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

合集下载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后世诗论家多冠王维以“诗佛”,从其诗歌创作的实践看,他也常能将佛教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引入诗歌创作,从而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

人们习惯将他创作的这类诗称为“禅味诗”。

王维禅味诗一方面表现为“空寂”“无我”,另一方面表现为“敛势的空间体验”。

说其“空寂”“无我”,必须要了解一下王维奉佛的背景。

其母崔氏、其弟王缙均曾师事大照禅师普寂,这就使得王维自幼便多少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

另外,王维生活的时代,士人习佛风气兴盛,王维成为“习佛士”中一员不足为怪。

加上王维早中进士,仕途顺利,很早就摆脱了一般人急功近利的政治、名誉追求,可以将精力转向比较抽象的精神和宗教问题,并潜移默化、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中,且进入其文学创作,为其“诗”“思”提供了不少的启示抑或“灵感”,从而也使得其诗作有了抹之难去的禅味。

如在《酬张少府》一诗中,“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表现出了他对禅宗的理解。

用诗中那渐行渐远的渔歌,烘托出自己在顿悟“穷通”之理实为“空无”时内心难以言说的独特感受。

王维禅味诗“敛势的空间体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他通过悟禅而将自己本可无限外化、无限扩大的心灵转变为向内心深处进行探究。

这是他求得自己心灵安慰与人格净化的一种方式。

如《归嵩山作》:“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

”一“归”一“闭”,即是空间意识上的两重内敛——它将人的精神情感与生命力量由外在的无限大、无穷远而消解在了人的一种心理之中,从而使人的生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安顿、止泊。

王维禅味诗的这一特点,可从中国的人文精神上去探求原因。

中国的人文精神可分为两种:一为刚性的,主要表现为一种向外的拓展与用力;另一种则是柔性的,主要表现为向人的内心深入,以求得一种让人能够调整心理精神失衡的东西。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试题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内部文件,版权追溯2017—2018学年度高三级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纸上所规定区域内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

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语文第七次质量检测(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出题人:蔡红录审题人:周菲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后世诗论家多冠王维以“诗佛”,从其诗歌创作的实践看,他也常能将佛教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引入诗歌创作,从而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

人们习惯将他创作的这类诗称为“禅味诗”。

王维禅味诗一方面表现为“空寂”“无我”,另一方面表现为“敛势的空间体验”。

说其“空寂”“无我”,必须要了解一下王维奉佛的背景。

其母崔氏、其弟王缙均曾师事大照禅师普寂,这就使得王维自幼便多少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

另外,王维生活的时代,士人习佛风气兴盛,王维成为“习佛士"中一员不足为怪。

加上王维早中进士,仕途顺利,很早就摆脱了一般人急功近利的政治、名誉追求,可以将精力转向比较抽象的精神和宗教问题,并潜移默化、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中,且进入其文学创作,为其“诗”“思”提供了不少的启示抑或“灵感”,从而也使得其诗作有了抹之难去的禅味。

如在《酬张少府》一诗中,“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表现出了他对禅宗的理解。

用诗中那渐行渐远的渔歌,烘托出自己在顿悟“穷通”之理实为“空无”时内心难以言说的独特感受.王维禅味诗“敛势的空间体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他通过悟禅而将自己本可无限外化、无限扩大的心灵转变为向内心深处进行探究。

这是他求得自己心灵安慰与人格净化的一种方式。

如《归嵩山作》:“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

”一“归"一“闭”,即是空间意识上的两重内敛—-它将人的精神情感与生命力量由外在的无限大、无穷远而消解在了人的一种心理之中,从而使人的生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安顿、止泊。

王维禅味诗的这一特点,可从中国的人文精神上去探求原因。

中国的人文精神可分为两种:一为刚性的,主要表现为一种向外的拓展与用力;另一种则是柔性的,主要表现为向人的内心深入,以求得一种让人能够调整心理精神失衡的东西。

2018届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届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届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陕西省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北京正研究试点建设全市首条封闭式的自行车高速路,连接天通苑至中关村,起到保障居住在天通苑、回龙观等地区的上班族往返上地、中关村的自行车骑行通勤需求。

