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醉太平·寒食翻译赏析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1《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寒食》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是一首讽刺诗,描绘寒食节景象,讽刺宦者的得宠。
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蓄蕴藉,入木三分。
据《本事诗》记载,此诗在当时得到唐德宗赏识,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原文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1、寒食:清明前一日谓之寒食,即禁烟节,汉制此日宫中钻新火燃烛以散予贵戚之臣。
2、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食折柳插门。
3、斜:音“霞”。
古音为“霞”,今读为“霞”或“协”均可,如“入竹万竿斜”、“远上寒山石径斜”。
4、汉宫:以汉代唐,下句同。
5、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6、五侯:汉成帝时,封他的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他们被人们称为五侯。
翻译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飘进五大侯爵的宫里。
赏析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作者借后汉的朝政故事来讽剌唐肃宗、代宗朝宦官专权的事实。
起始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出了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写出了花开得又多又广,“飞花”是写花开的盛况。
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用得巧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姿。
这两句为我们展示了寒食节京城白天的景色。
韩翃《寒食》赏析《寒食》译文及赏析答案
韩翃《寒食》赏析《寒食》译文及赏析答案《寒食》是由韩翃所创作的,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寒食》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寒食》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寒食》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寒食》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是一首讽刺诗,描绘寒食节景象,讽刺宦者的得宠。
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蓄蕴藉,入木三分。
据《本事诗》记载,此诗在当时得到唐德宗赏识,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原文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1、寒食:清明前一日谓之寒食,即禁烟节,汉制此日宫中钻新火燃烛以散予贵戚之臣。
2、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食折柳插门。
3、斜:音“霞”。
古音为“霞”,今读为“霞”或“协”均可,如“入竹万竿斜”、“远上寒山石径斜”。
4、汉宫:以汉代唐,下句同。
5、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6、五侯:汉成帝时,封他的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他们被人们称为五侯。
翻译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飘进五大侯爵的宫里。
赏析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作者借后汉的朝政故事来讽剌唐肃宗、代宗朝宦官专权的事实。
起始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出了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写出了花开得又多又广,“飞花”是写花开的盛况。
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用得巧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姿。
这两句为我们展示了寒食节京城白天的景色。
这里的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人宫苑,由全局到局部,描写细致、深人。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两句是写宫苑傍晚的景象。
寒食古诗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寒食韩翃〔唐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及注释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韩翃《寒食》原文译文赏析
韩翃《寒食》原文|译文|赏析《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诗,整首诗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寒食》原文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及注释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注释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
《寒食》古诗赏析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的诗意:贫穷的生活经常三餐不济,不见炉灶烟火,正好不必为了明天的断炊习俗,去纪念古代的寒士介子推啊!这两句是诗人逢寒食节时的一种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不像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食寒”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
这是一种苦笑,也是对当时社会本质的控诉,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抒发出深深地不平。
看似诙谐幽默,实含无限辛酸。
“不独”二字蕴含深沉,似轻描淡写,涉笔成趣,却揭示了当时的社会本质。
构思别致,含蓄而耐人寻味。
出自孟云卿《寒食》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释①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后来即于清明前一日为寒食。
②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
③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
④明朝(zhāo):明天。
⑤子推:介子推,春秋时人。
他曾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十九年。
后重耳回国,作了国君(即晋文公),赏赐功臣,竞忘了他。
介子推即与其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
文公遍寻他不见,便焚山求索,结果被烧死。
后人为纪念他,于寒食节日不举烟火。
参考译文江南的二月,正是繁花盛开的时节,一片如烟似雾,而我独自远在他乡,偏又遇上了寒食节,内心感到无限的悲凄。
贫穷的生活经常三餐不济,不见炉灶烟火,正好不必为了明天的断炊习俗,去纪念古代的寒士介子推啊!赏析《寒食》是唐代诗人孟云卿在寒食节时候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孟云卿早年曾科场失意,流落于荆州一带,过着贫苦落魄的生活。
