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科学六下《月相的成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月相成因》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月相成因》教学设计

《月相成因》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一、教学背景分析《月相成因》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月相变化的周期是我们确定农历的主要依据,引起了地球潮汐的周期变化,月相变化是科学教学难点之一。

而学生对月相变化的认识,只停留在十五满月上,不了解月相的整个变化过程,更不能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及其产生原因。

仅靠教师单纯地讲解,学生可能被动地接受了某些知识,无法体验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

因此这节课尝试让学生自主探究,虚拟观察月相变化,体验月相变化过程,提炼月相变化规律,了解月相成因。

二、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同学对特殊天象观测有一定的兴趣;而对月相没有系统地观测过。

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不少同学敢于提出问题,对某些问题进行质疑。

但学生对月相方面的知识还是停留在很肤浅的认识上,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由浅入深的原则。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月球的概况后指导学生认识月相的成因;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的培养。

本课先指导学生认识月球的公转运动,然后再指导学生认识月相的成因。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月中月球在空中的位置和月相图,这部分知识是认识月球公转运动和月相成因必需的感性知识,也是对“观察月球”一课的总结。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月球的公转运动。

首先启发学生思考观察到的月球的一些事实,在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月球总在围绕地球转动,转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从实验中认识月相的成因。

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月相是怎样形成的,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想像能力。

最后让学生认识一些月相的名称。

四、教法建议1、学生虽然已经对月球的概况、月相变化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同时也具有了初步的推理以及想象能力。

但本课的教学,是较为深入地分析月相的成因,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天体运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多利用科学实验验证自然现象,加强对月相成因感性的认识。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6课《月相的成因》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6课《月相的成因》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6课《月相的成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月相的概念,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了解月相的成因。

2.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月相的变化,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月相的成因。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了解月相的成因。

三、教学难点理解和解释月相的成因。

四、教学准备1.教材: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6课《月相的成因》2.工具:黑板、粉笔、实验材料(月亮模型、灯光、小球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黑板或投影仪展示一些月相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并复习前几课的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月相是如何变化的,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月亮的形状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师生进行讨论。

2. 观察月相变化(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内的月相变化,每天都记录月亮的形状。

•学生可以在家中观察,记录在观察日记中,也可以在教室中利用投影仪观察月相,记录在笔记本上。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将观察到的月相变化记录在一起,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汇报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就观察到的月相变化进行分析,提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4. 实验探究(2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月相的成因。

•将实验材料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1.将月亮模型放在中央位置,代表地球。

2.将灯光放在月亮的一侧,代表太阳。

3.让学生站在月亮的不同位置,观察灯光的投射情况。

4.让学生观察自己所站的位置与月亮的关系,思考月相的变化与自己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当自己站在太阳和月亮之间时,看到的月亮只有一半;当自己站在月亮和地球之间时,看到的月亮是圆的。

•分组讨论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月相的成因。

5. 拓展探究(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不能每天都看到满月或新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出不同时期能看到不同月相的原因。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月相的成因》PPT说课教学课件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月相的成因》PPT说课教学课件
荆风的《驿路梨花》 1. 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 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 这深山中露宿了……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 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嫦娥奔月
真正的月球是什么样的?
月球
•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 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 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 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
月球表面
人类的探月历程
• 第一件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是前苏联的无 人登陆器“月球2号”,它于1959年9月14 日撞向月面。 “月球10号”于1966年3月 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
• 美国的“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尼尔·阿姆 斯特朗是踏足月球的第一人 。
• 中国制定了“嫦娥”系列登月计划。先后 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卫星。
人 类 太 空 第 一 人
人类登上月 球
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
杨利伟
费俊龙
聂海胜
月相的成因
月相:
月球的各种 圆缺形态。
讨论21页的三个问题
得出结论:
月相的成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
太阳光而发亮。 (2)月相的形成主要与日、地、月三者的
位置有关。
歌诀: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月在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朝西面。 满月出在十五六,通宵达旦都可见。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 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 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关于月球你还知道什么?
• 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月球大。 • 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表面像铺了一层细细的粉末。 • 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风、雨,是一个寂静、干

