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学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学案 新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射洪县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学案1新一、学习目的1.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照提醒主题的写作方法;2.理解词的活用,区别感慨句和疑问句;3.理解明末人民对抗阉党迫害的正义行为和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
二、根底知识积累1.读音及注释阉yān〔指太监〕湮yān〔埋没〕皦jiǎo〔本指玉石洁白、显耀、亮堂〕赀zī〔同资〕缇骑tíjì〔指明代锦衣卫〕曷hé〔同何〕缳huán〔绳索的套子〕暴pù〔同曝,显露〕谥shì〔死后追封的称号〕牖yǒu〔窗洞〕詈lì〔骂〕•2.通假字独五人之曒曒:同“皎皎〞,光明貌。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又〞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3.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如动词:以旌其所为:旌,旗的一种→表彰。
去今之墓而葬焉:墓,坟墓→建墓。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木匣→用木匣装起来。
其疾病而死:生病缇骑按剑而前:前,上前为之声义:声张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安抚,抚慰〔2〕名词作状语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那样〔3〕形容词用作名词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先,典范不能容于远近:远近,远近的人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大,重大意义;重,重要作用〔4〕形容词作动词亦以明死生之大:明,,说明〔5〕使动用法抶而仆之:仆,使……倒下安能屈豪杰之流:屈,使……屈身4.古今异义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义行,品行;为,作为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如今外面的活动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超出寻常,不同寻常今义副词,非常,极视五人之死:古义比较今义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党羽今义个人颜色不少变:古义脸色今义色彩令五人者保其领袖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头颅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指导人5.文中重点实词⑴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当路〕居于要地,比喻执掌政权的人。
⑵[除]A.台阶。
例:登自东除。
B.整治,治理。
例: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学案(学校第六届骨干教师).doc
《五人墓碑记》学案【学习有目标】1、积累文屮文言实词、虚词。
2、体会巧用对比手法的效果。
3、理解五义士Z死的重大意义。
【心中有计划】学习本文我们预计三节完成:第一节,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碑记”这一-文体特点,熟读课文了解大意;第二节,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逐句口头翻译全文,完成预习学案;第三节,展示口主学习成果,解决疑难问题,深入研读文本内容。
【学前先了解】一、了解文体碑记:又称“碑志",是刻在墓碑上,用來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的一种文体。
二、了解作者张溥(pu),字天如,号四铭,明末太仓(现江苏省太仓县人)。
明末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党为己任,结纳社会上冇节气,冇操守,冇学识的知识分子和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与阉党进行斗争。
三、了解背景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他排斥异己,杀戮大臣,暴虐无道,形成了“钩党Z捕遍于天下"的局面。
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爪牙到苏州逮捕止义人士周顺昌,苏州市民群情激愤, 奋起反抗,发生暴动。
事后,阉党大范围搜捕暴动群众,市民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 挺身投案,英勇就义。
次年,崇祯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
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市民把他们合葬在大堤之上,称为“五人之墓四、了解人物1、五义士颜佩韦、杨念如、沉扬、马杰、周文元五人都是“索不闻诗书之训”的平民百姓,过去他们互不相识,而且除了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夕卜,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
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是出于义愤才口发参加斗争的。
五人被捕后,对口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
天启六年七月屮,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义士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
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
《五人墓碑记》教案一等奖3篇
1、《五人墓碑记》教案一等奖1.给课文拟一个简要的提纲。
第一部分:交代建五人墓碑的由来,并提出问题,发人深省,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记述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经过。
第三部分:高度评价,进而揭示中心。
第四部分:补叙四位贤士大夫的姓名,照应开头。
2.课文是如何高度赞扬五位义士的斗争精神和高尚价格的?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一是直接赞美①全文开头用了一个判断句指出其“激于义而死”,直截了当对五人死义作了赞美;②描写五人临刑时的举止与死后的神色,表现其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③描写五人领导的一场斗争所取得的效果,赞美五人的杰出贡献;二是侧面烘托①开篇即点明为五人修墓立碑,而且是“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意在通过五人死后给社会留下的重大反响,来突出五人“激于义而死”的意义之大,选用魏阉废祠来葬他们,是人们对五人的高度颂扬。
②两次提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和“发五十金”,足见五人的义举深受后来人的赞许,也是用贤士大夫的“激于义”来衬托五人的“激于义”。
③用“呜呼!亦盛矣哉!”盛赞建墓立碑的盛大和隆重,说明五人声名之皦皦。
④用“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和“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表现其精神动人心魄。
三是运用对比①第一、二段富贵之子、士大夫不关心国事无所作为死不足道和五人的所为对比。
②第五段中大阉之乱变节易志的缙绅和五人的大义凛然、蹈死之顾对比。
③第四、六段以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和五人英勇就义、谈笑以死对比。
④第六段以假想五人不死于义尽其天年而毫无意义和五人之死后英名永存对比。
处处反衬出无义士美好高尚的内心世界。
3.通读全文,作者要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人固有一死,死要死得其所,要有价值和意义。
