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垭地区J2介壳灰岩顶面构造图
构造地质学实习教材2
实习五 读褶皱区地质图一、目的要求读褶皱发育地质图及描述褶皱。
编制褶皱发育区地质图的图切剖面。
二、说明(一)褶皱形态分析分析褶皱发育区地质图,首先要确定背斜和向斜,进而再分析褶皱形态、组合类型及形成时代。
分析时,除遵循一般的读图方法外,具体步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但对于不同类型的褶皱其重点又有所不同。
1.区分背斜和向斜 首先根据地层的对称重复以及地层新老关系和产状区分背斜和向斜。
若核部为老地层,两翼依次为新地层,两翼依次为新地层者,为背斜:若核部为新地层,两翼依次为老地层者,为向斜。
2.确定两翼产状 分析两翼产状是认识褶皱形态的关键。
根据褶皱两翼产状及其变化,确定轴面和枢纽产状。
两翼产状可从地质图上直接读出。
在大例尺的地形地质图上,两翼产状也可根据地质界线与等高线的关系求出岩层产状。
3.判断轴面产状 根据两翼的倾向、倾角大致判断轴面产状。
若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相等,表示轴面直立。
如两翼倾角不等,轴面是倾斜的。
在斜歪和倒转褶皱中背斜的轴面均与缓翼倾向一致。
4.枢纽产状的确定 当地形近平坦褶皱两翼平行延伸,表示两翼岩层走向平行一致,则褶皱枢纽是水平的;如两翼岩层走向不平行,两翼同一岩层界线交会或呈弧形弯曲,说明该被皱枢纽是倾伏的;背斜两翼同一岩层地质界线交会的弯曲尖端指向枢纽倾伏方向,向斜两翼同一岩层地质界线交会的弯曲尖端指向扬起方向(图24)。
另外。
沿褶皱延伸方向核部地层出露的宽窄变化,也能反映出枢纽的产状。
核部变窄的方向是背斜枢纽倾伏方向,或为向斜枢纽扬起方向。
在地形起伏很大的大比例尺地质图上,褶皱岩层界线受“V”字型法则的影响,岩层界线弯曲不一定反映枢纽起伏。
枢纽水平的褶皱,会因地形起伏的影响,表现出两翼交会。
此时,从褶皱两翼产状、褶皱岩层界线分布形态与岩层产状和地形的关系等方向综合起来分析,才能正确认识枢纽产状。
5.转折端形态的认识 在地形较平坦的地质图上,褶皱倾伏处(扬起处)的轮廓大致反映褶皱转折端的形态。
地层层序表
下统 ∈1
馒头 组
90-150
太 古 界 Ar
泰山 群
Arst
>660
油质轻,深层可能为凝析油 气藏。注意观察油气显示和 岩屑,必要时进行中途测试
制表人:陈寿康
制表日期: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下 古 生 界 PZ1
凤山 组
100-110 灰色、深灰色泥质白云岩、结晶白云岩夹竹叶状灰岩、蓝灰色灰岩。 50-100 40-60 灰色、灰白色结晶状灰岩,中部有绿色页岩夹结核状灰岩、竹叶状灰岩(对比标 志层),底部赤褐色灰岩,含海绿石碎粒。 浅灰黄、绿色页岩夹灰质结核及薄层竹叶状灰岩,灰岩为透镜体
40-60
奥 陶 系 O
、隐晶灰岩夹少量泥质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下部 为浅灰色、灰黄色中厚层隐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局部夹角砾状灰岩。本层淋 100-200 蚀风化严重,裂缝、溶洞发育,为古潜山油藏的储集层。是垦利、义和庄、埕岛 、草桥等古潜山油藏的主要含油层系。当上覆有石碳系~二迭系地层时,中奥陶 统顶为T g1 地震反射层。
王 上统 氏 K2 组 白 垩 系 K 下统 青 K1 山 组 中 生 界 MZ
0-270
〉700
观察裂缝中有无油气 防掉牙轮、扭断钻具, 显示。肉眼难以确定 上部灰色暗紫色中~酸性喷发岩(安山岩、玄武岩,致密坚硬,钾长石斑晶结 防裂缝性井漏 岩性时,以镜下鉴定 构,具小气孔),夹灰色泥岩(性脆、微含砂),顶部夹一层暗紫色中粒硬砂岩 岩性为准。 。下部灰色、暗紫色安山质凝灰岩夹紫红色泥岩(微含砂)。沾化见深灰、灰黑 色玄武岩,惠民凹陷见杂色流纹岩。在广利东风6井喷出岩裂隙中见油迹。白垩 系青山组顶为T k 地震反射层。 上部浅灰、灰色、灰绿色泥岩与砂质泥岩互层,夹砂岩、含砾砂岩。下部为杂色 含砾砂岩与灰色砂质泥岩互层。 上部灰色、灰紫色泥岩和砂质泥岩夹厚层灰色煌斑岩。下部紫色泥岩与灰色白云 注意有无煤层气,在 防掉牙轮、扭断钻具, 质泥岩、砂岩、含砾砂岩互层。 油源断层附近砂岩可 防煤层坍塌 能含油。 上部灰色砂岩及紫色泥岩夹灰黑色碳质泥岩,局部含煤层;中部灰紫色泥质砂岩 为主夹黑色碳质页岩及煤层。下部灰绿色泥岩与碳质泥岩互层夹灰色砂岩、闪长 玢岩。坊子组顶为T J 地震反射层。侏罗系与古生界(或太古界)之间的剥蚀 面为T g 地震反射层
川东~川南地区地层特征及分层
川东~川南地区地层特点及分层值得一提的是,川南和川东有大面积的过渡区域,岩性必定消失过渡变更,在过渡区域工作时,应多借一些邻井材料,找出本井可能的变更.第一节侏罗系(J)河.湖瓜代相沉积的砂.泥岩.砂岩多呈透镜体散布,横向比较性差.侏罗系末早燕山活动使四川盆地强烈抬升隆起,造成侏罗系上部地层缺掉,川东地区残留上统蓬莱组.遂宁组及中统沙溪庙组,下统凉高山组及自流井组大多保存完全.上统川东地区所钻构造在拔山寺向斜中残存遂宁组(J3S),井下无全厚,拔向井残厚391m (有的井可能消失,但没有划分出来).重要散布于向斜中.1、岩性:紫红.棕红色泥岩夹灰紫.紫灰.灰绿色砂岩.泥质粉砂岩.底为砖红色.棕红色中~粗粒砂岩.本组岩性变更不大,泥岩和砂岩多含钙质.岩性组合特色是有砖红.棕红色砂岩,与下部地层差别明显.2、电性:双侧向广泛较低,一般8200Ω.m,天然伽玛值高.大井径为特点.3、分层:岩性底以砖红.棕红色砂岩与紫红色泥岩分界.电性以双侧向降低和天然伽玛升高半幅点及井径小底界分层.4、厚度:残厚400m阁下.中统沙溪庙组,厚度一般大于1000m以上,重庆邻近稍薄,由西向东有增厚的趋向.该组又分两段:沙二.沙一.5、沙二段(J2S2)(1)岩性:紫红色.暗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绿色.浅灰色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底部为黑色.深灰色“叶肢介”页岩,厚度几米~十几米,质软,页剃头育,含叶肢介化石丰硕.(2)电性:双侧向广泛低,天然伽玛高值,井径大.(3)分层:底以“叶肢介”页岩与J2S1顶灰绿色砂岩分界;电性以深浅双侧向升高.天然伽玛降低之半幅点分层.井下分层以岩屑录井为准,电性特点不明显.(4)厚度:残厚150~450m,残厚变更较大.2.沙一段(J2S1)(1)岩性:紫红色.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绿色.浅灰绿色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底为浅灰绿色关隘砂岩标记层.重庆地区为细~粉砂岩.杂色矿物不凸起.川东地区岩性.电性上特点不凸起.关隘砂岩由西南向东北颗粒变细至尖灭,特点不明显.(2)电性:双侧向广泛低,天然伽玛高值,大井径为特色.(3)分层:底以浅灰绿色细砂岩(关隘砂岩)与下统凉高山组黑色页岩分界.川南地区砂一下部可能有一层~几层构造相对较粗的砂岩,现场很难肯定那一层是关隘砂岩,分层有时不尽同一,原则上应以最后一层完分界.但不管一概而论,尽可能与地点井区的最新分层尺度一致.川东地区“关隘砂岩”的分层感化几乎没有,只有授课时大家还会提起.现场都是红层完分界,我的看法是最后一段红层以下的砂岩照样划在沙一好些,与区域上的“关隘砂岩”对应一下,但照样应优先斟酌地点井区的最新分层尺度!电性以深浅双侧向降低.天然伽玛升高半幅点.大井径顶分层.具体划分需据岩性.电性比较肯定.今朝在不合的区块划分的地位可能不一样,重要参考岩性划分.(4)厚度:在重庆地区320~410m,川东地区500m阁下,总的趋向是由东向西减薄.下统川东地区分为两个组:即凉高山组和自流井组.个中自流井组又分为过渡层.大安寨.马鞍山.东岳庙.珍宝冲五段.东岳庙段页岩可作为井下比较标记层.大安寨岩性横向变更较大,重庆地区为砂泥岩夹薄层灰岩组合,卧龙河及东北地区灰岩厚度增大.大竹~忠县一带以北至大巴山前缘重要为灰绿色砂泥岩组合,分段不明显.凉高山组和自流井组之东岳庙段为黑色页岩,自流井之过渡层~马鞍山.珍宝冲井段为砂泥岩组合.川南地区本来只有一个自流井组,且为五分:自五相当于川东地区凉高山组及自流井的过渡层,岩性紫红色泥岩与灰绿色粉砂岩互层为岩性组合特点,底以灰绿色粉砂岩与下伏自四~三紫红色泥岩分界;自四~三以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粉砂岩.灰绿色泥岩;底以紫红色泥岩与下伏自二东岳庙灰岩分界明显;自二上部为灰岩,下部多为深灰色.黑色页岩夹灰岩.不合井区灰岩发育程度有所不合,但厚度相对较稳固,为区域尺度层.底以页岩与下伏自一(珍宝冲)紫红色泥岩分界明显;自一为紫红色.暗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粉砂岩,下部泥岩常为杂色,底部泥岩与下伏须六砂岩(常为粗砂岩,色彩为灰白色~灰色深灰色,因“岩屑”含量不合而不合).