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大学语文的纯美空间

合集下载

让语文充满生机充满美感

让语文充满生机充满美感


首名 曲, 虽 已曲终 , 却余 音绕耳 。 苏联 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
基指出 : “ 教师的语言修养 , 在很 大的程度 上决 定着学生在课堂 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 教师真挚饱满的言语 .像一股清泉慢慢沁入学生心 田. 这 样. 教师所发 出的信息就很容易被学 生接受并 引起 情感上的共 鸣, 从而使教师 的要求很 自然地转化为学生的 自觉行动 。 因此 ,
高明的教师使用亲切 自然的语言 向学生传递情感信息 . 造成融 洽的教学气氛 , 使学生心情放松 , 态度积极 。

在课外 阅读 中体昧语文本身具有的美感
高尔基说 : “ 书籍是人类进步 的阶梯 。 ” 读书可以增加知识 ,
提高修养 , 陶冶情操 。 学会 处世 , 培养 良好 的心态 , 形成独 特 的 风格 语 文课程标 准第一次 明确规定 了课外 阅读量 . 并增加 了
语文和人 文精 神 的底子 .从而成为 一个有 高尚人格 的大写 的
人。
么?其次 , 在导读母爱 时 , 深情领悟“ 不是光会疼爱而不懂得理
解儿子 的母亲” “ 母亲仍站在原地 , 还 是送 我走 时的姿势” “ 她情 ? “ 儿 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 如《 西风胡杨》 中“ 胡杨 , 是最无 私的树 ; 胡杨 , 是 最坚韧 的 愿截瘫 的是 自己而不是儿子 。” 树; 胡杨 , 是我平生所见 最悲壮的树。” ? 不死 的、 不倒的 、 不朽 的 要加倍 的。” “ 这样的一个母 亲注定是活得最苦 的母亲 ” ? 母亲
阅读 推荐篇 目。 可见 .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 课外 阅读更是提
高学 生素质 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 过课 外阅读 , 能够巩 固和发展 课 堂教学 的成 果 . 更 快地完成语文 教学任务 . 更好 地达 到语文

让语文课堂“美丽满屋”

让语文课堂“美丽满屋”

寨 沟》 的神奇 、黄果 树瀑 布》 《 的壮 观 …… 本 : 一是 自读 找到文 中描写 自鹭身 材精 巧 更利 于学生去发现美 、 体验美 、 鉴赏美 。
教材 中描 写这些 自然景 物 ,可 谓惟 妙惟 的片段 ; 读 , 二 则是 在学生 抓住关 键词 品 肖,教学 中要 细致品味和赏析这些景物 , 位到其精巧后再读 , 学生能抓住重点词 语
审美能力 。
2 引导 学生 感 受 社 会 生 活 美 .
文本化成 精巧的诗句读 , 更显示 了白鹭如 而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 如果 诗般 的精 巧 ;六读则是看 白鹭 图诵 读 , 将 能较好地利用好师 生 、生生的互 动评价 ,
生活处处都有美 , 语文教材源于 生活 这美好 的文字牢记于心 。一遍 又一遍 , 学生便 会去主 动接受美 、 目 发现 美 , 为 自 并 并 再现生活。 许多课文描写的人物事件甚 标 只有一个 , 在层层深入 的读 中, 体验 、 体 己所体会所用 , 使审美教育处于 良性循环 至场面都仿佛就在我们身 边 , 使人产生一 会 语言文字 的魅力 。
美、 体验美 、 鉴赏美 、 理解美 , 进而创造美 。 学生在可感且更美妙的图画中来进一 步欣 教 学活 动是一种 信息 互动 反馈并 进 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 下面仅谈 一下 自己 赏 白鹭活动时的美 ,学生们对文本中自鹭 行有效评价 的过程 。师生交流的互动化 。 的浅见。 的幽雅 、 自在和智慧体会则更深刻 。 就是 追求 师生之 间 、学生 之 间的相互 尊 打开 智慧的双 眼发掘美 2 美读 美诵 , . 引导 学生体验 美 重 、 等合作 , 平 提高 学生 的主体意识 、 与 参
些 美的因素一旦加 以挖掘 , 定能折射 出许 处还他 个激 昂 , 委婉处 还他 个委婉 , 如 诸