就如五人,虽是普通百姓,但他们的`正义行为也能对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激浊扬清:揭露阉党罪行,赞美褒奖仁人志士为国为道义而正直斗争的光明磊落的品格。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共3篇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共3篇《五人墓碑记》导学案1《五人墓碑记》导学案一、导学目的:1.了解《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和背景,并了解白话文翻译和注解的作用;2.理解《五人墓碑记》的主要情节和主题;3.了解《五人墓碑记》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二、导学流程:1.导入(5分钟)首先向学生介绍《五人墓碑记》这部著作的背景和作者。
然后通过提问引出阅读目的,并简单讲解白话文翻译和注解的作用。
2.阅读(30分钟)学生开始阅读《五人墓碑记》,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做好读书笔记,理解其中的主要情节和主题,同时注意白话文翻译和注解的部分。
老师可根据需要提供一些阅读指导。
3.分组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所阅读的《五人墓碑记》,分享各自的读书笔记和理解。
鼓励学生提出解释和解读的思考和问题,并引导他们互相交流和讨论。
4.全组讨论(20分钟)一组的代表向全组汇报各自的讨论情况,并就所提出的问题和思考展开全组讨论。
通过全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五人墓碑记》的主要情节和主题,并引导他们思考相关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5.总结(10分钟)对学生的讨论和总结进行引导,让他们自主总结《五人墓碑记》的核心内容,并展望这部作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三、导学扩展:1.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五人墓碑记》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和人性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价值观的影响;2.让学生了解《五人墓碑记》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了解这部文学作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五人墓碑记》的相关文献和批评,以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和阅读能力。
四、导学评估:根据学生的阅读笔记和讨论表现,以及课堂参与度和主动性进行评估。
同时可以通过趣味考试等形式进行评估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对于《五人墓碑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在分组讨论和全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交流和分享,不仅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而且还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和阅读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和人性问题,让他们进一步思考这些问题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价值观的影响,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高三语文:必修三学案《五人墓碑记》学案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识记基本的文言基础知识。
2.辨析掌握文言虚词“为”的用法。
3.学习颁奖词的写作方法,积累写作素材。
【使用说明】1、本学案复习范围:《五人墓碑记》,一课时2、重难点分析:本文复习的重点是文言虚词“与”的用法探究和颁奖词的写作与积累。
【梳理·巩固】一、基础知识梳理并识记(一)解释加点的实词1.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2.去.今之墓而葬焉3.按.诛五人4.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5.慷慨得志之徒.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7.在丙寅三月之望. 8.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9.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10.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11.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12.大阉亦逡巡..畏义13.视.五人之死 14.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15.且矫诏..一击,不敢复有株治....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16.卒以吾郡之发愤17.而又有剪发杜门.. 18.忠义暴.于朝廷19.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墓道..之下 20.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二)指明通假并解释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2.独五人之皦皦3.敛赀财以送其行(三)指明活用类型并解释1.以旌其所为2.去今之墓而葬焉3.其疾病而死4.缇骑按剑而前5.抶而仆之6.买五人之头而函之7.不能容于远近8.人皆得以隶使之9.安能屈豪杰之流 10.亦以明死生之大(四)找出下列语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
1.郡之贤土大夫请于当道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4.吴之民方痛心焉5.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7.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二、自主巩固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并标出得分点(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3篇
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五人墓碑记》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五人墓碑记》,了解并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五人墓碑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
3. 运用文学知识和批判思维能力,对作品进行批评性分析。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入故事背景,解释《五人墓碑记》的情节和主题。
2. 提问学生对该作品的初步了解和印象。
主体:1. 学习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
a. 分析作品中五位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和命运选择。
b. 分析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手法,如比喻、隐喻等。
c. 分析作品中的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
2. 进行批评性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a. 通过对作品的情节、人物和语言等方面的分析,提炼出主题概括。
b.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和人性问题。
c.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批评性分析和评价。
3.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a. 在深入理解和分析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感悟的文学创作。
b. 学生可以选择以小说、散文、诗歌等形式进行创作。
巩固:1. 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创作作品,互相进行评价和交流。
2.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反思和提升。
作业:1. 要求学生对《五人墓碑记》进行个人感悟与批评性分析的书面作业。
2.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文学创作,完成一篇以《五人墓碑记》为题材的作品。
教学资源:1. 《五人墓碑记》的文本材料。
