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节 内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第2节《内能》。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的影响因素。

2. 让学生掌握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引导学生从内能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讲解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内能的影响因素,如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2. 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为什么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答案:1. 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是因为外界温度低,人体内能减少,感觉冷;夏天则感觉很热,是因为外界温度高,人体内能增加,感觉热。

物理《内能》教学设计【5篇】

物理《内能》教学设计【5篇】

物理《内能》教学设计【优秀5篇】内能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

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

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

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

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三、微课设计通过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出热也是一种能量,与宏观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类比,一切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分子也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也具有动能;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也具有势能,引出内能的概念: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然后对内能和机械能进行比较,找出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从内能的概念出发进一步理解内能,得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关于内能的改变,是从两个身边的小事例说起的——搓手和滑滑梯,得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接着由怎样使一段50cm的铁丝温度升高,得出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再由两个小实验引出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最后指出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而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

四、教学过程环节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装着开水的暖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这是什么能量把瓶盖推动的?(学生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师:暖瓶没有动,所以不是机械能;暖瓶也没有接电源,所以也不是电能,那么这一能量来自哪里呢?(二)、进行新课1.内能师;如图1所示运动的饿足球具有动能,那么运动的分子是否也有动能呢?[学生甲] 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称为分子动能。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内能》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内能》。

内能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基础知识,是理解热量传递、温度变化等物理现象的重要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掌握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理解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的原理。

3. 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能举例说明。

4.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描述物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内能的变化。

三、评价任务1. 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温度与内能关系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表现,评价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内能变化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机械能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进而引出内能的概念。

2. 讲解内能概念: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内能的概念,强调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3. 探讨温度与内能的关系: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时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加剧,内能增加。

4. 学习改变内能的方式:介绍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通过实例说明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5.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描述物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内能的变化。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内能的概念、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五、检测与作业1.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及温度与内能关系的掌握情况。

2.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描述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3. 布置适量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学后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及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核心素养】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第2节《内能》教案

2【核心素养】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第2节《内能》教案
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言.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收获了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两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类比法”和“转换法”.我们通过把内能与机械能进行类比,大家知道了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且还知道了影响内能的因素.我们通过转换法,知道了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内能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不知不觉地利用它.大家深深体会到,物理是一门有趣有用的科学.只要大家平时多关注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现象,勤于思考,就会轻松地学好物理.好,谢谢大家!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
(1)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2)内能还与物体的体积(或质量、状态)有关,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体积(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例题2(多媒体展示)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小
B.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教师可先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指出运动的物体因运动而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因被举高且受重力而具有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因有弹力而具有弹性势能.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分析.
师我们知道宏观物体运动时具有动能,那么微观物体分子具有什么能呢?
生: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那么分子也具有动能.
师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大,那反之,如果物体对外做功,内能有何变化?好,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实验.(师演示:教材P9页《演示》中的实验2.)
提示:用饮料瓶代替大口玻璃瓶进行实验(更安全,现象更明显).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瓶盖跳起说明了什么?出现水雾是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水雾起了什么作用?
生2: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因此,内能应该每时每刻,不论何种状态都具有;但物体的机械能不是每时每刻都有.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对内能及其变化产生兴趣,主动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索答案。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生在进行实验和观察时,能够认真记录数据,尊重实验事实。
-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能够严谨求实,遵循逻辑推理,避免主观臆断。
3.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2.学生总结: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内能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情感升华:教师强调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4.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能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知道内能是物体分子间作用力的表现形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
-学生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物体内能的变化导致温度升高或降低。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内能的影响因素,能进行简单的内能计算。
1.完成课本第十三章第2节后的练习题,重点关注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要求运用控制变量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3.观察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烧水、取暖等,分析其属于哪种热传递方式,并简要说明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小论文: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内能的本质,并将内能的概念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际物体现象相结合。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内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物体内部所具有的能量。

