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特区产业结构演进的异质性研究
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异质性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业作为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也迅速崛起,成为了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国家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异质性研究,以期为中国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1. 定义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指以长期、协调、可持续的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相互促进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强调在发展中实现各方面的均衡和协同,关注经济增长质量、环境健康和社会进步等方面。
因此,中国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在平衡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
2. 评价指标对于中国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质量指标:物流效率、物流成本、服务水平等指标。
( 2)创新指标: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绿色技术、物流人才培养等指标。
( 3)可持续发展指标:低碳发展、环保方案、社会责任等指标。
(4) 发展活力指标:物流企业数量、经济贡献、供应链结构等指标。
以上指标可以全面反映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情况,帮助企业和政府监测和评价物流业的发展情况。
二、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研究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不同的发展状态和特点,可以根据企业规模、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划分。
以下是对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 企业规模异质性大型物流企业通常具有以下优势:( 1)技术优势:大型物流企业通常拥有更先进的物流技术和信息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优化供应链。
( 2)品牌效应:大型物流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品牌效应,能够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感。
( 3)规模优势:大型物流企业通常具有规模优势,能够采取大批量采购和管理,降低物流成本。
小型物流企业通常具有以下优势:( 1)灵活性:小型物流企业通常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 2)地域优势:小型物流企业通常具有地域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的物流需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研究述评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研究述评专题述评摘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人文历史环境、政策制度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各种因素的作用往往是不同的。
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的研究主要可分为经济增长因素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和制度决定论。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需要从制度入手,尤其是以竞争中性为原则完善产权制度,加强欠发达地区产权保护公平程度,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交易成本;产权保护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制度性交易成本的界定、测度及降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7BJL0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项目“行政审批改革、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8-1-03-45)中图分类号:F0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982(2021)02-0054-0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区域发展的差距,对前者,国内外学者有对“中国奇迹”的理论解释,而对后者,则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的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人文历史环境、政策制度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各种因素的作用往往是不同的。
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的研究主要可分为经济增长因素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和制度决定论。
本文对这三种主要观点进行述评和比较,试图在此基础上探讨导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深层次原因,为我国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改革目标提供参考。
一、经济增长因素决定论经济增长因素决定论主要基于要素投入与配置的视角分析区域发展的差距,主要围绕劳动力数量、人力资本差异、资本稀缺程度、技术能力、要素配置效率展开。
这类文献核心观点认为资源配置效率与丰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区经济差异。
6 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现状、成因及走向实证研究(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汤雁冰、孙卓霖、邓云松)
从国外研究情况看,1955 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Kuznets) 首次提出收入分配的“倒 U”假设。1965 年威廉姆森(J.G.Williamson) 将其应用于区域经济研究,得出“倒 U 型规律”的威廉姆森曲线。80 年代小阿莫斯提出“在经济发展后期阶段区域收入趋异”的假说。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全面分析我国区域发展 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现有文献或是偏重于不同影 响因素分析,或是由于不同研究考察的样本时期和采用的研究方法不 同而得出的结论不同。因此,本文基于以经济发展水平测量的区域发 展差距,利用基尼系数分解法考察 1952-2007 年间我国东中西部三大 区域人均 GDP 水平差异,利用面板时间序列分析法对全国及各地区作 增长趋同分析并提出政策主张。
这说明总体上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在逐步缩小并且这种状况在最近三年尤为明显这预示着我国区域本文分析认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区域人口务工流动量大与地区经济活动相关常驻人口对区域内经济的影响日趋明显故用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率对1997年2006年的人均实际gdp进行了修正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区域经济差异趋势如正文图5b所示
中国产业结构的关联特征分析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的实证研究
3、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系统的影响较大,尤其是第二产业的调整对其他产 业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对整个经济 系统的影响。
参考内容三
我国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了解产业结构的投入产 出关联特征对于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介绍我国产业结 构的投入产出关联特征分析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具体内容,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 定提供理论依据。
1、东部地区:分析东部地区产 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特征
2、中西部地区:研究中西部地 区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特征
总结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特征分析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可以得出以 下结论:
1、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出以农业、工业、服务业为主体的基本格局,其中工 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2、我国产业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工业结构需进 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等。
本次演示利用投入产出表和各产业部门产值等数据,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对中 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投入产出表编制,详细了解各 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其次,运用结构比例分析法,对中国产业结构的 变化趋势和特点进行探讨;最后,利用关联分析法,计算各产业间的关数和影响 力系数,评估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系统的影响。
3、产业链上的: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结构中,上下游产业间的主要表现为 中间投入品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其中,制造业与其他各行业之间的最为紧密,这 表明制造业在中国产业结构中的核心地位。
参考内容二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其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一直是学术界 和政策制定者的焦点。本次演示将围绕中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展开, 通过综述相关文献、阐述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总结主要结论并展望未来发 展趋势,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研究方向。
我国IFDI、OFDI与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IFDI、OFDI与产业结构升级作者:赏书燕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34期摘要:文章利用我国28个省份2004~2015年的相关数据,从整体和分样本两个维度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IFDI)、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研究表明:我国IFDI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而OFDI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IFDI和OFDI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与整体的结果基本一致,中西部IFDI、OFDI对产业升级作用不明显。
