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五人墓碑记》学案(学校第六届骨干教师).doc

《五人墓碑记》学案(学校第六届骨干教师).doc

《五人墓碑记》学案【学习有目标】1、积累文屮文言实词、虚词。

2、体会巧用对比手法的效果。

3、理解五义士Z死的重大意义。

【心中有计划】学习本文我们预计三节完成:第一节,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碑记”这一-文体特点,熟读课文了解大意;第二节,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逐句口头翻译全文,完成预习学案;第三节,展示口主学习成果,解决疑难问题,深入研读文本内容。

【学前先了解】一、了解文体碑记:又称“碑志",是刻在墓碑上,用來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的一种文体。

二、了解作者张溥(pu),字天如,号四铭,明末太仓(现江苏省太仓县人)。

明末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党为己任,结纳社会上冇节气,冇操守,冇学识的知识分子和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与阉党进行斗争。

三、了解背景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他排斥异己,杀戮大臣,暴虐无道,形成了“钩党Z捕遍于天下"的局面。

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爪牙到苏州逮捕止义人士周顺昌,苏州市民群情激愤, 奋起反抗,发生暴动。

事后,阉党大范围搜捕暴动群众,市民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 挺身投案,英勇就义。

次年,崇祯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

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市民把他们合葬在大堤之上,称为“五人之墓四、了解人物1、五义士颜佩韦、杨念如、沉扬、马杰、周文元五人都是“索不闻诗书之训”的平民百姓,过去他们互不相识,而且除了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夕卜,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

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是出于义愤才口发参加斗争的。

五人被捕后,对口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

天启六年七月屮,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义士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

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

《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复习

《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复习

指南录后序复习学案德祐二年正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

守。

迁皆不及施。

缙绅..、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大夫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土行。

初至北营,抗词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已而得舟,避渚州,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

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死;如.扬州,过瓜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

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

《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7(苏教版必修三)-精选文档

《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7(苏教版必修三)-精选文档

《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7(苏教版必修三)【教学目标】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重点】1.夹叙夹议,运用对比方式进行议论,同时兼用抒情的写法。

2.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实词及文言句式,进一步巩固词类活用,以增强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本文叙述和议论之间的转承结合。

2.运用注释,系统了解有关历史背景,并由此领会五人牺牲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安排】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中的五位主人公就是这样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

板书:五人墓碑记张溥(pú)二.作者介绍: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

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自幼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每次读书一定要先亲手抄一遍,抄后读过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至七次始罢。

崇祯四年进士,曾集郡中文士,结复社评议时政,为权贵所恶,后以党祸而死。

著有《七录斋集》等。

三.听课文录音,注意读音和节奏注意下面的读音蓼liǎo洲 ????阉yān(指太监,文中逆阉、大阉专指魏忠贤)? ???旌jīng(表扬)湮yān(埋没)? 皦jiǎo皦(通‚皎皎‛,名声显赫的意思)•??? ????敛赀zī(同‚资‛,钱财)缇骑tíjì(橘红色的士兵,这里专指明代锦衣卫) ???抶chì(笞打,鞭打)溷藩hùnfān(厕所)? ?傫lěi 曷hé(同‚何‛)? ?逡巡qūnxún(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缳huán(绳索,套索)? ??暴pù(同‚曝‛,显露) ????谥shì(死后追封的称号)户牖yǒu(窗洞,这里指代家忠) ??詈lì(骂)• ???????冏jiǒng(光、明亮)四.学生自己重读一遍课文五.说说从课文中读到了什么。

《五人墓碑记》教案(5篇)

《五人墓碑记》教案(5篇)

《五人墓碑记》教案(5篇)第一篇:《五人墓碑记》教案《五人墓碑记》教案上课时间:总课时:复习目标:1、写出“有、皦、赀”三个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2、写出“至于、私人、痛心、按、金、视、首领、”等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意义;3、写出“发、行、固、使、徒、按”等词的一词多义;4、写出“墓、疾病、隶”等词的活用意思;5、辨析“而、焉、之、其、为”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6、准确辨析课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教学过程:一、文言实词(15分钟)1.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只”,不过,仅仅;通“又”)(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通“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3)敛赀财以送其行(通“资”)(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通“搢”,插)(5)亦曷故哉(通“何”,疑问代词)2.古今异义(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至”动词,“于”介词;“至于”是“到”的意思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党羽今义: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3)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义:痛于心,痛恨今义:极端伤心(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古义:考察,查究今义:压住(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古义: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今义:金子(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非同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十分,极(7)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古义:比较今义:看(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头颅,借指性命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3.一词多义(1)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动词,激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而又有剪发杜门(名词,头发)(2)行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名词,品行)其辱人贱行(名词,行为)行之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走)(3)固轻重固何如哉(副词,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斯固百世之遇也(副词,实在,真是)(4)使公之逮所由使也(动词,主使)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使唤)(5)徒慷慨得志之徒(名词,一类的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形容词,空)(6)按缇骑按剑而前(动词,用手压或握)按诛五人(动词,考查,查究)(7)得慷慨得志之徒(动词,实现)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能够)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五人墓碑记 复习学案 优秀实用

