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七年级数学众数教案.doc

合集下载

初中众数和中位数教案

初中众数和中位数教案

初中众数和中位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及其意义。

2. 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3. 掌握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及其求法。

2. 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辨析。

2. 众数和中位数的求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一组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

二、探究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15分钟)1. 介绍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 介绍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三、学习求众数和中位数的方法(20分钟)1. 学习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 学习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找出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四、练习求众数和中位数(15分钟)1. 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求出众数和中位数。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讨论众数和中位数的求法。

五、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5分钟)1. 举例说明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 让学生举例说明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及其求法。

2. 强调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及其求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避免混淆。

同时,通过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众数和中位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众数》教学设计_

《众数》教学设计_

《众数》教学设计_教学目标:1.了解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能够找出给定数据集合的众数。

3.掌握众数的应用场景。

教学重点:1.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找出给定数据集合的众数。

教学难点:1.了解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熟练运用众数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稿。

2.计算器。

3.黑板、白板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众数吗?”2.让学生思考一分钟,并请几位学生回答问题。

Step 2:引入众数概念1. 使用PowerPoint展示众数的定义:“众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向学生解释众数的意义和重要性,强调众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特点和趋势。

Step 3:计算众数1. 使用PowerPoint演示众数计算的步骤:a.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

b.计算每个数出现的次数。

c.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为众数。

2.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数据集合,引导他们一起计算众数,并解释计算过程和结果。

Step 4:练习1.让学生分组合作,在每组内互相计算给定的数据集合的众数。

2.每组选择一位学生将他们的计算结果报告给全班,教师和其他组进行核对。

Step 5:展示应用场景1. 使用PowerPoint展示众数的应用场景,如市场调研、商品销售、社会调查等。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这些场景中使用众数会比较有用,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Step 6:总结和归纳1.回顾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强调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Step 7:作业布置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自行收集一组数据并计算众数。

2.提醒学生注意众数的意义和计算过程。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行寻找更多实际应用众数的场景,并分享给全班。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众数的局限性,并思考其他衡量数据中心趋势的方法。

板书设计:众数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计算方法:1.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2.计算每个数出现的次数3.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为众数应用场景:1.市场调研2.商品销售3.社会调查教学反思:这节课中,我采用了集体讨论、小组合作和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众数教学设计方案

众数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众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计算一组数据中的众数。

(2)掌握求众数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和频数分布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例子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众数的概念和求法。

(2)运用众数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1)理解众数的概念。

(2)灵活运用众数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选举、购物等,引导学生思考众数的概念。

(2)提出问题:如何找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2. 探究新知(1)学生自主探究众数的概念,教师引导总结: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直接观察法和频数分布表法,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

(3)教师总结求众数的方法,强调注意观察和记录。

3. 应用新知(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挑选典型题目,引导学生运用众数解决问题。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与众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小组成员共同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每组派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众数的概念和求法。

(2)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6.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寻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众数解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和完成情况。

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评价其对众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众数概念的理解,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众数教案初中

众数教案初中

众数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众数的概念,掌握求一组数据众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众数的定义及求法2. 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统计学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等。

2. 提问:你们认为生活中有哪些场合需要用到众数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众数。

2. 讲解求众数的方法:a. 找出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b. 如果多个数出现次数相同,则这些数都是众数。

3. 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确求众数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众数的概念和求法。

2.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实际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用到众数。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众数的概念和求法。

2. 提问:你们认为众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价值?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众数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众数相关的习题,检验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实际应用: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众数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众数的定义和求法,让学生掌握众数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在实际应用环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活中众数的应用,并能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拓展环节,学生对众数在更复杂问题中的应用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众数的价值和作用。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众数的概念,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2.通过对众数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众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数据表格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例如,某班级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90分的有15人,80分的有20人,70分的有10人,60分的有5人。

问:这组数据的众数是多少?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这组数据中,80分的人数最多,有20人。

因此,众数是80分。

然后,让学生思考:众数有什么特点?与平均数、中位数等其他统计量相比,众数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和引导,让学生明确众数的特点: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比,众数更能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2.新课讲授(1)定义众数首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尝试给众数下一个定义。

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明确众数的概念: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求众数的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求众数。

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引导,让学生掌握求众数的方法:通过统计图表或数据表格,观察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众数。