【新版】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月相的成因》【创新教案】

【新版】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月相的成因》【创新教案】

《月相的成因》创新教案教材分析教材对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搜集证据到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一过程。

本节课包含以下一些内容。

一、对月相形成的原因作出合理的假设。

在这个部分,教材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要研究的问题:月相的变化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知道月相变化的过程是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解它需要具有一定空间想象力。

六年级的学生尽管已经具有一定空间想象力,但是让学生直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材在这里提供了一幅月相成因示意图,让学生根据图示分析月相形成的原因。

即便如此,让学生根据示意图把月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和相应的月相一一对应起来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所以接下来教材提出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月相形成的原因:当地球处在太阳和月球之间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月球是什么样子的?当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月球是什么样子的?月球的周期变化是怎样形成的?问题中要求学生想象月球处于两个位置上时我们看到的月相,因为这两个位置非常特殊,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出这时看到的月相,进而以此为例想象当月球处在公转轨道上的其他位置时我们看到的月相。

二、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月相形成的原因。

通过前面一个部分的教学,学生可能会作出两种对于月相形成原因的假设:一、在一个月的时间,地球的影子在月球上的覆盖面发生了变化;二、当月球绕地球公转时我们看到的被太阳照亮的月球表面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两种解释听上去都说得通,这时就需要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了。

教材没有介绍验证第一种假设的模拟实验,对于第二种解释,教材介绍了一种进行模拟实验的方法。

在实验中用一半涂黑一半涂白的球代表月球的阴暗面和亮面,这样看起来更直观,但是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在转动方向时一定要把涂成白色的那一面始终面对太阳。

学生只要把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月相的顺序和日历中一个月的月相的顺序对比一下,就会意识到第一种解释是站不住脚的,而第二种解释则是比较合理的。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月相变化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月相变化》这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知道月相的概念,了解月相的形成、模拟实验月相形成。

通过学习,学生对月球有了一定的认识:例如月球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月球的半径大约是地球的1/4等。

二、学情分析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已经学习了很多有关月亮的古诗,听爸爸、妈妈或老师讲了许多有关月亮的故事,也积累了不少有关描写月亮的词语、句子,同时孩子们在上《地球的卫星——月球》时,已经观察过夜晚的星球——月球了,又通过上网查找有关“月球”的资料,对月球有了一定的了解。

《月相变化》这节课主要让学生知道月相的概念、认识月相,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

本节课学生对认识月相形成和变化规律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猜想、假设、模拟实验等来完成。

三、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在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出现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2、知道在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是循环重复的,有规律的;3、知道月球明亮和黑暗部分的不断变化叫做月相,月相的变化以大约一个月为周期,存在一定的规律;4、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观察月球的资料,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形、模型)表述观察月球的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月相变化规律;难点:月相形成原理;五、教学方法策略分析(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其特点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适当的辅以其他教学手段向学生传递知识,使学生掌握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

1、讲授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认知规律。

2、讲授要求具有启发性。

3、讲授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二)实验法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控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月相的成因》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月相的成因》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月相的成因》教案教学设计反思一、教学设计背景《月相的成因》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一篇重要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能够了解月亮的运行轨迹、月相变化与地球、太阳、月亮的相对位置之间的关系等。

此外,通过学习月相的成因,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设计一堂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科学课,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月亮的运行轨迹、月相变化与地球、太阳、月亮的相对位置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够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理解并解释月相形成的原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月相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进一步理解月相形成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PPT、黑板、粘贴纸。

2.教学材料:科学教材、提前准备好的多张有不同月相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新课(引发思考,激发兴趣,了解学生的先有知识)通过展示一张包含不同月相的图片,向学生提问:•你发现这张图片中的月亮有什么不同?•你知道这些月相是如何形成的吗?•你有什么猜测吗?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出月相的问题,并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步:知识讲解与示范•通过使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PPT或黑板上绘制出的地球、太阳、月亮的模型,向学生讲解月亮的运行轨迹和月相变化的原因。

•引导学生理解月相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月球表面不同的部分,从地球上看,观察到不同的月相。

