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这一模块,从中感受很深。
《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学习心得
《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学习心得《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学习心得通过《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培训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这次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丰富了教师的知识面,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结合我校的现状,我认为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才的奠基石。
现社会我们的学生一定要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为以后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发挥更广的想象力,从而显示出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平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普遍喜爱语文课,但有个别学生普遍厌学语文。
为什么呢?原因出在哪,我认为是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所造成的。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没有进行认真研究,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缺乏。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厌学语文课,可能存在这些原因:师生之间缺少感情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在不自觉中移植到对语文学习上,长期以往便导致学生厌学语文。
由于条件环境有限,在教学中只有一本书,一支粉笔,这些便是整堂课的'教具,内容比较枯燥、乏味。
学生的思想不够集中,加上课业负担沉重,繁琐重复的读、背、抄、写成了学生的语文作业固定模式。
针对以上症状,怎样才能激发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我认为最重要的要做到这几点: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要有亲和力。
尊重学生,不断地调动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影响学生更专注的学习语文课程。
我认为学生学习语文在于积累,主要反映在上课时学生一定要做好笔记,便于反复研究思考,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
多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组织演讲、知识竞赛等,才能触发学生写作灵感,想象力一定有长足的进步。
以上是我的几点心得,也通过这次学习,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不足,我一定要加强学习来充实自己,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十年磨一剑”——十年语文课改我的成长心得
“十年磨一剑”——十年语文课改我的成长心得十年语文课程改革可谓十年磨一剑,漫漫课改十年路,如今宝剑已经锋芒初露。
结合课改以来我的成长之路,我谈谈对于十语文课改中我的心得体会。
一语文课程改革成绩喜人,语文教学生机盎然,教学观念发生转变。
语文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如雨后春笋一般的焕发出盎然生机,语文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已经逐渐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师的日常工作话语中来了。
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如我校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和座谈中就认为,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尊重语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体验和心灵感受”,“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熏陶作用和感染力的影响”。
课改让我认识到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让学生逐渐学会做人的过程;就是通过语文教师的“新式教学”,让学生更加爱学习,更加全身心的融入到语文学习中来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小组团结合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
语文课堂应该活起来动起来,师生相互融合,共同提高,积极互动,实现共同提高。
二语文课改改变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有学生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改以来尤其是随着最近几年课改的逐渐深入,在基层的我发现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语文教师以前的拿手法宝“填鸭式”的教学几近绝迹,“满堂灌”的课堂讲解也早已不受语文教师的青睐。
取而代之的是注重学生体验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生本课堂,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语文课堂发展为尊重学生的理解,强调通过阅读讨论和学生间的团结合作,鼓励学生自由的交流的生机勃勃的新式课堂。
学生不再是机械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去迎接知识的洗礼。
而师生的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则完全得益于语文课改的深入进行。
三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语文课改的浪潮中,处于教学基础的我深刻的发现,语文新课改不仅创设了师生的民主氛围,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创新打下了基础;语文新课改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在语文课堂中呢能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这为学生创新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新课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对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起到了关键的动力。
浅谈小学语文十年课改的几点感悟
浅谈小学语文十年课改的几点感悟甘晓兰广西河池南丹县第一小学 547200【内容提要】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最大感悟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限制了学生开放、多样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
转变了我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设实践中,挖掘、使用适合新理念和符合学生的实际,又能够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新型教学形式,使所教的语文教学呈现出了新气象:学生乐学、爱学,学有所获。
【关键词】改变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激励语言反思【正文】新课程改革开展十年来,为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
它的许多理念“一切以学生为本”,“倡导积极,自主,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都让广大教师耳目一新,之后教师们就顺应时代的潮流,用心备课,吃透教材,使教的科目课堂变得生动了,学生参与积极了,师生的角色的转变了,教学成绩提高了。
课程改革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改革。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教与学之间“学”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突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改变了过去传统单一的“填鸭式、满堂灌”教法,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传统教学是不能体现这些的。
所以必须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变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根据课文特点,教学需要而抓重点,解疑点。
如教学《放飞蜻蜓》这课时,我大胆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注重了学生的“问”,特别是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通过课前预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课堂上分析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学习过程始终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路,因此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积极性高,从而使课堂始终呈现出“乐学、爱学、活跃”的气氛,教学效果很好。
我对十年课改的反思
我对十年课改的反思丹东市合作区…学校在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育大背景下,课改,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回顾课改历程,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培训结束后,我按照要求对十年课改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把自己的看法跃然纸上。
倘若能给各位同仁点滴的启发,本人会倍感欣慰。
一、十年课改给教育带来希望1、课改由最初的被动变成主动。
课改十年的成就莫过于课堂的变化。
从刚开始的政府和专家不断呐喊,教育研究部门纷纷搞培训,到后来一时间各地课改搞得轰轰烈烈,群雄并起,诸侯争霸,起步玩一些的地区或者不惜一切外出学习,或者请进专家纷纷搞起了草根研究,慢慢地也有了自己的模式,看似乱糟糟的课程改革几经折腾渐渐有了清晰的脉络,找到了支点。
其原因在于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不断反思、巩固、深化。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处理出新和守正的关系,避免重走老路,走弯路。
他们的执着,坚定了我们把课改搞好的信心。
2、成功的案例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
十年课改,许多学校都积淀了许多的经验,许多成功的案例又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凤城六中、洋思中学、杜郎口学校等成功经验,让广大教育工作者从中学到了“思变”和“坚持”他们是一面面旗帜引领着我们,他们是课改的弄潮儿,为课改的全面推广和持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
