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选择现实的选择_关于为什么_省略_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的对话_闫志民

合集下载

一、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讲解

一、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讲解

一、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

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2、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回答为什么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只能是一元的,而不能搞多元化。

实际上,古今中外,任何国家和社会,不管社会形态多么不同,不管社会思想多么复杂,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或者说指导思想都是一元的。

3、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思想文化的繁荣。

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妨碍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我们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我们吸收和借鉴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思想文化成果。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⑤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在总结我们党执政55年来的历史经验时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这是我们党几十年来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和强国富民之路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的科学真理,也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夺取政权、代表人民执掌政权过程中树立的坚定信念。

1.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一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新特点促使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三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2.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发展中国。

30多年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给我国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

论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论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论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 引言1.1 近代中国社会背景近代中国社会背景是极为混乱和动荡的时期。

自清朝晚期以来,中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割地,社会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使得国家日益衰落,人民疾苦不堪。

农民起义和民族主义运动此起彼伏,社会秩序混乱不堪。

中国也面临着重重的思想与文化危机。

传统的封建礼教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传统文化被急剧冲击。

人们普遍感到困惑和迷茫,对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产生了怀疑,寻找新的思想与信仰。

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渴望找到一种能够改变社会现状的理论和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思想武器,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被视为一种革命的思想武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信仰,成为近代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也可说是历史的必然性。

1.2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思想流派,主要由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

随着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20世纪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

在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由一批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法国等国家接触到这种思想,然后带回国内推广的。

这些留学生大多受过西方教育,深受启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封建制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批判。

他们意识到中国社会面临着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统治和经济退化的困境,需要一种新的思想和制度来重建国家。

他们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认为这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

从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并引起广泛关注,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是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历史背景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封建礼教、儒家思想和儒家伦理道德,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社会主义理念产生了冲突和碰撞。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等级制度和尊重权威,与马克思主义的平等、民主、自由的理念相悖。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层面”基本内涵的再认识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层面”基本内涵的再认识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层面”基本内涵的再认识摘要:从理论、理想、精神、道德“四个层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德基础,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Abstract:Analyzes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t four levels with the aim of forming and propagating the core values, , theory, ideal, consciousness and ethic. The Marxism as a guide determines the nature and orientation of the socialist cau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 keeping up the Marxism to be the guiding ideology is the core. The ideal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on which Chinese people are possible to unite together so as to struggle for their own interests, so making the ideal more popular is important. The national and contemporary consciousness is a fresh impetus to the socialist cau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 giving full scope to the consciousness is also important. The socialist view of honor and disgrace is an ethical foundation ofthe socialist cau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 getting the view rooted in people/society is a key.Key words:socialism; core values; view of honor and disgrace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工人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这是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而成为一个有觉悟的阶级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是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争取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超党性”的虚伪态度,它公开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服务的,明确宣布要把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最终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纵观人类历史,尽管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但没有一种理论能与马克思主义相媲美,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对改变世界面貌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

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不断遭受各种诽谤、攻击、谩骂,但马克思主义真理如燧石一样,越敲击越放出耀眼的光芒。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并不是只有一种文明、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观念;每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也是多样的。

孟子说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性也。

”不齐、多样是事物充满活力的表现和动力。

从根本意义上说,文化的多样性是由人的文化需要的多样性决定的,不仅人与人的需要不同,而且每一个人的需求也是多样的。

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主题词: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始终着眼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

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围绕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竞争凸现,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尖锐复杂。

国外敌对势力并不愿意看到我国的发展强大,总是想方设法要遏制我们。

它们的一贯战略,就是对我实施西化,分化,丑化,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企图搞乱社会主义中国。

基于这种情形,有些人提出搞什么“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淡化意识形态”。

其实质,并不在于什么“多元化”,而是试图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所谓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普世性”的东西取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必须明确:社会思潮,文化形态和价值观越是多样化,多元化,就越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

首先大家要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使一个国家繁荣,就需要在它的社会当中存在一个核心价值,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历史选择中的逻辑理性

历史选择中的逻辑理性

历史选择中的逻辑理性作者:张晓芒田立刚关兴丽来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02期[摘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六个“为什么”,这是历史的选择。

