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学生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学生版含答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重点实词“发、声、易、顾、加、遇、记、明”;掌握本文重点虚词“之、其、而”;辨识课文中活用的词,理解其意义和用法;掌握课文中“痛心”、“按”、“非常”、“首领”等词语的古义和今义;了解课文中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表达作用。

2.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照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

3.了解颜佩韦等五人“蹈死不顾”从容赴难的原因和意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

二、课前导学1.正音:(给加短线的字注音)蓼洲()被逮()皦皦()赀财()抶而仆之()缇骑()溷藩()傫然()詈之()投缳道路()猝发()赠谥()逡巡()户牖()十有一月()逆阉()矫诏()佯狂()扼腕()暴于朝廷()社稷()匹夫()缙绅()冏卿()蹈死不顾()2.完成《导与练》P26基础积累练习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地;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

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解释文中加短线的字词。

望()为()堪()抶()相()詈()函()(2)与“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予购三百盆,皆病者C.其印为予群从所得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3)与“谁为哀者”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C.独五人之皦皦,何也D.轻重固何如哉三、智慧导学1. 整体感知:概括每段内容,梳理本文层次。

2.在课文中划出转换行文角度的过渡句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共3篇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共3篇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共3篇《五人墓碑记》导学案1《五人墓碑记》导学案一、导学目的:1.了解《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和背景,并了解白话文翻译和注解的作用;2.理解《五人墓碑记》的主要情节和主题;3.了解《五人墓碑记》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二、导学流程:1.导入(5分钟)首先向学生介绍《五人墓碑记》这部著作的背景和作者。

然后通过提问引出阅读目的,并简单讲解白话文翻译和注解的作用。

2.阅读(30分钟)学生开始阅读《五人墓碑记》,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做好读书笔记,理解其中的主要情节和主题,同时注意白话文翻译和注解的部分。

老师可根据需要提供一些阅读指导。

3.分组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所阅读的《五人墓碑记》,分享各自的读书笔记和理解。

鼓励学生提出解释和解读的思考和问题,并引导他们互相交流和讨论。

4.全组讨论(20分钟)一组的代表向全组汇报各自的讨论情况,并就所提出的问题和思考展开全组讨论。

通过全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五人墓碑记》的主要情节和主题,并引导他们思考相关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5.总结(10分钟)对学生的讨论和总结进行引导,让他们自主总结《五人墓碑记》的核心内容,并展望这部作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三、导学扩展:1.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五人墓碑记》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和人性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价值观的影响;2.让学生了解《五人墓碑记》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了解这部文学作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五人墓碑记》的相关文献和批评,以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和阅读能力。

四、导学评估:根据学生的阅读笔记和讨论表现,以及课堂参与度和主动性进行评估。

同时可以通过趣味考试等形式进行评估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对于《五人墓碑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在分组讨论和全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交流和分享,不仅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而且还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和阅读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和人性问题,让他们进一步思考这些问题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价值观的影响,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言实词,整理“之、其、而、则、或、即、既”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辨清课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常识。

3.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照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

(一)文 本 预 习一、字词正音阉( ) 湮( ) 皦皦( ) •赀( )财 缇骑( ) 抶( ) 溷( ) 缙绅( ) 逡巡( )蓼( )洲 傫( )詈( ) 缳( ) 曷( ) 暴( )于朝廷 扼( )腕 谥( ) 牖( ) 社稷( ) 冏( )卿 佯( )狂五、解释下面句中括号前的词语。

(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 )者也(句式特点: )。

(2) 夫五人之死,去( )今之墓( )而葬焉( ),其为时止十有( )一月耳。

(3)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 )得志之徒,其疾病( )而死,死而( )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 )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 )也?(4) 予犹记周公之( )被逮,(句式特点: )在丙寅三月之望( )(5) 吾社之行为( )士先( )者,为( )之声义,敛赀财以( )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6) 既而以( )吴民之乱请于朝(句式特点: ).(7 ) 按( )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 )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句式特点: )。

(8) 而五人生于编伍( )之间,素( )不闻诗书之训( ),激昂大义,(句式特点: )蹈死不顾( ),亦曷故哉?(9)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 )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 )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10)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 )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句式特点: ),(11)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 )于朝延,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 ),列其姓名于( )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 )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句式特点: )。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碑记类文体常识及作者。

2、积累一些古代汉语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常见的特殊句式等。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4、理解“义”既是五人的精神核心,也是全篇的纲领。

