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赋第三段典故是什么

合集下载

哀江南赋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哀江南赋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哀江南赋序原文、翻译及赏析哀江南赋序南北朝:庾信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

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

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

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

头会箕敛者,合纵缔交;锄耨棘矜都,因利乘便。

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

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

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53历史,抒情译文及注释译文公元548年十月(梁太清二年),大盗篡国,金陵沦陷。

我于是逃入荒谷,这时公室私家均受其害,如同陷入泥途炭火。

不想后来奉命由江陵出使西魏,却有去无归。

可叹梁朝的中兴之道,竟消亡于承圣三年。

我的心情遭遇,正如率部在都城亭内痛哭三日的罗宪,又如被囚于别馆三年的叔孙婼。

按照天理,岁展开阅读全文∨译文及注释译文公元548年十月(梁太清二年),大盗篡国,金陵沦陷。

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哀江南赋》是南北朝时期庾信所写的一首赋,用来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梁朝腐朽无能,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

文字真实、凄婉而深刻。

其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并如实地记录了历史的真相,有“赋史”之称。

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哀江南赋序文言文原文哀江南赋序作者:庾信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日[1],大盗移国,金陵瓦解[2]。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3]。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4]。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5]。

三日哭于都亭[6],三年囚于别馆[7]。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8]。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9];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10]。

昔桓君山之志事[11],杜元凯之平生[12],並有著书,咸能自序[13]。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14];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15]。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16],藐是流离,至于暮齿[17]。

《燕歌》远别,悲不自胜[18];楚老相逢,泣将何及[19]!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20];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21]。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22]。

楚歌非取乐之方[23],鲁酒无忘忧之用[24]。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25],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26]。

日幕途远,人间何世[27]!将军一去,大树飘零[28]。

壮士不还,寒风萧瑟[29]。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30];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31]。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32];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33]。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34];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35]。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36];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37]!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38];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39]。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40]。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41]?江淮无涯岸之阻[42],亭壁无藩篱之固[43]。

《哀江南赋》(带注释及评论)

《哀江南赋》(带注释及评论)

《哀江南赋》(带注释及评论)《哀江南赋》时代背景: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年),占据中国北方的北魏分裂为二:宇文氏所拥戴的王朝在关西,称西魏;高氏所拥戴的在关东,称东魏。

至于在南方对峙的梁朝,则由开国君梁武帝统治着,他在位的时间比较长久,内部也比较安定。

东魏的权臣高欢死后,他的部下大将出身于北边六镇的侯景不愿服从高欢的儿子高澄,于是献河南之地投降梁朝,梁武帝认为这是统一南北的好机会,就接纳了他,但也不肯与高氏完全绝交。

侯景感觉武帝不可靠,又窥破了梁朝内部的腐败情形,起兵攻陷了梁的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梁武帝父子先后被害。

然而由于南方人的不附,最终侯景为王僧辩、陈霸先的联军所败。

建康失陷之后,梁王朝政权迁移至长江上游的荆州,又被西魏的执政者宇文周所灭。

宇文氏公元557年取代了西魏而自立为周。

先此公元550年,东魏的高洋已取代了孝静帝自立为齐。

南朝,则陈霸先杀死了王僧辩,占据长江下游,建立陈朝。

侯景之乱,重启南北交争的局面,社会政治陷入极度的混乱之中,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的破坏。

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在这场动乱中,南朝纸醉金迷的酣梦被打破了。

江南的人民来往奔窜,家室流亡,文物残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庾信的《哀江南赋》,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作者家世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

出身于梁朝一个既有显要政治地位,又有深厚文学素养的家庭。

他的父亲庾肩吾在当时是地位很高的知名之士。

庾信幼而聪敏,博通子史,犹善吟咏。

他作昭明太子的东宫讲读时,年仅十五岁。

十九岁时,简文帝开文德省置学士,庾信与徐陵皆充其选。

信与陵才学相埒,为文并重绮艳,“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一文出,都下莫不传诵。

”(《北史·本传》)影响所及,形成新的诗风,所谓“徐庾体”。

侯景乱起,他受命率兵驻守在朱雀船(今南京朱雀桥),望敌而逃,一直奔到江陵。

梁元帝在江陵继位后,他任右卫将军,封武康侯。

承圣三年(554年),庾信奉命出使西魏,但接着西魏便攻坏江陵,梁元帝出降被杀,梁王朝实际上等于灭亡。

《哀江南赋》赏析

《哀江南赋》赏析

《哀江南赋》赏析第一篇:《哀江南赋》赏析《哀江南赋》赏析庾信(513—581),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