第三步:实践探究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个观察记录表。

2.每组学生拿到一张黑纸,用针在中心位置扎一个小孔,将黑纸固定在小孔上。

3.学生们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每天观察到的月相。

4.学生们可以根据观察记录表,进行月相变化的总结和分析。

第四步:归纳总结•结合学生们的观察记录,让学生们总结归纳月相变化的规律。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月相的成因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月相的成因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月相的成因教学目标:1. 了解月相的基本概念。

2. 理解月相的成因。

3. 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1. 月相的基本概念和成因。

2. 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1. 理解月相的成因。

2. 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1. 教材《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2. 课件和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 激发学生的兴趣1. 引入问题: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月亮的变化?什么时候看到的月亮是圆的?什么时候是半圆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2. 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并相互讨论。

Step 2 探究月相的成因1. 分享观察经验:请学生回忆自己曾经观察到的不同月相,并让他们描述这些月相的形状。

2. 演示:使用课件和图片,介绍月相的定义和不同形状的月亮,然后解释月相的成因。

Step 3 引导学生思考月相变化的规律1. 让学生自由思考月相变化的规律。

2. 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月亮出现不同月相的时间和位置。

Step 4 小组合作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1. 组织学生进入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讨论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记录下来。

2.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并和其他小组进行讨论。

Step 5 总结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1. 回顾月相的成因,并强调月亮是由于太阳的光照射不同角度造成的。

2. 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满月、新月、上弦月、下弦月的顺序。

并解释每个月相的形状和位置。

Step 6 拓展应用1. 让学生举例说明月相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比如农民种田需要根据月相来决定种植时间。

2. 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记录下来以进一步加深对月相变化的理解。

Step 7 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继续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 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月相的理解。

Step 8 总结反馈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月相的理解程度。

2. 解答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教学扩展:1. 利用课外时间参观天文馆,观察月相的变化。

《月相的成因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月相的成因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月相的成因》导学案第一课时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注意到月亮在不同的时间和位置上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月相。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月亮的不同相位呢?本次导学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究月相的成因,理解月相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知识预备1. 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3. 了解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规律;4. 掌握月相变化的基本规律。

二、学习目标1. 理解月球不同相位的产生原因;2. 掌握月球、地球、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对月相的影响;3. 能够描述和解释月球各个相位的特点。

三、学习过程1. 概念导入(15分钟)通过图片和动画等形式展示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月相的成因。

2. 知识探究(30分钟)a. 学生观察不同时刻的月相图片,描述月球的不同相位特点;b. 分组讨论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推导月相的成因;c. 教师介绍月相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规律。

3. 实验探究(40分钟)a. 模拟地球、月球、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观察月亮在不同位置上的阴影变化;b. 利用手持灯光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和月球,观察月球不同相位的成因。

4. 知识总结(15分钟)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总结月相的成因并展示自己的理解;教师做进一步讲解和补充,强化学生对月相的理解。

四、课后拓展1. 学生自主制作动画或模型展示月相的变化过程;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月相现象在古代和现代的应用;3. 观察天空,记录月相变化,加深对月相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月相的成因,掌握月球不同相位的特点,并能够用简单的实验验证月相的原理。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同时,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进一步拓展课外知识,加深对月相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月相的成因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月相的成因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月相的成因》导学案一、导入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月亮在天空中的各种不同形状,这些不同的形状被称为月相。

那么,月相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月相的成因》。

二、目标1. 了解月相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月相形成的原因。

3. 能够诠释为什么月亮会呈现不同的月相。

三、进修内容1. 月相的定义和分类月相是指月球在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光亮度和地球对月球的光照角度不同而呈现出的不同形状。

根据月球的不同光亮度和地球对月球的不同光照角度,月相可以分为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四种主要形态。

2. 月相形成的原因月相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干系造成的。

当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是新月;当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外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而上弦月和下弦月则是介于新月和满月之间的状态。