内能的理解和应用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旨在设计一节内能的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1.理解内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了解内能的来源和计算方法;3.掌握内能和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4.能够运用内能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引言(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内能,并解释内能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内能的定义和特点(20分钟)通过图示和实验展示内能的存在,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定义和特点。

3.内能的计算方法(30分钟)介绍内能的计算方法,包括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方法。

通过数学公式的推导,让学生了解内能计算方法的本质。

4.内能的应用(25分钟)讲解内能在热力学性质中的应用,包括热容量的计算、热传导和热辐射现象的说明等。

5.练习和讨论(20分钟)通过解决案例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图示、实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将会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并通过练习题和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情况将是评价的主要指标。

结语: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到更高的水平。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2《内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2《内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2《内能》教案一. 教材分析《内能》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物理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通过对内能的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为后续学习热力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物体运动、力、声、光、电等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微观世界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等内容还需通过实例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

3.让学生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明确内能是物体的一种能量形式,而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和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动手实验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内能的概念及内能的改变方式。

2.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问题引导、实例分析、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冷水、玻璃棒等。

3.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引入:冬天用热水取暖,热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冷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提问:这是怎样的一种能量转移?这种能量与物体的温度有什么关系?2. 呈现(10分钟)呈现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接着介绍内能的单位、测量工具等。

3. 操练(10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观察温度变化。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内能的变化。

4. 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如:烧水时,水温升高,内能增加;用手摩擦物体,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初中物理《第2节 内能》教案教学设计_人教版

初中物理《第2节 内能》教案教学设计_人教版

5.3 内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内能的含义。

(2)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关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感受比较、归纳、综合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索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实验中,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激发探索热情;(2)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激发自身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三、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铜丝、气球、等。

2.演示实验器材:空气压缩引火仪、火柴头、半瓶水等。

3. 自制摹拟演示 PPT 幻灯片四、教学过程引入1.复习份子动理论里相关概念(1)物体是由份子组成的;组成物体的份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份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是什么?(3)温度越高,份子的运动越剧烈。

新课2.份子动能(1)演示实验小球的运动。

(2)问题运动着的小球具有什么?(3)类比运动着的份子具有什么?结论:份子因为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叫份子动能。

(4)份子动能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温度越高,份子运动越剧烈,即份子运动速度越大,份子动能就越大。

3.份子势能(1)图片压缩(或者伸展)的弹簧。

(2)问题压缩(或者伸展)的弹簧各部相互排斥(或者吸引)具有什么?(3)类比存在相互排斥(或者吸引)的份子之间存在什么?结论:份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做份子势能。

(4)份子势能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份子间距离发生变化,即宏观上物体的体积、状态发生变化,份子势能发生变化。

4.内能(1)问题份子因为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叫份子动能,由于份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做份子势能。

物体内有大量的份子,宏观上只研究一个份子的能量没有实际价值,我们类比机械能用一个新的物理量来表示所有份子的能量。

物体内所有份子动能和份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内能也是能的一种形式。

(2)单位:焦耳(3)判断与讨论物体的温度为 0℃,它的内能为零吗?物体的机械能为零了,内能为零吗?(4)结论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内能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分别是什么?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能源转化与守恒的原理是什么?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2.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3.通过学习能源的转化与守恒,培养学生节能环保的观念,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4.培养学生严谨、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质疑、善于合作的精神。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内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验操作、问题分析、团队合作等能力,同时培养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4.让学生了解能源的转化与守恒,掌握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对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内能与温度、质量、物质状态等因素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分析热传递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内能的概念:教师讲解内能的定义,即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内能与温度、质量、物质状态的关系: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内能随温度、质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3.热传递方式:讲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
4.能源转化与守恒:介绍能源的转化与守恒原理,强调热机效率的计算。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了温度和物态变化、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等有关热学的基础上,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感性认识比较匮乏。

因此,教学中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借助实验等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从学生的体验、经历和身边的事物来建立和强化内能的概念,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内能的存在、什么是内能、内能有什么特点、内能是怎样变化和量度的。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属于物理基本概念及通过探究实验和小组讨论得出基本规律和方法的教学。