下面仅将川东地区的下统特点分述如下:凉高山组(J1l)1、岩性:黑色页岩与浅灰绿色砂岩不等厚互层,局部浅灰色灰岩及灰绿色泥质粉砂岩.重庆地区则为灰黑色页岩与灰绿色粉砂岩或薄层灰岩间互层,下部渐变成紫红色泥岩,底为一层具底砾岩的厚层砂岩,接近于川中类型.川东地区根本上无灰岩,重要为黑色页岩夹砂岩.2、电性:深浅双侧向一般为300~500Ω.m,天然伽玛60~90API,抵偿声波120~210微秒/米.以高伽玛.低电阻.大井径.大声波值为特点.3、分层:底以黑色页岩完后浅灰绿色砂岩与J1g(过渡层)紫红色.绿灰色或杂色泥岩分界.电性以双侧向降低.天然伽玛升高半幅点分层.4、厚度:重庆地区70~120m,川东地区120~280m.整体看有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加厚的趋向.自流井组1、过渡层~大安寨(J1g~J1dn)(1)岩性:川东地区过渡层~大安寨不轻易划分,平日以大安寨同一称之.上部(即过渡层)为紫红色.深灰带绿色或杂色泥岩夹灰带绿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暗紫红.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等.中下部(即大安寨)为灰黑色页岩及灰绿色粉砂岩,一般夹3~4层灰褐色生物灰岩.本组岩性变更较大,在达县~开江~忠县东北区页岩厚度增多,由南向北灰岩厚度增大,层数增多,有的单层厚度由2m增至20m阁下.在涪陵~重庆以南多半构造未见灰岩,相变成砂岩或灰质砂岩.(2)电性:深浅双侧向一般为700~3000Ω.m,天然伽玛升沉较大,一般60~100API,抵偿声波180~200微秒/米.比较高低层,该层以高电阻,低伽玛为特点.(3)分层:底界岩性为灰岩或灰质砂岩与J1m顶部紫红色泥岩分界.电性以深浅双侧向高阻降低和低伽玛升高半幅点.井径变小底界分界.部分构造区与自三不轻易划分.(4)厚度:一般80~120m,上部过渡层一般20~40m.2.马鞍山(J1m)(1)岩性: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下部为黄绿色.灰绿色泥岩夹粉砂岩.大竹~忠县以北紫红色渐变成深灰带绿色,局部夹有少许薄层灰岩.(2)电性:以低电阻.高伽玛.大井径.大声波值为特点.深浅双侧向一般400~1000Ω.m,天然伽玛一般60~100API,抵偿声波170~200微秒/米.(3)分层:岩性以深灰带绿色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与J1d顶黑色页岩分界,电性以天然伽玛升高和电阻降低半幅点分界.(4)厚度:60~100m.3.东岳庙(J1d)(1)岩性:黑灰色.黑色页岩,中.下部夹深灰褐色泥质介壳灰岩.一般具有1~3层灰岩,川东东北部局部不具有灰岩或较薄,相变成砂岩或灰质砂岩(如云安厂北段.硐村.七里峡北段.亭子铺以北).向南灰岩减薄.灰岩散布最厚区在垫江~梁平~忠县形成的三角区内.(2)电性:双侧向一般400~1100Ω.m,天然伽玛一般60~90API,抵偿声波一般170~200Ω.m.电阻.伽玛变更较大.(3)分层:岩性以深灰色粉砂岩或灰质粉砂岩与J1z紫红色或深灰绿色泥岩分界.电性以双侧向高值降低和天然伽玛低值升高半幅点分层.(4)厚度:一般40~80m.厚度总的变更趋向是垫江~梁平~忠县形成的三角区一般大于60m,涪陵~长寿以南一般小于45m,江北~邻水~达县一带.万县~达县以北一般40~55m.4.珍宝冲(J1z)(1)岩性:紫红色或深灰绿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粉砂岩,下部夹浅灰绿色.黄绿色砂岩,的底部为杂色泥岩(向北东不明显,多呈绿色.川东中部.重庆地区近底部有深灰色.灰绿色.黄棕色泥岩.砂质泥岩,底部罕有粘土岩.灰质页岩.赤铁矿和底砾岩).本层在卧龙河构造区距底以上20~30m阁下有一层灰褐色中粒砂岩,厚度几~十几米.此层砂岩易与须家河砂岩混杂(但细心不雅察,这层砂岩在南部色带褐;北部为灰绿色或深灰色,也有带褐者,局部已尖灭.而须家河砂岩在南部且多为灰白色.中粒,在北部多为深灰.灰带黑色,深褐灰色,夹少量灰白色细粒砂岩,黑色矿物多,中粒,具有明显的特色是含白云母片).北部地区J1z近底部野外见1~3层3~5cm厚的煤线,岩屑中煤的碳化程度低,岸屑中可见到2~3cm含有煤.罗家寨.铁山坡一带下部为页岩.粉砂岩及细砂岩夹煤层,平日以消失砂岩为主,页岩辅的组合特点就以为是须家河地层.只有钻开须家河组足够的厚度才干肯定.这些地区当岩性组合与邻井可比较性较强时,分层才显得轻易一些,不然是有相当的难度,平日只有钻事后回过火来划分层界限.(2)电性:以大段高伽玛.低电阻.大井径.大声波值为特点.双侧向一般500~1100Ω.m,天然伽玛一般70~100API,抵偿声波175~225微秒/米.(3)分层:以天然伽玛高值降低,双侧向低值升半幅点分层.进入T3x后井径明显减小,呈现大块高电阻.低伽玛特点.岩性以杂色或深灰绿色泥岩或砂质泥岩(砂~泥岩过渡岩类)与T3x灰白色中粒砂岩(北部地区局部为深灰.灰带黑色中粒砂岩)分界.需特别留意的是T3x顶砂岩向北其白色标记其实不明显,从已钻井证实T3x顶岩屑为灰褐色细~中粒砂岩,含黑色矿物丰硕,很少见灰白色砂岩,也较致密间或见有松散的,明显特色是具有云母片.而J1z底部一套砂岩多为绿灰色(在渡口河构造区砂岩色彩.成份与T3x上部砂岩具有类似性而使其归属存有贰言),构造致密,细粉砂级,无白云母片.别的可确认的是,见大套砂岩夹页岩即为已进入T3x.(4)厚度:厚度变更不大,一般150~200m.第二节三迭系(T)三迭系可分为上.中.下三统.中.下统以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为主,夹蒸发岩类.中三迭世末的印支活动,四川盆地周边抬升,形成大陆湖盆,使上三迭统沉积了一套内陆湖泊相砂岩.页岩夹煤系地层.一.上统须家河组(T3x)1.岩性:厚层灰白色.深灰色.黑褐色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灰质砂岩,夹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及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煤.底以黑色页岩与雷口坡组假整合接触.材料标明,自贡.泸州.川中根本上可六分(喷鼻一.三.五页岩为主,喷鼻二.四.六砂岩为主),到川东地区六分已有艰苦.但川东整体上仍能反应出沉积旋回特色.需要提一下的是个体地区须家河下部也有灰岩发育,要在三叠系中统或下统顶手下套管的井应加以留意.底与雷口坡或嘉陵江组呈假整合接触.(比来的天东80井就消失了分层错误)2.电性:川东地区测井曲线上六分已不明显,电性特点以块状高电阻低伽玛.大声波时差为主.双侧向一般300~1300Ω.m,天然伽玛一般40~80PAI,抵偿声波一般175~225微秒/米.3.分层:电性一般以天然伽玛高值降低和双侧向低值升高半幅点分层.岩性一般以须家河黑色页岩(极个体井为深灰色砂岩.煤)与雷口坡组或嘉陵江组的灰岩(或云岩)等接触(雷口坡组可能消失泥质岩类).4.厚度:厚度变更总的趋向是从南到北增厚,350~700m,一般500m阁下,局部构造仅300m,如东溪.黄草峡.苟家场等构造.二.中统雷口坡组(T2l)雷口坡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的岩类(浅海相~泻湖相沉积的石灰岩.白云岩.硬石膏及页岩等),因为印支活动影响,T2l长期遭遇剥蚀,川东地区遍地残厚不一.据井下及露头材料标明:开江石隆起核部(大天池中段龙六~五百梯.南门场南段.七里峡中段~北段.渡口河.黄龙场.温泉井.沙罐坪等构造残留T2l21-1).达西~景市~双家坝.屏锦铺.牛脑门.云安厂.硐村.老湾.磨盘场.万顺场等残留T2l13;座洞崖.明月场.黄草峡.梓里场构造一线残留T2l11.川南大部分地区雷口坡缺掉,仅在南部和东部地区有散布.雷口坡组可分为三段:T2l3.T2l2.T2l1. (一)雷三(T2l3)1.岩性:局限海蒸发情况的深灰色云岩.灰岩,下部夹灰白色石膏.2.电性:高电阻.低伽玛.小井径.低声波时差为特点.3.分层:岩性以云岩或膏质云岩与T2l2灰岩分界.电性一以双侧向电阻升高.伽玛降低半幅点分层,电性特点不明显,重要联合岩屑分层.电性以岩性密度变更分层明显.4.厚度:残厚80~110m.5.散布:仅在云和寨.龙会场及以西地区有保管.(二)雷二(T2l2)1.岩性:局限海台地沉积的深灰色灰岩,夹少许页岩,下部含泥质不均.2.电性:以块状高电阻,低伽玛为特点,井径.声波变更较大.电阻一般1200~1000Ω.m阁下,天然伽玛一般30~50API,抵偿声以175~225微秒/米.3.分层:岩性以灰岩与T2l31泥灰岩或含泥质灰岩.页岩分界.电性以双侧向降低及天然中玛升高半幅点分层.4.厚度:全层厚约100m.残厚变更较大.5.