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期末提纲
(A4纸)历史八上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硝烟: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毁鸦片,林则徐是民族英雄,二、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导火线):虎门销烟2、结果:清政府战败,1842年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割地(香港岛)、赔款、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协定关税。
)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概况: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战争原因: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
3、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太平天国起义(1851-1864):由洪秀全领导,起义军称“太平军”。
第3课收复新疆一、阿古伯侵占新疆:英、俄两国支持阿古伯政权二、左宗棠收复新疆: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伊犁外);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战争概况:甲午(1894)年,日本舰队袭击北洋舰队,战争爆发。
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牺牲;日军曾在旅顺展开大屠杀。
3、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签订双方:中方李鸿章、日本伊藤博文;(内容:割地(台湾等)、赔款(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等。
)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八国侵华目的: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2、结果: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近代赔款最多的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及近代化的探索一、列强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一)鸦片战争(第1课)1.根本原因(目的):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导火线):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
3.起止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4.简要经过:课本P45.重要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间:1842年。
内容: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协商。
6.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当时中国政治制度落后、经济落后。
(2)最根本的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
(3)其他原因:清军军备废弛。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第2课)1.根本原因(目的):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起止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3.主凶:英法,帮凶:美俄。
4.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俄国: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俄国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1、原因(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和称霸世界的梦想。
2、起止时间:1894年9月至1895年4月。
3、重要战役:(1)平壤战役;(2)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牺牲。
(3)辽东战役;(4)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重要条约: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间:1895年4月;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等。
5、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5课)1、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起止时间:1900年6月至1901年3、大至经过:课本P20。
历史八年级上册提纲
历史八年级上册提纲一、中国历史部分1.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4世纪)(1)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变革(2)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秦朝的统一及其短暂统治(2)汉朝的兴衰与统治政策的演变(3)民族关系的发展与对外关系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1)三国鼎立与晋朝的兴衰(2)南北朝的政治变迁与民族融合4.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1)隋朝的繁荣与短暂统治(2)唐朝的盛世及其政治、经济、文化成就(3)五代十国的割据与政治动荡5.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1)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2)南宋的建立与抗金斗争(3)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衰6.元的统一与统治(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1)元朝的政治制度与民族政策(2)元朝的经济、文化发展与对外关系(3)元朝的灭亡与明朝的建立7.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1)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2)明朝的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3)明朝的衰落与灭亡8.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1)清朝的建立与统一(2)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3)清朝的衰落与辛亥革命的爆发二、世界历史部分1.古代文明的发展(1)两河流域、埃及、印度、希腊、罗马等文明的兴起与衰落(2)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2. 中世纪欧洲社会(1)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封建制度的形成(2)基督教的兴起与欧洲封建社会的宗教文化(3)封建社会的矛盾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3.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1)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2)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3)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冷战政策的形成(2)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3)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5.当代世界的发展与变革(1)冷战结束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组织的发展(3)科技创新与国际竞争格局的演变6.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与世界(1)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3)面向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趋势。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提纲超详细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第一课周秦时代(BC1046年----BC207年)1、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构成礼乐文明2、管仲改革与春秋五霸、商鞅变法与战国七雄3、百家争鸣4、秦灭六国、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影响西周统治者以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为工具,用来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1、分封制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
P702、意义:确立周王权威,扩大周朝控制的区域。
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P703、宗法制:周代分封制的基础,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的制度。
嫡长子继承诸子分封。
4、礼乐制度: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管仲改革:管仲改革军、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是齐桓公称霸的主要原因。
春秋五霸—两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吴王阖闾)、秦穆公(越王勾践)。
齐桓公是春秋第一霸主,葵丘会盟,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商鞅变法(影响最大):公元前356年,内容: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建立县制。
意义:商鞅变法更为全面彻底,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P75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百家争鸣孔子:其一:“仁”的思想,表现为两方面①爱人,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
②克己复礼,加强个人修养。
其二: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教育不分贵贱;因材施教等。
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
