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问题
“异化”特色:卡明斯诗歌中的现代性研究
“异化”特色:卡明斯诗歌中的现代性研究作者:王琪莹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6期摘要:20世纪的美国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文学流派繁多,现代主义又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美国现代派诗人卡明斯的诗歌对文学中的现代性研究有极强的参考价值,本文简述文学中的现代性特点研究,并以现代性中尤为典型的一个特点——异化为切入点,分析卡明斯诗歌作品中的异化特点的体现。
关键词:卡明斯诗歌;现代性;异化美国诗人卡明斯是世界文学史中最激进的试验者和革新者之一,现代性特点也在卡明斯的诗歌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现代性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概念,但现代性的核心似乎万变不离其宗,即空前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而“异化”是这种开放和不确定性中的主要特色。
所以卡明斯的诗歌对于现代性中异化特点的研究是极其具有参考价值的。
陈晓丹的“概念隐喻理论下卡明斯诗歌文本特征”为我们介绍了卡明斯诗歌中的概念隐喻;刘庆雪的“卡明斯式诗歌模式解析”和范革新的“离不开过去的美国现代诗人-E.E.Cumings”则介绍了卡明斯诗歌形成的原因,接着对其诗歌模式特点进行了解读。
对卡明斯诗歌的研究集中于探究其诗歌语言层面,尤其是其隐喻意义或文本特征,而卡明斯的诗歌作品作为现代诗的典范,对其诗歌中现代性尤其是异化特征的研究显然还不够丰富。
一、现代性中异化特色在卡明斯诗歌中的体现(一)诗歌内容中的异化特色卡明斯依托其强大的语言功底,对语言进行创造性的使用,使诗歌在内容方面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而其内容上的创新性作为一种“新形态”既是对原来形态的超越,也有其独特的意义,这是“异化”特色的一個重要体现,也体现了对立关系中工具手段与理性目标的对立。
1.语义中的异化特色卡明斯常大胆突破词汇本义或其常规用法的束缚,创新语义或搭配为自己所用,或者拓展词语本义以赋予其新的语义。
而这些语义看似逻辑冲突,却实则合理且新颖的创新形式也形成卡明斯诗歌一大特色。
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小说的异化主题
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小说的异化主题作者:孔慧玲来源:《文学教育》2018年第02期内容摘要: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但他的小说在主题上却折射着现代主义光芒——异化。
对人们在荒诞世界的异化书写时现代主义文学罪典型的主题。
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本文旨在从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异化三个方面探析德莱塞小说中的异化主题,从而证明德莱塞是一位折射着现代主义批判精神光芒的的作家。
凭借着思想家一般的良知与觉悟,社会批判理论家一般的勇气与犀利,心理分析家那样的敏感与细致,他在创作中把普通人的悲剧命运和生存状态作为背景,对人类被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所异化后的悲惨遭遇进行了犀利的反省和细腻的剖析。
关键词:西奥多·德莱塞现实主义异化主题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是美国文学史上自然主义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同时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探索普通人充满磨难的现实生活是他的专长。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艾伦·泰特甚至把德莱塞与海明威、福克纳并列,称他为美国最重要的三位现代小说家之一”(张燕2009:69)。
诚实、大胆、贴近现实生活,而又洋溢着生活的激情是德莱塞作品最大的特色。
在主题上,德莱塞的小说却又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异化的书写,恰如徐曙玉和边国恩所言:“现代主义文学最突出的主题就是描写现代人生活在荒诞世界中的异化”(2001:9)。
然而,什么是异化?异化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同时是一个跨领域的术语和概念,常用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学等领域。
异化概念的历史漫长而又复杂。
“异化”(alienation)一词可以追溯至拉丁文“alienation”和“alienate”。
最初的含义是指财产转归他人,有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的支配等意思。
曾艳兵认为,“现在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异化是: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而转过来支配主体本身”(2006:10)。
文学中的异化概念
文学中的异化概念
异化是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最早由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家谢列梅罗夫提出。
异化指的是将平凡熟悉的事物通过文学手法表现为新颖、鲜明、不寻常的形象或内容,以产生突破传统、引发读者新思考的效果。
异化在文学中的运用可以有多种方式。
首先,语言上的异化包括音乐化异化和图像化异化。
音乐化异化是指作者通过奇特的音韵、节奏和韵律,使语言具有音乐般的美感,例如诗歌中常出现的韵律、押韵等。
图像化异化则是通过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描写方式,使读者感受到生动的图像,例如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的形象。
其次,逻辑上的异化是指通过打破习惯性的逻辑关系,使得作品在结构和情节上显得不同寻常。
例如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使时间顺序错乱,或是将主次颠倒,让读者感到困惑、惊讶。
通过这种异化手法,作品能够打破传统的叙事规则,使读者思维不受限制,感受到更多的创意和观念冲击。
再次,情感上的异化体现在通过特殊的情感表达手法,使人物的感受和情绪显得与众不同。
例如将平凡事件赋予戏剧性的张力,或是将复杂的心理活动通过细微的描写展现出来,让读者产生共鸣和共感。
最后,思想上的异化则是通过探讨新颖、前卫的思想观点,打破传统的观念和价值体系。
通过对社会、人性、存在等问题的
异化思考和表述,使读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得到颠覆,开拓了解世界的新途径。
总之,异化在文学中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突破传统、不寻常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使作品具有新鲜、突出的效果,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马克思的“异化”论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异化”主题
