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联规则的心系基础证与舌脉表现相关性初探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相关性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并采用中医证型的方式进行对照,以此确定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方法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2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患者的舌下络脉特征进行分析,并与中医证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不同证型舌下络脉的颜色、曲张程度、充盈度、兼见表现存在差异,中医证型与 R、G、 B、 V值均呈负相关(P <0.05)。
结论: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舌下络脉特征的分析研究,和中医证型进行比较,二者是具有关联性的,可将舌下络脉客观化结果作为诊断疾病的证据。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舌下络脉特征;相关性;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可以被称作为萎缩性胃炎。
造成这种病症的原因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胃黏膜持续性的受到损害,导致黏膜表面腺体数量降低,直到完全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表现出萎缩性胃炎的症状[1]。
该病为人类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病之一,在中国普通人群中,慢性胃炎的患病率甚高,其中萎缩性胃炎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慢性萎缩性胃炎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少数萎缩性胃炎可以发展为胃癌,因此早期的诊断就显的尤为重要。
在现有医疗技术条件下,诊断方法有胃镜检查或者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但是这种诊断方式还不能准确的对疾病做出判断。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有医学工作者进过研究发现舌下脉络能够反映出疾病的严重程度,将其与中医证型相结合,能够对疾病做出有效的诊断。
本文对中医证型与舌下脉络的关联做出具体的研究,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2]。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时间内选取2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患者的舌下络脉特征进行分析,并与中医证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对照。
这些患者年龄40-62岁,均值(46.59±7.63)岁,体重60-75kg、均值(62.18±6.97)Kg,男女数量比例(8:3)。
计算机技术在中医药信息学应用概.
计算机技术在中医药信息学应用概况[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中医药研究的辅助作用也逐步显露出来,尤其是促进了中医药学信息数字化的发展。
这种技术已经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诸多方而,如在中医文献、中医证候、中药有效成分、方剂配伍规律胡究等方而都积累可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中医药信息学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及其应用日益广泛,它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甚至中医药也步入现代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发展进程。
中医药学作为一门古老的科学,要从海量信息中获得新知识,发现隐藏的关系与规律,以及对未知情况进行预测,已经不能再依靠传统的繁琐的方法。
计算机技术是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有力手段,是中医理论进行现代化研究的一个切入点[1]。
1 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装置。
而计算机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可粗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
计算机技术包括:运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算器设计、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设计、流水线原理及其在CPu 设计中的应用、存储体系、总线与输入输出。
计算机技术也包括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也就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其定义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2]。
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咨询服务、图书、教育、通信、军事、金融、医疗等诸多领域。
在中医药信息工作中应用这些技术是必然的,是现代化的需要。
2 中医药信息学的特点2.1 中医药信息学的定义1998年,蒋永光[3]提出现代中医药学正在改变传统的信息观,以中医现代化为标志的、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结合,推动了其学术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理论的内涵,开辟了一些崭新的学术领域,其中包括中医药信息学。
中医药信息学是由中医学与信息科学交叉产生的,是中医药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是中医药文献学、数理中医学、中药学、中医临床医学以及中医药管理学等中医药学科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之间的“接口”,将成为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4]。
心系病位特征与基础证的研究
( 京 中医 药 大 学 基 础 医学 院 , 苏 南 京 南 江 204) 10 6
摘 要 : 系主 要 包括 心 及 与 之 相 关联 的 血 脉 、 、 、 络 、 肠 等 。 通 过 规 范 常 见 症 状 、 心 面 舌 脑 小 I 流 行 病 学调 查及 专 家 意见 征 询 , 临床 确 立 心 系病 位 特 征 及 心 系基 础 证 的概 念 、 候 ( 证 包括 病 位 特 征 与病 性 特 征 ) ,同 时 对 临床 常 见 的病 位 兼证 与病 性 兼证 作 了总 结 归
W U Che ng- ,D I yu NG iya Y - n, W U Che ng— n, X U ya Zhe ng, F U i LUO e — i GAO Le, W n bn, Yu,ZH AN G n ln Li g-i g
(o l e f B s d cn ,Na jn n v ri f C ieeMe i n ,Na jn , 1 0 6 C ia C l g a i Me iie e o c n ig U ie s y o h n s t dc e i nig 2 0 4 , hn )
c a a t r s a e ) va s c f ng c m m o y pt s,ci c le de i o c ls v y,a d s g s ins fom xpe t h r c e s ofdie s s i pe iyi o n s m om lnia pi m olgia ur e n u ge to r e r s,whih c m a oncuso o om m onl— e n die s o a i ih t e a c pa e ym pt s a d die s a ur t he a c de a c l in fc y s e s a el c ton w t h c om nid s om n s a e n t e wih t c om pa id ne
柴松岩辨识舌象论治闭经地临床用药规律研究
太子参159茯苓lOg百合lOg桂圆肉129 菟丝子159蛇床子39香附lOg郁金69 阿胶珠129当归lOg川芎69夏枯草log 上方太子参、茯苓补益脾胃,桂圆肉、百合甘缓急迫,菟丝子、蛇床子补肾气,蛇床子用量 不要超过59,香附、郁金舒肝,此时疏肝不用柴胡,因其性升提,夏枯草疏肝散结,郁结不重 可不用,全方舒肝补肾益脾胃,补养而不滋腻。 闭经患者若见淡白舌,为体虚正气不足。用药注意佐以促进气化之品;不用酸敛药(已如前 述)。淡舌而苔厚,为脾肾不足;但若治疗后舌苔变厚(舌淡有齿痕),则说明病情加重了。淡舌 其舌后部色暗:为下焦伏热。淡舌而舌体瘦小:为脾’肾血虚,治以养为主,但不宜过分滋补。 2.红舌(偏红舌、绛红舌)
