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光的折射》word教案1

合集下载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2.2 光的折射 教案 (1)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2.2 光的折射 教案  (1)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第二章 2.2 光的折射执教: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2)知道光折射的初步规律。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折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过程,感受观察、比较、归纳等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感悟物理知识的普遍性,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激光笔、自制折射光学探究仪器、纸杯、硬币、烧杯(盛水)等。

2、演示实验器材:塑料泡沫、红色小木棍(3)、黑色记号笔、直尺、激光笔、水槽、带转动小门的玻璃折射探究仪、水折射探究仪、烧杯(盛水)3、多媒体:PPT课件、视频摄像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探究光折射规律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光的折射现象、光折射的规律以及对生活中有关简单的折射现象的认识等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趣味小游戏设置悬念引入课题,通过演示实验认识光的折射现象,进而探究光折射的初步规律,最后将学到的折射规律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体验并领会研究光折射规律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领会物理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和难点是光的折射规律的得出过程。

方法是:对照光的反射定律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所要研究的内容;通过学生讨论与教师演示得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分的位置关系。

由于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通过学生利用自制实验器材分组实验,记录折射角、入射角的数据,交流、分析、归纳实验数据得出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有关光折射的规律。

由于自制器材的实验效果比较明显,实验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过程,再结合教师的引导,是可以突破这个难点的。

五、教学流程1、2、流程图说明活动1 给木棍排队泡沫塑料下面已经扎有两根小木棍,请一个同学在泡沫塑料上再插一根小木棍,要求三根木棍成一直线。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2.2 光的折射 教案 (1)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2.2 光的折射 教案  (1)

2.2光的折射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二章第二节《光的折射》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初步规律。

光的折射现象既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又是后续学习透镜成像的知识基础。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光的反射现象及反射定律为基础,通过类比法的运用习得新知。

本节课所执教的学生刚接触物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和能力,但实验合作探究能力相对较为薄弱,本节课侧重在实验猜想、数据分析和表达与分享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本节课首先开展“叉鱼”活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产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观察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的传播情况,认识光的折射现象;随后引导学生观察所给实验,回忆光的反射定律,类比猜想光的折射规律;再通过演示实验,得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以及“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然后学生利用实验探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归纳光的折射初步规律;最后通过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应用光的折射规律。

本节课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实验、讨论、交流建立规律的过程中,感悟观察、类比、归纳的科学方法,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猜想光的折射遵循哪些规律,感受类比法的重要性2.通过经历探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以及“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的过程,感受实验方法的重要性。

3.通过经历实验探究“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感受归纳实验现象和数据的一般方法,知道光折射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4.通过对“叉鱼”现象的分析讨论,感悟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光的折射初步规律。

难点:分析实验现象并归纳光的折射初步规律。

四、教学资源1.器材:水、水槽、塑料杆、小铁叉、光具盘、长木板、半圆形玻璃砖等。

2.课件: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光的折射现象、光折射的初步规律和光折射的初步应用三个部分。

本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通过观察激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的传播情况,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讲台上的实验,通过类比光的反射定律,鼓励学生猜想光的折射规律;再通过演示实验,得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以及“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然后,学生先利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来探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根据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结论;接着,学生再利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重复上述实验步骤,且通过自选入射角,进一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最后,归纳光的折射初步规律,并应用规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物理上2.2光的折射优秀教学案例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物理上2.2光的折射优秀教学案例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设计小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培养合作意识。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
2.教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观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学习,拓展知识面。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作业小结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光的折射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放大镜和眼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吗?”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光的折射现象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简要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示教实验,展示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偏折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反思与评价:本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自我认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教学策略:本案例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案例亮点突出,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得当,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同时,本案例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总之,本案例是一份优秀的学生教学案例,值得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2.2《光的折射》word【一等奖教案】

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2.2《光的折射》word【一等奖教案】

2.2光的折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法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角和入射角等名词。

(3)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应用。

(4)会应用有关光的折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并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1)理解折射规律中的折射角与入射角关系;(2)应用光的折射规律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及相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个实验: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导语二师: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请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由此现象可知,光不再沿____传播,这就是光的___现象。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做一做】让一束激光斜射至玻璃或水中时,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观察与思考】(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方向是否发生偏折?(2)从空气中入射的光线与进入水中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现象】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水中的光线向法线靠拢。