因此,在双向投资战略实践中,要合理引入外资和对外投资并加强两者的有机协调与配合,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
关键词:IFDI;OFDI;产业结构升级一、引言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已具备东道国和投资国双重身份。
2016年,我国IFDI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1260亿美元,同比增加4.1%。
与此同时,我国对外投资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
因此,本文基于地区异质性研究IFDI、OFDI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这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国际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献,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IFDI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这一研究进行了广泛探讨,但结论并不一致。
有学者认为IFDI能通过资本供给和技术外溢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Javorcik和Spatareanu,2008;尹亚红和汪前元,2013)。
也有学者(王静,2014)认为其对产业结构优化有显著的市场化门限效应。
杨军等(2015)则发现外商投资虽对宏观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却较为有限。
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学者研究表明IFDI对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一定抑制性。
如徐鑫和蒋毅一(2012)认为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外商投资存在许多问题,在很多方面制约产业的升级。
另一类是OFDI对母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许多理论对OFDI能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观点都予以肯定的,但学者在实证方面的研究却并不一致。
异质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和驱动力分析
异质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和驱动力分析城市土地利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利用也日益呈现出异质性的特点。
本文将分析异质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和驱动力,并探讨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土地利用的异质性变化城市土地利用的异质性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分化的异质性城市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城市土地呈现出不同的功能区域。
例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这些功能区域按照其特定的功能需求布局并相互配套,形成城市的空间布局。
不同功能区域的异质性,使城市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2.空间结构的异质性城市土地利用的异质性还表现在空间结构上。
一方面,城市中心地区和郊区的土地利用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中心城区主要用于商业、办公等功能,而郊区主要用于住宅和工业用地。
另一方面,城市内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也会呈现出差异。
如城市西部可能以高级住宅区为主,而城市东部则以工业区为主。
这种空间结构的异质性,反映了城市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差异。
二、异质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1.经济因素的驱动经济发展是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带动了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的需求。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建设和扩张也增加了办公用地和工业用地的需求。
经济因素的驱动使得城市土地利用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2.政策因素的驱动政策也是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政府的规划和政策导向,对城市土地利用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例如,政府对特定功能区域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会吸引企业和居民集中在该区域,并导致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发生变化。
政策因素的驱动使得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更加有序和可控。
3.社会因素的驱动社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
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使得住宅区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同时,文化、教育等社会因素也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
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异质性研究——基于中国265个城市的实证检验
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异质性研究基于中国265个城市的实证检验胡㊀曦,徐梦国,郑㊀玉(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210023)摘㊀要:通过利用2013 2018年中国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讨论了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差异㊂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对高收入城市的推动作用最大,对中等偏下收入城市的影响次之,对中等偏上收入城市的作用最弱㊂进一步研究发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能够调节电子商务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㊂具体而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存在双门槛效应,且随着门槛值的增加,这种调节作用变强㊂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等偏下收入城市的电子商务,以期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具有重要意义㊂关键词:电子商务;区域经济;异质性中图分类号:F724.6+F127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21)41-0054-04Researchonheterogeneityofe-commerceon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Basedontheempiricaltestof265citiesinChinaHuXi,XuMengguo,ZhengYu(Nanjing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Nanjing,Jiangsu,210023)Abstract:BasedonthepaneldataofChinesecitiesfrom2013to2018,thispaperdiscussestheimpactofe-commerceon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byusingfixedeffectmodel.Theresultsshowthate-commercehasthegreatestimpactonhigh-incomecities,fol⁃lowedbylowermiddleincomecities,andtheweakestimpactonuppermiddleincomecities.Furtherresearchshowsthatthelevelof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canadjusttheeffectofe-commerceonChina sregionaleconomicgrowth.Specifically,thereisadoublethresholdeffectinthelevelof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andwiththeincreaseofthethresholdvalue,thisregulatoryeffectisstronger.Theconclusionisofgreatsignificancetofurtherdevelopandimprovethee-commerceoflowermiddleincomecities,inordertonarrowthedifferencesin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Keywords:e-commerce;regionaleconomies;heterogeneity;thresholdvariable一㊁引言随着近年来国际经济㊁政治局势不稳定的加剧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外需呈现出不确定和疲软态势㊂在此背景下,经济迫切需要以 内循环 作为支撑㊂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业态,以强劲的发展态势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㊂据统计,2019年全国网上零售额首次突破十万亿元的大关,约占当年全国GDP总量的10%,同年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突破5000万人㊂此外,电子商务还能带动快递业迅速发展:2019年实现快递业务量635.2亿件,业务收入达7497.5亿元㊂可以说,电子商务在提升经济㊁促进就业㊁联动产业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㊂但是与此同时,无论是东中西部还是各个省份㊁城市之间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均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㊂事实上,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㊂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可以利用电子商务来实现经济的赶超式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可以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扩大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㊂所以,研究电子商务是否会对经济增长存在异质性影响,其扩大还是缩小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就十分必要㊂对比已有文献,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第一,已有文献在研究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的异质性影响上,将研究范围定位在中国的不同省份之间(王帅,2017;闫爽,2019;张佳利,2019)㊂考虑到同一省份的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也存在异质性,故论文将研究范围定位在中国城市层面,依据2018年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将中国265个城市划分为三个不同收入层次:第一类是人均GDP在0.66万 