无亲朋好友可投而又为失败之情所困扰,这样的生活对任何人来说大概都是对身心的双重折磨。
久而久之,挣扎于重压之下的人或许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
《寒食》一诗即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
这首诗写于他飘零贫困流落江南的时候。
时值江南的繁花开满枝头的寒食节前夕,诗人思念家乡亲人,心情愈加悲伤。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15篇)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15篇)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15篇)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寒食还陆浑别业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翻译洛阳城里,花儿已经开得如雪一般铺天盖地,而陆浑山中的花儿,如今才开始发芽。
早上刚刚辞别了河桥那掠过杨柳吹来的风儿,晚上又卧在这伊川桃李间的月色中。
伊川的桃李正是芬芳面新鲜的时候。
在寒食节里,山中的酒也是醉香宜人的。
山野间的老人安居乐业,快活地唱上一曲,唱一唱这身在太平盛世中的人。
注释陆浑:地名,在今河南嵩县。
别业:即别墅。
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俗。
清明亦有插柳、戴柳之俗。
伊川:水名。
即“伊河”。
洛河支流,在河南西部。
酒复春:唐人名酒多用春字,如竹叶春、松醪春、烧春等。
创作背景宋之问早年在洛阳为官期间,闲暇时,常到陆浑别墅游览,并时有诗作。
《宋之问集》中咏陆浑别墅的诗共存四首,这首诗是其中之一。
赏析起二句紧扣题目,谓值此寒食清明节候,洛阳城中已是繁英飘荡、缤纷如雪,而陆浑山中则花始绽放。
其意并不在说明城中与山中气候景物之异,而是表现诗人追随春天的脚步,从城里转向山中寻觅春光的浓厚兴趣,和对春天由洛阳转至山中这一发现的诗意感受。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对照此诗首二句,可见宋之问早在白氏之先就感受并发现了春之转移这一诗材诗境,只不过白氏明白挑出自己的诗意感悟,近乎宋诗的表现理趣;而宋之问的这两句诗则仅客观展示这一现象,而将自己的感受含蓄于诗中而已。
“今始发”,则山中春光方兴未艾,正可尽情享受,开启下文。
三、四两句紧扣题内“还”字,写自己清晨从洛阳出发,晚上已在陆浑别业。
这点意思如果直白道出,则根本不成其为诗。
诗人不说“早发洛阳”“夕至陆浑”,而说旦别河桥”“夕卧伊川”,这一“别”一“卧”,不仅表达了对洛阳春光的留恋,而且透出了卧赏山庄春夜美景的惬意与喜悦。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热】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热】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热】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寒食江乡时节逢寒食,花落未将春减色,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
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来亦堪惜。
柴门风雨小庭寒,无奈池塘烟草碧。
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
欣然应接已无暇,都为老来无笔力。
古诗简介《寒食》,宋代郑刚中诗作。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
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赏析/鉴赏江乡:多江河的地方。
多指江南水乡。
唐孟浩然《晚春卧病寄张八》诗:“念我生平好,江乡远从政。
”宋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一》:“展海子直抵西城中山王冢,悉为稻田,引新河水注之,清波弥漫数里,颇类江乡矣。
”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乍暖风烟满江乡,花里行厨携着玉缸。
”清昭梿《啸亭续录·端午龙舟》:“兰桡鼓动,旌旗荡漾,颇有江乡竞渡之意。
”减色:减少光彩或色彩。
清梅曾亮《臣事论》:“人有仕官十年而不迁调者,则乡里笑之,而亲友为之减色。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
”秦牧《艺海拾贝·掌握语言艺术,搞好文学创作》:“只重视思想、内容,而不注意表现手段、艺术形式,也必然要使作品难产、畸形,或者减色。
”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广东、广西一带。
《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驤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
”宋苏轼《食荔枝》诗之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适余自岭南归,吾父自至萧爽楼谓芸曰:‘前事我已尽知,汝盍归乎?’”小庭:指小庭院。
南朝梁张缵《秋雨赋》:“周小庭而密下,泫高枝而疎落。
”南唐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穷愁:穷困愁苦。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於后世云。
韩翃《寒食》全诗鉴赏详解《寒食》唐诗赏析
韩翃《寒食》全诗鉴赏详解《寒食》唐诗赏析《寒食》由韩翃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讽刺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寒食》作者: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注解】寒食:古代的节令之一,在清明前两日。
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长安。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寒食》【韵译】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寒食》【评析】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诗中前二句先写景。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寒食原文赏析及翻译
寒食原文赏析及翻译寒食原文赏析及翻译寒食原文赏析及翻译1寒食宋代赵鼎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译文即使冷冷清清开着几扇柴门的村落里,也还是要插几根杨柳枝条,标志出每年的节令。
寒食的传统虽然没有传到遥远的广东,但清明上坟奠祭祖先的礼仪还是和中原一样。
时至今日,汉唐两代的王陵巨冢,已经没有人前去祭祀;而山边溪间的小路上仍生长着许多梨花。
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卧在青苔上,莫管关城门的号角声是否响起来。
注释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
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事,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庞老家:指庞德公一家。
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在岘山种田。
荆州刺史刘表几次邀他出来做官,他拒绝了,带领全家到鹿门山中采药。
后来另一个隐士司马徽来看他,正碰上他上坟扫墓归来。
此泛指一般平民百姓全家上坟事。
赏析诗中的“粤人国”,本指广东,因秦末赵佗曾建南越国,封为南越王。
赵鼎曾被贬至潮州,因此此处“粤人国”应指潮州。
赵鼎在潮州五年,即绍兴十至十四年(1140-1144),至潮州时是绍兴十年闰六月,故此诗应为绍兴十一年至十四年期间所写。
此诗虽题为《寒食》,但写的是从寒食到清明。