4.瘦舌(薄舌、小舌): 舌体瘦薄多属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或后天之本已虚的久病之象:或有阴虚内热,气血 暗耗伤损,鉴别要点在于舌质淡黯或红绛。 柴松岩老师常提醒临床需注意,无论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虚损,气血津液的形质已少,治 疗宜缓图,不可急功近利,不宜大通散、大活血,要用循序渐进、点滴延续之法为好。闭经患者 若为瘦红舌,则物质基础严重匮乏,后天之养无力,经水自然无源生发,故血海空虚,阴精乏竭, 阳气失于制约,易生伏热。治法当为养阴清虚热。如阴虚伏热型卵巢早衰患者,老师临床常用处 方如下: 北沙参129地骨皮lOg石斛lOg青蒿lOg 合欢皮lOg女贞子lOg熟地lOg连翘lOg 月季花lOg全当归lOg丹参lOg桃仁lOg 生甘草69 若为瘦小舌:多为心脾不足,可有大量伤血病史,或房事太过、过用兴阳药物导致伤’肾。治
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的舌诊客观化研究
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的舌诊客观化研究作者:徐熊宋海贝温川飙刘义曾馨徐可鑫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第22期摘要:舌诊作为中医辨证重要方法之一,其研究对于推进中医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对实现中医舌诊智能化研究进展做出总结与分析。
方法:结合智能化技术和中医舌诊,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梳理和科学的分析等方法。
结论:对实现舌诊智能化流程、舌象采集、舌像处理、舌象分析、舌诊仪等方面现状分析总结,为今后对实现舌诊智能化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医辨证;舌诊;智能化;客观化;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2-0182-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目前,学者对中医诊断和智能化研究愈加的深入和重视,其中,对于中医四诊中的舌诊也提出了智能化、客观化和定量化的新要求。
将现代科学技术与舌诊相结合,提高扩大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将是中医诊断学的发展趋势。
舌诊是借助观察舌体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其诊断效率、准确率,降低出错率。
要完全实现智能化中医诊断,舌诊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1 舌诊与疾病的联系以及与智能化相结合的意义中医讲究整体观,人体五脏六腑的情况可通过人的面色、舌色、精神状态等有所反映。
其中,舌诊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研究者的研究发现,在痛风炎症[1]、急性心肌梗死[2】、糖尿病[3][4]、恶性肿瘤[5]、高脂血症[6]、骨科疾病[7]和肾脏疾病[8]等方面都与舌体有所关联。
传统舌诊是通过医生的视觉观察加上中医理论来诊断,而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将传统中医诊断方式与现代技术结合,将有可能进一步推进中医诊断学运用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运用,人工智能带来的不只是技术变革,在医疗领域,还是对医疗诊断、治疗和服务模式的转变[9]。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已涉及医疗领域的诸多方面,其中人工智能在医学图像识别、疾病辅助诊断、健康管理、疾病预测、药物研发等运用普遍,同时也在医学影像识别、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分析病情、改进病理分析方案,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事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10]。
0基础学中医丨舌脉金标准(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沈绍功经验)
0基础学中医丨舌脉金标准(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沈绍功经验)导读:沈绍功主任医师40余年来一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曾任胸痹急症研究室主任、基础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同时还是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
沈氏女科,全称“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传承至今已有六百余年,拓展成为全科中医学流派。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础,也是核心内容,且看沈老师如何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讲解辨证中的“辨舌脉”。
//////////舌脉金标准作者/沈绍功临床辨证一定要把舌脉作为金标准。
中医四诊里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舌和脉,应该把舌脉作为金指标,放在首位。
临床许多病没有证,如乙肝患者检查有小三阳、大三阳,但没有证候表现怎么办?通过什么来辨证?就靠舌脉,其中更通过舌来辨证。
古人讲“舍证从脉”,就是证和脉矛盾了,以脉为主。
我更主张“舍证从舌”,舌苔更可靠,一目了然。
脉诊先讲脉,中医没有脉不行,脉学必须有。
但是脉搞复杂了更不行,一定要简化,宜粗不宜细。
比如:弦、滑、紧、革、洪、实,这六种脉怎么分呢?理论上弦脉如拉在弓弦上;滑脉,盘中滚珠;洪脉,比作洪水泛滥;革脉比弦脉更加厉害,如拉在皮革上。
回答脉学容易,但号脉便分不清!1963年我在上海实习的时候,利用暑假、寒假不回家的方便条件,吃小灶。
不是跟我祖父就是跟我父亲一辈的前辈吃小灶。
我问过多位前辈,我说:“您给我指点迷路,这些同类脉怎么分啊?”许多老前辈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我顿开茅塞,他们说:“脉学要为我所用。
”很经典!什么叫为我所用?要疏肝理气就写弦脉,要祛痰就写滑脉,如果寒袭就写紧脉,如果肺胃实热用白虎汤就写洪脉。
为我所用,叫路路通,要自圆其说。
我绝不是否定脉学,但脉学宜粗不宜细。
临床要分清九种主脉,必须要分清!(图片来自《痛经防治100个小妙招》)1.主脉(1)浮脉轻按可得,主要指表证,外感病。
当然风寒风热,一个是浮迟,一个是浮数(shuò)。
(2)沉脉重按才见,这是里证。
心系疾病中医辨证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进展
均未 见显著差异, 肝火亢盛、痰湿壅盛属 于中医实证证 型组 但
的D D基 因 型 与 D等 位 基 因 的 频 率 均 明 显低 于其 他 属 于虚 证 或
与痰证关系较为密切, 推测其可 能是 C D痰证的主要易感基 因 H
之 一 。 氏等 发 现 , H 痰 瘀 证 组 E选 择 素 (- e et n G 8 洪 CD E s l c i )9 T
虚实夹杂的证型组, 出不 同 A E基因型分布对 中医辨证分型 得 C 可能没有影响。但万 氏等 “ 过检测 18例 E 通 6 H患者和 4 2名
正 常 人 A T M 3T 基 因 突变 频 度 , 现 E G 2 5 发 H患 者 的预 后 与 A T G M 3 T 因变 异 有 一 定 的 相 关 性 , 出 F 医证 候肝 火 亢盛 型 25 基 得 H中 具 有 内在 分 子 生物 学 背 景 的结 论 ; 同时 还 检 测 了 18例 E 6 H患
2 1 年 1月第 1 01 8卷 第 1 期
中 国中 医药信 息杂 志
・ O 17
心 系 疾 病 中 医辨 证 与基 因多态 性 相 关 性研 究进 展
邢 齐树 , 昌武 董
( 安徽 中医 学 院, 徽 合 肥 20 3 ) 安 3 0 8
关键词 :心 系疾病 D中医证候与基 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的研 究, H 目前国 内已有 多位学者 从不 同基因角度进行了探 索。 氏等 洪 。 研究发 现, pE第 4外显子 的基 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 C D不 同中医 Ao H 证候 中的分布 有明显差 异, 其变异等位基因 E 4携带者更倾 向
于发 生痰 证 , 明 E 等 位基 因 、 别 是 E / 因 型可 能是 C D 表 4 特 3 4基 H 及 中 医 痰 证 的 主 要 易 感 基 因之 一 。 欧 阳 氏 等 … 研 究 发 现 , H CD 患者 中 A oa 等 位 基 因是 CD的 危 险 因 素 , 带 此 基 因 的 患者 p E4 H 携
消化疾病中医舌脉象与内镜下诊断的相关性探讨