让语文课堂充满美的气息

让语文课堂充满美的气息

让学 生 自主 选择 、设 计 , 、舞 台表
演如 何 才美 。
文学 作 品 的意境 之 美 、形 象之 美 、主题 之 美等 等需 要 阅读 者 潜 心
良好 审美 氛 围的重 要 一环 。如课 堂
情 境 的巧 妙设 置 、教 学过 程 的科 学
教 师 的形 象 、举 止在 整 个教 育 过程 中具 有 不 可 忽 视 的美 育 作 用 。 教师 的发 型 、服饰 、语 言 及 动作 等 都 是 学生 审 美的 内容 。很 多优 秀 教 师不 仅知 识 渊博 、才 华 出众 ,而 且 服饰 仪 表 、举 手 投 足都 颇 具 风 范 , 带 给 学生 美 的熏 陶 。 比如有 教 师不 仅 注意 平 常 的形 象 塑 造 ,而且 在讲 特 定篇 目时还 会 特 意 装扮 ,配 合 讲授 ,比如 某篇 祭
调 控 等 ,加 上教 师 热 情 、真 挚 的 态 度 ,语 文课 堂将 处 处显 美 。 “ 轻 抚 中华 历 史 的 尘 烟 沙 幔 , 萧瑟 秋 风 中 ,一 位 才情 四溢 的女 词 人 朝 我 们 缓缓 走 来 。她 轻 移 莲 步 , 衣 着 淡雅 、面容 憔 悴 、神 情 凄 苦 。 ” ( 语 文轩 《 声 声 慢 教 学 设 计》 如 此凄 婉 的调 子 、文学 色 彩浓
阐发 。课 本 剧的 表演 是对 文 本美 的
个极 其 重要 的方 法就 是 诵读 。通
过诵 读 ,感 悟 《 涛经》 语 言 的押韵 和 重章 复沓 之美 ,欣赏 杜 甫诗 歌语 言 的抑 扬顿 挫 之美 ,比较 李清 照 和 辛 弃疾 的 词作 的绮 丽柔 美 和豪 壮恢 弘 等等 。
… …
阅 读 、仔 细 品析 才 能 深 刻 感 悟 到 。 比如 通 过 品 析 ,欣 赏 《 孔 雀 东 南 l £ = 》中刘 兰 芝 的多才 多 艺 、聪 慧勤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大学阶段,语文教育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培养,让他们在文学艺术中感受美、领悟美、享受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鉴赏能力。

本文就探讨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一个人通过感觉和情感来对客观世界进行审美评价的能力和品质。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

具体的做法有:1. 多元化的文学作品选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风格、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样的文学表现形式,激发其审美情感。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既要注重文学作品本身的欣赏,也要引导学生通过作品中的形象、情节、语言等因素,想象和重构作者所描绘出的世界,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文学作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朗诵、表演、改编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作品的再现和演绎,深入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美。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1. 注重文学作品的讲解和解读。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讲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意义内涵、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审美意蕴,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2. 多角度的审美分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的题材、情节、语言、结构、风格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审美观点和鉴赏技巧。

3. 创设艺术鉴赏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音乐厅、戏剧院等文化场所,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

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审美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技术手段在教育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审美教育。

具体的做法有: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的重要环节。

如何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成为了语文教育中的一大难题。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在传递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美的存在,提高审美情操,培养对语言和文学的热爱。

一、培养师生的审美意识语文教学中让美在徜徉的第一步是培养师生的审美意识。

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应该注重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积极参与文学艺术活动,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从而才能在教学中传递美的力量。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懂得欣赏文字的美、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出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愿意主动去探索、去思考、去感悟,从而认识到美在语文中的存在。

二、以美育为主导,注重文学艺术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学艺术教育引导学生感知美的存在。

师生要以美育为主导,在教学中注重文学艺术教育,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鉴赏和创作,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教师可以选用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让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感受到文字的美、语言的力量,激发出对文学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在感悟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建立自己的审美情操。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感知美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感知美。

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来感知美的存在。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引导他们自主感知美的存在,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

四、营造美的语言环境,促进语文学习的愉悦营造美的语言环境是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进行朗诵或鉴赏,给学生营造一个美的语言环境,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愉悦。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

而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的元素,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热爱,是当前语文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感知美的存在美,是一种对人类感官的愉悦和震撼。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感知美的存在,从而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和鉴赏能力。

