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复习资料 原子物理基础知识.doc

合集下载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在原子物理的范畴下,高三学生所需学习的知识点较为复杂和深入。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三原子物理的知识点,涵盖原子结构、量子力学、放射性衰变和核反应等内容。

一、原子结构1.1 原子模型原子模型包括约翰·道尔顿提出的硬球模型、汤姆逊提出的“西瓜模型”以及卢瑟福的“太阳系模型”。

其中,卢瑟福的“太阳系模型”被证实是可靠的。

1.2 原子核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质量相对于电子很大,占据了整个原子的几乎所有质量。

二、量子力学2.1 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的基础是波粒二象性。

在原子物理中,电子既表现出粒子性也表现出波动性。

这种二象性帮助我们解释原子的行为。

2.2 波函数和概率密度波函数描述了原子系统的状态。

通过波函数的平方,我们可以得到电子在空间中分布的概率密度。

2.3 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阐述了同时测量粒子位置和动量的限制。

根据该原理,我们无法同时准确地测量出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三、核物理3.1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是指放射性核素自发地转变成其他核素的过程。

常见的放射性衰变方式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伽马射线发射。

3.2 半衰期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为其初始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不同放射性核素具有不同的半衰期。

3.3 核反应核反应是指核之间的相互作用。

核反应可发生在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不同的过程中。

核融合是太阳和恒星的能量来源,而核裂变是一些核电站所使用的能量产生方式。

四、应用与展望4.1 核能利用核能被广泛应用于核电站和核反应堆中,用于发电和其他工业用途。

核能的利用是为了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4.2 新能源研究原子物理的学习为开展新能源研究提供了基础。

利用核能作为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结本文对高三原子物理的知识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原子结构、量子力学、放射性衰变和核反应等内容。

原子物理的学习将为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和未来科学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高三物理总结原子与分子物理

高三物理总结原子与分子物理

高三物理总结原子与分子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

通过对原子和分子的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中的原子与分子物理进行总结与归纳。

一、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绕原子核运动。

二、元素与原子序数元素是由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可以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元素周期表。

三、同位素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特性,但物理性质有所差异。

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四、分子的组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组合,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组合。

五、化学键的种类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形成的,金属键是金属原子的电子云共享形成的。

六、离子化合物与分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分子化合物是由共价键连接的分子组成的。

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和良好的导电性,而分子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离子化合物相比较差的导电性。

七、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化学反应,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化学计量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通过化学计量可以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化学计量比。

八、摩尔与摩尔质量摩尔是物质的计量单位,表示1摩尔物质包含的基本单位数量。

摩尔质量是指单位摩尔物质的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原子质量累加得到。

九、气体的状态方程气体的状态方程可以描述气体的体积、压强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PV=nRT,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温度。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三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决战之年,各科的知识点都需要彻底掌握。

在理科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之一。

其中,原子物理是高中物理中的一大重点,下面就来对人教版高中物理中的原子物理知识进行总结。

第一节:原子结构与量子理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则是量子理论的研究对象。

根据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原子结构与量子理论相关的知识点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处在原子的不同能级上。

2. 质子和中子:质子是带正电荷的基本粒子,质量约为1.67×10-27公斤;中子没有电荷,质量约为质子的1.0087倍。

原子序数Z等于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3. 电子的能级:电子在原子中的能级可分为K、L、M等几个能级。

电子最稳定的状态是在最低能级K壳,如果电子受到能量的激发,可以跃迁到更高的能级。

4. 玻尔原子模型:根据玻尔原子模型,电子在能级间跳跃的能量变化只能是量子化的,即能量的传递是以一个量子作为单位的。

玻尔原子模型对于描述氢原子的结构和光谱现象有很好的解释。

5. 德布罗意波动假设:德布罗意假设了物质中的粒子具有波动性。

根据德布罗意波动假设,可以推导出电子波长公式,即de Broglie equation。

第二节:原子核的结构与性质原子核是原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原子核的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质子和中子又被称为核子,质子数目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而质子数目加上中子数目决定了元素的同位素。

2. 原子核的稳定性:原子核的稳定性受到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

稳定的原子核具有较大的结合能,而不稳定的原子核则会发生放射性衰变。

3.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是一种不稳定原子核减少能量和重新获得稳定性的过程。

高三物理原子论知识点

高三物理原子论知识点

高三物理原子论知识点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原子论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原子论是指将物质看作是由不可再分的微小颗粒组成的学说,它对于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三物理原子论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

1.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电子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荷,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绕核电子带负电荷,并围绕在原子核外部。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