【小结归纳】1、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介绍光折射时光路图中的有关名词:(1)法线:过折射点且垂直于分界面的直线(MN )(2)入射角(∠AOM )(3)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BON )【演示】(1)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观察折射光线的变化(2)入射光线远离法线,观察折射光线的变化【现象】入射光线靠拢(或远离)法线,折射光线 也靠(或远离)法线。

且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2、探究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规律【猜一猜】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进入玻璃砖后,光束将如何偏折?当光从玻璃砖的另一侧射出时,出射光线又将如何偏折?试一试作出光路图。

沪科版物理初二《光的折射》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初二《光的折射》WORD教案1

沪科版物理初二《光的折射》WORD教案1㈠教学目的:⒈明白光的折射现象;明白光的折射规律;明白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明白日常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一些现象。

⒉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综合能力。

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㈡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

观看、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观看、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中光路中可逆的。

㈢教学仪器:玻璃水缸、水、激光发射器、光具盘、玻璃砖、几根钢针、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

㈣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㈤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我们都明白渔民捕鱼有专门多方法,如:用网网鱼、用鱼叉叉鱼等。

现在,我们也来体验一下渔民的生活,(出示塑料泡沫上画有鱼和玻璃水缸)进行叉鱼竞赛。

当学生在竞赛时,发觉钢针都叉在鱼的上方后,惊奇之余,告诉学生,要明白什么缘故,等我们学完光的折射后,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从而引入课题。

二、新课进行:1、光的折射:平常我们看到装水的玻璃杯中的吸管会在水面处弯折,也是那个道理。

让我们再来观看另一个实验,在玻璃水缸中插入一块木板,用激光沿着木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问:能够看到什么现象?(能够看到光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在水面处改变方向进入水中)再观看光从空气中斜射到玻璃中,问:要以看到什么现象?(同样也能够看到光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在玻璃面处改变方向进入玻璃中)从实验中,我们看到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和玻璃中都能看到光在水面和玻璃面处改变传播方向,而且实践也证明其他介质中也会发生同样的现象。

因此,我们把“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样会发生变化。

”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通过刚才的实验教师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用电脑显示出光的折射光路图。

从图中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关于光的折射的几个名词:入射光线AO,折射光线OB,法线ON,入射角i。

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夹角误认为折射角。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第二章2.2光的折射优秀教学案例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第二章2.2光的折射优秀教学案例
3.问题解决: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折射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的基本概念、折射规律和折射定律。
2.重点难点强调:教师可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记忆。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与光的折射相关的问题,如“光在折射时角度如何变化?”、“折射规律是什么?”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提供探究工具: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探究工具,如光具座、透镜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从而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通过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光的折射角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眼镜片的形状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光的折射现象。
2.问题导向:教师提出了与折射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折射规律。
结合以上背景,本案例将围绕光的折射现象,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光的折射-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光的折射-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光的折射-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光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2.了解光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掌握反射和折射公式的推导。

4.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光线在介质边界面上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2.折射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全反射的条件及其应用。

三、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概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介绍光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2.折射率和全反射:讲解折射率和全反射的相关知识。

3.确定折射率的方法:通过实验来确定折射率的值。

2. 具体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节:光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规律1.光的反射规律根据反射规律,发射到界面上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规律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θi=θr其中θi为入射角,θr为反射角。

2.光的折射规律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介质间传播时,遇到介质边界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折射规律,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比值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的比值。

公式如下:n₁sinθ₁=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第二节:折射率和全反射1.折射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折射率是指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值。

一般情况下,光在介质中的速度越慢,折射率就越大。

通常用n表示折射率。

根据光在两个介质间的折射规律,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值,来计算折射率。

2.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准确地说是在入射角大于一个临界角时才会发生全反射。

其临界角的值可以通过计算求得:sinC=n₂/n₁当入射角大于C时,光线无法通过介质的边界,而是全部反射回光密介质中。

第三节:确定折射率的方法实验步骤如下:1.将三角板水平放置,顶点朝上。

2.在三角板顶点上方放置一根光线,使其从玻璃板垂直射向三角板中点。

3.放置一个玻璃板,将其与三角板相切。

4.调整入射角为i,借助三角板读出折射角r。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2.2 光的折射 教案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2.2 光的折射 教案