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以法治国。
如秦朝就采用了法家的思想。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老子---无为;墨子---非攻兼爱;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
秦灭六国: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统一的集权帝国秦朝,定都咸阳。
秦始皇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实行郡县制,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军事: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统一岭南,修筑灵渠)注:灵渠沟通珠江和长江。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1.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2. 中国的禁烟,使英国决定发动侵华战争来维护鸦片贸易,在1840年6月,发动鸦片战争。
3. 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意义见下表)4.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6.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稍后时期,沙俄侵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沙俄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7. 1860年,太平军在宁波、上海等地抗击洋枪队。
8. 1875年,左宗棠带领清兵在新疆人民的支持下,收复了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9. 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10. 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志远”号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11. 1894年10年,日本攻陷威海卫海军基地,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12.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3. 甲午战争后,日本独占辽东半岛,引起德、法、沙俄的不满。
三国强力干涉,日本被迫“还辽”,中国则付出3000万两白银“赎款”。
14. 1915.义和团在山东、河南、直隶、京津兴起。
16. 1900年6月,英、法、俄、美、德、日、意、奥等八国发动侵华战争。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8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美、德、日、意、奥、西、荷、比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
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比较简表 17. 洋务运动兴起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镇压农民起义和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清政府中一些握有实权的官僚,耳闻目睹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深受刺激。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兴办近代工业。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一、古代文明1.西方古代文明a.希腊文明:民主政治、人文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建筑艺术(巴特农神庙、雅典卫城)b.罗马文明:共和制、征服扩张(凯撒大帝、奥古斯都)、法律制度(十二铜表法)c.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法老王的统治、金字塔、象形文字d.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肥沃的两河流域、城邦制、楼阁神殿、发明文字(楔形文字)2.亚洲古代文明a.中国古代文明i.夏、商、周三代的演变ii. 周朝的分封制度、封建制度iii.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孔子及儒家思想、墨子、老子b.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文明、城市规划、污水系统c.黄河文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夏朝传说、甲骨文二、东方古代帝国的兴衰1.帝国的兴起a.波斯帝国:居鲁士大帝、达里奥一世、波斯战争b.阿契美尼德帝国:征服埃及法老、建设波斯盛世c.阿育王朝:孔雀王朝、善待人民、佛教传入2.帝国的衰落a.埃及托勒密王朝:克勒奥帕特拉七世、被罗马帝国征服b.希腊王国:亚历山大大帝、分裂为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c.罗马帝国:克拉克若、凯撒、奥古斯都、基督教的兴起、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的分裂三、丝绸之路和古代商业网络1.丝绸之路的开启a.汉武帝使张骞出使西域b.西汉末年与东汉时期陆续派遣使节通商2.丝绸之路的影响a.经济发展:中原制造业的繁荣、市场的扩大b.文化交流:佛教的传播、佛教艺术与文化在中国发展四、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1.封建社会的特点a.以土地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制度b.封建等级制度c.家族和宗法制度d.田制与封建农奴制的形成2.社会阶级划分a.地主阶级:皇帝、贵族、大地主b.士族:官僚、文士c.农民阶级:自耕农、佃农、部曲农奴d.工商业者:手工业者、商人、工匠五、中世纪的封建国家1.封建国家的兴起a.皇帝与领主的关系b.承认封建契约的建立c.颁发土地规模与周边领主的关系2.封建国家的特点a.领主的封土与军权b.领主与农民的契约关系c.封建经济:自给自足、农奴经济d.民间法与习惯法的实施六、中世纪的农奴制与封建制度的衰落1.农奴制与农奴反抗a.农奴的地位与权利b.农奴反抗的形式与事件2.封建制度的衰落a.市场经济的兴起b.中世纪十字军东征、失利及对欧洲影响c.封建经济的崩溃d.封建制度的解体与资本主义的兴起以上是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的提纲,利用这个提纲进行学习和复习,可以帮助你全面复习本学期的历史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主要问题提纲(最新教育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主要问题提纲(最新教育部编人教版)1.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和经过(鸦片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2.虎门销烟的时间、人物和意义。
3.《南京条约》的时间、地位和内容。
4.鸦片战争的影响。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6.《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时间和内容。
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8.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9.甲午中日战争的起止时间、经过(四场重要的战役)。
10.《马关条约》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1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经过(重要的战役)。
12.《辛丑条约》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13.总结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4.清政府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15.列强发动的历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争。
16.太平天国运动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格)和评价。
17.近代化的探索(三个层面的探索及具体的代表事件)18.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目的、内容和评价。
19.戊戌变法的兴起(公车上书的时间、背景、内容和意义)、高潮(百日维新的时间和内容)。
20.戊戌变法的意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及教训。
2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政治纲领、性质和意义。
22.革命党人发动的四次武装起义的名称、时间、人物和意义。
23.辛亥革命的评价。
24.辛亥革命的两大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25.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开始的标志、代表人物、重要阵地、内容和评价。
26.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时间、地点、口号。
27.五四运动扩大的表现及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
28.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9.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思想基础、阶级基础和组织基础)30.中共一大的时间、地点、内容。
3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32.中共二大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33.全国工人运动高涨的时间、表现及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期末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英国发动的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是鸦片战争。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这个是指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是: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依据或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3、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为目的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4、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军队是英法联军,属于历史史实。
