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作业(一)

合集下载

精选桃花源记教案(通用

精选桃花源记教案(通用

精选桃花源记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具体内容为《桃花源记》。

本文是东晋时期陶渊明所作的一篇寓言故事,描绘了一个渔夫偶然发现的世外桃源,以及他在那里的所见所闻。

文章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重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对桃花源的描绘和赞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桃花盛开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进而引入课文。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3. 课文解析:(1)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进行讲解。

(3)分析课文描绘桃花源的手法,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解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6. 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桃花源记2. 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3. 桃花源描绘及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归纳课文主题思想。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描绘美好事物的文字。

2. 答案:(1)课文主题思想: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了解他的创作背景。

(2)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归园田居》等,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关键要素;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桃花源记》分层作业设计与中考链接(解析版)

《桃花源记》分层作业设计与中考链接(解析版)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③,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④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如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这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薪:柴禾。③樵:柴。④斫:砍削。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芳草鲜美古义:________今义:味道好
(2)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今义:运输事业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今义: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5)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5)文中交代桃花源人的来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叛逆”几乎是许多中学生进入青春期的代名词。对于青春期的叛逆,作为中学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了引导同学们正确面对,健康成长,学校准备开展以“中学生叛逆行为”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3)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D.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客观的记叙方式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应立足现实,切勿异想天开。

语文作业题包括答案 (1)

语文作业题包括答案 (1)

《阅读鉴赏与沟通写作》作业参考题一、填空题:1、《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另有 6 首有目无辞的“乐谱失传笙诗”。

2、《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在艺术上《诗经》以四言为主,并运用了赋、比、兴和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3、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作品大量运用了楚地方言,带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和地方特色。

4、汉初诗歌,以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以及楚霸王项羽的《垓下歌》最为著名。

5、代表两汉诗歌最高成就的是乐府民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和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6、建安文学以鲜明爽朗、刚健有力、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著称,代表作家群体是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

7、“竹林七贤”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阮籍和嵇康。

8、开创了我国政治抒情组诗先河的是阮籍的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

9、陶渊明以其平淡自然的田园诗,打破了东晋诗坛长期被玄言诗占据的局面。

10、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雄浑壮阔的《敕勒歌》和清新刚健的《木兰诗》。

11、南北朝时期的诗人谢灵运是我国山水诗的开创者。

12、齐梁时代永明体的代表诗人是谢朓,其诗歌善于将精妙的景物描写与诗人的主体情感相结合,深婉含蓄,音调流畅和谐。

13、通过“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岑参和陈子昂等人的努力,打破了齐梁以来的浮艳文风,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创造了新体诗——律诗。

14、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是李白和孟浩然;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是高适和岑参。

15、盛唐诞生了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并称李杜。

16、中唐诗人白居易关心民众疾苦,其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

17、晚唐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18、宋诗不重抒情,偏重说理,采用散文句法。

最能体现宋诗特色的诗人是苏轼和黄庭坚,史上并称苏黄。

19、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等倡导诗界革命,将诗歌视为宣扬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思想武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教案及原文《桃花源记》课文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绘桃花源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绘桃花源的美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看PPT欣赏图片。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分享交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陶渊明,东晋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作业推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测试——桃花源记(培优版)

《作业推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测试——桃花源记(培优版)

《作业推荐》——桃花源记(培优版)一、单选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B.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ào)C.阡陌..交通(qiān mò) 刘子骥.(yì )D.诣.太守(yì ) 无人问津.(jīng)【答案】A【解析】【详解】B.便要还家(yāo)。

C.刘子骥(jì)。

D.无人问津(jīn)。

故选A。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E.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句子的朗读节奏。

A项改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异:名词活用作动词,对……感到惊异。

B.复前.行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C.欲穷.其林穷:形容词作动词,贫穷。

D.处处志.之志:名词,标记。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词类活用。

A异:形容词意动用法。

对……感到惊异。

C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完。

D志:作动词,做标记。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屋舍俨然.豁然.开朗D.处处志.之寻向所志.【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一词多义。

A.动词,作为/介词,对、向;B.代词,代指桃花源人/这;C.都作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D.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名词,标记;故选C。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家庭作业题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家庭作业题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立志当早,存高远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家庭作业题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练习桃花源记家庭作业题。

