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10章(8251)

合集下载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炎黄技工学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理论课时36实践课时36总课时72考核形式考查编写时间2022-03编写人审核人机电信息工程系计算机技术教研室编《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学分:4学分计划学时:72学时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的前续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微机控制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与毕业设计密切相关,为它提供了硬件和软件的基础。

本课程介绍了微型计算机原理及组成结构、微机接口的有关基本知识和实用技术、常用微机接口芯片的使用方法。

2、课程基本理念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平时的教与学中主要遵循以下的理念:(1)将专业课的学习与基础理论衔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2)帮助学生形成强烈兴趣;(3)指导学生了解课程教学目的,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自己对课程的把握情况,阐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课程特点;(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课程设计思路1、总体设计原则与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设计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电机与变压器的原理与性能指标、运行调试及维护维修等能力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铙工作任务完成的需求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课程设计依据与评价方法: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以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向导,根据行业专家对自动化专业所涵盖的的岗位群体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识规律,紧密集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内容,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模块和课程内容。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10教材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10教材

CTS RTS
接收控制
8251A命令字
两个命令字:方式选择命令字、工作命令字
一个状态字
方式选择命令字仅仅对8251A的工作方式做了
规定,并不能使其启动工作。因此在方式选择 命令字后必须写入一个工作命令字,以便接收 和发送数据。 两个命令字在对8251A初始化编程时必须完成, 否则芯片将不工作。 两个命令字都写入同一控制口,无特征位,所 以必须按顺序完成。
第10章:串行通信
串行通信基础 串行异步通信接口芯片8250 串行通信程序设计 串行通信接口芯片8251A
本章重点
串行通信的特点 同步异步通信的特点、异步通信的帧 格式、波特率、串行数据传输方式
8251A的特点
通信基本方式
并行通信 多位二进制数据可以同时传输; 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每一位都要有自己的传输线和发送接收器件。
方式选择命令字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同步/ 帧控制 D1D0≠00时: 00:不确定 01:1个停止位 10:1.5个 11:2个停止位
奇偶校验 ×0:无 01:奇校验 11:偶校验
数据长度 00:5位 01:6位 10:7位 11:8位
通信方式与 波特率选择 00:同步 01:异步1 10:异步16 11:异步64
解调: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调制解调器(MODEM):既调制,又解调 方法: 根据载波 Acos(t + )的三个参数:幅度、频 率、相位,产生常用的三种调制技术: 1. 振幅键控 Amplitude-Shift Keying (ASK) 2. 频移键控 Frequency-Shift Keying (FSK) 3. 相移键控 Phase-Shift Keying (PSK)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件第10章 (2)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件第10章 (2)
3) SDLC/HDLC数据格式 SDLC/HDLC数据格式如下:
标志
地址场
01111110
控制场
数据 1…n
CRC 字符 1 CRC 字符 2
标志 01111110
第10章 串行通信及可编程串行 接口芯片8251A
(1) SDLC(Synchronous DataLink Control)是IBM公司推出的 同步数据链控制规程,其数据传送格式为:
第10章 串行通信及可编程串行 接口芯片8251A
采用同步方式传送数据时,收发双方还必须用同一个时钟 进行协调,用于确定串行传输中每一位的位置。接收数据时, 接收方可利用同步字符将内部时钟与发送方保持同步,然后把 同步字符后面的数据逐位移入,并转换成并行格式,供CPU读 取,直至收到结束符为止。同步传送的优点是传输效率高,传 输速度也较快(56 Kb/s或更高),但其对硬件要求比较高。
第10章 串行通信及可编程串行 接口芯片8251A
(2) HDLC(High-Level DataLink Contr01)是ISO推荐的高级 数据链控制规程。除了某些术语和细节不同外,它与SDLC规 程基本原理相同。其数据传送格式为:
标志符、数据场与帧校验场与SDLC规程完全相同。 地址场:HDLC规定地址场可以为任意字节长度。当地址 场字节D0位为“0”时,则后跟字节为地址场信息,否则为最后 一个地址字节。 控制场:HDLC规定控制场为1个字节或2个字节长。 场的传送均从最低有效位D0开始传送。
第10章 串行通信及可编程串行 接口芯片8251A 图10-3 发送时钟
第10章 串行通信及可编程串行 接口芯片8251A 图10-4 接收时钟
第10章 串行通信及可编程串行 接口芯片8251A