它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
5、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等。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
”鸦片战争结束。
该条约主要内容不包括严禁鸦片。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内容最能体现英国这一意图。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说明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6、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
他的主要功绩是领导虎门销烟。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
”这反映当时政府吏治腐败。
1841年林则徐有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最能证明林则徐预言的是沙俄割占中国领土150多片平方千米。
6、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7、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课鸦片战争知识点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鸦片走私: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林则徐禁烟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年月日至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知识点英国发动浸略战争原因:根本原因一一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
时间年月至年月。
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攻虎门、广州→占厦门、定海、宁波→年进犯吴淞→占镇江→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民族英雄: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
结果: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知识点《南京条约》的签订签订年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虎门条约》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美法扩大侵略权益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英法再次发动俊华战争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略者:英法组成联军,俄、美支持。
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经过年月,英军炮轰止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年,攻陷大沽,逼近天津。
签约:《天津条约》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历史的持续与变革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历史的持续与变革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历史的持续与变革一、古代文明与人类起源A. 人类起源和早期文明1. 人类起源的科学理论2. 早期文明的兴起和特点3. 早期文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B. 河流文明与日月文明1. 河流文明的代表——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2. 日月文明的代表——中国和印度文明3. 河流文明和日月文明的相互影响与交流二、古代帝国的兴起与发展A. 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起1. 夏、商、周三代的兴起与演变2. 秦、汉两大帝国的建立和统一3. 中国古代帝国对社会及政治制度的影响B. 印度古代王朝的建立1. 阿育王朝及其扩张2. 印度古代王朝对宗教和文化的影响3. 印度古代王朝的衰落和变革三、中世纪欧洲与伊斯兰世界A. 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1.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和目的2. 十字军东征对欧洲和伊斯兰文明的影响B. 伊斯兰世界的兴起和繁荣1. 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2.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阿巴斯王朝的繁荣3. 伊斯兰文明的科学、文化和贸易成就四、中国与丝绸之路A. 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1. 丝绸之路的形成与作用2.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B. 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1. 丝绸之路对中国文化和经济的推动作用2. 丝绸之路上的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五、中世纪封建社会与黑死病A. 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组织和特点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运作2. 封建阶级的组成和职责B. 黑死病的传播与影响1. 黑死病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2. 黑死病对封建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六、中国古代科技与世界贸易A.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 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和指南针2. 中国古代的火药和印刷术3. 古代科技对中国的影响与贡献B. 世界贸易的兴起与中国的参与1. 世界贸易的起源和发展2. 中国在丝绸之路上的世界贸易地位七、欧洲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A. 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与影响1. 文艺复兴的起源和特点2. 文艺复兴对艺术、文化和科学的影响B.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重要发现1.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动因2. 哥伦布的航海及其影响3. 大航海时代对世界的影响与改变八、总结与展望A. 历史的持续与变革的重要性B. 历史上的持续与变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C. 对历史知识的重要性与学习方法以上是关于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的提纲,通过对每个主题的论述,帮助同学们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持续与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初二历史上学期全册期末复习提纲
初二历史上学期全册期末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与古代中国1.最早的人类和最早的文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类最早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古代文明的起源和代表国家2.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国历史的时期划分–夏、商、周三代的特点与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秦汉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变化二、世界古代文明1.亚洲古代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菲尼基亚文明2.欧洲古代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帝国–古代欧洲的民族迁徙和侵略3.非洲古代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西非的国家和王国4.美洲古代文明–墨西哥和中美洲的文明–安第斯地区的文明三、中国古代史1.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唐朝的疆域扩张和国力强盛–唐朝的科技、文化和社会进步2.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北宋和南宋的政治制度和区别–经济农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文化艺术的繁荣和科技创新3.元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元朝的建立和统治特点–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文化交流和科技进步4.明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明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四、世界近代史1.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特点–工人运动和社会改革2.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起源和特点–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背景和后果3.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全面战争–俄国革命的背景和影响4.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战争进程–冷战的起源和后果–二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和重建五、中国现代史1.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影响和失败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思想变革2.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发起和胜利–解放战争的背景和进程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宣告和政治体制–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选择和政策–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4.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革–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成就和问题–当代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科技创新以上提纲涵盖了初二历史上学期全册的内容,希望对你的期末复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四场战争和三个条约:①四场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②三个条约:(1)《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3)《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2.中国人民的抗争:(1)林则徐的虎门销烟;(2)太平军痛打洋枪队;(3)左宗棠收复新疆;(4)邓世昌黄海海战,英勇献身;(5)义和团运动3.失败的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