散布:板东~麦南与铁山~黄泥堂~硐村形成的区域.(三)雷一(T2l1)局限海蒸发岩相,岩性重要为云岩.泥云岩及灰岩,夹黑色页岩.灰白色石膏.在垫江~忠县一带及以北地区中部夹紫红色泥岩,而忠县.万县.云阳及以东地区中.下部紫红色泥岩增多.厚度270~420m.向北东(建南)称为巴东组.雷一段可分为三个亚段:T2l13.T2l12.T2l11.各亚段岩性分界标记不明显,录井分层不轻易控制,测井三分明显.测井按电阻曲线三分明显,中部具有一套高电阻特点,其上.下电阻稍低.1.雷一3(T2l13)(1)岩性:深灰色泥灰岩为主夹黑色页岩.灰白色石膏.深灰色云岩.有的构造黑色页岩不明显.泥质含量上重下轻.(2)电性:电阻呈大幅度变更的锯齿状,下部具三块高伽玛.低电阻特点,声波.井径变更较大.电阻一般20~40Ω.m,天然伽玛一般60~100API.(3)分层:岩性以泥云岩与T2l12顶石膏分层,电性以天然伽玛降低和双侧向.密度升高半幅点分层.(4)厚度:全层厚130~160m阁下,残厚变更较大.(5)散布:达西~屏锦铺~硐村一带与板桥~双龙一线形成的区域内.2.雷一2(T2l12)(1)岩性:灰白色石膏及深灰色云岩夹深灰色灰岩及泥云岩.薄层页岩.卧龙河及北东地区上部具紫红色.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福成寨无此层).梁平以东~丰都以北泥岩增多.该层可作区域比较的指导层.(2)电性:电阻一般10~30Ω.m,天然伽玛一般60~100API.电阻上高低低,伽玛下高上低,幅度变更较大.整体上电阻较上.下邻层高,伽玛较上.下邻层低.(3)分层:岩性以灰白色石膏或灰褐色膏质云岩与T2l11泥云岩分界.电性以低伽玛升高,双侧向高值降低及密度降低半幅点为界.(4)厚度:全层厚80~90m,残厚一般0~80m.(5)散布:七里峡北段~温泉井~巫山坎~明达构造区与座洞崖~新市~涪陵一线形成的区域内.3.雷一1()(1)岩性:深灰色泥质云岩及深灰褐色云岩夹灰白色石膏.梁平以东~丰都以北上部夹紫红色泥岩.底为标记层“绿豆岩”,厚度一般0.5~2m.但由南向北至板东~新市~龙潭一线东北未见“绿豆岩”,已演化成泥云岩.本亚段以岩性杂,泥质含量高为特色.i.电性:天然伽玛上高低低,电阻上低下高,电阻较高低邻层低.双侧向一般10~1000Ω.m,天然伽玛一般30~100PAI,抵偿声波一般150~225微秒/米,变更幅度较大.(3)分层:底以“绿豆岩”或泥质云岩为标记层与T2j52“绿豆岩”或泥云岩电阻低.伽玛高,井径大,以天然伽玛高值降低和双侧向电阻低值及密度升高半幅点分层.(4)厚度:一般100~170m.剥蚀区厚度变更较大.(5)散布:座洞崖~新市~黄草峡~梓里场一线以北(除檀木场.沙罐坪局部).三.下统(T1)三迭系下统分为二个组,即嘉陵江组和飞仙关组.个中嘉陵江组从上到下又分为五段,飞仙关组从上到下除局部地区可分为四段,一般两分明显.重要为坦荡海台地碳酸盐岩相过渡到局限海台地蒸发岩相瓜代沉积.(一) 嘉陵江组(T1j)从上到下分五段:1.嘉五(T1j5)分两个亚段:T1j52.T1j51.在开江古隆起的檀木场~沙罐坪.南面的相国寺~铜锣峡~黄草峡~四合场以南被剥蚀,地层残留厚度不全.<1>嘉五2(T1j52)(1)岩性:深灰色云岩夹灰白色石膏.深灰色泥质云岩及灰岩(顶底为石膏).由南向东泥质含量削减.在铁山.岑岭场.硐村构造其下部有一层盐岩.(2)电性:电阻上低下高.天然伽玛上高低低,其值变更较大.(3)分层:底以石膏与T1j51顶云岩(为主)或灰岩分界,电性以天然伽玛升高,双侧向高电阻及密度降低半幅点分层.(4)厚度:60~65m.(5)散布:除相国寺~黄草峡~四合场以南以及檀木场~沙罐坪~七里峡中段有剥蚀外,其余均有散布.<2>嘉五1(T1j51)(1)岩性:上.下一般为灰褐色云岩,中部夹灰褐色灰岩.云岩多具溶孔和鲕粒构造.渡口河构造在顶部发T1j51育鲕粒.(2)电性:块状高阻;天然伽玛变更不大,高于上.下邻层.天然伽玛一般10~20API,声波一般1000~10000Ω.m.(3)分层:底以云岩与T1j44石膏或T1j44泥质云岩(如月2井)分界.电性一般以天然伽玛值降低,双侧向.密度升高半幅点分界.(4)厚度:一般20~35m.由川东中部向北部地区厚度减薄.(5)分不:除重庆~南川以南局部有剥蚀外,其余均有分不.2.嘉四(T1j4)嘉四从上至下分为四段,即嘉四4.嘉四3.嘉四2.嘉四1.总体上为两套白云岩(T1j43.T1j41)及两套硬石膏(T1j44.T1j42)互层.习惯上又把嘉四1与嘉三分在一路称嘉四1~嘉三.<1>嘉四4(T1j44)(1)岩性:灰褐~灰白色石膏为主,夹褐灰色膏质云岩,灰.深灰色云岩,灰白色硅质泥岩,深灰色泥质云岩.局部构造顶部石膏在录井中及电性特点均不明显,为泥质云岩(如月2井),且上部泥质含量重的岩类厚度较大.局部构造中部含泥质重(如龙会场).一般都夹有一层硅质泥岩标记层,该标记层有的地区有两层,散布的部位也不一致,一般散布在中上部,有的构造散布鄙人部(如黄龙场).部分构造硅质泥岩不明显(如渡口河).在达县.垫江.万县.云阳四个盐湖区及洋渡溪构造具有较厚的盐岩层.(2)电性:具高密度特点.天然伽玛一般10~15API;双侧向1000~10000Ω.m,抵偿声波160~170微秒/米,硅质泥岩具高伽玛特点(一般具低电阻特点).(3)分层:底以石膏与T1j43顶云岩分层.电性以低伽玛升高,双侧向.密度降低半幅点分层. (4)厚度:因本层石膏易塑性形变,厚度变更较大,一般30~90m.整体看,厚度由南向北减薄.<2>嘉四3 (T1j43 )(1)岩性:褐灰色云岩夹灰岩.一般顶底为云岩中部为灰岩.顶部云岩多具鲕粒构造.(2)电性:天然伽玛和双侧向变更不大,天然伽玛一般20~30API,双侧向一般1000Ω.m以上.抵偿声波一般130~145微秒/米.(3)分层:底以云岩与T1j42顶石膏分界,电性以高伽玛降低,双侧向.密度升高半幅点分层. (4)厚度:一般25~40m,大多在35m阁下.<3>嘉四2(T1j42)(1)岩性:灰褐色~灰白色石膏为主夹褐灰色膏质云岩.深灰色云岩.部分地区(同T1j44)有岩盐,一般在近底部有一薄层灰.深灰色鲕粒云岩(一般3~8m)可为帮助指导层.(2)电性:一般为低伽玛,10~15API;双侧向一般800~10000Ω.m,抵偿声波一般160~170微秒/米.本层以低伽玛.高密度为特点.当下部硬石膏含泥质较重时,电阻往往降低,伽玛值升高.(3)分层:底以石膏与T1j41顶云岩分界,电性以低伽玛升高,双侧向和密度降低半幅点分层. (4)厚度:本层厚度由南向北有增厚的趋向,川东地区30~150m,一般80m阁下.因本层石膏易塑性形变,厚度变更较大.<4>嘉四1(T1j41)(1)岩性:深灰色云岩为主夹深灰色鲕粒云岩.铁山.坪西.五百梯构造等下部夹有薄层石膏或膏质云岩.(2)电性:天然伽玛一般30~45API,双侧向一般10000~20000,抵偿声波一般140~150微秒/米,声波变更不大,天然伽玛一般为上.下高而中央低.(3)分层:岩性以云岩与下伏T1j3灰岩分层,电性根据密度划分,在密度降低半幅点分界.没有密度较难划分,重要根据录井岩性划分,如岩性不详时,可用电阻比较分层.录井中常把T1j41与T1j3归并为T1j41~T1j3.天然伽玛和电阻固然可能具有类似性,但划分的界限可以完全不一样.特别是向北部渡口河构造区云质岩厚(40m以上),分层特点与邻区不一样,七里峡谷.檀木场构造区厚度较薄(12m),分层特点与邻区不一样,五厚梯构造局部云岩薄(5m),岩性.厚度与邻井不克不及比较(电性可比),所以无密度时必定要根据岩屑录井划分.(5)厚度:一般20~40m,厚度变更较大.3.嘉三(T1j3)(1)岩性:灰色.深灰色灰岩为主,夹鲕状灰岩,局部在上部含云质或夹云质灰岩.泥灰岩.在达县~开江~万县以北地区一般鄙人部(一般距底50~60m)夹一层云岩及石膏(云岩或石膏,或云质灰岩.膏质云岩),厚度5~25m不等.其余地区仅夹云岩.石膏条带,个体井T1j3底具有1~2m深灰色云岩(如苟3井.天东32井).川南地区嘉三岩屑中很少见到云岩.石膏,但测井曲线上照样有反响,个体井经由过程卖力选样,成功地以此为根据划分嘉三的岩性段.(2)电性:电阻和天然伽玛相对稳固.双侧向一般10000~20000Ω.m,天然伽玛一般20~40API,抵偿声波一般155微秒/米阁下.一般可据电性将其分为三大段,其伽玛特点为下.下段稍高.中段稍低.(3)分层:岩性以灰岩与T1j23顶石膏分界,电性以双侧向.密度升高及天然伽玛降低半幅点分层.川南地区很多时刻把灰岩和石膏之间的云岩划在T1j23.(4)厚度:一般100210m,由南到北增厚.4.嘉二(T1j2)按岩性可分三段.<1>嘉二3(T1j23)(1)岩性:灰白色石膏夹深灰色灰岩及云岩,顶部及底部石膏一般称上.中石膏层.(2)电性:天然伽玛一般顶底低,其值一般小于10API;中部商,其值一般30API阁下.双侧向一般1000~10000Ω.m,抵偿声波一般150~175微秒/米.(3)分层:底以石膏与T1j22云岩分界.电性以低伽玛升高和双侧向降低半幅点分层.(4)厚度:65~110m,由南向北增厚.<2>嘉二2(T1j22)(1)岩性:上部以灰色云岩为主夹深灰色泥质云岩.灰岩,下部夹灰白色石膏层.石膏层厚度极不稳固,仅在卧龙河及大竹以南地区散布,同时该区上部有时也夹石膏.