 一.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未果,寻病终()
 (3)阡陌交通()(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无论魏晋()(6)处处志之()
 (7)屋舍俨然()(8)阡陌交通()
 (9)便要还家()(10)乃不知有汉()
 (11)不足为外人道也()(12)渔人甚异之()
 (13)悉如外人()(14)桑竹之属()
 (15)怡然自乐()(16)不足为外人道也()
 (17)欣然规往()(18)豁然开朗()
 (19)咸来问讯()(2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二.判断。

 1.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特非凡)B.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
 C.处处志之(志:记住)D.寻病终(寻:不久)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其人端视容寂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犹鱼之有水也
 C.不复出焉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乃不知有汉乃重修岳阳楼。

桃花源作文(15篇)

桃花源作文(15篇)

桃花源作文(15篇)桃花源作文(1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桃花源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桃花源作文1我心中的美好家园画分为三大块儿,第一块儿就是百花园,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走进那儿你的一切烦恼都将抛之脑后,走进那儿你将会流连忘返,走进那儿你将会得到心的洗礼、净化,沁人心脾的花香也会使人心情变得更加愉快!第二块儿就是人们向往的旅游区,那儿有山、有海,有着美不胜收的景色,在这人们可以好好的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可以好好的享受一下“美”!那儿的天是无比的高远,那儿的海是无比的湛蓝,每当那洁白的海鸥飞过蓝透了的海水时,就会让人不由自主的担心它的翅尖会被水蘸蓝了,还有那玉屑银末般的细沙,它温柔的搔着人们的脚板,对了在海的旁边还有一片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上的牛羊无论走到哪儿都像给无边的绿毯上绣上白色的大花,它们是那么的美。

最后我来介绍一下人们的生活区域,这儿的房子是由人们自己的喜好来建造的,比如说汉堡的房子,汽水的房子,花苞的房子……这儿的一切都是根据人们自己的想象来构造的,这儿可以充分发挥人们的想象力哦!这就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梦的摇篮!桃花源作文2这个星期,总是接连不断地下雨,让人心情也不是很好,但是妈妈说雨后的野菜特别好。

于是我就提着小篮子,握着剪刀跟着妈妈到田野里去挖野菜。

妈妈在一片桃林前停住了脚步,我则被眼前那妖艳桃花吸引住了,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桃林。

霎时,我认为自己来到了传说中的桃花源,因为这一片片的桃花真的令人陶醉。

在这桃花盛开的时候,那片片桃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各有各的魅力。

桃花的清香招来了成群的蜜蜂,勤劳地蜜蜂便忙碌着采蜂蜜。

一阵暖暖的春风袭来,树枝在摇曳,而那桃花酒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在空中炫耀着它们的舞姿。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作业课件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作业课件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2.句子翻译。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非常惊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3)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问题探究】 1.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变式设问:从本文看,作 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
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
知识盘点
(四)《北冥有鱼》
1 (1)同“溟”,海 (2)记载 (3)盘旋飞翔 旋风 (4)离开 气息,
文中指风 (5)①代词,指北冥之鱼 ②表示选择 ③代词,指 大鹏
2 (1)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2 示例一:不同意。我们要做自己的伯乐,主动展示才能,并不
断完善自己。示例二:同意。如果没有伯乐的慧眼,千里马就 会被埋没,才能得不到发挥。
拓展阅读
1 (1)虽然 (2)同“饲”,喂 (3)用马鞭驱赶 (4)派
2 (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2)死马尚且花五
百金购买,更何况活马呢?
2 (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模拟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抬头仰望,神情和苏、黄不相类似。(3) 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问题探究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 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
拓展阅读
1 (1)合适,适宜 (2)全,都 2C 3 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 4 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近视”和“远观”效果的不同,再

桃花源记练习作业

桃花源记练习作业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八年级语文作业纸时量:30分钟【达标训练】1.《桃花源记》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________ ___。

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渔人甚异之( ) 具答之( ) 欲穷其林( )欣然规往( ) 诣太守 ( )寻病终( )落英缤纷 ( ) 才通人( )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 皆叹惋 ( )便扶向路 ( )寻向所志 ( ) 欣然规往( )4.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义和今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 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能力提高】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5-13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课题:《桃花源记》 班级:学号: 姓名: 成绩: 年10月12日拟题:审核:数百步,中无杂树,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给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原文______ _ ____,_________ __。