合工大 微机原理 实验报告

合工大 微机原理 实验报告
W_8253_C
EQU
0263H
;控制字
.STACK
100
.DATA
Receive_Buffer
DB
10 DUP(0)
;接受缓冲器
Send_Buffer
EQU
Receive_Buffer
;发送缓冲器
.CODE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ES,AX
NOP
CALL
INIT_8253
MOV
CX,60000
DL500ms1:
LOOP
DL500ms1
POP
CX
RET
DL500ms
ENDP
DL3S
PROC
NEAR
PUSH
CX
MOV
CX,6
DL3S1:
CALL
DL500ms
LOOP
DL3S1
POP
CX
RET
ENDP
DL5S
PROC
NEAR
PUSH
CX
MOV
CX,10
DL5S1:
CALL
二、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步骤和代码)
(一)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使用8255的PA0..2、PA4..6控制LED指示灯,实现交通灯功能。
2、连接线路验证8255的功能,熟悉它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步骤
1、连线说明:
D3区:CS、A0、A1
——
A3区:CS1、A0、A1
D3区:JP23(PA口)
——
F4区:JP18
二、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步骤和代码)
(一)实验内容

微机接口 8251串口实验报告

微机接口 8251串口实验报告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8251串行接口姓名学号班级教师日期一、实验内容与要求1.1 实验内容了解串行通信接口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掌握编写初始化程序和通信程序的方法。

设计实验电路,编写实验程序,使实现从键盘输入“a”到“z”范围的字母,将其ASCII码加四后串行发送出去,再从串行口接收回来在屏幕上显示(若输入“w”、“x”、“y”、“z”,则分别显示“a”、“b”、“c”、“d”),实现自发自收。

1.2 实验要求(1)具有一定的汇编编程的基础,实验前能根据实验要求画出实验流程图,同时写出其所对应代码;(2)要了解8251A中断控制器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引脚,理解芯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熟悉8251A芯片的命令字,能对其进行编程;(3)了解8253A定时/计数器,知道如何通过其计数器产生发送和接收时钟;(4)熟悉实验平台TPC-USB了解各个接口的名称与功能,进行实验时能快速并正确地连接好实验电路;(5)连接PC与TPC-USB平台,用微机实验软件运行程序。

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Pleaseinput a letter!”,从键盘输入“a”到“z”范围的字母,将其ASCII码加四后串行发送出去,再从串行口接收回来在屏幕上显示。

若输入“w”“x”、“y”、“z”,则分别显示“a”、“b”、“c”、“d”;若输入Esc,则退出程序。

二、实验原理与硬件连线2.1 实验原理(1)8251A的内部结构:图1 8251的内部结构图发送器:▲发送缓冲器+ 发送移位寄存器+ 发送控制电路。

发送控制电路用来控制和管理发送过程。

在其控制下,发送缓冲器将来自CPU的并行数据串行化,通过TxD发送出去。

▲异步方式:控制电路在数据帧中加上起始、校验和停止位。

▲同步方式:控制电路在数据帧中插入同步字符和校验位。

同步方式发送过程中,两字符间不允许有间隔。

若CPU未及时提供新字符,则控制电路自动补上同步字符。

接收器:▲接收缓冲器+ 接收移位寄存器+ 接收控制电路。

微机原理计算机接口技术8251(ppt2003)

微机原理计算机接口技术8251(ppt2003)