5、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课前预习导引1、注音蓼.洲(liǎo)魏阉.(yān)旌.旗(jīnɡ)湮.没(yān)皦.皦(jiǎo)赀.财(zī)缇.骑(tí jì)抶.仆(chì)溷藩..(hùn fān)曷.(hé)逡巡..(qūn xún)投缳.(huán)赠谥.(shì)户牖.(yǒu)詈.骂(lì)冏.卿(jiǒng)废祠.(cí)缧.然(lěi)缙.绅(jìn)猝.发(cù)傫然(lěi)2、根据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的用法。

3、什么是“碑记”?它有怎样的特点?3、简要介绍作者张溥以及《七录斋集》的由来4、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二、课文探究导引1、本文记述的是哪五个人的事?他们的身份如何?他们为何而死?2、如何看待五人的“义举”?有何重大意义?(提示:提示: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能够不顾个人安危,抛头颅、洒热血,是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是义,这都是“正义”、“大义”。

但生活中也有所谓的单纯的“哥们义气”,在朋友和别人发生争执时,不问青红皂白就大打出手,这是“小义”。

那么五人之“义举”仅仅是因为周顺昌是他们的老乡而讲的单纯的“哥们”义气吗?)3、文章中除了五人的义举外,还写了其他人的义举,有哪些?请列出来,并考虑作者的用意。

4、本文记叙了苏州人民的义举,同时也写了一些不义之人的不义之举,请列出来,并思考作者的意图?魏忠贤掌权的时候,地方官员中的一批无耻之徒纷纷投靠他,认贼作父其中有个叫顾秉谦的,由于年龄比魏忠贤大,自己也觉得直接认魏忠贤做干爹不合适,就带着儿子叩见魏忠贤,恳求魏忠贤把他的儿子收做干孙子还有一些官员,为讨好魏忠贤,想出了为其立生祠、塑雕像等招数这些人每天对着魏忠贤的木雕泥塑像三跪九拜,高呼“九千岁”。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与积累文言实词“为、发、除、徒、当”的含义和文言虚词“之、焉、而、以、于、为、其”等虚词的用法。

2.掌握本文夹叙夹议的特点,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对五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精神和壮举的热情赞颂,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

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

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

张溥青年时候正是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

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为己任,结纳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重视发现和推举有操守的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

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朴质,著有《七录斋集》等。

2.背景简介: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他排斥异己,杀戮大臣,暴虐无道,形成了“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局面。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于魏阉而被免职。

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同情周起元而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

天启四年,苏州丝绸工业不堪剥削而罢工。

魏阉死党、巡抚毛一鹭把“煽动”罢工的罪名强加于周顺昌。

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

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

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

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廷在苏州大肆捕人,市民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

次年,崇祯帝即位,罢黜魏忠贤,并贬往凤阳看陵,走在途中,畏罪自杀。

阉党失败,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

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于虎丘山塘的魏生祠──普惠祠内,并立了墓碑,称为“五人之墓”。

3.碑记: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文本研习】一、通读全文,注意正确的句读和字音。

《五人墓碑记》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五人墓碑记》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五人墓碑记》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五人墓碑记》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五人墓碑记》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导学目标:1.了解小说《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影响。

2.了解小说《五人墓碑记》的情节梗概并理解其深层含义。

3.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

4. 理解小说文本中的一些典型语言使用和修辞手法。

5. 了解小说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

导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回顾孔乙己、荷花的歌以及学过的其他文学作品,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观看PPT课件,介绍《五人墓碑记》的作者、背景及其影响,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了解小说的文化渊源和创作时代。

二、学习1.听读a) 分段朗读: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循序渐进地朗读小说的开头部分,并注意文本中的标点符号,理解文本中的各种语言表现形式。

b) 听读精彩段落:老师指定精彩段落,让学生在听读时倾注热情,感受文本氛围。

2.理解a) 学生通过朗读和理解,理解故事情节,并在读文中找到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

b) 批注重点:老师指定文本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通过批注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思维。

c) 讨论成果: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梳理自己的心路历程,进一步理解小说深层含义,成为学习的主体,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拓展1.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自由发挥,就小说中的某一角色进行分析和论证。

2. 评析名句:学生评析小说中的经典语句,分析其的内涵、形式和修辞手法。

3.拓展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理解其背景,并根据阅读成果分享自己的看法。

四、归纳1. 总结学习成果:让学生通过PPT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

2. 导师点评:导师就学生的提案提出认真的批评,并提出指导意见。

3.学生持续反思自己的学习历程,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总结:通过对《五人墓碑记》第一课时的导学,我们可以发现科学的导学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小说的内涵和价值。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与积累文言实词“为、发、除、徒、当”的含义和文言虚词“之、焉、而、以、于、为、其”等虚词的用法。

