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和护理

合集下载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1.评估和监测:在护理开始之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询问疾病史、进行身体检查、检查下肢肿胀和疼痛程度等。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和血压等。

2.防止进一步血栓形成:护理人员应尽力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包括提醒患者不要久坐或久站,可以适当地提醒患者活动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

3.应用抗凝药物:抗凝药物是防止和治疗DVT的主要药物。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采用何种抗凝药物,并指导护士进行药物的给予和监控。

常见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华法林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等。

4.疼痛管理:深静脉血栓常伴有下肢疼痛。

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5.适当使用弹力袜和压力装置:弹力袜和压力装置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返流和淤血。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佩戴和使用这些辅助工具,以获得最佳效果。

6.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下肢,观察是否出现肿胀、热感和红肿等症状,以便及早发现血栓的复发或并发症。

7.教育患者: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关于DVT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原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

还应教授患者正确的肢体活动和抗凝药物的使用方法,并告诉他们何时需要及时就医。

8.心理支持:DVT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很大的负担。

护理人员应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带来的困难。

总结起来,深静脉血栓护理的常规包括评估和监测患者病情、防止进一步血栓形成、应用抗凝药物、疼痛管理、适当使用弹力袜和压力装置、定期检查、教育患者和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护理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康复的机率,减少并发症,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参考资料)(一)预防血栓形成1、增加活动手术、分娩、长期卧床等是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应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①长期卧床病人,应协助其定时翻身。

②对手术后、产后妇女,应指导和鼓励其早期床上活动,包括深呼吸,下肢的被动及主动活动,如膝、踝、趾关节的伸屈、举腿活动。

若病情允许,鼓励此类病人尽早离床活动。

2、避免血液淤滞避免在膝下垫硬枕、过度屈髋,以免影响静脉回流;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吊袜和紧身衣物。

3、预防静脉管壁受损对长期输液者,尽量保护其静脉,避免在同一静脉的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输注刺激性药物时,避免药液渗出血管外。

4、早期发现手术后或产后病人若出现站立后下肢沉重、胀痛等不适,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二)非手术治疗的护理1、卧床休息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

2、抬高患肢患肢宜高于心脏平画20~30cm,以促进血液回流,防止静脉淤血;并可降低下肢静脉压,从而减轻水肿与疼痛。

3、病情观察观察患肢脉搏和皮肤温度的变化,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画的周径。

4、并发症的观察①出血:抗凝疗法期间,每日检查凝血时间或凝血酶原时间,判断有无出血倾向。

②肺动脉栓塞:若病人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提示可能发生肺动脉栓塞,应立即嘱病人平卧、避免作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5、禁烟以防烟中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影响血液循环。

6、饮食进食低脂、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7、术前准备除做好常规准备外,还应①全画了解年老体弱病人的心、脑、肺、肝、肾等重要器宫的功能。

②了解出、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

③训练病人卧床大、小便;为避免术后过早排便,术前2~3日起少渣饮食,术前晚灌肠,排空积粪。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指在深静脉内形成的血栓,通常发生在下肢的深静脉中。

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因此护理措施对于预防和管理DVT非常重要。

以下是针对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1.患者教育:教育患者有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选择,以及警告患者关于可能的并发症,如肺栓塞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2.风险评估和筛查:对于高危患者(如手术患者、长时间卧床、脱水或有家族史),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和筛查,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3.活动促进: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如尽早床上活动、站立或行走,以预防和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4.压力和肢体抬高:对于有肢体肿胀或疼痛的患者,教育他们使用弹力袜或压力绷带,以促进血液循环,并保持肢体抬高以减轻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压力。

5.及时更换体位: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鼓励及时更换体位,每2小时移动一次肢体,以避免长时间的压力。

6.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识别和控制:评估患者的风险因素,如肥胖、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采取措施控制这些因素。

7.抗凝治疗:对于高危患者或已确诊DVT的患者,可能需要抗凝治疗。

护士负责监测患者INR(国际标准化比率)或凝血酶时间等相关指标,以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8.使用抗血栓药物:护士需要监测患者使用抗血栓药物的剂量,监测有关使用的血液疗法(如丙种球蛋白和逆转剂)。

9.外科干预:对于严重或危及生命的DVT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护士需要提供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包括手术感染控制、止血和伤口护理。