2. 同步通信 在同步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格式根据控制 规程分为面向字符及面向比特的两种。 ⑴面向字符型的数据格式:面向字符型的同步 数据格式可采用单同步、双同步及外同步3种 数据格式,如图3所示。 单同步是在传送数据之前先传送一个同步 字符“SYNC”,双同步则先传送两个同步字符 “SYNC”。接收端检测到该同步字符后开始接 收数据。外同步通信的数据格式中没有同步字 符,而是用一条专用控制线来传送同步字符, 使接受方及发送端实现同步。当每一帧信息结 束时均用两个字节的循环控制码CRC为结束。
⑵面向比特型的数据格式:根据同步数据链路控 制规程(SDLC),面向比特型的数据以帧为单 位传输,每帧由6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是开始 标志“7EH”;第2部分是一个字节的地址场; 第3部分是一个字节的控制场;第4部分是需要 传送的数据,数据都是位(bit)的集合;第5 部分是两个字节的循环控制码CRC;最后部分 又是“7EH”,作为结束标志。面向比特型的 数据格式如图4所示。
在SDLC规程中不允许数据段和CRC段中 出现6个“1”,否则会误会认为是结束标志。 因此要求在发送端进行检验,当连续出现5个 “1”,则立即插入一个“0”,到接收端要将这 个插入的“0”去掉,恢复原来的数据,保证通 信的正常进行。 通常,异步通信率要比同步通信的低。 最高同步通信率可达800K位,因此适合用于 传送信息量大,要求传送速率很高的系统中。
四、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计算机的通信是一种数字信号的通信,它要求传 输线的频带很宽。但在目前长距离的通信中,大都采 用电话线进行信息传递,而电话线的频带又没有这么 宽,所以,简单地直接使用电话线去传送数字信号, 就会造成信号的畸变。 为了保证信号的可靠性,在长距离通信中,常常 采用调制/解调器来保证信号品质。调制器 (Modulator)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经过传 输线传送到目的地后,再用解调器(Demodulator) 检测此模拟信号,再把它转换成数字信号,如图5所 示。通常把调制、解调电路做在一起,构成调制/解调 器。在串行通信中,要用一对调制/解调器来实现信号 转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微型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衔接及综合应用的课程。

尤其微处理器大量开展和计算机渗透嵌入各种仪表和控制系统后,“微机原理与应用〃成为组构系统的根本技术。

《微型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其课程着重介绍微型计算机根本构成及应用方法。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电路与电子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并为《单片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打下根底。

它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这门学科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在微型计算机根本构成与外界联系(广义输入/输出)的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专业开展和计算机的深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学习微处理器芯片根本功能、指令系统、构成微型计算机的外围芯片,以及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接口芯片。

掌握微型计算机结构特点,以及实现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连接的软、硬件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掌握和了解各种典型环境下接口设计原那么;熟悉和正确选择常用的儿种大规模集成接口电路。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知道《计算机接口技术》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价值;知道该课程的研究领域和技术前景;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 .理解这门课程的主要概念、根本原理利技术要点,拓宽计算机应用的领域和范围的思路和概念。

3 .掌握计算机结构特点,以及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连接的软、硬件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

4 .掌握和了解各种典型环境下接口设计原那么;熟悉和正确运用常用的儿种大规模集成接口电路。

5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到达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 ---- 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 ---- 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微机原理_8251

微机原理_8251

8251 串行接口应用实验PB07210249 马运聪PB07210267 李嘉浩实验目的1.掌握8251 的工作方式及应用;2.了解有关串口通讯的知识。

实验设备1. PC机两台2. TD-PITE 实验装置两套实验内容1.数据信号的串行传输实验,循环向串口发送一个数,使用示波器测量TXD 引脚上的波形,以了解串行传输的数据格式。

2.自收自发实验,将3000H 起始的10 个单元中的初始数据发送到串口,然后自接收并保存到4000H 起始的内存单元中。

实验原理1.8251 的基本性能8251 是可编程的串行通信接口,可以管理信号变化范围很大的串行数据通信。

有下列基本性能:1)通过编程,可以工作在同步方式,也可以工作在异步方式;2)同步方式下,波特率为0~64K,异步方式下,波特率为0~19.2K;3)在同步方式时,可以用5~8位来代表字符,内部或外部同步,可自动插入同步字符;4)在异步方式时,也使用5~8位来代表字符,自动为每个数据增加1个启动位,并能够根据编程为每个数据增加1 个、1.5 个或2 个停止位;5)具有奇偶、溢出和帧错误检测能力;6)全双工,双缓冲器发送和接收器。

注意:8251 尽管通过了RS-232 规定的基本控制信号,但并没有提供规定的全部信号。

2.8251的编程对8251 的编程就是对8251 的寄存器的操作,下面分别给出8251 的几个寄存器的格式。

(1)方式控制字方式控制字用来指定通信方式及其方式下的数据格式,具体各位的定义如下图所示:(2)命令控制字命令控制字用于指定8251 进行某种操作(如发送、接收、内部复位和检测同步字符等)或处于某种工作状态,以便接收或发送数据。

下图所示的是8251 命令控制字各位的定义。

(3)状态字CPU 通过状态字来了解8251 当前的工作状态,以决定下一步的操作,8251 的状态字如下图:实验步骤1.数据信号的串行传输发送往串口的数据会以串行格式从TXD 引脚输出,编写程序,观察串行输出的格式。