他早年与其父肩吾以及徐、徐陵父子并为梁宫廷文人,文体绮艳,号“徐庾体”。

梁元帝时出使西魏被留,以后历仕西魏、北周,隋开皇元年卒。

在入北之初的大约十年内,由于处境的艰难、生活的贫困以及对故国的思念,他写下了大量感人至深的诗赋,风格也一变而为苍凉沉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他被看作是六朝集大成的作家,对唐人诗赋有很大影响。

有《庾子山集》。

中华书局版《庾子山集注》(清倪注,今人许逸民点校)是较好的通行本。

〔汇评〕庾信《哀江南赋》堆垛故实,以寓时事。

……而荒芜不雅,了无足观。

如“崩如钜鹿之沙,碎于长平之瓦”,此何等语?至云:“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尤不成文也。

杜诗云:“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未觉前贤畏后生。

”尝读庾氏诸赋,类不足观。

……然子美推称如此,且讥诮嗤点者,余恐少陵之语未公,而嗤点者未为过也。

(〔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文辨》)宋太宗端拱中进士刘安国酷爱《哀江南赋》,虽日旰未食而不饥。

盖词气鼓动,快哉惬心而已。

故前贤评品,以为风、雅之变,而流宕之胜者。

(〔清〕李调元《赋话》卷八)《哀江南赋》,怀旧都,出于《哀郢》者也。

(刘师培《论文杂记》)子山《哀江南赋》,则不名为赋,当视之为亡国大夫之血泪。

(林纾《春觉斋论文》)〔赏析〕《哀江南赋》是中国辞赋史上的名篇巨制。

其写作时间,学术界历来多遵信陈寅恪先生之说,认为作于578年12月(时庾信66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鲁同群考证认为当作于557年12月。

此后,林怡提出作于566年,牛贵琥认为作于568年。

目前笔者仍以为557年之说较为合理。

证据有三:一是序中“三年囚于别馆”一句实际已交待了作者作赋的时间与身份。

庾信554年出使西魏被扣,后三年,恰是557年。

而且其时庾信在北朝有官无职(西魏、北周朝廷拜庾信为金紫光禄大夫、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等,皆为勋官或戎号之类,而非实职),迹近拘囚。

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哀江南赋》是南北朝时期庾信所写的一首赋,用来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梁朝腐朽无能,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

文字真实、凄婉而深刻。

其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并如实地记录了历史的真相,有“赋史”之称。

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哀江南赋序文言文原文哀江南赋序作者:庾信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日[1],大盗移国,金陵瓦解[2]。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3]。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4]。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5]。

三日哭于都亭[6],三年囚于别馆[7]。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8]。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9];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10]。

昔桓君山之志事[11],杜元凯之平生[12],並有著书,咸能自序[13]。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14];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15]。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16],藐是流离,至于暮齿[17]。

《燕歌》远别,悲不自胜[18];楚老相逢,泣将何及[19]!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20];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21]。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22]。

楚歌非取乐之方[23],鲁酒无忘忧之用[24]。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25],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26]。

日幕途远,人间何世[27]!将军一去,大树飘零[28]。

壮士不还,寒风萧瑟[29]。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30];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31]。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32];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33]。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34];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35]。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36];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37]!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38];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39]。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40]。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41]?江淮无涯岸之阻[42],亭壁无藩篱之固[43]。

哀江南赋序的译文[庾信《哀江南赋序》诗词译文]

哀江南赋序的译文[庾信《哀江南赋序》诗词译文]

哀江南赋序的译文[庾信《哀江南赋序》诗词译文]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

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

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庾信《哀江南赋序》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哀江南赋序南北朝:庾信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

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

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

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

遂乃*山河,宰割天下。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

头会箕敛者,合纵缔交;锄耨棘矜都,因利乘便。

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

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

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译文公元548年十月(梁太清二年),大盗篡国,金陵沦陷。

大学语文哀江南赋序

大学语文哀江南赋序
返回
哀江南赋的艺艺术术特赏色析
• 以“悲哀”为主基调,感情充沛,文气流宕。 • 表情达意俱用典故,精切自然,浑无痕迹。 • 对偶工稳而不板滞,词气鼓动,笔意纵横。
返回
思考与练习
一、 本文是六朝骈文的代表作,请你谈谈它在辞藻、 对偶以及用典方面的特点。
二、 中国古代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人或读《哀江南赋》 后,讥庾《信哀改江仕南北赋国序,》是的为文“字无,耻以”四(、全六祖句望为《主鲒,埼节亭奏集感 外 序编文很句下的·强之为题故,间三〈国善的分哀乡于关,江关调系众南之度,才赋思变表一〉及化现旅后其,了;》内句极项)心式强籍。悔灵的用请恨活构江从,,造东历是又能之史感善力子的情用。弟角真虚像,度挚词人“,,勾唯孙谈抑连八策谈或句千以此矫与。天篇 揉虚遂伪乃?分应裂如山何河正,确宰认割识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
时期的作品。
返回
补充注释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赋萌 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赋是 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 又更近于诗体。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 推司马迁。真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 人是司马相如。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排偶 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返回
相关评论
《北史》本传谓其“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留 北后虽居高位,却常怀故国之思,作品风格亦由早期的 轻靡华丽变为苍劲沉郁。他的《哀江南赋》和《拟咏怀》 诗可为代表。虽有堆砌典故、用意曲深之弊,但总的成 就集六朝诗、赋、文创作之大成,对唐代文学影响甚 巨。 ”杜甫称“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戏为六绝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谓其 “北迁以后,阅历既久,学问弥深。所作皆华实相扶, 情文兼至,抽黄对白之中,灏气舒卷,变化自如”。