二、转变理念是课改的一大成果1、“改的理念”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中国的教育必须改革,但改革要基于国情。
几千年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学校多,分布范围广;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需要在摸索中前行,所以课改要面临诸多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但可喜的是大家都认为课改是必要的。
2、新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新的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已经被教育工作者所认可。
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的理念充分展现,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练习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驾驭课堂的主导作用清晰可见,课堂评价的多元化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给我的感受
“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给我的感受通过中午对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的学习,我感受了到语文教学十年改革来的巨大变化,体会到“语文人”坚持不懈地努力效果。
作为一名一直站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和着他们前进的脚步,发现自己也同语文课改一同茁壮成长。
参加工作十五年,我一直都在语文教学第一线,语文课程改革十年来一直贯穿在我们语文教育教学中一个不变的思想便是——树立现代语文的教育观:“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
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
这些条件在以往的接受学习中,往往被教师剥夺了,如今我们一一还给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使这种兴趣长久地保持,学生就一定“爱学”语文。
这会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学生如果能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会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就一定能“学好”语文。
培养学习语文的方法、习惯。
学生只有在大量的、自主的语文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就真的“会学”语文了,实现了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
同时我们教师要具有教学的积极性,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以指导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
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学生。
这样,每一个学生必然热爱你,必然喜爱你所教的语文课程。
如果你能不断地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打动学生,不断地用自己对祖国语文的热爱影响学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定会越来越浓。
教师要想在创造性的教学中,做一个称职的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改革与我同行
语文课程改革与我同行——学习《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的体会利用空闲时间,终于学完了《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专题报告,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多,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到灵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对新课程的理解更加透彻,感觉到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理论上,我了解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十年的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取得的成效;还需要解决的问题;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的特点;推进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的转变;坚持语文课程“素养—养成”的基本模式;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等。
思想上,我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代语文的教育观:“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
”充实着我的灵魂,成为我教学工作的航标。
行为上,我开始逐渐改变自己,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进步的协助者;由教材的忠实遵从者变为教材的开发;由墨守成规的执行者变为教学创新者。
学校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我首当其冲,不断探索,不断实践。
精心设计导学案,潜心探索课堂模式,用心研究小组建设,创新班级文化建设。
通过实践,我所带班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室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殿堂,学生成为了殿堂的主人;知识存入了学生的脑海,课堂成为了孩子生命狂欢的舞台。
人不学习不会进步,人不反思不会成长。
这次网络培训,我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教育者对这场革命不仅要有高深的认识,而且应有敢于实践、勇于进取的精神。
我一定努力学习,认真反思,与课改同行,把学习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带到工作上去,“以生为本”,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引领学生开辟一片语文新天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十年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样本(2篇)
2024年十年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样本近十年来,我国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这十年的改革历程让我们深有体会,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从五个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课程改革要紧跟教育理念的更新。
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动力源。
十年来,我国教育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关注知识传递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只有跟上教育理念的更新,才能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难题。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过去注重的是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如今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境运用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通过小组活动、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课程改革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要给学生更多的探索和发现的机会。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和讨论,让他们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并通过小班授课、实践课程等方式,提供更多互动和参与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再次,课程改革要注重跨学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课程改革需要突破学科的束缚,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我注重将历史与地理、政治等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信息素养等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同时,课程改革要注重德育教育的融入。
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社会意识,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品味人生、理解他人,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并通过开展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课程改革要注重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学习十年课程改革心得
学习十年课程改革心得通过听讲座,我对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了新的认识。
人文性是文明化和个人化的统一,也就是说在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时候,不但要遵守规范,还要鼓励个性的发展、个性的表达。
工具性是能运用语言文字顺利投入听说读写活动。
在教学中要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知识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语文学习的各环节中,始终要围绕“听、说、读、写”开展活动,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
如何知道学生修改作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构思好以后,下笔不停,一气呵成。
写完后不能就此结束,应该对自己写的文章进行反思。
教师应要求学生最少将自己写的文章读三遍以上。
在读的过程中要三看:一改主要看内容,选材切题主题明;二改主要看结构,层次分明思路请;三改试读每句话,语句通顺心情畅。
数学学习金字塔屯里联校沟上小学曹学芳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
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
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
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