8251可编程串行接口实验

8251可编程串行接口实验

集美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实验名称实验四8251可编程串行接口实验实验类型设计型姓名学号日期地点成绩教师第1页共8页1. 实验目的及内容 1.1实验目的1、了解8251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与8086的接口逻辑;2、掌握8251的初始化编程方法,学会使用8251实现设备之间的串行通信。

1.2实验内容1)设计8251与8086CPU 的硬件连接图,分配8251的基地址为0FF00H 。

8251的CLK 引脚需接4MHZ 的时钟。

2)设计8251的硬件连接及编写程序,实现自发自收。

把内存中的字符串,依次传送出去,并接收回来,然后把接收回来的字符显示在LED 上。

使用8253作分频器提供8251的收发时钟,并给出程序流程图。

3)计算你所设计的串行通信的波特率为多少?本次设计实验中,我所设计的通信的波特率为19200,波特率因子为16。

4)设计8251的硬件连接及编写程序,实现从PC 机的串行通信测试软件向8251发送一批数据,8251接收完数据之后,再将数据依次发送回去。

使用8253作分频器提供8251的收发时钟,并给出程序流程图。

2. 实验环境星研电子软件,STAR 系列实验仪一套、PC 机一台、导线若干3. 实验方法8251是通用同步/异步接收发送器,可用作CPU 和串行外设的接口电路,它的工作各种工作方式及工作进程都是用初始化及实时控制实现的,编程时,方式指令紧接在复位后由CPU 写入,用来定义8251A 的一般工作特性;在写入方式指令的前提下由CPU 写入同步字符和命令指令用来指定芯片的实际操作。

根据实验要求,需完成一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8253对收发时钟的分频。

8253的CLK 接频率发生器的2MHZ ,初值赋给104,得到收发时钟为19200HZ 。

(2)利用8251实现自发自收。

8251的方式命令字:停止位为1,产生偶校验,字符长度为8位,波特率因子为16位;命令指令字:出错标志复位,允许发送,允许接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结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总的来说,我掌握的知识点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我感觉这门课的内容对我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

这门课围绕微型计算机原理和应用主题,以Intel8086CPU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体系结构、工作模式,介绍了8086CPU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及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存储器的组成和I/O接口扩展方法,微机的中断结构、工作过程,并系统介绍了微机中的常用接口原理和应用技术,包括七大接口芯片:并行接口8255A、串行接口8251A、计数器/定时器8253、中断控制器8259A、A/D(ADC0809)、D/A (DAC0832)、DMA(8237)、人机接口(键盘与显示器接口)的结构原理与应用。

在此基础上,对现代微机系统中涉及的总线技术、高速缓存技术、数据传输方法、高性能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主要技术作了简要介绍。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论(1)超、大、中、小型计算机阶段(1946年-1980年)采用计算机来代替人的脑力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解决较复杂的数学计算和数据处理(2)微型计算机阶段(1981年-1990年)微型计算机大量普及,几乎应用于所有领域,对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计算机网络阶段(1991年至今)。

计算机的数值表示方法: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

要会各个进制之间的数制转换。

计算机网络为人类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从而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实现了遍及全球的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章:80X86微处理器结构本章讲述了80X86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及他们的引脚信号和工作方式,重点讲述了8086微处理器的相关知识,从而为8086微处理器同存储器以及I/O设备的接口设计做了准备。

本章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

第三章:80X86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本章讲述了80X86微处理器指令的多种寻址方式,讲述了80X86指令系统中各指令的书写方式、指令含义及编程应用;讲述了汇编语言伪指令的书写格式和含义、汇编语言中语句的书写格式。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朱红第10章8251串行接口ppt课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朱红第10章8251串行接口ppt课件

• 目前,采用的串行通信协议有两类: 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同步协议又有 面向字符、面向比特和面向字节计数 三种。由于面向字节计数的同步协议 主要用于 DEC 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中, 在此不作介绍。
异步通信协议
• (1) 特点及传输格式

