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开启当代工笔艺术新纪元

合集下载

工笔画的历史与历代名家

工笔画的历史与历代名家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历史唐代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

作《牡丹图》,光色艳发,妙穷毫厘。

仔细观赏并可确信所画的是中午的牡丹,原来画面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

又如五代画家黄筌写花卉翎毛因工细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苍鹰视为真物而袭之,此见于《圣朝名画评》:“广政中昶命筌与其子居农于八卦殿画四时山水及诸禽鸟花卉等,至为精备。

其年冬昶将出猎,因按鹰犬,其间一鹰,奋举臂者不能制,遂纵之,直入殿搏其所画翎羽。

[1]”工笔画在唐代已盛行起来。

绘画技法日臻成熟,绘画的材料也有很大改进。

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

初唐时期因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米芾《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

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

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工笔画是中国绘画历史长河中出现较早的表现方法。

远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工笔画的精髓在于充分展现了独具魅力的东方神韵。

现代国画工笔人物画的发展

现代国画工笔人物画的发展

笔画具有拓展和创 新精 神 , 尤其是随着 中西方文化 的融合 , 工 笔
画更注重对人物个 性心理和气质 的展现 。在 构 图上运用焦 点透 视 原则 , 更为客观地展现人和环境 的关 系。如在传统工笔 画 中, 画面更注 重点 、 线、 面 的位置经 营 , 忽略 了对环 境情景 的真实描 绘 。 而现 代 国画工笔 画则 追求构 图 的饱 满性 , 处 处展 现 出实在
坛带来 巨大的损失 , 我们应该 有选择地继承和 发展 , 才能认识 到
工笔人 物画的本质 。现代 国 画工笔人 物的发展包含 了对传统人 物 画的延伸和现 实中的拓展 , 更注重现 实性与个性 , 根据个性 有
感 而发 , 将 思想与物质媒介 巧妙结 起来 。 由此可见 , 传统 与发
关键词 : 工笔人 物画 发展 创新 中国文化
工 笔人 物画在 我 国有 着悠 久的历 史 , 在我 国 国画史上 占有
调的变化表达情思 , 这种色彩应用方 式应被很好地延伸和借 鉴。 国画工笔 人物画 由传统 向现代过 渡是历史 的必然。除 了对 传 统 工笔 画的延伸和借 鉴之 外 , 还 应该注 重从 民间艺术 中汲取 活力和养 分 。可 以将 永乐 宫的传 统技 巧融入现代 国画工 笔画 , 保 持 画面 与 自然相融 , 产生视觉冲击力 , 加 强艺术感知 。画者 在 工笔 画借鉴 的过程 中, 覆 盖面要广 , 要敢于提 出否定 意见 , 但 要 多听取各方意见 , 取其精 华, 批判地继承工笔人物画遗产 。
程 中, 需要具 有 “ 否定 ~ 肯 定一 再 否定 ” 的批 判 意识 , 以及 “ 认 识~ 实 践一 再认识一 再 实践” 的实践精神 。时代在不 断前进 , 传 统是相对 而言 的, 绘画作为 中国传统文化之 一, 必将 被继承和发 展 。这种 继承不是僵 化的, 而是 充满活力 的, 我们应该 用新 的视 角和 方法对传 统进 行深入 分析 。在这种 分析 中, 传 统 必将被继

当代工笔画创作中的写意精神表达

当代工笔画创作中的写意精神表达

南方文坛2019.5 Southern Cultural Forum“写意精神”是中国画的主要特点。

中国画在其创作过程中包含“意”的内涵,“意”不仅包括画家的主观意识,而且包括所描绘对象的精神,以及天地自然的哲学观念等,而“写”顾名思义便是抒写、抒发。

由此看来,“写意”便是抒发着作者有心的感慨,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在物质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国画界呼声较高的口号之一就包括“弘扬写意精神”。

“写意,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还涉及中国画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

从一定意义上说,讲求写意也就是讲求中国艺术的民族特色。

在中国画疏离写意精神的形势下,把重视写意提高到发展中国画的战略来认识,是很有必要的”①。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撞击与交融,关于工笔画的“写意精神”问题的探讨也有很多学者关注。

如刘曦林在其文《写意与写意精神》中写道:“人们提起写意来往往把它当作与工笔相对应的概念,就是说把粗笔或简笔画法的表现形式归为写意。

近几年工笔画家认为,我们工笔画也有写意精神,也有写意性。

写意性不能独属于简笔画,或者粗笔画,它应该是整个中国绘画的一个美学传统,一种美学意识,一种美学心理,一个美学概念。

”②夏硕琦也曾指出:“工笔画在秉承写实传统的同时,也须臾没有远离写意精神,而且从来都是以写意精神为灵魂的。

”“写意精神正是审美观照中‘物我相融’的精神表现,以‘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为根基,写意精神是中华美学的重要特征……把工笔画和写意精神对立起来,应是认识上的误区,会给工笔画创作带来严重的危害。

”③张伟民在其文《关于工笔画写意精神的砚边拾得》中也曾指出:“‘写意性’在中国画发展的源起阶段和文化特质上早已存在,并一直伴随着绘画发展而生发着。

只是后来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被丢弃、迷失,造成今天工笔画显得‘匠气’、‘俗气’,对当代工笔画的讨论,我觉得有必要回到文化本源去思考……因此,对‘意’和‘写意精神’的研究,对于当代工笔画的创作、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工笔画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