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在学习“米、千米”的教学中,我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
站在十年课改的节点上小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文昌市“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语文科培训简报主编:钟永江 副主编:林尤雄 编委:文昌市语文科全体参训教师二0一二年八月三十日本 期 导 航 培 训 掠 影 优 秀 作 业 课 标 解 读结 束 语 卷 首 语 在 线 研 讨卷首语回首十载课改路,难忘《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带给我们的惊喜,带给我们的启示,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它,让我们明白了语文是什么,语文该教什么,语文该如何教。
也许它不够成熟,也许它不够完美,也许它不够精确……但它却是每一位小语老师最信赖的朋友,我们期待着它的成长,期待着它带给我们的又一次惊喜。
如今,2011年修订版新课标亮丽地站在了我们面前。
它变得更专业,更细腻,更体贴,更清晰。
它犹如一缕清风,给我们带来了凉爽;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路;犹如一座高高矗立的航标,让我们找到了未来的方向。
我们仰望,我们欢呼,我们更充满了信心。
捧着刚拿到手的新课标,倾听着专家们的解析,心中在呐喊:努力不止,路才无尽。
身后是脚印,前方是太阳。
不必徘徊顾盼,新课标会为每一个小语人导航,让我们一起扬帆吧!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可以说这是新课标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地方,也足以说明语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坚决摒弃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况而讨论、评析作品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做法,要根据新课标“教学建议”中的有关要求,在拼音、识字教学中做到识用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或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习作教学中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口语交际中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清楚表达,主动应对。
同时,要在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对语用能力的评价,在各年段的语文测试中,都要适当加大语用能力考查的力度。
《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学习心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学习心得在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上,我深刻体会到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变革。
作为一个学习者,我积极投入到改革中,不断学习、思考、实践,收获了很多。
首先,改革让我明确了学习语文的目的和意义。
过去,我对语文的学习缺乏动力和方向感,觉得只要能通过考试就行了。
但在改革中,我意识到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仅是读写能力的培养,还涉及思维能力、情感教育等方面。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了解到了不同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激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表达,通过学习语文,我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其次,改革让我意识到了学习语文需要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基础。
在过去,我认为语文就是背诵文言文,背几篇古文就能应付考试了。
但在改革中,我明白了语文的学习需要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需要通过文学、语言、写作等多个方面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我通过学习古诗词、文言文等文学知识,提升了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掌握了语法、词汇等基本要素,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学习写作技巧,培养了自己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些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为我学习其他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更加自信和乐观地面对语文学习。
第三,改革让我体验到了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在过去,语文教育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任务单一且固定。
但在改革中,我发现语文教育可以很有趣,很有挑战性。
老师和同学一起探究文本中的问题,通过讨论和合作,互相交流和启发,我们深入理解了文本的内涵,提升了自己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我也体验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通过和同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一起完成合作项目,我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观点,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改革让我更加关注语文教育的实际应用和社会责任。
《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学习心得
《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
我认为,这十年的课程改革是在不断探索、尝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进步的。
以下是我个人的学习心得:
首先,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课程改革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
这一变化使得语文课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情感体验,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知识传授,从而激发学生对语言和文学的兴趣。
其次,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鼓励学生进行文本的解读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不仅仅是接受和传递知识,而是能够独立思考、批判分析和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领导力。
此外,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和跨国合作的能力。
因此,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融入了更多的多元文化元素,并提供了更多与国际接轨的学习机会。
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开阔他们的眼界。
总的来说,通过学习《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我深刻认识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
我将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为建设文明、和谐和创新型社会做出贡献。
2024年十年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十年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本____侨中学符清杰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中的潮流,其实质是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实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并不能准确把握这一实质,更无法在课改过程中去实践它,在认识上存在误区,阻碍了课程改革的前进步伐,也妨碍了教师自身业务素养的提升。
我们一线教师应认清形势,赶上时代的步伐,以“与时俱进”的心态,采取积极措施,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
一、课改过程中的三大误区误区之一:课改是“____”,是“赶时髦”许多教师认为,课程改革体现在讲公开课、优质课的教学研究性活动中,是为教学研究需要而“____”,是赶课程改革大潮的时髦,是错误的。
因为课程改革是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去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掘学生自身的内在潜力,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它应该存在于每一节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并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而“____”。
同时,它也是平实的,并不是为了“____”,更不是也不应该是“赶时髦”。
如果把课改看作是“____”和“赶时髦”,那就背离了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毫无意义的。
当然,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所看到的诸如名师的课堂____、优秀的教学设计等成果都是“秀”出来的,但我们并不能反过来推断课改是为教学研究“____”。
误区之二:“穿新鞋走旧路”课改大潮滚滚而来,冲击着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在课改的冲击下,许多教师奋勇搏击,争做弄潮儿,涌现出了许多的名家大师,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老师将课改看作是教学手段的变革,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完全抛弃了新的教育理念,只是采用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大容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不客气地说,这是穿着现代化信息技术这双“新鞋”,走的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旧路”。
我们必须承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培训学习心得