消化疾病中医舌脉象与内镜下诊断的相关性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症,其诊断和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中医学认为,舌脉象是反映人体脏腑状况的重要信息之一,而内镜是当前诊断消化系统疾病最为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中医舌脉象和内镜检查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各有其独特优势,然而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对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探讨。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舌脉象与内镜下诊断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相关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诊断依据。
希望通过对中医舌脉象和内镜检查的比较分析,可以为消化系统疾病的个性化诊疗提供有益参考,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1.2 研究意义消化疾病是常见的临床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一直重视舌脉象的诊断,认为舌脉象反映了人体的健康状况。
而内镜检查则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诊断手段,可以直接观察消化道的病变情况。
对于消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医舌脉象与内镜下诊断有着密切的联系。
了解中医舌脉象在消化疾病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而内镜下诊断在消化疾病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通过内镜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病变的具体情况,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舌脉象与内镜下诊断在消化疾病中的关系,深入研究二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互补性和协同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和准确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不仅可以促进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结合,还可以为消化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保驾护航。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消化疾病中医舌脉象与内镜下诊断的相关性,以帮助提高消化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通过比较中医舌脉象和内镜下诊断在消化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研究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中医舌脉象与内镜下诊断在消化疾病中的重要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第36卷文题索引[(期):页]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第36卷文题索引[(期):页]实验研究健脾渗湿方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及机制初步研究杨会军,彭江云,万春平,等(1):1针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人中穴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陈尚杰,徐茂盛,彭旭明,等(1):5脾肾两虚型脑瘫差异表达基因筛选与初步验证杨红亚,张天娥,鲁法庭,等(1):8正交试验法优选滇丹参中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艺柳丽娟,马云淑,黄金娥,等(1):12何首乌高压蒸制法蒸制时间对何首乌抗衰老活性影响的研究王万根,张宁华,徐巧红,等(2):1针刺“内关”、“心俞”穴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模型大鼠MMP-9基因表达的影响孙旭,李梦,沈德凯,等(2):5几种云南核桃内种皮黄酮及多酚含量的测定张春梅,陈朝银,林玉萍,等(2):10巴西海参Ludwigothurea grisea 的体壁多糖类型、性质及活性研究罗兰,赵金华,向静颖,等(2):14防己黄芪汤对于足细胞功能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叶宜静,鲁盈,杨汝春(2):20茵陈蒿汤中主要有效成份绿原酸的溶出规律研究方文忠,葛尔宁,盛振华(2):24苍艾香薰油空气消毒作用研究明溪,钟晓君,杨江凤,等(2):27猪苓介导AQP1和AQP3在治疗膀胱癌中作用张晓雷,张国伟(3):1健脾补肾方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胡令彦,周永明,陈英坤,等(3):4五脏温阳化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Nrf2蛋白通路的影响张海燕,唐农,葛金文,等(3):8加味楂曲饮防治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效学研究张传涛,周显华,周道杰,等(3):12丹蒲胶囊对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模型COX-2表达的影响尹学来,宋竖旗,韩兵,等(3):16云南白药膏不同基质对挥发性药效成分透皮率影响的研究王万根,陈真,宋美珍,等(3):21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证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菌群的影响孙娟,王键,胡建鹏,等(4):1脑泰方提取物干预大鼠脑缺血后MMP-9-mRNA 及PA-mRNA 表达研!!究廖君,陈懿,夏兴,等(4):5玉屏风散对上呼吸道菌群失调小鼠咽部ICAM 表达的影响陈滟,姚政,赵文娟,等(4):9经方薯蓣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IgE、IL-4含量的影响向阳,王寅,孙艳红,等(5):1葛根素对IL-1β损伤大鼠关节软骨细胞核因子-κB 的影响张汉庆,刘勇,古鹏,等(5):4沙棘黄酮对粥样硬化大鼠NADPH 氧化酶亚基Nox4及x-LDL 的影!!响王颖超,柳茵,刘维军,等(5):7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昌恩惠,肖伟,储浩然,等(6):1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氧化反应的研究曹青青,邹澄,梁宁珈,等(6):4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ERK、p38MAPK 蛋白表达的影响李姿慧,王键,蔡荣林,等(6):7三七不同加热炮制品中五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周新惠,赵荣华,张荣平,等(6):11强心饮对心衰病模型大鼠心功能及心肌肥厚影响的实验研究郑晓丹,姜卫东,高想,等(6):15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 12注射液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秦立,陈诗慧,范亚刚(6):19姜黄素通过抑制TLR4信号通路下调脂多糖诱导的肺巨噬细胞分泌TNF-a、IL-6和IL-8文秀芳,陈霞,邬海桥(6):22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通络祛痛膏中挥发性成分含量尹文静,张春霞,严家飞(6):26脊柱推拿促进缺血缺氧性脑病幼鼠生长发育的研究丁建伟,邰先桃,贾杰,等(6):30中医基础理论AsC 不同中医体质人群“伏邪”之探析王志强,车念聪,郭新新,等(1):15浅析“肺朝百脉”与肺胀张伟,谷明明(1):19“同证异治”的源流与发展沈宏春,王浩中,陶怡,等(1):22从五脏失调论治血管性痴呆张海燕,唐农,廖君,等(2):30《伤寒论》中“和”的涵!义王志红,李笑宇,高磊(2):33郑寿全《伤寒论》学术思想探析邹若思,王佳宁,陈文慧(5):10试用耗散结构理论、自组织及熵理论阐释中医疗效中暝眩现象的合理!性崔珈铭,李炜弘,许嗣立,等(5):13司天、在泉与北京地区60年实际降水变化吻合性趋势探讨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第36卷第6期2013年12月Vol.36No.612.2013费占洋,贺娟(5):15从阴阳失调辨治失!!