异步传输格式亦称起止式异步协议,其 特点是通信双方以一个字符(包括特定附加 位)作为数据传输单位,且发送方传送字符 的间隔时间是不定的。在传输一个字符时总 是以起始位开始,以停止位结束。异步通信 传输格式如图所示。
• ③ 数据传输 • 数据位的长度可由双方事先确定,可选择 5~8位。数据传输规定最低位在前,最高位在 后。 • ④ 奇偶校验 • 数据传输之后是可供选择的奇偶校验位 发送和接收。奇偶位的状态取决于选择的奇 偶校验类型。如果选择奇校验,则该字符数 据中为1的位数与校验位相加,结果应为奇数。
• ( 2 )串行通信的信息格式有异步和同步信
息格式,与此对应,有异步串行通信和同步 串行通信两种方式。 • ( 3 )串行通信中的信息逻辑定义与 TTL ( +5V 等价于逻辑“ 1” , 0V 等价于逻辑 “0” )不兼容,故需要逻辑电平转换。 • ( 4 )利用现有的信道 ( 如电话信道等 ) ,配 备以适当的通信接口,便可在任何两点实现 串行通信。
• 发送/接收时钟频率 • 发送/接收波特率= n • • • • • •
表达式中的 n = 1,16, 64。 例如,要求传输速率为1200波特,则: 当 n = l时,发送/接收时钟频率=l.2kHz。 当选择 n = 16时,发送/接收时钟频率=19.2kHz。 当选择 n = 64时,发送/接收时钟频率=76.8kHz。 在应用中 ,可根据所要求传输波特率和所选择的倍 数n来确定发送/接收时钟频率。