前两联写的是当时民间风俗。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祭扫》记其时江南风俗:“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都成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曲幽,亦青青可爱。
……从人家上冢者……南北两山之间,车马纷然,而野冢者尤多”从此诗可得知,南宋时潮州民间在寒食节也有插柳的习俗,即使偏僻村落也不例外,只是没有禁烟寒食,而清明节却像东汉末襄阳隐士庞德公一样携带女儿上山扫墓(即“上冢”)。
后两联在记事中寄寓抒情。
颈联写所见:汉唐帝王的陵墓连粗粝的麦饭也没有人祭拜,而山溪野径之间开满梨花。
尾联写所感所闻:我还是开怀畅饮吧,醉后卧倒在青苔之上,不必去管城头上傍晚吹起的军号。
寒食翻译及赏析
寒食翻译及赏析寒食翻译及赏析寒食翻译及赏析1古诗原文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译文翻译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明天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
注释解释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或两日,这一天禁火冷食。
子推:寒食节前一天所作的枣糕名为子推。
创作背景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
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他写下了这首绝句。
诗文赏析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
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
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
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
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
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
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
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诗中常见的是以乐景衬哀景,即反衬的艺术手法。
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春色,便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
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下联承上句「寒食」而写到断火。
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为的是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多外出游春,吃现成食物。
野外无烟,空气分外清新,景物尤为鲜丽可爱。
这种特殊的节日风物与气氛会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受,而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思还会更使诗人墨客逸兴遄飞,形于歌咏。
历来咏寒食诗就很不少,而此诗作者却发人所未发,由「堪悲」二字,引发出贫居寒食与众不同的感受来。
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
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佳节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多少难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平。
古诗《寒食》译文及赏析
寒食韩翃〔唐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及注释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太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寒食》全文及赏析
《寒食》全文及赏析11 《寒食》全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11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寒食节景象的七言绝句。
诗的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点明时令是暮春,“无处不飞花”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极言春天的长安城飞花漫天之景,展现出春意的浓郁。
次句“寒食东风御柳斜”,写春风吹拂着皇宫里的柳树,柳枝随风倾斜。
此句既点明了“寒食”这一特定节日,又描绘出了皇宫的优美景色。
“日暮汉宫传蜡烛”,“日暮”是承接上文的白昼,到了傍晚,皇宫里开始赏赐蜡烛。
“汉宫”其实是借古喻今,暗指唐代皇宫。
末句“轻烟散入五侯家”,“轻烟”指蜡烛之烟,“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受皇帝宠幸的权贵。
此句描绘了蜡烛的轻烟飘散到权贵人家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对当时朝政腐败的讽刺。
整首诗含蓄而巧妙,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寒食节的景象,委婉地讽刺了当时宦官专权的社会现实。
同时,在写景方面,笔触细腻,语言生动,意境优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112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首先,它善于选取典型的、富有表现力的景象,如飞花、东风、御柳、蜡烛轻烟等,生动地描绘出寒食节的氛围。
其次,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以汉代之事影射唐代,使讽刺更具深度和含蓄性。
再者,全诗语言精炼,对仗工整,如“春城”对“日暮”,“无处”对“汉宫”,“不飞花”对“传蜡烛”,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113 后世影响《寒食》一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精湛的艺术表达,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也为后世文人在讽刺诗的创作上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其对寒食节景象的描绘,也丰富了人们对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想象。
寒食这首诗的意思
寒食这首诗的意思
寒食,清明前一天。
在唐朝是个极重要的日子,古人很讲究这种节气里扫墓祭祖、缅怀故去亲人的习惯。
于是就有了上面所说到的“插柳”。
而当时又以斗鸡为乐事,并称之曰:斗鸡寒食。
诗中借寒食节的风俗,抒发作者孤独凄凉感伤的心情。
全篇写景抒情相结合,含蓄蕴藉,深沉委婉。
语言简练质朴却韵味无穷,传达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挚深切的思想感情,令人回味不尽!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1 -。
《正宫·醉太平·寒食》赏析
《正宫·醉太平·寒食》赏析《正宫·醉太平·寒食》赏析【原文】正宫·醉太平·寒食(花飞时雨残)王元鼎花飞时雨残,帘卷处春寒。
夕阳楼上望长安,洒西风泪眼。
几时睚彻凄惶限;几时盼得南来雁,几番和月凭阑干,多情人未还。
【注释】“几时睚”句: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种凄凄惶惶翘首凝盼的日子?睚(ya2),原意为瞪眼睛,怒目而视;睚彻,意为结束眼睁睁的翘首凝盼。
凄惶,凄凉悲伤。
限,期限,限度。
“几时盼”句:什么时候才能盼得南来的大雁捎来亲人的书信。
雁为候鸟,南来北往有定时,古人因此常把书札绑于雁足之上,借以传情寄信。
王勃《采莲曲》诗云:“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赏析】正当乍暖还寒的早春季节,一场时雨刚刚过去,摧得落英满地。