2. 原子的性质(1)原子的质量数: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称为原子的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

(2)原子的原子序数: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称为原子的原子序数,用符号Z表示。

(3)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可能有所不同。

(4)电离:当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称为电离。

形成的带电原子称为离子。

3. 原子的能级和电子排布原子的电子存在能级,不同能级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

电子按照能级依次填充,能级越靠近原子核,能量越低。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阿贝尔定则和洪特规则,电子填充原则可以总结为基态电子配置和朗道规则。

4. 光谱学和原子的激发态光谱学研究物质通过吸收和辐射光的现象。

当原子吸收足够能量时,电子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形成激发态。

激发态电子会发生自发辐射,跃迁回到低能级,同时释放能量。

5. 原子的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原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则堆积而成的有序固体。

晶体的结构可以分为简单晶格和复式晶格。

晶体的结构决定了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 原子核的衰变与放射性原子核具有放射性,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衰变。

衰变可以分为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放射性物质具有自发地放射出粒子或电磁辐射的性质。

以上是关于高三物理原子论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通过学习原子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变化,为深入理解更高层次的物理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备考高考物理时,对原子论的掌握和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高三物理原子核知识点

高三物理原子核知识点

高三物理原子核知识点原子核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它包含了质子和中子。

在高三物理中,原子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原子结构、核反应、放射性等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三物理原子核的知识点。

一、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它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原子核的结构,形成了稳定的原子。

二、质子数和中子数原子核中的质子数被称为原子序数,通常用符号Z表示;中子数被称为中子数,通常用符号N表示。

原子核的质量数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通常用符号A表示。

即A = Z + N。

三、同位素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

比如氢的同位素有氢-1、氢-2、氢-3等。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是其物理性质会有一些差异。

四、原子核的尺度原子核的尺度非常微小,通常以费米为单位来表示。

1费米等于10的-15次方米,原子核的典型尺度为几个费米。

五、原子核的相对质量原子核的相对质量通常用原子质量单位(u)来表示。

1u等于质子质量的1/12,质子的质量是1.6726219 × 10的-27次方千克。

六、原子核的结合能原子核的结合能是指核内各个粒子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稳定的状态所释放出的能量。

结合能越大,核内的粒子结合越紧密,因此核的稳定性也更高。

七、核反应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

其中包括核衰变、核聚变和核裂变等重要的反应过程。

核反应在核能的利用和核武器的制造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放射性放射性是指某些原子核具有自发地发射α粒子、β粒子或伽马射线的性质。

放射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使用和储存放射性物质时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

结语:高三物理原子核知识点包括了原子核的组成、质子数和中子数、同位素、原子核的尺度、原子核的相对质量、原子核的结合能、核反应以及放射性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原子结构、核能的利用以及核武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高考原子物理常考知识点

高考原子物理常考知识点

高考原子物理常考知识点原子物理是高考物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涵盖了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的性质、放射性等多个知识点。

掌握了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答试题,还能对我们理解现实世界中的物质变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主要方面介绍高考原子物理的常考知识点。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是研究原子物理的基础,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则在原子核外围的轨道上运动。

质子的质量和电荷分别为1和+1,中子没有电荷,而电子的质量很小,电荷为-1。

根据电子的能级差异,我们可以将电子分为K层、L层、M层等,电子的规则排布遵循奥布规则。

二、原子核的性质原子核是原子的核心,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核的直径很小,但是它却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和正电荷。

质子具有相互排斥的电荷,然而原子核为何能够稳定存在呢?这是因为质子和中子之间存在着强相互作用力,它可以克服质子之间的排斥作用。

在物理中,我们通过质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来描述一个核。

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

常见的核还具有放射性,主要有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三、放射性放射性是原子物理中的重要现象,它是某些核素发生自发性核变反应而释放出粒子或电磁波的现象。

放射性核素分为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α粒子是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带正电荷的粒子,它的穿透能力很弱。

β粒子分为β+射线和β-射线,前者是一个正电子,后者是一个带1单位负电荷的高速电子,它们穿透能力比α粒子强。

γ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这些放射性现象在核反应和医学诊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高考原子物理常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的性质和放射性。

了解原子的结构对我们理解物质的微观世界有着重要作用,原子核的性质的理解有助于我们认识核反应和放射性的本质,而放射性则对于核能的利用和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中的相关题目,还能对我们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高三物理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随着高三物理学习的深入,原子核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们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原子核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和阐述,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1. 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特性;中子是带中性的粒子,中子数决定了同位素的特性。