2. 针对文学分析和批评性分析的学生手册。
3. 学生的文学创作作品。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式还需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精选3篇(二)《病梅馆记》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病梅馆记》的背景和作者。
《五人墓碑记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五人墓碑记》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五人墓碑记》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题目:《五人墓碑记》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人墓碑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小说主旨。
2. 通过文学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和学科素养。
3.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五人墓碑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2. 小说文本鉴赏和解读。
3. 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五人墓碑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把握小说主旨。
2. 文本鉴赏和解读,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分析小说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小说的主题。
2.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学科素养不足,对小说文本的理解力度不够。
3. 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有待提高。
五、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法。
2. 阅读指导法。
3. 活动探究法。
4. 情境教学法。
六、教学步骤:1. 教师为学生介绍《五人墓碑记》的作者、背景和史料,带领学生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2. 分享小说中人物、情节和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主题和内涵。
3.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和鉴赏,让学生分析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
4. 教师分组分配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5. 学生整理探究成果,以小组演讲的形式呈现给全班。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主题探究成果。
2. 学生小组演讲的表现和合作情况。
3. 学生成绩单的书面表现。
八、教学资料:1. 《五人墓碑记》原著。
2. 《五人墓碑记》的研究文献和历史资料。
3. 文学鉴赏和探究学案。
九、教学总结:1. 当前高中教育要注重学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培养,而这种能力恰恰是通过学科素养的提高来实现的。
2. 教学活动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可以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人墓碑记》教案(5篇)
《五人墓碑记》教案(5篇)第一篇:《五人墓碑记》教案《五人墓碑记》教案上课时间:总课时:复习目标:1、写出“有、皦、赀”三个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2、写出“至于、私人、痛心、按、金、视、首领、”等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意义;3、写出“发、行、固、使、徒、按”等词的一词多义;4、写出“墓、疾病、隶”等词的活用意思;5、辨析“而、焉、之、其、为”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6、准确辨析课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教学过程:一、文言实词(15分钟)1.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只”,不过,仅仅;通“又”)(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通“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3)敛赀财以送其行(通“资”)(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通“搢”,插)(5)亦曷故哉(通“何”,疑问代词)2.古今异义(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至”动词,“于”介词;“至于”是“到”的意思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党羽今义: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3)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义:痛于心,痛恨今义:极端伤心(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古义:考察,查究今义:压住(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古义: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今义:金子(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非同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十分,极(7)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古义:比较今义:看(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头颅,借指性命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3.一词多义(1)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动词,激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而又有剪发杜门(名词,头发)(2)行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名词,品行)其辱人贱行(名词,行为)行之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走)(3)固轻重固何如哉(副词,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斯固百世之遇也(副词,实在,真是)(4)使公之逮所由使也(动词,主使)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使唤)(5)徒慷慨得志之徒(名词,一类的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形容词,空)(6)按缇骑按剑而前(动词,用手压或握)按诛五人(动词,考查,查究)(7)得慷慨得志之徒(动词,实现)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能够)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五人墓碑记》教案教学目的一、了解颜佩韦等五人“蹈死不顺”从容赴难的原因与意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
二、学习本文叙事议论有机结合和运用正反对比揭示中心思想的写法;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害怕担当“不义”之名,终于让刘邦得以脱逃,纵虎归山,铸成大错。
其实项羽真正注重的不过是一个“名”,他企图“名正言顺”的爬上帝王的宝座。
其人虽不可一概抹杀,其“义”却不足为训。
在我国历史上,另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他们舍生取义,前仆后继,或藐视权贵,或为国为民。
不务虚名,不图私利,他们跟项羽有着很大不同!现在我们来学习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文中记述了颜佩韦等五人的“蹈死不顾”,会帮助我们“明死生之大”,加深对“义”的认识与理解。
二、检查引导。
(一)结合课文注释给下列字注音。
