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被时代_幽默中的深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2期上旬刊·总第446
期
2009年似乎是网民情绪大爆发的一年,这一年里网络世界可谓翻云覆雨、热闹非凡。从年初的“躲猫猫”事件到5月份杭州胡斌驾车肇事的“欺实马”事件,6月份又有郑州市城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的雷人语录:“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到年底因拆迁问题而自焚身亡的“唐福珍”案件等,这些事件在网络世界中被广大网民迅速传播进而展开激烈讨论,无不显示出2009年是不平坦的一年。但如果要用一个字给2009年做一个点题总结的话,“被”字是再合适不过了的。
尚未找到工作的某毕业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现自己被学校记录为“已就业”;一个没有自杀动机的人意外死亡,而死亡现场并没有呈现自杀的迹象,却被相关部门认定为“自杀”;重庆市某县教育局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学校的乱收费现象标榜为学生家长的“自愿行为”……这些事件扑朔迷离,让人参悟不透,无奈之中,公众美其名曰“被XX”。
有关“被”字新式用法的起源我们已无从考据,不过之后所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事件,诸如“被代表”、“被增长”、“被捐款”、“被小康”等,让“被”字一时间在网络世界及各大媒体中“蹿红”,以致一系列“被XX”的出现,最后网民惊呼中国已进入了“被时代”。
“被时代”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被XX”并非单一的个案,而是一系列单一事件在经公众舆论后呈现出极大相似性的社会事件。“被就业”也好,“被代表”也罢,言于心生,这种言论往往能够引起集体的共鸣,而公众调侃的“被时代”究其根本乃是一种公民权利意识的爆发。“被时代”的出现是始料未及的,它给各级政府部门敲响了警钟,有关部门应反
省其执政行为,改革陈旧的执政理念。面
对公众的怀疑与普遍性的社会情绪,政
府部门所做的不能是掩饰或压制,而应
及时疏导、沟通与改正。唯有如此,社会
才能真正的和谐。
“被”字在汉语写作中是有着特定的
含义和用法的。按照汉语语法,“被”字的
使用非常谨慎,使用时表示一种被动语
态,而“被”字后面所承接的应该是一个
及物动词或者是表示被动的词语,如“被
打”、“被救”、“被帮扶”等。在这种用法
中,被动语态的主语是受动者,意味着主
语中所对应的受动者将面临一种强制性
行为的影响。
而由网民发明创造出的“被XX”用
法,“被”字后面承接的却是一个表示主
动行为的词语,如“被就业”、“被代表”、
“被自杀”等,把“被”字和本应是表示主
动行为的词组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一
种奇怪的被动句式。这种用法看似一种
语法错误,其实这种在特定环境中的特
定用法对于使用它的公众来说“只可意
会不可言传”,其中的深意值得玩味和推
敲。
如果仅从语法的角度来分析“被”现
象,则此种用法十分荒谬。中华语言文化
博大精深,而网络中的汉语用法并不循
规蹈矩,反而显示了充分的不羁,于是这
种“错误”的语法大行其道,与“事”俱进。
“被XX”句式用法看似荒诞,仔细想
来荒谬的背后却另有深意。近年来所发
生的一系列社会事件,公众往往是在不
知情、不理解、不相信甚至迫于压力的情
况下被迫接受的。而相关权力部门在处
理此类社会事件中所采用的方式以及处
理结果,往往让大众无法接受。因此公众
只能采用这种迂回方式,创造出此类矛
盾的被动句式来发泄不满情绪。
当今社会中面对公共权力的滥用或
者当个人权益被损害时,处于弱势地位
的群体或个人无力发出自己的声音,更
没有能力撼动权力部门的权威,无奈中
只能以一种反讽的语调将不满与愤懑寄
托于一个“被”字。而这个“被”字的实质
就是弱势群体对强势群体、权利对权力、
公众对官方、草根阶层对权力精英所表
达的质疑、抗议和讽刺,深刻地揭示了当
今社会中被扭曲的事实和公众的无奈。
由此看来,这种“错误语法”也不无道理。
如果对“被时代”所涉及到的参与主
体加以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公众、媒体以
及政府(权力部门)正是这一特殊时代现
象的三位主角。公众创造了“被XX”用法,
媒体将之曝光和传播并引起更多的关
注,而这一切所针对的都是相关部门权
力的滥用或不合理的处理方式。公众、媒
体和权力部门三者间通过互动展开博
弈,从而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并有利于
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公众的目光总是眷顾着弱势群体,
而“被XX”中受动者一方总是处于弱势
地位。这里的受动者可能是“欺实马”事
件中的死者,也可能是上海钓鱼式执法
中的受害人,当然更多时候是我们这些
经常“被代表”的公众。处于弱势地位的
“被时代”:幽默中的深思
●周长城李建华
一、“被”字新解——
—“正确”
的“语法错误”
二、“被时代”中公众、媒体与
政府的博弈及其角色互动特别关注
30
2010年第2期上旬刊
·总第446
期一方在面对公权力的滥用或者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于是对这些事件感同身受的公众只有通过舆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被时代”的出现是公众的一种调侃与戏谑,同时也是公众舆论在面对政府执政权力失范的一种无奈。
公众、媒体和权力部门的博弈主要表现为公众和媒体对权力部门的执政监督与政治参与。媒体作为一种传统的监督者有着自己特殊的阵地,而公众则通过网络这种虚拟平台与媒体和权力部门展开互动。网络作为最为特殊和最为重要的公众舆论平台,已经成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发表公共意见和表达公共意志的主要载体。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为22.6%,超过了21.9%的世界平均水平,而我国的网民数量达到2.98亿,稳居世界第一。这些数字表明公众通过网络进行权力监督和公共事务参与有着巨大的力量和潜力,而“被时代”的出现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因此面对强大的公众舆论监督与网络民意,政府部门在权力行使过程中不得不对其仔细考量和认真对待。