与厦门的自行车高速路主要满足休闲、观光不同,线路连接的是工作区与居住区,首先要满足的是通行“刚需”。

多年来,一些城市新规划道路没有慢行系统,或配套设施不能满足公众所需,自行车道被占用等现象较为常见,骑车出行很不方便。

但随着共享单车的大量出现,自行车又重新进入公众生活,骑车出行逐渐变得普遍。

与之相对应的是,城市道路建设也日益重视慢行系統,新建道路多能确保自行丰的通行权。

“自行车高速公路”是指路面平坦宽阔、专门用于骑自行车的城区间交通线路。

这些专用通道两边虽然不是全封闭,但全程没有交叉路口,因此不设红绿灯。

该路段禁止行人行走及汽车行驶,这使得骑车人能以较快的速度在上面骑行。

自行车“高速路”对国人来说较为陌生。

当前,一些城市的管理者更多地偏向于机动车,使得城市道路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这往往会造成交通的拥堵。

如果靠修建机动车道路去改变拥堵现状,提升出行效率,成本比自行车路要高很多。

无论是技术还是成本,自行车高速路相对来说要求都比较低,而且灵活,工程量比机动化快速路小很多。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自行车出行,自行车“高速路”正好为这些人提供了方便,不仅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还能缓解城市拥堵的压力。

但也有人对自行车高速路持谨慎态度,XXX副院长XXX 就认为,对于道路前提巳经根本构成的主体城区,就不适宜大规模建设自行车快速路。

不仅XXX,也有一些上班族心存疑虑,家住天通苑附近的XXX说,通行的很多自行车多是共享单车高速路修成之后,在早晚高峰使用时代,会不会面对调度上的难题?另外,电动自行车能不能上路?自行车“高速路”会不会成为另一个拥堵路段?有专家表示,这其中的车辆调度、安全管理、运营维护等方面都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功课。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陕西省长安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第十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2018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八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八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八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最早源于《唐律疏议》。

唐廷诏令集体编纂的《唐律疏议》说:“商鞅传授,改法为律。

”《唐律疏议》为官修,既有奉诏的政治权威,也有专业人士,更有大量可资借鉴的官方文献、民间私家著述与收藏,该不是部分人的即兴创造。

老辈法史学者与当代多数法史学者普持此说。

但是,更权威的历史文献却对此事件均无记载,一些人便以为此说并无确证,当存而不论。

1975年《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证实了秦《法经》和秦律的存在,秦国改法为律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也为商鞅“改法为律”提供了间接证据。

然而,反对者依据商鞅同时代文献中,无法律之“律”解,《商君书》及秦汉史集又未见“改法为律”痕迹,断定《睡虎地秦墓竹简》不足为据,“改法为律”当在商鞅死后。

其实,“律”作为法律、法令,起始于战争中的军律,而军律来源于音律。

战鼓之音为军令,配以军功赏罚之率(“率”同“律”),最终演变成法律之“律”。

它的出现,至晚不迟于商代。

殷商甲骨文就有“师惟律用”,商周之际的《易经?师卦》也有“师出以律”。

秦国“改法为律”是将军纪、军令之律以法律形式拓展到各个领域,即以军法之律,移刑典之称。

《商君书》中“律”字五见,仅从《商君书》之“律”来看,其一为兵律,其余均为与土地相关之法律。

这说明“律”已非单指乐律,而是兼指兵律、法律,与其它同时代著述之“律”指乐律者不同。

《睡虎地秦墓竹简》律文涉及机构及官吏,绝大部分称县、令、丞,未见丞相之名。

据《史记?商君列传》与《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始为县,置令、丞。

这反映了出土秦律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商鞅秦律的内容。

《史记?秦本纪》载惠文王之子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初置丞相”。

据1980年在四川青川县出土的战国秦墓木牍载,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王命丞相修《为田律》。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中国古话说:“人穷志短。

”②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③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