眠谷凌云,王蕴伶,查青山(5):20朱丹溪医案中“辨体论治”思想初探焦招柱,郑燕飞,王济,等(6):37药用植物资源珠子参引种栽培的生长动态分析李霞,赵仁,和国海,等(1):26栽培滇重楼种子采收期研究杨斌,严世武,李绍平,等(3):25 15种滇产乌头属植物花粉粒形态特征比较研究周成蕾,杨竹雅,张洁,等(4):13方药研究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拉萨大黄中三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安利贞,陈云建,方芳,等(1):31类方“烂积丸”的配伍解析和优化刘本玺,杨本雷,许嘉鹏,等(1):35桫椤叶的生药学研!究梁光平,朱玉梅,李蒙禹,等(1):39无忧汤对CUMS抑郁症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研究秦竹,唐瑶瑶,王臻(2):36试析六味地黄丸“三补”药的核心作用林丽佳,肖勇,丁舸(2):40金铁锁野生品与栽培品的鉴别比较研究张洁,尹子丽,杨丽云,等(2):43非处方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分析王璞,王聿成(2):47圆瓣姜花的化学成分研究高杰杰,郝小江,何红平,等(3):28兴安升麻的化学成分研究宋彦波,年寅,马伟光,等(3):31《蛮书》物产篇植物考订刘本玺,董广平,杨本雷,等(3):36升麻总苷抗肿瘤活性及其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郑永仁,吴德松,王礴,等(4):17莲心总碱的提取工艺初探李静平,潘聿(4):21川楝子本草考证拾!!遗李进,王均宁,张成博(4):24张锡纯应用知母心得张建伟,周阳(4):27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表虚感冒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杨海丽,李志浩(6):39“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组方特点试析张磊,李海波(6):42民族医药哈尼族医药特色初!探陈祖琨,蒋燕,赵永刚,等(1):42《傣医方剂学》方歌编撰及典型实例浅析施剑平,陈清华,熊金富,等(1):45中、彝医文化传承的初步比较研究施剑平,王寅,郑进(2):50从人类学视觉解析怒族佤族医药文化的功能侯宾,王志红,谢薇(3):40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字文献述略刘虹,陈柏君,罗艳秋(3):43从96首藏药方剂探讨藏药使用甘草的特点和规律王璞,王亚旭,张瑶瑶,等(4):29玉葡萄根、茎生药初步研究逯珍花,张洁,谭文红(4):32泛亚国际民族医药交流与合作———桥头堡战略下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云南民族医药刘本玺,董广平,杨本雷,等(4):34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文献的界定及其特点研究罗艳秋,徐士奎,刘虹,等(5):58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现状及思考保丽娟,李永强,刘虹(5):62中医、藏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诊疗的比较徐雅,马淑然,李澎涛(5):65有毒蒙药常用减毒方法研究探讨王璞,王亚旭,王聿成,等(5):68国际化视野下我国民族医药发展探微吴道显,孙永林,王珍喜(6):34名医经验魏玮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体会王彦,魏玮(1):50徐力教授传统辨证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治疗乳腺癌经验唐鸽(1):52赵和平辨治黄褐斑八法孟彪,高立珍(2):54何明教授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经验刘秀茹,郝素英(2):56吴生元教授应用潜阳封髓丹治疗血液病经验举隅赵常国,陈艳林,彭江云,等(3):47刘复兴教授学术思想发微欧阳晓勇,黄虹,叶建州,等(3):49吴荣祖教授运用温水燥土达木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机理探析吴文笛,姜莉云(4):38陈乔林教授运用升散与清泄并施的经验宋欠红,李云华,朱虹江,等(4):41小儿湿疹证治五!!法李刚,周晓媛,唐汝宁,等(5):71严世芸教授以五脏同治法论治心衰病经!验郑晓丹(5):74王力宁教授治哮防喘的用药特点钟李英,王力宁,高冲,等(5):77朱益敏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验案两则李磊,朱益敏,严露,等(5):80从《金匮要略》虫类药运用谈痹证治疗吴生元,吴晶金(6):44吕立江教授杠杆定位手法结合康复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经验总!结初真秋,赖庆钟,陆森伟(6):46吴生元教授应用潜阳封髓丹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李兆福,刘维超,彭江云(6):49针灸推拿电针不同原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蔡荣林,胡玲,吴子建,等(5):23风府、哑门穴位针刺安全深度的MRI和尸体对照研究唐柱生,褚鑫,丛树园,等(5):28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彭传玉,胡玲,吴子建,等(6):52针灸配合甘露醇、地塞米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疗效观察罗琳,陶惠琼,田有坤(6):56临床研究魏执真教授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验李雅君(1):54康爱保生丸治疗30例ⅡB期性传播感染HIV/AIDS患者临床疗效观!!察蔡怡,段呈玉,方路,等(1):56补肾活血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探析吴薇(1):60针刺对缺血性中风相关危险因子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李梦,李佩芳,韦晓丽,等(2):58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疗效评价的Meta分析张喜芬,赵保礼(2):62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特征的文献研究吴峥嵘,何明(2):67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a和IL-6的表达及疏血通干预的临床意义王咏龙,邹晓辉,党利华(2):7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3-2013年证素文献评析杨涛,吴承玉,姜荣荣(3):53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粘膜炎症程度相关性的研究谢晓平(3):56益气化瘀法对妇科血证止血疗效及子宫内膜影响的临床观察杨廷仙,纪雯雯,苗晓玲(3):58桂枝加葛根汤结合推拿对颈型颈椎病后伸肌群影响临床研究张坤木,张政,钟灼琴,等(3):60腧穴特性探微王建明,张春艳(3):64千金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李晓玲,殷红莲,宋映涛,等(3):66 7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调查分析曾月婵,林青,李胜前,等(3):69基于关联规则的心系基础证与舌脉表现相关性初探杨涛,吴承玉(4):44中医药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的影响王莉,张祺箐,冯正权(4):47小儿推拿现状分!!析李冬梅,戴翥,杨芝仙,等(4):50山楂降脂丸联合小剂量辛伐他汀胶囊对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的干预分析王继华,王素丽,孔令风,等(4):52中医癫狂辨证与西医重性精神障碍诊断匹配性研究罗诚,阮冶,杨俊伟,等(4):55滇中地区冬春季夹燥外感病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朱耀,王寅(4):59浮针结合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80例临床研究张东云,宋海云(4):61中药辨证调理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认知功能障碍李阳波,姚旭辉,宋娇(4):64 729例特禀体质小儿咳嗽证型分布规律研究姚勇志,王力宁,吴曙粤,等(5):30益气温阳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白丽梅,刘国勋,周进国(5):36 PPAR-γC161T和CYPⅡE1基因多态性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关系刘静,卞冬雪,施军平(6):59 299例北京市中小学生中医体质类型与近视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杨寅,陈迪,梁远波,等(6):63中晚期宫颈癌维吾尔族患者舌脉像初探周之毅,张淑娟,阿提坎·卡吾力,等(6):67思美泰联合中药茵陈利胆方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彭皇青,顾江红(6):71滋肾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III期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观察彭涛,彭利,滕青枚,等(6):74临床观察小夹板外固定配合外伤1号药膏外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10例临床观!