2.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呈球形结构,质子和中子分别位于核心区域。

质子和中子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力保持稳定。

3. 原子核的电荷原子核整体呈正电荷,这是因为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原子整体呈电中性,是因为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4. 原子核的质量原子核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质量之和决定。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当,各为1个原子质量单位(u)。

5. 原子核的大小原子核的大小在10^-15m数量级,相较于整个原子来说非常小,核大小主要与质子和中子的数量有关。

6. 原子核的稳定性原子核的稳定性取决于质子和中子的数量比例。

当质子数与中子数适当匹配时,原子核相对稳定。

若质子数过大或过小,则原子核会不稳定,导致放射性衰变。

7.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是指不稳定原子核自发地转变为其他核的过程。

常见的放射性衰变有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8. α衰变α衰变是指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的过程,其中α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

α衰变会使原子核质量减小4个单位,原子序数减小2个单位。

9. β衰变β衰变分为β+衰变和β-衰变两种形式。

β+衰变是指原子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微子的过程,β-衰变是指原子核放出一个负电子(即β粒子)和一个反中微子的过程。

β衰变会导致原子核中质子数或中子数改变,从而改变原子序数。

10. γ衰变γ衰变是指原子核释放出γ射线的过程。

γ射线是电磁波,不带电荷和质量,能够穿透物质。

11. 原子核的相对质量和能量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原子核的质量与能量之间存在着等效关系。

原子核的能量主要由核内的相互作用力和核外的库仑排斥力决定。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学知识点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学知识点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学知识点原子物理学是围绕原子结构和原子性质的科学领域,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子物理学知识点,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原子核结构等。

本文将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一些相关的内容。

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都在原子核内,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而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而原子的电性则由电子的运动状态决定。

通过学习原子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描述原子的基本特性。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原子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反映了元素的特性和性质。

根据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到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电子排布等信息。

此外,元素周期表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等。

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及其组成的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化学性质。

3. 原子核结构原子核是原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质子和中子。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内部,形成原子核的结构。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因此原子核带有正电荷。

原子核的大小非常小,但它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原子核的质量与元素的同位素有关,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

通过研究原子核结构,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原子内部粒子的组成和相互作用。

4.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是某些原子核经历的自发性变化过程。

放射性元素具有不稳定的核结构,通过放射性衰变来达到更稳定的状态。

放射性衰变主要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射线。

α衰变是指原子核放出α粒子,即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氦核;β衰变是指原子核放出电子或正电子,以改变核内的中子质子比例;γ射线是高能量光子的释放。

放射性衰变的研究对核物理和医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5. 能量观念在原子物理学中的应用能量观念在原子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三物理光学和原子知识点

高三物理光学和原子知识点

高三物理光学和原子知识点光学和原子是高中物理课程中较为抽象而深奥的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光的传播过程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讲解高三物理中光学和原子的关键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

1. 光的折射和反射折射和反射是光学的基本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而当光遇到界面时则发生反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一个关系式,即n₁sinθ₁=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同时,反射也分为射线反射和面反射。

射线反射是指光线在物体表面上发生反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而面反射则是指光线在光滑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此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2. 球面镜与透镜球面镜具有折射和反射的性质,常见的有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和凹面镜。

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透射和折射,分为实像和虚像;凹透镜则会发生透射和折射,只产生虚像。

对于球面镜,我们可以通过焦距、物距和像距来描述其成像特性。

其中,焦距是指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入球面镜后,经过折射后会汇聚或发散的位置,可以根据球面镜的凸凹程度确定;物距是指光线从物体射入球面镜的位置;像距是指光线从球面镜射出后在像的位置。

3. 原子结构和能级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云则是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电子只能在特定能级上运动,而且每个能级只能容纳特定数量的电子。

能级越靠近原子核,能量越低。

当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会吸收能量;而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释放能量。

光的发射和吸收现象可以通过原子的能级跃迁来解释。

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与跃迁差值相等的能量的光子;而当光子被物质吸收时,会导致电子跃迁到高能级。

4. 光谱和波粒二象性在光学中,光谱是指将光按照波长或频率分解成不同成分的过程。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原子物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原子物理的概念和理论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有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1. 原子结构1.1 原子模型的发展一开始,人们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但经过实验发现了元素周期性和放射现象,进而提出了原子是由带电粒子构成的结构。

根据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我们有了玻尔模型和量子力学模型,进而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和电子轨道分布。

1.2 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主要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有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外的能级上。