2.2 光的折射执教: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学习光的折射及其初步规律。

光的折射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后,又是学习后续内容透镜成像的基础,这样安排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本节课由学生实验观察引出什么是光的折射,接着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并与光的反射定律类比,知道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以及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通过学生小组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最后应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本节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实验、讨论、交流建立规律的过程中,感悟观察、对比、归纳的科学方法,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2)知道光的折射初步规律。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比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的不同,感悟观察、对比的科学方法。

(2)经历探究折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过程,感悟归纳方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亲近的感情;(2)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2.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建立过程。

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激光、半圆形玻璃砖、光具盘、塑料水缸等。

2.教师实验器材:激光笔、玻璃水缸、光具盘。

3.课件:自制课件、学习活动单。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等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一个“硬币重现”的小魔术为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体验并领会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归纳实验结论,进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本设计要突出的难点是光的折射规律的建立过程。

方法是:首先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并与光的反射定律进行类比,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2.2光的折射教案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2.2光的折射教案

2.2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折射概念。

识别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3)初步学会用光的折射定律进行简单解释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学生正确分析归纳得出光的折射中的“三线”位置关系(2)经历探究光的折射“二角”大小关系的过程,感受“猜想、设计、实验、归纳”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有趣精彩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强烈求知欲。

(2)通过探究实验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形成正确研究方法的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光的折射是光的三种基本光现象之一,本课时之后凸透镜成像特点是光的折射现象。

学习本课时前,学生已经基本理解光的反射知识,并且采用实验归纳的方法,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学习光的折射定律前,初二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这种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

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无论从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还是略显稚嫩。

从教学的内容来看,本课时提供学生良好的锻炼平台。

教学方式上,本人将常规讲授课变成实验探究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光的折射定律形成的过程,感悟研究问题中采用的科学方法。

三.重点难点重点:光的折射定律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难点:伴随光的折射定律形成的科学方法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本课时从有趣的折射现象设置悬念、引出课题。

借助回忆光的反射知识中“1点、2角、3线”的方法,得出光折射中的重要物理名词,强化学习方法的迁移。

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的深入观察,共同归纳得出光在折射现象中3线的位置关系,并借机提出问题:“探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学生根据问题提出自己猜想,小组交流并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在全班内进行汇报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设计情况布置探究实验任务,学生根据要求自主进行操作、记录,并且初步对数据得出结论。

最后师生共同分析,结合光路可逆性原理,学生自然能归纳和理解光在折射现象中的两角关系。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第二章2.2光的折射说课稿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第二章2.2光的折射说课稿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策略和活动: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实验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增强学习动机;
3.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科技发展和实际应用,介绍光的折射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演示,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定义,让学生对光的折射有直观的认识;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或其他介质时的折射规律,总结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凸透镜成像、池水变浅等,讲解光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反馈,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互动性;
3.定期进行教学总结,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3.邀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光的折射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光的折射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价;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第二章2.2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第二章2.2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4.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增强学习兴趣。
5.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光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了解光的折射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如太阳能电池、光纤通信等。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5.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使其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光的折射这一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但在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光的传播路径变化缺乏直观认识;对折射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实际问题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充分关注以下方面:
2.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光的折射知识。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凸透镜的焦距、放大倍数等。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验证折射定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以便于更好地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曲、海市蜃楼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欲望。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案1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案1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第三节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

能从众多的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认出光的折射现象。

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对大量光的折射现象的具体分析,没疑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实验法,讨论、交流法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激光笔、水槽、一个可折叠的光屏、一块玻璃砖、铅笔、细线、几个小石块、烧杯、筷子演示实验:细长铁丝(当作鱼叉),鱼(塑料片剪成的),装满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一、深题引入 1.分组实验。