五人墓碑记 复习学案 优秀实用

《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文言知识点,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2、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3、理解古人的生死观,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式。

【基础知识归纳】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2.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3.蹈死不顾,亦曷故哉?4.独五人之皦皦5.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6.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古今异义词: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4.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5.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8.吴之民方痛心焉9.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10.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11.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词类活用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2、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4、缇骑按剑而前5、众不能堪,抶而仆之6、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7、买五人之脰而函之8、激昂大义,蹈死不顾9、不敢复有株治10、不能容于远近11、赠谥美显,荣于身后12、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13、安能屈豪杰之流14、亦以明死生之大一词多义发发五十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其志士之悲野芳发而幽香行吾社之行为士先者敛赀财以送其行其辱人贱行固轻重固何如哉斯固百世之遇也。

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且在原句上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修改。

(一)句式1.谁为哀者?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二)句式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四海之大(三)句式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3.中丞匿于溷藩以免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5.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6.不能容于远近7.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8.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9.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10.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11.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四)句式1.公之逮所由使也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3.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4.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5.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6.斯固百世之遇也7.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五人墓碑记 复习学案

五人墓碑记 复习学案

《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铜山区大许中学高三语文组姓名第周第课时年月日总课时数一、复习目标1、了解碑记类文体常识、作者及背景。

2、积累一些古代汉语知识,如重点实词(发、相)、虚词(焉、以、之、而)、常见的特殊句式,准确翻译重点句子(复习重点)。

3、积累写作素材,体会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

二、自学提纲1、熟读课文,了解文学常识——碑记类,作者。

2、掌握重要文言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翻译重点语段。

学习要求:放声朗读,圈画重点,根据课下注释,用心理解识记;能翻译重点语段。

三、自学检测1、碑记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2、张溥是( )代文学家,字( ) ,号( ) ,江苏苏州人。

他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书必手抄,抄毕吟诵即烧掉,如此六七遍方止,冬夏皆然,故其读书室名为()。

著有《》。

他生活的明朝末年正是与以为首的阉党斗争激烈的时期。

崇祯二年,张溥结交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联合起来组成爱国社团,并成为领袖。

3、背景天启六年,派爪牙到苏州逮捕,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

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市民,市民首领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

次年,即位,阉党失败。

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人民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称为。

4、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3)敛赀财以送其行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5)亦曷故哉5、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活用字:(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2)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4)缇骑按剑而前(5)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6)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7)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8)不能容于远近(9)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10)安能屈豪杰之流(11)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12)亦以明死生之大6、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3)吴之民方痛心焉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8)慷慨得志之徒(9)吾社之行为士先者(10)颜色不少变7、写出下列句子的类型(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2)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3)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4)不能容于远近(5)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详细学案

五人墓碑记详细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学案教师寄语: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同学们珍惜这段美妙的时光吧,不要在“过了那个村”之后沉浸在“没有那个店”的惋惜之中,尽力了,我们就无悔了。

无悔了,我们就能收获快乐!【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

2、从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义举中,领会“生死之在,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

3、学习本文将叙事、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的写作手法,掌握文章层层对比,步步深入,情节跌宕,结构严谨的特点。

一、通读课文一遍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蓼.()洲周公逆阉.()废祠.()溷.( )藩曷.( )故傫.( )然冏.卿( ) 湮.( )没皦皦..( ) 猝.( ) 然逡.( )巡缙.( )绅赀.( )财缇.( )骑户牖.( ) 社稷.( ) 抶.( )而仆之詈.( )骂二、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

1、作者简介张浦(1602-1641) 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他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之书都要亲手抄写,抄好朗读之后烧掉,再抄,一直要抄六、七遍。

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七录斋”。

崇祯二年,他结交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联合起来组成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