如今,“被时代”的出现,预示着公众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并进行权力监督已然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对于公众、媒体和权力部门间的博弈,我们更希望是一种常态而非昙花一现。当然,这场博弈看来是一个长期过程,当面对有关权力部门的权力失范和媒体监督功能的丧失时,唯一能够规范政府权力维持社会公平正义的力量就来自于公众。尤其是在如今的“被时代”,公众舆论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多年以来,公民社会的构建一直被公众尤其是精英知识分子所呼吁。公民社会不是乌托邦、理想国,而是一种可以实现的社会理念。这种理念要求公众对社会事务的充分参与,而公众这种参与
在某种程度上依赖并表现为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提高。
“被时代”所出现的一系列荒诞不经的社会公共事件并非一种新兴事物,几千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没有哪个时代的民众能逃脱“被XX ”的命运,社会公权力的失范也并非只在2009年出现过,“被
XX ”其实一种自古就有的现象。它在2009年的爆发其实正体现了公民权利意
识的觉醒。这种权利意识的觉醒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从上个世纪末以后,随着世界范围内社会民主观念不断兴起,我国在社会变革、制度创新等方面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公民权利意识在此过程中也逐渐觉醒。
回望最近几年的众多社会事件,从重庆“最牛钉子户”引发的有关物权法讨论,到厦门PX 项目的缓建与改址,再到如今的“被时代”等,有关这些事件的解决或讨论充分显示了公众知情权和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权利的觉醒。面对强大的公众舆论压力,有关政府部门在公权力的行使过程中将涌动的民意纳入了政府的议程,进而使得一系列社会事务得到妥善解决。
“被时代”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也未必都是负面的,“被时代”也未必是一个坏的时代。“被XX ”事件中来自公众的诸多的口诛笔伐,充分体现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同时在此过程中媒体的监督作用、网络的传播与辩论平台使得相关事件的大量信息得以公开,公众也得以对系列事件追根究底、查出真假虚实。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和网络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同时相关权利部门也不得不就此类事件加以调整和改正。“被时代”的到来,以其特有的方式推动中国一步步走向民主化、法制化。
面对“被时代”的来临,我们与其为公权力的失范而迂回的调侃,不如为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抱以热烈的掌声。如今,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公众和媒体的集体失语,而是网络社会中有关公共事务的激烈讨论以及正在崛起中的公民社会。“被时代”带给我们的不应只是失落
与无奈,同时也有积极的一面。在一系列“被XX ”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公众、媒体与公共权力部门的互动和博弈以及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当然公共权力部门面对公众舆论所做出的努力和改变也是值得肯定的。“被时代”其实正是公众与政府共同创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所作出努力的新时代。由此观之,“被时代”未必是一个坏的时代。
2009年的网络世界以翻江倒海之势
一次次的将政府的执政行为推到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公众创造的“被时代”,政府无数次的遭到来自公众的怀疑、否定、调侃和口诛笔伐。2009年所出现的一系列“被XX ”事件,我们不能据此武断地认定政府在处理此类公共事件中一定存在纰漏,但政府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所给出的答案或解释的确有时很难被公众接受。退一步来说,我们暂且不论政府在处理此类事件中是否存在问题,单就公众对政府的态度来说,“被时代”的到来折射出政府正面临一次严重的信任危机,而这次危机的对象正是给予其执政权力的人民。
那么为何政府会遭受来自“被时代”的信任危机?所谓量变引起质变,从“上海钓鱼式执法”,到“郑州市城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的雷人语录”,再至“唐福珍自焚事件”,正因为有关公共权力部门对公共事件一次次的不当处理,才使得公众对其信任一点点地减少,到后来哪怕相关部门所做出的是正确决策,公众依然对其抱持着一种怀疑态度。此外,公共权力部门在一系列“被XX ”事件出现后所表现出的迟钝反应以及所采取的“灭火”或“掩饰”行为,进一步增强了公众的疑虑和不信任。所谓“众口铄金”,“被
XX ”现象的增多,以及相关权力部门的危
机处理失效,公众对政府执政行为的质疑和不信任,久而久之势必会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甚至国家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公共权力部门如何解读“被时代”已经成为当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被时代”———戏谑中逐渐觉醒的公民权利意识
四、告别“被时代”需要更加开放、透明的政府执政方式
特别关注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