其它地区全层无石膏(?).我所看到的是兰灰色泥岩之上老是有一段石膏,且厚度相对较稳固,川南地区称之为下石膏.底为区域标记层兰灰色泥岩(常为1~3段薄层,局部还夹有紫红色和和灰绿色泥岩条带或角砾),该标记层在北部减薄或已不消失.该层含泥质较重.(2)电性:天然伽玛一般上低下高,上部一般10~30API,下部一般大于30API,双侧向一般上高低低.抵偿声波一般150~170微秒/米.(3)分层:底以兰灰色泥岩标记层与T1j21顶石膏分界,电性上以天然伽玛降低和双侧向.密度升高半幅点分层.(4)厚度:45~65m,由南向北增厚.<3>嘉二1(T1j21)(1)岩性:顶为灰白色石膏(川南较为少见,多为斑块状),下部深灰色白云岩.顶部石膏称下石膏层(这与川南地区下石膏的界说不一致).(2)电性:天然伽玛有从上到下升高.电阻从上到下降低的特点.天然伽玛一般5~30API,双侧向一般3000~10000Ω.m,抵偿声波150~175微秒/米.(3)分层:岩性底以云岩与T1j1灰岩分层,电性以伽玛升高和双侧向降低半幅点分层,重要以密度降低半幅点分层.无密度测井材料时参考录井岩性分层.在温泉井(3井)T1j1灰岩之上有几米云质灰岩或灰质云岩消失,今朝将其划为T1j21底.(4)厚度:15~35m,由南向北增厚.下部云岩厚度变更较大,由西向东增厚.5.嘉一(T1j1)(1)岩性:灰色灰岩为主.宣汉~开江~梁平~涪陵一线以北地区夹紫灰~暗红色薄层灰岩.宣汉~开江~万县以北嘉一底部或近底部灰白色云岩或暗紫色云岩.深灰色云岩(或膏质云岩类)或有一层紫红色泥岩,一般2~3m,之后又为灰岩,与T1f4形成过渡层或雷同情况的岩类,今朝分层归属消失贰言,此层在渡口灌~五百梯构造分于T1j1,在马槽坝~南门场~云安厂构造北段因为泥岩或石膏明显而分Tf4.这一层向东南偏向增厚,全层夹有薄层不稳固之泥灰岩.电性:一般具有伽玛上部高低部低.双侧向上部低的特色,天然伽玛一般20~40API,双侧向5000~10000Ω.m,抵偿声波一般150~170微秒/米.(3)分层:底以灰岩与T1f4紫红色泥岩或泥灰岩分界(今朝还消失的问题),电性以低天然伽玛升高.双侧向降低幅点分层(最好以最低伽玛值为底为层).(4)厚度:230~310m,由南向北增厚.(二)飞仙关组(T1f)自下而上由坦荡海台地碳盐相过渡到局限海台地蒸发岩相沉积.涪陵~邻水一线以南飞仙关相区四分明显,涪陵~万县以东.万县~达县以北之大治相东区.北区T1f3-1 三分不明显,。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实习
2
二、方法说明 ①了解图区出露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 ② 认识图区新老地层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 地貌特征; ③ 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 的影响。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3
重点:地层分布是否有对称重复现象; 分辨出背斜和向斜; 分析褶皱的形态和组合特征。
关健:确定褶皱的两翼、轴面和枢纽产状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7
倒转褶皱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8
4.判断轴面产状: ①测量两翼产状,用极射投影方法或几何作图法来确定。 ②在地质图上,从两翼产状大致判断出轴面产状。 如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则轴面直立 如果两翼倾向、倾角基本相同,则轴面产状也与两翼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19
褶皱地区铅直剖面图的绘制
1.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 注意地层界线的弯曲是与岩层产状和地形
的影响有关还是与次级褶皱有关,如是次级褶 皱在剖面上应反映出来。
2.选定剖面位置 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褶皱轴迹延伸方向,且
能通过全区主要褶皱构造。将选定的剖面线标绘 在地质图上。
注意:褶皱的地层一定是围绕某中心对称出现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5
2.确定两翼产状 褶皱两翼产状及其变化:主要从地质图上标绘的
地层产状符号直接去认识和分析。在一定情况下,也 可以根据同一岩层在褶皱两翼露头宽度的差异,定性 地对比两翼的倾角大小。这种分析是以岩层厚度基本 稳定,地形起伏不大或褶皱两翼的地面坡度相似为前 提,而岩层露头宽度只与岩层倾角大小有关,露头宽 度窄的一翼倾角大,宽的一翼倾角小。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这样,在具体分析地质图所反映的地质条件之前,能使我 们对地质图所反映的地区,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括了解。
二、任务和要求
⒈阅读和分析区域地质图 ⑷阅读岩层的分布、新老关系、岩性、产状及与地形的关 系 ⑸分析地质构造 如断层。褶皱的类型、规模、分布和性质,本区主要的构 造线走向以及与地形的关系。 图上如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构造时,可以先分析各年代地层 的接触关系,再分析褶皱,然后分析断层。 分析不整合接触时,要注意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是否大体 一致。分析是平行不整合还是角度不整合,然后根据不整合面 上部的最老岩层和下伏的最新岩层,确定不整合形成的年代。 分析褶皱时,可以根据褶皱轴部及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 分析是背斜还是向斜。然后看两翼岩层是大体平行延伸,还是 向一端闭合,分析是水平褶皱还是倾伏褶皱。 其次根据岩层产状,推测轴面产状,根据轴面及两翼岩层 的产状,可将直立、倾斜、倒转和平卧等不同形态类型的褶皱 加以区别。
二、任务和要求
⒈阅读和分析区域地质图
• 最后,可以根据未受褶皱影响的最老岩层和受到褶皱影响 的最新岩层,判断褶皱形成的年代。
• 分析断层时,应首先了解发生断层前的构造类型,断层后 断层产状和岩层产状的关系。
• 据断层的倾向,分析断层线两侧哪一盘是上盘,哪一盘是 下盘,然后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和岩层露头的变化情况,再分 析哪一盘是上升盘、下降盘,确定断层的性质;最后判断断层 形成的年代。
⒍编写地质报告。
报告格式: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概述》
• 一、引言(或序言、前言) 简述课程设计(综合分 析读图)目的要求、图幅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轮廓及 完成任务情况。
重庆中梁山凉风垭二叠_三叠系界线附近牙形类生物地层研究_袁东勋
古生物学报,50(4):420-438(2011年12月)Acta P alaeontolog ica Sinica,50(4):420-438(D ecember,2011)收稿日期:2011-04-11重庆中梁山凉风垭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牙形类生物地层研究袁东勋 沈树忠(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提要 系统研究重庆中梁山凉风垭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牙形类化石及其地层分布,应用样品居群的方法识别出2属7种,并划分为5个牙形类化石带,由下至上依次为:Clar k ina changx ingensis 带,C.y ini 带,C.meis hanensis 带,H ind eodus p r aep ar vus 带及H .p ar vus 带。
确定Cl ar kina 属占优势的居群与H indeod us 属占优势的居群的更替界面位于样品30-1与30-2之间,在此界面之上腕足类、类和珊瑚类等均发生了大量物种消失现象,仅有少量腕足类延续至三叠系底部,这一生物灭绝过程在时间和模式上与煤山剖面的基本一致。
二叠系与三叠系的界线位于34层底部H indeo dus p ar vus 分子首现的位置。