2.58万元之间,为中等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9EYB001)㊂作者简介:胡曦,女,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经济㊁电子商务㊁区域经济;徐梦国,男,南京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㊁区域经济;郑玉,女,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贸易经济㊁经济体制改革㊁工业经济㊂区域经济Һ㊀偏下收入城市;第二类是人均GDP在2.58万 7.98万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城市;第三类是人均GDP高于7.98万元,为高收入城市,从而探究电子商务对不同收入层次城市的异质性影响㊂第二,关于是模型内生性问题的处理:本文参考高梦滔和姚洋的做法,采用核心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作为新的核心解释变量来进行回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内生性问题㊂二㊁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设(一)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来论述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㊂从微观层面上分析,电子商务能够通过降低交易费用㊁提高商品流通效率以及降低交易的时空限制等方面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㊂杨坚争等认为在电子商务市场的演进过程中,可以从五个方面降低交易费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任小芳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商品流通模式更加扁平化㊁流通规模更加扩散化和合理化,同时有利于商品流通效率的提高;而马强文和申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商品流通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所以电子商务能够通过提高商品流通效率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岳云嵩和李兵指出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显著提高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概率,从而促进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降低了交易的时空限制㊂从宏观层面上看,电子商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电子商务通过加速行业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㊂靳少华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促进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的产业规模的扩大㊂二是电子商务通过解决就业来促进经济发展㊂张仲强和张瑾瑜认为电子商务的运转需要营销㊁策划㊁物流㊁售后等岗位的支撑,对相关人员的需求量较大,可以创造出大量的工作岗位,促进地方就业㊂三是电子商务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来促进经济发展㊂李映辉认为电子商务环境要求零售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和改进以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提升零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㊂基于上述分析,论文提出以下假设:H1: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增长㊂(二)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研究本部分将基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来分析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影响㊂众所周知,信息基础设施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核心基础作用,没有这一基础,电子商务就不可能发展起来㊂根据各地级市公布的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小来看,两者存在明显的发展趋势一致性㊂但是,各地区客观自然条件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导致信息基础设施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结构差异(刘云啟,2016)㊂下文就从信息基础设施的空间效应出发,具体阐述其作用机制㊂一是集聚效应㊂像一些发达城市它们可以利用本身存在的区位优势以及城市内部广大的市场需求,使得资源㊁政策迅速向它们倾斜,而一些欠发达的城市并不能拥有这些优势,导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存在了差异㊂二是冈纳㊃缪尔达尔(1957,1968)提出的扩散效应㊂信息基础设施的扩散效应表现在区域性信息中心能对周边城市起到辐射带动作用,辐射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所以一些偏远城市并不能受到中心城市的正向影响,那么必然会导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出现差距㊂三是G.迈达尔(1957)提出的极化效应㊂简单来说就是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造成两极分化的格局㊂从东西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程度来看,这种效应确实存在㊂因此,极化效应也是导致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所差异的原因之一㊂根据以上分析,由于各个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不同,必然导致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不同,进而导致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故论文提出以下假设:H2: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会受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小的调节而呈现出异质性㊂三㊁研究设计(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1.变量选取被解释变量:论文选用人均GDP的对数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方法㊂核心解释变量:论文以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实证检验其对于经济的影响程度㊂同时参考刘长庚等人做法,以人均快递数作为衡量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方法㊂控制变量:为了控制其他变量对区域经济造成的影响,论文还选取了一系列控制变量㊂如人力资本㊁市场化水平㊁对外开放水平㊁城市化水平㊁交通基础设施㊁信息基础设施㊂这些变量都对区域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作用,需要予以控制㊂以上涉及的变量名称以及衡量方法如表1所示㊂表1 变量名称以及衡量方法变量名称数学符号衡量方法电子商务发展水平lnds人均快递业务量的对数人力资本lnrl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对数市场化水平lnsc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比重的对数对外开放水平lndw对外出口总额占当年GDP的比重的对数城市化水平lncs城市人口占年末常住人口的比重的对数交通基础设施lnjt地区公路总里程数的每万人平均值的对数信息基础设施lnxx地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占常住人口比重的对数经济增长lngdp人均GDP的对数㊀㊀2.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大部分数据来自各地级市的统计局所公布的统计年鉴以及统计公报,常住人口数来自各地级市公安局公布的官方数据,快递数据来自各地级市邮政管理局公布的官方数据㊂此外,对于少部分缺失数据,采用线性插值法或年均增长率予以补齐㊂(二)实证模型设定具体模型设定如下:lngdpit=β0+β1lndsit+β2lnrlit+β3lnscit+β4lndwit+β5lnxxit+β6lnjtit+β7lncsit+γi+εit各变量的具体含义及衡量方法见上表1,γi是截距项,εit是扰动项㊂β0 β7为待估参数㊂四㊁实证结果(一)回归结果与分析首先,将全样本进行固定效应回归以作为参考,回归结果见表2的(1)列㊂从全样本的回归结果来看,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验证了假设1;人力资本的回归结果不显著,可能与论文选取的时间跨度较短有关;市场化水平的系数显著为负,是由于论文以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重的对数作为衡量市场化水平的方法,一般来说,国有控股企业数越多,表明这个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越低,对经济的负向影响越大;信息基础设施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已经较高,再提高有可能导致重复建设而浪费资源;对外开放的系数结果不显著,可能与近年来外需疲软㊁出口减少有关;城市化水平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深化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㊂表2㊀全样本与分样本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1)总样本(2)高收入城市(3)中等偏上收入城市(4)中等偏下收入城市lnds0.0745∗∗∗(7.13)0.0984∗∗∗(5.41)0.0495∗∗∗(4.40)0.0653∗(2.03)lnrl-0.0377(-0.19)-0.1836(-0.77)-0.0002(-0.79)0.6613(1.03)lnsc-0.1591∗∗∗(-4.24)-0.0912(-1.44)-0.1465∗∗∗(-3.60)-0.3089∗∗∗(-9.02)lnxx0.0760∗∗∗(3.80)0.1361∗∗∗(2.98)0.0724∗∗∗(3.23)0.0581(1.66)lnjt-0.1245∗∗(-2.17)-0.1513∗∗(-2.10)-0.0138(-0.27)0.0168(0.12)lndw-0.0139(-1.34)-0.1481∗∗∗(-2.98)-0.0166(-1.38)0.0216∗(1.95)lncs0.6557∗∗∗(4.24)0.6334∗(1.96)0.8948∗∗∗(5.53)0.3132(1.48)常数项-0.6078(-0.70)0.2120(0.17)-2.0433∗∗∗(-3.07)-1.3772(-0.86)时间固定效应是是是是个体固定效应是是是是样本量15903481128114R20.6520.6720.6810.798㊀注:∗∗∗㊁∗∗和∗分别表示在1%㊁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统计检验,括号内为t值㊂其次,在对分样本进行回归时,通过 xtreg,fe 和Hausman检验,发现使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更加有效,具体的回归结果见表2的(2) (4)列㊂从分样本的回归结果来看,核心解释变量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对这三个不同收入层次的城市都起到了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是其作用程度是不一样的,验证了假设2㊂具体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对高收入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强,其次是中等偏下收入城市,对中等偏上收入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弱㊂这是因为,一方面,正如上文分析,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受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小的调节,而高收入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比中等收入城市的高,所以电子商务对于高收入城市的影响作用更大;另一方面,伴随着 西部大开发 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对西部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政策支持,电子商务也得到质的飞跃(秦雯,2018),由于中等偏下收入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属于西部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电子商务对中等偏下收入城市的推动作用要比中等偏上收入城市强㊂(二)稳健性检验1.