首 先 , 们 来 看 看 异 化 ” 语 在 马 克 思 丑 观 f 作 家 我 术 t褫 笔 下 的 概 念 内 涵 表 述 。 异 化 术 语 在 马 克 思 的 多 部 著 作 中 间或 出 现 。 一般 认 为 . 全 面集 中 体 现 了 异 化 论 思 想 的 当 推 最 (8 4年 经 济 学 哲 学 手 稿 ) 下 简 称 ( 稿 ) . 这 部 作 品 14 ( 手 )在 中 , 者 集 中研 究 丁资 本 主 义 社 会 雇 佣 劳 动 现 象 . 为 其 体 作 认 现 为 相 互联 系 的 四 种 异 化 式存 在 状 态 : 劳 动 者 与 劳 动 产 品 1
相异化。劳动者 自己生产的产品不能肯定 自己. 反转来成为
一
种异己力量 否定 自 己。2 劳动者 与劳 动本身 相异 化。劳
动活动是 劳动者 自由发挥 体力和智力 的一种有意 义的表现. 但是资本 主叉的 雇佣制度却使劳动堕落被迫 的、 无意 义的劳
动 。3 劳动 者 与 人 的 娄 本 质 相 异 化 。 自 由 自觉 的 活 动 是 ^ . 的娄 本 质 , 确证 这 个 本 质 的 是 劳 动。 但 “ 的 类 本 质 变 成 人 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异 化” 是 青 年 马 克 思 所提 出 的 一 个 重 要 命 题 , 方 沦 西
二十世纪初 起的现 代褫文学 所展现的 中 话题 亦 是关于
人 的“ 化 ” 对 于 这 两 个 命题 的联 系 人 们 比较 熟 悉 . 叉相 异 而 对 怨略 他 们的 区别 蛔 加 辨析 二 者 存 在 的 差异 , 乎 可 蹦 为 似 更深 入 触 丑 马克 思 丑 西 方 现 代 派 作 家 的 l想 本 质 提 供 一 山
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异化问题
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异化问题作者:陈俊安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4期[摘要]异化在人类历史上的表现就是人与自然、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现实与理想的二元分裂。
西方人从迈开历史文明的第一步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异化意识,所以,异化是西方文学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并在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中得到了极致的表现,而其文学形式又主要是荒诞和变形。
[关键词]西方文学异化荒诞现代主义文学“异化”实际上是西方文学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问题也就是西方文学中这一永恒主题在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中的深化。
从理论上讲,“异化是反映人的活动及其结果客观地转化为统治人本身且与人敌对的独立力量的哲学社会学范畴,以及与此相联系,人由社会过程的积极主体变为客体。
”[1]异化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最重要的主题,在文学作品中主要通过文学形式的荒诞和变形表现出来。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形象是“意识到一切都是荒谬的人”,是“局外人”,并由此表现出少有的孤独和冷漠,生之忧与死之惧也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不断触及的表现主题。
异化中的人类,丧失了昔日的崇高和神圣感,弥漫于现代西方精神中的是一种失落感、挫折感、孤独感。
现代主义文学的悲剧意识,其最深的底蕴不在于它们表现了世界的陌生冷酷和卑贱孤独而在于它们对此已完全失去了信心和希望,因此也就失去了文艺复兴以来贯穿在西方文学中的对人性的坚定信念。
加谬说:“一个能用歪理来解释的世界,但是在一个人突然被剥夺了幻觉和光明的宇宙中,人就感到自己是个局外人。
这种放逐无可救药,因为人被剥夺了对故乡的回忆和对乐土的希望。
这种人与生活的分离,演员与布景的分离,正是荒诞感”[2]我们看到,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一家人本该相爱互助。
格里高尔始终关心家庭和亲人,可一旦不能养家了,亲人们就把他看作累赘并抛弃了他。
格里高尔死了,亲人们也无动于衷,反而去郊游。
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异化为非人。
卡夫卡对异化的理解
卡夫卡对异化的理解
卡夫卡是一位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他对异化的理解在他的作
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异化是卡夫卡作品中的核心主题之一,他
通过描绘人物的处境、心理和社会环境,展现了现代人在现实世界
中的困境和无力感。
卡夫卡对异化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阐述:
1. 社会异化,卡夫卡的作品中经常描绘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
突和矛盾。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机构和规则对个人产生了压迫和束缚,使得个体失去了自由和独立的能力。
卡夫卡的人物常常被官僚主义、法律体系或社会规范所困扰,他们被异化于社会机器之中,无法摆
脱困境。
2. 自我异化,卡夫卡的人物往往感到自己与自己之间存在着一
种隔阂和疏离感。
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和存在产生了怀疑和困惑,感
觉自己与自己的思想、欲望和行为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关系。
这种
自我异化使得他们无法真正理解自己,也无法与他人建立起真正的
联系。
3. 人际关系的异化,卡夫卡的作品中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和沟通的困难。
他的人物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无法真正与他人建
立起深入的关系。
他们之间的交流往往被误解、阻碍或无法实现,
导致了彼此之间的隔离和疏离。
卡夫卡对异化的理解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困境和无力感。
他
的作品通过对异化的描绘,呈现了一种荒诞、压抑和绝望的现实感,引发了读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卡夫卡的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和思
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综述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综述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背景和它的基本特征: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浩劫及由此产生的知识分子严重的信仰危机,其理论基础,则是这时期广泛流行的种种唯心主义哲学。
战争的种种灾难,使作家们原有的理性、正义、博爱、信赖等价值观念全部倒塌。
---------于是非理性、反传统、重表现、重自我、重形式成为其基本特点。
现代派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典型特征:特征是在四种基本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全面的扭曲和严重的异化: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思想。
这四种关系的全面异化是由现代资本主义关系的腐蚀作用所造成的,它们是在巨大压力下被扭曲的。
现代派文学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也正在此。