阉、旌、湮、缇溷、詈、逡(二)区别下面各组字的形音义,先注意后组词。
(三)指名朗读课文,口头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四)简要提供课文有关人物的材料(也可在学生预习时提供)。
1.五义士。
颜佩韦(商人,为人慷慨,喜打抱不平)、杨念如(阊门外鬻衣)、沈扬(牙侩)、马杰(练武玩棒)、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
颜佩韦等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是出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
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
天启六年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义士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
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lù)洲,苏州吴县人。
万历进士,任福州推官,后升吏部文选员外郎。
为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对民间疾苦多所关注,后辞官还乡。
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指斥魏阉并为之送行。
天启五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周顺昌与他“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大中的孙子。
《五人墓碑记》学案(袁用).doc
《五人墓碑记》学案【目标导学】一、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气势恢宏,情理并茂。
叙议结合,巧用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与精神的写法。
2.归纳掌握“盛、发、率、徒、私”五个文言词语。
并熟悉“况……欤”“独……,何也”“固…… 哉”“安……哉”等几种文言句式的译法。
3.理解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语“疾病、行为、私人、颜色、非常、首领”等,并进一步掌握实词活用现象。
4.在诵读的基础上,领会本文的行文方式,赏析文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5.了解本文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进一步认识生死大义。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夹叙夹议,运用对比方式进行议论,同时兼用抒情的写法。
2.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实词及文言句式,进一步巩固词类活用,以增强语感,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难点:1.本文叙述和议论之间的转承结合。
2.运用注释。
系统了解有关历史背景,并由此领会五人牺牲的价值和意义。
【课前学习】一、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阅读提示及课下注释了解写作背景及主要人物事迹。
1.写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文中所记叙的苏州人民暴动情况):2.张溥:3.周顺昌:二、对照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朗读课文:1.读一读、写一写:阉()祠)( ) yanmo () jiaojiao(敛()zl()财ti ji() chi ()而仆之厉声以呵(噪()而相逐hun()藩()lei(燃jin shen(詈()之矫诏() qunxun() 猝()发投hudn()道路高爵()显位暴()于朝廷赠谥()美显户牖() 扼()腕()墓sheji()2.再读课文,读清句读,整体理解文本内容。
3.细读课文,在字词句翻译困难之处划上记号。
4.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三、分组分段翻译讲解课文。
(请结合下面的课堂学习及课文旁边的评点批注进行充分准备。
积累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翻译全段,再讲解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及艺术手法。
)【课堂学习】一、研习课文一二段1.翻译文章。
注意语气词的翻译,译出文中的语气词,并落实字词:葬、盛、徒、疾病、已的含义。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简洁实用附详细答案
五人墓碑记【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为、发、除、徒、当〞等实词的含义,及“之、焉、而、以、于、为、其〞等虚词的用法。
2.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及巧用比照的写法,并能运用比照手法进展片段习作。
【课前预习案】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字,号,江苏太仓人,文学家。
崇祯初年,他组织“复社〞,以继承东林(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阉党称他们为“东林党〞,被残酷镇压)传统自居,•进展文学和政治活动,议论朝政,影响很大。
有。
二、文体知识碑记,又称碑志,记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其功德,刻在墓碑上。
碑文和碑记都是为纪念死者、刻在墓碑上的一种文体。
碑文刻在墓碑的正面,一般有序文,有铭词。
碑记刻在墓碑的反面,多有序而无铭。
本文是一篇碑记。
它属于古代文体中的杂体,表达死者生平事迹,抒发作者哀悼之情,表达某种思想和感受,故往往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三、根底知识〔一〕、给以下字注音张溥( ) 蓼( )洲魏阉( ) 废祠( ) 旌( )其所为十有( )一月丙寅( ) 缇骑( ) 堪( ) 诛( ) 缙绅( ) 蹈( )死曷( )故矫( )诏( ) 猝( )发投缳( ) 高爵( )显位佯( )狂赠谥( )褒美户牖( ) 扼( )腕( ) 社稷( ) 逡〔〕巡湮〔〕没詈〔〕骂皦皦〔〕敛赀财〔〕抶而仆之〔〕溷( )藩〔〕傫然〔〕〔二〕、解释词语: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2、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⑴登自东除。
⑵诛乱除害。
⑶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3、以旌.其所为:4、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5、去.今之墓而葬焉:去:⑴阳虎去齐走赵。
去年下扬州。
⑵除残去秽。
〔3〕休去倚危栏。
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7、夫.五人之死:8、凡富贵之子..:9、亦已.众矣:10、独.五人之曒曒:11、在丁卯三月之望.:1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13、敛.赀财以送其行:14、众不能堪.:1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16、则噪而相.逐:17、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18、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19、安.能屈豪杰之流:20、意气扬扬....:21、呼中丞之名而詈.之:22、颜色不少.变:2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4、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25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26 、素不闻诗书..之训: 27、蹈.死不顾.:28、且矫诏..:..纷出: 29、不敢复有株治30、大阉亦逡巡..畏义:31、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2、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33、素.不闻诗书之训:34、是以..蓼洲周公:35、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36、或.脱身以逃:37、则今之高爵..显位:38、一旦抵.39、而又有剪发杜.门:40、视.五人之死:41、忠义暴.于朝廷:42、赠谥..美显:43、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44、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三〕、文言知识1.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3)敛赀.财以送其行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5)亦曷.故哉2.古今异义(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今义: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3)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义:今义:极端伤心(4)颜色..不少变古义:今义:常指由物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