老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诗句、精美的文章段落,让学生去感受其中的美感;或者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或影视作品,在学生中引发共鸣和情感。

通过这些感知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让学生在阅读、写作、表达中体验到美的力量,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老师在选择教材时,可以注重选取一些具有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和优美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去品读、去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美。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文学艺术活动,如组织朗诵比赛、课外读书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感受美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美学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徜徉美的还应该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性思维。

美是创造性的产物,只有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表达,才能真正领略到美的魅力。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诗、写小说、编故事等,让学生在创造中体验到美的存在;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文学情感和审美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融入文化元素美是文化的体现,文化是美的沃土。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融入丰富的文化元素,让学生在感受中领略到美的博大精深。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间传说,从而让学生在文学之美中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还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传统文化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的向往。

让语文课堂充满美的气息(1)

让语文课堂充满美的气息(1)

让语文课堂充满美的气息内容摘要:美育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语文课堂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

本文主要从营造审美氛围、发掘文本之美、引导创造新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感受到美、欣赏到美和创造出美,也就是语文课堂应该充满美的气息。

下面笔者就此略谈几点:一、营造审美氛围审美氛围,亦称审美情境,它是根据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特点,精心营造的。

营造氛围有利于调动受教育者产生审美激情、审美体验,完善其审美心理结构。

语文课堂要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应注意从以下几个要素入手:1、教师形象、举止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使自己的角色形象审美化,因为教师的形象、举止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美育作用。

教师往讲台上一站,从发型到服饰、从语言到动作,方方面面都是学生审美的内容。

很多优秀教师不仅知识渊博、才华出众,而且服饰仪表、举手投足都颇具风范,带给学生美的熏陶,有些甚至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某大学语文教授在谈到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时提到,她在每周一次的大学语文课课前一定要去美发店洗吹一下头发,有时还要让发型师做出一定的造型,而服装则选择和本次课堂教学内容配合的颜色和款式,比如讲某篇祭文时特意穿上黑色旗袍。

我们的语文老师不可能个个如此,但是应该意识到用恰如其分的装扮来营造良好审美氛围才能更好的展开语文课的教学。

2、授课技巧、态度课堂审美氛围的营造和教师的授课技巧和态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不着痕迹的高超的授课技巧、充满情感的真挚的教学态度是营造良好审美氛围的重要一环。

授课技巧涵盖的面很广,比如课堂导入语的精心设计、课堂情境的巧妙设置、教学过程的科学调控、文本鉴赏时的精妙点拨、学生回答时的精彩点评等等,处处匠心则处处有美。

教学态度方面要求语文教师应该比其他科目教师更真挚诚恳,更热情洋溢,在真挚热情中诠释文本魅力,诠释美的内涵,学生更易受感染。

如何营造语文教学的意境美?

如何营造语文教学的意境美?

如何营造语文教学的意境美?1、如何营造语文教学的意境美?教学是一门艺术,但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能称之为艺术。

所谓艺术,它最起码要有美感。

任何美的事物都能给人以轻松愉悦的享受。

因此衡量一堂课有没有艺术美,最起码的标准就是教师与学生时刻都处在轻松愉悦的境界之中。

首先是学生看起来要美,不能看起来如机器一般,成为老师操纵的木偶。

因为整堂课都是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知识,语言美当要首当其冲。

如果说学生回答每一个问题,都是搜肠刮肚般的表达,也就谈不上什么语言美。

学生们在表达上最美的状态,应当是顺其自然地表达出自己内心想要说的话。

无论是感悟,还是疑问。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调整心态,教学过程并不是一味的寻找答案的过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有时候,疑问比答案更重要。

举止美,也是语文课必不可少的艺术之美。

学生除了回答问题,坐在那里像木头菩萨一样,端端正正的,虽然很规范,但他却不是一种美。

这种形式往往都是对儿童活泼天性的扼杀。

生命在于运动,课堂之美,也需要运动。

让课堂充满律动应当是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

每一个环节都应当包括起承转合。

四个步骤都需要学生自己积极投入其中。

起,主要是学生对问题的初步接触,它是一种静态之美。

但学生的内心是活跃的,因为是接触新事物,他们的神经都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

当然,学生们的表情也可能是丰富的。

接下来就应当是“承”的阶段了。

初步接触之后,学生内心的感悟、疑问等等都应当被承接下来。

这种承接可不是托在教师手上,而是让学生再次自由活动。

让他们之间交流彼此的初步感悟与困惑,课堂才会更加显得行云流水。

小组间的七嘴八舌,远胜于老师参与其中的一问一答。

我们不要着急学生之间解答不了彼此的困惑,更不必担心学生有什么出格的感悟。

如今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同学之间的交流,他们才能真正地做到个性张扬。

当然,对于学生的困惑,我们还是需要重视的,这就到了转的阶段了。

此时的转入,往往都能够转入问题的核心。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如何打造高效纯美的语文课