2、掌握本文夹叙夹议的特点, 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对五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精神和壮举的热情赞颂, 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一、阅读课本注解一,阅读《优化设计》文本助读中的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二、通读全文,注意正确的句读和字音。

1、完成《优化设计》自主梳理表格一。

2、给括号前的词注音。

被逮()废祠()赀()财猝()发逡()巡赠谥()褒()美张溥(3、区别下面各组字的形音义,先注音后组词。

佯()徉(噪(燥()躁(________ 谥()___ 三、借助工具书.口头翻译第隘()_____________1、2、3、4段.整理第1、2、3、4段中的文言知识。

1、解释括号前的字以旌(表扬)其所为死而湮没(埋没)不足道吾社之行为士先(榜样)者独(副词,只有,唯独)五人之曒曒众不能堪(忍受)可堪(能够)回首抶(鞭打)而仆之则噪而相(偏指一方)逐既而(不久)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追究,查办)五人傫然(并合在一起的样子)在墓卒(终于)与尸合2、呼中丞之名而詈(斥骂)之故今之墓中全乎(完整的样子)为五人也通假字A、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B、敛赀财以送其行古今异义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C、吴之民方痛心焉一词多义和重要虚词诵“又”同“资” ■钱财品行成为痛恨C 独五人之曒曒B、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D、颜色不稍变脸色同“皎皎”.明亮的样私人亲信.心腹A、焉: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于是.于此B当: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然五人之当刑也 面对,对着词性活用去今之墓而葬焉 他们或于此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正当 C 、除:即除魏阉废祠之址 D 、于: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介,被E 、登自东除 台阶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授官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不能容于远近介,介词,在 介词,被爆竹声中一岁除以:敛赀财以送其行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逝去,过去 表目的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谈笑以死表修饰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F 、去: 介,凭……的身份 表修饰 去今之墓而葬焉 离开去京口 除残去秽距离连词,才 介词,因为介词,把 G、为: 以旌其所为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做 成为,作为为之声义 介词,替,给吴之民方痛心焉A 、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 B 、 其疾病而死 名作动,牛病C 、缇骑按剑而前 名作动,上前D 、 抶而仆之 使动,使……倒下E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名作动,抚慰F 、买五人之头而 函之 名作动,用木匣子句式(或固定结构)(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教案(5篇)

《五人墓碑记》教案(5篇)

《五人墓碑记》教案(5篇)第一篇:《五人墓碑记》教案《五人墓碑记》教案上课时间:总课时:复习目标:1、写出“有、皦、赀”三个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2、写出“至于、私人、痛心、按、金、视、首领、”等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意义;3、写出“发、行、固、使、徒、按”等词的一词多义;4、写出“墓、疾病、隶”等词的活用意思;5、辨析“而、焉、之、其、为”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6、准确辨析课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教学过程:一、文言实词(15分钟)1.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只”,不过,仅仅;通“又”)(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通“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3)敛赀财以送其行(通“资”)(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通“搢”,插)(5)亦曷故哉(通“何”,疑问代词)2.古今异义(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至”动词,“于”介词;“至于”是“到”的意思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党羽今义: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3)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义:痛于心,痛恨今义:极端伤心(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古义:考察,查究今义:压住(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古义: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今义:金子(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非同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十分,极(7)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古义:比较今义:看(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头颅,借指性命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3.一词多义(1)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动词,激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而又有剪发杜门(名词,头发)(2)行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名词,品行)其辱人贱行(名词,行为)行之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走)(3)固轻重固何如哉(副词,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斯固百世之遇也(副词,实在,真是)(4)使公之逮所由使也(动词,主使)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使唤)(5)徒慷慨得志之徒(名词,一类的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形容词,空)(6)按缇骑按剑而前(动词,用手压或握)按诛五人(动词,考查,查究)(7)得慷慨得志之徒(动词,实现)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能够)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气势恢弘、情理并茂,叙议结合,巧用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与精神的写法。

2.掌握和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巩固词类活用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从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义举中,领会“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道理,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