10.疼痛管理: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疼痛,护士需要进行评估,并提供合适的疼痛管理措施,如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11.转运和康复:对于需要转运的DVT患者,护士需要确保适当的安全措施和康复计划,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再发。

总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风险因素、病情和治疗选择。

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关键信息项1、护理目标:预防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3、护理措施:涵盖一般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护理、物理治疗护理、饮食护理等。

4、患者教育:包含疾病知识、自我护理方法、康复注意事项等。

5、潜在并发症及处理:如肺栓塞、出血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11 护理目标111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通过早期活动、物理预防措施等,降低血栓发生的风险。

112 促进已形成血栓的溶解采取适当的治疗和护理手段,加速血栓的消退。

113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14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减轻疼痛和不适,使患者能够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12 护理评估121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询问近期手术史、创伤史、长期卧床史、恶性肿瘤病史等。

122 症状观察注意患者是否有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皮肤颜色改变等症状。

123 体征检查测量双侧下肢周径,对比差异;检查 Homans 征、Neuhof 征是否阳性。

124 实验室检查关注 D二聚体、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13 护理措施131 一般护理1311 体位护理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 20-30cm,促进静脉回流。

1312 活动指导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床上活动,如深呼吸、足踝的主动屈伸运动;病情允许时,尽早下床活动。

1313 保暖注意患肢保暖,但避免热敷,以免加重组织缺氧。

132 病情观察1321 观察下肢症状每日测量患肢周径,观察肿胀、疼痛等症状的变化。

1322 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的变化,警惕肺栓塞的发生。

1323 观察出血倾向在抗凝、溶栓治疗期间,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瘀斑,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黑便等。

133 药物护理1331 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监测凝血功能,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血。

静脉血栓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大全

静脉血栓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大全

静脉血栓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大全在临床实践中,静脉血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静脉血栓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两种类型,其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静脉血栓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我们需要做详细的了解和分析,以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

静脉血栓的护理问题静脉血栓是血管内形成的血凝块,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相应的症状和并发症。

在护理静脉血栓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需要特别关注:1.风险评估: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需要及时评估,包括年龄、性别、肥胖、长时间卧床、手术后等。

2.预防措施:需要制定合理的预防静脉血栓的措施,如提供患者弹力袜、鼓励活动、定期转换体位等,减少血栓发生的概率。

3.症状监测: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下肢肿胀、疼痛、色泽改变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护理干预:定期进行护理干预,包括教育患者合理的锻炼方法、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帮助患者有效应对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为了有效处理和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度过难关,恢复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静脉血栓护理措施:1.定期翻身: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时帮助其翻身,保持血液循环通畅,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

2.促进血液循环:通过按摩、热敷等方式促进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静脉血栓的风险。

3.合理运动: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运动或者站起活动,促进肌肉收缩,减少血液淤积。

4.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抗凝药物或者抗栓塞治疗,以防止静脉血栓的进一步发展。

5.心理护理:面对静脉血栓的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静脉血栓的护理工作涉及多方面的内容,需要护理人员全面了解疾病特点和护理方法,合理制定护理计划,以提供病人最为有效的护理及治疗。

只有科学规范的护理工作,才能真正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一、引言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栓形成在深部静脉内的一种疾病。

它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并可引起肢体深静脉回流障碍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重视深静脉血栓的护理,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以防止其发生和进一步恶化。

本文将介绍深静脉血栓护理的相关措施。

二、护理措施1. 定期进行深静脉血栓的评估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深静脉血栓评估,包括以下内容:•寻找静脉血栓的常见症状,如肿胀、疼痛、发红等;•观察下肢肌肉力量和活动情况;•询问患者有无出现呼吸困难或胸闷等肺栓塞症状。

通过定期评估,可以及早发现患者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以及早期干预。

2. 提供足够的活动和运动长时间的久坐或久卧容易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因此,对于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提供足够的主动和被动的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对于需要长时间坐姿的患者,可以安排定时的站立或伸展活动,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3. 使用抗凝药物抗凝药物是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措施之一。

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正确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在使用抗凝药物时,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4. 压缩治疗压缩治疗是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预防血栓脱落的有效手段。

护理人员可以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等工具,提供足够的压力,促进静脉回流。

使用压缩治疗时,应确保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合适的压力程度,以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