4.失败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中国要富强,就必须对外开放,主动与世界接轨,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时间,地点:1839年,广州虎门2.影响: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振奋了民族精神。
3.评价林则徐。
(答案: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二、中英《南京条约》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2.时间:1842年3.内容:①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广厦福宁上)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关: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③割:割香港岛给英国;④赔: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4.影响:①《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②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魏源与《海国图志》1.著作:《海国图志》;主要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2.魏源的这种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①起因: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②结果: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③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⑴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是割占土地最多的一个条约;⑵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土地;⑶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约44万多平方公里;⑷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复习提纲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民族英雄。
(关天培死守虎门炮台)鸦片战争1、1840年6月——1842年8月2、《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3、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1、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3、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
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之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
”其中,“夏宫”指的是圆明园;“两个强盗”指的是英法联军。
“抢劫”和“付诸一炬”指的是:火烧圆明园。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瑷珲条约》割占领土面积)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八上历史期末提纲
第1课鸦片战争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
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3课收复新疆1、经过:⑴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
⑵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
⑶先收复乌鲁木齐附近地区,然后进攻吐鲁番,挺进南疆。
2、结果:⑴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⑵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⑶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3、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5-17课)一、识记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东北三省沦亡,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1932年,日本策划“伪满洲国”建立。
2、1935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民奋起反击,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5、1937年9月, “八一三”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6、1937年底,日军在南京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屠杀中国人民30多万人。
7、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8、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9、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指挥百团大战,它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战役。
10、中国共产党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1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签字仪式,9月9日递交投降书,抗战结束。
二、分析1、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自发);抗日游击(受共产党领导,杨靖宇为代表)。
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背景:①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②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③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④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争取下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与红军实行停战。
经过:①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苦劝蒋介石联共抗日遭到训斥后,为了逼蒋介石抗日,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
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道光帝在位)一、原因1.根本:英国想要打开中国市场。
2.导火线(直接):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经过:1840—1842。
英雄人物:关天培(广东水师提督)、陈化成(江南提督)三、结果:清政府战败,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①割地:割香港岛。
(危害:破坏领土完整和主权)②赔款:2100万银元。
(危害:加重财政和百姓负担)③通商:开放广、厦、福州、宁、上五处为通商口岸。
(危害:方便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注意】这时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的方式为主。
④协税:英国商人进出口中国的货物所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危害:破坏关税自主权)2.附加条约:①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权利。
②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四、影响: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注意:“半殖民地”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半封建社会”指国家主权开始沦丧。
)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③出现了学习西方的新思潮。
(如魏源《海国图志》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咸丰帝在位)一、原因1.根本:列强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二、概况:1.1856-1860年,英法为主犯,俄美两国为帮凶。
2.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注意:这是列强第一次攻占北京)②俄国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单次割地最多的条约:《瑷珲条约》)。
三、结果1.1858年: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①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注意】《天津条约》有“公使驻北京”,《北京条约》有“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2.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3.1860年: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③割九龙司一区给英国;④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四、影响:①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②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注意】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咸丰帝在位与同治帝初期)一、背景和原因:1.鸦片战争的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2.清政府的腐败和自然灾害频发。