工笔画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东西方文化的 当代作品雄浑厚重的气氛。
画家要有极强的社会敏感性和分辨力,必须
频繁交流,现代、后现代艺术思潮在中国得
在绘画技法上,尤其是画面肌理的制作 能够表现出当代人的情感状态与生活状态,
以进一步推广。在审美价值、生活方式,乃 中大胆创新,于传统的水迹、墨迹、线迹、 使自己的观察力穿透生活表象,表现出对世
了56%;在第九届美展中,由于倡导写意精 临的一些问题。
神,工笔作品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到了第十
第一,在引进了西方绘画品种,借鉴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
届美展时,工笔画则又以53.6%的比例稳占 了外来的绘画手法后,一些当代画家几乎完
同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当代工笔 术品市场上经济效益也越多。这就使得在利
典工笔画的发展却长期停滞不前。一方面, 画也有了剧烈的变革。古典工笔作品多以条 益因素的驱动下,一些画家力作甚少,创作
随着庶族地主阶级政治地位的不断上升,宫 幅状,或是以长卷状的构图出现。现代化的背景下, 色迹等基础上,通过应用不同肌理获得丰富 界、对社会的深刻思辨,用自己的感受去发
致力于工笔画的新一代画家在艺术创作和工 画面的效果;在色彩上呈现出倾向于重墨、 掘真、善、美。
笔技艺创新的道路上,进行了更多的反思与 重彩的特点;在表现形式上则力求突破传
探索。与传统工笔画相比,现代工笔画从绘 画本体的主旨、技艺到创作观念层面上都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焕发出一派生机。
首先是创作数量剧增。我们能从各类美 术大展中的作品类型和数量比例中,清晰且 客观地看到这种变化:如第六届美展中,工 笔设色类作品占据了全部参展作品的三分之 一;第七届美展占到了半数;第八届则达到
统的程式和套路,更个性化、更自由,也 更多样。

浅谈当代工笔花鸟画画家江宏伟

浅谈当代工笔花鸟画画家江宏伟

浅谈当代工笔花鸟画画家江宏伟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出现和发展,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提供了价值取径,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工笔花鸟画,当代工笔花鸟画可谓出现了基因的变化,但基于古老的传承,当代与传统之间又有着相似的家族特征。

当代工笔花鸟画画家江宏伟推动我国工笔花鸟画进一步发展,本文就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概况、江宏伟工笔花鸟画艺术特色和江宏伟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发展的影响和启示进行简要阐述。

1.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概况工笔花鸟画在我国历史悠久,魏晋南北朝时期工笔花鸟画就已出现独立发展的趋势,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兴盛和人们审美的变化,此时的花鸟画做为独立的画科登上历史舞台。

五代时期花鸟画会话题材开始丰富,出现众多花鸟画家,主要是以“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为代表的两种风格流派。

黄筌因是宫廷画家,所见多珍禽异兽,绘画手法细致写实,敷色细腻,绘画风格精丽典雅。

徐熙绘画题材多为常见的鸟兽家禽,画面以线条墨色为主,呈现出野逸之风,因其二人师承、绘画题材和绘画风格等有不同之处,被称为“徐黄异体”。

随后,工笔花鸟画在两宋进入鼎盛时期,设立宫廷画院,受儒学理论和当朝统治者的审美观的影响,花鸟画进一步发展了黄家绘画之风,刻画入微、注重写生,注重对花虫鸟兽的生长规律及结构特征表达与再现,宋代花鸟的发展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振兴奠定了基础。

元代废弃了宫廷画院,文人水墨画逐渐取代宫廷精细的工笔画风,至此,工画花鸟画逐渐走向衰落。

至现当代,冷战的终结改变了艺术世界的性质,中国艺术家也在此历史阶段出现在全球当代艺术舞台上,1990年代中国大陆开始出现“当代艺术”一词,这一时期,城市化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既加速了社会的变迁,又使社会结构发生改变。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发生了巨变,创作理念、表现技法、图式结构等方面的变化使得当代工笔不同于传统工笔,由此工笔花鸟画步入当代并由衰转兴。

江宏伟的工笔花鸟画创作在这一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技法同时,又融入西方色彩美学于创作之中,其绘画创作兼有宋画的精丽典雅和西画丰富的色彩变化,画面古朴且诗情画意,又非常符合当代审美要求。

论新工笔画形式语言的特征

论新工笔画形式语言的特征

2020·11中国工笔画形成于唐代,并在宋代达到了顶峰,到清代初期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绘画方法和理论体系。

学术界对中国工笔画的相关研究很多,但对新工笔画形式语言的研究尚未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新工笔画的命名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被提出的,沿用至今。

新工笔画在继承了传统的工笔绘画技法的同时,也借鉴了西方的绘画艺术理论,在传承了宋代绘画风格的同时,也吸收借鉴了日本的绘画风格。

新工笔画常以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为出发点,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新”是指不同于传统的工笔作品,从当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视角出发,创造了符合时代特色的新的表现形式。

从画面氛围上看,新工笔画更加注重对厚重文化底蕴和优雅格调的追求。

从表现内容上看,新工笔画选取的表现对象都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打破了传统工笔画的束缚,融入了一些当代人的观念和意识。

从视觉效果上看,新工笔花鸟画强调画面的趣味性,追求淡雅的氛围效果,通常表达失落、孤独、无奈、沮丧等情绪。

一、扩大化的题材范围在传统工笔画中,画家通常以花鸟鱼虫等为题材,将其作为财富或吉祥的象征。

传统工笔画具有很强观赏价值,如林椿的《枇杷山鸟图》(图1)。

由于时代背景发生变化,画家的生存环境、生活经验和审美观念也都发生变化,因此,当代工笔画的创作形式更加多样化,与传统的工笔画相比,画家可选择的表现对象范围更广。

大多数当代艺术家生活在现代城市环境中,他们的绘画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自然中的花草,精美的器皿、雕塑、玩偶、生活日用品等也成为画家的表现对象。