本节先通过“想想议议”引导学生思考推动瓶塞的能量是什么,引出内能、在通过对课本图13.2-1、13.2-2的分析,让学生联想分子具有动能,也具有势能,在初步建立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再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叫做物体内能,在这里注意提醒学生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的运动,跟物体是否运动无关,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

然后,通过“想想议议”和“探究”活动,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热传递;二是做功。

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就比较容易理解,热传递的实质就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用热量来量度。

再通过压缩空气点火实验和气体膨胀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加深对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的理解。

阅读“STS 地球的温室效应”,知道温室效应的现象,知道温室效应的无控制发展对人类生活环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本节课力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一: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虽然接触过热量和温度,但对于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可能仍感陌生。因此,教师需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解释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能的本质。
2.重难点二:热传递的条件和规律。
热传递是内能变化的重要方式,但学生对热传递的规律和条件理解可能不够深入。教学中应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使学生掌握热传递的基本规律。
4.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条件和规律。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几道关于内能、热传递和温度计使用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3.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可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习惯。
3.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4.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能源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内能的概念,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举例说明。”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实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
-提交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原理、器材、步骤和预期结果。
5.拓展阅读:
-阅读有关内能和能源的科普文章,了解内能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撰写一篇阅读心得,分享你对内能和能源的认识。
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认真思考,充分发挥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物理素养。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共同进步。期待大家的表现!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它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密切相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物体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物质的状态改变,内能也会发生变化。"
2.介绍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通过外力对物体做功使其内能增加或减少;热传递是内能在物体间的传递,可以是热量的传递,也可以是能量的辐射等。"
为了巩固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十三章第二节后的习题4、5、6,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注意以下方面:
-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内能的变化。
-解释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
-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内能的变化。
2.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要求:
-对于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4.互动交流,提升能力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倾听、表达、沟通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本环节的第一部分是内能概念的建立。我会先提问 学生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学生回顾之前的知识可 以快速回答出,这也可以帮助建立内能的概念打好基 础。接着我会出示运动着的足球和弹簧被拉伸的图片, 并提示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提 问学生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分子之间是否具 教学过程 有势能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理解分子具有动能,通过 类比弹簧的例子在交流探讨后也会得出分子之间具有 势能。从而引出“分子动能”、“分子势能”以及内能 的概念。接着,我会让学生回顾机械能的概念,思考内 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有着怎样 的关系。学生结合教材及生活经验不难得出问题的答 案。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
《内能》选自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
章第二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内能的概念、影响物体
教材分析 内能的因素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本节课的重点是对
内能、热量概念的理解,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的理解;
难点是内能概念的建立。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
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培养观察和
教学目标 分析能力,并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类比的方法
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激发主动
我们的课堂要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有和谐的师生 关系,才能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我们不仅 课例研究综 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自己教的方法和交给学生学习的 述 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环节的设计采用层层设问的模式,建构一种高效课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感知分子动能与势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2.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足球、弹簧、冰块等。

组织形式:采取班级授课制,并将全班同学分为小组形式学习。

班级授课制有严格地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不足是难以因材施教;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灵活性。

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辅助形式是现场教学。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

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

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1.分子的动能、温度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由于物体内各个分子的速率大小不同,因此,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同。

由于热现象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所以研究个别分子运动的动能是没有意义的。

而研究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需要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求出来,这个平均值叫做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学习扩散现象时,我们知道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也加快。

依照分子动理论,这说明温度升高后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

用上述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来说明,就是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如果温度降低,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案

第2节内能【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作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及这两种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烧杯、酒精灯、火柴、压缩空气引火器、硝化棉、烧瓶、打气筒、导管、橡皮塞。

学生:铁丝。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播放“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的视频,“天舟一号”发射成功后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先后进行自动交会对接、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3次交会对接。

