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
西安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理科班)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小题,计60分)1.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
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社稷祭祀反映的观念是A.以民为本B.以农立国 C.封建迷信D.抑制商业2.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谚语。
这些谚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注重把握农时 D.注重使用肥料3.宋代以后,“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的情形比前代更为严重。
导致这一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中央集权弱化 B.生产工具改进C.土地政策调整 D.重农抑商强化4.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
这表明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5.西汉贡禹上书称:“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材料反映汉代官营手工业A.规模庞大,不计成本 B.高效运行,管理严格C.分工细致,技艺精湛D.产品精美,面向市场6.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织作在城东,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估计有织机12000台。
据此可知,当时苏州民间丝织业A.超过官营手工业B.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C.专业化特征明显D.推动了海外贸易繁荣7.元朝诗人杨维桢《盐商行》曰:“人生不愿万户侯,但愿盐利淮西头。
人生不愿千金宅,但愿盐商千斛船……盐商本是贱家子,独与王侯埒富豪。
”这反映出元朝A.盐业发展促进社会结构变动 B.商业发展冲击传统思想观念C.盐铁专卖政策开始出现松动 D.商人社会地位堪比王侯将相8.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说道:“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人(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人类经历过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生活方式由不断迁徙到定居。
这主要是由于( )A.农耕和畜牧业的产生B.早期城市的出现C.私有制的逐渐产生D.国家的开始形成2.大约公元前3500年,也就是5500年前,人类文明出现了两大发源地: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和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
我们若要确认他们之中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产生地点,最具说服力的是( )A.对文献记载的甄别考证B.对古代神话传说推测演绎C.文明成就影响世界范围D.对考古文物的鉴定分析3.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下列选项与表格中的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B.①古埃及文明②古巴比伦文明③古希腊文明④古印度文明C.①古巴比伦文明②古埃及文明③古印度文明④古希腊文明D.①古巴比伦文明②古埃及文明③古希腊文明④古印度文明4.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其起止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A.西欧城市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形成B.西罗马帝国灭亡、新航路的开辟C.罗马帝国分裂、《查士丁尼法典》颁布D.东罗马帝国灭亡、新航路的开辟5.依据如图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国是( )A.C.古罗马帝国D.俄罗斯帝国6.下列左侧为始铸于日本元明天皇和铜元年(公元708年)的“和同开珎”,仿照唐朝开元通宝铸造;右侧为朝鲜的“乾元重宝”,仿造的是唐朝的乾元重宝。
这些钱币能够印证( )①朝鲜和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②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③币制改革是大化改新的重点④儒家经典在朝鲜广为传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因文化的差异,各地对最高统治者称呼各异。
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A.哈里发B.天皇C.沙皇D.苏丹8.某学习小组围绕研究主题“古代美洲文明”进行资料搜集。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 70分钟总分: 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1、《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抑商"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C.“盐铁专卖”的政策D.“精耕细作”的特点2、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A. 商周时期 B .战国时期 C. 春秋末期 D。
秦汉时期3、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从“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的。
上述现象表明A。
西汉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B.地契成为土地所有权凭证C.西汉政府鼓励土地买卖D.西汉政府禁止开垦荒地4、根据北魏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
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A.抑制了土地兼并 B.加剧了皇权衰落C.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D.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5、隋唐时期我国城市的发展明显具有从西向东,由北向南的趋势,东南地区的城市越来越进步,这反映了A.经济重心南移速度加快B.南方手工业大大发展C.南方交通发展超越北方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6、湖南有一座古墓出土了以下文物:青铜酒杯(内有篆书铭文)、圆形方孔铜钱、帛布、白瓷器.据此可推测该墓最有可能为A。
商周时期墓葬 B。
秦汉时期墓葬C。
南北朝时期墓葬 D。
唐时期墓葬7、2014 年 6 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
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可能见到的现象是A.珐琅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B.轻盈精湛的丝织品是常见的商品C.晋商、徽商往来于丝绸之路 D.都使用风力水车灌溉农田8、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颂:“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
长安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1.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当时A. 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B. 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C. 农村商品经济发达D. 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答案】B【解析】题干大意是:一个妇人每天纺棉三两,一个月能够纺出二匹布,连续纺织几个月,可以提供几个人的生活用度,剩余的或者换成钱来买米,或者缴纳赋税。
题干信息并未就农本商末观念的变化展开论述,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这是其封闭性的体现,但从“换钱易粟”来看,小农经济又有对外交流、交换的成分,并非是完全封闭的,故B项正确。
仅仅从一个个例无法看出商品经济是否发达,故C项错误。
家庭手工业一直作为农业的副业而存在,仅仅从题干无法看出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故D项错误。
2.《汉书·董仲舒传》载:“(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