目前新工笔画的主要代表人如江宏伟、苏百钧、徐累、陈林、雷苗、高茜、崔进等,他们的工笔画作品所选择的表现对象也都不尽相同。

雷苗的创作题材多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玻璃容器、花草植物、家居用品等;杭春晖早期主要以玩具熊为表现对象,他将泰迪熊拟人化,描述的是一个成人眼中的童话世界;高茜经常选取瓷器、高跟鞋、香水瓶、台灯、扇子等造型别致的物品为素材,使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现代生活气息(图2);徐累最为人所熟知的表现对象是马与帷幔;姜吉安以工笔画来画石膏几何体等。

浅谈当代工笔画流派及其特征

浅谈当代工笔画流派及其特征

浅谈当代工笔画流派及其特征发布时间:2023-02-03T05:28:31.384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8期作者:李芊晔[导读]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绘画形式,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门类。

它以花鸟为主要描摹对象,注重写实,李芊晔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摘要: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绘画形式,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门类。

它以花鸟为主要描摹对象,注重写实,其技法特征是线条细腻工整、画面清新典雅、色彩绚丽、整体表现力强。

当代工笔画的创作过程中,想要向观众展示出更好的艺术作品,引发观众共鸣,就需要同时重视构图形式和情感的表达,二者缺一不可,构图可以进一步提升画家的艺术素养,创作出更具格调、趣味性、鉴赏性的工笔画作品。

关键词:当代工笔画;工笔画流派;工笔画特征;前言:当前一部分画家和相关流派较为注重画面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体现,导致构图形式单一,缺乏个人创造性,画面趋于同质化;而另一部分画家在创作时更看重个人绘画技法的体现,导致画面出现只展示技巧,不重视情感表达的情况。

本文对当代工笔画的构图来介绍不同流派工笔画的特征。

1当代工笔画的构图1.1满构图从战国时期的帛画,到晋唐时期华丽灿烂的仕女图,再到宋元时期惟妙惟肖的花鸟山水画,工笔画随着时代的更迭逐渐发展成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画风。

工笔画在唐宋时期之前是我国主要的绘画表现形式,其兴起时间与我国绘画起源时间基本同步。

但到了宋元时期,由于文人山水画和写意画的兴盛,工笔画在中国画中的主导地位发生改变,明清时期工笔画的地位进一步被蓬勃发展的文人写意画所取代,但宫廷画院中始终有着喜爱创作工笔画作品的画家,因此工笔画仍保有它的一席之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代工笔画家在传承发扬我国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外现代艺术和美术教育内容,对工笔画在构图、题材、表现力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使其形成具有现代审美意境的当代工笔画。

当代工笔画在构图和情感表现上既受到国内传统美学的熏陶,又吸收了西方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首先就体现在对构图的创新和变化上,特别是在当代景色工笔画中,呈现出与传统中国画不同的艺术面貌。

“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开启当代工笔艺术新纪元

“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开启当代工笔艺术新纪元
工 ・ 在 当代 2 0 1 3 第九届 中国工笔 画大 开 启 当代 工笔 艺术 新 纪 元
“ C l a b o r a t e — s t y l e i n c o n t e mp o r a r y wo r l d —- T h e Ni n t h C h i n e s e C l a b o r a t e — s t y l e P a i l E x h i b i t i o n ”o p e n s a n e w e r a o f c o n t e mp o r a r y C h i n e s e c l a b o r a t e — s t y l e p a i n t i n g a r t s
学 术提 和素描 、造 型 、用 色等形
中进 一步 认知 当代 工笔 画的 发展现 状 、趋势 样以 对传统 题材 、 图示进 行转化 和创 造的 新 巧 与传统 工 笔画的 材 质 、画法 进行 鬲 以及 与社会文化思潮 互动的可能性 。
装饰性 与观 念性 等 诸 多问题也 由此 开始 浮 出 林凡 、冯大 中 、莫建 成等 ,以 人物绘 画著 称 在尝 试改 变传统 的 一些规 则 ,包括 涯 水面 ,在这 一 大背 景下 ,中 国美术 家协 会 、 的何家 英 、萧玉 田 、孙 志钧 等 ,也 涵括我 国 法 以及色 彩关 系 ;同时这 一 代艺术 豸 处学 院之 内 ,可以将 这 种新 的微观 直
中 国美术 馆 、中 国工笔 画学 会决定 联合 主办 台湾地 区 艺术家 袁旃 、海 外艺 术家李 华 式 .
“ 工・ 在 当代—— 2 叭3 第九 届 中国工 笔画大 从中 可以观 察 传统 1 二 笔画 艺术在2 0 世 纪8 0 年 传 导给 新 一 代艺 术 家 。而 以 “ 7 0 后 展 ” ,不仅呈 现工 笔画 领域 多元而 丰富 的 创 代以来 演化 发展 的不 同路 径以 及形成 的一 系 后 ”艺术 家为 主的 “ 新 E笔 ”潮流 I = { 作成 果 ,还 对 工笔 画在 当代 文化转 型 中的艺 列典范性作 品。 术和 社 会价 值 进行 系统 的研 讨和发 掘 ,并从 艺 术家正 好是 毕业 f专 业美术 院校 ,