微机接口原理--实验四 8251串行收发实验

微机接口原理--实验四 8251串行收发实验

已置位,即已准备好)在屏幕上显示字符。若是ESC键,
(0x1b),退出。
提示:在程序中涉及的函数,getch(),putch()。
读/写控制信号— RD ,读信号为低电平时,通知 8251,CPU当前正从8251读取数据或者状态信息。WR 写信 号,为低电平时,通知8251,CPU当前正在往8251写入数 据或者控制信息。 C / D 控制/数据信号, 也是CPU送往 8251的信号,用来区分当前读写的是数据还是控制信息或状 态信息。
② 8251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号连接
DTR (Data Terminal Ready )数据终端准备好信号, 是由8251送往外设的,CPU通过命令可以使它变为低电平,从 而通知外部设备,CPU当前已经准备就绪。
DSR (Data Set Ready )数据设备准备好信号,是由外设 送往8251的,低电平时有效,表示当前外设已经准备好。当它出 现低电平时,会在8251的状态寄存器第7位上反映出来,所以, CPU通过对状态寄存器的读取操作,便可以实现对/DSR信号的 检测。 RTS (Request To Send )请求发送信号,是8251送往外 设,低电平时有效,CPU可以通过编程命令使之变为有效电平, 以表示CPU已经准备好发送。 CTS (Clear To Send)清除请求发送信号,是对RTS的 响应信号,它是由外设送往8251的,为低电平时,8251才能执 行发送操作。
② 波特率
串行通信的信号常常通过调制解调器进行传输, 在调制器、通信线路、解调器之间,用单位时 间内电信号变化的数目来描述传输的速度称之 为波特率。一般串行异步通行的传送速度为 50~19200波特,串行同步通信的传送速度可 达500千波特。 波特率与数字信号传输率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异步传输方式特点
• 起始位为同步信号。接收端在每个字符开始时,进 行一次重新定位。因此每传送一个字符都有一次同 步过程。 • 然后通信双方按照约定的波特率发送和采样对应数 据位。只要在一个字符传送期间,积累的误差不大 于一位数据传送时间。就不会发生错误。 • 因此,异步传输允许发送器和接收器不必用同一个 时钟,而是可以各有各的时钟(局部时钟),只要 有同一个标称频率即可,且对频率的精度要求也较 低。 • 两次发送字符之间必须要有间隔时间(停止位), 并且每次字符传输,必须有一位同步信号(起始 位)。 • 异步传输效率低。 14
3
计算机系统内部总线
• 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 地址总线:确定数据来源和目的地(片选信号和片 内单元)。 • 数据传送:数据总线。 • 其它信号大都属于控制总线。 • 在计算机内部,数据传送由CPU确定与控制。内存、 外围接口电路(8259、8255、 8237、8253)等,都 处于从属地位。 • 外围接口电路是否有数据交换要求,以及能否进行 数据传送,必须由CPU确定。 4 • CPU对外设的服务分查询方式和中断方式。DMA
29
CRC码生成算法
1. 在数据报文后添入与CRC校验位数相同个0。 2. 根据数据的最高位的状态,若为1,进行异或 运算;若为0,不进行异或运算。然后将整个 数据报文连同添加的0一起左移一位。 3. 对剩余的报文继续第2步运算和左移过程,直 到添加的0也经异或运算完成。产生的余数即 为生存的CRC码,作为报文的添加字节,一 起发送。
串行通信基本概念
• 当收、发双方距离远时,若采用并行通信,需要较 多的数据线,投资大。 • 两个相距较远的系统,一般相互关系也不会太紧密。 速度不是关键因素,投资成本成关键因素。 • 使用较少的线路实现通信。 • 串行通信的特点:通信速度慢,通信距离远。经常 用于系统之间信息交换。
• USB接口、SATA接口:高速串行接口,距离近。
20
串行异步通信的传输制式
• 单工:仅在一个方向上的数据传送。 • 半双工:两个方向上交替地传送数据,同一时 间只能在一个方向上。 • 全双工:可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送数据。
21
串行异步通信的同步
• 串行异步通信根据传送的波特率确定发送时钟和接 收时钟的频率。传送数据中不包括时钟信号。双方 要事先约定好。 • 发送一位数据的时间由发送端的时钟决定,接收一 位数据的时间由接收端的时钟决定。 • 双方采用不同的时钟源,用起始位同步。 • 双方时钟频率不一定完全相同,并且一般相位也不 会同步,但只要两者在传送1个字符的时间内,误差 不超过传送一位时间,就可以正确通信。 • 由于这个特点,异步串行通信尽管效率不高,还是 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22
7
串行通信必须解决的问题
• • • • • 以何种速率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波特率); 采用何种数据格式(帧格式); 包含的控制信息的定义; 接收方如何得知数据的开始和结束(帧同步); 接收方如何从位流中正确地得到每位数据(位 同步); • 如何判断收到的数据的正确性(数据校验); • 若发生错误,组成
• 以8255A为例,三种工作方式: • 方式0:简单并行接口,外设是简单对象,时刻处于 就绪状态。只需要数据线。 • 方式1:单向通信并行接口, 必须知道对方的状态, 和向对方申请。除了数据线外,增加表示状态和控 制读、写的选通线(握手信号),两根。 向CPU的中断线原则上不属于并行通信接口组 成部分。 • 方式2:双向通信并行接口:两个方向状态信号与控 制读、写的选通线,四根。要求接口具有三态功 能. • 16位并行接口、32位并行接口,数据线数量增加, 控制线保持不变。
30
• 例 : 发 送 数 据 序 列 : 1010001101 , 生 成 多 项 式 : 110101。发送数据序列*25:101000110100000 • x5x4x2x0