在文学上,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质朴,《五人墓碑记》是其中的代表。

有《七录斋集》行世。

2、时代背景明朝万历年间,用政治暴力兼并民田的情况愈演愈烈,江南是全国首富之区,情况更加恶劣。

明神宗朱翊钧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大事营建宫殿,为搜括财物,他大兴矿税,通都大邑,都设税监,税监又滥用群小,布满城乡,竭力榨取、掠夺。

一时间农商交困,民怨鼎沸,因而爆发多次大规模群众性的抗税、反税、惩治税监的斗争。

当时江南地主阶级中一部分知识分子为了政治清明,减少社会矛盾,挽救江河日下的局面,常常在一起议论朝政。

因为他们的领袖顾宪成等。

在江苏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所以这些知识分子就被称为东林党。

高三语文:必修三《五人墓碑记》附答案

高三语文:必修三《五人墓碑记》附答案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附答案【复习目标】1.识记基本的文言基础知识。

2.辨析掌握文言虚词“为”的用法。

3.学习颁奖词的写作方法,积累写作素材。

【使用说明】1、本学案复习范围:《五人墓碑记》,一课时2、重难点分析:本文复习的重点是文言虚词“与”的用法探究和颁奖词的写作与积累。

【梳理·巩固】一、基础知识梳理并识记(一)解释加点的实词1.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2.去.今之墓而葬焉3.按.诛五人4.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5.慷慨得志之徒.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7.在丙寅三月之望. 8.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9.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10.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11.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12.大阉亦逡巡..畏义13.视.五人之死 14.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15.且矫诏..一击,不敢复..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16.卒以吾郡之发愤有株治..17.而又有剪发杜门.. 18.忠义暴.于朝廷19.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墓道..之下 20.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二)指明通假并解释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2.独五人之皦皦3.敛赀财以送其行(三)指明活用类型并解释1.以旌其所为2.去今之墓而葬焉3.其疾病而死4.缇骑按剑而前5.抶而仆之6.买五人之头而函之7.不能容于远近8.人皆得以隶使之9.安能屈豪杰之流 10.亦以明死生之大(四)找出下列语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

1.郡之贤土大夫请于当道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4.吴之民方痛心焉5.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7.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二、自主巩固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并标出得分点(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学案[工作范文]

《五人墓碑记》学案[工作范文]

《五人墓碑记》学案一、学习目标掌握重要文言字词,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结合语境揣摩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了解本文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体会记叙、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的特色。

了解碑志类文体知识,体会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

二、基础知识梳理熟记字音蓼阉徼湮没赀财缇骑扶溷藩詈傫缙绅牖逡巡冏暴谥扼腕脰投缳通假字①敛赀财以送行赀,通“资”,钱财。

②亦曷故哉。

曷,通“何”,什么。

③其为时止有一月尔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④忠义暴于朝廷暴,通“曝”,显露。

古今异义词慷慨,胸怀大志,义气豪放。

例:慷慨得志之徙。

痛心,痛恨。

例:吴之民方痛心焉。

意气,神情。

例: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颜色,脸色。

例: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行为,品行作为。

例:行为士先者。

疾病,轻的为疾,重的为病。

例:其疾病而死当道,执掌政权的人。

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私人,党羽。

例: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首领,指头颅。

例: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非常,超出寻常。

例: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视,比较。

例: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指出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扶而仆之。

安能屈豪杰之流。

人皆得以隶使之。

其疾病而死。

去今之墓而葬焉。

以旌其所为。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一词多义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盛呜呼,亦盛矣哉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上之悲战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卒而卒莫消长也猛将必发于卒伍公子季友卒有始有卒者军旅卒发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徒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也,而为之记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私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文言句式①呜呼,亦盛矣哉!②独五人之徼徼,何也?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④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 苏教版

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 苏教版

《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教学设计:李召峰审核人:孙文运使用时间:第周.字音⑴蓼.洲⑵旌.⑶皦皦.⑷敛赀.⑸缇骑..⑹抶.而仆之⑺溷.藩⑻傫.然⑼詈.之⑽猝.发⑾投缳.道路⑿冏.卿⒀逡.⒁牖.⒂脰..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旌.:丙寅三月之望.颜色..之墓而葬焉..:去今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按.诛五人蹈死不顾.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古今异义词辨析⑴其疾病..而死古义:;今义:指病的总称。

⑵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义:;今义:所作所为,名词。

⑶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今义:指个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的;个人和个人之间的。

⑷慷慨..得志之徒古义:;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不吝惜。

⑸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义:;今义:极端伤心。

⑹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今义:路中间。

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今义: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⑻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今义:表示程度的副词。