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⑤有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某样东西(金钱、时间、健康和爱情等)不够时,这种感觉就会削弱我们的认知能力,影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脱愚重于脱贫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不足温饱的民众还有8000多万,经过30多年的努力,贫困人口已下降到2000万左右。

当然,如果加上没有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人口,脱贫的问题仍是我国社会发展不可忽略的重任。

然而,值得提醒的是,我国贫困人口数量之所以众多,其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是,长期以来,我国处于闭关自守的状态,“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封建愚昧的意识和愚蠢的思维方式始终制约着人们的头脑。

公众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素质不高,长期从事着落后耗力的劳动,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难以辨别复杂的是非。

当前国际上重大事变提醒我们,不仅落后要挨打,愚昧也要挨打;在愚昧的基础上,也无法摆脱贫困和落后。

贪污腐败现象仍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巨大阻力,然而要清除这些腐朽的现象,必须着眼于擦亮公众的眼睛,使他们对种种腐朽现象提高辨别能力,并予以揭露,依据法律予以严惩,才是一条必然的、有效的途径。

近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于各种腐朽行为虽有法律法规制止,但实际上依然是通行无阻,且有某些权力的保护和助长,而揭露批判种种腐朽行为却常常受到某些不成立的借口的阻拦。

比如,时下算命看相以及勘测风水、非法行医的“大师”及某些伪科学被许多公众崇拜得五体投地,得不到正规有效的取缔。

2018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纸上所规定区域内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

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语文】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八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语文】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八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长安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级第八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最早源于《唐律疏议》。

唐廷诏令集体编纂的《唐律疏议》说:“商鞅传授,改法为律。

”《唐律疏议》为官修,既有奉诏的政治权威,也有专业人士,更有大量可资借鉴的官方文献、民间私家著述与收藏,该不是部分人的即兴创造。

老辈法史学者与当代多数法史学者普持此说。

但是,更权威的历史文献却对此事件均无记载,一些人便以为此说并无确证,当存而不论。

1975年《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证实了秦《法经》和秦律的存在,秦国改法为律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也为商鞅“改法为律”提供了间接证据。

然而,反对者依据商鞅同时代文献中,无法律之“律”解,《商君书》及秦汉史集又未见“改法为律”痕迹,断定《睡虎地秦墓竹简》不足为据,“改法为律”当在商鞅死后。

其实,“律”作为法律、法令,起始于战争中的军律,而军律来源于音律。

战鼓之音为军令,配以军功赏罚之率(“率”同“律”),最终演变成法律之“律”。

它的出现,至晚不迟于商代。

殷商甲骨文就有“师惟律用”,商周之际的《易经•师卦》也有“师出以律”。

秦国“改法为律”是将军纪、军令之律以法律形式拓展到各个领域,即以军法之律,移刑典之称。

《商君书》中“律”字五见,仅从《商君书》之“律”来看,其一为兵律,其余均为与土地相关之法律。

这说明“律”已非单指乐律,而是兼指兵律、法律,与其它同时代著述之“律”指乐律者不同。

《睡虎地秦墓竹简》律文涉及机构及官吏,绝大部分称县、令、丞,未见丞相之名。

据《史记•商君列传》与《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始为县,置令、丞。

这反映了出土秦律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商鞅秦律的内容。

《史记•秦本纪》载惠文王之子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初置丞相”。

据1980年在四川青川县出土的战国秦墓木牍载,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王命丞相修《为田律》。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第十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第十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长安一中2015级高三第十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今日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诚信的缺失——以及随之而来的信任的缺失——已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其原因还得从我们自己身上寻找。