它既体现了历史选择的必然性,也展现着每个选择主体在历史选择中的角色与责任。

这种角色与责任以一定的人生意义为观照,以一定的人生价值为支撑,既体现着历史选择中的信念建设,也渗透着历史选择中逻辑理性的价值。

理论的阐述是一个信念建设的过程,这个过程理应得到理性工具的支撑,极其富有理性精神的哲学社会科学要以自己的方式为实践服务。

[关键词]历史选择;信念建设;逻辑理性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3)02004006中国共产党曾提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密切相关的六个“为什么”。

这六个“为什么”包括: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回首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对比当前世界现状,答案只有一个:这是历史的选择,渗透着历史选择中逻辑理性的价值。

一、历史选择中的角色与责任问题(一)历史选择的必然性历史选择,归根到底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大众的选择。

一切个人的选择、阶级的选择、民族的选择,都必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显现自己的地位与价值,并通过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实践来予以肯定或否定。

只有那些合乎历史的潮流、合乎历史的规律、推动历史前进的选择,才可能在历史的实践中得到长久的证实与肯定。

近现代以来的百多年沧桑,让中国人民历史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1](P5),并在社会历史的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继续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为了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工人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这是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而成为一个有觉悟的阶级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是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争取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上下求索,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唯意志论、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都先后在我国流行过、尝试过,但它们都失败了,成了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

只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深深扎根,引领中华民族走上了光明之路。

包括毛泽东、邓小平在内的我们党的许多早期革命家,最初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真诚的爱国主义者。

目睹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惨状,在他们头脑中首先产生的是救国救民的意识。

他们接触、研究过各种各样的主义,最后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救中国。

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的许多进步人士,他们之所以能同我们党肝胆相照、精诚合作,就是因为他们有与我们党相近甚至相同的救国救民的思想起点,他们也是经过复杂的探索过程以后才信服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问题: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答案: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之所以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在中国近代史上,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思想框架和社会改革理论,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相契合。

以下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和方式的讨论:1. 社会不平等和封建制度:在中国的近代史中,封建制度和社会不平等导致了广泛的贫困、不公正和社会动荡。

知识分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可以帮助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供改革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关注点在于阶级斗争和社会公平,吸引了中国的知识分子。

2. 民族屈辱和外部侵略:中国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经历了一系列的外部侵略和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主权和尊严。

在这一背景下,知识分子寻求一种能够提供民族自豪感和解决外部压力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与中国民族主义相契合。

3. 社会变革的需要:中国的知识分子认识到,社会需要彻底的改革和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的必然性,主张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实现社会变革。

这一理论吸引了许多中国知识分子,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彻底的社会改革,中国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

4. 受教育机会的影响: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在国内外接受了高等教育,接触到了西方的社会科学和哲学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它是一种强大的思想工具,可以用来解释和改变中国社会。

5. 社会运动和政治活动:中国的知识分子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和政治活动,追求社会变革和民主权利。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强大的政治工具,可以用来动员群众,争取社会和政治权利。

中国的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方式也是多样的:1. 学术研究和思考:一些知识分子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如《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来理解和接受这一思想体系。

他们将马克思主义视为一种学术研究和理论思考的工具。

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

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
1.为什么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2.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制度保障
3.为什么不能搞私有化
4.单一公有制没有出路
第六章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第一章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1.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已经为中国主义
4.中国为什么不能搞资本主义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得出的历史结论。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矢志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继续前进。
5.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党的基本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南,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纲,基本纲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集中体现,而基本经验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第三章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我国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当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日益被全球化的进程所改变,一种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宽容的态度也为人们选择各种不同的生存方式提供了可能。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地位提出了质疑。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由于各个不同的民族、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其应对自然所采取的方式的不同,也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人类文化形态。

因此,人类文化的存在是多元的,没有一种全人类可以共同遵循的生存方式。

从来没有出现过人类共享同一种文化的局面。

特别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入,人类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

其根源如下:其一,经济全球化进程将世界各个不同地区的民族、国家纳入统一的世界市场之中,从而使多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呈现于世人面前;其二,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激烈冲突,激发出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自我认同;其三,在反思现代西方文明带来的人类生存危机的过程中,非西方文化具有的现代价值获得了普遍的认可,从而形成了一种文化宽容的态度。

因此,在当今时代人类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多元共生的格局。

但是,文化的多元化并不排斥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日益明显和突出,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

