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协调公平与效率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永恒的公平。
不同的社会,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
公平观念是社会的产物,按其所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公平又是一个客观的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的内涵不同。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对公平的理解不同,但公平具有客观的内容。
公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
人类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效率问题,人作为智慧动物,其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的人投入少,但实现的目的多,即我们所说的事半功倍,而有的人投入很大,但实现的目的少,或者实现不了其目标,即我们所说的事倍功半,前者是高效率,后者是低效率。
所以效率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叫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也就是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投入,提高效益或产出。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人认为是对立的,有人认为是一致的,我个人认为从大的趋势来讲,总的说来,公平与效率是一致的,公平促进效率,不公平导致低效率。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制度、政策公平促进效率。
政策、制度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到效率。
政策制度的公平有利于效率的提高,最典型的莫过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对生产效率的促进。
政策的公平合理促进效率的提高,反之,政策制度的不公平,不合理则导致低效率。
人类的任何活动也都有效率问题。
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态。
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或财富得到最大增加。
经济效率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涉及到经济力、经济关系和经济体制各个方面。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
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
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它们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没有效率的公平是平均主义或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它们又有矛盾性。
1、含义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矛盾性
效率强调生产和财富的增加,要求把蛋糕做大;公平强调产品的分配和使用,要求把蛋糕分好。
3、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没有效率作为前一致性提和基础,对公平的追求会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4、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公平和效率的理解
公平和效率的理解
公平和效率是社会发展中两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它们在不同的领
域和层面上具有不同的含义和重要性。
公平通常指的是社会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和平等性。
公平的目标是
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不论他们的社会地位、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或其他因素。
公平的核心原则包括机会平等、过程公平
和结果公平。
机会平等意味着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机会获得资源和机会,过程公平涉及到决策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而结果公平则关注资源
分配的结果是否符合公正和平等的原则。
效率则指的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大化产出。
效率的目标是通过
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效率关注的
是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它与生产成本、生产效率
和资源利用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公平和效率在社会发展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冲突和权衡。
在某些情
况下,为了实现公平,可能需要牺牲一定的效率;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为了提高效率,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不公平。
因此,在实际情况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权衡和决策,以达到整体的社会发展目标。
公平和效率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个公平和高效的社会应该在确保公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效率,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体人民的福祉。
如何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一些情况下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在许多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我们经常需要在效率和公平之间进行权衡。
效率通常被定义为在给定资源和时间的限制下,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的能力。
简单来说,效率关注如何在最小的资源消耗下实现最大产出。
提高效率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生产力和增加就业机会。
然而,过分追求效率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资源不均衡分配和环境破坏。
公平是指资源和机会的公正分配,以及保障每个人享有基本权利和福利。
公平原则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潜力,并且在资源分配上不应该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公平可以带来社会稳定和平等的机会,但也有可能削弱个人的激励和动力。
然而,在实践中,效率和公平并不总是可以同时达到的,通常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
例如,在企业组织中,追求效率可能要求降低成本和人员规模,这可能导致一些员工失业或工会抗议,这与公平原则相矛盾。
同样,在税收政策方面,追求公平可能要求对高收入者征收更高的税收,然而这可能会削弱他们的动力和创新精神。