(2)通过阅读和分析小说,理解小说的结构和主旨。
(3)了解小说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1)使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感受到人性的善恶、真善美的博大精深。
(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小说的结构和主题。
2. 讨论教学法——通过讨论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人物。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进行前置知识的回顾,包括文学鉴赏和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知识点。
(2)提前准备多媒体资料,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使用。
2. 导入:(1)通过展示有关《五人墓碑记》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背景和主题。
(2)让学生阅读小说开篇,听取各组对小说的第一印象并自由发表意见,开展探究。
3. 主体教学:(1)分组合作:根据阅读要求和课堂提问,各组分别探究小说的结构和主题,并总结归纳。
(2)教师点拨:根据各组探究的结果,教师对小说的结构和主题进行概念解释,并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看法。
(3)课堂讨论:在探究小说结构和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历史背景的讲解:通过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和新文化推动下百花齐放的文学现状以及各种思潮在文学上的表现。
(5)个人思考反思:通过课堂思辨和个人阅读,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小说的主旨和人文精神,并通过写作、朗读等方式进行表达和展示。
4. 教学结构:(1)小组合作探究小说的结构和主题 30分钟(2)教师点拨与探究总结归纳 20分钟(3)小组间讨论 20分钟(4)历史背景的讲解 20分钟(5)个人思考反思 10分钟5. 教学评价:(1)针对探究问题设计的问题解答和个人思辨反思的作文评价。
五人墓碑记教案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授课文背景、生字词和文言语法等根底学问
激发学习兴趣 建立学问框架 把握重点难点 提升思维品质
争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 争论,相互沟通,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授五人墓碑记的背 景、人物关系等学问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直观演示法:教师呈现五人墓碑记 相关实物、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
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学内容
课文背景介绍
本文的写作背 景是明朝末年
当时政治腐败, 社会动乱担忧
苏州人民在反 抗封建压迫的 斗争中表现出 勇敢无畏的精
神
五人墓碑记是 明朝文学家张 溥于1628年创 作的一篇碑文, 记述了五位抗 暴英雄的勇敢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五人墓碑记的背 景、作者、主题、艺术手法等。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例如五人墓碑记的 历史背景、作者的思想观点以及文章中的一 些难点语句等。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对五人墓碑记的深入阅 读和理解,以及对相关题目的练习等。
感谢您的急躁观看
汇报人: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五人墓碑记 中的角色扮演、朗读等技能
教学方法
多媒体帮助教学:使用PPT等多媒体手段,呈现五人墓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展争论和沟通,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和 自主探究力气。
情境模拟教学:通过模拟五人墓的相关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人 物和情节。
相互沟通:学生可以相互沟通看法和观点,加深对五人墓历史背景和意义的 理解。
培育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通过探讨五人墓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帮助学生了 解先烈们的勇敢事迹和民族精神,培育其爱国情感和民族高傲感。
五人墓碑记 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名言录励志名言坚强毅力——人生不能没有的一种品质滴水穿石,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万丈高楼平地起。
就像冲洗高山的雨滴,吞噬猛虎的蚂蚁,就如照亮大地的星辰,建金字塔的奴隶,我们要一砖一瓦建造起自己的城堡。
我们要坚忍不拔,勇往直前,放眼未来,迎接挑战,我们深信:坚持不懈,终会成功。
司马迁名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你生来就是要做冠军的。
那些能够产生热烈的愿望以达到崇高目标的人,才能走向伟大;那些用积极的心态不断努力的人,才能取得并保持成功。
零碎的布可以织成漂亮的彩衣;零碎的时间可以创造亮丽的人生。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编写教师:吉青云审核教师:李彦阳彭琳岚学习目的:1..理解并掌握课文言实词,.整理“之、其、而、则、或、即、既”等文言虚词的用法2..辨清课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3..积累文言常识。
4.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照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第一课时B案一、字词正音:阉()湮()皦皦()•赀()缇骑()抶()溷()缙绅()逡巡()蓼洲()傫()詈()缳()曷()暴于朝廷()扼腕()谥()牖()社稷()囧卿()敛赀财()佯狂()二、简介: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
崇祯初年,他组织“复社”,以继承东林(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阉党称他们为“东林党”,被残酷镇压)传统自居,•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议论朝政,影响很大。
张溥是知识分子中进步阶层的代表,他所领导的“复社”,在当时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三、时代背景: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
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
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
此时,魏阉党羽遍布天下,异己排斥殆尽。
明神宗(万历帝)时,统治者又向各地派出大批“税监”加征税赋。
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多次进行抗暴斗争。
本文所写,就是其中一次。
完整版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重点:1.夹叙夹议,运用对比方式进行议论,同时兼用抒情的写法。
2.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实词及文言句式,进一步巩固词类活用,以增强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本文叙述和议论之间的转承结合。