异化: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资本论》前象征主义唯美主义印象主义后象征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存在主义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标志:反传统非理性现代主义文学亦称为现代派文学,是20世纪初以来西方各种反传统文学流派的总称。
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20年代出现第一个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流派,形成第二个高潮;50、60年代以来,现代主义在理论和创作都又较大的发展,被称为后期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概述: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的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
社会因素: 20世纪混乱的社会现实(人欲横流,道德沦丧)思想基础: 非理性主义哲学 (法国诗人韩波认为波德莱尔和美国作家爱伦▪坡开辟了“现代主义”,并由此开始对理性精神的讨伐。
)现代主义分:前(期)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前(期)现代主义重要流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19世70年代产生于法国、后流行欧美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分析
1、现代化进程的载体是都市,一如前现代社会的主体是乡村。
2、乡村:人与土地太阳时间时间的模糊性相对松散个体性城市:人与机器火车时间时间的精确性集中组织整体性个性的消抹机器上的零件3、社会关系4、人与自身的关系:异化感个性被吞噬无家可归感现代主义文学概述一、释名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学流派的总称。
它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复杂性,并涉及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
是二十世纪一种很有影响的艺术思潮。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
1、社会生活的变化2、文化思潮的影响3、文学自身的发展、演变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1、思想特征①突出表现异化(alienation )主题前现代的文学也涉及异化,但都是局部现象,寄希望于人的理性,可以克服,然而在现代主义的文学中,异化是人类无法克服的永恒悲剧。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1、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以前劳动产品属于劳动者,然而在私有制社会,劳动产品不属于劳动者,反过来控制他。
2、劳动者与劳动相异化:人是劳动的动物,劳动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人自愿劳作,然而在私有制社会,人在劳动中感到不幸。
3、类本质的异化:人与动物之间的界限模糊了。
4、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物与物之间的关系)②具有强烈的反思和批判精神反思17世纪依赖逐步确立的理性原则、理性成果的合法性,对以往的一切艺术遗产和人类社会的现存文化,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背离姿态,着力探求现代社会中人的苦闷与焦虑,甚至对文明的发展意义公开采取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2、艺术特征①强调表现②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③语言实验④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四、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流派有:未来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等未来主义1909年,意大利作家马里内蒂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宣告未来主义流派的诞生。
左拉《巴黎之腹》异化现象的文体学解读
左拉《巴黎之腹》异化现象的文体学解读摘要:法国自然主义大师左拉的《巴黎之腹》从实验小说的角度展现了环境、社会对人的异化、人的自我异化,对现代小说具有启示作用。
借助文学文体学的理论,小说中异化现象的主题意义得到了的阐释与升华。
关键词:左拉;《巴黎之腹》;文学文体学;异化Abstract:"The belly of Paris"of Zola demonstrated the alienation of human society,self-alienation of the people; Zola's works has a role of inspiration to modern fiction. With the theory of literary Stylistics,alienation's significance in the novel has been explained.Key words:Zola;Paris's belly;Literary Stylistics;Alienation《巴黎之腹》是自然主义大师左拉的宏篇巨著《卢贡——玛卡尔家族》中的第三部,在法国被列为高中生的必读书目。
小说中反映出的一个贯穿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主题—异化。
“现代派文学中的异化,一般来说,只是指在高度物化的世界里人的孤独感与被遗弃感,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冷漠与隔绝以及人在社会上的孤立无依,失去归宿[1]”。
文学文体学的观照下《巴黎之腹》中的异化主题,展现了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如何在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环境下的作用下走向异化,揭示了这种异化的根源,传达了作者的观点,对西方现代派文学具有启示作用。
1 丽莎对格尼的异化格尼,中央菜市场猪肉店老板,从小父母双亡。
哥哥弗洛朗放弃学业,用瘦弱的肩膀承担起了抚养他的重担。
生活尽管艰辛,兄弟二人之间的感情却非常深厚。
但他最终却无情地背叛了哥哥。
外国文学异化现象研究报告
外国文学异化现象研究报告
外国文学的异化现象是指源于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差异,导致读者在阅
读时感到陌生,不易理解或感受到距离感的现象。
在研究这一现象时,有
必要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对读者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其次,外国文学的异化现象对读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异化
现象使得读者很难沉浸于作品情节中,会产生一种被排斥或疏离的感觉。
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差异,读者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作品的含义、思想传达
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无法获得完整的阅读体验。
针对外国文学的异化现象,可能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法。
首先,译者