(1)让学生观察空烧杯的底和盛满水后烧杯的底看起来有什么变化。

生:烧杯的底盛满水后上升了。

(2)让学生观察筷子放在装满水的金属碗中,在水面处出现了什么现象? 生:筷子在水面处折断了。

(3)让学生观察笔放在玻璃砖后,出现了什么现象?生:笔看起来折断了。

2.演示实验。

“刺鱼”活动(个别学生上台演示)。

各组取小桶一只,加入适量的水,把数条“小鱼”(如图所示)通过细线绑在石块上,浸入水中,使“龟”潜入水中较深的位置。

甲、乙两位同学,用细铁丝作鱼叉,快速向“负”刺去,把鱼刺出水面为成功,只准刺一次,看哪个同学能够成功。

有的同学失败了师;是否对准了“鱼”才刺去? 生:点点头。

师:为什么对准了却剌不到呢? 有的同学成功了师:是否对准了“鱼”才剌去? 生:不是,叉子往“鱼”的下方刺去。

师:为什么对准“鱼”下方就会剌中。

师:以上各种现象,都是光的折射现象,由此引出课题。

板书:第三节光的折射二、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

演示实验:在水槽中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一半露出水面如果P58图4―26所示水中滴人少许牛奶,搅拌均匀,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紧贴着光屏斜射向水面让学生观察现象。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2.2 光的折射教案-供参考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2.2 光的折射教案-供参考
节 引导好学生的探究实验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结合鱼米之 的特点,从 鱼活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产生学 的好奇心 学生
察光线在玻璃的传播情况,进而概括出光的折射概念 利用光具盘进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 实验,用实验数据的 析 比对,得出折射角 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改 光线射入的介质来 获得 同介质对光线的偏折本领 同 的结论,并用实验来印证 光路可逆 的猜想 用
§2.2学中光学部 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时,知识建立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 象 规律的基础 ,其研究方法建
立在控制 量法和类比法的基础 虽然光的折射 象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 ,但 代的学生 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生活经历中感 较少,所以要在课堂 有限的时空内使学生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存在一定 困难 同时 光的折射 是后续 凸透镜成像 知识的基础,因 设计好课堂的情景引入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 光的折射规律概念的形成 课堂 ,以期通过学生的 察 析 比较 归纳,进行自 学 ,并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 ,通过实验的方法, 察到 改 入射角大小,折射角 随之会发生改 以相同入射角射入 同介质,折射角大小 同 象来突破本课时中存在的难点
本设计通过对情景和学生体验活动作深入剖析,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然后通过演示实 验 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得出光的折射概念,指导学生运用类比方法解决新背景条 的 物理问题 之后通过学生小组实验的探究 论 交流的过程,归纳出折射角 入射角的关 系,感 析 对比 归纳的方法,并体验合作学 的重要性 最后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 生活中的一些常 的物理 象,感 物理 生活的密 联系
述 节完成光的折射规律探究的教学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 技能 1 知道光的折射 象 其初 规律 2 利用实验器材,会 察 象和数据记录

八年级物理上册 2.2《光的折射》教案1 (新版)上海教育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2《光的折射》教案1 (新版)上海教育版

光的折射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八年级科学《光》第二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三、难点和重点(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四、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五、教材处理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

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

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法、学法1、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

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2.2 光的折射教案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2.2 光的折射教案

§2.2 光的折射一、任务分析光的折射是初中阶段物理教学中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时,知识建立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现象及规律的基础上,其研究方法建立在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的基础上。

虽然光的折射现象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但现代的学生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生活经历中感受较少,所以要在课堂上有限的时空内使学生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还存在一定困难。

同时“光的折射”又是后续“凸透镜成像”知识的基础,因此设计好课堂的情景引入环节、引导好学生的探究实验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结合鱼米之乡的特点,从叉鱼活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产生学习的好奇心;让学生观察光线在玻璃的传播情况,进而概括出光的折射概念。

利用光具盘进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用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比对,得出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改变光线射入的介质来获得“不同介质对光线的偏折本领不同”的结论,并用实验来印证“光路可逆”的猜想。

用上述环节完成光的折射规律探究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初步规律。

(2)利用实验器材,会观察现象和数据记录。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过程,感受归纳实验现象和数据的一般方法。

(2)经历对比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不同的过程,感受控制变量法这一研究方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叉鱼”、“潭看上去不深”等生活现象的分析学习,感悟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三、重点难点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光的折射规律概念的形成。