如何打造高效纯美的语文课

如何打造高效纯美的语文课审视现在的语文课,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一路走来不断的欣赏着学习着。

欣赏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欣赏韩兴娥的“海量阅读”;欣赏着陈琴的“素读”经典;欣赏着魏书生集中用两个月的时间结束语文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大家们的课既高效,又不乏蕴含学生生命的美丽。

再度反思我们的语文课:高效与美丽像两条平行线一样,不能同存于我们平时的语文课上。

从事语文教研工作12年,不断的听课学习与反思我们的课堂,十几年的反思带来我今日的平静。

心里梦里一直在追寻着,追寻怎样做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高效?追寻老师和孩子们生命的质量在课堂上怎样才能得以提升;追寻一种高效纯美的课堂;追寻一种享受语文、享受人生的大课堂……究竟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使孩子们乐学不疲、使老师们幸福从教呢?这是我也是语文老师心中的重疑所在。

那么我们就要一种高效且纯美的语文课堂!高效纯美的语文课堂就要关注“教什么”,要更多地关注课堂上来自学生内心的“学”,课堂上应有浓浓的“语文味”,高效而又纯美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心灵相约的精神家园,是课堂预设和生成并重的生命旅程。

笔者反思:要使我们的课堂高效而又纯美需具备以下几点:一、纯净阅读,过滤生命的感悟人教社崔峦老师说:“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真真切切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语文课,我们就要以语文的方式去学习。

老师们在备课时,应抛开教参,抛却一切辅助资料,用心灵去纯净地阅读;去纯净的阅读整本语文书,像喝纯净水一样,不受他人思想的限制,以纯净的心态去纯净的阅读一篇篇文章。

静静阅读,与有生命的文本进行生命的对话。

纯净阅读过,你的眼睛、你的内心就会有新的发现,留在你生命中的那个声音就是你对文本的疑惑,纯净阅读过滤后,便是你对生命的感悟和提升。

只有纯净地阅读,语文才能闪亮出“朴素而优雅”的面孔。

我们应以朴素纯美的面孔去直面教材。

(一)细读课标,统览教材首先,课标是教学的依据与方向;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与作业的设计都需依据课标去制定。

提高语文教师素养,营造课堂文学氛围

提高语文教师素养,营造课堂文学氛围

提高语文教师素养,营造课堂文学氛围一、丰富师生的文学知识。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学知识,熟悉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经典作品。

可以通过多读书、多听讲座等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也要鼓励学生读书,并为他们推荐经典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二、多开展文学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读书分享会、文学写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可以邀请作家、学者等来学校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学知识和启发,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文学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使课堂充满文学氛围。

可以通过诵读古文、背诵古诗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感觉和审美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让他们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借助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如音频、视频等,来展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可以播放音频来让学生听古文、古诗的朗诵,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美妙之处。

可以播放视频来展示文学作品的改编影视作品,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五、加强团队合作和交流。

语文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教育培训等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师还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不同学科的融合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要提高语文教师素养,营造课堂文学氛围,需要教师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和修养,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培养文学素养,需要借助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团队合作和交流,共同营造一个富有文学氛围的课堂。

提高语文教师素养,营造课堂文学氛围

提高语文教师素养,营造课堂文学氛围

提高语文教师素养,营造课堂文学氛围
二、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语文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可以通过悬挂文学名著海报、展示学生优秀作品、设置文学角等方式,将文学元素自然融入到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教师还可以组织文学沙龙、举办读书分享会、开展课外文学作品阅读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注重情感体验与情感交流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情感交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念诗歌、唱歌等方式,传递情感信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还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文学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在情感的交流中深入思考、感悟文学作品。