当然,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并不仅仅是权衡,而是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互相促进。
在一些领域,如教育和健康,公平的资源分配可以提高效率。
例如,为所有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保健将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人才和提高整体的生产力。
此外,公平的机会可以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和创新,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
另一方面,高效的资源分配也可以促进公平。
通过提高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率,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从而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现象。
此外,高效的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
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在实践中,政策制定者通常需要权衡不同的价值观、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并寻找在效率和公平之间的最优平衡点。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它可能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论公共管理的公平_效率目标及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
摘要公平与效率,特别是二者的协调是公共管理的目标。
在公共管理的现实中,基于管理者价值取向的不同,对公平与效率目标往往有所侧重。
建国后,虽然在初期的政策上有过波动,但公平基本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发展出平均主义的极端形式,效率被简化为产量与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效率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成就。
然而,时至今日,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使得公平问题开始突出。
树立公平效率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建立公平与效率协调发展的公共管理模式对于缓解当前的贫富分化、缓和社会矛盾、深化改革以及对社会的长远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平与效率不断获得新的历史内涵,二者的关系体现为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没有公平的效率不是持久的效率,缺乏效率的公平也不是真正的公平。
公共管理的目标是二者的统一与协调。
关键词:公平;效率;协调;公共管理;AbstractThe goals of public management are to achieve both equity and efficiency, specially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two goals. Owing to different values from different managers, any of these two goals will be emphases particularly 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olicies in the reality of PM. after the PRC was founded, hough it used to have policy fluctuation, it was basically equity oriented. And finally developed an excessive form of equalitarianism and efficiency was simplified as output and speed. Along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economic system ,efficiency was more oriented that has brought marked growth in economy. However, the tendency of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makes equity become a bigissue up to now.It is important to constitute a new model of PM and cultivate a correct value orientation so as to ease up the social conflict,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to push the reform and the long-term social development.Equity and efficiency has meant more and more with development of society, where they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that efficiency without equity can not last long and the opposite is true.Keywords: equity; efficiency; balance; public management序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是中国历史中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其中包含着一次意义重大的公共管理系统的价值选择。
领导与部门间沟通协调制度
领导与部门间沟通协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医院领导与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医院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特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部各级领导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
第三条原则1.沟通协调应遵从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沟通协调应重视团队协作,促进工作的整体进展。
3.沟通协调应及时高效,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章领导与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第四条领导汇报制度1.各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包含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
2.上级领导应在接受汇报后及时提出引导和建议,并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
3.汇报方式可以采用会议、书面报告、电子邮件等形式,由具体情况而定。
第五条领导联席会议制度1.医院领导联席会议是医院最高决策机构,由医院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构成。
2.领导联席会议定期召开,讨论医院的重点决策和紧要事项,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
3.会议由主席主持,会议记录应认真记录会议内容,会议纪要应及时转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第六条部门间协作机制1.各部门之间应建立协作机制,加强工作搭配,共同完成医院的各项任务。