5.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一些饮食习惯可以帮助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如:•避免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适量饮水,保持良好的水分代谢。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交流,教育患者正确的饮食习惯,帮助他们预防深静脉血栓。

三、总结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重视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1.早期识别:护士应该对高危人群进行评估,包括长时间卧床、手术后恢复、肿胀、疼痛或静脉曲张等病史。

如果有DVT的症状,如肿胀、疼痛、腿部沉重感或腿部温度变化,应立即进行评估。

2.体位:对于高危患者,保持适当的体位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定期改变体位,避免长时间卧床。

同时,护士还应鼓励患者进行下肢锻炼,以提高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

3.防止交叉感染:由于DVT患者通常需要长期卧床,所以防止交叉感染非常重要。

护士应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洗手,并确保使用干净的床单、衣物和物品。

此外,还应定期更换导尿管和静脉留置针。

4.压力敏感:在DVT治疗过程中,深静脉压力感受器的作用非常重要。

护士应确保压力敏感器正常运作,并检查疼痛程度;同时,还应注意观察肿胀、色素改变、脉搏变化和温度变化等体征。

5.加强床垫:合适的床垫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护士应确保患者使用适当的床垫,并教育患者定期调整体位,以减少压力。

6.药物治疗:抗凝剂是治疗DVT的主要药物。

护士需要监测凝血指标,包括APTT、PT和INR等。

同时,还需要监测用药过程中患者的防治药物反应,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7.牵引和绷带压力:如果患者需要牵引或绷带压力,护士应确保适当的施压和保护它们不过紧。

定期检查压力和肤质的变化非常重要,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8.饮食管理:适当的饮食对于DVT的患者非常重要。

护士应教育患者饮食中不要过多摄入盐分和高脂肪食物,并鼓励增加富含蛋白质、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

9.定期评估:护士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和体温等生命体征。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DVT症状的变化,并鼓励患者及时报告任何新的不适症状。

10.教育和心理支持:护士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有关DVT的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信息。

此外,还应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可能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最后,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处理DVT。

血栓病人护理措施

血栓病人护理措施

血栓病人护理措施血栓病人是指血液在血管内凝结形成凝块,从而导致血管堵塞的一种疾病,常见的包括脑血栓和深静脉血栓。

对于血栓病人的护理,有以下主要措施:1.了解病情: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了解血栓病人的病情,包括病史、主要症状、病程等,以便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2.促进血液循环:血栓病人需要保持适当的体位,避免久坐或长时间站立,以减少血液滞留在下肢的可能性。

鼓励频繁活动,如走动、转身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在卧床的病人中,要定期更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预防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3.保持良好的皮肤护理:血栓病人容易出现水肿和感染的情况,因此需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对于有水肿的部位,可以使用压力袜或绷带以减轻肿胀。

定期检查皮肤有无红肿、破溃、溃疡等症状,及时处理。

4.饮食调理: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

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有助于维持血管的健康。

5.用药管理:按照医生的嘱咐,正确给予药物。

常见的药物治疗包括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和副作用,及时观察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血栓病人容易出现突发事情,如肺栓塞、脑中风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抢救。

7.心理支持:血栓病人需要面对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病人和家属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病情,加强对疾病的了解,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8.教育指导:对于血栓病人,护理人员需要给予他们相关的教育指导,包括疾病的知识、治疗的原理和方法、饮食的调理、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等。

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自我管理和防范意识。

总之,对于血栓病人的护理措施包括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良好的皮肤护理、饮食调理、用药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心理支持和教育指导。

深静脉血栓护理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

深静脉血栓护理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

深静脉血栓护理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会导致血栓在体内形成,通常发生在下肢深静脉。

DVT的护理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对于预防和治疗DVT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深静脉血栓护理操作流程以及评价标准。

一、深静脉血栓护理操作流程1. 评估和诊断- 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时间不活动的患者、手术后患者或严重肥胖者,进行评估。

- 收集病史信息,包括家族病史、药物使用史等。

- 进行体格检查,关注肿胀、疼痛、表面温度变化等症状。

- 使用超声检查、CT扫描等工具进行诊断。

2. 药物治疗- 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静脉抗凝治疗。

- 药物选择包括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

3. 物理操作- 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物理操作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 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包括活动腿部肌肉,使血液循环畅通。