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作为经济发展的代理变量国内外研究表明,夜间灯光数据可以度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ChenandNordhaus,2011;Hendersonetal.,2012;徐康宁等,2015;秦蒙等,2019),以夜间灯光数据作为人均GDP的代理变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人均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的固有缺陷(秦永和刘凯敏,2019)㊂全球夜间灯光图像包括DMSP/OLS和SNPP/VIIRS两套卫星数据(陈梦根和张帅,2020),两者的原始数据都是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公布,2013年之后普遍使用后一种方法对数据进行校正处理㊂根据本文研究时间的跨度,使用后一种方法进行校正并得到校正过后的平均数值(DN值)㊂利用所得到数据进行回归,得到表3的结果㊂表3㊀使用代理变量后的回归结果(1)高收入城市(2)中等偏上收入城市(3)中等偏下收入城市lnds0.9106∗∗∗(4.69)0.2089∗∗∗(6.15)0.02052(1.00)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时间固定效应是是是个体固定效应是是是样本量3481128114R20.5720.5110.636㊀注:∗∗∗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统计检验,括号内为t值㊂由表3中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健性㊂2.内生性检验考虑到本文所研究的电子商务与区域经济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所以有必要对核心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进行分析㊂考虑到工具变量的选取存在一定的困难,故参考高梦滔和姚洋的做法,利用电子商务的滞后一期作为新的核心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㊂表4㊀内生性检验的回归结果(1)高收入城市(2)中等偏上收入城市(3)中等偏下收入城市lnds10.0908∗∗∗(4.45)0.0598∗∗∗(5.18)0.0643∗∗∗(3.16)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时间固定效应是是是个体固定效应是是是样本量29094095R20.6070.6400.753㊀注:∗∗∗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统计检验,括号内为t值㊂从表4中的回归结果来看,三个分样本的电子商务的滞后一期结果都显著,并且系数大小也和基准回归模型所得到的结果一致,这表明这一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内生性问题㊂五㊁基于信息技术设施建设水平的门槛回归(一)模型设定根据Hansen(1996,1999)的研究成果,当存在单一门槛时,构建如下模型:Yit=αi+β1XᶄitˑI(qit<γ1)+β2XᶄitˑI(qit>γ1)+δZit+εit当存在双门槛时,同理可以构建如下模型:Yit=αi+β1XᶄitˑI(qitɤγ1)+β2XᶄitˑI(γ1<qit<γ2)+β3XᶄitˑI(qitȡγ2)+δZit+εit其中:Yit为被解释变量,Xᶄit为核心解释变量,I(㊃)为示性函数,qit为门槛变量,Zit是与门槛变量无关的外生解释变量,γ1㊁γ2为待估的门槛效应值,αi为个体固定效应,εit为扰动项,β1㊁β2㊁β3为待估参数㊂(二)门槛变量检验通过检验,发现信息技术设施建设水平存在双门槛效应,具体检验结果整理汇总成表5㊂表5㊀门槛效应检验结果类型F统计量p值门槛值结论单门槛检验213.990.00003.3762存在单一门槛区域经济Һ㊀续表类型F统计量p值门槛值结论双门槛检验58.230.00002.9997存在双门槛三门槛检验21.630.67673.6350不存在三门槛㊀㊀第一道门槛值为2.9997,95%的置信区间为(2.9877,3.0032),第二道门槛值为3.3762,95%的置信区间为(3.3656,3.3810)㊂(三)门槛模型估计通过分析,论文设定如下具体的门槛回归模型:lngdpit=β0+β1lnrlit+β2lnscit+β3lndwit+β4lnjtit+β5lncsit+α1lndsitˑI(lnxxitɤγ1)+α2lndsitˑI(γ1<lnxxit<γ2)+α3lndsitˑI(lnxxitȡγ2)+δi+εit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出,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子商务对经济的增长作用也会越来越强㊂表6 面板门槛回归结果解释变量系数t值p值lnrl-0.0969-0.570.570lnsc-0.1882∗∗∗-5.410.000lnjt-0.0277-0.550.580lndw-0.0139-1.330.186lncs0.8409∗∗∗6.390.000lnds(lnxx<2.9997)0.0562∗∗∗5.260.000lnds(2.9997<lnxx<3.3762)0.0786∗∗∗8.100.000lnds(lnxxȡ3.3762)0.1109∗∗∗11.920.000_cons-1.2938∗-1.760.079㊀注:∗∗∗和∗分别表示在1%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统计检验㊂六㊁结论与启示(一)结论论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到以下结论:第一,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且对高收入城市影响最大,中等偏下收入城市次之㊂说明在当前发展环境下,电子商务会继续扩大高收入城市与中等收入城市之间的差距,但是却有助于缩小中等偏下收入城市与中等偏上收入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㊂第二,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受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低的影响且存在双门槛效应,随着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在不断增强㊂(二)启示理论和实证表明,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较为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且存在地区异质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起到了很好的解释作用,为了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促使中国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论文提出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第一,坚持发展和完善电子商务及其运营环境,推动电商直播平台良性发展㊂现如今,电商直播已成为一种时效性高㊁传播性广㊁用户体验好的 带货 营销方式㊂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可以借鉴电商直播这一做法,将自身的特色产品或产业以直播的方式展示出来,能够将自己的产品品牌化㊁大众化㊁全球化,尽可能多地创造经济价值,从而缩小与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㊂第二,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承载能力㊂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必定依赖大数据的支撑,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较为落后的城市加大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让它们成为电商发展的铺路石㊂参考文献:[1]王帅.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7.[2]闫爽.电子商务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异质性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24).[3]张佳利.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地区异质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4]高梦滔,姚洋.健康风险冲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5(12).[5]杨坚争,周涛,李庆子.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1(10).[6]任小芳.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发展对商品流通模式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9(8).[7]马强文,申田.中国流通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理论与实证[J].宏观质量研究,2017,5(1).[8]岳云嵩,李兵.电子商务平台应用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绩效:基于 阿里巴巴 大数据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8).[9]靳少华.新时代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基于SWOT模型[J].商业经济研究,2019(14).[10]张仲强,张瑾瑜.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策略探讨[J].财富时代,2019(12).[11]李映辉.电子商务环境下零售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8).[12]刘云啟.信息基础设施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13]刘长庚,张磊,韩雷.中国电商经济发展的消费效应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11).[14]秦雯.浅谈影响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8).[15]CHENX,NORDHAUSWD.Usingluminositydataasaproxyforeconomicstatistics[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2011,108(21).[16]HENDERSONJV,STOREYGARDA,WEILDN.Measuringeconomicgrowthfromouterspace[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2012,102(2).[17]徐康宁,陈丰龙,刘修岩.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的检验[J].经济研究,2015,50(9).[18]秦蒙,刘修岩,李松林.城市蔓延如何影响地区经济增长?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9,18(2).[19]秦永,刘凯敏.中国地级市GDP数据的真实性: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9,35(13).[20]陈梦根,张帅.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夜间灯光数据[J].统计研究,2020,37(6).[21]HANSENBE.Inferencewhenanuisanceparameterisnotidentifiedunderthenullhypothesis[J].Econometrica,1996,64(2).[22]HANSENBE.Thresholdeffectsinnon-dynamicpanels:Es⁃timation,testingandinference[J].Econometrica,1999,93(2):345-368.。
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异质性与风险研究