2. 量子力学2.1 波粒二象性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微观粒子既表现出粒子性也表现出波动性。

根据德布罗意-布洛赫假设,具有动量的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质。

2.2 不确定关系海森堡提出了著名的不确定关系,它指出了在量子尺度下,无法同时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不确定关系对于解释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测量影响至关重要。

3. 原子光谱和能级结构3.1 原子的能级原子的能级就是原子中电子所具有的能量。

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会辐射或吸收特定频率的光,产生光谱线。

3.2 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根据普朗克的光量子假设,光是由一束束离散的能量等于光频的量子组成的。

光子的能量E与频率ν之间满足E = hν,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

4. 核物理4.1 放射性衰变核物理研究中,人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现象。

放射性衰变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其中核反应的过程涉及质子、中子的变化。

4.2 核能的释放和利用核能是一种巨大的能量资源,核聚变和核裂变都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能被广泛应用于发电、医学和工业等领域。

5. 原子核的物理性质5.1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核构成同位素,中子数相同的原子核构成同质异能素。

原子核的质量与电荷会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核反应的过程。

高三物理知识点详解原子物理篇

高三物理知识点详解原子物理篇

高三物理知识点详解原子物理篇原子物理是物理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原子的结构、性质和相互作用等内容,对于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高三物理中与原子物理相关的知识点。

一、原子的结构1.1 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主要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质量与中子相近,而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质量远小于质子和中子。

质子和中子都存在于原子核内,而电子则在原子核外围的电子壳中运动。

1.2 原子的尺寸原子的尺寸通常用原子半径来表示,原子的直径约为0.1纳米(1纳米等于10^-9米),因此原子的尺寸非常微小。

1.3 原子的质量原子质量单位(amu,atomic mass unit)是描述原子质量的单位,1amu约等于质子质量。

其中,1质子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原子核的质量决定,而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二、原子的能级和谱线2.1 原子的能级原子的电子壳层由不同数量的电子能级组成。

电子能级是指电子在原子内能量不同的状态。

能级较低的电子能量较低,电子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而能级较高的电子能量较高,电子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

2.2 能级跃迁和谱线当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我们称为吸收能级跃迁;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我们称为发射能级跃迁。

能级跃迁过程中,原子会发出或吸收电磁波,对应的光谱线可以用于研究原子结构和性质。

三、原子的辐射和衰变3.1 原子的辐射原子的核存在不稳定性,当原子内部存在过多或过少的中子和质子时,会导致原子核不稳定。

为了达到稳定态,原子核会通过放射性衰变或核反应释放出辐射,如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等。

3.2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指的是原子核自发地改变自身核的结构和性质,使核衰变为另一种核的过程。

常见的放射性衰变方式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α衰变是指原子核释放出一个α粒子,即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粒子;β衰变分为β-衰变和β+衰变,分别是指原子核释放出一个电子或正电子;γ衰变是指原子核释放出γ射线。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在高三物理的学习中,原子物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

它涉及到了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对于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学术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能够加深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本文将以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的结构、原子的辐射和原子核的衰变为主线,介绍高三原子物理的知识点。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知道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而电子的数量等于质子的数量,因为原子是电中性的。

元素的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而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和中子的数量之和。

二、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质量约为 1.6726219×10^-27kg,中子质量约为1.674927471×10^-27kg。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10^-15m,相较于整个原子的直径,原子核非常小。

三、原子的辐射原子的辐射主要包括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玛射线。

阿尔法射线是一种带正电荷的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它带有2个正电荷,质量和电荷较大,穿透能力较弱。

贝塔射线分为贝塔正射线和贝塔负射线,贝塔正射线是由正电子组成,贝塔负射线是由高速电子组成,它们带电子负电荷,相对质量较小,穿透能力较强。

伽玛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无质量、无电荷,穿透能力极强。

四、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可能经历衰变,分为放射性衰变、人工核变和裂变三种方式。

放射性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地放出辐射,变为另一种元素的核。

人工核变是人工制备一种元素的一种方法,通过合适的方法将其他元素转变为目标元素的核。

裂变是指重核通过吸收一个中子而分裂成两个相对较轻的核。

五、核反应和核能核反应是指核粒子的碰撞导致核能的变化。

核能是一种强大的能量形式,广泛应用于核能发电、核医学和核武器等领域。

核能的开发利用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安全控制,以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环境的安全。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原子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研究原子的结构、性质以及原子核的变化等方面。

下面是对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的总结: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中性,两者质量几乎相同。