《哀江南赋》赏析

《哀江南赋》赏析

《哀江南赋》赏析庾信(513—581),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

他早年与其父肩吾以及徐、徐陵父子并为梁宫廷文人,文体绮艳,号“徐庾体”。

梁元帝时出使西魏被留,以后历仕西魏、北周,隋开皇元年卒。

在入北之初的大约十年内,由于处境的艰难、生活的贫困以及对故国的思念,他写下了大量感人至深的诗赋,风格也一变而为苍凉沉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他被看作是六朝集大成的作家,对唐人诗赋有很大影响。

有《庾子山集》。

中华书局版《庾子山集注》(清倪注,今人许逸民点校)是较好的通行本。

〔汇评〕庾信《哀江南赋》堆垛故实,以寓时事。

……而荒芜不雅,了无足观。

如“崩如钜鹿之沙,碎于长平之瓦”,此何等语?至云:“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尤不成文也。

杜诗云:“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未觉前贤畏后生。

”尝读庾氏诸赋,类不足观。

……然子美推称如此,且讥诮嗤点者,余恐少陵之语未公,而嗤点者未为过也。

(〔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文辨》)宋太宗端拱中进士刘安国酷爱《哀江南赋》,虽日旰未食而不饥。

盖词气鼓动,快哉惬心而已。

故前贤评品,以为风、雅之变,而流宕之胜者。

(〔清〕李调元《赋话》卷八) 《哀江南赋》,怀旧都,出于《哀郢》者也。

(刘师培《论文杂记》)子山《哀江南赋》,则不名为赋,当视之为亡国大夫之血泪。

(林纾《春觉斋论文》) 〔赏析〕《哀江南赋》是中国辞赋史上的名篇巨制。

其写作时间,学术界历来多遵信陈寅恪先生之说,认为作于578年12月(时庾信66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鲁同群考证认为当作于557年12月。

此后,林怡提出作于566年,牛贵琥认为作于568年。

目前笔者仍以为557年之说较为合理。

证据有三:一是序中“三年囚于别馆”一句实际已交待了作者作赋的时间与身份。

庾信554年出使西魏被扣,后三年,恰是557年。

而且其时庾信在北朝有官无职(西魏、北周朝廷拜庾信为金紫光禄大夫、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等,皆为勋官或戎号之类,而非实职),迹近拘囚。

哀江南赋序大学语文

哀江南赋序大学语文
• (庾信)骈偶之文,则集六朝之大成,而导四杰之先路。 自古迄今,屹然为四六宗匠。初在南朝,与徐陵齐 名,……二人以宫体相高耳。至信北迁以后,历阅既久, 学问弥深,所作皆华实相扶,情文兼至,抽黄对白之中, 灏气舒卷,变化自如,则非陵之所能及矣。(清《四库全 书总目提要》卷一四八《集部·别集类·庾开府集笺注十 卷》)
庾信
教教作背内艺思资 学学者景容术考料 目重简简述赏练链 的点介介评析习接
退出
教学目的

返回
教学重点
庾信在辞赋和骈文 创作中的特色。 作者故国乡关之思 及内心悔恨的情感。
返回
作者简介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 南北朝著名文学家。初仕梁,任东宫领直、右卫将军等官, 袭爵武康县侯。承圣三年(554)出使西魏,不久梁亡,他被 迫留在北方。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 同三司,后世称庾开府。在梁时为文绮艳,与徐陵并为宫 体文学代表,号称“徐庾体”。仕北朝后,虽居高官显爵, 但常怀故国之思,作品风格转为苍劲沉郁,故杜甫有“庾 信文章老更成”之句。庾信的文学创作集六朝诗文之大成, 虽用典颇多,但情文兼至,用意曲深而有变化自如之妙。 有《庾子山集》。
返回
相关评论
《北史》本传谓其“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留 北后虽居高位,却常怀故国之思,作品风格亦由早期的 轻靡华丽变为苍劲沉郁。他的《哀江南赋》和《拟咏怀》 诗可为代表。虽有堆砌典故、用意曲深之弊,但总的成 就集六朝诗、赋、文创作之大成,对唐代文学影响甚 巨。 ”杜甫称“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戏为六绝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谓其 “北迁以后,阅历既久,学问弥深。所作皆华实相扶, 情文兼至,抽黄对白之中,灏气舒卷,变化自如”。