2.运用注释,系统了解有关历史背景,并由此领会五人牺牲的价值和意义。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中的五位主人公就是这样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
板书:五人墓碑记张溥(pú)二、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在江苏省太仓县)人。
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
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
溥青年时候正是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
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为己任,结纳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重视发现和推举有操守的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
在文学上,针对当时士大夫空疏不学的弊病,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同时强调“居今之世”,必须“为今之言”,“各为有用”。
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朴质。
曾编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著有《七录斋集》等。
三、注意下面字的读音蓼liáo洲阉yān(指太监,文中逆阉、大阉专指魏忠贤) 旌jīng(表扬)湮yān(埋没) 皦jiǎo皦(通“皎皎”,名声显赫的意思)? 敛赀zī(同“资”,钱财)缇骑tíjì(橘红色的士兵,这里专指明代锦衣卫) 抶chì(笞打,鞭打)溷藩hùn fān(厕所) 傫lěi 曷hé(同“何”) 逡巡qūn xún(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缳huán(绳索,套索) 暴pù(同“曝”,显露) 谥shì(死后追封的称号)户牖yǒu(窗洞,这里指代家忠) 詈lì(骂)? 冏jiǒng(光、明亮)四、解题及时代背景1、时代背景明朝万历年间,用政治暴力兼并民田的情况愈演愈烈,江南是全国首富之区,情况更加恶劣。
五人墓碑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五人墓碑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五人墓碑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五人墓碑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人墓碑记”与白鸽派的背景。
2. 能够理解“五人墓碑记”的内容。
3. 能够解析文中的文化符号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
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五人墓碑记”与白鸽派的背景。
2. 理解文本的意义。
3. 对文中的文化符号进行解析。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白鸽派的理解与认知。
2. 学生对文化符号的识别与理解。
四、教学方法1. 组织讲解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五人墓碑记”的背景与作品风格。
2. 用导读、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
3. 向学生展示文中的文化符号,让学生逐一解释、分析其寓意。
4. 通过分组讨论、诠释文化符号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五人墓碑记”与白鸽派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二步:理解文本的意义教师将文化符号分析作为本节课的核心,先向学生展示文中的标点符号、多义字等文化符号,让学生逐一分析其寓意。
第三步:解析文中的文化符号学生首先阅读原文,并评估其难度和要点。
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上一步课堂介绍的文化符号,仔细研究每一个符号的用法,分析其在文章中具有的功用、含义和在不同内容上的作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语言、结构、人物、事件等背景进行深入探究。
第四步: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根据所分配的任务,自行讨论、结合现实情境,将文化符号运用到生活情境中,思考各自的闪光点。
在小组之间展开尖锐的辩论,让学生在理性的讨论中,建立自己独特的认知体系。
第五步:评价最后,教师将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评估他们的分析与解释是否符合文本的意义。
并贯彻配套作业或测试,了解学生学习成效。
六、课外拓展如果学生对“五人墓碑记”的故事感到好奇,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更多举世闻名的文化符号,并引导学生探究串联他们的意义的线索,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五人墓碑记》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五人墓碑记》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五人墓碑记》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五人墓碑记》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五人墓碑记》的基本情节、主旨和文学特色。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自我意识,提高情感认知和自我决策能力。
二、教法措施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大量阅读、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锤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实践教学法:通过参观墓葬、写作和演讲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五人墓碑记》的基本情节和主旨。
2.《五人墓碑记》的文学特色和背景知识。
3.《五人墓碑记》的阅读和分析技巧。
4.《五人墓碑记》的写作与表达。
四、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了解并探究学生有关墓地和死亡的文化与认知背景。
提问:为什么人们建造墓地?你对死亡有什么想法?2.阅读教学(1)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并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
(2)带领学生深入分析主人公的性格、言行和命运,以及小说的主题和文学特色。
(3)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中各种隐喻、象征和反思,比如“枫叶”、“银杏”等自然景观,以及“鬼魂”、“蝉”等文化或宗教符号。
3.写作教学(1)以《五人墓碑记》为主题,让学生自由创作短篇小说、诗歌或散文,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2)鼓励学生根据小说情节和文学特色,进行表达和演讲,以提高学生的口语和表达能力。
4.实践体验(1)组织学生参观墓地,感受人生短暂、生死相依的主题,了解人类对死亡与命运的各种印记。
(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人类命运与社会关怀类的志愿者活动,体验志愿者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笔试成绩:分析学生对小说情节、主题、文学特色的把握和理解情况。
2.实践表现:观察学生参观墓地、进行实践活动和演讲的表现和创新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2】本句说到魏阉时,用一“乱”字,称之为“大阉之乱”有何特殊意义? [明确]
㈡ 第
1.学生齐读。2.字词讲解(注意:字词、特殊语言现象、特殊句式)3.翻译本段 【思考】作者用饱含讽刺的笔墨揭露了“今之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 ,并提出了“轻重固何如哉?”的问题。 请问:这一问题有没有得出结论?“高爵显位”有哪些“辱人贱行”?
学习内容
3.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上,以叙事记行、歌功颂德为内容的一种文体。而所立碑的对象不同,叫法也 不同(大官—墓碑,小官—墓碣,百姓—墓表) 。 而专以纪念死者、刻于坟前墓道的碑记称墓碑或墓志。从写法上看,原始的碑记只是记叙。后来的作者,或就所 叙之事加以评论,或借题发挥抒写情志,碑记遂演变为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 【思考】本文与一般的碑记相同吗?为什么?