2.部门之间应及时沟通信息,共享资源,相互支持。
3.在涉及到跨部门合作的项目中,应成立特地的工作小组或项目组,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
第七条交接与接班制度1.领导离任或调岗前应与接替者进行交接,认真说明工作内容、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
2.接替者应认真学习和接受交接的工作,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顺利完成工作交接。
第八条领导层会议制度1.领导层会议是医院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开展工作协调和决策的机构。
2.领导层会议定期召开,讨论工作方案、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
3.参会人员应按时参加会议,并做好会前准备,会议决议应及时落实。
第九条调度制度1.医院领导应依据工作需要进行合理的调度,调整各部门间的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协调性。
2.部门负责人应乐观搭配领导的调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公平与效率
公平与效率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
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
正义则是公正的义理,包括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
公平正义是每一个现代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尽可能加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机会和过程的公平。
构筑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需要全社会进行长期努力,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道德、法制等方面的素质,使人们有渴求公平正义的意识、参与公平正义的能力和依法追求公平正义的行为。
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
效率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叫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也就是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投入,提高效益或产出。
公平与效率是一致的,公平促进效率,不公平导致低效率。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制度、政策公平促进效率。
政策、制度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到效率。
政策制度的公平有利于效率的提高,最典型的莫过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对生产效率的促进。
政策的公平合理促进效率的提高,反之,政策制度的不公平,不合理则导致低效率。
公平和效率是可以兼容的,可以相互促进、相互统一。
认为公平分配有助于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可进一步促进公平;分配是否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成为效率提高的必要条件;而效率的提高可使人们在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分配。
公平和效率是矛盾的统一,二者既有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一面。
其统一性表现在: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促进效率。
其矛盾性表现在:二者之间存在着此长彼消的关系:一方面,公平对效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效率开始提高了,旧的公平观仍居主导地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为达到公平,要以牺牲一定的效率为代价,而为了促进效率,又要以牺牲一定的公平为代价。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
绝对的公平最终只会将效率托低,因为绝对的公平就没有什么竞争可言,效率必然降低,只有一定程度的公平才会提高效率。
在中国,人口基数太大了,想同时富起来是不现实的,只能是寄希望于先富带动后富,但在中国这一环境下,先富的人往往就会忘记甚至讨厌去带动还没富起来的其他人。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自然成为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科学长期关注的问题。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就公平与效率的涵义及其范围做一些界定,以防在理解上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公平与效率仅限于经济领域,而不是泛指一般意义上的公平与效率。
就经济意义上讲,公平,是指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
经济公平并不等于收入平均。
收入平均是仅就经济活动的结果公平而言的,结果公平并非公平的全部内涵,经济公平在涵义上大大超过收入平均。
而经济效率呢,一般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效果,即投入与产出之对比情况。
就企业或社会来说,以较小的成本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收益就意味着效率高,反之,则意味着低效率。
那么,公平与效率是什么样的关系呢?理论界对此问题的认识,大致有“矛盾说”、“兼容说”、“交互正向说”等几种观点。
我们认为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有矛盾和冲突的一面,又有统一与依存的一面。
首先,公平与效率是存在矛盾的。
公平体现的是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和分配经济成果的机会、结果的公正性与合理性。
效率表现的是经济运行与发展的效益与速度。
公平属于经济伦理范畴,它更多的是一种道德价值;效率是一个经济概念,体现的是一种经济价值。
在分配领域,公平原则要求尽量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实现“均贫富”;而效率原则则注重的是按个人贡献大小拉开收入差距,实现个别“先富”。
在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有时是不可避免的,特定时期为了促进效率,需要牺牲一定的公平;而为了求得公平,必须付出效率的代价。
真正实现公平与效率的二者兼得十分不易。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摘要】社会在不断发展,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仅能提高人民大众的幸福感,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效率与公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
当今社会,我们要树立全面效率观,关注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避免两极分化。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主要有两点:一是初次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二是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关键词】正确处理效率公平要讨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我们就要先知道什么是效率与公平。