【知识学习】高二语文下册《哀江南》知识点复习

【知识学习】高二语文下册《哀江南》知识点复习

高二语文下册《哀江南》知识点复习【原文欣赏】《哀江南》(苏云)……我三年没到南京,忽然高兴,进城卖柴;路过孝陵,见那宝城享殿,成了刍牧之场。

(柳云)呵呀呀,那皇城如何?(苏云)那皇城墙倒宫塌,满地蒿莱了。

(赞掩泪介,云)不料光景至此。

(苏云)俺又一直走到秦淮,立了半晌,竟没一个人影儿。

(柳云)那长桥旧院,是咱们熟游之地,你也该去瞧瞧。

(苏云)怎的没瞧--长桥已无片板,旧院剩了一堆瓦砾。

(柳搥胸介,云)咳,恸死俺也!(苏云)那时疾忙回首,一路伤心,编长一套北曲--名为"哀江南"。

待我唱来。

(敲板唱弋阳腔介)俺樵夫呵!(唱)【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勐抬头秣陵重到。

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驻马听】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

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

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沈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

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

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沽美酒】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

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太平令】行到那旧院门,何用轻敲,也不怕小犬牢牢。

无非是枯井颓巢,不过些砖苔砌草。

手种的花条柳梢,尽意儿采樵;这黑灰是谁家厨灶?【离亭宴带歇指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翻译:我从山间的松树和野草间戴着花挑着柴草走来,勐然一抬头才发现我又回到了南京。

残败的军队还在将废的堡垒中驻守,瘦弱的老马肚子躺在空壕沟中。

哀江南赋第三段典故是什么

哀江南赋第三段典故是什么

哀江南赋第三段典故是什么《哀江南赋》是南北朝时期庾信所写的一首赋,用来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哀江南赋第三段典故吧,仅供大家参考。

哀江南赋第三段典故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

《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籓篱之固。

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锄耰棘矜者因利乘便。

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哀江南赋的作品赏析据《北史》记载,庾信留在北方,“虽位望显通,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

“哀江南”三字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句。

作品概括了梁朝由盛至衰的历史,凝聚着对故国和人民遭受劫乱的哀伤,具有史诗般的规模和气魄,在辞、赋和整个文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又其叙家世,抒哀思,感情深挚动人,是研究庾信生平的极好资料。

这篇文章即《哀江南赋》的序文,概述了全赋的主题,并阐明了“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的创作动机。

哀江南赋序--大学语文

哀江南赋序--大学语文

时期的作品。
返回
补充注释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赋萌 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赋是 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 又更近于诗体。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 推司马迁。真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 人是司马相如。文辞上宗端拱中进士刘安国酷爱《哀江南赋》,虽日旰 未食而不饥。盖词气鼓动,快哉惬心而已。故前贤品评, 以风、雅之变,而流宕之胜者。(李调元《赋话》卷八)
返回
作者介绍
庾信(513~581),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北朝文学家。 早年曾任梁湘东国常侍等职,陪同太子萧纲(梁简文帝)等写作一些绮艳的诗歌。 梁武帝末,侯景叛乱,庾信时为建康令,率兵御敌,战败。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 江陵,投奔梁元帝萧绎。元帝承圣三年(554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 魏攻克江陵,杀萧绎。他被留在长安,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又称“庾 开府”。 庾信被强留于长安,永别江南,内心很是痛苦,再加上流离颠沛的生活,使他 在出使西魏以前和以后的思想、创作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庾信出使西魏以前的作 品存者不多,一般没有摆脱“宫体诗”的影响,迄今被传诵的诗赋,大抵是到北方 后所作,这些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都和早年有所不同。他的诗歌代表作有 《拟咏怀》27首,虽属模拟阮籍,实则全是感叹自己的身世。他的乐府歌行,常常 使用比兴手法自悲身世,如《怨歌行》、《杨柳歌》等。庾信到北方以后的诗歌苍 劲沉郁,和他经历战乱及对北方景物有较深的感受有关,佳作有《郊行值雪》、 《望野》、《燕歌行》、《同卢记室从军》。他的一些小诗写得亲切动人,很少用 典,如《寄王琳》、《寄徐陵》、《和侃法师三绝》、《重别周尚书二首》等,都 很著名。
返回
相关评论
《北史》本传谓其“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留 北后虽居高位,却常怀故国之思,作品风格亦由早期的 轻靡华丽变为苍劲沉郁。他的《哀江南赋》和《拟咏怀》 诗可为代表。虽有堆砌典故、用意曲深之弊,但总的成 就集六朝诗、赋、文创作之大成,对唐代文学影响甚 巨。 ”杜甫称“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戏为六绝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谓其 “北迁以后,阅历既久,学问弥深。所作皆华实相扶, 情文兼至,抽黄对白之中,灏气舒卷,变化自如”。