察易红赤,包可,王琦,等(1):63耳穴贴压结合体针治疗慢性胆囊炎33例的临床疗效观察李修阳(1):66针刺与超短波配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石瑜,吴志明,瞿建文(1):69丹莪妇康煎膏治疗不同病因慢性盆腔痛122例分析林松,李云霞,赵子菡(1):71应用温阳法治疗皮肤病的体会李丽琼,欧阳晓勇,张明(2):7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邓红玲,张金红(2):76玻璃酸钠联合中药、功能锻炼治疗中、晚期股骨头坏死近期临床疗效观察李峻辉,罗志红,宁亚功,等(3):72三草汤熏洗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60例临床疗效观察杨若俊,何平,苏艳,等(3):74小柴胡汤加味结合针刺治疗围绝经期肝气郁结型颈性眩晕屈扬,王天宇,卢军,等(4):68骨痹合剂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邓鹏鹏,钟晓君,涂天雄,等(4):71定经汤加减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临床观察喻小燕,周英(4):74后扳拔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陈永犟,张仕年(4):77天丹通络胶囊治疗轻中度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李在望,张剑平,石国锋,等(4):79从案例谈消化性溃疡的治验体会杨玲(4):81《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第36卷文题索引[(期):页]离子导入三伏贴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霍莉莉,虞坚尔,夏以琳,等(5):40消瘰丸联合龙血竭胶囊治疗甲状腺结节37例疗效观察范丽萍,余江毅(5):44行气活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0例临床观察李捷,赵荣(5):47通畅助孕方结合腹腔镜治疗盆腔粘连性不孕的疗效观察赵淑媛,苗晓玲,周晓娜,等(5):49地黄和胃口服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观察周泽敬(5):53金纳多联合针灸治疗感音性耳鸣的疗效观察张娴,张金良(5):55简便中药漱口防治放化疗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邹莹(6):78中西医结合治疗癔球症临床疗效观!!察史萍慧(6):80医史文献五磨饮子考释梁玲,聂坚,张建英,等(1):73《产宝杂录》附卷“芸窗万选方”方药运用特点探析岳胜难,姜丽娟,卜德艳,等(1):76张元素遣方用药特色探析杨昆蓉,褚贵保(1):78《伤寒杂病论》中小便不利辨治规律和特点探析刘春兰,宋鹏(2):79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下法应用浅探马駃,陈文慧(3):77浅析《刘涓子鬼遗方》的学术贡献杨恩品(3):79越南黎有卓《海上医宗心领》述评阮氏李,杜尹心,王寅(3):82周慎斋论治内伤虚损病证思想探析江珂锓,王悦(6):83《伤寒论》第253条原文用方辨析董禹(6):85放眼海外英美中医教育的现状及思考吴永贵,戴翥,熊磊(1):80中医西传的源头—法国针灸之父苏里!!耶贺霆(2):81中医药文化近十余年来在英国的传播发展张杰,廖启顺,穆丽华,等(5):82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途径与对策研究李和伟,杨洁,郎显章(6):91学术探讨与争鸣从中医体质角度防治慢性病探讨郑燕飞,焦招柱,王济,等(4):82浅析“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梅之凌(4):85关于中西医结合的思!!考熊航,王玉来,郭蓉娟(6):87教学研究PBL教学法与中医药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李晓燕,冯妮,吕红玲(1):83跟骨三柱分型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董玮,高启龙,常敏,等(1):86语境顺应论视阈下的《黄帝内经》英译策略探析周冬梅(1):88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刘娜,侯安国,张文平,等(2):84《中药化学》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设计与思考李文军,李旋珠(2):87高等中医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服务对策研究吕峰,苗婷秀,周红黎,等(3):85中医药院校留学生传统医学人文观构建探微黄莺,陈光先,岳胜难,等(3):88建立等级考试制度促进《内经》课程学习谷峰,陈士玉,朱鹏举(4):88高等中医院校医学心理学综合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秦竹,马定松(4):90中药鉴定学理论教学方法探讨杨竹雅,桂镜生,杨树德(5):85中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人文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探索曹康,仇菲,蒋健(5):88多措并举全面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夏咸松,赵怀清,陈林兴,等(6):95综述“肝肾同源”理论的研究进展罗俊华,巴元明(1):91姜黄素类似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田雪琪,田凯,陈朝银(1):94白藜芦醇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研究概况程丑夫,刘虹(1):98四逆汤君药之辨!!析薛婧,代蓉,董柳慧,等(2):90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的中西医治疗现状余韬,王抒雁,金凤丽(2):95推拿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井夫杰,黄大伟(2):98中药正性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机制的进展张昕,李玛琳(3):91神阙穴隔盐灸疗法的理论探讨与临床应用查必祥,杨骏,石菲菲(3):95蒙医涂摩疗法研究进展哈斯高娃(3):99尿毒症的中医认识刘莱莱,段娟(4):93促骨修复的重组生长因子的研究开发进展杨阳,李玛琳(4):96银屑病关节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李玲玉,彭江云,杨会军(5):91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概况张金静,杨骏,张庆萍(5):95活血化瘀法在中医美容中的运!用左立,孙亦农(5):98逆流挽舟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浅探占新辉,王微,符思(6):98(卷终)《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第36卷文题索引[(期):页]刊名:云南中医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年,卷(期):2013(6)引用本文格式:《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第36卷文题索引[(期):页][期刊论文]-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3(6)。
中医舌象特征与体质类型关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鬣 D e s i g n a n d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T C M T o n g 1 圈 t e n r
I Z H U M i n g — f e n g , D U J i a n — q i a n g , D I N G C h e n g — h u a
3 3 0 0 0 4; 2 . 江西 中 医药大学 基础 医学 院
南昌3 3 (
摘要 : 针对 中医舌 象特征与体质类型之 间可能存在着某些
型关联 系统 , 为揭示其 中的 内在关联规律提供科 学有效的 细介绍 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系统利 用计 算机 对受检 者{ 敏感性分析找 出舌象特征 与体质 类型之 间的 内在 关联 。j
2 . S c h o o l o f F u n d a m e n t a l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 J i a n g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e, n N a n c h a n g 3 3 0 0 0 4, C h i n a .