绕核电子带负电荷,绝大多数原子中,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2. 量子理论量子理论是解释原子结构的基础理论。

根据量子理论,电子在原子中存在特定的能级,每个能级包含一定数量的电子。

当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吸收一定能量;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放出一定能量。

3. 波粒二象性根据波粒二象性原理,物质既可以表现出波动性,也可以表现出粒子性。

电子也具备波粒二象性,既可以看作粒子,也可以看作波动。

4. 环境量子化环境量子化指的是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量子化。

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不是连续的,而是分立的。

不同轨道对应不同的能级,其中最内层轨道对应基态,其他轨道对应激发态。

5. 原子光谱原子光谱是原子发射光线经光谱仪分析后得到的谱线。

原子光谱可以分为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

原子发射光谱是指在高温下,原子被激发后放出光线,而原子吸收光谱是指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后激发到高能级。

6. 玻尔理论玻尔理论是描述氢原子结构的模型,根据该理论,原子的能级为E=-13.6/n^2电子伏特(n为主量子数)。

该理论可以解释氢原子光谱线的位置和能级跃迁的原理。

7.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原子中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释放出来的能量。

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释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传播出来,构成辐射。

8. 半衰期原子核在放射性衰变过程中,其数量会随时间而减少。

半衰期是指在该过程中,原子核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可以用来评估放射性元素的稳定性和衰变速度。

以上是对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和性质,为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物理知识点: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技术

高三物理知识点: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技术

高三物理知识点: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技术1. 原子物理学1.1 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围绕原子核运动。

1.2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不确定性原理、能级、量子态等概念。

1.3 原子光谱原子光谱是原子内部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

每种元素的原子光谱都有独特的谱线,称为特征谱线。

原子光谱的应用包括光谱分析、激光技术等。

1.4 核反应核反应是指原子核之间或者原子核与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核反应的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β衰变、α衰变等。

2. 核物理技术2.1 核能核能是指原子核内部蕴藏的能量。

核能的释放主要通过核裂变和核聚变实现。

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释放出大量能量。

核聚变是指轻核合并成较重的核,同样释放出大量能量。

2.2 核电站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的设施。

核电站主要通过核裂变反应产生热能,驱动蒸汽轮机发电。

核电站的主要设备包括反应堆、蒸汽发生器、冷却塔等。

2.3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具有不稳定核结构,能自发地放射出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的原子。

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农业、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4 粒子物理粒子物理是研究微观粒子(如电子、夸克、光子等)的性质、相互作用和基本结构的学科。

粒子物理的主要实验方法包括粒子加速器、探测器等。

2.5 核技术应用核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医学(放射性治疗、核磁共振成像)、工业(无损检测、辐射加工)、农业(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辐射育种)等。

3. 高考重点、热点问题解析3.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高考中对原子结构的考查主要涉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重点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及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2 量子力学基础量子力学是高考的热点,主要考查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不确定性原理等基本概念。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四川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四川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四川近年来,四川省高考的改革持续深入,对于理科考生而言,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科目,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多。

其中,原子物理作为物理的基础知识,在高三的学习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将对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本知识及原子结构在学习原子物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掌握的是一些基本知识。

例如,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云中存在着电子。

质子和中子质量相近,质量大约为1.67×10^-27kg,而电子的质量则远小于它们,大约是质子和中子质量的1/1837。

在原子结构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到原子核的直径大约是10^-14m,而整个原子的直径大约是10^-10m,这意味着原子核只占据了原子体积的一小部分。

此外,原子中质子的电量为正电荷,而电子的电量为负电荷,两者电量的绝对值相等。

二、原子的发现历程在原子物理的学习中,我们也要了解一些原子的发现历程。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们就提出了原子的概念,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粒子组成的。

19世纪末,德国的玻尔对原子的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提出了玻尔模型。

他认为,原子的电子围绕原子核以特定的能级进行运动,不同的能级代表不同的电子能量。

而到了20世纪,科学家霍尔斯特等人通过实验发现了原子的波粒二象性,即电子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

这个发现对于原子物理的理解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原子核的结构及放射性在了解了原子的整体结构之后,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原子核的结构。

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集中在一起,而且它们之间存在着电磁相互作用力。

在原子核结构方面,能量最低的质子和中子组成了稳定的核子,而能量较高的核子则组成了次稳定的核子。

原子核的结构不仅与质子和中子的数量有关,还与它们之间的排列有关。

根据这些特性,科学家将原子核分为了不同的同位素。

与原子核的结构相关的是放射性现象。

放射性分为α、β和γ衰变。

α衰变指的是原子核中释放出α粒子,而β衰变指的是原子核中释放出β粒子(电子或正电子)。

高三物理复习资料原子物理基础知识.doc

高三物理复习资料原子物理基础知识.doc

高三物理复习资料原子物理基础知识一、黑体和黑体辐射1.热辐射现象: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样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相关,所以称为热辐射。