在“天舟一号”发射过程中依靠什么能量做动力呢?【互动新授】内能1.定义:播放运动员踢足球的视频,复习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请同学们说出抛到空中运动的球,其具有的能量: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在空中飞行,具有动能。

将分子运动与其进行类比,球内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分子动能,而且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因此具有势能,从而总结得出内能的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

教师补充:内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焦耳(J),且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提出问题:(1)哪些物体具有内能,为什么?(2)物体的内能和什么因素有关?(3)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炽热的铁水、冰冷的冰块。

学生分组实验:取两只烧杯,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然后分别把手放入其中进行感受,教师提出问题:能不能说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不具有内能呢?学生讨论,教师必要时提示可以从内能的定义和分子的状态进行思考。

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得出: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教师接着提出问题:一杯热水和一桶凉水,哪个内能大?为什么?学生讨论:无法比较。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教学设计 第2节 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教学设计 第2节 内能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第十三章第2节教学设计的温暖,为“温暖”新课讲授一、认识内能1.用机械能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

[观察一下]“分子”和“孩子”是否有相似之处?物体宏观运动而具有的能是机械能。

微观世界的分子虽小,同样具有质量,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同样具有动能,而分子间的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势能。

2.给出内能的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小组讨论交流。

得出有关“热”的能量的差异,本质是分子运动情况不同。

学生对比理解,分子虽小但也具有能量。

思考、联想、类比、理解。

认识内能。

“类比”理解是物理教学时,遇到较抽象的概念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是感性认识迈向理性认识的好方法,适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也间接的告诉学生有意识地培养理性思维的方法,为高中继续学习更加抽象的概念做个铺垫。

给出内能的定义至关重要,为以后规范的表述内能和分析新课讲授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3.以问题的形式提示学生注意两个问题。

①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想一想,冰山有内能吗?②因为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冰山也不例外。

倾听教师讲解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内能的变化做好铺垫。

重点强调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强调是分子能量。

防止学习困难的学生混淆概念。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想一想,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如何判断同一物体内能是否发生了变化。

(1)小组讨论:内能大小变化表现在哪?(2)讨论结果: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物体温度升高,表明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意味着内能增加。

小组讨论。

从宏观现象推理出微观机制,再从微观理论推出宏观表现,思考内能改变的外在表现。

学生尝试总结。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什么时候分子运动得快?什么时候分子间的作用力会发生变化?这是对上节课所学知识很好的考察机会,是学有所用的体现。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二节内能 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二节内能  教学设计(一)

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一)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内容较多,课时定在2课时两具知识点。

一是内能;二是物体内能的改变。

旧教材是两节的内容。

大体的内容没有改变,本节课应该充分利用上一节课分子热运动的知识和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分子间有作用力这两点,这样讲解起来容易一点。

第一个知识点“内能”比较抽象,学生们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要用充分的事例,课件做大量的铺垫。

而第二个知识点有大量的实验去验证,有很强的可观性,也可以造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燃烧,颜色的改变都很明显,设计好本节课的实验。

合理的安排好教学内容。

本节课应该说是一节探究性很强的课,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得出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的结论。

说出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列举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情感价值观通过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自学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内能物体内能的改变的两种方式四、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投影机,教材实验器材五、课时建议2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第二节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internal energy) 2.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机械能是物体宏观的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3.物体内能的改变做功和热传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内能
【教学目标】
1.知道内能的初步概念及内能跟温度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具】
上面固定有条形磁铁的小车两辆,试管及橡皮塞,两个相同的烧杯,内能、机械能互变演示器(J•铎尔实验仪),硝化棉,乙醚,高锰酸钾晶体,纱带,钢锯条,粗铁丝,冷、热水,小球,火柴等.
【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

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

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

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

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

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
动着。

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

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内能和机械能
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

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

首先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棗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小结
(1)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所指的动能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的总和。

这种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

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3)内能所指的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分子具有的势能。

作为物体整体跟地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