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时应该注重文化差异的解释和传达。
例如,可以在文
中添加注释或脚注,解释特定的历史事件、社会背景或文化语境,帮助读
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其次,适当地调整文学作品的节奏和结构,使作品更
贴近读者的文化背景。
例如,可以在故事情节中增加一些读者熟悉的元素,减少对文化差异的依赖。
最后,加强跨文化交流与学习,提升读者对其他
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总结而言,外国文学的异化现象主要源于文化差异,对读者产生了一
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翻译工作中对文化差异的传达和
解释,调整作品的节奏和结构,以及提升读者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通过这
些措施,可以促进外国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
文学概论(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家______,在谈到悲剧时,曾说悲剧有"净化"作用;古罗马的贺拉斯则认为文艺的功能在于______。
2.文学作品的题材和主题的关系,简而言之,题材是______;主题是______。
3.表演艺术是一种通过______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它包括______和______。
4.从文学审美反映的特质看,作品主题具有______、______和时代性。
5.所谓文学鉴赏的时代的差异,是指不同时代的鉴赏者在鉴赏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6.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化思想,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和人与自然等四个方面。
7.西方现代小说发端于18世纪,______小说是第一代;19世纪的______小说是第二代。
8.创造诗歌意境的总的方法是______,它可具体化为两条途径,即______的方法和______的方法。
二、选择题(1-5题为单项选择,6-15题为多项选择。
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5分)1.在西方文论史上,第一次对艺术表现说作出完整解释的理论家是( )A.德谟克利特B.柏拉图C.欧盖尼·弗尔龙D.柏格森2.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探索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游戏说"的理论家是( )A.爱德华·泰勒与弗雷译B.席勒与斯宾塞C.普列汉诺夫与毕歇尔D.荣格与克罗齐3.叙事性作品中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称情节的基本阶段)是( )A.序幕、发展、高潮、结局B.开端、发展、结局、尾声C.序幕、高潮、结局、尾声D.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19世纪法国自然主义文艺思潮的哲学基础是( )A.经验主义B.唯理主义C.实证主义D.实用主义5.语言艺术的最显著、最突出的特点是艺术形象的( )A.直观性B.间接性C.模糊性D.意象性6.自18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史上,先后出现过如下几个文学思潮(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自然主义E.现代主义7.在阶级社会里,文学之所以有阶级性,是因为( )A.文学反映的对象--社会生活存在阶级关系B.文学造型的材料--语言文字具有阶级特性C.文学表现的手段--艺术手法具有阶级色彩D.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家头脑具有阶级意识E.文学存在的方式--作品体裁具有阶级性质8.典型人物性格的丰富性,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态( )A.性格内容浑然如圆的多侧面性B.性格内容由表及里的多层次性C.性格上两种内容的相反相成性D.性格上两种内容的矛盾对立性E.性格上多种内容的杂然无序性9.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A.直感性B.理念性C.蕴情性D.想象性E.审美性10.从作品所描绘的内容来给诗歌作品分类,可将其区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A.叙事诗B.格律诗C.散文诗D.抒情诗E.戏剧诗11.依据塑造艺术形象的不同方式来给文学作品进行类的划分,可将其区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A.叙事类文学B.诗体类文学C.抒情类文学D.戏剧类文学E.影视类文学12.典型和意境虽然都是主客观和谐统一的艺术形象,但各自统一的基点是不同的。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在20世纪,西方文学迎来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两大文学思潮,这两种文学思潮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带来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本文将就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进行探讨,包括其发展背景、主要特点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反思和挑战。
它试图通过新的文学形式和思想内容,对现实主义的理性和客观描写进行颠覆和超越。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包括:1.1 对传统文学形式的颠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摒弃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采用碎片化、溢流性的叙述方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叙事形式。
1.2 对主观意识的探索: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强调对内心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表现,注重对人类存在的深层心理和情感状态的描绘,以及对时间、空间、身份等概念的重构和挑战。
1.3 对语言和符号的挑战: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采用象征、隐喻和意象等非直接表达手法,通过对语言和符号的重构和解构,寻求一种更富有内涵和多义性的表达方式。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性作品包括: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弗吉尼亚·吴尔夫的《至灵灯下》、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
二、20世纪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20世纪后半叶,随着现代社会的复杂化和多元化趋势加剧,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开始兴起。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代主义的延续和扬弃,体现了对现代生活、语言和文化的全新认识和反思。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包括:2.1 对权威和中心的颠覆: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强调实践的多元性和权威的相对性,挑战中心和周边的二元对立,试图打破传统的权力结构和话语体系。