四、注重文学经典的传承与创新
语文教师既要注重传承文学经典,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解读、讲解、解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从写作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五、倡导文学鉴赏与欣赏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与欣赏,让他们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提升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解析、赏析和评价,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

教师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讲解,扩大学生对文学的了解和认识。

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营造课堂文学氛围,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注重情感体验与情感交流,传承与创新文学经典,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与欣赏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把语文课变成浪漫的文学之旅

把语文课变成浪漫的文学之旅

把语文课变成浪漫的文学之旅语文课,是学生们最为熟悉和普遍的课程之一。

然而,有时候,学生们可能会觉得语文课很枯燥,觉得文学作品难以理解和沉闷。

那么,有没有办法让语文课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浪漫呢?其实,通过一些巧妙的设计和方法,我们可以将语文课打造成一场浪漫的文学之旅。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灯光等元素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在学生们进入教室之前,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打开暖黄色的灯光,让整个教室充满温馨和浪漫的氛围。

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下进入学习状态,感受到文学带来的美好。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通过视听的方式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比如,在讲解诗歌的时候,可以播放优美的朗诵录音或者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在讲解小说的时候,可以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段或者动画,让学生们更加生动地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到文学作品中。

比如,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话剧表演,根据文学作品的情节和人物角色进行表演,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环节,增加语文课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比如,布置文学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们通过比赛的形式学习和感受文学的魅力。

另外,可以组织文学沙龙、读书会等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总之,通过以上的方法和设计,我们可以将枯燥的语文课变成一场浪漫的文学之旅。

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文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希望每一堂语文课都能成为学生们美好回忆的一部分,让他们在文学的海洋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和启发。

愿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浪漫的文学之旅,探索语言的魅力和文学的深邃!。

引领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教学的审美空间

引领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教学的审美空间

引领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教学的审美空间文学作品是丰富多彩的,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吸引着读者。

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引领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教学的审美空间,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审美空间的构建和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如何构建文学作品的审美空间、怎样引导学生进入审美空间以及如何评价学生在审美空间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构建文学作品的审美空间1.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要让学生进入文学作品的审美空间,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教师可以在教室或学校图书馆布置文学作品的海报和相关书籍,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

可以组织文学作品朗诵会、文学作品鉴赏会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触和感受文学作品。

2. 提供多样化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作品适合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学生。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文学作品,如经典名著、童话故事、诗歌、散文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感受不同类型文学作品带来的审美享受。

3. 张扬文学作品的情感和思想文学作品是情感和思想的表达,要让学生进入文学作品的审美空间,就需要引导他们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教师可以通过朗诵、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让他们在情感共鸣中进入作品的审美世界。

二、引导学生进入审美空间1. 提供引导性的问题在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作品中的内涵。

可以问学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否栩栩如生,作品的语言是否生动地描绘了场景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审美空间。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进入文学作品审美空间的重要因素。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思维的空间中感受作品的魅力。

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阅读文学作品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引领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教学的审美空间

引领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教学的审美空间

引领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教学的审美空间文学作品教学是学生认识和体验文学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训练学生文学素养和提高文学修养的主要方式。

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进入审美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维启示,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引领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教学的审美空间。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文学作品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引领学生进入审美空间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通过课前预热、简短导入等方式,为学生打开心扉,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的世界。

同时,作为教学主导者,教师应该注重个人修养和提升,增强自己的审美意识和美学修养,以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注重情感共鸣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情感共鸣是引领学生进入审美空间的重要途径。

因为作品中的情感元素深深地触动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某种感受或者经历,使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共鸣。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心理为出发点,注意挖掘学生情感共鸣的元素,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这样会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文学作品,更容易进入审美空间。

三、注重思维启示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情感的宣泄和体验,更是对人类生活和心灵深处的一个思考和研究。

因此,在引领学生进入审美空间时,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和人生哲理,启示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样,学生在接受情感的启示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文学修养。

四、注重艺术感悟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思想的表达,更是一种艺术的创作和体现。

在引领学生进入审美空间时,教师不仅应该引导学生体验作品的情感和思想,更应该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艺术感悟和审美诉求。

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体验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语言特点,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提高语文教师素养,营造课堂文学氛围

提高语文教师素养,营造课堂文学氛围

提高语文教师素养,营造课堂文学氛围要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营造课堂文学氛围,首先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和素质。

只有教师自身在文学方面具备较高的水平和品味,才能充分理解和欣赏文学之美,才能把这种美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文学产生兴趣和热爱。