.词类活用⑴名词的活用①以旌.其所为②去今之墓.而葬焉③买五人之脏而函.之④其疾病..而死⑤缇骑按剑而前.⑵形容词的活用①不能容于远近..②安能屈.豪杰之流③亦以明.死生之大⑶动词的活用抶而仆.之.翻译下列含有特殊句式的重点句子⑴判断句①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②贤士大夫者,……孟长姚公也⑵省略旬①断头置(于)城上②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⑶倒装句①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②谁为哀者?③立石于其墓之门④荣于身后⑤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⑷被动句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是时太监魏忠贤乱政,故给事中嘉善魏忠节公忤忠贤,被逮过苏,公往与之饮酒,三日,以季女许嫁其孙。

忠贤闻之,恚甚。

御史倪文焕承忠贤指劾公,遂削籍。

而会苏杭织造太监李实与故应天巡抚周公起元及公有隙,追劾起元,窜公姓名其中,遂遣官旗逮公。

公知之,怡然不为动。

比宣旨公廨,巡抚都御史毛一鹭、巡按御史徐吉及道府以下皆在列,小民聚观者数千人,争为公呼冤,声殷如雷。

《五人墓碑记》学案.doc

《五人墓碑记》学案.doc

五人墓碑记一、正音蓼州() 废祠( ) 嗷嗷•( )敛(•)贾()财■绽( ■)骑■( ) 扶而扑之(■) 鞭笞(■)呵斥()像然() 詈骂(■)矫诏(•) 逡巡(•)投缆()•佯狂() 户牖(■)扼腕(■) 溷藩(■)湮没()•逮捕() 逮住()湮没()没戏()二、通假字(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同)(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敛贤财以送其行(同)(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亦曷故哉(同)■三、词类活用(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今Z墓而葬焉()■(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缓骑按剑而前()(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时以人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皆得以隶使Z()■(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容于远近()•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亦以明死生Z大()(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能屈豪杰之流()四、古今异义(1)郡Z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路中间(2)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属于个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的;非公家的(3)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Z下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带头人(4)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J i 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十分(5)颜色不少变•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6)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学案1

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学案1

一、学习目的1. 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照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2. 了解词的活用,区别感叹句和疑问句;3. 了解明末苏州人民反抗阉党迫害的正义行为和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

二、基础知识积累1.读音及注释阉yān(指太监)湮yān(埋没)皦jiǎo(本指玉石洁白、显耀、明亮)赀zī(同资)缇骑tíjì(指明代锦衣卫)曷hé(同何)缳huán(绳索的套子)暴pù(同曝,显露)谥shì(死后追封的称号)牖yǒu(窗洞)詈lì(骂)•2.通假字独五人之曒曒..:同“皎皎”,光明貌。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又”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3.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如动词:以旌其所为:旌,旗的一种→表彰。

去今之墓而葬焉:墓,坟墓→建墓。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木匣→用木匣装起来。

其疾病..而死:生病缇骑按剑而前.:前,上前为之声.义:声张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安抚,抚慰(2)名词作状语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那样(3)形容词用作名词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先,榜样不能容于远近..:远近,远近的人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大,重大意义;重,重要作用(4)形容词作动词亦以明.死生之大:明,,阐明(5)使动用法抶而仆.之:仆,使……倒下安能屈.豪杰之流:屈,使……屈身4.古今异义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义行,品行;为,作为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超出寻常,不同寻常今义副词,十分,极视.五人之死:古义比较今义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党羽今义个人颜色..不少变:古义脸色今义色彩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头颅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5.文中重点实词⑴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当路)居于要地,比喻执掌政权的人。

⑵A.台阶。

例:登自东除。

B.整治,治理。

例: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复习教案苏教版

五人墓碑记复习教案苏教版
在教学效果方面,学生对《五人墓碑记》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文学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道德观念。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也较好,学生能够通过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在讲授知识点时,我可能过于注重细节,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其次,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我可能对学生的参与度掌握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参与不足。最后,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我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时间安排,导致部分学生感到压力过大。
3. 文学手法分析题
题目:请分析《五人墓碑记》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并说明其效果。
答案:《五人墓碑记》中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如对比衬托、寓情于事、铺陈排比等。对比衬托手法表现在对五人和其他人的对比,突出了五人的忠诚和勇敢。寓情于事手法表现在叙述五人事迹时,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五人的精神风貌。铺陈排比手法表现在对五人事迹的叙述中,通过反复的铺陈和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五人墓碑记的历史背景或相关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五人墓碑记》中的文言文特点、人物描写和事件发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文学手法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五人墓碑记》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教学软件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网络资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查阅相关资料、在线测试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铜山区大许中学高三语文组姓名第____ 周第________ 课时_______ 年______ 月______ 日总课时数一、复习目标1、了解碑记类文体常识、作者及背景。