现在有些人把诚信的缺失归咎于市场经济,这种认识水平比起严复来不知倒退了多少。

其实,诚信的缺乏正表明中国的市场经济尚不够成熟,其规则和秩序未能健全建立并得到维护。

而之所以如此,近因甚多也甚复杂,远因一定可以追溯到文化传统和国民素质。

西方人文传统中有一个重要观念,便是人的尊严,其经典表达就是康德所说的“人是目的”。

按照这个观念,每个人都是一个有尊严的精神性存在,不可被当作手段使用。

一个人怀有这种做人的尊严感,与人打交道时就会有一种自尊的态度,仿佛如此说:这是我的真实想法,我愿意对它负责。

这就是诚实和守信用。

他也会这样去尊重他人,仿佛如此说:我要知道你的真实想法,并相信你会对它负责。

这就是信任。

可见诚信和信任是以彼此共有的人的尊严之意识为基础的。

相比之下,中国儒家的文化传统中缺少人的尊严的观念,因而诚信和信任就缺乏深刻的精神基础。

也许有人会说,“信”在儒家伦理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不错,孔子常常谈“信”,《论语》中论及诚实守信含义上的“信”就有十多处。

但是,在儒家伦理系统中,“信”的基础不是人的尊严,而是封建等级秩序。

所以,毫不奇怪,孔子常把“信”置于“忠”之后而连称“忠信”,例如“主忠信”、“言忠信”、“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等。

可见“信“是从属于”忠“的,诚实守信归根到底要服从权力上的尊卑和血缘上的亲疏。

在道德实践中,儒家的”信“往往表现为所谓仗义。

仗义和信任貌似相近,实则属于完全不同的道德谱系。

信任是独立的个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各人有自己的人格、价值观、生活方式、利益追求等,在这些方面彼此尊重,绝不要求一致,另一方面合作做事时都遵守规则。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长安一中2017—2018 学年度高三级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谣言为什么不缺受众谣言从来不是新鲜事。

马克•吐温曾说:“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遍半个地球了。

”在100 多年后的今天,技术的进步让谣言跑得更快、传得更远了。

相关研究显示,微信平台的活跃用户数量已超过 6 亿, 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微信中的联系人多是同事、朋友等平日里打过交道、联系较为紧密的人,当现实关系延伸到网络的虚拟空间中, 每一条转发显得更具说服力,也更容易被再次转发扩散。

《小龙虾是一种处理过尸体的虫子,外国人从不吃》《肯德基的鸡都长着六个翅膀》《人社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这些看着眼熟的文章是不是曾经在你的微信朋友圈出现过?在微信公众平台辟谣中心,类似已辟谣的文章达280148 篇,而2015年微信朋友圈谣言的举报处理总量达到21695437 次。

微信官方推出的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将谣言分为七类,分别为失实报道、儿童走失、财产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科学常识、迷信. 数据显示,2015 年失实报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9%, 而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为食品安全(20%)与人身安全(12%).《倒着输银行卡密码能自动报警》《长期喝豆浆会致乳腺癌》等入选年度十大谣言,举报次数最多的《微信朋友圈降权》达到了233210 次。

很多人疑惑,许多诸如“六个翅膀的鸡" 等谣言明明漏洞百出,为何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相信甚至反复传播?在不少专家看来,网络推手和商业营销是部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股重要力量。

但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猎奇心理是谣言传播的最普遍的原因之一。

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尹雪赓分析认为:“从传播规律来看,人们更关注新奇、颠覆常识的讯息,出于这样的心理, 谣言也就更容易得到传播。

"失实报道之所以能成为微信朋友圈中的谣言主力,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满足了不少人的猎奇心理。

【最新模拟】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

【最新模拟】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2018-2019年高考备考长安区201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新的全球化时代,有很多好故事,需要作家去挖掘和表现,作家的写作资源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我们不间断地翻译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中国读者阅读优秀作品的世界同步性增强了。

与之带来的效应就是,中国作家在广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营养的同时,也能积极参照自身的悠久历史文化,这能激发、激活作家们更多的创造性,作家们也写出了更多的好作品。

因此,也有了更多的文化自信。

在以往以西方为主导的文学评价体系中,也开始出现以中国人的眼光来评价世界文学的尝试了。

从2001年开始,人民文学出版社每年都邀请专家、学者、作家组成评委会,来评选新世纪最佳外国小说,给出了中国人评判当代世界文学的标准。

他们建立了严格的评审机制,连续十多年,评选颁发“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这个奖所颁发的世界各国作家中,有的如勒·克莱其奥,后来也很快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一中国的世界文学奖项有眼光,很专业,受到了一些外国重要诗人和作家的关注和赞许。