【思考 3】士大夫和市民,在反暴斗争中的行动完全一致,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
㈡ 1.学生齐读。2.字词讲解(注意:字词、特殊语言现象、特殊句式) 3.翻译本段 讲 【思考 1】作者怎样描述当时五人的情景?有何特色? (学法指导——选材不需要全面,能表达中心即可) 读 第 4 段
【思考 2】文章为何要交代“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明确]
学习 环节
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形象的点明了生命的价值。是啊,人有生老病死,在死神面前是 人人平等的,但为何而死?是否死得其所?这是需要我们深深思考的。从古至今无数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作出响亮的回 答。我们知道,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是有机会逃生的,但他却走向了刑场。他要用自己的鲜血去洗亮人们的眼睛,告诉人们继 续走变法图强的道路。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临刑豪语,仿佛仍在我们心中回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 描述的是同样壮烈的豪杰之士。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五人也有机会苟全性命,但为了吴地百姓的安全,挺身而出,昂然受刑。在本文的记述中, 虽然没有留下他们的片言只语,但我们读后,他们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我们眼前闪现,耳边回响。 (请同学们齐读第三、四段,去 感受一下英雄的壮举、豪杰的正气。 )——学生齐读三、四段
总 【思考 2】说说作者对五人及毛等爪牙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学法指导——注意文中具有情感字眼的词语) 结 3 、 4 段
学习 环节 总 【思考】斗争经过说明了什么? 结
学习内容
【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这部分内容重在记述。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 五人死难的经过。语言形象生动,富于感情色彩。非常简洁,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五人慷慨就义的音容笑貌。不置 一语却使人如闻其声,表现了他们嫉恶如仇、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和浩然正气。同学们,让我们再读一遍这两段 文字,再去领略一下英雄们的风采。 (齐读三、四段)
后被合葬在苏州城外的虎丘旁边,墓前石坊上写有四个大字:义风千古,永享后人万世膜拜,让我们一起把目光 投向明朝末年吧.
二 1.如何诵读题目?五 人 墓 碑 记 (请用斜线断句) 、 解 【思考 1】五人是谁?为何死?作者为什么要记述他们的事迹?(原文找出语句) 题 明确:
【思考 2】周蓼洲先生是谁呢?他因为什么而被捕呢?五人和他有什么关系吗? 1.周顺昌,字景文,号蓼州,苏州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任福州推,后任文选员外郎。他为人正直、清廉, 关心民间疾苦。所以,当他被革职回老家时,只有“行李一肩。都门叹为稀有” ,对于涉及“邪正是非”的事, 他“热血横流。声色俱厉” 。因此,深受人民爱戴, “民深德之” ,而为阉党所不容,被列名《东林点将录》(阉党 捕人的黑名单)。天启五年(1625),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当时请假在家的周顺昌激于 大义,竟与魏“周旋累日” ,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魏的孙子。在谈话中,他切齿痛骂阉党,被缇骑报告给魏忠 贤,于是被革职。周被罢官后,阉党仍不罢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曾作 文送他。其中有赞美周起元斥责阉党的话,后来苏州织造李实伙同魏忠贤的爪牙新任应天巡抚毛一鹭相勾结,追 弹周起元,把周顺昌也带了进去,因此周顺昌也被逮捕。天启六年(1626)三月,周顺昌被逮捕到京,虽被拷打得 体无完肤,仍痛骂魏忠贤如故。同年六月十七日死于狱中,年四十三岁,到崇祯元年才得到昭雪,追谥忠介。 2.这五人中除了周文元是周顺昌的轿夫,跟周顺昌有关系外,其他四人跟周顺昌向来没有交往。而且,这五人过 去也互不相识。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是出于义愤自发参加斗争的。 3.暴动纪实:周顺昌被捕时,群众万余人尾随,一向好打抱不平的商人子弟颜佩韦高举着香火,沿途呼喊: “有愿 替周吏部说话的跟我来!”市民马杰也一路敲着梆子号召群众,当阉党的爪牙缇骑威胁群众时,马杰破口大骂魏 忠贤,杨念如、沈扬也上前仗义陈词,缇骑恼羞成怒,拔出佩剑,扬言要割掉马杰的舌头,聚集的市民鼓噪起来, 缇骑更加凶横,举剑击打沈、杨。这时,周顺昌的轿夫周文元也怒不可遏,同缇骑扭打起来,额部受伤。市民见 此,一起鼓噪围攻。吓得缇骑们东逃西窜,有的爬上树,有的躲到厕所里,有的逃上屋顶。其中两个缇骑当场毙 命。颜等五人过去互不相识,除周文元外,其他四人同周顺昌也没有任何交往。他们完全是激于义愤自发参加斗 争的。五人被捕后,对他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毫不隐讳,理直气壮。七月中,苏州城内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 上,五人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 事后,为抗议杀害五人,苏州市民曾拒用天启钱达十个月之久。 群众斗争的威力,使得气焰嚣张的魏忠贤也“逡巡畏义” 。从此, “不敢复有株治” 。后来,熹宗死,魏忠贤畏罪 自杀,苏州人民倡议公葬五烈士。一夜之间,魏忠贤的生祠被夷为平地,在他的废祠上修建了五烈士墓。