”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A. 土地私有制遭破坏B. 社会经济凋敝C. 社会两极分化加剧D. 社会道德衰败【答案】C【解析】据材料“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导致了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两极分化加剧,故C 选项正确;“广其田宅”仍然土地私有制,不能说明土地私有制遭破坏,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经济凋敝,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社会道德衰败,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3.北宋建立不久,宋太宗对宰相说:“井田之制实为经国之要道,后世为天下者,不为井田,则贫富不均,王化何由而行!”这段话反映出北宋初期 A. 社会秩序安定 B. 土地兼并严重 C. 推行均田制 D. 井田制度得到恢复 【答案】B 【解析】【详解】材料中“贫富不均,王化何由而行”体现的是土地兼并扩大了贫富差距。
2017-2018学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扫描版
西安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5小题,计7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为一道大题,共4小问,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影响: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经济中心南移。
(6分)
(2)理解:加速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分)
原因:君主专制不断加强;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理学思想盛行,文化专制;小农经济的顽固性等。
(每点2分,共8分)
(3)改变:扩大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和美洲的开发;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开始形成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非洲的黑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8分)
(4)影响:工业革命使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推动小城镇规模越来越大,城镇数量也越来越多;改变了产业结构,推动了城市体系的形成,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6分)。
陕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陕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是在()A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 . 国民政府统治前10年(1927—1936)C . 抗日战争时期D . 解放战争时期2. (2分) (2017高一下·阿拉善盟期中) 学者认为,晚清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官办企业是主体;第二阶段,民营企业开始成为主力;第三阶段,民营企业主导发展,中国的现代化酝酿全面启动。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 . 第一阶段是以鸦片战争为开端B . 第一阶段是以民族资本主义为开端C . 第二阶段在甲午战争之后开始D . 第三阶段开始于一战以后3. (2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A . 明朝中后期B . 两次鸦片战争之间C . 洋务运动时期D . 戊戌变法之后4. (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后来,中国制造商开始建造火柴厂、面粉厂、纱厂和纺丝厂。
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往往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他们不喜欢欧洲的统治,因为这种统治授予外国商业竞争者以特权。
但他们也不太喜欢北京反动的帝国朝廷,因为它既不有效地抵抗外国人,也不去了解现代经济的性质和需要。
”以下对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 材料中叙述的企业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B . 从材料中能够看出此类企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当政者以及外国人的双重阻碍C . 材料中的此类企业凭借其技术及管理优势“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D . “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尴尬的处境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5. (2分) (2019高一下·邵阳期中) 鸦片战争前,太湖地区的传统蚕桑业生产过程有植桑、育种、养蚕、缫丝及丝织五个工序阶段。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
西安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5小题,计70分)1.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
这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时期A. 刀耕火种土地利用率低B.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出现C. 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D. 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确立【答案】C【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表明,战国时期的农业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因此C项正确;刀耕火种属于原始农业的生产方式,这与题干中“战国时期”不符,因此A项错误;男耕女织、重农抑商政策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因此BD项错误。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A. 铁犁牛耕的使用B. 曲辕犁的推广C. 经济重心的南移D. 高转筒车的出现【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说明是当时生产力发展重要体现,故A项正确;B是唐朝时期出现;C是魏晋南北朝开始南移;D是唐朝出现。
3.《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
”这句话直接反映了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 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 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 商品经济的不发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现象可知为男耕女织的分工模式,体现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故A项正确。
B项,材料既有家庭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也有个体农耕模式,故B项表述不全面,排除。
C项,材料无法证明妇女的地位提高,排除。
D项,题干内容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
4.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表明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D.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答案】D【解析】【详解】民间对土地占有者的称呼由“豪强”变为“田主”,这反映出租佃制生产关系的盛行,实质上说明政府和民间对土地兼并的认可,故D项正确;租佃制是自然经济的组成部分,无法看出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排除A;租佃制生产关系的盛行不代表小农经济的危机,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农民生活的艰难,故C项错误。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
2016级高一阶段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理科班)时间:100分钟说明:满分100分,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项按要求涂在答题卡,第Ⅱ卷按要求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记载,宋代时,“陈、许、颖、亳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