2、积累一些古代汉语知识,如垂点实词(发、相)、虚词(焉、以、之、而)、常见的特殊句式,准确翻译重点句子(复习重点)。

3、积累写作素材,体会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

二、自学提纲1、熟读课文,了解文学常识一一碑记类,作者。

2、掌握重要文言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翻译重点语段。

学习要求:放声朗读,圈画重点,根据课下注释,用心理解识记;能翻译重点语段。

三、自学检测1、碑记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的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2、张溥是()代文学家,字(),号(),江苏苏州人。

他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书必手抄,抄毕吟诵即烧掉,如此六七遍方止,冬夏皆然,故其读书室名为()。

著有《》。

他生活的明朝末年正是______________ 与以 _________ 为首的阉党斗争激烈的时期。

崇祯二年,张沖结交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联合起来组成爱国社团_________________ ,并成为领袖。

3、背景天启六年, _______ 派爪牙到苏州逮捕____________ ,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

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市民,市民首领_______________ 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

次年,________ 即位,阉党失败。

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人民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称为______________ 。

4、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2)独五人之激藏,何也(3)敛贸财以送其行(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5)亦曷故哉5、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活用字:(I)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愿(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芦义(5)众不能堪,扶而仆之。

(7)买五人之头而函之(9)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塞使之(II)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远6、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3)吴之民方痛心焉(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9)吾社之行为士先者7、写出下列句子的类型(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费(3)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5)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7)且立石于其墓之门(9)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三、合作释疑:(一)解释多义词1、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而又有剪发杜门2、相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茕茕独立形影相吊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发其志士之悲哉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吾从板外相为应答(2)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4)绽骑按剑而前(6)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8)不能容于远近(10)安能厘豪杰之流(12)亦以明死生之去(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⑷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8)慷慨得志之徒(10)颜色不少变(2)即今之像然在墓者也(4)不能容于远近(6)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8)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今由与求也,相夫子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凶吉也 (二)解释虚词 1、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人皆得以隶使之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佯狂不知所之者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2、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3>而① 去今之墓而葬焉③死而湮没不足道者⑤扶而仆之 4. 焉激于义而死焉吴之民方痛心焉或师焉,或不焉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② 其疾病而死④则噪而相逐⑥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去今之墓而葬焉盘盘焉,囲困焉,蜂房水涡。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写作素材积扇《五人墓碑记》描述了明朝末年的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不畏强暴与魏忠贤之流英勇斗争的事迹,歌颂了颜 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揭示了 “明死生之大,匹 夫之有重于社稷”的主题思想。

五义士义薄云天,光耀古今,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思考。

可从以下方面进 行素材挖掘并运用到相关作文中去。

素材一敢怒敢言,是五义士的本色;临危不惧,是五义士的风采。

正是“义”,使草野之人的形象气壮山河,势压群峰;正是“义”,承裁着重于社稷的匹夫之责。

历史是天平,人心是祛码,“义”便是天平中最沉的一端。

写作应用:1、正义存天地2、责任3、平凡与不平凡4、人心的力量5、英雄气概6、不畏强暴等 素材二 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如果“五人”不是“激于义而死”,以他们“草民” “蚁民”之 身,又怎会让张溥写出《五人墓碑记》而流传至今,让我们也记住他们的壮烈行为?写作应用:生命的价值2.生与死3、铭记与忘记4记忆5、普通与崇高等 素材三“立功、立德、立言”,人不管处于什么角色,总应给社会留下点什么,才会有“生”的意义。

“五义士”, 尽管是草野之人,但能“激于义而死”,同样要史册上留下了不可可磨灭的功绩。

亦以明死生之大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写作应用:1、有意义地活2、人生的思考3、个人与社会4、历史的回声5、位置与价值等四、达标测试圈出得分点并翻译句子:1、五人者,盖当鑿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戏?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大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四、五、拓展训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袁涣,陈郡人也。

郡命为功曹,后辟公府,举高第①。

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②。

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

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

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为布所拘留。

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

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布大怒,以兵胁涣。

涣颜色不变,笑曰:“涣闻惟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

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辱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彼。