第三课时(研习 5、6 段)
一 在京剧《智取威虎山》中,侦察英雄杨子荣面对群魔,毫不畏惧,只身入虎穴,圆满完成任务。那种毫不顾惜自 导 己,只为完成党和人民重托的感人精神,面临危险视死如归的豪迈襟怀,使人油然而生敬佩之心。 入 “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是呀,综观古今,无论是“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士饥餐胡虏肉”的凌云壮志,还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 几人回”的洒脱胸襟,只要是大义所趋。无数志士无不抛头颅、洒热血;同样,只要是为民族、为人民的义举, 人们自会把他们铭记在心,永远颂扬。接下来,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五义士”的义举。 (学生齐读三、四段)
单元 课题 学习 2.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目标 学习 环节
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 《五人墓碑记》学案
1.了解碑记类文体常识及作者。 3.体会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了解文章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第一课时
江南古城苏州,湖山毓秀,风物清嘉,自古以来名士极多。唐代诗人陆龟蒙、皮日休,宋代文人范仲淹,范 一 成大,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戏曲家李玉,更有妇孺皆知的“风流才子”唐伯虎都是在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 、 然而,苏州民风并不就是缠绵婉秀,在历史上亦多“慷慨激昂”之士。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发 导 生在苏州的事儿,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讲,故事里的五位主人公就是“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死 入
是何人写了如此不同的文章?他得最终目的是什么? 补充(作者介绍)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 明末太仓人。祟祯进士,授庶吉士,诗文兼长。与同里张采齐名,时称“娄东二张” 。张溥幼年勤奋好学,所读 书都要亲自抄写,抄好朗读之后烧掉。再抄,一直要抄六七遍。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为“七录斋” 。张溥生活的 明朝末年,正是东林党人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斗争激烈的时代,张溥同情东林党人,富于正义感。天启时与陈 贞慧等初创“应社” 。于崇祯二年(1629),他继承东林党反对黑暗政治的优良传统,结交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 有学识的士大夫,联合起来组成爱国社团“复社” 。成为“复社”的领袖。他们激烈批评时政,与阉党的残余势 力进行斗争。得到各界的广泛支持,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文学上,他主张“兴复古学” ,强调“居今之 世” 。要“为今之言” “务为有用” 。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质朴。著有《七录斋集》
㈠ 1..字词讲解(注意:字词、特殊语言现象、特殊句式) 2.翻译本段 讲 【思考 1】为何先从“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写起?点明准确时间有何作用? 读 第 3 段
[明确]
【思考 2】请思考吴民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反暴斗争的?又是如何反暴的?为何要反暴?
【总结】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一说这次暴乱的经过必须包括时间,人物,原因,结果。矛盾的双方)
㈠ 1.学生齐读。2.字词讲解(注意:字词、特殊语言现象、特殊句式) 3.翻译本段 第 【思考 1】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二句,为何用“嗟夫”开头?又用“几 5 段
人欤”煞句? 补充:魏忠贤掌权的时候,地方官员中的一批无耻之徒纷纷投靠他,认贼作父。其中有个叫顾秉谦的,由于年龄 比魏忠贤大,自己也觉得直接认魏忠贤做干爹不合适,就带着儿子叩见魏忠贤,恳求魏忠贤把他的儿子收做干孙 子。还有一些官员,为讨好魏忠贤,想出了为其立生祠、塑雕像等招数。这些人每天对着魏忠贤的木雕泥塑像三 跪九拜,高呼“九千岁” 。这些人饱读诗书,可这个时候把礼义廉耻抛到爪哇国去了。 [明确]
害,一些正直人员也被“株连” 。明朝统治更腐败混乱了。魏阉伏诛,东林复盛。在朝的东林党派已达到政治目的,逐渐放弃原来 的主张,但和宦官残余势力的斗争仍在继续。后江苏太仓人张溥、张采等继续在东林书院讲学,组织“复社” 。明帝国灭亡之后, “复社”人物在江南反清斗争中,不少人成为组织者和领导者。
学习 环节
6 段
[明确]
总 【思考】如何揭示五人之死的意义,采用了什么手法? 结 5 、 6 段
四 、 诵 读 把 握 全 文
1.总结全文的结构,根据之前我们分析出来,全文主要围绕“义”展开课文内容,根据“义”我们可以思考几个 问题,从而分析文章结构。 “义”是什么?有哪些表现?有何意义? 2.学生点名读,正字音 3.在课文中划出转换行文角度的过渡句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方法指导:抓住中心句、关键句) 。 。 。 。 。 4、找出每一层次的中心句,概括大意。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