- 对于行动困难的患者,应定期更换体位,进行被动运动。

4. 外科干预- 对于严重病情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外科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 常用的外科手术方式包括植入可溶解血栓过滤器、血栓切除和修复静脉瓣膜等。

5. 长期护理- 深静脉血栓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护理,以降低再次发生DVT的风险。

- 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如超声检查,以监测血栓形成。

二、深静脉血栓护理的评价标准1. 血栓大小和位置- 通过超声检查或CT扫描评估血栓的大小和位置。

- 根据血栓的大小和位置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2. 症状的改善- 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如肿胀、疼痛等是否减轻或消失。

- 症状的改善是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3. 预防措施是否到位-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也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

- 评价护理操作流程中的预防措施是否到位,例如药物使用、物理操作等。

4. 预后效果- 预后效果是评价护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再次发病率评估护理的效果。

结论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对于预防和治疗DVT患者至关重要。

深静脉血栓护理小讲课

深静脉血栓护理小讲课

肝素的使用方法
肝素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通常需要在医院或专业人员的监护下使 用。
肝素的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
出血
肝素可能引起出血,应监 测出血情况并采取相应措 施。
过敏反应
有的患者可能对肝素过敏, 应密切观察过敏症状并立 即停止使用。
低血钾
导致低钾的症状包括心悸、 肌肉无力等,注意观察和 治疗。
深静脉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护理小讲课
欢迎参加深静脉血栓护理小讲课!本课程将为您详细介绍深静脉血栓的定义、 风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和护理措施。
什么是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血液凝块形成在体内深层静脉的疾病,常见于下肢。它可能导致血栓栓塞,引起肺动 脉栓塞。
风险因素介绍
1 年龄
年长者更容易发展为深静脉血栓。
治疗方法简述
1
抗凝治疗
通过使用抗凝药物延缓血液凝固,预防血栓扩大。
2
溶栓治疗
溶解血栓的药物可用于治疗严重的深静脉血栓。
3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如按摩和热敷可帮助舒缓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
抗凝药物的作用
抗凝药物可以延迟和预防血液凝块的形成,减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抗凝药物分类及临床应用
肝素
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 常用于手术后和高风险患者。
某些食物(例如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可能影响华法林的效果,应遵循饮食原则。
凝血酶抑制剂的作用
凝血酶抑制剂可以干扰血液中凝血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 手术
手术后的患者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
3 长时间静止不动
4 妊娠
长途旅行或长时间坐在床上可能增加深静 脉血栓的风险。
妇女在怀孕期间会有较高的深静脉血栓风 险。

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和肺栓塞)防治管理制度

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和肺栓塞)防治管理制度

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和肺栓塞)防治管理制度简介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分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DVT指深静脉内形成血栓,PE则是由DVT引起的血栓脱落到肺动脉系统。

防治管理制度的目的制定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制度旨在降低该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医疗机构对该疾病的防治工作。

防治管理制度的内容1. 预防措施- 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加压袜、早期活动等。

- 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识,宣传预防知识和方法。

2. 诊断和治疗- 提高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识别和诊断能力。

-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等。

- 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

3. 护理管理- 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包括伤口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支持等。

- 教育患者和其家属,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发展和管理要点。

4. 强化宣教-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提高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知。

- 在医疗机构和社区开展相关的宣教活动,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

总结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于降低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全面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展。

同时,加强宣教工作,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尽早发现和治疗患者,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的损害。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成分在深静脉系统血管腔内形成凝血块称为深静脉血栓。

常见病因为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压痛, 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Homans征阳性以及浅静脉曲张。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急性发作者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2、垫软枕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3、卧床时,鼓励患者做足踝部活动,禁止按摩患肢。

4、使用抗凝药物期间,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穿刺点渗血,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黑便等,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给予相应处理。

5、观察患者是否有肺栓塞主诉,如憋气。

6、观察肢体肿胀是否加重或出现肢青肿、肢白肿,应及时告知医师,给予紧急处理。

7、加强生活护理,注意患者安全。

(二)术后护理
1、同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体位卧床时抬高患肢。

3、使用抗凝或溶栓药物观察同术前护理。

4、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无须绝对卧床,可入厕,短时间行走。

(三)健康指导
1、饮食清淡,缓解血液高凝状态。

2、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定期检测血液凝血指标,并观察有无皮肤紫瘢、牙龈出血、黑便等出血现象,必要时及时就诊。