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异质性与风险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中国广阔的地域面积和区域的差异性,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本文将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异质性以及相关的风险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区域异质性的表现中国的区域异质性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方面。
首先,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远大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其次,产业结构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东部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中西部地区以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导。
再者,人力资源的优势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具有更为丰富的高素质人才资源。
最后,技术创新的能力也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研发能力相对较强。
这些区域异质性的表现使得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存在着不均衡现象,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区域异质性的原因分析区域异质性的形成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其中地理条件、政策导向和历史沿革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临海沿岸,交通便利,有利于外贸和外资的发展。
而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偏远,交通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外部资源和市场的接触。
其次,政策导向也对区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特区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先进技术进入东部地区,推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中央政府也出台了扶持政策,鼓励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但效果相对较弱。
最后,历史沿革也是引起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存在着东部地区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现象。
这种历史遗留下的差距,虽然在改革开放后有所弱化,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影响。
三、区域异质性带来的风险区域异质性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风险。
首先,经济差距的扩大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不同区域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凸显。
大湾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研究
大湾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研究近年来,中国大湾区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大湾区的产业结构在经历了持续的调整与升级,不断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对大湾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讨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大湾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大湾区由广东、香港和澳门三个经济实体组成,涵盖了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以及香港、澳门等特别行政区。
这一地区以其地理位置优势和人力资源丰富,成为了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大湾区的发展一直以低端制造业为主导,缺乏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变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这种产业结构日渐暴露出不足之处,急需进行调整与升级。
二、大湾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1. 响应国家战略大湾区是国家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的试验区,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阵地。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大湾区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2.提高经济竞争力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大湾区可以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大湾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增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三、大湾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路径1. 强化科技创新大湾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同时,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2.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大湾区内拥有广泛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通过促进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可以打破传统产业之间的壁垒,形成互补优势。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不同产业间的合作与融合,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实现区域内产业间的协同创新。
3. 优化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优化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对于大湾区产业结构的升级至关重要。
产业结构理论国内研究综述
产业结构理论国内研究综述作者:郭莹莹宋瑞敏来源:《商业时代》2010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产业结构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学者研究的重点经济问题,不同学者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或角度对产业结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得出众多具有说服力和指导意义的结论。
本文对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简要评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综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起点,产业结构问题的研究被限定在“两大部类关系”和“农、轻、重关系”分析框架内。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产业结构理论引入我国,经济理论界的学术规范发生了重要变化,工具和方法更加多样化,西方产业结构理论逐渐被尝试用于分析中国问题。
因此应将我国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置于世界经济大背景之下考察,并以此为出发点整理国内理论研究的进展。
下面分四个阶段回顾我国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演变并进行评论。
改革开放前我国产业结构理论研究概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产业经济理论研究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主要靠引入前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式,归结为社会再生产理论中有关“两大部类关系”和“农、轻、重”关系的研究。
其中与产业结构有关的内容是再生产理论中两大部类的关系,重点是生产资料优先增长问题。
相关观点的分歧较大,争论较多的问题有以下两个:一是关于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公式的标准界定,即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经济学界发生的一个公式还是两个公式之争。
在这些争论中很多学者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其中一部分学者提出要实现扩大再生产除了要有追加的生产资料外,必须有追加的生活资料,强调不能片面发展重工业。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不仅要研究扩大再生产中的两大部类的地位和作用,更要体现出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是关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在肯定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进一步讨论其中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有:决定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条件是什么,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数量界限如何确定,消费资料生产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农、轻、重部门比例的关系等。
深圳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深圳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经济特区,经历了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和创新中心的迅猛变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从深圳产业结构的历史发展、当前产业结构、产业升级和未来趋势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深圳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
一、深圳产业结构的历史发展深圳的产业结构变化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
1979年,深圳确定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开始吸引大量的外资和技术进入。
这一时期,深圳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纺织、服装、五金制品等。
随着改革的深入,深圳开始向高科技产业转型。
上世纪80年代,深圳建立了电子产业基地,吸引了大量的电子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
深圳的电子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电子产品制造和出口的重要基地。
到了1990年代,深圳开始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企业,如华为、中兴等。
这些企业在通信技术、网络设备和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推动了深圳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
二、当前深圳的产业结构目前,深圳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调整和优化。