“效率,从微观层次讲,就是在发挥‘一般社会力’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宏观层次讲,就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总起来讲,效率就是生产要素的节约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强调效率的重要性,就是强调发展的重要性。
公平,一般有两种含义:在社会学上,公平是一种道德规范的要求,是指以人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以避免社会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
在经济学上,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
”①一、现状与问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自此正式使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表述。
但在实践中逐渐显示出其不足之处:一是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以及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逐渐拉大。
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我国基尼系数在不断扩大,1985年为0.24,1991年为0.282,1995年为0.434,1998年为0.456,1999年为0.457,2000年为0.458,2003年为0.447,2004年达到0.469,这既超过了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超过了美、英等发达国家;二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由于更多地考虑效率问题、考虑经济建设,从而导致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发展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危机——改革——重新思考社会保障理论:探索社会保障深层次机理)§2.1公平与效率误区:社会保障的功能(目标)不是解决贫富两极分化,而是分散风险与扶贫救济。
存在的问题,在70年代以前社会保障多注重公平,但是经过了70年的危机以后人们开始思考社会保障的效率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公平、效率?)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对立还是互补?)一:公平、效率、产权(一)公平(公平+平等)1、公平不是一种经济学的概念,它含有伦理学的意义。
它既包括一定的基于各种物质关系的客观公正度,也包括着人们对这种客观公正度的主观理解。
它是客观公正性和主观认同性的统一。
2、公平只是相对的,即相对于某一衡量标准而言。
也就是说,公平与否本身包含着衡量标准的选择而视。
3、从经济学的角度评价公平。
(1)两方面含义:a、横向公平:对同等经济地位的人实行同等待遇。
b、纵向公平:对不同经济地位的人实行差别待遇,抑制地位高的人而照顾经济地位低的人。
追求公平就是在经济活动中既讲求横向公平也讲求纵向公平,既给同等经济地位的市场主体创造同等的竞争环境,同时,又对不同经济地位的市场主体区别对待。
(2)三级内涵:起点公平、过程公平、重点公平。
a、起点公平,即从制度结构、制度安排角度理解的规则公平。
(制度公平)b、过程公平,即从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出发理解的公平,或曰市场公平。
(机会公平)c、终点公平,即从价值分配的法则出发理解的公平。
(补偿公平)4、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问题安排应当综合考虑三种公平。
(二)效率1、效率是一个经济学范畴。
是指在经济水平和资源存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
给社会带来最大福利。
“效率”即资源配置是社会成员得到的总剩余量最大化的性质。
总剩余量包括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2、效率的具体形式:a、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效率)b、生产效率:包括动态的效率和技术的效率。
动态的效率取决于企业和经济系统生产和维持经济增长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发展新技术从而降低成本,改善质量,或开发新的有市场前途的产品来获得。
公共经济学中的效率与公平
公共经济学中的效率与公平在公共经济学中,效率与公平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经济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效率与公平相互依存,互相制约,同时也是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们所追求和权衡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公共经济学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实中实现经济的双赢。
一、效率与公平的定义与解释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经济体系能够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在效率的框架下,资源配置是合理有效的,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和个体的需求。
效率的追求是公共经济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而公平则是指在资源分配中,各方享有公正和平等的机会与权益。
公平不仅仅是按照一种分配规则进行资源配置,更关注资源的合理分配是否能够满足社会大众的基本需求和正当权益。
二、效率与公平的权衡在现实社会中,追求效率与追求公平之间经常存在矛盾与冲突。
例如,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市场力量对资源的配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追求效率可以促进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然而,单纯追求效率往往忽视了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的不稳定。
另一方面,在过分追求公平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限制了经济总体的发展。
三、效率与公平的协调与促进尽管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矛盾,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对立。
事实上,效率与公平可以相互促进和支持,实现经济的双赢。
首先,效率的提升可以为公平创造条件。
通过提高生产力、加强技术创新和发展教育,可以增加社会的整体资源供给,为公平的实现提供更好的基础。
例如,提高教育系统的效率,可以提升人们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从而减少贫困和不平等。
其次,合理的公平政策可以促进效率的提升。
通过税收调节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在保障社会公平的同时,提供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公平的资源分配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社会创新与经济增长。
最后,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需要建立在法治和规范的基础上。