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哀江南赋序文言文原文哀江南赋序作者:庾信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日[1],大盗移国,金陵瓦解[2]。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3]。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4]。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5]。

三日哭于都亭[6],三年囚于别馆[7]。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8]。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9];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10]。

昔桓君山之志事[11],杜元凯之平生[12],并有著书,咸能自序[13]。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14];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15]。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16],藐是流离,至于暮齿[17]。

《燕歌》远别,悲不自胜[18];楚老相逢,泣将何及[19]!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20];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21]。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22]。

楚歌非取乐之方[23],鲁酒无忘忧之用[24]。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25],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26]。

日幕途远,人间何世[27]!将军一去,大树飘零[28]。

壮士不还,寒风萧瑟[29]。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30];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31]。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32];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33]。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34];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35]。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36];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37]!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38];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39]。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40]。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41]?江淮无涯岸之阻[42],亭壁无藩篱之固[43]。

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44];锄耰棘矜者,因利乘便[45]。

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46]!是知并吞****,不免轵道之灾[47];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48]。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49];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50]。

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51]!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52];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53]。

哀黄生赋第三段赏析【明代】汤显祖骈体文

哀黄生赋第三段赏析【明代】汤显祖骈体文
• 《哀黄生赋》以哀字贯穿全文,叙事了黄生(黄栋)悲惨的一生。 一哀黄生(黄栋)生平好书却只能仰人眉、学富五车却不及侏儒一 贫如洗。二哀黄生(黄栋)妻称牧犊,子字螟蛉,孑然一身无妻无 子。三哀黄生(黄栋)揭露喉齿相貌丑陋。四哀黄生(黄栋)胸 “无长志,目光短视。五哀黄生(黄栋)力不敌命,途中在徐州中 暑,客死他乡而草草埋葬。六哀黄生(黄栋)魂飞渺茫,魂魄不得
• 《哀黄生赋》叙述了(黄生)黄栋的生平概况,以景寓情,寄托了 汤显祖对(黄生)黄栋的哀思,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以及者本人的哀 怨愤懣。
作品赏析
• 汤显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常得罪名人。晚年淡泊守贫,不肯与郡 县官周旋。这种性格作风使他同讲究厉行气节、抨击当时腐败政治 的东林党人顾宪成、邹元标等交往密切,也使他推重海瑞和徐渭这 样“耿介”或“纵诞”的人物。
国学 骈体文
哀黄生赋 第三段
明代 汤显祖
作品赏析
•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听说朝廷将派税使来遂昌扰民,他不堪 忍受,便不待别人攻击,给吏部递了辞呈;他也不等批准,就扬长 而去,回到家乡。后来,吏部和都察院以“浮躁”为由正式给他一 个罢职闲住的处分时,他弃此敝履早已过了三年。
• 汤显祖离遂昌任后,曾在临川和李贽相见。李在狱中自杀后,汤显 祖作诗哀悼。他还推崇反理学的达观(紫柏)禅师,称李贽和达观 是一“雄”、一“杰”,认为“寻其吐属,如获美剑”。他们的影 响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汤显祖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揭露腐败政治、 反对程朱理学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
余感其生时欢谑,抚垄酸涕。下第陆归,不能致 彼故乡,先赋逝言。
………………………………………………………
………………………………………………………
万历十九年(1591年),汤显祖在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的任上,上了一篇《论辅臣科臣疏》,严 词弹劾首辅申时行和科臣杨文举、胡汝宁,揭露他们窃盗威柄、贪赃枉法、刻掠饥民的罪行,疏 文对万历登基二十年的政治都作了抨击。疏文一出,神宗大怒,一道圣旨就把汤显祖放逐到雷州 半岛的徐闻县为典史。一年后遇赦,内迁浙江遂昌知县。在遂昌,他“去钳剭(杀戮),罢桁杨 (加在脚上或颈上以拘系囚犯的刑具),减科条,省期会”,建射堂,修书院。有时下乡劝农, 常年则与青衿子秀切磋文字。这种古循吏的作风,终于使浙中这块僻瘠之地大为改观,桑麻牛畜 都兴旺起来。

《哀江南赋序》原文及翻译

《哀江南赋序》原文及翻译

《哀江南赋序》原文及翻译《哀江南赋》是南北朝时期庾信所写的一首赋,用来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梁朝腐朽无能,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哀江南赋序》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