根据深圳市统计局的数据,深圳的主要产业包括电子信息、金融、房地产、物流、文化创意和高端制造等。
电子信息产业是深圳产业的核心和主导产业。
深圳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生产基地,华为和中兴是中国两大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
此外,深圳还拥有大量的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产品制造企业。
金融是深圳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深圳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多家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总部。
同时,深圳还发展起了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和金融服务企业。
房地产是深圳的另一个重要产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深圳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高楼大厦、别墅和公寓楼在城市中拔地而起,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
物流业是深圳的一个新兴产业。
深圳拥有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货物进出口量居全国首位。
同时,深圳还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推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深圳的新兴产业之一。
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异质性与政策调整
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异质性与政策调整一、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异质性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异质性是指不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中国农村地域广阔,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一方面,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产品销售渠道广阔;另一方面,西部和中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业生产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农产品销售难题突出。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异质性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1.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的差异。
国土辽阔的中国,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存在差异,如土地质量、气候条件等,这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政策导向的差异。
政府对于不同地区的政策扶持也会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
东部地区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带动,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使其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而西部和中部地区则相对缺乏政策支持,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较慢。
3.农民素质和观念的差异。
不同地区农民的素质和观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些地区的农民素质较高,有创业意识和现代农业的知识,他们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三、政策调整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政策调整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行农村扶贫开发战略,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措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政府通过扩大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和范围,加快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了农民的土地经营效率,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产品市场化改革。
政府加大了对农产品市场化的支持力度,建立了统一的市场体系和销售渠道,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金融支持政策。
政府提供了多种形式的金融支持政策,如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小额信贷等,为农民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政策调整的不足和挑战尽管政策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面临的挑战。
我国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其空间异质性分析
03
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 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空间异质性的概念及其在环境规制中的应用
空间异质性指的是空间中不同地区或区域间存在的差 异,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异。在环 境规制中,空间异质性指的是不同地区或区域的环境 规制政策、实施力度和效果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空间异质性在环境规制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一是在制定环境政策时需要考虑不同地区或区 域的差异,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二是在评估环 境政策效果时需要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以更准确 地评估政策的实际效果;三是在研究环境规制对产业 结构等经济因素的影响时需要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以更准确地揭示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 系。
加大环境规制力度
区域差异化的环境政策
政府应继续加强环境规制,特别是对于重点 污染行业的限制和淘汰,以促进产业结构调 整和优化。
针对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应制 定差异化的环境政策,以更好地发挥环境规 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
应积极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绿色技 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研发和应用力度,以适应和引领全球绿 色发展趋势。
环境规制对不同类型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差异
环境规制对不同类型产业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例如,对 于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制造业,环境规制的实施 可能会对这些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产生较大推动 力,从而促进这些产业的转型升级。而对于一些服务业 或新兴产业,环境规制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
这种差异的产生主要源于不同类型产业的技术特点、生 产方式、污染排放等方面的差异。例如,对于一些高耗 能、高污染的传统制造业,环境规制的实施可能会对这 些产业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推动这些产业进行技术创 新和转型升级。而对于一些服务业或新兴产业,由于其 生产方式和污染排放等方面的特点,环境规制的影响可 能相对较小。
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以产业链分析为主线
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以产业链分析为主线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和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产业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并以产业链分析为主线,深入剖析产业经济学在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将首先回顾产业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然后分析中国产业经济学的特点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位置,接着重点探讨产业链分析在产业经济学中的应用及其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最后展望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通过对产业链的深度解读,本文旨在揭示产业经济学在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二、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改革开放前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知识经济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共同构成了中国产业经济学的丰富和多元。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产业经济学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学者开始接触并研究西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尝试将其应用于中国的经济实践。
尽管受到当时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研究深度和广度有限,但这一阶段的探索为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产业经济学进入了制度创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者们开始深入研究中国特有的经济制度和产业结构,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产业的发展。
例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等,都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研究内容。
这些研究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丰富了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宝库。
进入21世纪,中国产业经济学迎来了知识经济阶段。