事实证明,没有文化自信所带来的文学眼光,这种奖项的设立是不会成功的。

这些年,中国作协和地方作协也深入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通过国际作家写作营、国际作家写作计划等活动,深度开展国际作家交流。

在广泛的、与世界各个语种的作家诗人的交流中,中国作家以自身的魅力成了世界了解中国人心灵和文化的重要桥梁。

中国当代作家在交流中,也激发出对自身文学和文化的自信。

近年来,中国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安徒生文学奖、雨果文学奖、入围国际布克奖也说明,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已经建立了对话,继伟大的中国古代文学之后,中国当代文学也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评价和研究体系,这也使得中国作家进一步有了信心。

中国当代文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这样的成就,跟我们与世界文学的交流也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作家继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像老树上生出的新枝,他们既受到了中国本土的文学、文化的滋养,另一方面,他们跟世界文学也形成了一种对话关系。

【语文】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八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语文】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八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长安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级第八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最早源于《唐律疏议》。

唐廷诏令集体编纂的《唐律疏议》说:“商鞅传授,改法为律。

”《唐律疏议》为官修,既有奉诏的政治权威,也有专业人士,更有大量可资借鉴的官方文献、民间私家著述与收藏,该不是部分人的即兴创造。

老辈法史学者与当代多数法史学者普持此说。

但是,更权威的历史文献却对此事件均无记载,一些人便以为此说并无确证,当存而不论。

1975年《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证实了秦《法经》和秦律的存在,秦国改法为律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也为商鞅“改法为律”提供了间接证据。

然而,反对者依据商鞅同时代文献中,无法律之“律”解,《商君书》及秦汉史集又未见“改法为律”痕迹,断定《睡虎地秦墓竹简》不足为据,“改法为律”当在商鞅死后。

其实,“律”作为法律、法令,起始于战争中的军律,而军律来源于音律。

战鼓之音为军令,配以军功赏罚之率(“率”同“律”),最终演变成法律之“律”。

它的出现,至晚不迟于商代。

殷商甲骨文就有“师惟律用”,商周之际的《易经•师卦》也有“师出以律”。

秦国“改法为律”是将军纪、军令之律以法律形式拓展到各个领域,即以军法之律,移刑典之称。

《商君书》中“律”字五见,仅从《商君书》之“律”来看,其一为兵律,其余均为与土地相关之法律。

这说明“律”已非单指乐律,而是兼指兵律、法律,与其它同时代著述之“律”指乐律者不同。

《睡虎地秦墓竹简》律文涉及机构及官吏,绝大部分称县、令、丞,未见丞相之名。

据《史记•商君列传》与《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始为县,置令、丞。

这反映了出土秦律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商鞅秦律的内容。

《史记•秦本纪》载惠文王之子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初置丞相”。

据1980年在四川青川县出土的战国秦墓木牍载,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王命丞相修《为田律》。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后世诗论家多冠王维以“诗佛”,从其诗歌创作的实践看,他也常能将佛教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引入诗歌创作,从而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

人们习惯将他创作的这类诗称为“禅味诗”。

王维禅味诗一方面表现为“空寂”“无我”,另一方面表现为“敛势的空间体验”。

说其“空寂”“无我”,必须要了解一下王维奉佛的背景。

其母崔氏、其弟王缙均曾师事大照禅师普寂,这就使得王维自幼便多少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

另外,王维生活的时代,士人习佛风气兴盛,王维成为“习佛士”中一员不足为怪。

加上王维早中进士,仕途顺利,很早就摆脱了一般人急功近利的政治、名誉追求,可以将精力转向比较抽象的精神和宗教问题,并潜移默化、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中,且进入其文学创作,为其“诗”“思”提供了不少的启示抑或“灵感”,从而也使得其诗作有了抹之难去的禅味。