通过完善的市场监管和公正的法律体系,可以防止资源的滥用和不公平行为的发生,保障市场竞争的公正性和效率性。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4城市管理:张洪志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生产力。
那么在不同的时代,我们为了更好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和保障社会稳定,就会对效率与公平的侧重点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这个生产力水平下的社会。
但在任何时候效率与公平一定是并存发展的,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发展的前提。
所以,恰当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任何一个社会不能没有效率,更不能没有公平。
效率与公平共同构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并重目标和根本的价值评价体尺度。
那么它们二者的关系又如何呢?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说“很多时候为了效率就要牺牲某些公平,并且为了公平就要牺牲某些效率”。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他更多地把二者看作对立的关系。
着眼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的关系,我初步断定:公平(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经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经济公平和效率是统一的,二者之间不存在矛盾。
首先,经济公平的评价依据是效率,我们强调经济公平就是强调效率,经济公平要求各市场主体机会均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按市场法则公平竞争,追求最大效率。
其次,强调高效率又旨在实现经济公平,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实现经济公平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同时,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为社会创造更为丰富的物质文明,才能为推动人们遵守国家法律、为社会主义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条件,从而形成一个以人为本、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
(二)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社会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社会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对效率有制约作用,没有社会公平,经济活动不会有持续稳定的高效率。
可以说任何不公平的机制必然会造成对效率的破坏,没有公平的效率只能是皮鞭下的效率和饥饿下的效率。
在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时期,很少有人想到效率,也没有人敢想到效率;劳动者“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也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在这种分配体制下“成功地分配了贫困”。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公平与效率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永恒的公平.不同的社会,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公平观念是社会的产物,按其所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公平又是一个客观的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的内涵不同.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对公平的理解不同,但公平具有客观的内容.公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人类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效率问题,人作为智慧动物,其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的人投入少,但实现的目的多,即我们所说的事半功倍,而有的人投入很大,但实现的目的少,或者实现不了其目标,即我们所说的事倍功半,前者是高效率,后者是低效率.所以效率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叫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也就是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投入,提高效益或产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人认为是对立的,有人认为是一致的,我个人认为从大的趋势来讲,总的说来,公平与效率是一致的,公平促进效率,不公平导致低效率.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制度、政策公平促进效率.政策、制度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到效率.政策制度的公平有利于效率的提高,最典型的莫过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对生产效率的促进.政策的公平合理促进效率的提高,反之,政策制度的不公平,不合理则导致低效率.人类的任何活动也都有效率问题.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态.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或财富得到最大增加.经济效率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涉及到经济力、经济关系和经济体制各个方面.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个有效率的社会,其资源配置、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应该是合理的、公正的;同样,一个公正的社会,其资源一定能得到合理的配置,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公平的实现,社会的公平也有助于效率的提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效率与公平没有能够很好地协调起来,相反,矛盾突出.追求公平,效率就打折扣;追求效率,公平便有失公允.其结果,必将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因此,强调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显得非常重要.“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同一切剥削阶级,特别是资产阶级的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服务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既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注重经济效率,又要从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坚决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因此,任何只顾公平而忽视效率和只顾效率而损害公平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只有做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和协调,在全社会树立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坚持公平的原则,保障人们利益和分配的合理化,使每个社会成员既有平等参与的机会又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才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可以说,“注重效率、维护公平”,既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公平,亦即公正、平等.