在这个阶段,知识、技术和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学者们开始关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议题,探讨如何通过提升产业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来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中国产业经济学也开始关注全球产业链的构建和优化,以及信息技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我国区域产业链竞争力测度、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区域产业链竞争力测度、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肖祖沔赵雪晴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4年第06期摘要: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章基于我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度了省域产业链竞争力,并分析了各省不同行业竞争力分布与变动趋势。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利用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了省域产业链竞争力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区不同行业的产业链竞争力差异较大、不平衡性突出。
就影响因素而言,市场开放度、信息化水平、科技创新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对总体产业链竞争力均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技术市场活跃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能够提升结构性产业链竞争力。
鉴于此,应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优化调整研发经费配置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激发技术市场活力,推动产业链向更强劲、更稳定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产业链;显性比较优势;投入产出;高质量发展一、引言近几年,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和经济打压力度加大,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中国承受着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分流的双重压力,面临着激烈的产业链竞争。
而且疫情肆虐使各国间的贸易受阻,这对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产生了巨大冲击。
2020年4月,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将“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为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同年9月,再次发出了“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及增强竞争力”的号召。
近年来,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全球产业链正面临着重新构建的挑战,中国的产业链面临着堵塞和断裂等风险,这对产业链安全稳定发展产生巨大冲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链和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出现问题,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
因此,维护我国产业链安全稳定、提升产业链竞争力,进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迫切重大现实问题。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工业产业规模发展迅速,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超过了40万亿元,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增幅非常显著。
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
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异质性劳动力。
异质性劳动力是指在技能、教育背景、经验和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劳动者群体。
这些差异导致了不同岗位之间的不对等,从而影响了劳动者之间的流动。
一方面,教育背景不同是导致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分配不均衡,一些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导致该地区人才储备相对较少。
而另一些地区则拥有丰富的优秀人才资源。
这种教育差距使得优秀人才更愿意去发达地区工作和生活,从而导致了劳动力的不均衡流动。
另一方面,薪资和福利待遇的差异也是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发达地区的薪资和福利待遇相对较高,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
而一些相对落后地区的薪资和福利待遇则相对较低,导致人才流失。
这种差异性使得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之间选择性流动,从而加剧了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
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优秀人才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选择性流动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均衡。
一些地区因为缺乏优秀人才而无法发展壮大,从而影响了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异质性劳动力流失也导致了技术和知识的不均衡分布。
技术和知识是推动经济创新和进步的重要因素,缺乏优秀人才会使得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为解决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其次,改善薪资和福利待遇差异。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改善劳动保障制度来缩小薪资和福利待遇差异。
此外,鼓励企业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措施也是解决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的重要途径。
最新-浅析中国经济阶段性转型路径 精品
浅析中国经济阶段性转型路径一、经济主体与地方政府的边际创新现有文献没有区分经济主体的异质性,因而很难从理论上解释为什么民间自发的制度创新出现在农村和重工业不发达的地区,也就不能自然地解释为何转型从农村和地方开始。
其实,无论计划经济时期还是转型过程中,中央政府的差别性制度安排都造成了经济部门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决定了制度转型需求的差异。
分权制改革将地方政府变为民间主体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制度转型利益集团,对中央政府的决策具有影响力。
一经济主体的异质性计划经济时期中央政府出于重工业化战略需要,对经济主体实行不同的补贴,造成经济主体的异质性。
为了支持重化工业部门的发展,中央政府通过统购统销压低农产品价格、限制农村的工业生产和农民的流动,导致农村生产率低下,农民收入过低,1952—1978年间农民的年消费水平从62元仅增长到132元。
农民的温饱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农村经济和农民实际上都处在了社会的边缘。
从区域上看,新中国成立之后,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对台湾军事冲突,中央政府在广东、福建两省的经济投入较少,没有建立大型工业基地。
较之东北和中东部地区,广东、福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处于边缘,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1978年深圳农民的年收入是134元,一河之隔的香港新界农民的年收入是13000元港币,形成巨大反差。
1979—1981年,中国几百个大小城市却经历着一个‘爆炸性问题’的困扰。
这就是‘文革’中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回城风潮。
近1700多万的下放知青约占当时中国城镇人口的10,在计划经济统包分配的劳动用工制度下,城市新增的用工指标相对于日益壮大的返城知青大军只是杯水车薪。
待业青年成为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城市边缘人。
与之相对,受到中央政府重点支持和保护的重化工业部门,聚集重化工业企业的东北地区和中东部地区,以及大中小城市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均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核心力量。
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央政府为了保证国有部门的收益,实行差别性制度安排,同样造成了经济主体的异质性。
中国两大增长引擎:经济特区和产业集群——它们是如何引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
中国两大增长引擎:经济特区和产业集群——它们是如何引
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
道格拉斯·曾智华; 李恫(中文翻译)
【期刊名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增长
奇迹”,中国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经济特区以及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本文首先界定经济特区和产业集群等概念,基于一些案例研究、专访、实地调研和大量的文献综述,简要概括了中国经济特区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历史、阶段特征、成功经验和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以期能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所帮助。
【总页数】38页(P90-127)
【作者】道格拉斯·曾智华; 李恫(中文翻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
【相关文献】
1.未来中国高增长仍有九大引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分析 [J], 杜正艾
2.未来中国高增长仍有九大引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分析 [J], 杜正艾
3.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必要条件与引擎 [J], 龚锋
4.经济特区和产业集群如何引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J], 曾智华
5.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解读“十三五”发展理念和目标要求——中国经济有条件保持中高速增长 [J], 顾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经 济 体 制 的跨 越 . 于 市 场 机 制 的 引 入 . 市 场 机 始 而
制 的引 入 . 当推 先 行 一 步 的 经 济 特 区 经 验 。 纵 观 中 国经 济 特 区发 展 的 整 个历 程 . 演 进 轨 迹 呈 现 出诸 如 产 业 规模 不 断扩 其 大 、 速 经 历 爆 发 式 上 升后 总 体 趋 缓 、 向 型 产 业 成 产 业 发 增 外 展 的 主要 引 擎 、 业 结 构 日趋 优 化 合 理 化 等 同 质 性 特点 。然 产
度 等方 面 较 大 的异 质 性 。导致 这 一 现 象 的 原 因 是什 么 ?是 区 位优势. 还是 劳 动 力 、 本 等 资 源 禀 赋 ? 寻这 一 现 象 背后 的 资 探 原 因 . 其是 在 当前 特 区与 内地 之 间 的制 度 效 应 与 政 策 落差 尤
随 着 改革 开 放 的 逐 渐 深入 在不 断 弱 化 的 现 实 情况 下 . 特 区 对 下 一 步 的发 展 和 内地 深 化 对 外 开放 都具 有 十 分 重要 的意 义 。
( ) 二代 经济 特 区 。 2第
上 海 浦 东 新 区 和 天 津 滨 海 新 区是 国家 在 新 的 时 代 背 景 下建 设 的第 二 批 经 济 特 区 从 成立 年份 上 看 . 海 浦 东 新 区 上 成 立 于 19 90年 . 津 滨 海 新 区成 立 于 20 天 0 5年 . 海 浦 东 新 上 区 的成 立 时 间较 天 津 滨海 新 区 要 早 从 产业 规 模 上 看 .0 8年 . 津 滨 海 新 区共 完 成 地 区 生 20 天
二、 中国 经济 特 区 产 业 结构 演 进 中的 异 质 性 1经济 规模 与发 展 速 度 .