试析肌理制作在当代工笔画中的意义

试析肌理制作在当代工笔画中的意义
绘画风格是 指画家在绘画创作中 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和 创作个性。画家 个性风貌和恰当确切 的语言统一是画家形成 风格的关键。风 格体现在作品的内 容和形式等要素中,而 绘 画的形式最后 要落实在对绘画语 言的运用上。可以说,绘 画 语言的风格就是绘画形式的风格,就是画家的创作个性。
参考文献:
[1 ] 汪晓曙·绘画语言论.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199 9. [2 ] 尚可·走向多元——中 国工笔画艺术的新表现.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 3. [3 ] 钟孺乾·绘画迹象论.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 4. [4 ] 唐勇力·中国人物画 临本丛书 工笔人物画.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 社,200 0. [5 ] 程文超·意义的诱惑.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 3. [6 ] 江宏伟·当代名家艺术 观.石家庄:河北教育出 版社,200 3. [7 ] 袁牧著·工笔花鸟画 的特技与肌理.第二版.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 社,199 6.
2010年第1期 总第1期 119
史论 理论空间
AR T HIST OR Y Th eor y
“风 格的形 成必须 要注意 两个重 要的因 素:其一 是摆脱 痕迹柔和,比清水的痕迹明显;要是笔(毛 笔)、墨( 包括各 种色)、纸( 熟绢和 熟宣)、砚 等,在表 现 技法上主要以线条造型,色墨渲染或罩染的方式来传情达意。 非笔绘肌理 作为当代工笔画在工 具材料上的拓展,丰富 了工 笔画艺术的 绘画语言,拓宽了工 笔画技法的表现形式。 如唐 勇力运用其 独创的肌理制作方法“ 脱落法”来使画面增 添一 种斑驳沧桑 的意境,让画面充满 神秘而梦幻的气氛,让 人产 生一种画外 之意的联想,增强了 画面的厚重感和现代 感,更 符合当代人的审美理想。
由于现代艺 术思潮在中国的兴起, 美术界各画种都在构 建各

刍议当代工笔画中平面构成形式的运用

刍议当代工笔画中平面构成形式的运用

刍议当代工笔画中平面构成形式的运用摘要:当代工笔画发展异彩纷呈,得益于它具有极强包容性,能吸收各个艺术门类的精髓并加以借鉴。

当代工笔画在平面构成形式中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使得当代工笔画的形式感得到了提升,并且创新了工笔画的审美观念,为拓展工笔画的发展空间,产生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当代工笔画;平面构成;创新结合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31-01中国工笔画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给人严谨、细腻、工整的视觉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工笔画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视觉需求。

现在许多中国画展中,工笔画作品不但题材新颖,构思巧妙,制作精良,而且风格多样。

从当代工笔画发展的多样化,可以看到传统意义上的形式规范在不断被打破,形态的描绘和主题的概念更为宽泛。

由于其巨大的兼容性,使工笔在总体发展上具备了更加自由的表现空间,传统和现代的丰富变化给工笔画风格的变革提供了前提。

当代的工笔画顺应时代潮流,受到各方面外来文化的冲击,引入大量的新题材、新形式、新造型、新材料、新技法,来描绘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家的内心感受,同时工笔画其视觉元素的平面构成特点越来越明显。

在当代工笔画创作中,平面构成得到广泛的运用。

如重复构成使画面有更强的秩序美;放射构成能在静止的画面中产生动的幻觉;分割重组构成使物象层次关系产生丰富感,使现代的工笔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

平面构成主要来源于西方的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意大利的未来主义和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

所谓构成,是指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的用语。

它的含意是指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基本形,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观念。

平面构成是将不同的基本形(视觉要素)在二维的平面上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组合形式。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女性形象新面貌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女性形象新面貌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女性形象新面貌作者:师莉华来源:《美与时代·中》2024年第05期摘要:当代社会主流意识逐渐向国际化、都市化倾斜,艺术领域也不再局限于传统题材与传统技法,在绘画作品中广泛出现了现代化题材。

当代绘画作品中大量都市女性题材的出现反映出当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有助于创作者们以全新的视角去探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女性形象的新面貌,在画面形式语言的探索中呈现出新意境。

以庄道静绘画作品为例,探究当代工笔人物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新面貌。

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的呈现反映出特定时代的审美理想与时代特征,以都市女性题材为背景创作的艺术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更能引起当代大众的共鸣,有助于在新的艺术潮流里重新审视大众内在的审美心理。

关键词:当代工笔人物画;女性形象;庄道静一、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女性形象发展概况(一)相关概念界定当代工笔人物画产生于20世纪,在当今社会主流艺术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一书中对“当代”一词中的概念界定是:“当代的意义,是指思想、意志和人的认识而言,排除了时间的观念……”[1]“当代”一词不仅是一种时间概念,而且对于研究社会及历史现象等具有划时代的指导意义,具体指某一历史时期内社会的思想文化较之前有所变化,大众的审美倾向及主体意识也随之改变。

“当代”一词更多地代表社会先锋意识与民族觉醒意识,它与时代变革、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审美倾向等具有密切联系。

(二)当代社会背景研究与女性题材多样性纵观几千年封建社会,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整体氛围笼罩下,男性所规定的审美规范始终左右着女性的审美意识。

这就导致了在绘画作品中女性长期无法作为主体人物出现,无法专注于内心世界与情感表达,更无法冲破传统束缚,只能在社会中承担着附属功能与次要功能。

唐代女性地位有所提高,这一时期,张萱、周昉等画家的女性题材画作,描绘女性梳妆打扮、踏春赏雪、捣练缝衣等场景,反映出女性的内心世界、生存状态与生命价值。

当代工笔写实绘画弊端与原因

当代工笔写实绘画弊端与原因

浅谈当代工笔写实绘画的弊端与原因摘要中国传统工笔画以意传情,情景交融,在世界享有盛誉。

但进入当代后,学习西方渐成热潮,中国传统工笔画在发展中遭遇尴尬。

其中,工笔画的写实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没有彻底明白中国文化而过度模仿西方的绘画观念,这是对中国绘画艺术审美性的背离,从而导致了当代工笔写实绘画存在的种种问题。