也可以通过计算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作为众数。

(3)众数的实际应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在选举中,人们会根据候选人的得票情况计算众数来确定获胜者;在市场调研中,商家会根据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计算商品的众数来确定销售策略。

让学生明确众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3.巩固练习(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组数据,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众数。

《众数》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众数》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众数》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众数》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

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

4、渗透数学知识________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众数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翩翩起舞,潺潺悠然,心神安和。

舞出一幅美丽的风景,舞出中华民族之精魂。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名太极演员表演的太极拳,刚柔相济,动静相和,此刻的表演让整个鸟巢都笼罩在一片祥和宁静的氛围之中。

令人惊奇的是,所有太极演员的身高都是1、70米。

张艺谋在选拔演员时,为什么不选身高1、90米的大帅哥,为什么不选身高2、20米。

不选身高1、40米的。

便要选身高1、70米的呢?生:身高1、70米的人多。

师:多还可以用哪个字表示?引出:众数。

二:认识众数。

1、定义。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板书)板书众数众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2、练习。

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一组数据中的众数。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三、比较3个统计量的区别。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板书)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种统计量,这三种统计量都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他们又有所不同,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统计量,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1、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

师:辉煌公司人事部需要招聘技术员一人,小范去应聘,赵本山经理告诉他:“我这里报酬不错,月平均工资是元,你在这里好好干!”第二天,小范兴高采烈的上班了。

可是职员C却偷偷告诉他:“我的工资是15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

课题:众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体验事物的多面性与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水平。

3、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创新意识和求真的科学态度,渗透一组数据的对称美,揭示数学中美的因素。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并能根据统计量实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1、情境引入。

请学生观看一则新闻“李叔叔求职记”。

2、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算一算,想一想,经理是否欺骗了李叔叔?3、请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数来反映工资水平比较合适呢?[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李叔叔在找工作时遇到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协助李叔叔的过程中感受到在这里平均数和中位数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工资水平,初步感受众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学习新知1、提问:李叔叔最有可能挣到多少钱?2、揭示:这里的“600”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并请学生猜猜是哪个“众”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提出这样的问题,旨在使学生通过工资表中出现次数最多的“600”理解“众”的含义,进而理解众数的意义。

]3、小练习:找出下面两组数据的众数。

4、请学生试着说说众数的意义,然后教师小结板书。

三、解决问题(一)完成例11、出示例题: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

下面是15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米)1.41 1.41 1.41 1.44 1.45 1.47 1.48 1.491.51 1.51 1.51 1.51 1.52 1.54 1.54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2、学生小组合作选择6名队员。

3、根据学生汇报,老师课件随机演示选择结果。

4、小结:以众数1.51为标准选择队员身高会比较均匀。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思考、探究、讨论、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利用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从直观上进一步充分理解众数的实际意义,感受和体会数学中美的因素。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众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众数的概念,掌握众数的求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众数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众数的意义和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众数的概念和求法。

2. 教学难点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数据,如学生的身高、体重、成绩等,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数据中,哪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这个数据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 教师引出课题:众数。

2. 讲授新课 -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 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众数的概念,如班级中同学的年龄、鞋子的尺码等。

-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数据,让学生找出这些数据的众数。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众数与平均数有什么区别?众数有什么特点? - 教师总结众数的特点:众数是一组数据中的一个数据,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众数不一定是唯一的,可能有多个;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3. 课堂练习 -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 教师让学生分组完成练习题,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 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课堂小结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包括众数的概念、求法、特点等。

-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

- 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做得不够好的学生。

5. 布置作业 -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 教师要求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并用众数来描述这些数据的集中趋势。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众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众数的概念,知道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学生能够掌握求众数的方法,能够在一组数据中找出众数。

学生能够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够运用众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从而理解众数的概念和求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进一步加深对众数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数学活动的参与,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概念,掌握求众数的方法。

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够运用众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 教学难点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够运用众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众数的概念和求法。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进一步加深对众数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思考如何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引导学生回忆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为学习众数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讲解众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