《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培训学习心得学习内容:《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是一门关于语文课程改革的培训课程,涵盖了语文教学的理念、方法和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收获:1. 了解了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课程改革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表达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2. 掌握了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在课程中,学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学会了设计和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通过学习,了解了如何设计和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课堂演讲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4. 深入了解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学习了如何通过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和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5. 学会了评价和反思语文教学的效果。
通过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了解了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和反思,以不断优化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学习感悟:通过学习《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我深感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我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和丰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总的来说,通过学习《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我对语文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掌握了更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这门课程不仅让我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也激发了我继续深耕语文教育的热情和动力。
十年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4篇)
十年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近十年来,我国教育系统经历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课程改革。
这场改革旨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一名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亲身体会到了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此,我将从教学理念、课程内容与方法、考评方式等方面,总结我对十年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
十年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从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伙伴和学习的促进者。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较为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听课,而现在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采取了多种教学策略,例如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制学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
这种转变让我和学生建立了更加平等和互动的关系,同时也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了教学效果。
其次,课程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新课程标准的推出,意味着我要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全面审视和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我加强了对学科知识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我注重将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通过问题解决、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方法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再次,考评方式的改革对于课程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
十年课程改革强调从终身发展的角度看待考评,要求考评方式要多元化、个性化。
在我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摒弃了以往单一的笔试和口试考评方式,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考评方式,例如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合作项目等。
这样不仅让学生的发展得到了全方位的评价,也激励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我也注重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成绩。
这样的考评方式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
2024年初中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初中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范本不知不觉间课改的列快车已十年了,身为第一线的任教老师,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本人从中受益匪浅,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教学的思考促进本人的专业成长,专业成长让本人尝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新的语文课改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
这对老师是一次机遇、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本人以高潮的热情,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探索出以下经验,权作抛砖引玉。
一、加强理论学习。
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本人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依法行教”。
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本人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以“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新课改指导思想。
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本人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本人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
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
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十年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模板(四篇)
十年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模板标题:十年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引言:近十年来,我国教育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推动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整体提升。
在这十年的实践与探索中,我有幸参与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就是我的总结和思考。
一、理念创新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
而现代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发展与个性化需求。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我深刻认识到,只有跳出传统的课程模式,从学生需求出发,构建有效的教育理念,才能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培养综合素质是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包括知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等各个方面。
过去,教育把重点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变化日新月异,单一知识的掌握已经不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国加大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力度。
学生在各个学科中都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改革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资源的整合是课程改革的保障课程改革不仅需要理念的创新和目标的明确,还需要资源的整合与支持。
传统的教育资源相对分散,各自为战,难以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
课程改革中,我们将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了全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
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
通过整合资源,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对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四、评价机制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课程改革不仅要关注教学内容和方式,还需要改变评价机制。
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学习心得