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不能理解为只能存在一种思想。

于是问题就在于,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元指导思想与社会文化多样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在保证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在我国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才能在日益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中确立中国文化的位置,才能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的同时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文化的多元与一元统一的观点来看,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并不是说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置于一切思想文化领域之上而成为统驭一切的力量,而是要使马克思主义自觉地融入现实的社会文化生活的一切领域,从而实现文化与社会的双重整合。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编辑。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际上一些人断言马克思主义终结了、社会主义失败了;国内也有一些人产生了中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困惑。

面对种种蛊惑和疑虑,邓小平同志坚定地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

哪有这回事!近20年过去了,当我们重温这些论断时,由衷感到是多么正确!历经时代的洗礼,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不仅不倒,而且更加光彩夺目!中国人民从实践中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

1.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道理其实并不复杂。

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

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那么,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

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历史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甚至一些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

一位法国学者说,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也就没有将来;不去阅读而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

选择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的必然

选择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的必然

选择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的必然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血泪史,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史,在苦难的日子里,中国的知识分子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着救国之路,那么,为什么最后中国人民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呢?这是中国人民经过实践作出的历史性的选择。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不能救中国。

百日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改良运动不能救中国。

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不能救中国。

最后能够在苦难和黑暗中拯救中国的就只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了,最终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因此,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实践和历史必然的结果。

五四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错综复杂。

但百川归海,在各种思潮的相互比较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进而取得了主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广泛传播并迅速地扎根,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先锋与桥梁作用分不开的。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之所以能选择马克思主义,不仅是近代以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最终必然结果,而且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斗争的实践需要,更是当时国内外时代背景下中国思想界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弊端进行反思的正确抉择。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成为了一个以马列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中国共产党靠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赢得了革命的胜利。

然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攻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可最终却没能被西方的无产阶级所接受。

那么,为什么会在中国这个封建社会大展拳脚呢?我认为可以归那为五点:一、中国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必须拔除:中国社会封建历史过长,中国人思想里的封建意识太牢固,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人们就开始寻求中国新的出路,进行了多次革命,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根除封建,不但要根除封建的社会形态,还要根除中国人的封建意识。

“四个如何认识”系列谈④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如何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

“四个如何认识”系列谈④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如何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

“四个如何认识”系列谈④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如何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引领我们不断前进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源于历史、基于实践。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才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人民开启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自从产生以来,在世界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深刻影响了一个多世纪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它的真理光芒给在黑暗中摸索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使长期在黑暗中摸索、徘徊和斗争的中国人民看到了解放的曙光。

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沦落到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

因此,中华民族在近代一直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哪种理论能够对这两个历史性课题作出正确回答,它就必然会成为中国人民的信仰。

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其中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形成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由其科学性、真理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一个彻底而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饱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全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一切优秀思想文化继承和发展,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因为其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种思想、一种理论是否具有广泛的价值合理性,要看它所追求的是多数人的利益还是少数人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要实现的目标,就是用自由人的联合体代替阶级对立的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因此它是绝大多数人参与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这正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它的核心是全体人民的利益。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近代以来160多年的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从而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进而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科学剖析,对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预测,至今仍鼓舞和指导着共产党人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而不懈奋斗。

进入21世纪,我们仍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论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一元化

论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一元化

论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一元化班级:化工09-1姓名:学号;49[关键词]马克思;一元化。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都是一元的,这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不是特殊性。

指导思想一元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存在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一个普遍规律。

------来源:北京日报众所周知,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指导思想一元化,正是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而在阶级社会中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不容置疑的,其实现方式却可以是多样的。

但是有的理论家却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这无疑是自讨没趣。

理由如下:一.指导思想一元化,是任何国家社会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也是普遍的历史规律。

1.例如,在封建社会中,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洲中世纪,它的指导思想一元化都是与文化的人文主义密不可分的。

在中国自汉代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就一直处于独尊地位,任何反对儒家学说、非难孔子的思想都是不允许的,会受到迫害。

“非圣非法”是杀头的罪名。

在西方中世纪,宗教思想处于统治地位,正如恩格斯说的,教会信条是“任何思想的出发点和基础。

法学、自然科学、哲学,这一切都由其思想是否符合教会的教义来决定”。

在当时,受宗教裁判所迫害的思想家的名单也是成串的。

可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指导思想一元化原则的实现方式,则可以披上自由主义的外衣,各种思想并存的状况和自由度,是前资本主义社会所没有的。