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

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

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

头会箕敛者,合纵缔交;锄耨棘矜都,因利乘便。

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

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

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译文公元548年十月(梁太清二年),大盗篡国,金陵沦陷。

我于是逃入荒谷,这时公室私家均受其害,如同陷入泥途炭火。

哀江南赋典故

哀江南赋典故

哀江南赋典故《哀江南赋》是南北朝时期庾信所写的一首赋,用来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梁朝腐朽无能,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哀江南赋典故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哀江南赋典故移谈讲树:三国时管辂初见裴使君,清谈终日,因酷暑,将床移至庭前树下,竟夕而谈.就简书筠:晋徐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以竹叶、箭箬代替.这两句形容其祖父的恬淡、简约.始含香二句:意思是自己曾为尚书郎,又转为东宫学士.含香,见应劭《汉宫仪》:“桓帝时,侍中刁存年老口臭,上出鸡舌香与含之.后尚书郎含鸡舌香,始于此.”建礼,指建礼门,汉尚书郎起草文书,昼夜值班于建礼门.庾信一开始当安南府参军,很快就转为尚书度支郎.矫翼,指登仕途后初显身手.崇贤,太子宫门.侍戎韬二句:指在东宫陪伴太子.韬,剑衣.武帐,见《汉书·汲黯传》:“上(汉武帝)尝坐武帐,黯前奏事.”文弦:即琴弦,张揖《广雅》:“琴五弦,文王增二弦.”论兵二句:意思是自己曾与湘东王论水战之事,也曾出使东魏.江汉之君,梁元帝为湘东王时,庾信曾与之论中流水战事.拭玉,意谓出使.《仪礼》:“宾人北面坐,拭圭.”郑玄注:“宾,使者.拭,清之也.”西河之主,以战国时魏武侯指代东魏君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魏文侯以吴起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庾信本传载其出使东魏,“文章辞令甚为邺下所称.”自“王子滨洛之岁”句至此为庾信历数自己在梁时甚有声名.东门二句:意思是梁朝地域广大,东至于海,南至交阯.东门,见《史记·秦始皇本纪》:“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鞭石成桥,见《述异记》:“秦始皇作石横桥于海上,欲过海观日出处,有神人驱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今石桥其色犹赤.”作者以此指梁地东至于海.铸铜为柱,指东汉马援南征交趾,立铜柱,以为汉之南界.班超二句:指梁与当时并存的北方非汉族政权关系和睦,没有战争.班超,东汉名将,出使西域,通三十六国,汉和帝永元七年封定远侯.王歙即王昭君的侄子,封和亲侯,数次出使匈奴.马武二句:指梁朝承平之际,不事甲兵.马武,东汉将领,曾上书光武帝欲进军匈奴,光武不许,自此诸将莫敢言兵事.冯唐,西汉人,汉文帝论将帅功过,常顾问之.岂知四句:指梁朝祸机潜伏,侯景之乱亦在酝酿之中.渔阳,秦郡,秦二世元年,发闾左贫民戍守渔阳,逾期便斩,当时陈胜为戍长,遂起兵.离石,今山西离石县.刘渊为离石之将,在此起兵叛晋.这两句比喻侯景起家于戍兵.乘渍水二句:比喻梁朝形势危惧.胶船,用胶黏合的船.周昭王失德,南征渡汉水时,船人用胶船载王,船至中流胶解船散,周昭王没于水.朽索,腐烂了的绳索.用朽索驾驭六马,结果必然是索断马惊,失去控制.殿狎六句:均为梁朝将亡、叛军将至的征兆.江鸥、野雉,古人有“野鸟入处,宫室将空”的说法.湛卢,宝剑名,此剑本吴国所有,后为楚昭王所得,风胡子说:“今吴王无道,杀君谋楚,故湛卢去国.” 艅艎,船名.《左传·昭公十七年》:“楚人大败吴师,获其乘舟馀皇.”被发,野蛮部族的标志.周平王东迁时,辛有到伊川,看见一些人披头散发祭于野,认为这很失礼,说:过不了一百年,这儿将会变成野蛮戎人的地方.后来,秦、晋果然将陆浑之戎迁至伊川.轻九鼎二句:指侯景的野心.九鼎,周有九鼎,乃三代以来天子权力的象征,《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三川,战国时秦武王尝言欲坐车通三川.三川指当时周室的伊水、洛水、黄河流域.狄泉之苍鸟:晋永嘉间,在周狄泉盟会的地方发生地陷,而后有一苍一白两鹅出现,苍者飞去,有人说那是胡人的象征,后来出了刘渊之乱,果然是胡人得势.此处以刘渊喻侯景.昆阳二句:比喻叛军攻城猛急,双方接斗酣烈.《南史·侯景传》:“景造诸攻具飞楼、及飞楼、幢车、登城车、钩堞车、阶道车、火车,并高数丈,车至二十轮,陈于阙前,百道攻城.……鼓叫沸腾,昏旦不息.”昆阳之战象,见《后汉书·光武帝纪》:“王寻、王邑围昆阳,驱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光武率敢死者,乘锐奔之.城中亦鼓噪而出,震呼动天地,虎豹皆股栗.”常山之阵蛇,见《博物志》:“常山之蛇名率然,有两头,触其一头,一头至;触其中,则两头至.孙武以喻善用兵者.”哀江南赋创作背景《哀江南赋》当作于周孝闵帝元年(557)十二月至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八月间。