3. 为什么月亮会呈现不同的月相月亮呈现不同月相的原因在于月球的自转周期和绕地球公转周期不同,导致我们在不同的时间看到月球的不同部分被太阳照亮的水平不同。

这就是为什么月亮会在天空中呈现出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等不同的形态。

四、练习与讨论1. 请同砚们试着诠释一下为什么月亮会呈现不同的月相。

2. 如果地球上没有月亮,我们还能看到月相吗?为什么?3. 你知道除了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之外还有其他的月相吗?请列举出来。

五、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自行查找资料,了解月球表面的特点和结构。

2.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六、总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月相的定义和分类,掌握了月相形成的原因,并能够诠释为什么月亮会呈现不同的月相。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对天文知识保持好奇心,不息探索和进修。

《月相的成因》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月相的成因》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月相的成因》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导你是否曾经想过,月亮的不同形状是如何形成的呢?在这个导学案中,我们将一起探索月相的成因,了解月亮的不同形状是如何产生的。

二、知识点梳理1. 什么是月相?月相是指月球表面被太阳照射时,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不同的形状。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同时月球本身也围绕自身轴旋转的结果。

2. 月相的不同形状月相的不同形状分为满月、新月、上弦月、下弦月等。

这些形状是由于月球的不同部位被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同,导致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呈现不同的形状。

3. 月相的成因月相的成因主要是由月球的公转和自身的自转造成的。

当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时,不同部位被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同,导致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不同。

同时,月球也围绕自身轴旋转,使得我们能够看到月球的不同面。

三、探究实践1. 实验一:用灯泡和橙子模拟太阳和月亮的关系,观察不同位置的橙子被灯光照射时的形状变化。

2. 实验二:观察每天不同时刻的月相,记录下观察结果,分析月相的变化规律。

3. 模拟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关系,通过物体模型来理解月相的成因。

四、知识延伸1. 月球为什么有月相?2. 为什么有时候能在白天看到月亮?3. 月相与地球的季节变化有什么关系?五、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月相的成因以及不同形状的产生原理,通过实验和探究实践深化了对月相的认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实践,进一步理解月相的原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月相的变化。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次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理解月相与月球、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关系,掌握月相的分类和特点。

导学内容:一、月相的基本概念1. 月相是指月亮在太空中不断变化的光亮状态,主要分为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四种。

2. 月相的变化是由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所造成的,同时也受到地球和太阳的引力影响。

二、月相的成因1. 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月球照射的阳光会使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呈现不同的形态。

《月相的成因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月相的成因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月相的成因》导学案一、导入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能够在夜晚看到月亮呢?月亮的形状又是如何变化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月相的成因》这个主题,探究月相的形成原理。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月相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3. 能够诠释月相的现象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三、进修过程1. 月相的定义和分类月相是指月球表面被太阳照射的不同部分在地球上观察到的现象。

根据月球的不同照明情况,月相可分为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四种。

2. 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月相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而引起的。

当月球绕地球公转时,不同部分被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导致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也不同。

月球绕地球一周共有四个阶段,分别是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

在新月时,月球背对地球,太阳照射在背面,所以看不到月亮;在上弦月时,月球右半边被照亮,看起来像一个半圆;在满月时,月球的正面被照亮,看起来是一个圆形;在下弦月时,月球左半边被照亮,又是一个半圆。

3. 月相的观察和记录为了更好地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每天晚上观察月亮的形状,并记录下来。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发现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月球和地球的运动干系。

四、小结通过进修《月相的成因》,我们了解到月相是由月球绕地球运动引起的,月相的变化规律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通过观察和记录月相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奥秘,增加对科学知识的掌握。

五、拓展延伸1. 了解月相对地球生活的影响。

2. 钻研月球和地球的运动干系对于人类的生活有何意义。

六、课后作业1. 每天晚上观察并记录月相的变化,连续观察一个月。

2. 尝试诠释月相的变化规律,与同砚分享你的观察和记录。

《月相的成因》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月相的成因》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月相的成因》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了解月相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3. 理解月相与地球、太阳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1. 月相的含义和形成原因。

2. 月相变化的规律。

3. 月相与地球、太阳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难点:1. 各个月相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 月相与地球、太阳之间的具体关系。