当年搞计划经济,一切围绕“计划”转.表面上看,计划最具“公平”特性.所以,计划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平均主义、平分秋色,就是“均贫富”,就是“你有我有全都有”.那时的公平,是具有普遍、普及、普惠意义的.这看似公平,但实际上是一种伤害了不少人积极性的“公平”,是一种“大锅饭”式的“公平”. 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比过去活了,环境比过去宽松了,人的潜能、智能、积极性比过去高了.那种貌似“公平”的公平在这种体制中站不住脚了,那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所谓“公平”,受到了以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为内涵的按绩效论公平的新式公平的挑战.实施这种公平的初始,不免让人觉得有些陌生,有些不适应.因为能力强者与能力弱者、勤奋努力者与不思进取者所获得的回报拉开了距离.昔日的所谓“公平”日趋没落,尽管有人心存疑虑,但却不得不面对这一无法逆转的趋势.传统的公平受到了现代公平的挑战,懒散的公平受到了竞争公平的挑战,且后者“力大无比”,最终战胜了前者.因为,公平与效率挂上了钩,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相辅相成,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得益彰,此时的公平更具时代性、知识性、竞争性、世界性.而这种市场公平,虽然也有其负面作用,弄得不好,将导致两极分化,但只要利用法律和行政等手段进行合理宏观调控,扬其有利因素,克服其负面影响,就能利用其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铺平道路.应当看到,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核心是解决发展生产力过程中的竞争和效率问题.由于市场是自由的、开放的,它本身不考虑社会公平问题.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来弥补这个“真空”?各级党委和政府理应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平、保护市场竞争中弱者利益的责任.。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探讨
一
品生命 周期 理论 。区域 经济学 家将这 一理论 引入 到 区域经 济学 中 , 产 生 了 区域经 济 发 展梯 度 转移 理 便
论 。其 主 张 发 达 地 区 应 首 先 加 快 发 展 , 后 通 过 产 然
、
效 率 优 先 与 适 度 公 平 是 我 国 区 域 经 济 协 调
讨 论 。 梯 度 转 移 理 论 源 于 弗 农 提 出 的 工 业 生 产 的产
[ 文献 标识码 ] A
区域 经 济 协 调 发 展 的 现 实 表 明 , 域 内 及 区 际 区 间 能 否 建 立 起 协 调 的 经 济 关 系 , 否 实 现 区 域 分 工 能
合作 和优势 互补 , 于经 济 发展 和 社 会福 利 水 平 的 对 提 高具有直 接影 响 。但 不 可否 认 的是 , 界 上 绝 大 世 多数 国家在 区域 的资 源 配置 和 经 济运 行 方 面 , 面 都 临程 度不 同的区域 差 距 问题 , 国为解 决 这 一 问题 各 提 出的区域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 一 例 外 的都 是 在 “ 无 公
区域 经 济 协 调 发 展 中公 平 与 效 率
问题 的探 讨
天 吴 z F -
( 岛市 社 会 科 学 院 , 青 山东 青 岛 2 6 7 ) 60 1
[ 摘
要] 如 何看待 和 解决 区域 内及 区际间发展 差距 不 断扩 大的 问题 , 已成 为 区域 经 济协 调发 展 进程
发 展 的基 本内及 区 际 间 发 展 差 距 不 断
收 稿 日 期 : 0 00 — 6 2 1 — 72
业 和要 素 向较 发 达地 区 和欠 发 达地 区转 移 , 以带 动
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
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1)效率,从微观层次讲,就是在发挥“一般社会力”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宏观层次讲,就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总起来讲,效率就是生产要素的节约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强调效率的重要性,就是强调发展的重要性。
(2)公平,公平一般有两种含义:在社会学上,公平是一种道德规范的要求,是指以人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以避免社会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
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涉及到要把富者的一部分财富无偿地匀给贫者,因此它有时会和效率发生冲突,影响效率的提高。
在经济学上,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
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一般说来是和效率相一致的,相促进的。
但是,这种意义上的公平只是形式上的公平,而不是内容和结果上的公平。
如果只强调这种意义上的公平,而对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加以调节的话,贫富悬殊和大量贫困现象的存在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产生严重的负作用。
因此,对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应当辩证地动态地来认识。
2、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
(1)洛伦兹曲线为了研讨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题目,美国统计学家M.O.XXX提出的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
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随便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2)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XXX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和1之间。
3、简述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1.全社会收入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超过0.4(差距合理区域上线)2.城镇居民年增速8%~9%;农村居民年增4%~5%3.不同的行业工资相差较大 4.企业的经营职位和一般职位间收入差距普遍在20倍以上。
第二章 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1
——个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倾向于制定对自己有 利的标准。
如何才能使一个人从公正的立场出发来考虑问题?
第2章
社会正义