如在《酬张少府》一诗中,“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表现出了他对禅宗的理解。

用诗中那渐行渐远的渔歌,烘托出自己在顿悟“穷通”之理实为“空无”时内心难以言说的独特感受。

王维禅味诗“敛势的空间体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他通过悟禅而将自己本可无限外化、无限扩大的心灵转变为向内心深处进行探究。

这是他求得自己心灵安慰与人格净化的一种方式。

如《归嵩山作》:“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

”一“归”一“闭”,即是空间意识上的两重内敛——它将人的精神情感与生命力量由外在的无限大、无穷远而消解在了人的一种心理之中,从而使人的生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安顿、止泊。

王维禅味诗的这一特点,可从中国的人文精神上去探求原因。

中国的人文精神可分为两种:一为刚性的,主要表现为一种向外的拓展与用力;另一种则是柔性的,主要表现为向人的内心深入,以求得一种让人能够调整心理精神失衡的东西。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试题

2017—2018学年度高三级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纸上所规定区域内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

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八次质量检测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八次质量检测试题

2017—2018学年度高三级第八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纸上所规定区域内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最早源于《唐律疏议》。

唐廷诏令集体编纂的《唐律疏议》说:“商鞅传授,改法为律。

”《唐律疏议》为官修,既有奉诏的政治权威,也有专业人士,更有大量可资借鉴的官方文献、民间私家著述与收藏,该不是部分人的即兴创造。

老辈法史学者与当代多数法史学者普持此说。

但是,更权威的历史文献却对此事件均无记载,一些人便以为此说并无确证,当存而不论。

1975年《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证实了秦《法经》和秦律的存在,秦国改法为律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也为商鞅“改法为律”提供了间接证据。

然而,反对者依据商鞅同时代文献中,无法律之“律”解,《商君书》及秦汉史集又未见“改法为律”痕迹,断定《睡虎地秦墓竹简》不足为据,“改法为律”当在商鞅死后。

其实,“律”作为法律、法令,起始于战争中的军律,而军律来源于音律。

战鼓之音为军令,配以军功赏罚之率(“率”同“律”),最终演变成法律之“律”。

它的出现,至晚不迟于商代。

殷商甲骨文就有“师惟律用”,商周之际的《易经•师卦》也有“师出以律”。

秦国“改法为律”是将军纪、军令之律以法律形式拓展到各个领域,即以军法之律,移刑典之称。

《商君书》中“律”字五见,仅从《商君书》之“律”来看,其一为兵律,其余均为与土地相关之法律。

这说明“律”已非单指乐律,而是兼指兵律、法律,与其它同时代著述之“律”指乐律者不同。

《睡虎地秦墓竹简》律文涉及机构及官吏,绝大部分称县、令、丞,未见丞相之名。

据《史记•商君列传》与《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始为县,置令、丞。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试题

2017—2018学年度高三级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纸上所规定区域内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

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淮考证号;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新的全球化时代,有很多好故事,需要作家去挖掘和表现,作家的写作资源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我们不间断地翻译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中国读者阅读优秀作品的世界同步性增强了。

与之带来的效应就是,中国作家在广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营养的同时,也能积极参照自身的悠久历史文化,这能激发、激活作家们更多的创造性,作家们也写出了更多的好作品。

因此,也有了更多的文化自信。

在以往以西方为主导的文学评价体系中,也开始出现以中国人的眼光来评价世界文学的尝试了。

从2001年开始,人民文学出版社每年都邀请专家、学者、作家组成评委会,来评选新世纪最佳外国小说,给出了中国人评判当代世界文学的标准。

他们建立了严格的评审机制,连续十多年,评选颁发“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这个奖所颁发的世界各国作家中,有的如勒·克莱其奥,后来也很快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一中国的世界文学奖项有眼光,很专业,受到了一些外国重要诗人和作家的关注和赞许。

事实证明,没有文化自信所带来的文学眼光,这种奖项的设立是不会成功的。

这些年,中国作协和地方作协也深入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通过国际作家写作营、国际作家写作计划等活动,深度开展国际作家交流。