6.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①缘②不足为外人道③见渔人,乃大惊_________ ④便要还家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⑥咸来问讯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2022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假期学习指南各学科寒假作业指南(范本)

2022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假期学习指南各学科寒假作业指南(范本)

同学们!期末考试已经结束,同学们迎来了高中时代第一个假期,这个寒假对高一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在适应了高中学习节奏之后,同学们应该在这个假期里,继续保持自己良好的有规律的学习习惯,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时对所学知识查缺补漏,以便自己能够轻松适应高一下学期繁重的学习生活。

下面,老师从几个方面对同学们提出几点要求:2、高一把重点放在教材上、课堂内。

当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于课本,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安排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

3、制定有效计划,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奋斗的目标,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地估计自己的学习能力。

第 1 页共 16 页1、详细,要让自己知道,每天你具体干些什么,知道一周或一月的安排等。

一份计划上只出现时间和科目是不够的,最起码还要有具体的内容安排,包括整理哪些知识点,看哪些笔记,读什么书籍等都应当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计划的优势。

2、实际,就是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高一些也可以,但绝不可过高或过低。

太低了,计划的内容松松垮垮,反而不如没有计划;但大多数人可能更容易把计划列得偏高,开始还能拼一拼坚持一下,但很快地就败下阵来。

如果总是列这种过高过紧的计划,常常完不成,那么时间一久也就会对所列计划失去信心了。

一份好的计划绝不在于它的起点有多高,而在于它是不是能帮你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让你的能力得到最好的发挥。

尽量不要让你的时间浪费。

应该说明的是,不浪费时间并不是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也不是说打球、同学聚会等时间都是浪费。

如六、日的时间,如果你的学习黄金时间在上午,而你却在整个上午做一些无关紧要的杂事,而中午、下午才来做作业的话,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了。

很多事不能不做,但要放在合适的时候做,黄金时间都应用来学习。

3、目前已经从外地返回的学生,一定要严格居家观察两周,有什么情况及时向老师反映。

4、所有学生,不管其是否在常州,根据省厅要求,从即日起均居家观察两周,非必要,不外出。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哪位?A. 杜甫B. 白居易C. 陶渊明D. 王维2. 桃花源中的人最初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这个地方的?A. 寻找宝藏B. 逃避战乱C. 探险失踪D. 放逐边疆3. 渔人在离开桃花源时做了哪个动作?A. 沿途做了标记B. 带走了一些特产C. 邀请村民离开D. 留下了一封信4. 桃花源的居民对于外界的态度是怎样的?A. 非常好奇B. 完全不感兴趣C. 有一定了解但不愿接触D. 渴望回到外界5. 《桃花源记》中提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桃花源中的人:A. 知道历史变迁B. 完全与世隔绝C. 只了解汉朝D. 熟悉魏晋文化二、填空题1. 《桃花源记》的故事背景发生在________时期。

2. 桃花源的发现者是一个________。

3. 桃花源中的居民生活得非常________和________。

4. 渔人在离开桃花源后,试图再次找到这个地方,但是最终________了。

5. 桃花源记这个故事象征着人们对于________的向往。

三、简答题1. 描述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方式。

2. 渔人为什么没有再次找到桃花源?你认为这是作者想要表达什么?3. 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什么意思?这反映了桃花源居民的什么特点?4. 你认为《桃花源记》对于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或影响?四、论述题1. 论述《桃花源记》中的乌托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分析《桃花源记》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并探讨其在当今环境保护议题中的现实意义。

3. 从文化角度探讨《桃花源记》中的隐逸思想,并比较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逃离现实压力的渴望。

4. 论述《桃花源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贡献。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A4. B5. B二、填空题1. 东晋2. 渔人3. 和平,幸福4. 失败5. 理想生活三、简答题1. 桃花源是一个被桃花林环绕的地方,有高山流水,土地肥沃,居民种植五谷,养鸡养猪,生活自给自足。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作业(含答案)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作业(含答案)

第10篇桃花源记一、[2021合肥包河区一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访戴天山①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②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③,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①戴天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李白早年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