四、学习内容:1. 月相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月相是指月球在绕地球运动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光度和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不同而出现的光亮不同的现象。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月球绕着地球运动,并且同时围绕太阳运动,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处于一条直线上时,月球的一面会完全被太阳照亮,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而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球的不同部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阳光照射,从而形成不同的月相。

2. 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变化的规律主要取决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以及太阳的位置。

具体来说,从新月开始,月相逐渐变圆,直到满月;然后再逐渐变小,最终变回新月。

整个过程称为一个月相周期,大约为29.5天。

3. 月相与地球、太阳之间的关系:月相的变化与地球、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密切相关。

当月球、地球、太阳成一条一条直线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而当太阳、地球、月球成一条直线时,我们看到的是新月。

这种关系决定了月球的光度和形状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五、学习方法:1. 观察月相的变化:通过观察每天的月相并记录下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2. 听取老师讲解:认真听取老师讲解月相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查阅相关资料:适时查阅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料,拓展对月相知识的认识。

六、课堂讨论:1. 你认为月球的自转和围绕地球运动是如何影响月相的形成的?2. 为什么有时候会看到两个不同形状的月亮同时出现在晴朗的夜空中?3. 除了自然现象,月相在人类文化中还有哪些重要的意义?七、作业布置:1. 在家中观察月相的变化,并用文字描述每天的月相相貌。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月相的成因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月相的成因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月相的成因一、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互位置和运动是月相变化的本质。

2.学习描述和解释月相的变化以及其规律。

3.能够通过模拟月球、地球、太阳的运动,观察和解释月相变化的规律。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在不同阶段的月相观测到的月球表面上的图案不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月相成因的原理,月相变化的规律。

2.教学难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模拟实验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学时教学内容1-2 月球、地球、太阳的运动和它们的相互位置的关系3-4 月相的基本知识和观察5-6 模拟实验:观察日/月蚀7-8 模拟实验: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四、教学过程1. 学习讲解介绍月球、地球、太阳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不同时间下的相对位置,解释月相的成因。

2. 演示月相的变化教师演示月相的变化,并向学生详细解释不同阶段的月相的变化原因,如满月、新月以及上弦月、下弦月等。

3. 模拟实验观察日/月蚀教师通过模拟月球、地球、太阳的运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日/月蚀来深入认识月球和地球的关系。

4. 模拟实验观察月相变化规律教师让学生通过模拟月球、地球、太阳的运动,观察记录月相变化规律,并根据所得结果对月相变化作出解释。

5. 月球图案相关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在不同阶段发现月球表面上的图案不同,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验模拟,深入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五、教具和学具1.投影仪、展示板等;2.仿真月球、地球、太阳等实验用具;3.学生笔记本电脑、科学教材、教案和练习册。

六、教学评价通过在课堂上的交互式教学,教师能够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书面和口头测试、小组探究、课堂讨论和实验报告等方式。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教师能够调整教学策略,如有必要,重新强调和解释月相的原理和规律。

七、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深入了解了月球的基本知识,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和原因,掌握了用理论来解释月球各个阶段的表面图案的技巧。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下《6.月相成因》教案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下《6.月相成因》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课设计第二单元月相的成因一、教课目的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断地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月球自己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断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

2.能够对月相变化的原由做出合理的假定和猜想;能够用模拟实验研究月相形成的原由。

3.愿意聆听其余同学关于月相变化原由的看法和评论。

二、教课准备大白纸、记号笔、黄色乒乓球、台灯、铅笔、粉笔。

三、教课过程:第一课时1.提出研究问题(1)出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盈月、满月、凸亏月、下弦月、残月这八种典型月相的图片,让学生依据从阴历初一开始出现的次序摆列。

(2)提出研究问题:月相的变化是如何形成的?2.形成研究假定(1)让学生以小组进行议论:月相每个月重复出现的原由是什么?(2)让学生在班上报告自己的想法。

(3)把学生依据不一样的解说分红小组,而且依据自己的想法作出一个表示图。

在绘制表示图以前,为了让不一样学生画的表示图能够被互相理解,教师提出以下几点要求:①表示图要表示出从北极俯瞰时,地球和月球的地点;②当月球处于轨道上的不一样地点时所出现的月相。