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二、过程:1.开始:1851年初,金田起义(洪秀全自称“天王)”。
2.初建政权:1851年底,永安封王(建立领导核心。
东王杨秀清节制西、南、北、翼四王。
)3.正式建政、形成对峙:1853年占南京,改“天京”,定为都城。
4.军事全盛:1856年6月西征获胜,解天京之围。
5.由盛转衰:1856年天京事变。
6.失败:1864天京陷落。
【注意】1856年军事全盛之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打。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时,它还在坚持。
三、两份重要治国纲领:1.前期:定都南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①内容: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反映了对社会平等的渴望。
)②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四有两无”)。
③结果:没有实施。
④评价:【积极】革命性:A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
B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局限】空想性和落后性:绝对平均难以实现。
2.后期: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
①内容: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
②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最早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因战争环境及农民阶级的局限,未能实施。
四、意义:①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
②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五、失败原因:①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华尔领导的洋枪队)六、启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一、甲午中日战争1.主要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①时间:1895年。
②地点:日本马关。
③双方代表:李鸿章 . 伊藤博文。
【主要内容】①赔款军费两亿两。
②割三地:辽东.台湾.澎湖列。
③开四口:重庆沙市和苏杭。
④通商口岸设工厂。
【注意】列强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4.影响: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②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④唤醒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1.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三国要求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
2.瓜分中国的表现:抢夺路矿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3.门户开放:①1899年美国提出。
②内容:承认各国既得特权.要求贸易机会均等。
第6课戊戌变法(光绪帝在位)1.背景:①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自上而下的改革)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
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5.主要经过:①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
②发展—创办报刊.组织学会。
如严复在天津的《国闻报》.梁启超在上海的《时务报》;北京.上海的保国会等。
③高峰—1898年(农历戊戌年)6月,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变法。
史称“戊戌变法”。
因前后持续103天,又叫“百日维新”。
④结束—1898年9月,慈禧囚禁光绪,废除新法,捕杀谭嗣同等维新志士,变法失败。
史称“戊戌政变”。
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①政治:精简机构;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预算;③文化教育:废除八股文,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④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7.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运动。
8.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没有发动群众。
③过于急躁.树敌太多。
9.意义:①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②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注意】戊戌变法开启了近代化转型中“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10.认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一、义和团运动:1.口号:扶清灭洋。
2.性质:以农民阶级为主的反帝爱国运动。
(但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八国名称:俄德法、美日奥意英)1.导火线(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
2.主要战区:京津地区(①北京被再次攻陷。
②保卫天津的聂士成殉国。
)3.结果:1901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①赔款4.5亿两。
(以海关税、盐税等作为担保)②严禁人民反帝。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这种方式也叫“以华制华”。
)③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
(不许国人居住;外国派兵保护)④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驻军。
(地点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线沿。
便于列强控制京津地区)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各部之首。
(便于列强控制清政府)4.《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①是赔款最多、主权丧失最重的不平等条约。
②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完整和主权的独立;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成立兴中会: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革命团体)2.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失败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猛回头》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2.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3.同盟会的成立(1)时间:1905年8月(2)地点:日本东京(3)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4)领导机构: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刊物:《民报》同盟会机关报(5)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6)意义: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7)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注意】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同盟会”。
2.“三民主义”中没有“民主主义”这一说。
第9-10课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宣统帝在位)二、武昌:致命一击【武昌起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组织:文学社、共进会3.主力:部分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4.结果:夺取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5.发展: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纷纷响应,全国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多为南方、北有陕晋)三、民国:初步建立(注意:先选举临时总统,后成立临时政府)1.1911年11月,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2.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定都:南京)3.1912年为民国元年: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4.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5.成立临时参议院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 1912年3月11日,由孙中山颁布;由参议院制定。
2.内容:①主权在民。
②国民平等。
③国民拥有各项权利和自由。
④实行“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
(即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国务员组成的责任内阁辅助大总统;司法独立等。
)3.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意义: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注意】“民主”指人民当家作主;“共和”指领袖选举产生,且有任期限制。
五、结局:果实被窃1.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2.新政开始: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请辞,并推荐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3.窃取果实: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六、评价辛亥革命1.积极:①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
②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