预习导学:1.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年),字天如,号西铭,明末文学家。

自幼聪颖好学,勤于读书,为记所读,每读必录,录后即焚,如是七次方休,故其书房取名为“七录斋”。

他的《五人墓碑记》,被收为《古文观止》的压轴篇,读书人几乎无人不知。

张溥与同邑张采因均具有文名,时称“娄东二张”。

起初时他与张采“尊师取友,互相砥砺”,合士子十一人为应社。

后交游日广,于是在崇祯二年,张溥以“兴复古学,务使为用”为宗旨,联络江浙诸多文人,将全国16个文社合而为一,创建复社,被推为复社领袖。

针对当时尚奇而不知古的文风,提出“夫好奇必知古,知古则必知经,知经则必知所以为人”,其论文也由重文辞转向重人品,重实践。

有积极意义。

张溥领导的复社全盛时约有三千余成员,以“嗣响东林”自诩,成为明末最有影响的文人社团之一。

崇祯四年,三十岁的张溥考上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因葬亲请假还乡,便不再做官。

所倡复社因声势浩大,被执政者所厌恶,差点得祸。

后回太仓悉心著述,著有《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118卷,各集均有题辞。

又为《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补撰论断。

其一生编著3000余卷,内容涉及经学、文史诸多领域。

可惜英年早逝,于思宗崇祯十四年病卒,当时年仅四十。

2.其他资料:周顺昌(1548—1626年),字景文,号蓼洲,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为人正直清廉.关心民间疾苦。

当他被革职回老家时,只有“行李一肩,都门叹为稀有”。

巡抚周起元因忤魏忠贤而被罢官,周顺昌作文相送,指斥魏忠贤无所讳忌。

魏大中被逮,过吴门,他赠饯,与魏大中同卧起,并嫁女于魏大中之孙,大骂魏忠贤。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环节具体内容一、学习目标1.了解自序的写法,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2.掌握文言基础知识3.了解文天祥《指南录》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体会其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二、资料库1.五义土:颜佩韦(商人,为人慷慨,喜打抱不平)、杨念如(阊门外鬻衣)、沈扬(牙侩)、马杰(练武玩棒)、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

颜佩韦等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是出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

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

天启六年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阎门外吊桥上,五义上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

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

万历进土,任福州推官,后升吏部文选员外郎。

为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对民间疾苦多所关注,后辞官还乡。

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指斥魏阉并为之送行。

天启五年,被迫害的。

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周顺昌与他“周旋票日”,还把女儿许配魏大中的孙子。

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

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受尽酷刑,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

到崇侦元年才得以昭雪,赠太常卿,溢忠介。

(详见人教社《中语参》高中第二册)(3)张博与复社。

张博(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未太仓(现江苏省太仓县人)。

崇恢四年进土,“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

复社成立于意宗天启末年,是和阀党斗争的东林党的继续,他们自认为东林党的继起者。

复社是文社,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与政治斗争相结合,在历史上是很少有的现象。

3.作者介绍:张博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故名其书斋曰“七录斋”(其专集之名即来源于此)。

18岁那年,魏忠贤阉党开始专政,政治更加黑暗,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

本文作于魏忠贤“投缳道路”(1627年冬)之后,当是崇侦元年(1628年),其时他 26岁。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简洁实用附详细答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简洁实用附详细答案

五人墓碑记【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为、发、除、徒、当〞等实词的含义,及“之、焉、而、以、于、为、其〞等虚词的用法。

2.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及巧用比照的写法,并能运用比照手法进展片段习作。

【课前预习案】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字,号,江苏太仓人,文学家。

崇祯初年,他组织“复社〞,以继承东林(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阉党称他们为“东林党〞,被残酷镇压)传统自居,•进展文学和政治活动,议论朝政,影响很大。

有。

二、文体知识碑记,又称碑志,记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其功德,刻在墓碑上。

碑文和碑记都是为纪念死者、刻在墓碑上的一种文体。

碑文刻在墓碑的正面,一般有序文,有铭词。

碑记刻在墓碑的反面,多有序而无铭。

本文是一篇碑记。

它属于古代文体中的杂体,表达死者生平事迹,抒发作者哀悼之情,表达某种思想和感受,故往往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三、根底知识〔一〕、给以下字注音张溥( ) 蓼( )洲魏阉( ) 废祠( ) 旌( )其所为十有( )一月丙寅( ) 缇骑( ) 堪( ) 诛( ) 缙绅( ) 蹈( )死曷( )故矫( )诏( ) 猝( )发投缳( ) 高爵( )显位佯( )狂赠谥( )褒美户牖( ) 扼( )腕( ) 社稷( ) 逡〔〕巡湮〔〕没詈〔〕骂皦皦〔〕敛赀财〔〕抶而仆之〔〕溷( )藩〔〕傫然〔〕〔二〕、解释词语: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2、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⑴登自东除。