关键词 牙形类 化石带 二叠-三叠系界线 凉风垭 重庆1 前 言二叠纪最晚期由于涉及到地质历史时候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Sepkoski,1981;杨遵仪等,1987;Jin et al .,2000;Yin et al .,2007),而备受人们关注。
在确定这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的时间、原因和模式等问题中,最主要的是时间精度和框架问题。
我国华南地区发育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的乐平统沉积和高分异度的生物群,使其成为围绕着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研究最为热点的地区,相关地层的精度大幅度提高(Shen et al .,2010)。
经过国内学者的不断努力,二叠系与三叠系、长兴阶与吴家坪阶、吴家坪阶与卡匹敦阶(乐平统与瓜德鲁普统)的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分别被确立在浙江长兴县煤山D 剖面与广西来宾市蓬莱滩剖面(Yin et al .,2001;Jin et al .,2006a,b)。
广西贵港市某冶金溶剂用石灰岩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浅析
169广西贵港市某冶金溶剂用石灰岩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浅析林 权,林大统,罗军杰(广西壮族自治区三〇七核地质大队,广西 贵港 537100)摘 要:矿区属贵港市樟木镇管辖,区域上位于桂中凹陷的来宾褶皱带南部和大瑶山凸起西南部的接壤地带,矿区地层较多,矿体主要赋存于泥盆系中的桂林组、东村组以及石炭系额头村组、黄龙组、马平组灰岩中,矿体主要呈中-厚层状产出,矿区内构造简单,矿石质量好,满足冶金熔剂用石灰岩矿的工业指标要求。
关键词:贵港市樟木镇;熔剂用石灰岩;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P61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9-0169-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a Limestone Mine Used for MetallurgicalSolvents in Guigang City, GuangxiLIN Quan, LIN Da-tong, LUO Jun-jie(307 Nuclear Geological Brigade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Guigang 537100,China)Abstract: The mining area i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Zhangmu Town, Guigang City. It is located in the border zone between the south of Laibin Fold Belt in Guizhong Depression and the southwest of Dayao Mountains Uplift. There are many strata in the mining area. The ore bodies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Guilin Formation, Dongcun Formation in Devonian System, and the limestone of Etoucun Formation, Huanglong Formation, and Maping Formation in Carboniferous System. The ore bodies are mainly medium thick layered. The mining area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good ore quality, Meet the industrial index requirements of limestone ore for metallurgical flux.Keywords: Zhangmu Town, Guigang City; Limestone for flux;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laws收稿日期:2023-08作者简介:林权,男,生于1988年11月,壮族,广西南宁人,本科,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工程师 地质矿产勘查。
湘教版必修一2.2风成地貌课件(共42张PPT)
二、风积地貌——金字塔形沙丘
金字塔形沙丘景观是一种具有明显棱面、形似金字塔状的高 大沙丘。该类沙丘是在各种方向的风相互作用干扰下堆积而成, 高度可达100~200m以上。
二、风积地貌——灌丛沙丘
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粒会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 沙丘。绿洲边缘或草地中出现灌丛沙丘,表明这些地方发生了土地退化。
新月形沙丘
迎风坡
迎风坡
新月形沙丘链
风向
风向
沙丘链延伸方 向
在两个方向相反 的风向交替出现 时,而其中的一 个风向占优势时, 会形成新月形沙 丘链。其排列延 伸方向与合成风 向的夹角大于 60°或近于垂直。
二、风积地貌——沙垄(纵向沙丘)
二、风积地貌——格状沙丘
格状沙丘由相互垂直的风相互作用形成的,因风向较多使沙 丘纵横交错,在腾格里沙漠较常见到此现象。
在西北沙漠之中,由于风力作用的影响,地貌表现为沙丘地貌。据此回答 (1)下图所示符合流动沙丘剖面图的是(图中箭头表示风向)( )
(2)流动沙丘可侵害农田村庄,因此防护林应建在( )
①陡坡一侧
②缓坡一侧
③迎风坡一侧
④背风坡一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素养探究】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
1.吹蚀作用:风吹经地表时,由于风的动压力作用,将地表的松散沉 积物或者基岩上的风化产物(沙物质)吹走,使地面遭到破坏,这种作用 称为吹蚀作用。风速愈大,其吹蚀作用愈强。一般情况下,组成地表的沙 质物质愈细小,愈松散、干燥,要求的启动风速愈小,受到的吹蚀亦愈强 烈。
川东分层研究
川东岩性组合及分层特征:一:侏罗系(J):(一)上统(J3):1.蓬莱镇组(J3P):缺失2.遂宁组(J3S):川北地区残有500m左右3.(二)中统(J2):沙溪庙1300~1500m以紫红色泥岩为主夹灰色砂岩(三)下统(J1)1.凉高山:150m,(大竹~粱平一带,向南150m左右,向北200~250m)顶黑色页岩,底部灰绿色砂岩,中间黑色页岩为主2.大安寨~马鞍山:200m,顶部紫红色或灰绿色泥岩为主,底部以灰绿色粉砂,中南部以灰黑色介壳灰岩夹黑色页岩,中北部深灰色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粉砂,下南部以紫红色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砂岩,下北部主要以深灰绿色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砂岩3.东岳庙:50~60m,顶部以黑色页岩,底部灰绿色粉砂岩和灰质粉砂岩,中南部黑色页岩夹粉砂岩,中北部深灰绿色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砂岩4.珍珠冲:130~180m,顶部以紫红或灰绿色泥岩为主,底部是灰绿色或紫红色泥岩(北部以页岩为主),中南部以紫红泥岩夹砂岩,北部以灰绿色泥岩夹砂岩,北下部有60m黑色页岩夹浅灰色粉砂及煤二:三叠系(T)(一)上统T3x须家河:南部350~400m,北部550~650m,顶部以灰色~灰白色砂岩为主,底部黑色页岩,中上砂岩为主夹薄层页岩,中下以灰白色砂岩为主夹黑色页岩(二)中统T2L1.雷三:(只有达县~大竹一带,残存厚度60~90m,主要深灰灰岩及云岩,底部石膏或膏质云岩,中上灰岩为主,中下灰岩夹云岩及石膏)2.雷二:20~100m,全层灰岩为主,下部深灰色薄层泥质灰岩,只有川东北残存3.雷一三:150~200m,顶部深灰色泥质云岩,中间深灰色泥灰岩,云岩夹灰白色石膏,距离顶部25m有一层灰白色石膏(3~5m厚,九龄,龙会夹盐岩)4.雷一二:65~85m,顶底厚石膏(6~10m),中间深灰色云岩,云质灰岩,泥质灰岩夹石膏,北部底部厚石膏以上有一至二层紫红色及灰绿色泥岩5.