②树深:树丛深处。

③青霭:青色的云气。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初极.狭极:(2)土地平旷.旷:(3)屋舍俨然..俨然:(4)愁倚.两三松倚: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桃花源记》(节选)中,“”从正面写出桃花源人的辛勤;《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暗示道士已经外出。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桃花源记》(节选)和《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所描绘的景色有什么相同之处?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桃源行(节选)王维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①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部编人教版(作业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

部编人教版(作业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

A.乃.不知有汉
乃.相谓曰
B.忘路之.远近
水陆草木之.花
C.一人便以.笠自障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如土石何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他们两个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22.【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_豁__然__开__朗__”一词相仿。
23.【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 【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乙文参考译文】南阳的刘子骥,喜欢游山玩水。(他)曾经到衡山采药,深入衡山 忘了返回。路上看到一道山涧,水的南面有两扇石门。一扇关一扇开,水极深,水面 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刘子骥)想要返回却已经迷失了道路,遇到砍柴的 人,(刘子骥就向他)问路,只能找到回去的路(罢了)。有的人说石门里都是仙家的药 方和灵验的药以及各种奇妙的东西。刘子骥想要再次去寻找那个地方,不再能知道它 在哪里。
C.既出,得其.船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芳草鲜.美.
古义:_新__鲜__美__好__ 今义:_食__物__味__道__好___
(2)阡陌交.通.
古义:_交___错__相__通 今义:原__是__各__种__运___输__和__邮__电__事__业__的__统__称__,__现___仅__指__运_ 输事业
今义:连___词__,__表__示__在__任__何__条__件__下__结___果__都__不__会__改_ 变

2022—2023学年八下语文校本作业(课外古文)

2022—2023学年八下语文校本作业(课外古文)

**中学2022—2023学年八下语文校本作业三十(课外古文)班级:座号:姓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7分)洲之上居民三百余家星罗棋置。

环居皆树,无树不梅也。

梅之下种棉以为衣,莳①豆菽以为食,梅之隙间植松、柏、桑、枣以为用。

而洲民之财用,大半皆出于梅,梅之树不下数十万株。

春夏之交,黄绿交映,洲之民群然相庆曰:“梅子熟矣!”采而售之,上以佐赋税之供,下以资俯仰②之给,养与教胥③借于其中焉。

非仅以娱心志、悦耳目也,梅之为利溥④矣哉!予设坐于梅林之下,微风荡漾,落花缤纷。

洲之民闻予至,若老若幼相率戾止⑤,欣欣然环予坐而立。

洲之民语予以梅之利。

予戒勿剪伐,且谓诸父老曰:“吾为若更名曰‘梅花洲’,居曰‘梅花村’。

”民益欢然称谢。

(节选自《偶游梅花洲记》,有删改)【注释】①莳(shì):移栽,泛指栽种。

②俯仰:指上事父母,下养妻儿。

③胥:皆,都。

④溥(pǔ):广大。

⑤戾止:来到。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洲之上/居民三百余/家星罗棋置B.洲之上/居民三百余家/星罗棋置C.洲之上居民/三百余/家星罗棋置D.洲之上居民三百/余家星罗/棋置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1)环居皆树,无树不梅也。

(2)洲之民语予以梅之利。

4.班级同学围绕“理想社会”展开讨论。

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补充两点理由。

(4分)小华:梅花洲真是理想社会啊。

你看,梅花洲环境优美,房子四周都是梅树,居民们生活在美景中,也总是“欣欣然”的样子。

小丽:是啊,不仅如此,班级:座号:姓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6分)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

龙井①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②,问龙井所遣篮舆③,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④,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016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家庭作业题

2016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家庭作业题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立志当早,存高远2016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家庭作业题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练习桃花源记家庭作业题。

 2016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家庭作业题
 一.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未果,寻病终()
 (3)阡陌交通()(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无论魏晋()(6)处处志之()
 (7)屋舍俨然()(8)阡陌交通()
 (9)便要还家()(10)乃不知有汉()
 (11)不足为外人道也()(12)渔人甚异之()
 (13)悉如外人()(14)桑竹之属()
 (15)怡然自乐()(16)不足为外人道也()
 (17)欣然规往()(18)豁然开朗()
 (19)咸来问讯()(2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二.判断。