江 西 中医 药 大学 学报 2 01 5 年 6月 第 2 7卷 第 3期
J OU RNA L OF J I ANGX IUNI V E RS I T Y OF T C M 2 0 1 5 V o 1 . 2 7 N o . 3
中医舌象特征 与体质 类
★ 朱 明峰 杜 建 强 丁成 华 聂斌 何 才
Ab s t r a c t : Ai mi n g a t t h e p r o b l e m t h a t t h e r e mi g h t b e s o me c o r r e l a t i o n s b e t we e n T C M t o n g u e f e a t u r e s a n d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t y p e s ,t h i s p a p e r d e s i g n e d a n d i mp l e me n t e d a T CM t o n g u e f e a t u r e a n d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t y p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s y s t e m,i n 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 a k i n d o f s c i e n t i i f c a n d e f - f e c t i v e me t h o d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me a n s f o r r e v e a l i n g t h e i n n e r c o r r e l a t i o n r u l e s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d e t a i l t h e s y s t e m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t h e s y s t e m f u n c t i o n s a n d t s s y s t e m u t i l i z e d c o mp u t e r t o c o l l e c t t o n g u e i n f o r ma t i o n a n d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i n f o r ma t i o n a s we l l a s ma k e a u t o ma t i c a n a l y s e s a n d r e c o g n i t i o n s ,a n d u t i l i z e d s p e c i i f c i t y a n d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n a l y s e s t o i f n d t h e i n n e r c o re l a t i o n s b e t w e e n t o n ue g f e a t u r e s a n d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t y p e s .T h e r e c o g n i t i o n a n d a n a l y s i s r e s u l t o f t h i s s y s t e m c a n b e u s e d a s a s c i e n t i i f c a n d r e l i a b l e b a s i s o f p r a c t i c e s i n T C M c l i n i c a l d i a g n o s e s , a n d c a n p r o v i d e a n i n t e g r a t e d s o f t w a r e p l a t f o m r o f T C M t o n ue g a n d T CM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i n n e r c o r e l a —
应用模糊数学探讨心系病位、病性特征与基础证的相关性
AB S TRAC T:To d i s c u s s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e e n t h e f e a t u r e s o f d i s e a s e l o e a t i o n a n d n a t u r e a n d t h e b a s i c s y n d r o me s o f t h e h e a r t
示兼 夹病 位 及 病 性 。利 用模 糊 数 学方 法能 较 好 的模 拟 心 系病 位 、 病性 特 征 与基 础 证 的模 糊 映 射 关 系, 该 思路 可 应 用 于 五 脏 系
统辨 证 体 系 中 , 为 病 证 规 范化 研 究提 供 参 考 。
关键 词 : 心 系基 础 证 ; 病位特征 ; 病性特征 ; 模 糊 数 学
f u z z y r e c o g n i t i o n,M ATL AB wa s u s e d t O s e t u p t h e f u z z y r e c o g n i t i o n mo d e l o f t h e b a s i c s y n d r o me o f t h e h e a r t s y s t e m t O t e s t
《黄帝内经》中“舌”相关理论探析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1年5月第36卷第5期CJTCMR May 2021, Vol.36, No.5•2479 ••论著•《黄帝内经》中“舌”相关理论探析解天骁\许朝霞王忆勤燕海霞2C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201203; 2上海市健康辨识与评估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3)摘要:舌诊是中医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针刺舌下络脉亦为针灸治法之一。
很多医家认为舌诊起源于《伤寒 论》,但《黄帝内经》中对“舌”生理病理之描述也可视为S诊的理论基础=■文章基于《黄帝内经》,从舌与经脉的关系、望舌诊察病证、刺舌疗法3个方面对其中“舌”相关的理论和临床证治内容进行梳理,以期为深人研究中医舌诊奠定基础,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黄帝内经;舌;脏腑;经络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673880 ),上海市中医药标准化培育项B(No.ZY3- GJHZ-1-1001-11 )Theoretical analysis about 'tongue' in Huangdi NeijingXIE Tian-xiao1.XU Zhao-xia2,WANG Yi-qin2,YAN Hai-xia2('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Key Laboratory of Health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Shanghai, Shanghai 201203, China )A b s t r a c t!Tongue diagnosis is a unique metho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Acupuncture at thesublingual collaterals is also an acupuncture treatment. Many doctors believe that tongue diagnosis originated from S h a n g h a nL un, but the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description of tongue in H u a n g d i N eijin g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of tongue diagnosis. Based on H uangdi N eijing, this paper sorted out the theory and clinical treatment content of 'tongue' from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ngue and channel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and syndromes by lookingat the tongue and pricking tongue therapy,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in-depth study of TCM tongue diagnosis and provide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 e y w o r d s:T o n g u e: Zang-fu viscera: ChannelFunding: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81673880), Chinese Medicine Standardization Cultivation Project of Shanghai (N〇.ZY3-GJHZ-1-1001-11)舌是人体脏腑生理病理变化的表现窗口,与人体 诸多经脉相连,脏腑病变会表现为舌象的变化。
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上海道生注册证
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上海道生注册证一、介绍身体健康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而中医体质辨识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从而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
在上海,道生注册证是一种具有权威性的证书,可以用于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
本文将详细探讨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和上海道生注册证的相关内容。