雷一一:厚度120~180m,顶部深灰色泥质云岩,底部深灰色泥质云岩和泥质灰岩,中间以深灰色泥质云岩,泥质灰岩夹石膏,北上部夹几层紫红色泥岩,南中部夹绿豆岩(三)下统T11.嘉五二:60~75m,顶部厚石膏(5~8m),底部灰白色石膏(1~2m)厚,中间深灰色云岩,泥质云岩,灰白色石膏不等厚互层,不少构造夹盐岩,一般有1~2层2.嘉五一:25~35m顶底以灰褐色云岩(1~2m),中间南部灰岩及溶孔云岩,灰岩,北部灰岩3.嘉四四:30~100m,全层石膏为主,夹云岩(,忠县,万县,云阳夹盐岩),上部有硅质泥岩4.嘉四三:30~45m,顶底1~2m厚的灰褐色云岩,中间灰色灰岩(个别地区全层云岩)5.嘉四二:40~80m,全层以石膏为主,中夹薄层云岩,膏质云岩6.嘉四一:全层云岩,30m左右,北下部夹灰岩7.嘉三:180m,同嘉四一互补,顶部灰岩,底部1~2m厚云岩,8.嘉二三:70~100m,顶部45m厚灰白色石膏,底部15~20m厚石膏,中间云岩及灰岩9.嘉二二:45~65m,顶部10m灰色云岩,底部兰灰色泥岩,中间云岩,灰岩,下部夹泥灰质灰岩,云岩,底部北兰灰色泥岩及灰白色石膏10.嘉二一:25~35m,上部15m石膏,下部10~20m云岩11.嘉一:280~300m,南部全层灰岩,北部上中以灰岩为主,下部40m灰云岩夹灰色灰岩,个别夹1~2层薄石膏,底部为云岩12.飞四:25~35m,顶底以紫红色泥岩,北部底部为深紫红泥质云岩(2~3m),中间紫红色及灰绿色泥岩夹灰岩,云岩,泥灰,泥云,下部两层灰白色石膏,距底部2~3m13.飞三~飞一:南部顶部灰岩,北部云岩,南部底部为深灰带绿泥灰岩,北部灰色灰岩,中间灰色灰岩夹鲕粒灰岩。
利用surfer绘制凉风垭地区灰岩层构造图
Surfer应用实习报告姓名:李国猛学号:20121004408 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班学号:020121 班院(系):资源学院指导教师:曾佐勋2014 年 5 月利用surfer绘制凉风垭地区灰岩层构造图1.读取钻孔坐标(1)步骤一:启动Surfer软件Plot界面,点击菜单地图-基面图,文件对话框中选取“凉风垭地区地形图.bmp”,建立基面图。
(2)步骤二:鼠标双击基面图,打开“基本属性”对话框,在选项卡“图像坐标”中设置坐标范围。
默认地形图左下角为坐标原点。
根据地形图比例尺计算地形图实际地理范围,xMax和yMax为地形图右上角地理坐标。
坐标单位为米。
(3)步骤三:鼠标选取基面图,点击菜单-地图-数字化,使用鼠标点击钻孔位置,弹出对话框中数值为该钻孔坐标值。
依次读取各钻孔位置的坐标值。
2.建立XYZ数据文件(1)使用Surfer软件Worksheet建立灰岩顶面高程数据文件。
数据列包含钻孔编号,X坐标,Y坐标,灰岩顶面高程Z.3.生成GRID文件选取钻孔坐标数据列x,y和灰岩顶面高程数据列z,设置网格数据范围为地形图坐标范围,选取克里格方法进行插值,生成网格数据文件。
4.绘制等高线图以生成的网格数据文件,绘制等高线图。
设置等高线属性,填充色彩,及坐标轴属性。
生成的等高线图设置等高线属性设置等高线属性,填充色彩,设置轴性。
最终绘制的等高线图如下:5.绘制三维网格图以生成的网格数据文件,绘制三维网格图。
设置相应图形属性。
初始形成的三维网格图如下:设置网格图属性调整视角最终得到的三维网格图如下:6.绘制三维曲面图以生成的网格数据文件,绘制三维曲面图。
设置坐标轴比例尺,坐标轴字体大小,曲面色彩等属性。
最初形成的三维曲面图:修改曲面图属性设置视角:设置坐标轴属性:最终的到的三维表面图。
7.绘制钻孔位置张贴图绘制钻孔位置张贴图。
设置钻孔位置标识符号,在图中标注钻孔编号,设置不同图形和字体属性。
最初形成的张贴图如下:修改张贴图属性:修改后:修改坐标轴属性,改变字体后的张贴图:8.绘制向量图绘制向量图,设置向量绘制属性。
风成地貌 课件 湘教版(2019)必修一 地理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下图所示符合流动沙丘剖面图的是(图中箭头表示风向) ()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风沙活动的条件
• 沙源
-----风沙活动的物质基础
• 大风
-----为风沙活动提供动力条件
• 地表状况
-----地表干燥、植被覆盖率低等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农业:①降低土壤肥力
②掩埋农田
危 交通:①侵蚀路基,掩埋道路
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称为风蚀作用。
风
吹蚀作用 风吹过地面时,带走细颗粒物,造成地面的破坏
蚀
作
用
磨蚀作用 挟带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
对经过的物体进行冲击、摩擦,造成地面物体的
破坏
风蚀地貌
风蚀蘑菇
形突成起原的因孤:立岩石,尤其是
裂①隙接比较近发地育表的部不分太的坚气实的流岩 石中烈,含。遭受沙风量蚀较后多呈,现磨出蚀上部强宽 大②、岩下部性狭的小差的异蘑,下菇状部形岩态。
风蚀残丘
风蚀柱
特点:
风向
1.垄脊和沟槽相间排列;
2.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平行;
3.地面支离破碎;
风向
4.土墩奇形怪状。
一般情况下,雅丹地貌陡坡侵蚀严重 ,为迎风坡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雅丹
乌素特水上雅丹
垄脊间的部分洼地被附近湖泊上涨的湖水 淹没,形成水上雅丹
1.古河湖碎屑物堆积形成沉积地层
雅丹形成的两个关键2.地因壳素运动:,地表抬升,岩层出露
风积地貌
沙丘的形成条件
风力风向:决定沙丘的移动速度、方向。 地表形态:山岭是风沙流运行的障碍,地形起伏大,易在迎风侧
大量堆积沙子,形成巨大的沙丘。 水分、植被条件:越好越不利于沙丘的发育。 地表物质(沙源供应):沙子供应量的多少关系沙丘发育规模。
[灰岩岩性描述]灰岩野外描述(Word可编辑版)
[灰岩岩性描述]灰岩野外描述(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范文一:粉质粘土、灰岩描述①粉质粘土:黄褐;硬塑;以粘粒及粉粒为主,含少量高岭土,稍有光泽,层理特征不明显,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该层分布整个场区,层厚 5.0~6.5m,层底标高:80.35~86.44m。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为16~24击,岩土工程分级为Ⅱ级。
②粘土:黄褐;硬塑~可塑;以粘粒为主,含少量粉粒及高岭土,稍有光泽,层理特征不明显,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高;其中北岸粘土层中含约10~40%的角砾,呈棱角状,粒径约3~12mm,角砾母岩成分为硅质灰岩;其中局部含约10%碎石,呈棱角状,粒径约3~5cm,母岩成分为硅质灰岩。
该层分布整个场区。
层厚13.20~18.10m,层底标高64.55~73.24m。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为4~26击,岩土工程分级为Ⅱ级。
③1硅质灰岩(C3):灰黑色,很湿~饱和,强风化,细晶-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以碳酸盐矿物及硅质盐矿物为主,见大量燧石团块,燧石团块为黑色、呈扁球状、球状。
含较多方解石脉及石英脉,宽约10-20mm,局部见溶隙、溶孔,主要发育2组裂隙,与钻机轴向夹角分别为0°~10°、30°~40°,裂面较平直~微弯,陈旧,见溶蚀痕迹,局部以方解石、石英晶体及黑色炭质充填,岩芯破碎~较破碎,呈碎块状~短柱状,节长一般为5-20cm,最长约30cm, RQD值一般为35-80%,顶部与覆盖层接触面附近岩芯破碎,溶蚀现象严重, RQD 值小于35%。
该层在整个场区均有分布,层厚2.50~9.90m,层底标高57.17~66.74m。
属硬岩~极硬岩,岩土工程分级为Ⅷ级。
③2硅质灰岩(C3):中等风化,灰黑色,饱和,细晶~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以碳酸盐矿物及硅质矿物为主,含较多方解石脉及石英脉,大部宽约0.5~10mm,与钻机轴向夹角0-10°及30-40°为主,岩芯较破碎~较完整,呈短柱状~短长柱状,节长一般为10~20cm,最长达40cm,岩芯锤击声较脆, RQD值一般以50~95%为主,局部受溶蚀影响,岩芯破碎,呈碎块状,RQD值小于50%。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表面形态第2节风成地貌课件湘教版
NO.2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探究点1 探究点2