——无知面纱之后的社会选择
无知:理性无知 结论:在自己的前景为已知或有所知的情况下,
人们出于自身利益会对社会应该追求的目标有 不同的看法。只有当所有的人都处在无知的面 纱之后——完全不知道自己在未来竞争中将会 处的地位,也无法预见竞争的结果时,他们的 选择才会是客观的和公正的。
第2章
二、公平的准则
—契约曲线上每一点都对应亚当和夏娃的一个效用值 —例如,P1点表示,在亚当的效用给定的情况下,
夏娃的效用最大能够达到多少? (U亚,U夏)
—把这些效用值在另一个图中表示出来,得到效用可 能性曲线
交换契 约曲线
第2章
效用可能性曲线
第2章
三、社会最优福利水平的确定
经济学家认为,社会最优福利水平的实现是 在自由选择的前提下,同时满足效率与公平 准则.
公平问题:产品和服务如何在社会成员间恰 当分配。
第2章
本章主要内容
资源配置与帕累托效率 公平理论 小结
第2章
第一节 资源配置与帕累托效率
一、帕累托效率 定义1: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t
• 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某个人的境况变好 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预算约束线的斜率 即:边际替代率=两种商品价格之比
由于在竞争性的市场中,所有消费者面临的价格 是相同的,所以所有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也是 相同的。
所以,竞争性市场导致了交换效率。
第2章
生产效率
公平与效率的理论基础及关系.doc
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摘要: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经济生活中始终追求的两个目标。
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却不断地发生变化,而推动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化的几个典型阶段上,公平与效率相应地形成不同的关系。
从最初的公平凸显,到后来的公平与效率互相对立,再到现代生产力对公平有了新的要求:把公平与效率统一起来。
关键字:公平、效率、生产力、生产关系一、效率和公平的含义与马克思、列宁的公平效率观1、效率和公平的含义无论在社会发展的何种时期,要想找到者的最佳组合点,真正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必须弄清楚二者的含义及其关系。
效率的一般定义是一定投入带来的最大产出或者产出一定使用的最小投入,它的最主要的含义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去最大程度地创造社会财富,经济发展的一般含义是包括政治文化各方面进步在内的利用生产要素增加国民财富的系统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讲效率与经济发展是内在一致的。
公平属于伦理学范畴,人们对它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分配结果平均是公平,但干好干差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显然是不公平;有人认为机会均等是公平,但由于个人禀赋不同,即便是机会均等,各自把握机会的能力不同也难以实现社会公平;也有人认为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是公平;还有人认为最大程度地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福利是公平。
2、马克思、列宁的公平效率观马克思认为公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公平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永恒的,而是历史地变化的,每一个历史时代的公平观都是与当时的生产方式的性质直接相关,并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公平,不是平均主义的公平,而是存在差别的公平,实现社会主义公平的基本途径是按劳分配,符合这一原则就是公平的,否则就是不公平的;效率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的前提和基础,列宁也认为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没有这个条件,劳动摆脱资本桎梏这整个解放事业就不可能获得成功,社会主义就不可能获得胜利”。
社会福利政策的公平性与效率
社会福利政策的公平性与效率第一章、引言福利政策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社会福利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
然而,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仅要考虑效率,还要考虑公平性。
公平性和效率在福利政策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只有同时重视两者,才能达到理想的政策效果。
第二章、公平性的概念与原则公平性是福利政策制定的核心原则之一,它是指是否能够平等地向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公共资源、公共服务。
而实现公平性又有以下原则:1.平等原则:任何人在相同条件下,享有同等福利。
2.需求原则:有需要的人得到更多的帮助,而不是仅仅平等分配。
3.贡献原则:那些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人,应该享受更多的福利。
4.最小化原则:福利政策的目标是最小化社会不公平现象。
第三章、效率的概念与原则效率是社会福利政策的另一重要原则,它是指政策产生的社会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平衡。
那么,福利政策的效率体现在哪些方面呢?1.资源利用效率:福利政策需要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社会收益。
2.服务效率: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缩短等待时间。
3.成本控制效率:福利政策需要使成本最终受益人的效益最大化。
第四章、公平性与效率之间的平衡由于公平性和效率都是福利政策的重要原则,因此需要在它们之间达到平衡。
公平性和效率之间有些紧张关系,如果过注重公平性而忽视效率,会导致政策效果不佳,资源浪费。
而忽视公平性却关注效率则会加剧社会不平等。
因此,要达到公平性和效率的平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指导,维持政策目标的一致性。
2.进行充分调研,客观地了解社会实际需求和资源状况。
3.设定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公平性和效率的达成。
第五章、结论在实现福利政策的过程中,公平性和效率是相互作用和互为因果的。
如果只关注公平性,会牺牲效率,而疏忽公平性则会导致社会不公平的加剧。
因此,在制定和执行福利政策时,要尽量平衡公平性和效率,以达到政策的最优效果。
同时,也需要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来保证公平性和效率的实现。
总公司协调工作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总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总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第三条总公司协调工作应以公司整体利益为重,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协调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协调原则第四条领导优先原则。
各部门在协调工作中,应尊重上级领导的意见和指示,确保公司决策的贯彻执行。
第五条部门协同原则。
各部门应加强协作,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公司各项工作。
第六条及时沟通原则。
各部门应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工作情况,确保信息畅通。