四、教学资源学生实验器材:激光笔(绿色)、玻璃砖、学生光具盘,(反馈小实验)。

演示实验器材:演示器材1、演示器材2、演示器材3。

多媒体材料:多媒体课件、图像等资料。

五、过程分析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初步规律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叉鱼活动为情景,结合学生的动手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知道光的折射现象,进而对光的折射规律进行猜想和探究。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并知道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方法,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归纳实验结论的方法,学会用所学知识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简单折射现象。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2.2 光的折射 教案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2.2 光的折射 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2、通过实验,认识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或从其它介质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了解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4、通过对概念和规律不断完善,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能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简单问题的能力。

5、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养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难点: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生活的现象一、新课引入1、让我们一起来做二个实验:(1)在一个不透明的杯中放入一枚硬币或红色小球,用实物投影仪的探头对准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请一同学向杯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请同学们观察现象?请同学回答。

(2)在杯中放入一根筷子,从上面往下看,看到什么现象?(要求学生回答清楚向什么方向弯) 2.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二、进行新课1、光的折射现象。

(1)、现在发现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这个现象只能到我们学完这一节课后才能解决,而上述现象是光的折射。

板书:光的折射(2)那么什么是光的折射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演示实验:在水槽中滴人少许牛奶,搅拌均匀,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紧贴着光屏斜射向水面让学生观察现象。

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可能的答案: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即偏折)。

在上述现象中就是光的折射,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来归纳一下光的折射(①学生叙述中若没注意“斜射”条件,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不必提示;②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并进行板书:光的折射的概念板书: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1)问:对光的折射?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的问题:(1)光的折射遵循什么规律? (2)入射角与折射角关系如何? (3)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关系如何?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直接进行板书接:我也想提出问题:如果入射角增大、折射角是增大?还是减小?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吗?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2)要解决以上的问题,我们只能先解决几个概念:当然我们类比于光的反射来定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过折射点垂直于分界面的直线入射角: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夹角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夹角(3)问根据刚才的实验,对于光的折射规律你们的猜想是什么? 你为什么这样想?学生可能的答案:(1)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折射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八年级《光》第二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三、难点和重点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四、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五、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

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

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

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
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光在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内容
二、新课引入:
【演示一】: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

【演示二】:
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三、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
【演示三】: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

(实验演示)
学生观察会看到:光线发生偏折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
(1)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注意:当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里时,在这两种透明物质的分界面上,其中一部分光线发生反射,另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物质里而发生折射。

(2)光的折射相关概念:
入射点:0 ;法线:MN
入射光线:AO ;入射角: i
折射光线: OB ;反射角: r
2、研究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物理规律
〖提出问题〗: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③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④当入射光线垂直于玻璃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

【演示四】:实验演示:
①光线斜射入玻璃;
②让入射角变化;
③光线垂直射水中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得出结论。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光线从空气斜射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靠近)。

②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不成正比(线性)关系。

③光线垂直射入玻璃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演示五】课件演示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呢?
课件演示: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学生得出: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质空气进入时,折射情况与上述是否相同?【学生总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离(远离)其余与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结论相同。

【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靠近)
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离(远离)
②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不成正比(线性)关系。

③光线垂直射入玻璃时,传播方向不改。

④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

【随堂练习】
1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
其中___是入射光线,___是反射光线,___是折射光线,
反射角为___ ,折射角为____,
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___.
2 有一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下图中折射光线正确的是()。

3、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
潭清疑水浅;渔民叉鱼;彩虹;海市蜃楼等
〖现象一〗: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教师解释)
【练一练】原来碗底的硬币看不见,为什么倒入水后却能看到硬币?
〖现象二〗:水中的鱼看到岸上的人的身高和实际人的身高那个大?
【练一练】若从水中看岸边的物体位置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
【随堂练习】
我们看到河水的深度(视深)跟河水的实际深度那个大?(潭清疑水浅)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看课本p63《海市蜃楼》
(2)完成名校联盟《光的折射》练习
(3)课堂作业:(1)p63 1,2 (2)解释“从水中看岸边的物体位置是变高了“
【板书设计】
第一节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
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现象相关概念:
3、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④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2)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5、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