风蚀地貌 敦煌西北部有一个“魔鬼城”,其地貌形态多种多样:有的似古 城,街道、广场井然有序;有的如飞禽走兽,姿态栩栩如生;有的如 航行船队,看上去气势磅礴。在夜晚刮大风时会发出各种尖厉的声音, 令人毛骨悚然,所以被人们称为“魔鬼城”。
3.该地的主导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4.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顶到坡底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为( )
A.迎风坡——由大到小 背风坡——由小到大
B.迎风坡——由大到小 背风坡——由大到小
C.迎风坡——由小到大 背风坡——由小到大
D.迎风坡——由小到大 背风坡——由大到小
3.B 4.C [第 3 题,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迎风坡坡度 缓,背风坡坡度陡。读图,图示沙丘西北坡坡度缓,是迎风坡,该地 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第 4 题,风力一定时,沙粒颗粒小的易被吹动, 在迎风坡被吹到坡顶,颗粒大的不易被吹动,在迎风坡留存坡底。在 背风坡,沙粒颗粒大的先沉积,位于坡底,颗粒小的后沉积,位于坡 顶。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顶到坡底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都是由小 到大。]
3.风中携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 态,就是风积地貌。风积地貌主要以各种形式的沙丘呈现。新月 形沙丘是其中最基本的形态。 4.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 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5.防治风沙灾害,可采取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护林带 等措施。
川中岩性组合及分层
川中地区地层及岩性:一:侏罗系:(J)1.蓬莱镇组(J3p):厚度550m,地浅灰或紫灰砂岩(3~5m),中部大都为紫红色,暗紫色,灰绿色泥岩,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砂岩2.遂宁组(J3s):厚度350m,顶部紫红色,灰绿色泥岩,底部浅灰色砂岩(20~30m),中部紫红色,暗紫红色,灰绿色泥岩3.沙二(J2s2):厚度900~100m,顶部紫红色,灰绿色泥岩为主,底是灰黑色叶肢介页岩(3~5m),中部紫红色,暗紫红色,灰绿色泥岩4.沙二(J2s1):厚度440~450m,顶部灰绿色砂岩,泥质粉砂岩(2~3m),底部浅灰色砂岩,中部紫红色,暗紫红色,灰绿色泥岩5.凉上(J1L2):90~130m,顶部黑色页岩,底部是浅灰色灰质粉砂岩,中间以黑色页岩为主,夹灰绿色砂岩,粉砂岩6.凉下(J1L1):厚度25~45m,底部紫红色,灰绿色泥岩,底部浅灰色或浅灰绿色砂岩,粉砂岩,中部紫红色,灰绿色泥岩,夹砂岩或粉砂岩7.过渡层(J1q):25~35m,主要灰绿色泥岩为主8.大安寨1(J1dn1):25~30m,全层是灰褐色或褐灰色介壳灰岩夹薄层黑色页岩9.大安寨1-2(J1dn1-2):顶底黑色页岩,中灰褐色或褐灰色介壳灰岩10.大安寨2(J1dn2):厚度13~20m,顶底灰褐色或褐灰色介壳灰岩,中夹黑色页岩及介壳条带11.大安寨2-3(J1dn2-3):厚度5~10m,顶底紫红色,灰绿色泥岩,中灰褐色或褐灰色介壳灰岩12.大安寨3(J1dn3):全层灰岩或介壳灰岩,中夹薄层黑色页岩(5~8m)13.马鞍山(J1m):45~55m,顶是灰绿色或紫红色泥岩,底是灰绿色粉砂岩,中间紫红色或灰绿色泥岩或粉砂岩14.东岳庙(J1d):50~55m,顶是黑色页岩,底是浅灰色,灰色粉砂岩,中以黑色页岩为主夹灰绿色粉砂岩,下部(2~3m)灰黑色泥质介壳灰岩15.珍珠冲(J1z):厚度150~170m,顶部灰绿色或紫红色泥岩,底部灰色或灰黑色泥岩,中间灰绿色及紫红色泥岩为主夹粉砂岩,砂岩,泥质砂岩16.须六(T3x6):厚度50~70m,顶底灰色,灰白色砂岩,中间砂岩夹薄层黑色页岩17.须五(T3x5):顶底为黑色页岩(140~170m),中间黑色页岩夹灰色,灰白色砂岩,泥岩,粉砂岩18.须四(T3x4):顶底顶砂岩,中间夹页岩(75~100m)川中产层19.须三(T3x3):60~70m,顶底页岩,中夹砂岩20.须二(T3x2):150~180m顶底顶砂岩,中间夹页岩,川中产层21.须一(T3x1):10~20m,黑色页岩为主,夹薄层粉砂岩及煤22.雷四(T2L4):15m厚,全层以褐灰色~深灰色云岩为主23.雷三三(T2L3-3):75m,顶深灰色泥质灰岩,底灰色灰岩,中上灰岩夹云岩,中下灰岩夹泥质灰岩24.雷三二(T2L3-2):60m,顶部深灰泥质灰岩,底部灰白石膏,中间灰岩,云岩石膏互层(龙女寺夹盐岩)25.雷三一(T2L3-1):75~80m,顶部深灰泥质灰岩,底部深灰泥质云岩,中间灰岩,云岩,石膏互层26.雷二(T2L2):75~85m,顶底灰白色石膏,中间泥云岩,云岩27.雷一二(T2L1-2):75~90m,顶底深灰泥云岩,中间泥质云岩,云岩,石膏28.雷一一(T2L1-1):65~75m,顶厚石膏(6~8m),底绿豆岩(硅质泥岩),中上石膏,云岩,中部浅灰色云岩,溶孔云岩及灰岩,下部石膏,云岩,膏质云岩,泥质云岩29.嘉五二(T1j5-2):30~40m,顶底灰白色石膏为主,中夹薄层云岩30.嘉五一(T1j5-1):20~25m,顶底灰色云岩,中夹灰色灰岩31.嘉四四(T1j4-4):80~100m,全层石膏为主,中夹薄云岩(潼南夹盐岩)32.嘉四三(T1j4-3):5~8m,全层灰色云岩33.嘉四二(T1j4-2):10~15m,全层灰白色石膏34.嘉四一(T1j4-1):8~20m,全层灰色云岩35.嘉三(T1j3):115~120m,全层灰色灰岩36.嘉二三(T1j2-3):55m左右,顶底1~2m云岩,中上部30m厚石膏,中间10m云岩,中下15m灰色灰岩37.嘉二二(T1j2-2):40~45m,顶部15m厚石膏,底部2m兰灰色泥岩,中上10m灰色灰岩,中下20m灰色灰岩夹泥灰岩38.嘉二一(T1j2-1):18~20m,上部12m石膏,底部8m云岩39.嘉一(T1j1):230m左右,全层灰岩40.飞四(T1f4):40m左右,顶底紫红色泥岩,中间夹灰色,云岩,灰岩,紫红色泥岩41.飞三(T1f3):100m,顶底灰色灰岩,中间灰岩为主,夹深灰色泥岩及暗紫色泥岩42.飞二T1f2):150m,顶底暗紫色泥岩为主,中紫红色泥岩,夹薄层深灰色泥质灰岩和紫红色泥岩43.飞一(T1f1):140m,顶灰色灰岩,底深灰色灰岩,中间灰色灰岩为主,夹灰绿色泥岩和一层鲕粒灰岩44.长四(p2ch4):40m左右,全层深灰色灰岩,夹深灰色燧石结核灰岩45.长三(p2ch3):20m左右,全层浅灰色至灰褐色灰岩46.长二(p2ch2):30m左右,全层灰色灰岩为主夹灰黑色灰质页岩47.长一(p2ch1):28m左右,顶部灰黑色灰质页岩,下部灰色~浅灰色灰岩,中间灰色灰岩48.龙潭组(p2L):150m左右,顶部黑色页岩,底部浅灰色铝土质泥岩,中上灰岩为主,夹黑色页岩,中下黑色页岩为主夹灰色灰岩(2m),底部夹黑色煤(2m)49.茅四(p1m4):缺失50.茅三(p1m3):40m左右,全层浅灰褐色灰岩51.茅二(p1m2):85m左右,全层灰色~深灰色灰岩,上部夹灰黑色燧石结核灰岩52.茅一(p1m1):80m左右,全层深灰色灰岩53.栖二(p1q2):20m左右,全层浅灰褐色灰岩54.栖一(p1q1):90m左右,全层灰色~深灰色灰岩,下部夹燧石结核灰岩及黑色页岩条带55.粱山组(p1L):2m左右,全层黑色页岩56.志留系(s)灰绿色泥岩为主,夹泥质粉砂岩。
2.2风成地貌课件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随堂练习
抛物线状沙丘常分布于半干旱、半湿润的沙质草原环境。 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月牙尖受地形或植被阻挡而移动缓慢, 中部继续受到风力侵蚀和搬运,可逐步演变成抛物线状 沙丘。读我国某地新月形沙丘演变为抛物线状沙丘的过 程示意图(虚线表示沙脊线)。据此完成19、20 题。
32.7%
过度樵采
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控制牧区牲畜数量
30.1%
过度放牧
宣传环保意识
构建防护体系 生态措施:
草-灌木-林带-林网
工程措施:
草方格、石方格
思考: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来防治荒漠化?