③月球绕地球转动的方向(4)学生展现并介绍自己的表示图。

其余的学生能够针对表示图提出疑问并要求解说。

(5)教师指引学生概括大家做出的不一样假定以及针对各样假定存在的疑问。

3.设计模拟实验(1)让拥有不一样看法的学生设计出一个模拟实验来查验表示图中展现的假定。

教师指引学生思虑:①用什么来代表表示图中的地球、月球和太阳?②如何表示月球绕地球的运动?③如何察看月球在不一样地点时出现的月相?(2)让学生依据拟订的实验方案准备试验所需要的资料。

第二课时1.进行模拟实验(1)让学生依据不一样的假定分红小组进行模拟实验。

(2)教师巡视、指导不一样小组进行实验的状况。

2.报告实验状况(1)让各组学生报告模拟实验中出现的状况,教师能够提出以下问题指引他们回答:①在实验中你是如何让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你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②假如要看到新月的时候,月球应当在什么地点?这时对应的日期应当是什么时候?假如要看到其余典型的月相,月球应当在什么地点?③在你的模拟实验中月相变化的次序和我们实质观察到的月相变化的次序是否是一致的?④依据模拟实验的状况,你以为自己的假定是正确的吗?假如不正确,你的依据是什么?要怎样改正?3.总结月相形成的原由?(1)让学生用自己善于的方式沟通总结月相形成的原由。

《月相的成因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月相的成因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月相的成因》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在进修自然科学的过程中,月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了解月相的成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宇宙中的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因此,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进修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月相的成因,并掌握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月相的观点,掌握月相的成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月相的观点和分类。

2. 月相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3. 月相与地球、太阳的干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介绍月相的观点和成因。

2. 实验法: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分析月相的变化。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月相与地球、太阳的干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相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月相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月相的观点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基本知识。

3. 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相的变化,探究月相的成因。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月相与地球、太阳的干系。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月相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六、作业要求1. 阅读相关资料,总结月相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2. 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并记录月相的变化。

3.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4.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七、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包括内容完备性、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等方面。

2. 参与讨论:包括表达观点、引导讨论和合作能力等方面。

八、延伸拓展1. 观察月相的变化,记录每天的月相图像。

2. 探究其他星球的月相变化规律。

3. 制作月相模型,展示给同砚和家人。

通过本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月相的成因,掌握相关知识,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月相的成因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月相的成因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月相的成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了解月相的定义和形成原理;2. 掌握月相变化规律和周期;3. 探究月相与地球、太阳的关系;4. 能够利用月相进行天文观测和预测。

二、适用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三、教学内容:1. 月相的定义和形成原理;2. 月相变化规律和周期;3. 月相与地球、太阳的关系;4. 利用月相进行天文观测和预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月相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2.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前往室外进行观测,亲自体验月相变化;3. 实验探究:设计相关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月相的形成原理;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月相的美丽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月相图片,引发学生对月相的好奇和探究欲望;2. 讲解月相定义和形成原理:介绍月相的定义和成因,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月亮有不同的形状;3. 观察月相变化:组织学生前往室外进行月相观测,记录月相不同时期的形态;4.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模拟月亮、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亲自探究月相的原理;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月相与季节、潮汐等天文现象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6.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月相与地球、太阳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月相知识的理解;7.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月相的应用,如何利用月相进行天文观测和预测;8.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月相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月相的理解和认识。

六、作业安排:1. 完成《月相的成因》课后习题;2. 利用相机拍摄月相变化图像,并做简要说明;3. 撰写关于月相的小论文,探讨月相与地球、太阳的关系。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等;2. 作业完成情况:认真完成作业,包括课后习题、月相图像拍摄和小论文撰写;3. 考试成绩:参加月相知识考试,考察学生对月相知识的掌握情况。

月相的成因-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月相的成因-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月相的成因-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月相的定义月相是指月球表面相对于太阳的亮度和阴影的变化过程。

月球绕地球运动期间,其被太阳照射的部分不断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二、月相的成因月相的成因主要与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

