨起取除。
痛经针灸有效。
痛经发作常常心烦意乱,其苦难忍,越烦越痛,要嘱患者放松,转移,“意疗”配合则止痛效果更佳。
全科治要(三)妇科(三)按色止带。
带下病为妇科常见病。
中医诊治带下病颇具疗效优势。
止带先辨虚实。
实者多见湿热下注,湿热之生,一则在脾,失健而困,二则膀胱,不渗而留。
其治清热利湿,有2法:燥湿选用苍术、黄柏、薏苡仁、椿根皮、苦参、云苓;渗湿选用车前草、萆薢、桑白皮、白鲜皮、猪苓、泽泻、石苇、白花蛇舌草、荆芥炭。
虚者脾虚下陷,冲任不固而绵绵如带,所谓“十女九带,十带九虚”。
其治健脾举陷,有2法:健脾选用党参、白术、山药、扁豆、云苓、薏苡仁;举陷选用升麻炭、荆芥炭、蝉衣、生黄芪、柴胡。
止带还要抓住风寒湿3邪。
带下常因六淫所传,风为其首,下部多湿,带色白多,寒证明显。
故风寒湿为带下主因,散风者常用炒苍耳子,祛寒者用蛇床子,化湿者用地肤子。
止带必投三子。
带下日久,必伤脾胃,气陷滑脱,故久带宜涩,选用乌贼骨、煅牡蛎、补骨脂、芡实、金樱子、莲肉、银杏。
带要按色止带,按带的颜色来止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