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辨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比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
3、领悟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
一、作者简介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有《七录斋集》。
崇祯初年,他组织“复社”,以继承东林(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阉党称他们为“东林党”,被残酷镇压)传统自居,•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议论朝政,影响很大。
张溥是知识分子中进步阶层的代表,他所领导的“复社”,在当时政治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张溥幼年刻苦读书《明史·文苑传》言之:“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如是者六、七始已。
”后来把自己的书斋命名曰“七录斋”。
和同乡张采并称“娄东二张”。
二、时代背景
明代万历、天启年间,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十分激烈。
皇帝昏庸,不理朝政,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专横跋扈,排斥异己,一般正直的士大夫皆蒙其害。
顾宪成等一批有识之士,在无锡东林书院以讲学为名,指斥时政,被称为“东林党”,受到人民欢迎。
周顺昌,号蓼洲,明朝吴县人。
为人正直、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由于不满于阉党当道,在与他人谈话中,痛骂阉党,被缇骑报告给魏忠贤,于是被革职。
由于其清廉,在被革职回老家时,只有“行李一肩,都门叹为稀有”,罢官后,阉党仍不罢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曾作文送他,其中有赞美周起元、斥责阉党的话。
后来魏忠贤的爪牙与别人勾结,追弹周起元,把周顺昌也带了进去。
因此被逮捕。
至京,虽被拷得体无完肤,仍痛骂魏如故,后死于狱中,四十三岁,到崇祯元年才得昭雪。
天启六年(1626年)在苏州的东林党人周顺昌因指责魏忠贤而被逮捕,激起了苏州人民久积的义愤,与差吏发生了武斗,打死了两名官差。
事后,在这一事件中英勇斗争的五人,挺身自投,从容就义。
这件事后,不到一年崇祯皇帝即位,阉党败势,魏忠贤畏罪自缢。
苏州人民毁掉魏忠贤生前的祠堂,并在那里筑墓重新安葬了五人,并立碑以为纪念。
作者就为此写了碑记。
三、解题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魏忠贤而被免职。
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同情周起元而当众辱骂魏,魏因此怀恨在心。
天启四年,苏州丝绸工业不堪剥削而罢工。
当时,魏阉死党、巡抚毛一鹭把“煽动”罢工的罪名强加于周顺昌。
天启六年(丙寅),魏阉用圣旨逮捕了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
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
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
这次斗争被镇压后,
朝廷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
不到一年,魏忠贤被明思宗(崇祯)贬往凤阳看陵,走在途中,畏罪自杀。
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
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于虎丘山塘的魏生祠──普惠祠内,并立了墓碑。
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上,以叙事记行、歌功颂德为内容的一种文体。
最早的作品,可追溯到秦朝李斯的泰山、琅琊石刻。
从立碑的地点和用途上分,有山川碑、宫室碑、桥道碑、寺庙碑等。
而专以纪念死者、刻于坟前墓道的碑记称墓碑或墓志。
从写法上看,原始的碑记只是记叙。
后来的作者,或就所叙之事加以评论,或借题发挥抒写情志,碑记遂演变为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
四、原文
五人墓碑记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丙寅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资)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扑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也。
贤士大夫者,冏( )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五、字词正音。
给加点字注音。
蓼.( )洲 逆阉.( ) 旌.( ) 湮.( )没 皦皦..( ) 赀.
( )财 缇骑..( ) 抶.( ) 溷.( )藩 脰.( ) 缙绅..( ) 逡.
( ) 巡 傫.( )然 詈.( ) 猝.( )发 投缳.( ) 曷.( ) 暴.
( )于朝廷 扼.( )腕 谥.( )号 户牖.( ) 社稷.( ) 冏.( )卿 佯.
( )狂
六、解释下面句中括号前加点的词语。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 )被逮,激于义而死焉( )者也。
(句式: )①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 )当道( ),(句式: )即除( )魏阉废祠之址以( )葬之,且立石于( )其墓之门,(句式: )以( )旌( )其所为( )。
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 )今之墓( )而葬焉( ),其为时止( )十有( )一月耳。
②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 )之徒,其疾病( )而死,死而( )湮没( )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况草野之无闻( )者欤!独五人之皦皦( ),何也?
予犹( )记周公之( )被逮,(句式: )在丙寅三月之望( )。
③吾社之行为( )士先( )者,为( )之声义( ),敛赀( )财以( )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 )前( ),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 )而仆之。
是时以( )大中丞抚( )吴者,为魏之私人( ),周公之( )逮所由使( )也,吴之民方( )痛心焉( )。
于是乘( )其厉声以呵,则( )噪而( )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 )免。
既而( )以( )吴民之乱请于朝,(句式: )按( )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 )今之傫然( )在墓者也。
(句式: )
④然五人之当( )刑也,意气( )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 )之,谈笑以( )死。
断头置城上(句式: ),颜色( )不少( )变。
有贤士大夫发( )五十金买五人之脰( )而函( )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 )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句式:)
(),激昂()大义(句式:),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句式:)。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句式:)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延,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句式:)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句式: )⑦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⑧亦以明()死生之大(),(句式:)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七、文本探究
1.简要概括各段内容。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来。
2.本文赞颂了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等五人怎样的精神?请摘录课文原句回答。
3.文本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对比展开的?这些对比有什么作用?对“素不闻诗书之训”的平民,作者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八、复习巩固
1、用“/”断句。
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②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③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④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⑤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2、圈出古今异义词语并解释。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唯之私人(4)颜色不少变
(5)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3、圈出活用词语并解释。
(1)去今之墓而葬焉(2)其疾病而死
(3)缇骑按剑而前(4)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5)今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6)安能屈豪杰之流
(7)不能容于远近(8)人皆得以隶使之
(9)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
4、通假字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通“”,仅,不过,副词;“有”同“”)
亦曷故哉?(“”通“”,什么,疑问代词)
5、一词多义(解释句中相关词语)。
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发其志士之悲哉?
当: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请于当道
然五人之当刑也北邀当国者相见
一夫当关安步当车
道:死而湮没不足道者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徒:慷慨得志之徒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家徒四壁
行:吾社之行为士先者敛赀财以送其行
其辱人贱行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之: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为之声义四海之大
佯狂不知所之者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以: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而:其疾病而死缇骑按剑而前
抶而仆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6、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激昂大义()亦以明死生之大()斯固百世之遇也()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2)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3)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四)复习检测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除:整治,整理
B. 在丁卯三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C.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匿:藏,躲藏
D. 按诛五人按:斩杀
2.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
B.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C. 不能容于远近
D. 显荣于身后
3.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B.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C.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D.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4.下列句中“于”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D.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5.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A.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B. 为之声义
C. 然五人之当刑也
D.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詈:斥骂
B. 素不闻诗书之训.训:训练
C. 视.五人之死视:比较
D. 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