在西风夕照之中,一位少妇登楼卷帘,频频远望长安,然而仍然没有自己心上人的身影,心中一阵酸楚,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
这样的凭栏纵目,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已经有过多少次了。
这就是王元鼎为我们描绘的一幅闺中少妇凝眸凭眺、渴盼思念自己丈夫或恋人的真实图画。
为了更加突出强化女主人公的如痴如醉的浓情,作者在小令的半中间插入了一个鼎足对:“几时睚彻凄惶限?几时盼得南来雁?几番和月凭阑干!”形成排比句式,增强了表现力,使对女主人公的`神精心态的刻画更为细腻入微,形象因而也就更为凄楚动人。
【题解】这首小令为王元鼎《寒食》四首之四,抒发了闺中女子思念情人、盼望郎归的一片幽情。
流露出对“金榜无名誓不归”的封建传统价值观的批判态度。
正宫·醉太平·寒食(花飞时雨残)【《正宫·醉太平·寒食》赏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_孟云卿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_孟云卿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_孟云卿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_孟云卿1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译文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明天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
注释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后来即于清明前一日为寒食。
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
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
明朝(zhāo):明天。
子推:介子推,春秋时人。
他曾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十九年。
后重耳回国,作了国君(即晋文公),赏赐功臣,竞忘了他。
介子推即与其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
文公遍寻他不见,便焚山求索,结果被烧死。
后人为纪念他,于寒食节日不举烟火。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
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他写下了这首绝句。
赏析“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
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经花满枝头。
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
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繁花竞丽的感觉。
这样触景生情,颇觉自然。
与这种良辰美景相匹配的应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的写出了“堪悲”。
作者是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
加之,这里的“寒食”,还暗含少食、无食的意味,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可悲了。
诗中常常以哀景写哀情,即陪衬的艺术手法。
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景色,便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
古诗词《寒食》赏析
古诗词《寒食》赏析
寒食
唐韩翝(hóng)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xía)。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皇城中的柳树。
斜:为了押韵,可按古音中故作xí。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赐给。
五后:汉武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极、王峰时五人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译文: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赏析:
这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讽刺诗。
在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作诗都喜欢借
汉来比唐,着了也是借汉代的故事讽刺本朝。
寒食三天焚火,
本应第四天才可以用火,但皇宫里第三天的黄昏就将传火种的蜡烛赐给了皇帝贵戚。
这件小事说明皇帝对贵戚近臣特别恩宠,但是人写得很
委婉,而且用春城飞花的绮丽景致开头,用东风拂柳的描写,自然引出皇宫,好像是在称颂皇上的恩典,所以,连皇帝也很喜欢。
像这样不用一字之斥,就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叫
含蓄。
我们仔细一琢磨就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讽刺意味。
寒食韩红的译文
寒食的译文
一、原文
寒食
作者: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二、注释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三、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四、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
诗比讽深远。
”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
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据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
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又以同名同进。
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韩翃《寒食》原文译文赏析
韩翃《寒食》原文|译文|赏析《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诗,整首诗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寒食》原文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及注释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注释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醉太平·寒食翻译赏析
《醉太平·寒食》作者为元朝文学家王元鼎。
其古诗全文如下: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
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
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
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
【注释】①寒食:清明节前一日为寒食节,为纪念介子推而禁火三日。
②乳鸦:雏鸦。
③生:偏偏,硬是。
韶华:美好时光,引指春光。
④鸳鸯瓦:成对的瓦。
【翻译】一声声,小乌鸦不停地欢叫,硬是叫破了暗夜,迎来了春日光华。
昨夜里微微春雨润湿了江堤软沙,阵阵香风溢满万家。
把画楼的鸳鸯瓦洗得干干净净,还打湿了系着彩绳的秋千架。
一觉醒来时红日已照着窗纱,听到街上有人在叫卖杏花。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