在广泛的、与世界各个语种的作家诗人的交流中,中国作家以自身的魅力成了世界了解中国人心灵和文化的重要桥梁。

中国当代作家在交流中,也激发出对自身文学和文化的自信。

近年来,中国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安徒生文学奖、雨果文学奖、入围国际布克奖也说明,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已经建立了对话,继伟大的中国古代文学之后,中国当代文学也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评价和研究体系,这也使得中国作家进一步有了信心。

中国当代文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这样的成就,跟我们与世界文学的交流也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作家继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像老树上生出的新枝,他们既受到了中国本土的文学、文化的滋养,另一方面,他们跟世界文学也形成了一种对话关系。

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全球化的时代里,各个国家、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之间,都会互相的激荡和影响。

我们正处于一个由中国深度参与和引领新全球化的时代。

作家既要放眼全球,又要身入、心入、情入人民。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人民认可的好作品。

可以说,文化自信和创新发展相辅相成,对作家来说,以这两点为双翼,就可以更好地在文学的天空中飞翔。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球化时代,作家只需不断地挖掘,就能扩展写作资源。

B.不间断地翻译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激发、激活了中国作家更多的创造性。

C.中国当代作家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展示自身魅力,激发对自身文学和文化的自信。

D.文学评价体系历来以西方为主,人们一直以西方的眼光评价世界文学。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读者阅读优秀作品的世界同步性增强,论证了世界文学给中国文学提供了养料。

B.中国的世界文学奖项受到关注和赞许,是源于文学眼光和文化自信。

C.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和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滋养和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D.在中国深度参与和引领全球化时代,中国人已经完全以自己的眼光来评价世界文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广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营养,参照自身的悠久历史文化,才能有更多的文化自信。

B.因为各种优秀文化之间相互激荡和影响,所以中国文学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评价和研究体系。

C.与世界文学的交流,促使中国当代文学不断取得成就。

D.以文化自信和创新发展为双翼,作家就可以在文学的天空中飞翔。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草木恩典李丹崖草的香,似乎只有在两个时间可以闻出来。

一是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的时候,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被镰刀、被车轮,割断、碾压,散发出奇特的生命的香,这香味,让人觉得有一种拿生命才换得来的美。

我小时候喂过牛,给牛铡过草,当祖母把成捆的青草放到铡刀下,我奋力挥动胳膊,向下一压,咔嚓,草被斩成了两段,旋即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

我追求这种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是具有动物性的,格外爱这些草木滋味。

另一是在草被熬煮的时候。

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医,小时候,我常常爱在他的中药橱边转悠,可以闻到与众不同的草木香味,就好像这些香味纠缠在一起,我置身其中,可以免除疾病的侵扰一样。

遇到病人前来抓药,父亲把那些或叶、或花、或根、或果的中药材用纱布包起来,放到砂锅内熬煮,满屋子的中药香。

在滚沸的高温作用下,我觉得这样才能彻彻底底地闻到草木的香味。

秋天到了,草木走向成熟。

似一个男孩走向青年,一个女人发育完善。

旧时,在乡间,我喜欢睡在小溪边的草甸子上,一边看蓝天白云,一边嚼草根,我觉得,这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

小时候,身小力薄的我干不了农活,放羊是我唯一的活,我把羊拴在溪边的小树上,确保它们只吃草,不会啃食庄稼,我就往地上一躺,看着羊羔吃奶,母羊反刍,我呢,则效仿羊的样子,去尝一尝草根。

羊吃草,在我看来,简直是一件艺术。

用舌头把草揽到嘴里,嚓嚓而食,羊毛活白似雪,羊的嘴唇粉红似桃,青草如翡翠一样耐看,整幅画面简直太有感觉了。

草木的根深深扎进土地,通过叶面来进行光合作用,它是最能吸纳天地灵气的。

所以,维生素多蕴含在很多青草当中,牛羊通过青草来摄取营养,我们再通过牛羊的肉来摄取营养,然后,牛羊和人的粪便又可作为肥料给青草带去营养。

这个循环看起来有些吊诡,实际上,又是多么巧妙的一个轮回。

青草,在这样的一个轮回中,无疑扮演了“双面人生”。

成全人畜,又替人畜打扫垃圾,还这个世界天蓝水碧,它们的一生近乎伟大。

我有一位诗人朋友,他有种奇怪的感觉,每次在城市居住久了,吃得大鱼大肉,诗性会逐渐泯灭,会写不出东西,这个时候,他都会到山区的寺院里,找一处周遭长满茂密树木的禅房来住,日日食蔬,这样,就能诗性重返。