产 总 值 30 .4亿 元 .上 海 浦 东 新 区共 完 成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12 2 3 5 .9亿 元 。 者 基 本 相 当。 在 三 大产 业 结 构 分 布 中 , 津 10 9 两 天 滨 海新 区第 二 产 业 对 经 济 的拉 动 作 用强 于上 海浦 东新 区 . 但 第 三 产业 的 比重 明显 低 于 上 海 浦 东新 区 . 说 明上 海 浦 东 新 这
区 的 产业 结 构 较 天 津 滨海 新 区 已处 于较 高 的层 次 。 从 增 速 上 看 .天 津滨 海 新 区从 2 0 0 2年 开 始 增 速 明显 加 快 . 年 增 速 均 在 2%以 上 。 比之 下 . 海 浦 东 新 区 近年 来 每 0 相 上 增 速趋 缓 . 均 增 速 慢 于 天 津滨 海 新 区 。纵 观 19 — 0 8年 年 9920 两 地 的 地 区 生 产 总值 变 化 情 况 . 海 浦 东 地 区 的平 均 增 速 为 上 1 .1 天 津 滨 海 新 区 的平 均增 速 为 2 I % . 地 平 均 增 速 62 %. 23 3 两
从 近年 来 五 大 经 济 特 区的 发展 速度 来 看 .从 19 9 0年 到 20 0 8年 。 圳 和 厦 门 发展 速 度 最 快 , 均 增 速 均 超 过 2% 。 深 年 0 珠 海 、 南 和 汕 头 相 对 较 慢 . 三 大 特 区 的 年 均 增 速 均 未 超 海 这
而 . 观 我 国经 济 特 区 的设 立 和 发 展 . 特 殊 的 制 度 效 应 与 综 其
政 策 落差 优 势 为 特 区产 业 不 同 寻 常 的 发展 道 路 提 供 了持 续 的 动力 与 支 撑 。 而 , 过 研 究我 们发 现 , 然 通 即使 在 制 度 与政 策 几 乎 相 同 的 特 区 之 间 其 产 业 发 展 轨 迹 也 呈 现 出了 诸 如 产 业 规模 与发 展 速 度 、 业 结 构 变 动 程 度 和 三 次 产 业 内 部扩 张程 产
G P达到 7 0 . D 8 65 4亿元 , 居五大 经济特区首位 。厦 门产业发
展 的规 模 仅 次 于深 圳 , 到 16 .2亿 元 。海 南 的 产 业 规 模 达 5 00
年 . 圳共完 成地区生产 总值达 70. 深 865 4亿 元 , 遥 领 先 于 遥 上 海 浦 东 新 区 和 天津 滨 海 新 区 ,
( ) 一 代 与 第 二代 经 济 特 区之 间 的典 型 比较 。 3第 深 圳 是 中 国第 一 批 经 济特 区的 典 型代 表 。由于 深 圳 经 济
特 区起 步早 , 展 快 , 革 力 度 大 , 过 改 革 开 放 3 年 的 发 改 经 0余
发 展 .深 圳 的 经 济 总量 已 经 位 居 全 国各 大 城 市 前 列 。2 0 08
相 差 超 过 6 百 分 点 个
( ) 一代 经 济 特 区 。 1第
深圳 、 海 、 头 、 门 、 南 是 中 国 最 早 设 立 的 五个 经 珠 汕 厦 海 济 特 区 。从 经 济 特 区 设 立 的 时 间 来 看 , 南 经 济 特 区 较 前 四 海 大 经 济特 区 的设 立 时 间 稍 晚 . 从 经 济 特 区设 立 的时 代 背 景 但 和 产 业发 展 基 础 来看 . 大 经济 特 区具 有 一 致 性 。 而 , 过 五 然 经 近3 0年 的发 展 .这批 特 区 的整 体 经 济 规 模 与发 展 速 度 呈 现 出显 著 的不 同 从 中 国 五 大 经 济 特 区 的 经 济 规 模 来 看 .0 8年 , 深 圳 20
j 01 l 1 f 1 霄2. 1
经理与践 济论实
中 国 经 济 特 区 产 业 结 构 演 进 的 异 质 , xt 陛 ,- J究 -
李文 玉
( 深圳大学, 深圳 5 8 6 ) 广东 100 一 Nhomakorabea、
引言
6 0 0元 以上 , 头 和 海南 最 低 . 未 突 破 20 0元 。 00 汕 均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