2.黑体:物体拥有辐射能量的本事,又有汲取外界辐射来的能量的本事。

绝对黑体(简称“黑体”)是指能够完整汲取入射的各样(填“各样”或“部分”)波长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而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散布只与黑体的温度相关。

3.实验规律:( 1)跟着温度的高升,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添;( 2)跟着温度的高升,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挪动。

二、、光电效应现象1、光电效应:光电效应:物体在光包含不行见光的照耀下发射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的研究结论:① 任何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次,入射光的频次一定大于这个极限频次,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次的光不可以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没关,只跟着入射光频次的增大而增大。

③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刹时的,一般不超出10-9s;④当入射光的频次大于极限频次时,入射光的强度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电子数越多。

3、光电效应的应用:光电管:光电管的阴极表面敷有碱金属,对电子的约束能力比较弱,在光的照耀下简单发射电子,阴极发出的电子被阳极采集,在回路中形成电流,称为光电流。

注意:①光电管两极加上正向电压,能够加强光电流。

②光电流的大小跟入射光的强度和正向电压相关,与入射光的频次没关。

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流越大。

③制止电压U 0。

回路中的光电流跟着反向电压的增添而减小,当反向电压U0知足:1mv max2eU0,光电流将会减小到零,所以制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次相关。

24、颠簸理论没法解说的现象:①不论入射光的频次多少,只需光强足够大,总能够使电子获取足够多的能量,进而产生光电效应,实质上假如光的频次小于金属的极限频次,不论光强多大,都不可以产生光电效应。

高三物理数学知识点大全

高三物理数学知识点大全

高三物理数学知识点大全
一、力学
1.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2. 动量、冲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3. 能量以及能量守恒定律
4. 万有引力定律
5. 平衡条件及静力学
二、电磁学
1. 电场和电势
2. 电流和电阻
3. 磁场和磁感应强度
4.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定律
5. 电磁波和电磁辐射
三、热学
1. 热传递和热平衡
2. 状态方程和分子动理论
3. 热机和热力学第一、二定律
4. 理想气体和气体分子运动规律
5. 热膨胀和热力学循环
四、光学
1. 光的反射和折射
2. 光的干涉和衍射
3. 光的全反射和光波导
4. 光的偏振和光的色散
5. 光的传播和光的介质
五、原子物理与核物理
1. 电子结构和量子理论
2. 原子核结构和放射性物质
3. 原子核裂变和核聚变
4.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5. 粒子物理与宇宙学
六、数学
1. 代数学基本定理和复数
2. 数列和数列极限
3. 函数与导数
4. 积分和定积分
5. 三角函数和三角恒等式
以上是高三物理数学知识点的大致内容,准备物理、数学考试的同学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将对你在高中物理、数学方面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为你的高考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油!。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探索了世界的本源和构成。

原子物理作为物理学的基石之一,研究了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原子物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三物理原子物理的相关知识。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而电子带负电荷。

在一个稳定的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量是相等的,中子的数量可以不同。

二、元素和周期表元素是由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称为周期表。

周期表分为若干个周期和若干个族。

周期数代表原子中层数,族数代表原子中价电子数。

三、原子核的性质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原子核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原子核的电荷数量由质子的数量决定。

原子核的直径远小于整个原子的直径,但它的质量贡献非常大。

四、原子模型根据理论和实验证据,科学家们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原子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是汤姆孙模型、卢瑟福模型和波尔模型。

这些模型逐渐揭示了原子的真实本质,为原子物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原子的能级结构原子的能级结构是描述原子中电子能量和能级分布的理论模型。

在原子中,电子处于不同的能级上,能级越高,电子的能量越大。

电子可以吸收或发射能量,使得自己在能级之间跃迁。

六、原子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当原子中的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发射出对应能量的光子,形成特定的频谱,称为发射光谱。

而当原子吸收能量,使得电子跃迁到高能级时,会发生吸收光谱。

七、玻尔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是原子结构的重要理论模型之一。

玻尔根据实验观察和数学推导,提出了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且只能在特定轨道上运动的理论。

根据玻尔模型,电子的轨道和能级都是量子化的。

八、波粒二象性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微观粒子如电子既表现出粒子性,又表现出波动性。