1010001101 00000 -- 1 110101 010110 -- 7 0111011 -- 2 101100 -- 8 110101 110101 0011101 -- 3 0110010 -- 9 111010 -- 4 110101 110101 0001110 -- 10 0011111 -- 5 发送序列: 111110 -- 6 1010001101 01110 110101 001011
串行通信的传输方式
• 不同的串行通信约定,有不同的帧格式。 • 异步传输方式: 以字符为单位进行传输,每一次传送一个字 符,(一帧一个字符)。用起始位进行同步。 • 同步传输方式: 以二进制流(多于一个字符)为单位进行传 输。(一帧可以多个字符) 接收端要求数据位与时钟脉冲在频率和相位 上与发送方保持一致。
6
串行通信接口组成
• 并行接口,数据线越多,同时传送的数据位越多,但 控制(状态)线数量不变。 • 若将数据线减到最少(1根),表示状态与控制线不 能少,至少2根(单向)。 • 串行接口要解决的问题成为,如何取消状态与控制线。 只用一根数据线(和一根地线),就能完成数据传送, 协调传送过程。 • 串行数据通信没有控制线,所有通信控制信号也必须 通过这根信号线传送。 • 串行数据传送比并行数据传送控制要复杂。 • 为了正确传送数据,通信双方要遵守一定的规约—— 协议。
11
串行通信的异步传输方式
•以字符为基本通信单位
•起始位标志着每一个字符的开始
•停止位标志着每一个字符的结束
12
串行通信的异步传输方式
• 平时通信线处于空闲状态(“1‖状态),当有数据 发送时,发送方首先发一“0‖,称为起始位; • 接着发送数据位,数据位可有5~8位组成。 • 然后是校验位,校验分奇校验、偶校验、置0、置1、 无校验等各种情况。其中无校验情况,没有该位。 • 最后为停止位,有1、1.5、2位停止位。 • 所谓停止位,其实不是发送数据编码,而是线路在 两个数据传送之间必需的至少的时间间隔。比如2位 停止位,是说发送完一个字符后,至少要间隔两个 一位数据传送持续时间。多余两个间隔均允许。
17
几种不同的数据编码
数字信号用一串离散电平脉冲序列来表示,最简单的是用二位 电平脉冲序列表示 18
几种不同的数据编码
• 不归零编码(NRZ):0和1用两种电平一一对应。 • 不归零1制(NRZI): 0,在每位数据传送起始时没 有跳变,1,在数据传送起始时有跳变,。 • 曼彻斯特编码:0:每位数据传送的中间有下跳;1: 每数据传送的中间有上跳。跳变同时具有定时功能。 •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在每位数据传输的中间位置总有 跳变(定时),0:在每个数据起始时有跳变;1:在 数据的起始位置没有跳变。
8
串行通信的波特率
• 双方事先约定的数据发送和接收的速度。 • 每一位数据在通信线上持续的时间。 • 110,220,300,600,1200,2400,4800, 9600,19200等。 • 在传输时、接收端必须有与发送端相同的时 钟频率。 • 两端的相位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 • 接收端使时钟脉冲在频率和相位上与发送端 保持一致的机制称为同步,实现这种同步的 技术称为同步方式。 9
16
同步传输方式
• 字符之间没有空隙,以连续的形式发送,每个时钟 周期发送一位数据。 • 数据信息后是错误校验字符(通常为两个字节)。 • 接收方在收到同步字符后立即按事先约定的长度(5、 6、7或8位)从二进制流中逐个提出字符。 • 同步通信采用的同步手段和同步字符的个数不同, 存在着不同的格式结构。单同步数据格式。双同步 数据格式。 • 它对时钟同步的要求特别高 ,硬件电路比较复杂 。
同步传输方式
15
同步传输方式 特点
• 同步传输方式无法区分字符之间的界限。在 传输时不能从一个二进制位串中提取正确的 字符信息 。 • 发送方需要在一组数据前附加1个或2个称为 同步字符的特殊代码,通知接收方串行数据 第一位何时到达 。 • 字符之间没有像异步传输那样的间隙,必须 以连续的形式发送。 • 利用编码机制将时钟信息和数据放在一起发 送给接收端,以保证每一位的正确性。
计算机系统内部总线
• 数据总线:CPU与内存关系最紧密。 • 8088、8086、80486, • 数据总线根数越来越多(总线越来越宽),单位时 间内可传送数据多。 • 控制信号数量保持不变。 • 系统内部传送数据速率越高,系统能力越强。 • 计算机内部都采用并行传送(并行通信) • 为了加快信息传送速度采用并行传送,如打印机接 口。 5
第十章 串行通信与接口
串行通信 串行通信芯片 编程技术
1
并行通信特点
• 每一位数据用一根数据线,要求通信线多; • 通信速度快,通信距离短; • 为了协调通信双方的同步工作,需若干根状 态、控制线,协调信号传送。 • 系统内部通信,如计算机系统内的数据总线 与各外围芯片之间数据传送;或与相近设备 之间通信,如打印机等。
26
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校验)
• 循环冗余码校验是目前一种最常用的,也是 最有效的差错检测编码。 • 对一个K比特的数据块(或称报文),发送方 生成一个N比特的序列,称为帧检验序列 (FCS),这个序列与原K比特的数据块组成 一个长为K+N比特的新序列(帧),一起发 送。 • 当接收方收到这个K+N比特的新序列(帧) 后,用同样运算方法,若余数为0,则认为没 有差错;否则有差错。
24
串行通信的校验--纵横校验
例:将传送的数据按每8个字节为一块,按偶校 验,得到校验字节。
25
串行通信的校验--纵横校验
• 纵横校验不仅能发现错误,在有的情况下还可以纠正 错误。 • 发生错误的交叉点,若在同一行或同一列发生偶数个 错,只能检出错,但无法纠正。 • 奇偶校验由硬件自动完成,纵校验字节要通过硬件 (软件)对传输的字节进行异或运算产生。然后附加 到发送数据后。 • 校验字节的校验位,仍由硬件自动完成。 • 纵横校验不一定是按8个字符为单位,可以按发送数据 帧为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