二、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的原理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是一种通过观察舌苔、舌质、舌脉等信息,对人体体质进行辨识的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舌苔的颜色、形态、厚薄、湿燥程度等可以反映人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功能等情况;舌质的颜色、形态、纹理等可以反映人体的气血运行、营养状况等;舌脉的形态、长度、颜色等可以反映人体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等。
三、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的步骤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准备工作在进行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准备一张干净、明亮的照片,用于记录舌苔、舌质等信息。
同时,需要准备一根舌苔刮子,用于清除舌苔。
此外,还需要准备一支舌诊灯,用于照亮舌面。
2. 舌苔信息采集舌苔是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中重要的指标之一。
在采集舌苔信息时,需要将舌苔刮除,然后用舌诊灯照亮舌面,观察舌苔的颜色、形态、厚薄、湿燥程度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3. 舌质信息采集舌质也是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中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采集舌质信息时,需要观察舌面的颜色、形态、纹理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舌面的颜色可以分为淡红、红、紫、淡白、红白相间等不同类型;舌面的形态可以分为胖瘦、长短、宽窄等不同类型;舌面的纹理可以分为细腻、粗糙、裂纹等不同类型。
4. 舌脉信息采集舌脉是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采集舌脉信息时,需要观察舌脉的形态、长度、颜色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舌脉的形态可以分为细长、粗短、曲直等不同类型;舌脉的长度可以分为长短不一、延伸不到舌尖等不同类型;舌脉的颜色可以分为红、紫、淡白等不同类型。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舌脉分布规律及舌脉—中药关联规则研究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舌脉分布规律及舌脉—中药关联规则研究目的: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和临床观察,探索出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舌苔、脉象的分布规律以及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舌脉-中药关联规则。
资料与方法: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中医药”等为检索词,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CBM光盘数据库,收集1990-2013年国内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有关缓慢性心律失常相关的研究文献,以SPSS Statistics 20.0和SPSS Clementine12.0统计分析软件作为数据挖掘工具进行数据挖掘,以Apriori算法作为关联规则挖掘的算法依据,以Python作为数据预处理语言,挖掘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中舌苔、脉象分布规律及与中药关联规则。
同时观察60例2011年2月份—2015年2月份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对6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苔、脉象进行重点观察和记录,并建立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及SPSS 20.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整理。
依据数据挖掘研究,将其研究所得出现频率高、关联性较强的中药,进行合理搭配与加减,形成本院自拟方剂。
在60例患者中选取与数据挖掘结果相类似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上述本院自拟方剂3个疗程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心电图、临床症状、舌苔脉象的改善情况。
结果:1.文献挖掘320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药,取前十位依次为:附子(58.34%)、桂枝(51.19%)、黄芪(47.45%)、丹参(45.97%)、炙甘草(39.27%)、麦冬(38.48%)、当归(34.73%)、细辛(33.14%)、党参(30.31%)、川芎(29.17%)。
2.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脉象主要以迟脉、沉脉、结脉为主,中药附子(38.67%)的关联性最强,其次依次为桂枝(37.48%)、黄芪(33.93%)、甘草(27.85%)。
舌诊的辨证论治初探
舌诊的辨证论治初探
宋丽娜;陈桂敏
【期刊名称】《神经药理学报》
【年(卷),期】2004(021)004
【摘要】舌诊,又称辨舌,是指通过观察舌象,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断方法,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
古为心之苗,又与肝、肾、脾、膀胱、三焦等许多经络相通,使舌与全身形成一个整体,许多内在病变可以从舌象上反映出来。
“病之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必形于舌。
”兹浅析如下,敬请斧正:【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宋丽娜;陈桂敏
【作者单位】张家口医学院中医系2001级,075000;张家口医学院中医系,075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1.25
【相关文献】
1.舌诊在中风辨证论治中的体会 [J], 李红萍
2.犬二尖瓣闭锁不全病及其辨证论治初探Ⅱ——传统兽医学对二尖瓣闭锁不全病的辨证论治初探 [J], 陈武;穆祥;若尾义人;石野孝;木村有纪
3.钱远铭用舌诊指导辨证论治的经验 [J], 蔡渔琴
4.舌诊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初探 [J], 吴也平
5.舌诊指导辨证论治经验点滴 [J], 逄金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证型关联规则挖掘数据集
中医证型关联规则挖掘数据集一、中医证型中医证型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等信息,综合分析判断出的疾病的特点和规律。
中医证型是中医诊断的基础,对于指导中医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联规则关联规则是数据挖掘中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发现数据集中项集之间的关联关系。
关联规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集中的规律和特点,从而进行更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三、中医证型关联规则中医证型关联规则是将中医证型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挖掘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过分析中医证型与疾病、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之间的关联规则,可以帮助中医师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中医证型关联规则的挖掘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症状描述、体征观察等信息,并将其整理成结构化的数据集。
2. 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和规范化处理,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3. 特征提取:从数据集中提取与中医证型相关的特征,例如症状、体征、舌脉等信息。
4. 关联规则挖掘:采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如Apriori算法、FP-growth算法等)对数据集进行分析,找出中医证型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联规则。
5. 规则评估与选择:根据关联规则的支持度和置信度等指标对挖掘结果进行评估和选择,筛选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关联规则。
6. 结果解释与应用:对挖掘得到的关联规则进行解释和应用,为中医师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
中医证型关联规则的应用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挖掘中医证型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联规则,可以帮助中医师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演变规律,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例如,对于某种疾病的治疗,如果发现某个中医证型与某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有较强的关联规则,可以选择该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中医证型关联规则还可以用于中医药研究的指导,帮助发现潜在的中药组方和药物作用机制。