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这就要求教师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包括经典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

教师可以通过读书、参加文学沙龙、聆听文学讲座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和理论素养。

只有不断汲取新的文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水平,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传递文学的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文学鉴赏活动、文学创作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文学的阅读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细胞,提高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文学态度,让学生明白文学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情感的追寻和人生的思考。

在营造课堂文学氛围方面,教师可以创设文学主题的课堂环境,将课堂布置成文学的世界。

挂上与文学相关的海报、图片和名言警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文学沙龙、朗诵比赛、诗歌演讲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文学才能,丰富课堂的文学氛围。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文学相关的影片、音乐和视频,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学生对文学的感知。

教师还可以组织文学讲座、邀请作家、学者等进行讲座,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到文学名家,了解他们的创作和思想。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更加热爱文学。

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营造课堂文学氛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只有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足够,才能够将这种美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文学态度,从而更好地发掘和欣赏文学之美。

在课堂上创设文学氛围,举办各类文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在全面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时代新人。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注重传统的课文背诵和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美的追求和发现。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徜徉于美的海洋中,成为了当前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要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教师们需要重视文本的选择和设计。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囿于教材中规定的篇目和要求,而缺少对于文学名著的挖掘和推广。

教师们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一些富有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力的文本,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并通过精心的设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们可以通过导读和谈话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帮助他们发现文本中的美感和内涵。

教师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欣赏文学作品、音乐艺术等,并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激发他们对美的探索和发现的兴趣。

语文教学中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学习并不仅仅是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们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写作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在写作中感受美、创造美,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和内涵,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中也需要注重注重跨学科的融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美不仅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还存在于其他艺术形式、历史人文、社会现象等各个领域。

教师们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跨越学科的界限,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从而更加全面地感受和理解美的存在。

可以结合历史教学,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也可以结合音乐艺术教学,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和感悟。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谈如何营造魅力语文课堂)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谈如何营造魅力语文课堂)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谈如何营造魅力语文课堂)一、前言语文是人类交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基础和根本。

因此,语文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专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尤其是在新时代,语文课程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营造一种魅力十足的语文课堂,成为了我们需要探讨和实践的问题。

二、如何营造魅力语文课堂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魅力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的课堂。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精彩的教学方法、多元的学习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从生活中提取语文知识,让学生产生共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收获知识。

2.注重语文的实用性和生动性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知道语文学习的意义和实用性。

因此,教师需要注重语文的实用性,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语文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语文的生动性,通过优秀的语文作品、有趣的阅读材料、生动的案例剖析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魅力的语文课堂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教师应该把课堂变成一个双向互动的场所,让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产生思想碰撞;设计互动游戏、应用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语文知识。

4.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在魅力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例如,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材料来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写作,分享自己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三、结语以上是关于如何营造魅力语文课堂的浅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语言的生动性、实用性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让更多的学生喜欢语文,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价值与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造大学语文的纯美空间
【摘要】诗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人文品味,提升文学修养,领略诗歌艺术的无穷魅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大学语文》中诗歌内容的教学是针对学生进行人文渗透的有效途径。

笔者拟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第3版)为教材蓝本,举例阐明突破小课堂的语文教学局限,探索如何营造大视野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纯美空间。

【关键词】语文;诗歌
大学毕业求职中,一次试讲坚定了我从事文学教育的信心。

那天来试听的学生是临时由教务处从各班召集来的,他们的专业各有不同,年级也不同。

我要试讲的是《庄子·秋水》这篇课文,当时我没有先介绍庄子及其文学创作的背景、特点,也没有长篇大论分析这篇课文的文字语法,上来就大声地美美地背了一遍,这时教室里变得格外安静,学生们问我有没有更加充满想象,富有诗意的文章,为了给学生营造学习语文的氛围,我又选择背了《庄子·逍遥游》,看到更多学生眼中充满期待,我便又讲了几个庄子的典故,学生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很快试讲结束的时间就到了,离开时,再看一眼这试讲的课堂,就更确信上好语文课,必须要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纯美的境界来。

审美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交流与对话中涵咏情感之美,体悟精神之美,从而提升生命的质量。