三、主要护理问题
(一)疼痛与静脉回流受阻有关。

(二)出血与抗凝或溶栓治疗有关。

(三)潜在并发症:肺栓塞与血栓脱落有关。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背景在骨折病人术后恢复期间,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这种并发症可能会导致肺栓塞等严重的健康风险,因此在对受伤病人进行术后护理时,其发生率需要得到严格的控制和注意。

下面将介绍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预防措施活动和锻炼在骨折病人第一天开始,应该经常进行肢体的活动和锻炼,以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在早期,这些运动可以是较轻微的活动,如行走和肌肉收缩。

随着病人康复的进展,逐渐增加活动和锻炼的强度和时间。

轮椅或者穿着弹性袜子病人需要在治疗过程中穿着弹性袜子,以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

穿着医用弹性袜可以有效地降低下肢静脉回流的压力,并且可以帮助加速血液循环。

如果病人不能行走,轮椅也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药物预防药物预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来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一般而言,抗凝药物被广泛使用,如肝素等。

肝素具有减少血栓形成及防止其延伸的作用。

识别和常规疗法识别在骨折病人中,静脉血栓症状包括下肢水肿、疼痛和发红。

此外,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心动过速等症状,这些可能表明出现了肺栓塞的现象。

常规疗法如果发生了下肢静脉血栓,一般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机械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凝药物,以帮助治疗和预防血栓形成。

机械治疗主要是使用低压弹力袜、压力裹绷带等,以增加下肢外周静脉回流。

护理安排为了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需要进行以下方面的护理:1.监测病人的下肢水肿,必要时给予外周静脉压力测量技术进行监测;2.每日检查病人的疼痛、肿胀和温度等症状,及时记录,并咨询医生修改治疗方案;3.提醒和鼓励病人进行翻身、劳逸结合的锻炼,坚持穿着弹性袜或换药等必要的措施;4.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5.教育和指导病人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特别是病人的家属。

结论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病人的康复和治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如果发现症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促进康复。

静脉血栓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静脉血栓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静脉血栓的护理问题及措施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健康问题,容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静脉血栓患者,良好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预防并减轻患者的症状。

本文将探讨静脉血栓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措施。

静脉血栓的护理问题静脉血栓是一种血液凝块形成在深静脉内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发红。

静脉血栓的护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血栓进一步扩散:血栓的扩散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肺栓塞。

因此,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或其他护理手段来遏制血栓的扩散。

2.缓解疼痛和不适:血栓患者常常伴随着局部疼痛和不适感,护理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促进血栓溶解:对于已形成的血栓,需要通过促进其溶解的方法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这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或物理疗法。

4.预防血栓再次形成:静脉血栓患者存在再次发生血栓的风险,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血栓再次形成。

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针对静脉血栓的护理问题,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供给患者:1.给予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凝血药物或溶栓药物,帮助患者控制血栓的进展和减轻症状。

2.使用压缩疗法:对于患有静脉血栓的患者,适当的压缩疗法可以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3.提倡运动:合理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发生和扩散,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4.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皮肤潮湿可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有助于患者伤口的愈合和恢复。

5.提供心理支持:静脉血栓患者可能面临着身体和情绪上的困扰,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其度过难关。

总结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护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方案,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深部静脉血栓科实习护士总结抗凝治疗与护理技巧总结

深部静脉血栓科实习护士总结抗凝治疗与护理技巧总结

深部静脉血栓科实习护士总结抗凝治疗与护理技巧总结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久坐不动的情况增多,深部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作为深部静脉血栓科的一名实习护士,我有幸参与了许多患者的抗凝治疗和护理工作,通过亲身实践和经验总结,我对于抗凝治疗与护理技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总结我的实习经历,重点探讨抗凝治疗与护理技巧。

一、抗凝治疗1. 抗凝药物的使用在深部静脉血栓的治疗中,抗凝药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常见的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等。

低分子肝素通常用于急性期的治疗,而华法林和DOACs主要应用于慢性期的维持治疗。

在给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时,我们需要注意准确计算剂量、掌握给药途径和时间,以及监测和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

2. 抗凝药物的监测和评估抗凝药物的监测和评估是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在抗凝治疗中,我们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等。