这种波粒二象性的理论突破了经典物理的观念,使我们对原子物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基本组成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可分为原子和分子两种。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具有稳定的结构。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分子(单质分子)或不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分子(化合物分子)。

2. 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单位是衡量物理量大小的标准,可分为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常用的物理量包括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温度(摄氏度,℃)等。

二、运动学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公式v=Δs/Δt表示,单位是m/s。

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公式a=Δv/Δt表示,单位是m/s²。

2.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合力为零。

第二定律(动力学方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可以用公式F=ma表示。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力学1.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可以用公式F=mg表示,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

2. 弹力当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恢复力称为弹力。

3. 摩擦力物体相互之间接触运动时的阻碍力称为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四、动力学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公式K=1/2mv²表示,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单位是焦耳(J)。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 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作用产生的效果,可以用公式W=Fs表示,其中F是力的大小,s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可以用公式P=W/t表示,其中W是做的功,t是时间,单位是瓦特(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物理复习资料 原子物理基础知识一、黑体和黑体辐射1.热辐射现象: 任何物体在 任何 温度下都要发射 各种 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 温度 有关,所以称为热辐射。

2.黑体:物体具有 辐射 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射来的能量的本领。

绝对黑体(简称“黑体”)是指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填“各种”或“部分”)波长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而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 温度 有关。

3.实验规律:(1)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 波长较短 方向移动。

二、、光电效应现象 1、光电效应:光电效应:物体在光 包括 不可见光的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的研究结论:① 任何 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 大于 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低于 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 无关 ,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 增大 。

③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入射光的强度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电子数 越多 。

3、光电效应的应用:光电管:光电管的阴极表面敷有 碱 金属,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较弱,在光的照射下容易发射电子,阴极发出的电子被阳极收集,在回路中形成电流,称为 光电流 。

注意:①光电管两极加上正向电压,可以增强光电流。

②光电流的大小跟入射光的强度和正向电压有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流越大。

③遏止电压U 0。

回路中的光电流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加而减小,当反向电压U 0满足:02max 21eU mv ,光电流将会减小到零,所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 频率 有关。

4、波动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①不论入射光的频率多少,只要光强足够大,总可以使电子获得足够多的能量,从而产生光电效应,实际上如果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无论光强多大,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强越大,电子可获得更多的能量,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应该由入射光的强度来决定,实际上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与光强无关,与 频率 有关。

③光强大时,电子能量积累的时间就短,光强小时,能量积累的时间就长,实际上无论光入射的强度怎样微弱,几乎在开始照射的 一瞬间 就产生了光电子.5、普朗克常量:普郎克在研究电磁波辐射时,提出 能量量子 假说:物体热辐射所发出的电磁波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是hv 的 整数倍 ,hv 称为一个 能量量子 。

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的。

其中v 辐射频率,h 是一个常量,称为普朗克常量。

6、光子说: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而且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 不可分割 的能量子组成,每一个能量子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E 跟光的频率v 成正比,E = hv ,其中:h 是 普朗克 常量.7、光电效应方程(1)逸出功W 0: 电子脱离金属离子束缚,逸出金属表面克服离子引力所做功的最小值 (2)光电效应方程: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hv 大于逸出功W 0,那么有些光电子在脱离金属表面后还有剩余的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出射光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与入射光子的能量hv 、逸出功W 0的关系式是 02max 21W mv hv +=(其中2max 21mv 是指出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 (3)光电效应的解释:①极限频率:金属内部的电子一般一次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入射光子的能量hv 小于 逸出功W 0 时,电子不可能逸出,这就是光电效应存在极限频率的原因。

②遏制电压:由02max 21W mv hv +=和02max 21eU mv =有:00W eU hv +=,所以遏制电压只与入射光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这就是光电效应存在遏制电压的原因。

三、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具有动量)1、康普顿效应:用X 射线照射物体时,一部分散射出来的X 射线的波长会变 长 ,这个现象叫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是验证光的 波粒二象性 的重要实验之一。

2、康普顿效应的意义:证明了爱因斯坦光子假说的正确性,揭示了光子不仅具有能量,还具有 动量 。

光子的动量为λh p =3、现象解释:碰撞前后光子与电子总能量守恒,总动量也守恒。

碰撞前,电子可近似视为静止的,碰撞后,电子获得一定的能量和动量,X 光子的能量和动量减小,所以X 射线光子的波长λ变长。

四、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⑴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 汤姆生 ,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存在 精细结构 ,从而打破了 原子不可再分 的观念。