《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学习心得我有幸参加了2018年国培,并学习了《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之路》。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对十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历程的梳理,有对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的回顾,有对十年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总结和问题反思,也有对进一步完善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第二部分,对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的详细解读,包括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结构体例、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及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等,还讨论了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有以下几个模块:模块一: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专题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专题二:十年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哪些成效专题三:从课程改革的情况来看,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下大功夫专题四:课程标准依据什么进行修订专题五: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在哪些地方保持了“实验稿”的内容专题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专题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公布后,我们主要的后续工作有哪些专家团队,巢宗祺、雷实、陆志平、方智范、王云峰、郑国民、崔峦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认识了新课程实施中语文课程的一些全新理念,了解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知道了课程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本课程进一步提升我们了中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本课程给我许多思考,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
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己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学习探究。
一、新课改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新课改的定位更加着眼大众,为的是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
《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学习心得
《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学习心得在参加《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学习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关于语文教育的新观点和新思考。
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首先,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传统的语文教育大多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灌输和机械记忆,而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而语文课程改革则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通过开展多元化、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
其次,课程改革倡导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
而语文课程改革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和合作,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
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指导者,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在课程改革中,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更多的融合,注重将语文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帮助他们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通过参与《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学习,我深感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这让我对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一些反思,并且对未来的语文教育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希望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法落实到语文教育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培训学习心得
《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培训学习心得
近日,我参加了一场关于《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的培训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非
常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深入了解了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
和具体内容,对于如何将改革的理念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在培训学习中,我了解到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是由于当前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
的问题,比如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语文教学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等等。
因此,改革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改革,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更高的兴趣和更深的理解。
其次,在培训学习中,我了解到语文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
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写作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三是强调思维训练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出批判思考和创新思维的
能力。
最后,在培训学习中,我从实际示范课和案例分析中看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
在示范课中,老师通过引入游戏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
中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而在案例分析中,我看到了一些学校在
改革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积极参与到语文课程改革中,让学生在
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我一
定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语文教育。
感谢这次培训学习给我带来的启示和启发!。
读十年课改有感
扎扎实实教语文
李静静
我自毕业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这数十年恰逢语文教学课改,十年课改,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主要的,语文教学在成长、在进步。
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评价等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我个人感觉,理念的更新比教学行为的变化大;课外语文学习(儿童阅读)比课堂教学变化大;学生的“学”比教师的“教”变化大;教学探索比评价改革变化大。
最大的遗憾是学生学习负担、教师教学负担仍然很重。
十年中我们还没有解决语文教什么?学什么?不教什么?不学什么的问题,即教学内容的问题;我们还存在着重教轻学的问题,师生负担很重,幸福指数不高。
崔教授分学段介绍了各年级的教学目标。
他提出的教学目标是最基础的内容,让我茅塞顿开,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方向,在我们平日的教学中要摒弃花哨的形式,多一些朴实的内容,让基础教育踏实下来,真正体现其基础性。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更多地反思了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今后准备做到以下几点:
1、多读书,提高自身素质。
利用课余时间,读崔老师推荐的几本教育书籍。
有叶圣陶先生的,苏霍姆林斯基的,加德纳的,还有肯〃古德曼的。
2、搞好“晨读午练”,早晨和学生一起读书,下午和学生一起练字,使师生都练得一手好字。
3、坚持上好每周一次的阅读课,不挪做他用。
4、语文课堂必须有5—10分钟的写字时间。
可以是生字新词,可以是字词巩固,可以是好句听写,可以是随堂练笔。
5、坚持写下水文,指导学生习作,同时提高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了《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这一模块,从中感受很深。
第一、语文课程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做人。
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第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重读书、重体验、重积累,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课程标准提出的“少做题,多读书”。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
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
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
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第三、“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
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
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学习是永恒的话题。
远程培训在我们心中犹如导航明灯,给予我们探究的热情和干劲,给予我们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