⑵诛乱除害。

⑶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3、以旌.其所为:4、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5、去.今之墓而葬焉:去:⑴阳虎去齐走赵。

去年下扬州。

⑵除残去秽。

〔3〕休去倚危栏。

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7、夫.五人之死:8、凡富贵之子..:9、亦已.众矣:10、独.五人之曒曒:11、在丁卯三月之望.:1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13、敛.赀财以送其行:14、众不能堪.:1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16、则噪而相.逐:17、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18、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19、安.能屈豪杰之流:20、意气扬扬....:21、呼中丞之名而詈.之:22、颜色不少.变:2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4、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25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26 、素不闻诗书..之训: 27、蹈.死不顾.:28、且矫诏..:..纷出: 29、不敢复有株治30、大阉亦逡巡..畏义:31、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2、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33、素.不闻诗书之训:34、是以..蓼洲周公:35、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36、或.脱身以逃:37、则今之高爵..显位:38、一旦抵.39、而又有剪发杜.门:40、视.五人之死:41、忠义暴.于朝廷:42、赠谥..美显:43、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44、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三〕、文言知识1.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3)敛赀.财以送其行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5)亦曷.故哉2.古今异义(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今义: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3)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义:今义:极端伤心(4)颜色..不少变古义:今义:常指由物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完整word版)《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完整word版)《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学习重点】1.了解碑记类文体常识及作者。

2.积累古代汉语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常见的特殊句式。

3.体会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了解文章写作特点。

课前阅读识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一、名言警句--气节①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③生以载义﹐生可贵;义以立生﹐生可舍。

(王夫之)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⑦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梅花绝句》陆游)⑧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⑨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青白在人间。

(于谦)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⑾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⑿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⒀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

(罗马尼亚)⒁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汉桓宽)二、了解文学常识(一)走进作者本文选自《七录斋集》,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

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之书都要亲手抄写,抄好朗读之后烧掉,再抄,一直要抄到六七遍,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为“七录斋”。

(二)了解背景明天启六年(1626年)在苏州的东林党人周顺昌因指责魏忠贤而被逮捕,激起了苏州人民久积的义愤,与差吏发生了武斗,打死了两名官差。

事后,在这一事件中英勇斗争的五人,挺身自投,从容就义。

这件事后,不到一年崇祯皇帝即位,阉党败势,魏忠贤畏罪自缢。

苏州人民毁掉魏忠贤生前的祠堂,并在那里筑墓重新安葬了五人,并立碑以为纪念。

作者就为此写了碑记。

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三、夯实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蓼洲⑵旌⑶皦皦⑷敛赀⑸缇骑⑹抶而仆之⑺溷藩⑻傫然⑼詈之⑽猝发⑾投缳道路⑿冏卿⒀逡⒁牖⒂脰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矫当发3.为下列形近字组词。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名师优秀资料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名师优秀资料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与积累文言实词“为、发、除、徒、当”的含义和文言虚词“之、焉、而、以、于、为、其”等虚词的用法。

2、掌握本文夹叙夹议的特点,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对五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精神和壮举的热情赞颂,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一一、阅读课本注解一,阅读《优化设计》文本助读中的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二、通读全文,注意正确的句读和字音。

1、完成《优化设计》自主梳理表格一。

2、给括号前的词注音。

被逮()废祠()赀()财猝()发逡()巡赠谥()褒()美张溥()3、区别下面各组字的形音义,先注音后组词。

缴()_____ 檄()_____ 徼()______ 缇()______堤()______ 佯()_____徉()_____ 噪()______ 燥()______躁()_______ 谥()_____隘()______三、借助工具书,口头翻译第1、2、3、4段,整理第1、2、3、4段中的文言知识。

1、解释括号前的字以旌(表扬)其所为死而湮没(埋没)不足道吾社之行为士先(榜样)者独(副词,只有,唯独)五人之曒曒众不能堪(忍受)可堪(能够)回首抶(鞭打)而仆之则噪而相(偏指一方)逐既而(不久)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追究,查办)五人傫然(并合在一起的样子)在墓卒(终于)与尸合呼中丞之名而詈(斥骂)之故今之墓中全乎(完整的样子)为五人也2、通假字A、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又”C、独五人之曒曒同“皎皎”,明亮的样子B、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3、古今异义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品行成为B、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亲信,心腹C、吴之民方痛心焉痛恨D、颜色不稍变脸色4、一词多义和重要虚词A、焉: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于是,于此B、当: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去今之墓而葬焉他们或于此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正当吴之民方痛心焉他然五人之当刑也面对,对着C、除:即除魏阉废祠之址清理,整理D、于: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介,被登自东除台阶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向攘除奸凶,兴复汉室清除,去掉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授官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被爆竹声中一岁除逝去,过去E、以:敛赀财以送其行表目的F、去:去今之墓而葬焉距离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介,凭……的身份去京口离开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表修饰除残去秽除掉,去掉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才G、为:以旌其所为做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介词,因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成为,作为谈笑以死表修饰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把为之声义介词,替,给5、词性活用A、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B、其疾病而死名作动,生病C、缇骑按剑而前名作动,上前D、抶而仆之使动,使……倒下E、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名作动,抚慰F、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作动,用木匣子装6、句式(或固定结构)(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复习导学案高三语文组【复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重点文言基础知识翻译重点句子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将课文中的素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知识梳理】自主完成学案一、名句默写。