庾信哀江南赋序的典故

庾信哀江南赋序的典故

庾信哀江南赋序的典故庾信所著〈哀江南赋〉为一代名作。

据倪璠注曰:「此赋记梁朝之兴亡治乱及己世之飘飖播迁,古有诗史,此可谓赋史矣。

」既然是「赋史」,〈哀江南赋〉一方面具有史的性质,叙述了梁朝与亡与庾氏家族迁变的过程;另一方面又具有赋的性质,以排比的方式来表情达意。

其中又以史事的排比为最主要,史事的排比就是用典,利用许多古事来指陈当代所发生的事。

就赋而言,以一代历史发展为内容的,绝无仅有;就史而言,以用典为叙述手法的也相当少见。

1.傅燮之但悲身世, 无处求生; 袁安之每念王室, 自然涕流 .(11)"傅燮"二句:《后汉书•傅燮传》载,傅燮不容于朝,出为汉阳太守。

王国、韩遂等围攻汉阳,城中兵少粮尽,其子劝他弃郡归乡,他却抗志力战而死。

此二句暗示庾信无处求生的困境。

身世,指一生遭遇。

(12)"袁安"二句:《后汉书•袁安传》载,*** 袁安为司徒,面对皇帝幼弱、外戚专权的局面,每与人谈及国事,常常呜咽流涕。

此喻庾信面对困难无能为力的困境。

2.畏南山之雨, 忽践秦庭; 让东海之滨, 遂餐周粟 .(23)"畏南山"二句:《列女传•贤明传》说,南山有玄豹,为了保护毛皮,当雾雨天气便不出来觅食。

《史记•楚世家》载,春秋时,吴国攻楚,申包胥到秦国求救。

此二句是说,本欲远害自藏,却又不得不出使西魏。

(24)"让东海"二句:《孟子•离娄》说,姜太公为了逃避商纣而居于东海之滨。

《史记•伯夷列传》载,武王灭殷后,伯夷、叔齐耻而不食周粟,终饿死。

让,逊色,不及。

此二句是说自己没有姜太公和伯夷、叔齐的气节。

3.钟仪君子, 入就南冠之囚; 季孙行人, 留守西河之馆 .(33)"钟仪"二句:《左传》成公七年、九年载,春秋时,楚人钟仪为郑国所俘,解献于晋。

晋侯到军府视察时,见他着南冠(楚国样式的帽子),就询问他的情况,当得知他是一位乐师,便让他弹琴,但他所弹的却是楚乐,晋范文子便说:"楚囚君子也。

哀江南赋序 大学语文分析

哀江南赋序  大学语文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相关评论
•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未 觉前贤畏后生。(杜甫《戏为六绝句》) • 而南冠、西河,旅人发叹,乡关之思,仅寄于《哀江南》 一赋,其视徐孝穆之得返旧都,奚啻李都尉之望苏属国哉! (张溥《汉魏六朝三百家集题辞· 庾开府集》)(按: 徐 孝穆,徐陵。李都尉,李陵。苏属国,苏武。) • (庾信)骈偶之文,则集六朝之大成,而导四杰之先路。 自古迄今,屹然为四六宗匠。初在南朝,与徐陵齐 名,……二人以宫体相高耳。至信北迁以后,历阅既久, 学问弥深,所作皆华实相扶,情文兼至,抽黄对白之中, 灏气舒卷,变化自如,则非陵之所能及矣。(清《四库全 书总目提要》卷一四八《集部· 别集类· 庾开府集笺注十 卷》) • (宋)太宗端拱中进士刘安国酷爱《哀江南赋》,虽日旰 未食而不饥。盖词气鼓动,快哉惬心而已。故前贤品评, 以风、雅之变,而流宕之胜者。(李调元《赋话》卷八)
返回
哀江南赋的艺术特色 艺术赏析
• 以“悲哀”为主基调,感情充沛,文气流宕。
• 表情达意俱用典故,精切自然,浑无痕迹。
• 对偶工稳而不板滞,词气鼓动,笔意纵横。
返回
思考与练习
一、 本文是六朝骈文的代表作,请你谈谈它在辞藻、 对偶以及用典方面的特点。 二、 中国古代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人或读《哀江南赋》 《哀江南赋序》的文字,以四、六句为主,节奏感 后,讥庾信改仕北国,是为“无耻”(全祖望《鲒埼亭集 很强,善于调度变化,句式灵活,又善用虚词勾连句与 外编 · 题〈哀江南赋〉后》)。请从历史的角度,谈谈此篇 句之间的关系,表现了极强的构造能力。像“孙策以天 序文的故国乡关之思及其内心悔恨,是感情真挚,抑或矫 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 揉虚伪?应如何正确认识?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 三、 高声朗读此文,细心体味骈文的语言节奏音乐美 芟荑斩伐,如草木焉!”对偶中间用散句,纵横自如。 及其内在激情的关系。 使用了大量的典故。善于化用旧典,每一个简短的包含 典故的句子,都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联想,因而形成十分 厚重的文章风格。但由此也使文章变得艰深难懂,且难 免也有生硬的地方。