”【1】后来,我有幸成为大学中文教研室的一员,从那时开始,我便特别关注如何营造语文教育的纯美空间。

我先是去听课,听本系资深教师们都是怎样驾驭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法,更多的时候我喜欢听语文课,愿意将自己置身于文本所描绘的世界,在那个时空里思考。

纯美的语文教学空间,可以使人萌发美好的理想,表现善良的人性。

语文教学生态论认为,环境与语文教学交互作用形成语文能力,所以我倡导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种纯美的教育生态系统,让他们的情感流,意识脉在文本与现实中间自由穿梭。

由于全校几乎所有专业都开设公共选修课《大学语文》,所以差不多每个学期,我都有机会通过《大学语文》的课堂,和文本、和学生、和自己有心灵的邂逅。

笔者所在的学校一直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版本却不断在更新。

以第3版《大学语文》为例,打开课本,首先形式上的风格和格调的提升与变化让人顿生耳目一新之感,再仔细研读目录篇目来分析《大学语文》完整的体系,还是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的。

【2】本文以这一版《大学语文》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歌部分为例,谈一谈在教学中营造纯美空间,改善语文教学生态环境的一些探索。

二、探索课例
1、王维《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

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

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

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
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

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

在引领学生体悟《山中》这首诗的意境的时候,针对上课班级是艺术设计班,学生们都具有一定的绘画功底,本人让他们自由创意这首诗的意境,真正体会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学生们热情极高,马上带领我来到他们的专业画室,一个个摩拳擦掌,我发现有的学生正在仔细阅读文本,有的在观察课本中关于这首诗的插图,有的已经开始在画纸、画布上勾勒这首诗的意境了。

安静而认真地坐在画室的角落,看着一幅幅风格各异的画作一气呵成或者是时断时续的创作,我期待学生可以从这样的活动中领略诗歌的意境美。

虽然我没有用语言去渲染,面对这些对色彩有特殊敏感的学生,这样的做法反而更加能够将他们的想象和心灵的快感统一起来。

下课的时候,学生们争相展示自己的作品给我,有的是铅笔白描,有的是色彩水粉,有的是写意泼墨,还有的画出了结构图,打算在电脑中进行精心的设计。

学生们对于这节语文课流露出的感情和美学的趣味比其他的时候要更加浓烈一些。

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和对诗歌之美的一种认同。

2、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住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醒。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是一首苏轼甘守寂寞,却不自弃的信念之作。

2008年讲授这首诗的时候,正在流行有一首创作歌曲,来自歌手周传雄,名叫《寂寞沙洲冷》,上课的时候,我首先播放了这首歌曲,很多的学生不由跟着唱起来,还有一些学生不知道老师要做什么,矜持地观望着,我又放了第二遍,并且请他们仔细留意歌词,要求他们听完之后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候学生们都非常的积极认真,有的还用笔记录下来歌词和心得。

听过之后,很多的学生都说出这是表达寂寞的歌曲,并且联系歌词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了很多情绪和选择寂寞以及被寂寞选择的心情,当快要下课的时候,我才让他们打开课本阅读这首诗,学生们明白即使流行歌曲的创作也没有能离开古典诗歌肥沃的土壤孕育,有的学生还主动把歌词和诗歌文本本身进行了对比,同时对这首诗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下课的时候,很多学生不仅轻松地背会了这首诗,还学会了一首歌曲。

他们认为无论是从听觉还是感觉上,这首诗都给他们的想象提供了朦胧丰富的广阔空间。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要求受教育者主动研究,大胆创新,形成自觉积累、自由感悟、自我发现的良性学习机制。

语文教育是一个栽培生命的过程,是为每一个生命的未来发展奠基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容纳的场所。

【3】
语文课堂要营造出一种纯美的空间:质朴浓郁的文化气息,不失情趣的典雅品位,厚重深沉的意蕴内涵,通过《大学语文》教育落实人文素养,也就有了落脚点。

参考文献
【1】林忠港.认知与审美——阅读教学的两种取向[J].语文学习,2010,(2).
【2】白彩霞. 《大学语文》的中学“定势”与大学“期待” [J].兰州教育学院学
报,2006,(4).
【3】穆秀颖. 大视野成就大语文[J].北京教育,2010,(5).
金晓霞(1980-),女,甘肃兰州人,兰州教育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中国古典文学专业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语文》的教学和研究。

【课题编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全国“文学教育研究”课题组——文学的人文关怀与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项目编号WX0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