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来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和疗程,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

3. 抗凝治疗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抗凝治疗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出血、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等。

因此,在进行抗凝治疗时,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促进患者的休息等。

同时,在发生出血等并发症时,我们需要迅速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如停药、输注凝血因子等。

二、护理技巧1. 病情观察与评估在抗凝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及时进行患者的病情观察与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下肢肿胀情况、皮肤颜色变化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VTE一病一品护理方案

深静脉血栓VTE一病一品护理方案

深静脉血栓VTE一病一品护理方案深静脉血栓(VTE)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指的是在深部静脉系统中发生的血栓形成。

它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容易引起肺栓塞、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在护理方面需要加强疾病的宣传和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的相关问题,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一、疾病概况疾病简介深静脉血栓是一种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静脉。

如果血栓脱落并进入肺部,就会引发肺栓塞,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情况。

VTE是急性或慢性静脉阻塞的一种形式,它的危害在于会导致下肢深静脉的阻塞、下肢水肿、皮肤萎缩、坏疽、慢性疼痛等。

预防和治疗VTE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病因和分类VTE的病因较为复杂,包括遗传、环境和个人行为等因素。

高龄、手术、肿瘤、长时间卧床、创伤、药物治疗等都可能增加VTE的发病风险。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因的不同,VTE可以分为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两种类型。

症状和表现DVT的症状主要包括下肢肿胀、疼痛、热感、皮肤变色等。

PE的症状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心悸、晕厥等。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流程框架预防阶段针对高危人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醒注意自身身体变化,鼓励多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等不良习惯,确保身体健康。

诊疗阶段针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

确定病情后,应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时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康复阶段对病人进行长期的康复管理和护理,包括定期随访、检查等,以确保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和管理。

三、落实热心接在病人到达医院时,第一时间与病人沟通,引导病人了解疾病的相关情况,鼓励病人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诚心帮在病人的诊疗和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真心实意的关心病人,尽最大努力为病人提供帮助和支持,缓解病人的疼痛和不适。

耐心讲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情况和治疗方案,解答病人的疑惑和困惑,让病人了解自身疾病的状况和应对方法。

vte的预防及护理

vte的预防及护理

vte的预防及护理标题:VTE的预防及护理引言概述:深静脉血栓(VTE)是一种常见的血栓形成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肺栓塞等并发症。

针对VTE的预防和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将从预防措施、护理方法、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预防措施:1.1 定期活动:长期静卧或者久坐是VTE发生的高危因素,应定期进行活动,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1.2 使用弹力袜:穿戴弹力袜可以匡助提高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1.3 床上患者的抬头活动: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该定期进行抬头活动,如举腿、转身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二、护理方法:2.1 皮肤护理: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避免皮肤损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2 饮食护理:提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避免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

2.3 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三、生活方式:3.1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的摄入会增加VTE的风险,应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2 控制体重:肥胖是VTE的危(wei)险因素之一,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控制体重,可以降低VTE的发生率。

3.3 避免长期久坐:长期久坐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应避免长期久坐,尽量保持活动。

四、药物治疗:4.1 抗凝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如手术后、严重创伤或者有血栓病史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4.2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有动脉血栓病史的患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预防。

4.3 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孕妇、哺乳期妇女等,可以考虑使用弹性蛋白酶抑制剂进行预防。

五、康复护理:5.1 运动康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康复,如走路、游泳等,有助于恢复肌肉功能和促进血液循环。

5.2 定期随访:定期复诊,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预防VTE的复发。

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难点

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难点

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难点静脉血栓是指在静脉内形成的血栓,常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VT)和肺栓塞症(PE)。

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工作有其独特的难点,需要护士提供全方位、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从护理难点的角度,探讨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病情评估与监测对于静脉血栓患者,及时准确地评估和监测病情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肿胀情况等,以及血栓形成的位置和范围。

基于这些观察,护士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予抗凝治疗、进行疼痛管理或推荐理疗措施等。

同时,护士还需监测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出血风险等关键指标,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二、抗凝治疗与出血风险的平衡抗凝治疗是静脉血栓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等。

然而,抗凝治疗也会带来出血风险,因此平衡抗凝和出血风险成为护士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如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以确保抗凝治疗的安全有效。