⑵汤姆生的原子模型:1903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 均匀 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

2、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⑴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卢瑟福 及助手盖革和马斯顿完成的. ①现象:a. 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b. 有少数粒子发生 较大角度 的偏转c. 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 90° ,有的几乎达到180°,即被反向弹回。

⑵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911年,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 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 几乎全部 的质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原子轨道半径约为 10-10 m 。

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m 。

五、玻尔原子模型 1、光谱 光谱分析(1)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说明原子只发出几种 特定频率 的光。

不同原子的亮线位置 不同 ,说明不同原子的 发光频率 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些亮线称为原子的 特征谱线 。

(2)光谱分析:一种元素,在高温下发出一些特定波长的光,在低温下,也吸收这些波长的光,所以把明线光谱中的亮线和吸收光谱中的 暗线 都称为该种元素的特征谱线,用来进行光谱分析。

2、氢原子光谱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其光谱也最简单。

1885年,巴耳末 对当时已知的,在 可见 光区的14条谱线作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121(122n R -=λn=3,4,5,……式中R 叫做 里德伯常量 ,这个公式成为巴尔末公式。

除了巴耳末系,后来发现的氢光谱在 红外 和 紫外光 区的其它谱线也都满足与巴耳末公式类似的关系式。

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具有 分立 特征,用 经典的电磁 理论无法解释。

3、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 叫量子数。

)①玻尔的三条假设(量子化)①轨道量子化:当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 不同 的状态。

② 能量量子化: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因此,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级,原子中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

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做基态,其他状态叫做激发态。

③跃迁假设:频率条件(辐射条件)。

当电子在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E m)和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能量记为E n,m>n),间跃迁时,会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hν= E m-E n 。

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可能是吸收光子,也可能是由于碰撞(用加热的方法,使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碰撞可以传递能量)。

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只能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而从某一能级到被电离可以吸收能量大于或等于电离能的任何频率的光子。

(如在基态,可以吸收E ≥13.6eV的任何光子,所吸收的能量除用于电离外,都转化为电离出去的电子的动能)。

(2)解释氢原子光谱根据玻尔理论,不同原子的结构不同,能级不同,可能辐射的光子就有不同的波长。

所以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特定的线状谱,因此这些谱线也叫元素的特征谱线。

(3)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由于引进量子理论(轨道量子化和能量量子化),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的规律。

但由于它保留了过多的经典物理理论(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库仑力等),所以在解释其他原子的光谱上都遇到很大的困难。

六、原子核的组成1、天然放射现象⑴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1896年法国物理学,贝克勒耳发现铀或铀矿石能放射出某种人眼看不见的射线。

这种射线可穿透黑纸而使照相底片感光。

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发现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放射性:物质能发射出上述射线的性质称放射性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放射性元素天然放射现象:某种元素自发地放射射线的现象,叫天然放射现象。

(3)如果一种元素具有放射性,无论它是以单质存在还是以化合物存在,都具有放射性。

放射性的强度也不受温度、外界压强的影响。

这说明,射线来自原子核。

这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是可以再分的。

2、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在原子核中有:质子数等于电荷数、核子数等于质量数、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电荷数七 1.半衰期⑴衰变: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成新核的变化称为衰变在原子核的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衰变类型 衰变方程衰变规律α衰变He Y X A Z A Z4242+→--新核 质量数减少4 电荷数减少2 β衰变e Y X A Z A Z11-++→新核 质量数不变 电荷数增加1在β衰变中新核质子数多一个,而质量数不变是由于反应中有一个 中子 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 电子γ衰变:原子核处于较高能级,辐射 光子后跃迁到 低能 级,γ辐射伴随着ɑ衰变和β衰变产生,这时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中就会同时具有ɑ、β和γ三种射线。

⑵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 半数 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该元素的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 化学状态 物理状态没有关系。

(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计算式为:Tt t N N ⎪⎭⎫⎝⎛=210 N 表示核的个数 ,此式也可以演变成 Ttt m m ⎪⎭⎫ ⎝⎛=210或Tt t n n ⎪⎭⎫⎝⎛=210,式中m 表示放射性物质的质量,n 表示单位时间内放出的射线粒子数。

以上各式左边的量都表示时间t 后的 剩余 量。

八、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放射性同位素1、核反应: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成为核反应。

卢瑟福 用α粒子轰击氦核打出质子:HO He N 1117842147+→+ 查德威克 用α粒子轰击铍核打出 中子:nC He Be 101264294+→+2、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 中子 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