1.嗟乎!大阉之乱,,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

3.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二、给加粗字注音。

张溥( ) 蓼洲( ) 被逮 ( ) 旌其所为( ) 皦皦 ( ) 赀财( ) 缇骑( ) ()抶而仆之( ) 乘其厉声以呵( ) 溷藩 ( ) 傫然 ( ) 詈( )逡巡( ) 投缳( ) 佯狂( ) 赠谥褒美 ( )户牖( ) 卿(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 )2.独五人之皦皦 ( )3.敛赀财以送其行 ( )4.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1.去今之墓而葬焉( )2.其疾病而死 ( )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4.缇骑按剑而前( )5.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6.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7.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8.不能容于远近( )9.人皆得以隶使之( )10.安能屈豪杰之流( )11.亦以明死生之大( )五、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今意义。

1.慷慨得志之徒(古:今: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 今: )3.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古: 今: )4.吴之民方痛心焉(古: 今: )5.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古: 今: )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 今: )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古: 今: )(二)、翻译句子: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自学检测1、碑记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2、张溥是( )代文学家,字( ) ,号( ) ,江苏苏州人。

他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书必手抄,抄毕吟诵即烧掉,如此六七遍方止,冬夏皆然,故其读书室名为()。

著有《》。

他生活的明朝末年正是与以为首的阉党斗争激烈的时期。

崇祯二年,张溥结交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联合起来组成爱国社团,并成为领袖。

3、背景天启六年,派爪牙到苏州逮捕,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

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市民,市民首领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

次年,即位,阉党失败。

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人民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称为。

第一课时【自主导学】一、研读第一段(一)解释加点实词、虚词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2、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3、以旌.其所为:4、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5、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二)重点句子翻译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三)问题讨论课文题目为“五人墓碑记”即为五人所作的碑记。

本文既为碑记,自然要写五人为怎样的人,如何去写呢?一般的碑文写作,应该先介绍他们的姓名、籍贯、世系、行事等,但本文却行文独特,另辟蹊径。

只用“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一句话,对“五人”作了判断性说明。

作者为何如此行文?本句又有何特点?二、研读第二段(一)解释加点实词、虚词1、去.今之墓而葬焉:2、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3、慷慨得志..之徒:4、况草野..之无闻者欤:5、独五人之曒曒..:6、夫.五人之死:7、而.葬焉:8、凡.富贵之子.:9、亦已.众矣:10、况草野之无闻者欤.:11、独.五人之曒曒:(二)重点句子翻译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三)问题讨论文章第二段一开始作者就明确地列出一组对比。

《五人墓碑记》公开课导学案.doc

《五人墓碑记》公开课导学案.doc

州人民倡议公葬五位义士,一夜Z间,把毛一鹭为向魏忠贤献媚而监造的魏忠贤生祠拆为平地,在它的废基上修建了五义士的墓。

4.检查预习,字词正音阉()湮()缴缴( ) 货()财缓骑() 扶()溷藩( )缙绅(逡巡() 蓼()洲傑( ) 詈()投缰() 曷()暴(于朝廷扼()腕谥()户牖()矫诏() 社稷()冏()卿佯()狂任务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讨论并解决下列问题)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思路。

2、梳理课文1 ■…4段,把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课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常用的特殊句式。