关键词:工笔画写实性笔墨审美性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在世界绘画领域中,屹立着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这两大代表性的绘画,而东方绘画就以中国传统绘画为代表。

中国传统绘画以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为基础,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创造了具有高度概括力与想象力的“不似之似”,以追求神韵意趣为核心,并以笔墨为载体,建构了人与自然和谐相生,“天人合一”的独特审美观。

刻画相对精细的工笔画,以传神和富有抒情色彩的艺术面貌而独树一帜,并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

唐宋以后,随着文人写意画的兴起,工笔画被贬低为匠作,逐渐衰落而走向民间。

其间虽也不乏大家之作,但总体上未能改变工笔画的衰退之势。

直到上世纪初,沉寂了几百年的工笔画才逐渐重新兴起,特别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笔画以前所未有的全新姿态迅猛发展,预示着中国画艺术的新生和希望。

1988年,我国专门开辟了约三年一届的工笔画大展。

在工笔画迅猛发展的趋势中,工笔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同时也伴随着不少的问题,主要问题之一便是工笔画的写实问题,这直接导致了中国画写意精神的丧失,更严重地讲,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纠正,长此以往,将会导致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消亡而让西方绘画独领风骚、世界绘画趋同,因此工笔画的写实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一当代中国工笔画的写实表现形式工笔画的写实问题大约发生于上世纪末,本来工笔画相对于写意画而言,有着勾勒精细、渲染工致的特点而趋于写实,但问题是现在的写实性发展得太过了,俗话说,物极必返,西方的古典写实性油画便是例子,现今西方画家已很少去从事古典写实性油画的创作。

中国美院教授和他的37位学生

中国美院教授和他的37位学生

中国美院教授和他的37位学生搜妙图真——张谷旻师生作品参展艺术家(共37人)张谷旻,1961年生,杭州人。

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1997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画系主任、西泠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西泠秋意图》146cmx185cm 纸本水墨2009年刘恩飞,山东临沂人。

2010年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师从张谷旻先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2010《横塘春雨》入选“全国中国画展”。

2011《龙井》入选“全国中国画展”。

《春夜喜雨》入选“第三届江南文化节纪念黄公望山水画展”。

《水云间》入选“上海辉煌浦东中国画展”并获优秀奖。

2012《风来林下》入选“锦绣中原全国中国画展”。

2013《我于寂坐中观赏》入选“工·在当代第九届工笔画大展”并获优秀奖。

2014《我于春深处呼吸》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并获“第十三届浙江美术作品展”铜奖。

《我于春深处呼吸》230cm×170cm 纸本设色2014年潘潇漾,1984年生于河南开封。

2007年7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0年7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现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画院山水工作室研究员。

2009《幽居》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浙江省展区作品展”.2010《叠翠幽居》获“和谐燕赵、红色太行”中国山水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2011《幽韵清音》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作品在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举办的“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书画展”获三等奖;《历史的回眸之一》入选“最前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浙江省美术作品展;2012《霞光照洪谷》入选“2012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武当人家》获“画说武当”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2013《幽园记忆》获“墨韵岭南”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2014获评浙江省美协“新峰计划”青年美术人才.参加“湖山掩映”浙江画院三十年大展,中国美术馆2015《山之诗韵》入选“全国高校名家作品邀请展暨第六届苏州高校教师美术作品三年展”《冷泉圣域》、《文明之光》入选“首届江苏省青年美术作品展”.2016获评苏州市首届美术“沈周创作奖”。

工笔当代 多维探索

工笔当代 多维探索

工笔当代多维探索作者:皮理文徐娜来源:《美与时代·中》2023年第08期摘要:近年来,中国工笔画创作涌现出诸多优秀作品,创作内容选材丰富,绘画语言多元并举,当代画家从不同维度进行着工笔画创作探索。

以近十五年时间内的工笔创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材质与技法、方法与理念、风格与语言、题材与内容、形式与展陈等几个维度来分析解读当代工笔画的创作,试图以宏观的视角梳理当代工笔创作实践,研读工笔画创作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当代工笔;创作综述;类型分析;语言解读一、材质与技法不同的创作材质,衍生出不同的技法语言。

工笔画创作材质承接传统,连接当代,从常规的纸与绢,到多样综合探索,材料亦当随时代。

绢本工笔:在中国传统工笔画中,绢本材质是常见的载体。

绢本材质因精巧工细,可在微妙之处留下艺术家轻微的用笔着色的痕迹,因此可精致格物,绘制入微。

这也使得丝绢这种材质与工笔画精工细作的艺术语言完美契合,深受艺术家青睐。

艺术家以线立骨、随类赋彩,把绢本工笔的传统魅力又激活于当代,如何家英作品绢本材质居多,《秋冥》《舞之憩》等作品均为绢本工笔代表作。

当代工笔画家张见、陈治、武欣、徐华翎等,工笔画创作也是以绢本为主要材质。

纸本工笔:在工笔画创作实践中,宣纸的运用也是非常普遍的。

宣纸对于墨、色等有着独特的渗透力与吸附感,且宣纸可以有效抵御时间的侵蚀。

所谓“人活百载,纸寿千年”,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众多经典作品流传至今,宣纸功不可没。