即使是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反对、批评资本主义社会的激进思潮,仍然允许其存在,允许其宣传,允许在课堂上讲授。

但是,任何反对私有制,主张社会变革的思想,决不允许处于支配地位,不允许上升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者,同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不同,他们一般不是用暴力直接维护其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原则,而是通过他们所掌握的全部舆论工具和宣传工具,来宣传自己的意识形态,使它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处于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

接触与对话: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关系的现实选择

接触与对话: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关系的现实选择

接触与对话: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关系的现实选择
王娟娟
【期刊名称】《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1
【摘要】20世纪50年代举行的日内瓦会议为中美进行外交谈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尽管两国在会议上存在着严重的对立,但围绕着国民遣返问题仍进行了外交接触与谈判。

中美之间的外交接触与谈判之所以能得以进行,一方面是由于中美双方在朝鲜战争之后修正了对彼此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双方的最高决策层采取了现实主义战略。

中美双方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以及之后的外交接触与谈判,为此后长达15年之久的大使级谈判奠定了基础。

【总页数】4页(P100-103)
【关键词】日内瓦会议;中美关系;国民遣返;外交谈判
【作者】王娟娟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求是学刊>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153
【相关文献】
1.历史的选择现实的选择——关于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的对话 [J], 闫志民;徐遥
2.历史的选择现实的选择——关于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的对话
[J], 徐遥
3.中美关系:回到对话接触的轨道 [J], 葛卫华;
4.对话与整合\r——高校写作教学的现实选择 [J], 文莉
5.对话与整合——高校写作教学的现实选择 [J], 文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二、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 历史实践以及从政党与群众关系角度 说明这种选择的充分条件和必然性。
第二,在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适时调整 政策,变化工作重心,争取农民支持,走出了 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新道 路。
二、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 历史实践以及从政党与群众关系角度 说明这种选择的充分条件和必然性。
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 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从中国近代历史任务的角度来说明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 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 要求,是近代中国社会深刻变迁的进步 产物。
第一,1851年至1864年,洪秀全带领农民阶级发 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建立新政权,颁布了《天朝田 亩制度》,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是由于农 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这 充分证明农民阶级不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第三,在抗日战争阶段,共产党积极充分 代表民族意志,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 击日本侵略者。取得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完 胜的民族战争,同时积极进行抗日根据地建设 和党的建设,壮大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也得到了成熟。
二、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 历史实践以及从政党与群众关系角度 说明这种选择的充分条件和必然性。
一、从中国近代历史任务的角度来说明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 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 要求,是近代中国社会深刻变迁的进步 产物。
第二,为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洋务派引进西方 先进科技,制造西式枪炮,创设近代企业,建立新 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甲午战争证 明以“自强”、“ 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自强运动不能挽救社会危机。
一、从中国近代历史任务的角度来说明中国共 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 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近代中国社 会深刻变迁的进步产物。

毛概课问题讨论问题一

毛概课问题讨论问题一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求中国化?
问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界定为什么不包括毛 泽东思想?
近代中国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也缓缓被拉开。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并逐 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样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既然有这样的明确区分,讲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就 只能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谢谢聆听!
维新派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又脱离人民群众, 仅仅是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皇帝身上想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 实现自上而下的改良,这种想法就如海市蜃楼一样虚妄。结果 只是证明了希望通过改革封建政权本身向资产阶级政权转化是 不可能实现的。
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这是一场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中国 人民由此掀起了全面向西方的热潮。然而辛亥革命只是赶走了 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 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表 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 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新的出路。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爆发,更是把资本主义世界固有的内在矛盾以最尖锐的形式暴 露了出来。
毛概课问题讨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问题一:近代中国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要求中国化?
问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界定为什么不包括 毛泽东思想?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组员:詹兴燕 陈骄阳 谭江华 刘尧 陆美玲
Contents
问题一:近代中国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个理论概念,也是个历 史概念,即有一个界定当代中国历史时限问题。

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今天我们学习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在欧洲。

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呢?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呢?(大字字幕、板书)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所进行的艰苦探索。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他们真诚地希望效法西方,建立资产阶级现代国家,使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

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

戊戌维新运动夭折了,辛亥革命流产了。

这不能不引起他们深深的思考。

他们决心发动一场启蒙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批判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以便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现代国家、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扫清思想障碍。