同时,护士还应帮助患者掌握出血风险的预防措施,如避免剧烈运动、合理控制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等。

三、预防并发症的护理静脉血栓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肺栓塞、后遗症等。

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士需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首先,护士应鼓励患者采取早期行动,包括早期起床活动、积极参与康复训练等,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其次,护士需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抗凝药物,并加强对抗凝治疗效果的监测,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护士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教育,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四、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静脉血栓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心理支持是其护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护士需要倾听患者的情绪和需求,并及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此外,护士还需积极参与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通过向患者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静脉血栓的病因、预防、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促进他们主动参与治疗和康复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静脉血栓
治疗与护理
杨秀梅
定义
•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是指深静脉腔内急性 非化脓性炎症 ,并伴 有继发性静脉腔内血 栓形成的疾病
病因
• (1) 血流滞缓 • (2) 静脉壁损伤 • (3) 血液高凝状态
血流滞缓
• Kakkar发现血流滞缓是造成血栓形成的重
要因素。 • 静脉淤血后造成局部组织缺氧,导致凝血 酶积聚。 • 细胞破坏后释放血清素和组胺,凝血酶、 血清素和组胺等物质均可诱发血栓的形成。 • 因手术或重病卧床,长时间行走或长时间 乘车船旅行、产程过长等都可使血流滞缓, 极易引起DVT。
• 2、忧郁型患者的护理 护士反复进行开导
安慰,说明忧则气郁,思则气结,而人体 以气机调畅为贵,气行则血行,气机郁结, 则易致瘀血阻滞,脉络不通,不利治疗。
• 3、烦躁易怒型患者的护理 护士要给予耐
心说服和安慰,向其讲解怒而伤肝,而肝 主疏泄,肝郁气结,则气血运行不畅,同 样可以导致瘀血阻滞,脉络不通而加重病 情的道理,使其配合治疗。
二、患肢局部静脉输液的护理
•采用患肢局部静脉滴注药物使药物直接到达血栓部位,增加局部的药物浓 度。由于患肢肿胀,静脉显露不清楚,因此要求我们技术操作要熟练,静脉
穿刺成功率要高,避免损坏血管,并选用5号穿刺针头。
三、 用药观察
• 1、尿激酶 溶栓期间应准确及时地执行医
嘱,严格无菌操作。用药剂量必须准确, 在使用过程中应现配现用,以免效价降低。 应用输液泵使药液准确而匀速的进入体内, 有利于保持有效血药浓度,严密观察病情 变化,随时作相关的化验并做好记录。
• 七、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 • 注意患肢保暖亦不可过热,冬季保持室内一定温度,以免
在缺血状态下增加耗氧量。饮食宜清淡减少食盐摄入,多 食新鲜蔬菜、瓜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粘稠度食物。给予 清淡高纤维、高热量饮食;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3~6个月, 做好弹力袜保养,卧床时抬高患肢;坚持适量活动,不可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站久坐,以防复发;禁烟;定 期门诊复查,随诊,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做好出院后药物 服用指导及注意事项的宣教,告之患者持续应用抗凝药对 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意义,但过量可增加皮下出血、脑出 血等危险,嘱患者严格按医嘱剂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凝 血酶原时间。
预防
• • • • • • • • • •
戒烟,控制原发疾病 偏瘫患者避免患侧输液 尽量避免下肢输液 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 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多次穿刺 穿刺部位如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新建立静脉通道 尽量减少扎止血带的时间 推广普及留置套管针 高危人群术后常规抗凝治疗 尽量避免术后无指征应用止血药
肿胀:下肢肿胀为最主要的表现,除少数因下腔 静脉血栓形成而表现为双下肢肿胀外,绝大多数 为单侧下肢肿胀。如果血栓位于下肢主干静脉, 可迅速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患肢肿胀。病变 多发于腓肠肌静脉丛或髂-股静脉,除部分血栓可 溶解或局限于发病部位外,其余血栓可能向近、 远端蔓延累及整个深静脉主干而表现为整个下肢的 剧烈肿胀。
临床表现