这说明小农经济A.具有保守性B.缺少防灾意识C.具有脆弱性D.有自给自足性2.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这里的“耒耜”是指A.生产工具B.作战武器C.生活用具D.祭坛礼器3.宋代有人说:“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
不仕则仰事俯育,不致丧失气节。
有田方为福。
”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千余年间十分流行。
这一现象A.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强固B.化解了官僚政治的内在矛盾C.导致土地占有趋向豪强地主D.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4.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下列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A.井田制B.分封制C.均田制D.郡县制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推动作用B.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C.南方人民开始从事农耕生产D.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6.下表是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简表,这反映了A.北方人更重视科举考试B.政治中心南移趋势明显C.经济重心南移影响文化D.南北人才不平衡性出现7.宋词“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反映了宋代A.地域性商帮的崛起B.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C.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D.手工业水平的高超和专业市镇的兴起8.“丝路花雨,铃声悠扬”是后人对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的描述,在该通道上流通的主要商品是A.玉米B.丝织品C.马铃薯D.烟草9.明朝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写到:一个徽商事先将一女子“认做自己女儿,不争财物,反赔嫁妆,只贪个纱帽往来,便心满意足”。
2017-2018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试卷一、选择题1.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小农经济①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③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模式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寒窑”可知,农民生活并不富裕,①项错误,排除BCD。
由材料“你耕田来我织布……夫妻恩爱苦也甜”可知,《天仙配》中的唱词描述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②③④正确,所以选A。
2.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B. 郑国渠C. 灵渠D. 芍陂【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此水利工程可以用来防洪、灌溉,并且三国时期诸葛亮曾进行过治理。
据此判断,此项水利工程应位于四川,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是都江堰,故A项正确。
郑国渠在关中地区,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
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
白渠,中国陕西关中地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故D项错误。
3.下图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B. 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C. 铁犁牛耕的出现D. 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由二牛抬杠到曲辕犁的发展,体现的是耕作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故选B;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 ;材料中均属于铁犁牛耕这一耕作方式,排除A;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化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
4.“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勤劳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1)
长安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理科)试题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共50分)1 •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谚语。
这些谚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 .精耕细作B .男耕女织C.注重把握农时 D.注重使用肥料2. 宋朝陈亮说:“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由此可如其主张()A. 工商皆本 B .重农抑商C .对外开放 D.经世致用3. 《水心别集》卷二《民事上》记载:“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
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值)”这段文字实质()A. 说明宋代均田制开始瓦解B. 体现在土地流转中政治与经济因素的消长C. 反映了租佃制经营已占据主导地位D. 说明政府由限制到承认土地流转4. 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
这一描述反映出19世纪中期的伦敦()A. 工业化带来环境污染B.城市拥堵人口膨胀C.重工业成为经济主导D.化学工业污染严重5. 《黄墨舫杂志》记载:明代,景德镇“列市受廛,延袤十三里许,烟火逾十万家。
陶户与市肆,当十之七八”。
据此可知,明代的景德镇()A. 制瓷技术明显超过前代B.民间制瓷业兴旺发达C.不受政府抑商政策影响D.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6•下表是19世纪不同时期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
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A.传统手工业带来丰厚利润B.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中国控制了世界茶叶的销售市场7.唐诗人张籍《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陕西省西安市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道小题,共计60分)1.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比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这组谚语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A.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面临自然灾害、难以抵御D.生产效率不高、自给自足2.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汉朝时中国农业开始使用牛耕技术B.曲辕犁在东汉已经出现C.二牛一人犁耕法在当时已经较普遍D.当时非常重视农业灌溉3.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B.“废井田,开阡陌”C.“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4.《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5.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
这种做法实际上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6.我国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跟秦岭一线。