2.2 对历史和现实的异化: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强调历史和现实的虚拟性和构造性,以及对它们的再写和解构,试图揭示历史的片面性和现实的虚构性。
西方现代派文学异化现象的理论探究
维普资讯
示 社会 黑 暗 。
在传统 理学中, L - 无意识( 或称下意识 ) 和梦等问题一直被排斥在研究范围外 , 而弗洛依德却一反常
作者简介 : 杨晓燕(9卜 )女 , 17 , 山东滨州人 , 济南市教育局语委办公 室科员 。
・
2 ・ 9
维普资讯
中图分类号 : o 1 3 0一
文献标识码 : A
・
从 文学史的角度看 , 异化现象作为文学 的描写对象于荷马史诗中初露端倪 , 并且随着人类异化现实
的不 断加 剧 , 各种 文学 思潮 和 流派 中 占有 越来 越重 要 的地位 。没有 哪个 时代 , 在 没有 哪种 文 学思 潮 中的
彩 。因此 , 异化 理论 是现 代 派文学 的重 要理 论 支柱 , 异化 现象 是现 代派 文学 的主要描 写对 象 , 进而 言之 ,
现代派文学本身就是一种“ 异化文学” 。 切 作家 的创 作都 与客 观世 界有 着千 丝万 缕 的联 系 , 切 文学 现 象 都不 可能 是 没有 某种 社 会 内容 一
杨 晓 燕
( 济南 市教育局 , 山东 济南 200 ) 50 1
摘
要: 异化 问题是 西方现代派文 学中最重要 的主题 , 现代 派文 学表现 的异化是 资本主 义各 个方面的 全
面异化 , 其理论根 源是反哲学思潮与“ 现代 心理 学” 和西 方社会 的精神 危机 和孤 独感。
浅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异化问题
浅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异化问题【摘要】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人的主观心灵世界和人的异化,“异化”是西方文学中的一个永恒主题,文学中的异化问题就是对这一主题的深化、扩展与延伸。
西方现代文学中的异化问题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更是一种让人沉思反省的悲剧美感。
【关键词】西方文学;现代主义异化:I1 文献标志码:A :1007-0125(2016)04-0257-01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战争无情地摧毁了物质文明,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受到了创伤,精神的迷惘加深了人们的危机意识。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人们转而求助于形形色色的非理性主义哲学,一时之间西方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在社会上普遍流行。
19世纪西方掀起了一股理论热潮,如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弥漫着悲观色彩,尼采的“超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充满了神秘意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都对现代主义作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现代主义文学倾向于文化批判,本质上是基于对人的生存状况、人的本质问题的探索。
因此,异化也就成了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
现代主义抛弃了传统文学对客观外在真实的追求,转而重视对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人的主观心灵世界和人的异化主题,在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影响下,现代主义作家更多的把目光从客观物质世界转向主观心灵世界,表现在人的潜意识领域。
现代主义作家发现,20世纪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使人处于严重的异化之中,它造成人类精神的空虚感、虚无感、压抑感、威胁感与恐惧感。
所以他们专注于描述人在异化情况下种种孤独失落的感受,以此来批评现代社会对人性的扭曲。
事实上,“异化”是西方文学中的一个永恒主题,文学中的异化问题就是对这一主题的深化、扩展与延伸。
从哲学范畴上来说,异化是指人不再占据社会活动的主体地位,人的活动结果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是转化为统治人且与人对立的力量。
在文学作品中,“异化”主题主要通过荒诞和变形表现出来,我们可以以卡夫卡的小说为例。
解读卡夫卡《变形记》的异化现象
解读卡夫卡《变形记》的异化现象《变形记》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之作,也是卡夫卡也被公认为现代派的鼻祖的重要作品之一,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二战后的欧洲兴起的“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和美国的“黑色幽默”小说都受到了卡夫卡的启发。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在西方现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为代表的诸多先驱的思想学说汇聚成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它将人的心理情绪、欲望本能冲动和主观感受当作人的核心,由此认识“真正的人性”。
卡夫卡在少年时期就对尼采、达尔文、斯宾诺的著作发生过浓厚兴趣,中国老庄哲学对其影响不小。
卡夫卡在审视现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流露出悲哀绝望的情绪,换句话讲,在悲哀的情绪流露中,完成对人和现实的审视。
一、表现人的异化西方工业文明的到来,导致“人”生存环境的异化,生存状态的“恶化”,人蜕化为“非人”。
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城堡》中的城堡就是人类异化的生存环境,《变形记》中萨姆沙所不能迈出的卧室,同样也是人类异化的生存环境,变成甲壳虫的萨姆沙“有的只是无数细小的腿,它们一刻不停地向四面八方挥动,而他自己都完全无法控制”。
人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人在生活的重负之下必然异化。
所以,当“大家相信他有什么地方不太妙”准备弄开门时,“他觉得自己又重新进入人类的圈子”。
“重新进入人类的圈子”,这只是一厢情愿,这不独因为他已变成甲壳虫,更因为残酷的现实使他如此。
现实就是一张“床”,格里高尔·萨姆沙想“冒一切危险来实现离床”,这个希望是“极渺茫的”。
现实对人的束缚太紧,压抑太重,人永远只是现实的奴隶,永远在现实的魔网中异化,因而人的异化具有普遍性。
君不见,小说中那位“经受了漫长的一生中所有最厉害的打击”的老妈子居然失去对弱者的怜悯,“她兴致一来就这样无聊地滋扰”萨姆沙,将个人对痛苦暂时忘却的瞬间愉悦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
二、表现人际关系的异化人的异化必须导致人际关系的异化。
论现代文学中的异化与问题意识
论现代文学中的异化与问题意识现代文学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思考,传达了作家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然而,在现代文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异化现象的存在,这些异化现象使得文学作品在表达问题意识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现代文学中的异化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的夸张和夸大。