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那么,他们的努力是否取得了成功?应当肯定,当封建主义还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时候,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在客观上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在那时,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中间少数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物已经开始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和文化思想采取某种保留态度了,进行了反思。

比如,陈独秀在1915年赞颂法国文明时,把创立空想社会主义看作是法国人对于近代文明所作的三大贡献之一,认为这是“反对近世文明之欧罗巴最近文明”。

李大钊在1916年5月说过,“代议政治虽今犹在试验之中,其良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

毛泽东在1917年8月也说过,东方思想固不切于实际生活,“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

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答:历史的选择方面:1、国内条件: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国门洞开,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

此后的一百余年影响和制约中国社会变化的因素可以主要概括为民族危机、乡村危机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危机。

面对发展存亡问题,各阶级依自身不同的成熟程度而先后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也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

然而落后的生产状况和落后的阶级状况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动。

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农民阶级的表现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19世纪末盲目排外、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他们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达到改朝换代,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周期性农民大起义。

更何况此时的中国已开始被无可抗拒地卷入资本主义占主导的新世界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这些农民运动仿佛成为一种无以为继的历史的倒退。

当然从积极的角度出发,他们反抗侵略、打击封建统治(这里是指对以后格局的影响)仍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地主阶级的开明分子在19世纪中叶也开始了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但作为制度的组成部分,他们不可能认识到制度本身才是最大的罪孽,因此洋务运动的结果也一如其重要的领导人李鸿章一样,仅仅成为大清一时的裱糊匠,勉强维持局面,但在愈演愈烈的欧风美雨面前最终难脱轰然倒塌的命运。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定,既是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工具的开始,也标志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彻底征服。

维新派的主张摇摆于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妥协也没能取得封建统治阶级的支持;依靠力量无从谈起,仅是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封建偶像??皇帝身上,这种想法正如运动本身的理想一样虚妄。