20.1.2众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正确判断.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集中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教学难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这三个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三、教学方法探究─交流,归纳─总结.四、教具准确多媒体演示.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问题1出示蛋糕店图片,引入问题,某蛋糕店,在一天内销售蛋糕100个,各类蛋糕销售量如下表:如果你是店主,进货时在选择蛋糕种类上,你最关心的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分析,教师抽取1-3名学生表述观点,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做引导.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生活例子引入课题,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并尝试用数学知识解答.(二)探究新知问题2像这一类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归类叫做什么呢?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众数的概念: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问题3练一练:求出下列各组数据的众数:① 3、4、3 、2 、4、5 、5、5、4 、4 、1② 2、3、2、-1、2、1、3、3③ 1.0 、1.1、0.9、0.8、1.2、1.7、1.9师生活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形式在学案上总结出每组数据的众数,教师与教室流动观察学生完成情况.设计意图:设计三个小题分别为众数为1个,多个,以及没有众数三类题型,让学生从实际例子当中总结出众数的特点.(三)典例讲解例1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根据上面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①哪种尺码的鞋销量最多,哪种尺码的鞋销量最少?②请你根据上面①中得到的结果为这家鞋店提供进货建议。

众数数学教案设计

众数数学教案设计

众数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众数的概念
2. 掌握计算众数的方法
3. 能够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众数的定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 计算众数的方法:先将数据按大小排序,然后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3. 众数的应用:例如在选举投票中,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就是众数;在商业领域,最畅销的产品数量就是众数等。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众数的概念,例如班级同学的年龄分布等。

2. 讲解新知:讲解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

3. 巩固练习:给出一些具体的数值,让学生计算众数,以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统计调查、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作用。

5.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众数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
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验成绩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家庭作业:
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家里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对众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众数。

《众数》数学教案(优秀5篇)

《众数》数学教案(优秀5篇)

《众数》数学教案(优秀5篇)《众数》数学教案篇一“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第二课时)”的说课(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第2节,第97~104页)一。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信息社会“数字”社会里,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据大量纷繁杂芜的数据做出一个合理的决策,而统计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人们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及建议,数学教案-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第二课时)]。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3个统计特征量,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

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2、课时安排和说明参照新教材教师用书建议:“10.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一节准备安排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承上启下地回顾探索平均数的一些性质及简单应用。

第二课时探索得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并会正确计算众数和中位数,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各自适用范围。

第三课时是练习实践课,目的是巩固和深化本节知识及会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用计算机计算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众数和中位数两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两概念的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利用收集的数据整理分析,对刚接触统计不久的学生来说,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尚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因此,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统计观念(即数据感)是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认知分析:学生已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及会计算平均数,这两者形成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能力分析: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尚需进一步培养。

情感分析: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少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尚需通过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来加以带动。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众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众数的概念,掌握众数的求法,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众数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众数的概念和求法,让学生理解众数的意义。

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众数的求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众数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一些数据,如学生的身高、体重、成绩等。

(2)提问学生:如何描述这些数据的集中趋势? (3)引出课题:众数。

讲授新课 (1)讲解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讲解众数的求法:找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即可。

(3)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众数的意义。

课堂练习 (1)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众数的求法。

(2)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课堂小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众数的概念、求法和意义。

(2)让学生总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布置作业 (1)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作业题,加深对众数的理解。

(2)让学生收集一些数据,并求出这些数据的众数,体会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1. 2. 3. 1. 2. 1. 2. 3. 4. 1. 2. 3. 4. 5.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解众数的概念和求法,掌握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方法。

七年级数学众数教案

七年级数学众数教案
算一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
3、讨论:是用众数表示生物组同学做发芽试验的整体水平合适一些,还是用平均数表示合适一些?你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找出这组年龄的众数。鼓励学生自己说出是怎样想的。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观察 Nhomakorabea格,回答问题
这家鞋店销售的各种尺码的男式皮鞋中,众数是哪种尺码?
集体评讲:你是怎样想的?
3、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数。板书课题:认识众数
二、自主探究分析问题
1、出示例2的一组原始数据
从这组数据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做实验的9人,发芽多少粒的人数最多,有几人”
2、介绍众数的意义及其求法。
启发学生思考:众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数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各表示什么意义?
25.5cm的男式皮鞋一共销售了48双,它的销量最大,说明在所有关于尺码的数据中,“25.5cm”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25.5厘米”是关于尺码的所有数据的众数。
3、课后练习第1题
学生分别算出两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
说明众数和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讨论:哪组身高的众数更具有代表性?
明确:同样个数的数据中,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这个众数也就越具有代表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众数的求法,根据众数作出合理的分析与解释。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改进意见
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数”,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
方运用到平均数吗?
2、解决问题
气象小组的同学测量一天的气温。在某天6个时刻测得气温分别是12℃、15℃、20℃、32℃、24℃、18℃。你知道这天平均气温是多少℃吗?(先估计,再列式解答)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