工笔画的创作一般选用熟宣居多,熟宣墨色不易渗透,遇水不化,可做细致描绘,可反复渲染上色。

近年来,亦有艺术家使用皮纸、麻纸等材料加以胶矾处理进行工笔画创作,逐渐拓展了纸本工笔的材料范畴。

何家英的早期作品《山地》《魂系马嵬》等都是纸本工笔的代表作,设色厚重,质感古朴,很好地发挥了纸本工笔的材质美感。

江宏伟、罗寒蕾、高茜、王冠军等艺术家的作品也多使用纸本绘制。

在艺术家的精妙绘制下,纸本工笔的细腻语言被推向了极致。

中国工笔人物画线条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工笔人物画线条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工笔人物画线条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研究作者:谢方兰来源:《美与时代·中》2023年第10期摘要:在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线条逐渐成为传统中国画艺术的重要特征,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通过对线条的精心勾勒,艺术家能准确地刻画出物象的形态和轮廓,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逼真感,表达出作者对于被描绘对象的情感。

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着重于线条的描绘和细腻的色彩表现。

通过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线条的运用进行研究,分析其对艺术作品的影响,研究工笔人物画线条在不同题材作品中的艺术表达形式。

关键词: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线条是我国绘画中的重要元素,我国传统绘画需要使用毛笔在绢帛或者纸张上作画,画工对于笔法的运用较为关注。

传统中国画的发展历经千年,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以线造型特征,而人物画作为传统中国画中最早出现的门类,恰恰是通过其线条的长短、粗细、刚柔、徐疾、顺逆、虚实、圆润与方折、成熟与稚拙、细腻与粗犷以及墨色的浓、焦、重、淡、轻,来呈现不同的人物造型特征和逼真的人物形象。

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着重于线条的描绘和细腻的色彩表现。

一、中国工笔画中线条的运用我国工笔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绘画注重写实,强调对细节的描绘。

随着宋代的到来,工笔画开始在宫廷中得到普及,并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艺术风格。

明代时期,工笔画不断发展,在表现力和技巧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清代时期,工笔画的技法更加成熟,作品呈现出更加细腻、精湛的特点[1]。

中国工笔画有如下显著特征:首先是其注重细节的描绘。

工笔画家通常使用细而尖的笔,在纸上或绢上精心勾勒每一处细节的线条,以达到真实的效果。

其次,工笔画作品通常具有饱满的色彩和丰富的层次感。

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和渐变的效果,工笔画作品可以呈现出独特的光影变化,并使观者获得视觉上的享受。

自汉魏六朝至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工笔画线条的表现方式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和创新。

草木有本心-浅谈我的工笔画创作

草木有本心-浅谈我的工笔画创作

策划·视界文_王草木有本心—浅谈我的工笔画创作曲生命雅兴;读张九龄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感受一种天性的流露。

万种草木,万种情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微草”成为我创作灵感的来源,大如青竹,小如浮贱,柔弱却不胆怯。

微观中见大精神,纤细、清秀的外表下寄托着自然的繁华和美好的情思,感受“微草”死而后生的坚韧品格。

它们无不透露着生生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

正如诗中描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扎根大地,仰望天空,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会有野草。

在世界任何角落里,它们的存在无声无息地传递着生命的绚烂和四季的轮回。

每每展卷,每棵草、每根线都仿佛可以和我对话,告诉我世间万物皆平等。

园中有姹紫嫣红者,山中有幽然清香物。

微草的世界,是众生的世界,吸引着我去感受这一片朴素的繁华,去体验、去聆听、去了解生命的真谛。

在微草的世界里,有雨滴、有迷雾、有阳光、有落雪,微风在我耳边讲述着他看到的世界,大雨为我舞蹈带我穿越群山大河,云朵把我高高捧起带我飞越广阔的海洋,阳光把我拥抱让我感受它源源不断的温暖。

世界原是如此纯净与美好,让我平静放松,忘却浮华和名利,抛开是非和束缚,做一个单纯快乐、随性享受的孩子,像婴儿般肆无忌惮,活在当下。

我用手中的画笔任意地挥洒,表达和重塑着自己,以期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我在大幅作品中描绘的草木往往是铺天盖地、肆意生长的。

如《花开花落》系列,我以线为画面的主要语言,形式感得以增强,繁密的线条使画面构图更饱满,内容更丰富,营造出小花草大世界的现实感,使画面具有一定的冲击力,黑色的背景彰显出庄重的仪式感。

在创作中我以中锋骨法运笔,线条密布,层层叠加,接连不断。

敷色或浓重,或淡雅,单纯的色彩往往更能凸显草木本质。

构图上尽量与唐宋传统中的“折枝花鸟”拉开距离,时代的变化让我不再拘泥于小巧空灵。

我们应学古不泥古,用古人的匠人精神去坚持,用他们的智慧来照耀我们。

我们更需要广阔的视野来充养自己。

当代工笔人物画线描之美

当代工笔人物画线描之美

当代工笔人物画线描之美作者:郑雅洁来源:《美与时代·中》2023年第12期摘要:线描是工笔画的重要构成因素。

当代工笔人物画线描在绘画的过程中将传统与当代、形式美和意境美完美结合,不仅体现了画家的真实情感,还展现了当代工笔画的独特魅力。

梳理线描的发展历程,总结其重要性,通过分析当代画家的作品来说明线描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形式与重要地位,探讨工笔人物画中体现的线描之美。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线描;形式美一、线描的重要性及其发展历程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的社会功能及品评绘画的标准,即“六法”。

“六法”第一“气韵生动”成为中国绘画美学长久以来的最高准则。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说明“气韵生动”需要通过笔墨用线才能表现出来。

“骨法用笔”是南齐谢赫“六法”中的第二点,是对线自身价值的高度肯定,谢赫把它作为“气韵生动”的首要条件。

故而,线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具有重要地位。

以线造型是中国画的基础。

在工笔人物画中,线条本身的流动、墨色的浓淡、位置,所传递的情感、力量、意兴、气势、时空感,都是审美的重要体现。

明代美术理论家邹德中在《绘事指蒙》中提出十八描,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钉头鼠尾描、曹衣描、折芦描等,是中国人物画史上继张彦远之后对线描又一次做了形式语言上的系统性总结,几乎囊括了古代人物画全部的线描形式,是高度概括提炼的结晶。