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唐代科第人物北方占绝对优势,然而到了宋朝,考中进士淮河以南却占了95.2%。
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源于A.丝绸之路的衰落B.政治中心的转移C.程朱理学的兴起D.经济重心的南移7.贞观年间南方人口一度超过北方,成为自汉代以来长达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的第一次。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开疆拓土移民戍边 B.经济重心移至江南C.隋唐之际北方战乱 D.安史之乱北人南迁8.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A.财产平均分配 B.禁止土地买卖C.实行土地国有化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9.近期电视剧《大唐荣耀》热播,假如让你担任这部电视剧的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A.富商凭借棉布生意一次性赚了上万两白银B.长安城内大街小巷街市遍布C.富商的屋内摆放着一件精美的粉彩瓷器D.长安城里有很多来自大食和大秦的商人。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21年整理)
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的全部内容。
试题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48分)1.在《汉书·食货志》里,班固:“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同时该书上篇概括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
如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丘的“先富后教”,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急耕战之赏”。
可见( )A.班固对“食”与“货”这两个概念,做了明确的分析解释B.“食”是指农业生产,“货”是指农家副业的生产C.表明了作者继承战国以来的重农抑商的思想D.该书上篇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全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2.某学者在研究清初经济时写道:在松江府属诸州县,“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
浙江种植桑树,“尺寸之堤,必树之桑”.广东种植甘蔗十分普遍,“连冈接阜,一望丛若芦苇”。
福建“烟草之植,耗地十分之六七”。
其意在说明当时部分地区( )A.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 B.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C.粮食产量受到影响 D.农业受到资本主义市场影响3.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
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级高一阶段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理科班)时间:100分钟说明:满分100分,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项按要求涂在答题卡,第Ⅱ卷按要求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记载,宋代时,“陈、许、颖、亳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
这说明小农经济A.具有保守性B.缺少防灾意识C.具有脆弱性D.有自给自足性2.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这里的“耒耜”是指A.生产工具B.作战武器C.生活用具D.祭坛礼器3.宋代有人说:“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
不仕则仰事俯育,不致丧失气节。
有田方为福。
”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千余年间十分流行。
这一现象A.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强固B.化解了官僚政治的内在矛盾C.导致土地占有趋向豪强地主D.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4.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下列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A.井田制B.分封制C.均田制D.郡县制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推动作用B.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C.南方人民开始从事农耕生产D.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6.下表是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简表,这反映了A.北方人更重视科举考试B.政治中心南移趋势明显C.经济重心南移影响文化D.南北人才不平衡性出现7.宋词“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反映了宋代A.地域性商帮的崛起B.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C.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D.手工业水平的高超和专业市镇的兴起8.“丝路花雨,铃声悠扬”是后人对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的描述,在该通道上流通的主要商品是A.玉米B.丝织品C.马铃薯D.烟草9.明朝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写到:一个徽商事先将一女子“认做自己女儿,不争财物,反赔嫁妆,只贪个纱帽往来,便心满意足”。
这反映了明朝A.商帮热衷于“认干女儿”B.商人通过联姻取得与官员联盟C.小说创作的想象力丰富D.徽商采用金钱行贿获得乌纱帽10.明清之际,在封建经济的内部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但其发展非常缓慢,其原因包括①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深刻存在③明清曾经长期实行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④西方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入侵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雍正皇帝认为:“……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这说明其实行的经济政策是A.闭关锁国 B.重农抑商C.盐铁官营D.工商皆本12.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①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④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②④13.1693年,康熙患疟疾,服御医药无效。
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康熙服用后疟疾速愈。
这反映了A.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B.闭关锁国下的朝贡贸易繁荣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D.地理大发现后洲际间物种的交流14.从地理大发现到1640年间,至少有180吨黄金和17000吨白银被运往欧洲,而真实的数据可能至少是这一数量的一倍。
黄金和白银的流入对欧洲的影响是A.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B.加剧美洲的贫困落后C.使商品价格持续下跌D.意大利地位日益凸显15.世界贸易的扩大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重要表现。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端于A.新航路的开辟B.早期殖民扩张C.垄断组织形成D.跨国公司出现16.17、18世纪后,英国迅速崛起。
最主要原因是英国A.资本主义萌芽最早B.是“地理大发现”的最早发起者C.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竞争D.是早期西欧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17.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在英国诸如茶叶这种原本供贵族消费的奢侈品逐渐平民化、大众化。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尊卑观念逐渐被平等观念所取代B.贵族式的绅士风度盛行C.极力追捧东方的生活方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往来18.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商业和金融资本主义的典范”,其强劲的发展是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