为了更好地揭示社会问题,一些作家会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事件进行放大和夸张,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这种夸张的手法使得作品更加引人注目,但也容易使读者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从而影响了对于问题的真实认识。
其次,现代文学中的异化还体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上。
为了更好地表达问题意识,作家常常会刻画一些特殊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极端的性格和行为,以突出某种问题或者思想。
然而,这种极端的刻画容易使读者对于人物形象产生一种隔离感,不能真正与其产生共鸣,从而影响了作品的感染力和传达问题的能力。
此外,现代文学中的异化还表现在对语言和形式的运用上。
为了更好地表达问题意识,一些作家会采用一些非常规的语言和形式,以突出作品的独特性。
这种异化的语言和形式虽然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但也容易使读者感到困惑和迷茫,从而影响了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然而,尽管现代文学中存在一些异化现象,但我们不能否认其中所蕴含的问题意识。
正是通过对于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现代文学才能够成为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出社会的弊端和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讨论。
因此,对于现代文学中的异化现象,我们应该既保持批判的眼光,又要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问题意识。
在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注意辨别作品中的夸张和夸大,不被其表面所迷惑,而要通过深入思考,找到其中所蕴含的问题和思想。
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形式的异化。
虽然这些异化的手法可能使得作品更加引人注目,但我们也要注意其中所蕴含的问题和思想,不能仅仅被其形式所吸引而忽略了其中的内涵。
总之,现代文学中的异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表达能力和传达问题的能力。
浅谈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异化主题
浅谈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异化主题作者:喻智锋罗荣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6期摘要:“异化”本是一个哲学概念,后被引用到文学领域,成为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基本主题之一。
从哲学范畴上来说,异化是指人不再占据社会活动的主体地位,人的活动结果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是转化为统治人且与人对立的力量,文学中的异化问题就是对这一主题的深化、扩展与延伸。
在后现代主义作家眼里和笔下,使人异化的不仅是金钱,还有整个物质世界。
本文从对异化现象概念的界定,异化现象产生的根源,异化现象的特点,异化现象的表达效果等几个方面来研究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以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异化现象。
关键词:西方文学后现代主义异化“异化”作为哲学概念,马克思等人直接把它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联系起来。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曾明确提出了“异化劳动”的观点,即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变为一种奴役人的异己力量。
他还指出,“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人被金钱、商品和资本等所奴役,丧失了主观能动性,只能片面地甚至畸形地发展,最终沦为非人。
由此可见,马克思等人认为正是私有制的社会分工滋生了异化现象的毒瘤,资本主义发展得越快,这颗毒瘤就会长得越大。
一、异化现象的起源和特点西方最早关于人性异化和社会异化的文学作品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赫西俄德(Hesiod)所著的长诗《工作与时日》。
在17—19世纪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到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一直就有关于人性在金钱、权力下变异的描写。
20世纪初,一些现代主义作家就倾心关注异化现象,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此后的文学在探讨社会对人性的压抑时,不断开拓题材和主题的广度与深度,不仅揭露了经济领域中劳动的异化,而且还将触角深入到了政治、社会伦理道德、家庭、种族等各个领域中。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它虽然脱胎于现代主义,同样受到非理性主义的影响,但在人文反思方面比后者更加入木三分。
浅谈文学作品中的现象异化
浅谈文学作品中的异化现象内容摘要:异化本是一个哲学术语,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它的对立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
纵观世界文学史,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人异化成动物这样的故事情节。
无论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促织》,抑或是古罗马文学作品《变形记》.以及后来英国作家麦克尤恩受启发后所写的《梦想家彼得》等等.文学作品中的异化现象越来越普遍。
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的社会,异化的文学作品依然层出不穷,有的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思考。
异化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异化传奇故事荒诞的情节社会压力时代发展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都存在异化这个主题,几乎成了种执迷。
《梁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源于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包办婚姻的抗争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促织》中成名的儿子变作蟋蟀,其目的是揭露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表现百姓命运的可悲和痛苦。