(在空格处分类写出)(1)梳理课文第一段,总结本段文言知识。

(2)梳理课文第二段,总结本段文言知识。

(3)梳理课文第三段自“予犹记周公之被逮”至“挟而仆之”,总结本段文言知识。

(4)梳理课文第三段自“是时以大屮丞”至段末,总结本段文言知识。

(1)渡河而亡其舟。

(4)立而观之(2)渔者载而升诸陆(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是许金而不酬者也(6)吾尝终口而思矣文言知识点补充:常考的文言实词:除: %1 台阶 %1 清除、去掉 %1 扣除 %1 逝去、过去 %1 清理修治 %1 除了除非 %1 拜官任职 去:%1 离开、离去: %1 距离: %1 除去,去掉: %1 前去到 %1 表行为的趋向:必考的文言虚词(5)梳理课文第四段,总结本段文言知识。

三、拓展练习阅读文段,解决问题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 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

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人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 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F1: “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 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 焉。

人曰:“盍救诸? ”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也。

”立而观Z,遂没。

1.下列各句中的“而”字,按其用法,选出归类正确的一项()A. (1) | (2) | (3) (5) | (4) (6)B. (1) | (5) | (2) (6) | (3) (4)C. (1) (6) | (2) (5) | (3) (4)D. (1) | (2) (5) | (3) | (4) (6)2.选出下面翻译不够准确的一句( )A. 我,济上之巨室也。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学生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学生版)
16.屈:
17.之流:18.徒:
19.为之记:
20.明:
21.容于远近:(句式)
22.斯固百世之遇也:(句式)
概括段意:
【回标反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备注
第3页共4页
【巩固练习】
阅读课文5、6两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议论的?找出两段文字中运用该论证方法的内容。
备注
第4页共4页
2、注意下面的读音
蓼()洲阉()旌()
湮()皦皦()敛赀()
缇骑()()抶()溷藩()()
傫()逡巡()()曷()
缳()暴()谥()
户牖()詈()冏()
【我的疑问】
备注
第1页共4页
【自主探究】
1、第1—4段集中记叙五人与阉党斗争并献身的经历。
第1段:①盖:②当:
③焉:④除:⑤旌:
⑥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句式)
③编伍之间:④闻……之训:⑤素:⑥以:
⑦非常之谋:⑧猝发:⑨出:
⑩激昂大义(句式):
11.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句式):
概括段意:
第6~7段
①杜门:②佯狂:
③所之:④辱人贱行:
⑤视:
⑥固:轻重固何如哉
斯固百世之遇也
⑦暴:⑧土封:
⑨美显:
⑩斯:11.百世之遇:12.首领:13.户牖:
14.尽:15.隶使之: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于魏阉而被免职。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蓼洲周公),同情周起元,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魏阉借机指使死党苏州巡抚毛一鹭加罪周顺昌并逮捕了周顺昌。这一行为激起了苏州人民极大愤慨,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崐死。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庭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一年以后魏阉被皇帝贬往凤阳看陵,魏忠贤于途中畏罪自杀。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魏忠贤生祠一夜被捣毁。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重葬于魏生祠原址,并立了墓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辨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比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

3、领悟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

一、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有《七录斋集》。

崇祯初年,他组织“复社”,以继承东林(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阉党称他们为“东林党”,被残酷镇压)传统自居,•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议论朝政,影响很大。

张溥是知识分子中进步阶层的代表,他所领导的“复社”,在当时政治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张溥幼年刻苦读书《明史·文苑传》言之:“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如是者六、七始已。

”后来把自己的书斋命名曰“七录斋”。

和同乡张采并称“娄东二张”。

二、时代背景明代万历、天启年间,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十分激烈。

皇帝昏庸,不理朝政,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专横跋扈,排斥异己,一般正直的士大夫皆蒙其害。

顾宪成等一批有识之士,在无锡东林书院以讲学为名,指斥时政,被称为“东林党”,受到人民欢迎。

周顺昌,号蓼洲,明朝吴县人。

为人正直、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由于不满于阉党当道,在与他人谈话中,痛骂阉党,被缇骑报告给魏忠贤,于是被革职。

由于其清廉,在被革职回老家时,只有“行李一肩,都门叹为稀有”,罢官后,阉党仍不罢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曾作文送他,其中有赞美周起元、斥责阉党的话。

后来魏忠贤的爪牙与别人勾结,追弹周起元,把周顺昌也带了进去。

因此被逮捕。

至京,虽被拷得体无完肤,仍痛骂魏如故,后死于狱中,四十三岁,到崇祯元年才得昭雪。

天启六年(1626年)在苏州的东林党人周顺昌因指责魏忠贤而被逮捕,激起了苏州人民久积的义愤,与差吏发生了武斗,打死了两名官差。

事后,在这一事件中英勇斗争的五人,挺身自投,从容就义。

这件事后,不到一年崇祯皇帝即位,阉党败势,魏忠贤畏罪自缢。

苏州人民毁掉魏忠贤生前的祠堂,并在那里筑墓重新安葬了五人,并立碑以为纪念。

作者就为此写了碑记。

三、解题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魏忠贤而被免职。

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同情周起元而当众辱骂魏,魏因此怀恨在心。

天启四年,苏州丝绸工业不堪剥削而罢工。

当时,魏阉死党、巡抚毛一鹭把“煽动”罢工的罪名强加于周顺昌。

天启六年(丙寅),魏阉用圣旨逮捕了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

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

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

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廷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