1. 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当地球、月球和太阳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太阳直接照射到月球正面,月球的背面则全部处于阴影中,此时我们看到月亮呈现出的是黑暗的一面,称为新月。

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照射到了月球背面,月球的正面全部处于阴影中,此时我们看到的是全圆形的月亮,称为满月。

当地球、月球、太阳三者位于同一平面上,但太阳不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时,太阳照射到月球的侧面,月球的正面只有一部分被太阳照射,另一部分被太阳挡住而处于阴影中,这时我们看到的是半圆形的月亮,称为上弦月或下弦月。

当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为地球和月球不在同一平面上,太阳也不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时,太阳照射到月球的侧面,月球只有一部分被太阳照亮,另一部分被太阳挡住而处于阴影中,这时我们看到的是细弯月或残月。

2. 地球、月球和太阳的运动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也围着地球在公转的月球绕轨道运动,由于地球和月球的运动速度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的月相不断在变化。

三、月相与生活月相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农作物的生长可以与月相有关,许多人会根据月相来作决策或行事,因为月相会影响着大自然的变化。

此外,月相在民俗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赏月,团圆,庆祝丰收。

许多诗词歌赋都描述了月亮的美丽和神秘。

结论月相是指月球表面相对于太阳的亮度和阴影的变化过程,主要与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

月相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一种自然美景。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14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14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8 )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 9 )提问: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月相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巩固应用:1 、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月球的运动和月相的成因。

2 、提问:( 1 )月球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2 )伴随月球的运动我们看到什么现象?( 3 )月相的成因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如果月球本身会发光,我们会看到有月相变化吗?如果月球不是绕地球转动,我们会看到有月相变化吗?布置作业:思考:据研究,月球也有自转运动,可是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总是同一面,看不到月球的背面,这是怎么回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一、画月相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月相的成因-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月相的成因-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月相的成因-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引入目标:通过教师讲解以及学生观察月相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特征和成因。

步骤:1.月相是指月亮在绕地球运动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同形态;2.让学生观察月相的图片,找出图片中月亮的特征,以及不同月相的特点;3.解释月相的成因:由于月亮绕地球运动,在不同位置时,对太阳光的反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月相;4.通过让学生做手势模拟月亮绕地运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月相的成因。

二、学习1. 月相的分类月相按照月亮对太阳光的反射角度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八种:1.新月:月亮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从地球上看,只能看到月亮没有照亮的一面;2.软弓月:月相比新月更明显,只能看到一部分月亮照亮的一面;3.上弦月:月相比软弓月更圆,只能看到一半的月亮照亮的一面;4.盈凸月:月相比上弦月更圆,但还没有达到满月的状态;5.满月:地球、太阳和月亮成一条直线,从地球上看到的是整个月亮照亮的一面;6.亏凸月:月相比满月更小,但还是比较圆;7.下弦月:月相比亏凸月更小,只能看到一半的月亮照亮的一面;8.弯月:月相比下弦月更小,只能看到一部分月亮照亮的一面,形状和软弓月类似。

2. 月相的成因月相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月亮绕地球运动的不同位置,对太阳光的反射角度不同。

具体地,太阳的光照射到月亮表面,由于月亮本身并没有自己的光源,只有反射太阳光,所以当太阳的光照在月亮表面的不同位置时,我们所看到的月相也不同。

以新月为例,月亮此时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太阳光直射到月亮背面,我们只能看到一个背光的月亮,因此月亮呈现出一个未照亮的状态。

而满月时,月亮、地球和太阳三者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太阳的光直接照射到了地球和月亮暴露在太阳的光线中,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整个月亮照亮的一面。

3. 月相的变化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亮绕地球一周需要花费大约29.5天的时间。

因此,在这个周期内,月相也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

当月亮绕地球一个圈回到起始位置时,月相也回到了起始状态。

新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6课《月相的成因》教案教学设计

新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6课《月相的成因》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6课《月相的成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地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断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