再观卡夫卡的《变形记》,格尔高斯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一夜之间突兀的变成一只大甲虫,最后被“心爱的”家人摒弃,在黑屋子里自生自灭.以及《梦想家彼得》中的小男孩,因内心滋生出对各种事物及各类人的不满,而异化成各种形态去感受使他烦扰的事物是如何生存的。
在古典诗歌中,也不乏有异化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把自己说成是“春蚕”和“蜡炬",表达自己对女友的思恋之情.现在我就将文学作品中的异化现象分析如下。
一、文学中异化现象的形成人类生活在自然界和社会中,无论是群体或个体都会碰到不可战胜的自然力或社会力的压迫,于是人们会通过幻想把自己异化为一种能战胜自然力的物,或异化为能摆脱人世间的苦难的物.这种幻想的产物,具有浓郁的传奇色彩,为人们所喜爱。
文学作品中有了异化现象,读起来诡谲怪异,产生奇特的艺术魅力。
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人类在生活生产的过程中经常要与自然界发生正面冲突,因此,当时出现的异化文学作品往往与自然有关,并且通常是以神话形式出现的。
外国文学人的异化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人的异化名词解释外国文学人的异化是指在不同国家和文化环境中,外国文学人所使用的名词在其原文中的意义和翻译后的中文意义之间存在差异和变化。
这种异化现象在文学创作中是非常普遍的,由于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文学作品中使用的名称和词语在译成中文时常常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一、文学流派的异化不同国家和地区会有不同的文学流派和学派,因此,对于外国文学人来说,他们所使用的名词和术语在翻译成中文时往往会出现异化现象。
例如,美国的现代派诗人在创作中常常使用“imagism”一词来表达他们对形象的追求和创作手法的强调,在翻译成中文时,我们使用了“意象派”来表示这一概念。
而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意象派”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术语,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意象派”一词就产生了一定的异化现象。
二、文学名著的异化外国文学人的作品往往成为经典之作,被翻译成不同的语言,其中就包括中文。
翻译过程中,为了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能够理解并接受作品,翻译者会对作品中的名词和词语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变,由此产生了名著的异化现象。
例如,英国作家爱丽丝·福客的小说《爱丽斯梦游仙境》中的角色“Mad Hatter”在中文翻译中常常被称为“疯帽子”,而实际上“Mad Hatter”更应该翻译成“发疯的帽师”。
这种异化现象虽然让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故事情节,但也隐藏了原作的细微差别。
三、文学批评的异化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的一种学术研究方法,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对于外国文学人的批评作品进行中文翻译时,常常会出现异化现象。
例如,法国文学人罗兰·巴特的文学批评理论中使用了“ecriture”一词来表示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和艺术形式,在中文翻译中我们使用了“写作方式”来翻译这个词语。
尽管这样的翻译让读者易于理解,但也失去了原作的独特之处。
总之,外国文学人的异化名词解释是文学翻译中常见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问题异化实际上是西方文学史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问题实际上也就是西方文世学中的永恒主题在纪西方文学艺术中的深化。
从理论上讲,“异化是反映人的活动及其结果客观地转化为统治人本身且与人敌对的独立力量的哲学社会学范畴,以及与此相联系,人由社会过程的积极主体变为客体”。
不管我们主观上愿意与否,人类社会的自我异化始终都是人类历史的永恒伴侣,至少在美妙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成为现实以前,人类历史都永远摆脱不了异化的纠缠,这就像阳光下的人永远摆脱不了自己身影的永恒相伴一样。
那么,“从什么意义上说,一个自我(无论是一个个人还是一个社会)有可能同自己异化呢?可以讲得通的说法似乎是,自我异化的意思就是内部分裂,至少分裂为彼此相离相违的两个部分。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要说自我异化,而不简简单单地说是内部分裂呢?‘异化’一词似乎包含有下列一些(或者全部)涵义:(一)自我之分裂成为两个相冲突的部分并不是由于外部原因,而是由于自我某一行动的结果。
(二)分裂成为相冲突的部分并没有消灭自我的统一性;尽管发生了分裂,自我异化的自我仍然是一个自我。
(三)自我异化并不是简单地分裂为同作为一个整体的自我保持同等关系的两个部分,这也就是说,自我的一部分有更大的权利代表作为整体的自我,因此另一部分由于同这一部分相异化,也就同作为整体的自我相异化”。
应该说,异化作为西方文学中的一个永恒主题,本源自人类社会的自我异化。
人类社会的自我异化在人类历史上的表现也就是人与自然、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现实与理想的二元分裂、矛盾。
这种分裂、矛盾毫无疑问地满足了以上所述异化的三个条件:第一,它分裂成为两个部分并非由于外部原因,而是人类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后果;第二,它分裂成为两个相冲突的部分并没有消灭人类社会的统一性,反而是人类社会之为人类社会的根本保证;第三,它并非简单地分裂为同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保持同等关系的两个部分,也就是说,作为其中一部分的人、历史、理性、现实有更大的权利代表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因此作为另一部分的自然、人伦、感性、理想由于同这一部分相异化,也就同整体的社会相异化。
可以说,西方迄今为止的历史,就是这么一个人类社会不断自我异化的历史。
这种社会的自我异化是人类历史辩证法所无法隐匿的一个人类历史真理,也是人类社会所无法规避的历史必然过程。
我们富于伦理道德理想信念的东方民族,曾以莫大的勇气和决心,试图绕开这段人类痛苦的历史过程,从而避免人类社会自我异化所带来的二元分裂、矛盾。
我们倡导以血缘亲情纽带为基础,以“孝悌”为内容的“仁”作为人类社会的根本本体,也作为人的自觉的人格意识,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现实与理想的和谐统一。
不幸的是,我们一方面尝到了被历史所遗弃的苦涩滋味,另一方面也遭受到了社会自我异化改头换面后的无情捉弄。
反过来,富于历史理性主义信念的西方人则认可了社会异化的历史性权利,他们虽失却了人与自然、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现实与理想的和谐,但却赢得了历史,从而也赢得了人类最终扬弃异化的机会和前提。
人类社会的自我异化是客观的历史过程,对异化的意识却是主观的认识水平,这便是异化与异化感的区别。
意识到异化的存在就表明历史实践主体有了异化感,有了异化感的同时也就拉开了直面、担当及不断克服社会异化的人类实践活动之序幕。
可以说,西方人从他们迈开历史文明步伐的第一步起,就具有了十分强烈的异化感,这种异化感作为沉重的十字架横亘在他们的心上。
所幸的是,他们终于没因为异化感对心灵的痛苦拷问而改变历史的方向,而是像“恺撒与上帝”各归其位一样,异化与异化感也各自派定了自己在历史文化框架中的不同功能:异化永远充斥于历史过程之中,异化感则以永恒的精神理想寻找自己的文化载体,文学有幸成了担当此职责的最佳“选民”。
它从此便忠实地向世界不断宣讲这个永恒的话语主题。
西方文学篇章的第一页是希腊神话,西方人关于社会异化感的最初诉说也就自然穿戴着神话的外衣。