不到一年,魏忠贤被明思宗(崇祯)贬往凤阳看陵,走在途中,畏罪自杀。

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

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于虎丘山塘的魏生祠──普惠祠内,并立了墓碑。

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上,以叙事记行、歌功颂德为内容的一种文体。

最早的作品,可追溯到秦朝李斯的泰山、琅琊石刻。

从立碑的地点和用途上分,有山川碑、宫室碑、桥道碑、寺庙碑等。

而专以纪念死者、刻于坟前墓道的碑记称墓碑或墓志。

从写法上看,原始的碑记只是记叙。

后来的作者,或就所叙之事加以评论,或借题发挥抒写情志,碑记遂演变为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

四、原文五人墓碑记张溥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丙寅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资)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扑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也。

贤士大夫者,冏( )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五、字词正音。

给加点字注音。

蓼.( )洲 逆阉.( ) 旌.( ) 湮.( )没 皦皦..( ) 赀.( )财 缇骑..( ) 抶.( ) 溷.( )藩 脰.( ) 缙绅..( ) 逡.( ) 巡 傫.( )然 詈.( ) 猝.( )发 投缳.( ) 曷.( ) 暴.( )于朝廷 扼.( )腕 谥.( )号 户牖.( ) 社稷.( ) 冏.( )卿 佯.( )狂六、解释下面句中括号前加点的词语。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 )被逮,激于义而死焉( )者也。

(句式: )①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 )当道( ),(句式: )即除( )魏阉废祠之址以( )葬之,且立石于( )其墓之门,(句式: )以( )旌( )其所为( )。

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 )今之墓( )而葬焉( ),其为时止( )十有( )一月耳。

②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 )之徒,其疾病( )而死,死而( )湮没( )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况草野之无闻( )者欤!独五人之皦皦( ),何也?予犹( )记周公之( )被逮,(句式: )在丙寅三月之望( )。

③吾社之行为( )士先( )者,为( )之声义( ),敛赀( )财以( )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 )前( ),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 )而仆之。

是时以( )大中丞抚( )吴者,为魏之私人( ),周公之( )逮所由使( )也,吴之民方( )痛心焉( )。

于是乘( )其厉声以呵,则( )噪而( )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 )免。

既而( )以( )吴民之乱请于朝,(句式: )按( )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 )今之傫然( )在墓者也。

(句式: )④然五人之当( )刑也,意气( )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 )之,谈笑以( )死。

断头置城上(句式: ),颜色( )不少( )变。

有贤士大夫发( )五十金买五人之脰( )而函( )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 )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句式:)(),激昂()大义(句式:),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句式:)。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句式:)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延,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句式:)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句式: )⑦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⑧亦以明()死生之大(),(句式:)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七、文本探究1.简要概括各段内容。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来。

2.本文赞颂了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等五人怎样的精神?请摘录课文原句回答。

3.文本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对比展开的?这些对比有什么作用?对“素不闻诗书之训”的平民,作者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八、复习巩固1、用“/”断句。

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②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③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④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⑤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2、圈出古今异义词语并解释。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令五人者保其首领(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唯之私人(4)颜色不少变(5)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圈出活用词语并解释。

(1)去今之墓而葬焉(2)其疾病而死(3)缇骑按剑而前(4)买五人之头而函之(5)今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6)安能屈豪杰之流(7)不能容于远近(8)人皆得以隶使之(9)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4、通假字其为时止十有一月(“”通“”,仅,不过,副词;“有”同“”)亦曷故哉?(“”通“”,什么,疑问代词)5、一词多义(解释句中相关词语)。

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发其志士之悲哉?当: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请于当道然五人之当刑也北邀当国者相见一夫当关安步当车道:死而湮没不足道者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徒:慷慨得志之徒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家徒四壁行:吾社之行为士先者敛赀财以送其行其辱人贱行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之: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四海之大佯狂不知所之者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以: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而:其疾病而死缇骑按剑而前抶而仆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6、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激昂大义()亦以明死生之大()斯固百世之遇也()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