线描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纹饰,其主要以均匀的细线或黑线平涂来描绘形象,以人形、动物、植物以及各种纹饰为主要素材。

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线描绘画实物是长沙楚墓出土的帛画《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

其人物的用线细劲清晰,娴熟雅致,为我国线描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宝。

墓葬壁画上的人物画像亦是线描作品宝库中的珍品。

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的人物线描,生动传神,标志着人物画发展的新水平。

之后,人物画由墓室壁画上移到绢帛,由粗犷简约转到精细流畅。

一种可注意的喜忧相参的创作倾向——当代中国工笔画发展趋势的几点浅考

一种可注意的喜忧相参的创作倾向——当代中国工笔画发展趋势的几点浅考

在创作 实践 中却 几乎没有直接用宋朝工笔 的古法 , 是 倒 以水墨写意的画材工具去努力融合 西画 写实造型 。 这种
现 象是不 是在 处理写 实造型与 写意笔墨 之间 的矛盾所 形成 的悖论 , 索者常处于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的困惑 使探 之 中 ,而成为 当代 工笔 兴盛的一个不可忽略 的因素呢 ? 无论如何 , 的思考和 实践 为后来工笔画复兴所埋下 他们
特别 值得 一提 的是 2 0世纪初 ,一些对推动 中国画
作倾 向 ,即与工笔画 发展形成 对照 的却是 写意风 的削
弱。 中国画发展 的大势看 , 从 近几年 的大展 中, 几乎 同时
渐进地消 失殆尽 的大写意之 作 已经 向大家发 出 了强烈 的信 号 , 终使 专家 评委按 捺不住地敲 响了警钟 :大写意 “
给 人以突如其 来的异样感 受。而 9 0年代后 中国画创新 问题的大争论则 日趋 理性 , 尤其是 在对 “ 时期” 新 美术 中 的那些远 离传统 的奇异画 风 的反思中 , 似有再度 回归传 统之势。因此 , 笔画 创作在主要 以宋朝院体 为蓝本 的 工
同时 ,又借 鉴 西画写 实艺术 和其他 画种 的艺术 形式 特
不仅数量 少 身 形态 的大 、 、 所呈现 的视觉效 密 满 果, 尤其 以西画 为参 照 的写 实之风 , 某种程度 上是 以 在
转 型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人和画家 , 如康有 为 、 秀 、 陈独 徐 悲鸿 、 风眠等 , 林 他们在犀 利而尖锐 的贬斥 明清文 人 画 的批评 声中 , 张以复古 ( 主 宋朝院体画 ) 更新 , 中 为 合 西为一体 开辟画 学新纪元 。在他们看来 , “ 宋画 那描摹 、
显是发端于早期工笔形态 的。但是 , 文官治国的古代 在 中国, 文人染指 笔墨后所获 取的话语权 , 疑是影 响后 无 来“ 重写轻工” 以至使宋代工笔走 向衰落 的一个 重要 内 、 因 。直至 西学东渐 ,9 1 世纪到 2 0世纪 上半叶 , 工笔画 才 稍 有复苏并渐见转型 。

浅谈工笔画创作

浅谈工笔画创作

浅谈工笔画创作郭建坤【摘要】在美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工笔画的表现形式独具特色,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在唐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直至今日,依然是中国画创作的重要表现形式。

当代工笔以正面的、建设的、积极的姿态介入当代文化中,它是当今这样一个民族昌盛时代阳光的、向上的、健康的文化心态的艺术呈现。

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抑或西方油画作品,创作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提炼和升华,没有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艺术创作也就无法存在。

工笔画创作从立意、选题开始,然后是组织与表现,最后以调整结束。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美术作品,其中的''美''都是一种适度感,强调过分,则会显得不自然;若是强调不够,则又平淡无味。

画面的最后调整就是依照画面所要传达的意味,根据画面需要,对局部进行适当的强调或是减弱,最后使其成为一幅完整的创作作品。

【期刊名称】《艺术家》【年(卷),期】2019(000)006【总页数】2页(P50-51)【关键词】立意造型;写意性;诗意美【作者】郭建坤【作者单位】[1]河北美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12随着美术学习的不断深入,笔者逐渐形成了偏爱恬静、淡雅的审美情趣。

笔者习惯观察生活中的人、生活中的花花草草,也向往恬静的生活,创作素材多以年轻的舞蹈演员作为表现对象。

在工笔画创作中应该关注时代,发掘生活,重造型,增强作品的写意性,强调作品的诗意美。

一、工笔画创作总述美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在其历史长河中,工笔画的表现形式独具特色。

已出土的战国时期帛画就已经具备工笔画的要素。

唐宋以来,中国工笔画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张萱、周昉为代表的描绘贵族妇女为主要内容的仕女画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形象地再现了中唐社会上层的审美风尚和艺术趣味。

宋元承接唐代仕女画余韵,并出现了以愉悦帝王为目的,甚至连皇帝也亲自参与的,以细节真实的追求为重要审美标准的工笔花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开启当代工笔艺术新纪元
作者:中国工笔画学会
来源:《中国美术》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工笔画的创作发展和收藏市场成为中国画领域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

比如,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等机构举办的全国性展览中,诸多工笔画作品不断获奖,对比之下甚至让一些批评家发出了“写意精神失落”的感慨;同时,在收藏和拍卖方面,不仅传统工笔画的市场行情稳步上扬,在当代艺术市场,“新工笔”也掀起一股风潮,如中国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凯撒世嘉文化、美博文化、大道融元、艺·凯旋、蜂巢艺术中心、新绎空间等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美术馆、画廊、艺术机构也频繁举办各种工笔画家的个展、群展,并出现了把工笔画置入各种名目的当代绘画展、艺术展的潮流。