第七条限时办理原则。
对于协调事项,各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办理,不得拖延。
第八条责任到人原则。
协调工作应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各项工作有人负责、有人落实。
第三章协调流程第九条提出协调申请。
各部门在遇到跨部门工作需要协调时,应向总公司协调办公室提出协调申请。
第十条协调办公室审核。
协调办公室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核,确认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十一条分配协调任务。
协调办公室根据审核结果,将协调任务分配给相关责任部门。
第十二条协调实施。
责任部门按照协调办公室的要求,积极实施协调任务。
第十三条进度跟踪。
协调办公室对协调任务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第十四条结果反馈。
责任部门在任务完成后,向协调办公室反馈结果。
第十五条总结评估。
协调办公室对协调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第四章协调职责第十六条总公司协调办公室职责:1. 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2. 审核协调申请,分配协调任务;3. 跟踪协调进度,督促任务完成;4. 总结协调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七条部门职责:1. 积极配合协调办公室的工作;2. 及时反馈工作情况,确保信息畅通;3. 严格按照协调要求,完成协调任务;4. 对协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动承担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由总公司协调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18514--公平与效率-外部性理论
23
• 与一般福利理论或资源理论不同,能力理论所要 回答的问题不是“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满意”,也 不是“他们能支配多少资源”。而是“他们实际 上能够做什么或成为什么” • 因而,所谓公平,就是要让人获得“潜能”的权 利,人类发展指标应包括各项“潜能”指标。 • 所谓能力主义公平,实际上就是以满足人的需要 作为公平的基础。
3
引言:公平和效率之争
刘国光:“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与建立和谐社会不相容
享有“官方权威经济学家”之称的刘国光提出:应该把实行多年 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口号改成“效率与公平并重”,或干脆 让其淡出。刘国光的这一建议后来在理论界和媒体引起不同的反响,一 些学者和媒体批评他的建议是民粹主义。 刘国光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意味着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 把社会公平放在第二位,这个提法适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段时期, 但不适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时期。
第二章 低碳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学习内容
2.3 公平与效率
学习目标
1 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2 理解基于价值判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引言:公平和效率之争
两种观点
——效率和公平是一致的。一个完美的市场经 济制度,既是最公平的制度,也是最有效率 的制度;反之亦然。 ——效率和公平是矛盾的。“十一五规划”公 布后,一些学者认为,以前一直倡导的“效 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念,也将让位于 “效率与公平并重”,或“更加注重公平”。
21
– 森在自己的理论体系中,特别强调两个概念。
• 一个是“功能” (functionings),
– 是指一个人获得的成就。功能包括一个人在生活中进行
的活动 (doings) 和所处的状态 (beings),也就是人 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人类来说,最起码的功能包括接受教育、享有必要 的营养、避免早逝、不受可预防疾病的感染、不受限 制的迁徙等;更复杂的功能则包括参与所处社区生活, 以及赢得自尊等。 –如果一个人享受的某一项功能由一个数代表的话,她 享受的全部功能就构成一个特定的“功能矢量” (functioning vector)。 –我们可以想象,可能的“功能矢量”是无限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二版P40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 革与发展战略 P27~28
杜飞进(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 问题研究,序言
一、公平与效率问题的产生
二、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 (一)公平 • 1、公平的基本含义 • 关于公平的含义,学界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它
涉及几个相关概念:正义、公平、公正、平等, 它们有不同的优先等级。
• 贾可卿(中国社科院,2010)《分配正义论》 • 正义:社会发展所必须的、有助于增进公共利益
的应然安排。它超越既定的法律法规和其他一切 制度规范,高于公平、公正和平等。
• 公平、公正是指社会成员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符合 公认的、既定的标准,它们是正义的基本表现形 式。
B
Ra富人收入
A
含义
• 由于“边际税率”过高,导致贫困(或失业)人口 散失脱贫(就业)积极性(努力),依靠救助( 失业保险金)维持生活的现象。
• 边际税率:增加一单位收入增加的纳税额。这里 指劳动者因增加一单位劳动收入而使含补贴减少 的数额。
复习思考题:
• 二者的细微差别: • 公平主要是就当事人而言的,而公正则侧重于对
第三者的评价指其行为独立,不受干扰,不偏不 倚。
• 平等则是指利益和权利完全相同或相等的分配, 是公平、公正从而也是正义的一种基本形式。
• 关系:按顺序前者由于后者:正义、公平公正、 平等。
• 美国的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20世纪70年代 )美国社会为背景,阐述平等与效率及其关系。 这本书里,平等与公平、公正是同一概念。
1、收入平等与效率的基本矛盾
在总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平等分配有代价:效率损失
2、单纯强调效率,会影响平等
• 由市场自发调节,按因素分配社会产品,必然产 生不平等。进而会影响到总收入。
(二)机会均等与效率
三、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一般原则来自四、平等与效率的综合度量
一、社会保障制度是协调平等与效 率的重要制度
补 贴 后 收 入
最低生活水平线
补贴前收入
补
贴
后
补贴前收入
收
C
入
B
M
补贴后收入
A
O YB 补贴前收入Y
(三)减少或避免再分配过程中的“漏出 量”
富
漏桶(再
穷
人
分配)
人
O
Rb穷人收入
E Z 450
AE为帕累托效率的收入可能性 曲线,即社会上的收入最大总量 在穷富人之间的所有分配状况。 E点表示绝对平均分配,A点表 示绝对不平均分配。假如现实状 况是B点,沿着AE线调节分配没 有效率损失。如果沿BZ分配, 有效率损失:“社会漏桶”
• 郑功成也在这个意义上使用这几个概念
• 本文使用贾可卿关于公平、公正的概念,并在同 等意义上使用这三个概念。
2、社会保障视阈下的公平
3、公平的划分
4、公平的一个评价标准:收入分配视角
(二)效率的含义分类
2、社会保障中的效率
3、效率的评价
三、平等与效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