众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让学生在统计数据、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中理解众数。

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4、通过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求众数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身边处处有数学,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众数、中位数、平均数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游戏:每人说一个小于5的1位数。

指明学生说,师随机板书数据。

(1)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2)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揭示课题:平均数和中位数是我们以前学的两种统计量,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量——众数(板书课题)二、学习新授:1、“众”是什么意思?出示众数的概念: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在统计学上,我们称它为众数。

众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板书课题)2、前后或左右同学合作,试着求一下刚才这组数据的众数。

3、创设情境:(1)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学校除了吹竖笛表演外,还准备了很多零食以奖励游戏中获胜的同学,有话梅糖、棉花糖、梅子、果冻、饼干、薯片、牛奶片……你认为你能得到几样奖品?(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数据。

(3)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三、练习巩固:1、完成课本第122页例1。

2、完成课本第123页“做一做”。

3、完成课本第124页第3题。

4、完成课本第125页第5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1、完成数学书练习二十四。

2、完成《数学作业本》相关练习。

板书:众数集中情况次数最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3 众数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情景中认识众数的统计意义及优缺点.
2.在具体情景中运用众数处理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众数的意义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难点:区别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动脑筋
下面是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各种尺码男鞋的销售量统计表:
(1)这段时间内共销售了多少双男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销售量最多的是哪种尺码的鞋?
答:销售量最多的是______
(3)这个统计表能给鞋店店主什么信息?
(4)在这些问题中,店主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这组数据的________.(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众数的意义
(1)某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如下表:
(2)一个小组在一次数学“希望杯”比赛中,成绩如下:23,98,89,97,23,87,23,89,88.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个众数能代表这个小组的一般水平吗?平均数和中位数呢?
请你思考众数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优缺点?
特点: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________的数。

众数可以不止____.
优点:容易_______,当一组数据中某数多次出现时,可以用众数作为这组数据的数值的________值。

缺点:众数没有充分利用数据中所有数据的______,因此,有时是没有效的。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 求众数
例1下面条形统计图是某青年排球队12名队
员年龄情况的统计图:
求这12名队员的年龄的众数
2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例2从2001年1月1日起,我国调整了各类毕业生试用期每月的工资待遇:初中:360元;高中(含中专)375元;大专:395元
四年本科:415元;六年本科:435元;
双学士本科:435元;研究生:435元;
硕士生:465元;博士生:515元.
试求出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你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是怎么理解的呢?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个代表数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数值的___________,人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选取不同的代表数,其中_______的应用最为广泛。

例3 酿溪中学在一次考试中,A、B两个班的数学成绩统计如下:
(1)两个班的众数分别是多少分?从众数看哪个班较好?
例4据报道,某公司33名职工的月工资(单位:元)如下:
(1)求该公司职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精确到:元)
(2)假设副董事长的工资从5000提高到20000,董事长的工资从5500元提高到30000元,那么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又是什么?精确到:元)(3)你认为哪个统计量更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
四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 求下列各组数据的众数
(1)3,4,4,5,3,5,6,5,6; (2)1.0,1.1,1.0,0.9,0.8,0.9,1.1,0.9
2 某班30人所穿衣服的情况为:
说明穿哪一号衣服的人数最多?这个数称为什么数?
3 (2008年浙江嘉兴市)某学校组织教师为汶川地震救灾捐款,分6个工会小组进行统计,其中第6工会小组尚未统计在内,如图
1)求前5个工会小组捐款金额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若全部6个小组的捐款平均数为2750元,求第6小组的捐款金额,并补全统计图.
4 (2008山东烟台)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烟台市教育局规定:初中学段学生每
(第21题)
晚的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
一个月后,九(1)班学习委员亮亮对本班每位同学晚上完成作业的时间进行了一次通缉,并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下面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1)该班共有多少名学生?
(2)将①的条形图补充完整.
(3)计算出作业完成时间在0.5~1小时的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
(4)完成作业时间的中位数在哪个时间段内?
(5)如果九年级共有500名学生,请估计九年级学生完成作业时间超过1.5小时的有多少人?
五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什么叫众数?众数有什么优缺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作业:P 177 A组 2,3 B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