沙坡头·草方格
分析草方格在防风沙方面的作用。 阻沙(防风):增加地面粗糙度(摩擦),减小风力 固沙: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利于固沙植物存活
3.岩壁上“小蘑菇”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A.沉积 搬运 B.搬运 风化 C.风化 侵蚀 D.侵蚀 沉积 4.该雅丹地貌区被视为“畏途”的主要原因是 ①空气稀薄 ②风沙强劲③气候极度干旱④滑坡分布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随堂练习
下图为河流浅水区的沙坡示意图。河流水面受河床起伏 影响而呈波形,水流在上坡时流速较慢,下坡时流速较 快。据此判断,在流水作用下,河床中沙坡整体移动方 向以及沙坡泥沙移动方向分别为
新月形沙丘示意图(俯视)
两翼尖角指向下风向
抛物线形沙丘(马蹄形沙丘) 尖角(兽角)指向上风向
灌丛沙丘
★难点
出现在绿洲时,说明当地出现了土壤退化
四川地区地层层序表
灰色时带紫红色龟裂纹灰岩,上部常为瘤状泥质灰岩 黑色页岩,时夹石灰岩
灰至深灰色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瘤状灰岩 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夹生物灰岩,上部石灰岩渐多
深灰色结晶灰岩、含生物碎屑灰岩,有时夹页岩 上部为黄色页岩夹石灰岩,下部以灰至深灰色石灰岩为主,夹页岩
梁山组 黄龙组 河洲组
回星哨组 韩家店组 小河坝组 龙马溪组 五峰组 临湘组 宝塔组 庙坡组 牯牛潭组 湄潭组 红花园组 分乡组 南津关组
茅四 茅三 茅二 茅一 栖二 栖一
P1m4 P1m3 P1m2 P1m1 P1q2 P1q1 P1l C2hl C1h
D S3h S2h S1x S1l O3w O3l O2b O2m O2g O1m O1h O1f O1n
下统 沧浪铺组
∈1c
筇竹寺组 灯影组 上统
灯四 灯三 灯二
∈1q Z2dn4 Z2dn3
Z2dn2
元 震旦系
灯一 Z2dn1
古 界
喇叭岗组
Z2l
南陀组
Z1nt
下统
莲沱组
Z1nt
前震旦 系
Anz
220-420
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主,常见鲕状结构 灰绿色上部夹紫红色泥岩及粉砂岩
黑色页岩、碳质页岩、粉砂岩为主,有时夹泥质灰岩
四川盆地地层层序表
岩性
不整合
松散砾石、砂层及粘土 灰色砾岩夹岩屑砂岩透镜体
棕红色泥岩夹少许薄层粉砂岩
上部棕红色泥岩夹少量泥质粉砂岩,含石膏、芒硝;下部棕红色粉砂岩,夹少许泥岩
棕红色泥岩夹砂岩、泥灰岩,中部含石膏、芒硝,一般具底砾岩
棕红色砂岩夹少量泥页岩
厚度(m)
中梁地质
1、交通位置 (2)2、自然地理 (2)3、矿区地层 (3)3.1 上二叠统龙潭组(P2L) (3)3.2 上二叠统长兴组(P2C) (4)3.3 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 (5)3.4 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1J) (6)4、矿区构造 (7)4.1 区域构造背景 (7)4.2 实训基地的地质构造特征 (9)5、水文地质概况 (18)6、矿区基本情况 (20)6.1 矿区开发简史 (20)6.2 煤系地层的含煤性 (20)6.3 煤质特征 (21)6.4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 (21)6.5 其它矿产 (21)中梁山地质情况简介1、交通位置地质填图实训基地在中梁山凉风垭至蒋家坡一带。
位于重庆市西郊,属沙坪坝区和九龙坡区管辖范围。
实习区南北长2km,东西宽1.5km,面积约3km2。
区内有多条公路通过,交通较为方便(图1)。
2、自然地理实习区地貌特征是岭峰相间,以侵蚀构造地形为主,相对高差在200~250m左右。
山上大部分地区植被发育,沿山脊采石场较多。
在山脚下的槽谷中,第四纪沉积物较发育,地势较平坦,人口稠密,工厂林立,各种建筑物繁多,经济文化发达。
实习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具有夏季炎热,冬季温暖,秋季多雨,常年多雾,雨量充沛特点。
实习区处于中梁山北矿井田范围,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地层划分较细,有大量的地质资料可供参考。
离学校不远,是地质填图实训的良好基地。
图1 中粱山实训基地交通位置图3、矿区地层中梁山地区的地层,按全国区域地层区划属于扬子地层区,四川盆地分区,万县小区。
出露有上二叠统、三叠系,侏罗系等地层及第四纪沉积物。
上二叠统的龙潭组和长兴组地层组成背斜核部,三叠系的飞仙关组、嘉陵江组、雷口坡组、须家河组及侏罗系地层依次分布在背斜两翼(表1)。
现将各地层的岩性特征由老到新分述如下:3.1 上二叠统龙潭组(P2l)龙潭组主要沉积在下伏地层茅口组石灰岩的侵蚀面上,,二者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长兴组呈整合接触。
昭通地层构造概况
第一节区域地层本次工作区位于1:20万区调昭通幅东北部,东邻1:20万区调镇雄幅。
测区位于扬子准地台(Ⅰ)滇东台褶带(Ⅰ3)滇东北台褶束(Ⅰ2)西部新寨子向斜两翼。
区域地层由老至新出露有(表3-1):中志3留统嘶风崖组(S2s)、大路寨组(S2d);上志留统菜地湾组(S3c)、翠峰山组(S1c);下泥盆统坡脚组(D1p)、边箐沟组(D1b);中泥盆统箐门组(D2qm)、缩头山组(D2s)、红崖坡组(D2h)、曲靖组(D2q);上泥盆统(D3未命名);下石炭统岩关组(C1y)、大塘阶旧司段(C1dj)、大塘阶上司段(C1ds)、摆佐组(C1b);中石炭统(未命名);下二叠统梁山组(P1l)、栖霞组+茅口组((P1q+P1m);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宣威组(P2x);第四系残坡积层(Q)。
第二节地层测区内出露地层总厚约1300m,依据工作区地层特征,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出发,参考古生物划分方法,结合川滇地层对比,对区内地层进行划分,详见“地层划分对比表”(表3-2)。
测区地层主要有新生界至古生界地层,产状平缓,测区内主要出露地层有:第四系残坡积层(Q);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下二叠统茅口组(P1m)、栖霞组(P1q)、梁山组(P1l);下石炭统摆佐组(C1b)、大塘阶上司段(C1ds)、大塘阶旧司段(C1dj)、岩关组(C1y);上泥盆统(D3未命名)。
本次实测1条地层剖面(Ⅷ、Ⅸ),为全层地层剖面,重点层段(含煤地层)下石炭统大塘阶旧司段施工槽探5条。
地层划分对比表表3-2一、第四系(Q)本区第四系由崩积、冲洪积、残坡积物组成(图片3-1)。
崩积物由分布于灰岩的悬崖峭壁之下反向坡地带堆积的大小不等的各种岩第四系冲积、洪积物照片3-1 第四系冲积、洪积物块组成,冲洪积物主要分布在山区的沟谷及大沟,由大小不一、分选差的砾石、砂土、粘土组成;残坡积物为杂色砂泥、亚粘土含岩块等组成,分布于缓地、平地、槽谷及岩溶漏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