一是东印度公司,一是阿姆斯特丹银行,还有一个应是A.土地B.枪炮C.鸦片D.船队19.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
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
”材料反映出A.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B.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C.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D.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20.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变革是全方位的巨大变革,其中生产组织形式的飞跃表现在A.工厂制到垄断组织B.轻纺工业到重化工业C.蒸汽化到电气化D.商业资产阶级到工业资产阶级21.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621座,总装机容量121.2万千瓦;1907年德国已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使用电动机。
这预示人类进入到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D.智能时代22.随着上海开埠,西方机器棉纺织品的大量涌入,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大量洋纱充斥,不少以棉纺织为业的村庄已无纱可纺。
上述状况A.体现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表明洋货已取代了土货C.反映中国近代企业出现D.说明市场已为洋商垄断23.下列近代经济现象与原因的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湖南浏阳本是家家种麻,后来拔麻种茶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24.1894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张弼士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在直隶等地专利15年,免税3年。
当时该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有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洋务派提出“自强”的口号C.清政府的政策支持D.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侵略25.下图曲线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图中B处所占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B.抵制洋货运动的蓬勃发展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6.1915年华侨商人在北京创办了双合盛啤酒厂。
其初创时期的资料可以用来研究A.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B.戊戌变法时期的民族工业C.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D.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僚资本27.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呈现“短暂的春天”。
有史学家称之为继洋务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这两次工业化浪潮的出现都A.受到政府政策的推动B.由国际环境变化决定C.促进了政治体制的转变D.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28.衣食住行可以折射出时代特有的风貌。
20世纪30年代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A.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C.手持报纸的报童在大街上叫卖D.人们用移动电话问候29.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展现了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
下图服饰的特点是A.等级分明B.坚持传统C.全盘西化D.中西合璧30.从“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到“出门坐车,购物上网”的变化说明了A.科技进步改变了人们生活B.人们一味贪图享乐C.传统生活方式被完全抛弃D.网购成为唯一购物方式第II卷(非选择题)本卷2道大题,共40分。
考生需根据具体要求做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对应区域,位置写错不得分。
31. 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间剪纸材料二 1864年有人记载上海港附近松江、太仓手工纺织业的情况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摘自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材料三 1872~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表(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分)(2)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动。
根据材料二、三加以说明。
(6分)(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给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8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19世纪世纪博览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宠。
——摘编自霍勒死·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把这一历史进程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技术革命性变化从哪个行业先开始?使工业革命进入崭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发明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并指出人类由此进入什么时代?(10分)(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关系发生怎样的重大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工业生产结构和生产组织形式各发生怎样的变化?(8分)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D14.【答案】A 15.【答案】A 16.【答案】C 17.【答案】D 18.【答案】D 19.【答案】C 20.【答案】A 21.【答案】B 22.【答案】A 23.【答案】C 24.【答案】C 25.【答案】C 26.【答案】C 27.【答案】A 28.【答案】D 29.【答案】D 30.【答案】A31.【答案】(1)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4分。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说明:传统手工业棉纺织业受到冲击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办企业或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发展;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发展或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6分)(3)影响: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4分)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4分)32.【答案】(1)行业:棉纺织业(2分)发明:蒸汽机(或改良蒸汽机)(2分)(2)成就:①电力的广泛使用;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③化学工业的发展;④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⑤新的交通、通信技术的进步。
(答出四点即可得8分)时代:电气时代(2分)(3)社会关系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