这样的救亡,难免夭折,结果只是证明希望封建政权本身通过改革顺应潮流向资产阶级政权转化是不现实的,根本在于中国欠缺维新改良、君主立宪的土壤,这种缺乏不是戊戌六君子的鲜血所能灌溉滋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闫志民:首先需要说明的是,马克思主义虽然产 生于西欧,但它的视阈是整个人类历史和世界全局。 它不是地域性的理论,而是世界性的理论。马克思主 义的根本原理并不只是西欧情况的概括, 而是整个 世界历史发展过程的概括。 特别是它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是整个人类认识史的总结,适用于整个人类社 会。如何判断一种思想、一种理论是否具有价值合理 性呢?我认为,关键是要看它所追求的是多数人的利 益还是少数人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代表了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 从根本上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利 己主义截然不同。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 是伴随着工人阶级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 工人阶级 特殊的历史地位, 决定了它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 后解放自己。无产阶级革命要实现的目标,就是用自 由人的联合体代替阶级对立的社会, 实现人的自由 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它是绝大多数人参与的、为绝大 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关于自 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这是毋庸置疑 的。 它是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统一起来, 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 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 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总之,马克思主义既代表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 又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规 律,体现了价值合理性和科学真理性的有机统一。
本刊记者: 看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 域的指导地位与发展丰富多彩的和谐文化, 不仅不 矛盾,而且是一致的。这里面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指 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化的关系, 其关 键就是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 位的问题。
闫志民:是的。 我认为,只有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 用。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发挥指 导作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 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然而外部世界是不断发展变 化的,各国的具体情况是不完全相同的,这就要求马 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必须与各国的 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保持自己的生机与活力,具有 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不断回答实践中提出的 新问题,更好地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如果马克思 主义僵化和停滞了, 就会脱离当今时代和各国实际, 难以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 因此江泽民同志特 别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提出要以发展着的马 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他在 1998 年的一次讲 话中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 它诞生于上个世 纪四十年代,至今已经一个半世纪。 一百多年来,世界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 时代的发展和本国的国情出发,以创造性的态度对待 马克思主义,从而保持了它的巨大的影响和旺盛的生 命力。 ”胡锦涛同志也强调,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 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社会和以 往其他社会一样,既是多元存在的又是一元主导的。 党 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根据我国社会关系的新变化, 作出 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要 论断。 这就是说,我国各种所有制成分之间、各种社会 力量之间是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 与此相适应,我国的 思想文化,从总体上来讲,也是一种和谐的思想文化。 各种思想文化之间是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关系。 但 由于还存在着落后的思想文化和腐朽的思想文化,对 落后的思想文化还要进行改造, 对腐朽的思想文化还 要进行抵制,所以只能说从总体上是和谐的。
我国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而没有选择别的主 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这不是什么人的主观认定, 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1840 年以后,中国不断遭受
西方列强侵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濒 临危亡边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国家危机 和人民灾难,多少仁人志士苦苦思索、四处奔走,寻 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出 现了各种各样的救国主张和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 有资本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实用主义 等等。中国人都信过、试过,但都行不通,都没有能够 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这个时候也传入中国,但一开 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十月革命爆发以后,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从中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希望, 开始大量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通过 先进的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 产生了 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运用马克思主义 研究中国的革命实际, 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 路线和政策, 领导中国人民经过 28 年的英勇斗争,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人民当家作 主的新中国, 接着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 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由于新中国的诞生 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成 了国家和自己生活的主人。 总结这个时期的中国历 史,中国之所以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本的原 因就在于,中国的仁人志士经过艰苦求索,找到了马 克思主义这个救国救民的真理, 运用它成功地解决 了中国革命的问题。正因为这样,我们说中国革命的 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坚持马克思主义 指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色、时代特色。 他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 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 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 ”
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整个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中的灵魂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 马克思主义在 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首先表现为它是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 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 首要的是发挥它在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灵魂作用。 马克思主义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指导地位, 它为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立场、 观点和方 法, 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和 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动指南, 决定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因此它在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首要 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重要的部分, 我们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才能充分发挥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的作用。
8
2009.6
会主义文化,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 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我这里要重点强调的是, 其实社会多样化与马 克思主义指导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在人类社会 发展的历史上, 多元并存与一元主导是不矛盾的,这 二者之间并不是一种有我无你的关系。 马克思在 1857 年所著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政治经 济学的方法”一节中,明确地提出过经济领域的“普 照之光”的思想。 他说:“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 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 因而 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 这是 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着它们 的特点。 这是一种特殊的以太,它决定着它里面显露 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比重。 ”马克思在这里既承认多种 生产的共同存在, 又强调了它们之中有一种生产支 配和影响着其他生产。 经济方面如此,由生产方式所 决定的政治和思想方面也是如此。 在政治方面,自阶 级社会以来, 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着多元的社会和政 治力量,所不同的是阶级社会的多种社会力量中有一 种社会力量是统治阶级,而其他社会力量是被统治的 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是工人阶级领导下各种社会力量 共同发展的关系,在思想文化领域,也是存在着多种 思想文化,而在其中起支配或者主导作用的是统治阶 级的思想。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统治阶级的思 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 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 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
热点对话
历史的选择 现实的选择
— ——关于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的对话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闫志民 本刊记者 徐 遥
本 刊 记 者 :有大学生给编辑部来信说,马克思主 义是在西欧产生的理论,西欧很多国家都没有实践 的理论,我们却要作为惟一的指导思想,这合理科学 吗?据我们调查,一些在校的大学生也都有相同的疑 问,您对此怎么看?
本刊 记 者 :也有人说,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 世 纪,人类已经进入 21 世纪,用这样一个产生于近两 个世纪以前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今天的问题吗?
闫志民:实践证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 不仅实现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而且实现了社会巨
2009.6
7
热点对话
大的发展和进步。 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我们国家生 产 力 的 发 展 ,综 合 国 力 的 提 高 ,文 化 的 繁 荣 ,更 是 充 分 证明了这一点。 从 1956 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以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进行艰辛的探 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当代 中国的具体情况,试图解决如何才能使中国发展起来 的问题。 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 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 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我国经济社 会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当前我国 已经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和第三贸易大国,主要农 产品和工业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民的生活也大 幅度提高,达到了总体小康的水平。 与中国在马克思 主义指导下迅速发展的情况相比,一些国家取得民族 独立以后,选择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当前仍处于贫 穷落后状态。 所有这些都说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不但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选择,我们要继续发展 中国,实现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必须毫不动摇地 坚持已被实践检验证明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我国的和谐文化不但不排斥马克思主义一元化 的指导作用,而且要求发挥这种主导作用。这是由两 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一是在我国多层次的文化中,先 进文化代表着我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我们必须以先 进文化引领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 而我国先进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