他说,他获奖最多的诗作,一般都是寺院里的那些草木和蔬莱给予的。

——这是何其美妙的草木恩典!有时候,我实在美慕那些古人,居住的全部是木材架构的房子,戴的帽子是斗笠,披的是蓑衣,穿的是木屐或草鞋,这样,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酒。

现如今,你披着满是塑料味道的雨衣,穿着不透气的胶鞋,能“任平生”吗?我不是过激。

只是想表达,人一亲近草木,就滋生了健康,就培育了高雅,就构建了和谐。

草木的思典,也许是它们自己都不知晓的义举,但,一岁一枯荣,它们一直在照做。

也多亏了草木的这份坚守,这种任性,才让我们有机会——食草,刷新自已;闻香,偷悦心智;观色,养眼醒神。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草木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时会散发出奇特的香,这种香有一种用生命换来的美。

B.文中关于羊吃草的描写,色彩鲜明,用词精准,比喻形象,具有一种艺术美。

C.作者借古人亲近自然草木,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情怀,抨击今人远离自然。

D.全文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由实而虚逐步揭示了草木恩典的内涵。

5.文章是以“草木”为核心谋篇布局的。

请简要说明。

(5分)6.结合全文,说说“草木恩典”的具体内涵。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从2017年9月1日的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审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将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

教育部相关专家介绍,对统编三科教材要从根本上把好“三关”——政治关、理念关和科学关。

审查教材的思想性,以保证教材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审查教材是否注重学思结合,是否注重知行合一,是否注重以学生为本;审查教材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内容是否准确;容量是否适当,难度是否适宜,选材是否符合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最基本内容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编排是否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

(据《中国之声》2017年8月报道) 材料二:材料三:在强化革命传统教育方面,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思》《黄河颂》《我爱这土地》等文章。

教材中既有叙写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领袖的文章,也有描绘江姐、雷锋等革命英雄人物的篇目,以及记录钱学森、邓稼先等为新中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的篇章,还有鲁迅、茅盾等著名文学家的作品。

历史教材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史实,涉及老一辈革命家40多位;完整介紹了中国抗战14年的史实。

道德与法治教材讲述了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等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中新网北京8月28日记者阚枫) 材料四: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2017年上半年完成了全部的编审工作。

为什么要统编三科教材?第一,统编三科教材是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第二,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

第三,统编三科教材是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

三科教材的编写原则:一是要坚持德育为先,以德塑魂;二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易教利学;三是坚持继承发展,守正创新。

教育部有序推进教材的编审工作:第一,组建编写团队。

通过推荐、评审,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政治立场坚定、学术造诣精深的一流专家担任三科教材总主编。

同时,调集全国知名学科专家、优秀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建了一个140多人的编写团队,主编领衔,集体创作。

第二,精心组织编写的四个环节。

研制大纲——编写样章——撰写初稿——修改完善。

教材编写完成之后,还要强化实践检验,在10多个省300多所学校开展了试教试用。

第三,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考虑这些征求意见的机构、专家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再一个,注重听取一线的意见,组织了东中西9个省份的特级教师对教材进行精细审读,每科教材请了100多位一线教师进行审读。

最后是严格审查把关。

按照编审分离原则,专门有一部分专家进行审查,实行四审(思想政治审查、学科审查、专题审查、综合审查)制度,严把“三关”。

最后,报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投入使用。

(摘编自教育部网站8月28日《义务教育三科教材有关情况》) 7.下列关于新编三科教材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2017年9月1日的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审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将在全国所有地区投入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