中医证型关联规则的挖掘可以为中医临床实践和中医药研究提供有益的支持和指导。
基于关联规则和隐结构模型的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用药规律
基于关联规则和隐结构模型的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用药规律金悦婷;刘芳宇;叶浩然;何莎莎;郭玉红【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24(43)2【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用药规律及中医证型,为临床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提供中医辨证思路和依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6月关于脓毒症心肌损伤临床治疗的文献,将文献中的方剂录入Excel,规范中药名,统计药物频次、功效、药性、药味和归经,用SPSS Modeler18.0将频次≥4的中药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点,得到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
利用Lantern5.0软件对频次≥4的药物进行隐结构及综合聚类分析。
[结果]纳入文献47篇,方剂48首,涉及中药98味,频次≥4的中药共33味,频次最高的是前五位是丹参、黄芪、当归、川芎、大黄,关联规则分析共4条中强度关联规则,其中,置信度最高的为丹参和黄芪这个组合。
隐结构模型分析包含6个隐变量。
[结论]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治疗以活血化瘀药为主,根据病情加减清热药和补虚药。
通过以方测证,推测脓毒症心肌损伤代表证候为气阴两虚证、毒热瘀阻证、阳气暴脱证、气虚血瘀证,可见病机是本虚标实。
【总页数】6页(P107-112)【作者】金悦婷;刘芳宇;叶浩然;何莎莎;郭玉红【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市中医药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相关文献】1.基于隐结构模型和关联规则探讨急性胰腺炎的用药规律2.基于隐结构模型和关联规则探讨急性胰腺炎的用药规律3.基于隐结构结合关联规则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组方规律4.基于关联规则结合隐结构模型挖掘脓毒症的基础证候分布特征5.基于CiteSpace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可视化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脏疾病的舌象与心功能关系的临床观察
心脏疾病的舌象与心功能关系的临床观察
潘秋翔;高丙麟
【期刊名称】《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0(006)002
【摘要】心主血脉,开窍于舌。
心与舌有密切的联系,心的气血与舌相通,舌诊是心脏疾病各证研究的重要依据,但舌象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国内尚少报道。
本文就不同的心脏疾病舌质变化和心功能的关系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并初步进行探讨。
临床资料本组51例心脏病人,均为门诊患者,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9岁。
其中冠心病22例,肺心病6例,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5例(其中房性早搏2例,室性早搏2例,房颤1例),心肌炎6例,风心病7例,高心病5例。
全部病例分红舌(包括舌尖红),紫舌,淡白舌三组。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潘秋翔;高丙麟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04
【相关文献】
1.舌象量级诊断方法对521例舌象特征的临床观察 [J], 许家佗;张志枫;方肇勤;王志国;裘磊;张潮
2.中风患者的舌象观察及舌象与脑脊液,血脂的关系初探:附90例临床观察 [J],
王合森
3.48例乙型慢性重型肝炎舌象与分期关系的临床观察 [J], 刘琦
4.心包内分泌功能与心脏疾病及心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J], 温绍君;刘洁琳;张维君
5.心脏疾病78例左心功能心脏磁共振和二维心脏彩超评价的对比分析 [J], 林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 目团 队在 开 展 心 系基 础 证 I 3 l 的研 究 中 , 通 过
文 献 调研 、 流 行性 学 调 查 及 专 家 咨 询 等 方 法 , 确 定 了 8类 心 系基 础 证 。搜 集 了江 苏 省 中 医院 病 案 室 2 0 0 0 — 2 0 1 0年 存 档 的心 系 病 证 的 医 案 1 3 9 4份 , 古
_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7 —1 5
作者简介 :杨 涛( 1 9 8 7~) , 男, 江苏南京人 , 博 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心系病位特征及基础证 的研究 。 △通信作者 : 吴 承玉 , E - m a i l : c h e n g y u 7 2 0 @y a h o o . c o n. c n
第3 6 卷 第 4期 2 0 1 3年 8月
云 南 中 医学 院 学 报
J o ur n a l o f Yu n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e
1 资料 及方 法
1 . 1 数据 准备
份, 心火 亢 盛 证 5 3份 , 痰蒙心神证 1 1 2份 , 瘀 阻 脑 络证 3 2份 。 利用 S Q L S e r v e r 2 0 0 5建立病 案 数据库 ,
以基础证 、 舌神、 舌形 、 舌态 、 舌色 、 苔色 、 苔质 、 脉象
V0 1 .3 6 No .4 8.2 01 3
基 于关联规则 的心 系基础证与舌脉表现相关性初探
杨 涛 , 吴承玉△
( 南京 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江苏南京 2 1 0 0 4 6 )
摘要 :目的
运用 Mi c r o s o f t 关联规则探讨心系基础证与舌脉表现的相关性 。方法
历 代 医家 在 长 期 的 医疗 实 践 中提 出多 种 辨 证 方法 , 如 八 纲辨 证 、 气 血津 液 辨 证 、 脏 腑 辨证 、 六 经 辨证 、 卫 气 营血 、 三 焦 辨证 等 , 由于产 生 于不 同 的时 代 背景 下 , 其 理论 特 点 和 适 用 范 围不 尽 相 同 , 彼 此 间 尚存 在 名实异 同 , 甚 至 相互矛 盾 之处 。鉴于此 , 吴 承 玉教 授 经 过 数 十年 的研 究 与 实 践 , 提出“ 以五 脏
时要设计符合 中医药数据特点的新算法 , 从而为五脏系统数字化辨证体系服务。
关键 词 :心系 ; 基础证 ; 舌脉表现 ; 关联规则
中 图分 类 号 :R 2 5 6 . 2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0 — 2 7 2 3 ( 2 0 1 3 ) 0 4 — 0 0 4 4 — 0 3
机组 合 后 可 以执简 驭 繁地 把 握灵 活 多变 的证l 1 l 。然 而, 四诊 采 集 的信 息具 有 主观 性 、 模 糊性 等 特点 , 加 之病 位 、病性 特征 与基础 证 之 间 的关 系错 综 复杂 , 阻碍 了五脏 系统辨 证体 系 的推广及 应用 四 。 关 联规 则是 描述数 据库 中数据项 之 间潜在 关 系 的规则 , 即根 据一个 事务 中某些 项 的 出现 , 可推 导 出 另一些 项 在 同一事 务 中也 出现 。Mi c r o s o f t 关 联算法 是优先 关联 族算 法 , 即F P — G r o w t h算法 _ 3 l 。本 文利用 Mi c r o s o f t 关联 规则算 法 ,建立 心 系基础证 与 舌脉 表 现 的关 联规 则模 型 , 并对 1 7 4 1 份 心系病 案资 料进行 分析 , 用 以探讨 心系基 础证与舌生 的可能性 , 例如
一
条规则中有 A的条件下会有 B ( A = > B ) 的概率是
¥ 基 金 项 目 :江 苏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课题 ( N O: B K2 0 0 9 4 2 9 ) ; 江 苏 省 研 究 生 创 新 计 划项 目 ( NO: C XZ Z 1 30 6 0 7)
为字段 , 将病 案 录人数 据库 。
1 . 2 方 法
利 用 Mi c r o s o t数 据 挖 掘 平 台 建立 关 联 规 则 模 f 型, 以舌神 、 舌形 、 舌态 、 舌色 、 苔色 、 苔质 、 脉 象为 输 入项 , 基础证 为 预测项 , 设 定算法 最小 支持 度 MI N I —
今医案及临床报道 的典型医案 3 4 7 份 ,合计 1 7 4 1
份, 其 中 涉及 心 气 虚 证 6 2 1 份, 心血虚证 7 0份 , 心
阴虚证 1 8 4份 ,心 阳虚证 1 2 1 份 ,心 血瘀 阻证 5 4 8
为病位核心 , 按病性分类立证” 的五脏系统辨证体 系, 研究 由单一病位与病性构成的基础证 , 将其有
M UM
—
S U P P O R T = 0 . 0 3 ( 生成 规 则之 前 必须 包 含项 集
的事例 的最小 概率 ) , 最 小 概 率 MI N I MU M— P R O B A—
B I L I T Y - - 0 . 4 ( 指 定规则 为 “ 真” 的最小 概率 ) 。
2 结 果
利用 M i c r o s o f t 数据挖掘平 生成 2 9 4条规则 , 其
台, 建立心 系基础证与舌脉表现的关联规则模型 , 并对 1 7 4 1 份心 系病案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神证 6条 ; 规则 能够反 映基础证 的舌 脉特点及基础证之间 的相关性 。 结论
中涉及心气虚证 1 5 8条 , 心血虚证 1 条, 心 阴虚证 8 条, 心阳虚证 4条 , 心火 亢盛证 4条 , 心血瘀 阻证 1 1 3条 , 痰蒙 心 运用关 联规则算法能够探 明心 系基础 证与舌脉表现之间 的关系 , 但算法设置及规则整理 尚存在不足之处 , 在今后 的研究中 , 要尝试 多算 法的联合使用 ,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