据赫西俄德的《神谱》载:最初统治宇宙的神是乌拉诺斯,他后来被自己的儿子克洛诺斯推翻并阉割,克洛诺斯后来又被自己的儿子宙斯所推翻。
这个神话故事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它泄漏了人类最初的历史文化信息,即在古老的原始社会,每一原始种族得以保存、发展的条件之一,就是不断须有年轻力壮的成员,起而杀死年迈力衰,不能有效担当起统治、防卫、繁衍三大职能的首领,以此取代他的一切权力。
这种杀戮发生在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群婚制时期,因此很难说,这个被杀的首领不是这个年轻成员的父亲。
相反,由于原始氏族首领经常享有的垄断性占有大多数女人的权力,这个首领极有可能就是自己的父亲。
人类原始种族发展昌盛的历史命运就伴随着如许痛苦代价的支付。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便是最早的社会异化现象。
第二,也是更为重要的,它透漏出西方人最初的历史哲学反思。
因为,毫无疑问,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都是经过历史文明初期的启蒙者们删定并整理的结果。
这中间更多的与其说是历史文化信息,不如说是对历史的理解与阐释。
由此,神祇们世代残酷相争的神话故事也就是以诗性方式解说了人类历史进步的一个奥秘:即社会的发展必冲决旧式的血缘亲属纽带的羁绊,这种冲决就是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最初的二元分裂和尖锐冲突。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就是西方人最早的异化意识。
这种异化意识在神话中更通过“俄瑞斯忒斯”和“俄底浦斯”的悲剧性故事而得以强烈的表达。
俄瑞斯忒斯以杀母复父仇而完成了父权制代替母权制的历史进步。
这是人类保障其私有制度的健康发育,从而使社会财富得以迅速增进的社会关系的重大革新,但这个革新则反过来宣告了女性的划时代的失败。
俄底浦斯更是以弑父娶母的双重罪孽冲决了“在一切蒙昧民族和野蛮民族的社会制度中起着决定作用的亲属关系”(恩格斯的原话:亲属关系在一切蒙昧民族和野,推动了蛮民族的社会制度中起着决定作用)受阻于人伦血缘亲属关系的历史车轮,从而完成了人类社会关系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但这变革的完成却迫使人类又支付了一笔异常昂贵的心灵、情感代价。
这两个悲剧故事也就进一步延伸了对社会异化意识的痛苦诉说,以及对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之二律背反法则的绝妙表述。
这种异化意识除了诉诸于血缘亲属关系所蒙受冲击而产生的历史性悲剧而外,还以更广泛范围的人与人之间的争斗,进一步延伸了对社会异化所具广阔、纵深度的诉说和反思。
如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就描写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争。
战争由“金苹果”所引发而展开了两个“二雄争一美”的故事。
《奥德赛》则描写了俄底修斯在雅典娜女神的帮助下,射杀求婚者的故事。
两个故事所表现的内容皆是无情地捍卫私有财产的历史神圣性。
同时,两个故事也就更进一步以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的更普遍、更长远的分裂、冲突,宣告了社会异化所享有的伴随每一历史进步而不断上演的历史权力。
从赫西俄德的神话记载到荷马的史诗故事,再到后来成熟时期的古希腊的文学,社会异化的阐说一直是贯穿始终的话题。
也就是说,西方人在面对征服自然与人伦和谐这两个比肩而立的矛盾命题时,一方面,他们庄严地选择了前者,因此,他们面对必然而来的社会异化,仍始终如一地怀着求知与实践的热情,勇敢地迈开了征服进取的步伐,将异化所引起的情感苦痛已然淹没于对历史的乐观主义信念之中;另一方面,他们又禁不住对后者怀着斩不断、理还乱的脉脉深情,因此,他们欣幸于历史进步的同时,却又深觉情感的痛楚、灵魂的负罪,所以,他们以文学所特有的审美功能,将苦痛升华为悲壮与崇高,将负罪感升华为忏悔意识。
从此,西方文学便自觉地担当起心灵自由象征的文化使命,聆听着历史进步的足音,不断讲述着异化这个永恒常新的历史主题,又不断抚慰、消解异化感所引发的灵魂磨难、情感苦痛。
人类社会的自我异化难道就真的无可规避吗?换句话问,西方人是否考虑过改变文化的选择方向,从而摆脱社会异化的纠缠不休呢?古希腊人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开始,哲人们曾着力追求知识与美德的合一。
其文化内涵的实质就是寻求历史与人伦、现实与理想及理性与感性的和诣统一,也就是寻求摆脱社会异化搅扰的根本办法。
在希腊化和古罗马时期,一大批哲学家面对历史的提问及现实的苦难,更开始将注意力集中于寻求个人幸福,以此寻求摆脱社会异化的途径,伦理学一时间成了他们哲学体系的中心。
这是西方人最早厌倦了社会异化纠缠的一次文化转向,由此导演了一场西方文化敞开胸怀迎接源自于东方的基督教文化,并且与之融会、合流的历史文化变革。
同时这场历史文化变革也为西方历史步入中世纪作好了精神准备。
中世纪的历史文化当另作评说,此处毋需赘言,只提出值得注意的两点:第一,基督教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理性思想与西方古希腊以来的历史理性思想有着惊人的吻合和互补性。
它一方面以其思想的逻辑前提强调了古希腊历史理性思想所展示出来的深刻而又沉重的异化意识,如《圣经》所载亚当与夏娃偷吃禁果而痛失乐园的故事,大洪水及挪亚方舟的故事,耶稣代人受难、横死于十字架上的故事,都以另一种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命定异化现象作了理论上的进一步证明。
它另一方面又以自身已经成熟的价值理性思想延伸了古希腊、罗马文化中处于萌芽状态的伦理学思考。
使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面对社会异化日益深重而惶惑不安的西方人顿生一种洞见人生奥秘,喜获灵魂拯救金钥匙的狂喜。
所以,基督教文化自然很快地被普遍接受,而且与希腊文化搅成了一团。
这是基督教文化的历史幸运,也是西方人的历史文化幸运。
第二,基督教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伟大的价值理性文化。
而价值理性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纯精神信仰的特征,任何试图将价值理性变为历史现实力量的企图,都必然是非历史的、不现实的。
其结果必将导致历史与人伦的双重异化:一方面是历史停滞所造成的灾难与痛苦,另一方面是人伦理想失去历史现实的支撑而造成的自我断裂。
自我断裂的社会历史后果就是道德遮阳伞下的普遍伪善与堕落。
从世纪以后的历史文化事实,世纪开始,特西方中世纪别是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由此,也才有了如但丁一类志士仁人竭力鼓吹政教分立,才有了震撼欧陆的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
中世纪漫长的灾难岁月过去了,经过了磨难与扭曲的希腊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得到了正本清源,重新焕发了它们的原始生命力,重新划定了它们各自在西方精神文化框架中的恰当位置。
古老的社会异化也随之而重新取得了作为人类历史永恒伴侣的合理性,异化意识也重新回归于文学中的主旋律地位。
此后,凡影响深远的西方文学艺术作品,如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麦克白》,歌德的《浮士德世纪中期的批》,直至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狄更斯的《双城记》等等,皆不断诉说历史与人伦、现实与理想的二元分裂。
一方面,他们以更为触目惊心的忠实于历史之真的严肃态度,昭示了人类历史中社会异化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他们又以坚定执著的护卫人伦之善的真诚心愿,批判了社会异化的不合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