 1.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特非凡)B.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
 C.处处志之(志:记住)D.寻病终(寻:不久)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其人端视容寂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犹鱼之有水也
 C.不复出焉万钟于我何加焉。

语文部编版8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分层作业(提升版)

语文部编版8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分层作业(提升版)

语文部编版8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分层作业(提升版)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晋太元中.中.无杂树B.便舍.船屋舍.俨然C.皆.叹惋皆.出酒食D.寻.向所志寻.病终4.下列对“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空想,毫无积极意义可言。

B.这是针对现实的一种追求,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C.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

D.它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的现实。

二、填空题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8)欣然规.往()(9)未果,寻.病终()(10)后遂无问津.者()三、句子默写6.理解文意,按要求默写原句。

(1)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表明渔人“欲穷其林”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明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本科函授作业《古代汉语基础》附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本科函授作业《古代汉语基础》附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本科函授作业《古代汉语基础》附答案陕西师范大学中文本科《古代汉语基础》暑假作业一、名词解释:《说文解字》:缩写《说道文》,东汉许慎著。

就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后汉字为540部,缔造了为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撰法,收字以小篆居多。

《说文解字诂林》:丁福保所编,是一部古文字学大型资料性辞书。

全书正编采集有关著作182种,汇为1036卷,总字数达一千几百万字,装订成12函66册。

书成之后,作者又仰取俯拾,编成《说文解字诂林补遗》。

《说文解字诂林》包罗宏富,博大渊深,集万卷于一体,是历代对《说文解字》注释的总汇。

《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

这本字典按照部首排序,分为214部,以笔画为序,再按十二地支分后十二集,每一集分后上中下三卷。

司法院体例先注音后释义,每义惹来古书为证。

其注音使用四声法、直音法、叶音法;释义则罗列旧有说道、排序和古备注、分别义项、引例为证。

《经籍纂诂》:清代阮元编成,成书于庆历三年,就是一部专门搜集唐以前各种古书注释的字典。

在选曲上使用韵目排序法,以平水韵一百零六韵编次被释的字,每一韵为一卷。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助字辨略》:清代刘淇着,出版发行于1711年。

共收字四百七十多个。

全书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序。

贴近生活从先秦至元代,内容包含经传、诸子、史书、诗词、小说,资料多样。

但“助字”的分类标准不一,内部体例也不值严格。

《佩文韵府》:清代张玉书编,成书于康熙五十年,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古代辞书。

它主要用元明时代流传的《韵府群玉》、《五车韵瑞》等书为底本加以修订增补而成。

先列单字,略加注音释义,然后列举两字词语、三字词语和四字词语,注明出处,用双行小字列在各条词语之下。

《词诠的》:将近人杨树达著。

这部书搜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表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惹来书证。

语文部编版8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分层作业(培优版)

语文部编版8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分层作业(培优版)

语文部编版8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分层作业(培优版)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便舍.船shè屋舍.俨然shěB.为.外人道wèi捕鱼为.业wéiC.男女衣着.zhuó便要.还家yàoD.与外人间.隔jiàn此中人语.云yǔ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3.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D.处处志之志:标记6.下面句中加点的副词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问所从来,具.答之D.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7.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桃林没有了,溪水的源头却发现了。

B.诣太守,说如此:(渔人)拜见了太守,叙述了他进出桃花源的情况。

C.未果,寻病终:没有结果,因为寻找时病死了。

D.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打听渡口的人了。

8.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代,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嘱咐他道:“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同步作业(一)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作者,又名,字,世称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朝代)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等是传世名篇。
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注释为主)
1.一般词语
[缘][落英][缤纷][异]
[穷][复][仿][才][语(yù)]
[遂]①(遂与外人间隔)②(遂迷,不复得路)
3.古今异义
[鲜美]古:[交通]古:
今:今:
[妻子]古:[绝境]古:
今:今:
[无论]古:[不足]古:
今:今:
4.通假字:通“”,意思。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平旷][俨然][属][阡陌]
[黄发垂髫][怡然][规][果]
[扶][向][及][诣][遣]
2.一词多义
[志]①(寻向所志)②(处处志之)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寻]①(寻向所志)②(寻病终)
[乃]①(乃大惊)②(乃不知有汉)
[舍]①(便舍船)②(屋舍俨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