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

布诛,涣得归太祖③。

涣言曰:“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

夫然,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生。

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令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内赖公得免于危亡之祸,然而民未知义,其惟公所以训乙则天下幸甚!”夫祖深纳焉。

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

涣自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

”太祖从之,百姓大悦。

迁为梁相,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

以病去官,百姓思之。

前后得賜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乏则取之于人,不为厳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注」①高第:官吏考核中的高等。

②茂才:即秀才。

③太祖:曹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以兵胁涣兵:兵器。

B.布初与刘备和亲和亲:和睦亲近。

C.夫民安土垂迁,不可卒变卒:最终D.恕思而后行恕思:本着宽恕的原则思考。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袁涣崇尚道义而坚持操守的一组是(〉①涣常正议,术不能抗②不为吕布作书辱备③谏太祖训民知义④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⑤不为嗷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⑥传备死,涣独不贺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袁涣感含刘备的知遇之恩,分手后遇事亦维护刘备,身在曹营心系故主。

B.袁涣温和坦诚,重义轻财,不炫世邀名,对曹操屡有劝谏,受到曹操的器重。

C.袁涣不畏权势,刚正不阿,但又能审时度势,顺变易志,虽三易其主,但都受到了重用。

D.袁涣虽然通晓军事,但又反对不义战争,劝曹操不可发动师出无名的战争。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

②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

译文;C C B袁涣,陈郡扶乐人。

郡守任命袁涣担任功曹之职,后来又举荐给公府, 在官吏考核中获得较高的等级。

刘备任豫州牧,推荐袁涣为秀才。

后来袁涣避难于江淮之间,被袁术所任用。

袁术每次向袁涣咨询探问,袁涣总是正气凛然地论述自己的主张,袁术辩驳不过,但是仍然敬重他,不敢不对他以礼相待。

不久,吕布在阜陵攻打术法,袁涣随袁术一起迎战,于是又被吕布拘留。

吕布当初和刘备和睦亲近,后来有了矛盾。

吕布想让袁涣写信去大骂羞辱刘备,袁涣认为不能这样做,吕布再三强迫他,都不答应。

吕布大怒,用刀剑来威胁袁涣说:"做这件事就能活,不做这件事就死。

”袁涣脸色丝毫没有改变,笑着对吕布说:録我听说只有德行可以用来羞辱别人,没听说用污言秽语来羞辱别人的。

假使他本来就是个君子,将不会以将军你的话为耻辱,假如他实在是个小人,将用你的话回复你,那么受辱的是你而不是他。

再说我先前侍奉刘将军,就像今天侍奉你一样,假如有一天我离开这里,再来痛骂将军,行吗?”吕布自感惭愧而作罢。

吕布被杀,袁涣得以回到太祖身边。

袁涣曾对太祖说杠武器,是种凶器,万不得已才使用。

用高尚的品行来影响他人,用仁义的思想来感化他人.同时安抚那里的百姓,替他们扫除危害。

这样,所以百姓才可以和他们同生死。

您洞明事理举世罕见,古人用来争得民众的方法,您已经動勉地实行了;当今官府失去民众的弊政,您也已经引以为戒了, 依靠您得以免于危亡的灾祸,然而百姓还不懂得仁义,希望您教导他们,那么真是天下的福分了。

”太祖很欣赏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时刚刚招募百姓去开垦荒地,百姓都不愿意.纷纷逃离。

袁涣对太祖说:“百姓安于入土.不愿轻易迁移,千万不能突然让他们离开故土,顺着他们容易,违背他们困难,应该顺着他们的心意,愿意去垦荒的就让他们去,不愿意去的不可勉强。

”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百姓非常高兴。

(后来),袁涣升任梁相,治理政事崇尚教育引导,本着宽恕的原则思考后再去实行,外表温和而内心果断。

因为生病离开官任,百姓想念他。

他前后得到的赐物很多,但他都分发给别人,家中没有什么积蓄,始终不问自己的家产,缺什么就从别人那里取用,不愿意做出清白的姿态,但当时的人都钦服他的清廉。

当时有传说刘备已死,群臣都拍手庆贺,袁涣因为自己曾经被刘备举荐为吏,独自不表庆贺。

(二)本文反复运用正反对比手法。

①(第二段)把五人的死同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死进行比较。

对比点:死后的影响。

②(第五段)把五人的表现同缙绅的所作所为比较。

对比点;面对暴政的不同态度。

③(第六段)把五人的死同高爵显位抵罪后的丑行比较,对比点:生与死,生不如死和虽死犹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