学术与市场、传承与创新、沿袭与突破、装饰性与观念性等诸多问题也由此开始浮出水面,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工笔画学会决定联合主办“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不仅呈现工笔画领域多元而丰富的创作成果,还对工笔画在当代文化转型中的艺术和社会价值进行系统的研讨和发掘,并从中进一步认知当代工笔画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与社会文化思潮互动的可能性。

传承和创新的接力
作为近年来规模最大、学术代表性最强的一次全国性工笔画大展,“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于2013年12月18日至26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共展出148位艺术家的近400件作品;其作者包括18位特邀艺术家、60位学术提名艺术家、68位社会征集入选艺术家,基本囊括了当前在界内最为活跃、在工笔画各个领域最有创新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

从参展艺术家名单和作品可以看出,当代工笔画具有多元而丰富的创作面貌。

特邀艺术家包括林凡、郑小娟、袁旃、莫建成、周彦生、谢振瓯、萧玉田、王天胜、李华、冯大中、黄援朝、苏百钧、孙志钧、王仁华、刘新华、胡明哲、何家英、杜军等皆为资深艺术家,其中既有以山水花鸟著称的林凡、冯大中、莫建成等,以人物绘画著称的何家英、萧玉田、孙志钧等,也涵括我国台湾地区艺术家袁旃、海外艺术家李华,从中可以观察传统工笔画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演化发展的不同路径以及形成的一系列典范性作品。

学术提名艺术家中,有江宏伟、喻慧这样以对传统题材、图示进行转化和创造的新学院派的精心之作,有刘金贵、王冠军等呈现当代社会景观的人物画作品,有牛克诚、栾剑等当代画家对工笔山水的探索尝试,也有徐累、张见等以中西融合为导向而又追踪中国艺术传统哲思的艺术家的作品出场,还有姜吉安、徐华翎、曾健勇、杭春晖、秦艾、彭薇、涂少辉等人在不同方向持续探索工笔艺术的边界和可能性。

社会征集的入选作品则是从各大艺术专业院校以及各地活跃的青年艺术家投稿的6000多幅作品中经过两轮评选精选出的66幅作品。

这些作品风格多元、差异显著,个别作品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探索,显示出当今的工笔画界正在注入很多新鲜力量。

这次展览可以看出,当代工笔画具有明显的传承线索,从20世纪80年代接纳日本、欧美新的材料、画法、构图乃至观念的影响而出现各种革新,其中学院派如江宏伟一直在尝试改变传统的一些规则,包括渲染的方法以及色彩关系;同时这一代艺术家因为身处学院之内,可以将这种新的微观革新不断传导给新一代艺术家。

而以“70后”、“80后”艺术家为主的“新工笔”潮流中的多数艺术家正好是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他们把新的观念和素描、造型、用色等形式处理技巧与传统工笔画的材质、画法进行融合,这与中国油画由传统写实向当代发展的过程有所类似,但差别是这批艺术家也以极大的热情对中国传统绘画图像、技法进行研究和创造性的转化,以徐累、张见等人为例,他们的作品就非常注重中国传统艺术的图像、理念与当代观念保持平衡并且交织。

“在当代”的新处境和新突破
当艺术观念、创作方法以及对应的社会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艺术展览模式也在发生巨大的转变,在协会、画院、学院主办的各种展览之外,也出现了由画廊、拍卖行举办的展览以及艺术家自己组织的展览,并且各种展览之间在学术探讨上、在传播方式上都在争夺观众的眼球。

因此,本届展览筹划阶段,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冯大中先生就与学会领导商定,要在展览机制、呈现面貌上有所创新,进一步提升这一展览品牌的学术水准和社会影响力,期望最终呈现的展览能站在时代高度和理论高度,以新的学术标准和创新的布展形式展示中国当代工笔画的最新探索成就;并配合深度的学术研讨、推广传播,让美术界、文化界乃至全社会对当代工笔画及工笔画所代表的文化精神有全新的认识。

本次展览在组织上的最大特点是实行策划委员会制度,邀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担任策委会主任,召集策展人、批评家贾方舟、殷双喜、牛克诚、余丁、尚辉、杭春晓、徐娟、朱小钧等担任策划委员,就展览主题、艺术家提名标准、参展作品选择标准以及呈现方式等学术议题进行深入研讨,最终把本届展览主题定为“工·在当代”,意在关注工笔画艺术和工笔画艺术所代表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力量在当代全球文化和中国文化生态中的存在及其面对的挑战、进行的探索。

本次展览不仅将呈现过去3年工笔画创作的多元面貌,也将对今后的工笔画创作具有启发意义。

大展策划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对这次展览有很大期望。

他特别提出,希望展览能发掘、推广“工”所代表的文化精神:相对当代文化消费的粗糙、快捷,“工”所代表的精致、工整、缓慢的方式可以带给人们别样的体验并且打开新的文化可能性。

“今天人们在现实的匆忙的生活面前很容易忽视时间的价值,流行的是粗糙的消费文化和匆忙的文化消费,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这次工笔画大展在策划上提出了两个命题:一是工笔画如何站在当代,在创作上形成学术的精进;二是如何将工笔画的…工‟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提练出来,引导社会通过理解…工‟的精神,反拨粗糙,品鉴精雅,提升整个社会在审美层面上的品质,这是工笔画可
以体现的社会价值所在。

此外,工笔画艺术及其所渗透的文化情怀和关切也能够在进行国际艺术交流中和西方其他文化艺术对话,发扬中国艺术在当代的独特精神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