2.能够对月相变化的原因做出合理的假设和猜想;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

3.愿意倾听其他同学对于月相变化原因的观点和评述。

二、教学准备大白纸、记号笔、黄色乒乓球、台灯、铅笔、粉笔。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提出研究问题(1)出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盈月、满月、凸亏月、下弦月、残月这八种典型月相的图片,让学生根据从农历初一开始出现的顺序排列。

(2)提出研究问题:月相的变化是怎样形成的?2.形成研究假设(1)让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月相每个月重复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让学生在班上汇报自己的想法。

(3)把学生按照不同的解释分成小组,并且根据自己的想法作出一个示意图。

在绘制示意图之前,为了让不同学生画的示意图能够被相互理解,教师提出以下几点要求:①示意图要表示出从北极俯瞰时,地球和月球的位置;②当月球处于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时所出现的月相。

③月球绕地球转动的方向(4)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示意图。

其他的学生可以针对示意图提出疑问并要求解释。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大家做出的不同假设以及针对各种假设存在的疑问。

3.设计模拟实验(1)让持有不同见解的学生设计出一个模拟实验来检验示意图中展示的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①用什么来代表示意图中的地球、月球和太阳?②怎样表示月球绕地球的运动?③怎样观察月球在不同位置时出现的月相?(2)让学生根据制定的实验方案准备试验所需要的材料。

第二课时1.进行模拟实验(1)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假设分成小组进行模拟实验。

(2)教师巡视、指导不同小组进行实验的情况。

2.汇报实验情况(1)让各组学生汇报模拟实验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他们回答:①在实验中你是怎样让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你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②如果要看到新月的时候,月球应该在什么位置?这时对应的日期应该是什么时候?如果要看到其他典型的月相,月球应该在什么位置?③在你的模拟实验中月相变化的顺序和我们实际观测到的月相变化的顺序是不是一致的?④根据模拟实验的情况,你认为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吗?如果不正确,你的根据是什么?要怎样修改?3.总结月相形成的原因?(1)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交流总结月相形成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月相的成因
教学目标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地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断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

2.能够对月相变化的原因做出合理的假设和猜想;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

3.愿意倾听其他同学对于月相变化原因的观点和评述。

教学准备
大白纸、记号笔、黄色乒乓球、台灯、铅笔、粉笔。

第一课时
1.提出研究问题
(1)出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盈月、满月、凸亏月、下弦月、残月这八种典型月相的图片,让学生根据从农历初一开始出现的顺序排列。

(2)提出研究问题:月相的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2.形成研究假设
(1)让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月相每个月重复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让学生在班上汇报自己的想法。

(3)把学生按照不同的解释分成小组,并且根据自己的想法作出一个示意图。

在绘制示意图之前,为了让不同学生画的示意图能够被相互理解,教师提出以下几点要①示意图要表示出从北极俯瞰时,地球和月球的位置;②当月球处于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时所出现的月相。

③月球绕地球转动的方向
(4)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示意图。

其他的学生可以针对示意图提出疑问并要求解释。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大家做出的不同假设以及针对各种假设存在的疑问。

3.设计模拟实验
(1)让持有不同见解的学生设计出一个模拟实验来检验示意图中展示的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①用什么来代表示意图中的地球、月球和②怎样表示月球绕地球的运动?怎样观察月球在不同位置时出现的月相?
(2)让学生根据制定的实验方案准备试验所需要的材料。

第二课时
1.进行模拟实验1)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假设分成小组进行模拟实验。

(2)教师巡视、指导不同小组进行实验的情况。

2.汇报实验情况(1)让各组学生汇报模拟实验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他们回答:
①在实验中你是怎样让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你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②如果要看到新月的时候,月球应该在什么位置?这时对应的日期应该是什么时候?如果要看到其他典型的月相,月球应该在什么位置?
③在你的模拟实验中月相变化的顺序和我们实际观测到的月相变化的顺序是不是一致的?
④根据模拟实验的情况,你认为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吗?如果不正确,你的根据是什么?要怎样修改?
3.总结月相形成的原因?
(1)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交流总结月相形成的原因。

(2)让学生思考:如果月球绕地球运动的方向反过来,对于月相的变化有什么影响?
4.布置作业
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结果修改自己所作的月相成因的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