浅静脉曲张:浅静脉曲张是浅静脉血栓 形成后的激发代偿反应。如果血栓累及 深静脉主干,特别是髂-股静脉段,腹股
沟的浅静脉曲张

• 全身反应:静脉血栓形成后均会引起
程度不同的全身反应,体温升高,心 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等。体温一 般不超过38.0℃,有些起病急促,疼 痛剧烈,数小时内整个患肢出现肿胀,体温降低,发绀,足背动脉波动减弱 或消失。肿胀肢体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丢失,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的发生。
• 手术
护理
• 一、 卧床休息
早期卧床休息非常重要。并抬高患肢,肢体位置 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同时膝关节微屈15°, 腘窝处避免受压,活动踝关节。严禁按摩,避免 血栓脱落。对休克者应取休克体位,并保持环境 安静,避免不良刺激。急性期后鼓励患者逐渐下 床活动,但应避免剧烈活动。 同时须密切观察有无突发的胸闷、气急、咳嗽、 咯血的症状。
预防
运动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方法 ·鼓励长期卧床患者做下肢主动或被动运动,膝踝关 节伸屈活动,卧床患者至少每4小时进行一次被动锻 炼,每2小时进行翻身一次,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流。 ·鼓励患者在卧床期间多饮水,以防止血液黏稠。 ·间歇或持续使用腿部气动压迫或分级压力袜,通过 将外部压力作用于静脉管壁,增加血流流速和促进血 流回流。 ·术后病人抬高手术肢体高于心脏水平。 · 应用下肢外部充气压力装置及弹性长筒袜进行预 防,效果更好。
• 五、并发症的护理 • 1、出血 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并发症,
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 化,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及全身出血倾向。 严格执行医嘱,用药剂量准确。定时查出 凝血时间、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准确 记录凝血酶原时间。护士及时发现并报告 医师,避免了大出血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痛 苦。采血或静脉注射后按压5min。
临床表现
DVT 病人相当一部分并无症状,当血栓导致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 炎症反应,以及血栓堵塞静脉腔,造成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后,可有不同 的临床表现,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疼痛、下肢肿胀、代偿性浅静脉曲张、 全身反应。 疼痛: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多出现在小腿腓肠肌,大腿或腹股沟等部位。
大多数病人自觉疼痛呈痉挛或紧张感,活动后加剧。卧床休息或抬高患肢可减轻。 一般情况下疼痛出现后逐渐加重,并持续数天。
诊断
• Ⅰ125纤维蛋白原摄入 • 静脉造影:是诊断深静脉血栓的金标准, 可使静脉直接显影,准确的判断有无血栓 及血栓的位置、范围和侧枝循环的情况
DVT的治疗
• 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包括抗凝、溶栓、祛聚三部分
一般处理: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患肢 制动,穿弹力袜或打弹力绷带。
• 介入放射治疗
通过介入放射手段插入溶栓导管进 行选择性血管内溶栓治疗
• 2、肺栓塞
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 临床护理时若发现患者有咳嗽、胸闷、胸痛、口 唇紫绀、咯痰带血等应引起高度重视。除严密观 察病人病情变化外,还应及时将情况通知医生
• 六、饮食及生活指导 • 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
饮食,有心力衰竭者应给予低盐饮食。护 士应协助患者床上大小便,并保持大便通 畅,防止大便用力致血栓脱落及加重心脏 负荷或加重心衰。
血管壁损伤
• 生理条件下,静脉内皮细胞层含有大量的
肝素、蛋白质C、前列腺素等抗凝、防止血 小板黏附的物质。 • 静脉内皮中存在的核苷酸外酶,能通过降 解腺嘌呤核苷酸抑制血小板凝集。 • 血管壁损伤后上述抗凝物质受损,且激活 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血栓形成。
血液高凝状态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见于休克、创伤、手 术、组织坏死和输血反应等。 。药物所致 —见于长期使用雌激素导致血管 内溶血等副作用,肝素治疗病人有 5% 产生 肝素血小板抗体。 。疾病所致 —见于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 癌肿、糖尿病、高胱氨酸尿症、高脂血症、 红斑狼疮、妊娠和脓毒血症等。
2、肝素
• 首选抗凝剂,可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剂
量,常用于腹壁皮下深层脂肪注射。由于 肝素应用不当容易引起出血,故应严格掌 握适应证、禁忌证、用量及给药方法。
四、心理护理
1、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此类患者大多出 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恐惧、忧郁或烦 躁、易怒等情绪。我们对不同患者采取不 同护理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