哀湘累赋第三段赏析【南宋】周紫芝骈体文

哀湘累赋第三段赏析【南宋】周紫芝骈体文

作品赏析
• 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到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屈原第二次被 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这次流放的路线,按《九章·哀郢》分析,是从郢都 (今湖北江陵)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今湖北沙市东南)、遥望 龙门(郢都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今湖北汉口), 最后到了陵阳(据说是今安徽青阳县南)。时间长达十六年,在这之间并写下 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九章·悲回风》等。
•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 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 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 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 “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 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 以身殉楚国。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老人,又号二妙老人、蝇馆主人、 静寄老翁、浣花老人、乌有先生、妙香寮老人、陵阳老子。出生于宣城的一个 士子家庭,少居陵阳山。先生孩提时代入乡校,学科举文。由于他更爱前人优 秀篇章,往往“为之废业”。青年时期以后,长期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 日子。《太仓稊米集》(以下简称本集)卷十四《秀淮亭晚眺时往无为》: “未得三吴去,东来且过淮。要须烦晓浪,聊为洗风霾。飘泊从人笑,穷愁费 力排。平生临水意,老去若为怀。”数十年东奔西走,难得安宁。曾两次以乡 贡身份赴礼部试(一次在宋徽宗政和七年,另一次时间不详),不第。至宋高 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始以廷对第三同学究出生,调安丰军霍邱税,不赴。 监户部曲院,判武林丞。绍兴十五年(1145年)五月为礼、兵两部架阁。绍兴 十七年 (1147年)十二月以承奉郎为枢密院编修官,旋进右宣教郎兼实录院 编修官。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五月出知兴国军,十二月到任。三年后,秩 满乞祠,贫不能归宣城,客居庐山。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卒,享年七十四 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哀江南赋第三段典故是什么
《哀江南赋》是南北朝时期庾信所写的一首赋,用来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下面由给大家介绍哀江南赋第三段典故吧,仅供大家参考。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

《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遂
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籓篱之固。

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锄耰棘矜者因利乘便。

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
哀江南赋的作品赏析据《北史》记载,庾信留在北方,“虽位望显通,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

“哀江南”三字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句。

作品概括了梁朝由盛至衰的历史,凝聚着对故国和人民遭受劫乱的哀伤,具有史诗般的规模和气魄,在辞、赋和整个文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又其叙家世,抒哀思,感情深挚动人,是研究庾信生平的极好资料。

这篇文章即《哀江南赋》的序文,概述了全赋的主题,并阐明了“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的创作动机。

全篇以骈文写成,多用典故来暗喻时世和表达作者悲苦欲绝的隐衷,体现了庾信在辞赋和骈文创作中的特色。

哀江南赋的作者简介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

少年时聪敏好学,有才名。

早年在梁朝做官,为昭明太子伴读,曾任尚书度支郎中、东宫领直等官。

后奉命由江陵出使西魏,却正值西魏灭梁,因而被留在西魏。

先后在西魏、北周做官,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世又称“庾开府”。

在梁朝时出入宫禁,为文绮艳,与徐陵并为宫廷文学代表,当时人称他们的文风为“徐庾体”。

《北史》记载,庾信“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

他留在北方后虽然身居高位,但却常常怀念故国,作品风格亦由早期的轻靡华丽变为苍劲沉郁。

他的《哀江南赋》和《拟咏怀》诗可为代表。

虽然作品中有堆砌典故、用意曲深的弊端,但总的成就集六朝诗、赋、文创
作之大成,对唐代文学影响很大。

杜甫称“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称他“北迁以后,阅历既久,学问弥深。

所作皆华实相扶,情文兼至,抽黄对白之中,灏气舒卷,变化自如”。

有《庾子山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