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2019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5.2土壤的形成
森林土壤
棕壤发育在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剖面 具有鲜棕色的淀积层,土层较厚,质 地黏重,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 力较高。
红壤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剖 而呈均匀的土红色,有机质分解快、 流失多,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肥 力较低。
红壤剖面
草原土壤
黑土剖面
黑钙土剖面
黑土剖面
草原土壤
黑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 肥力高。表层疏松,通气透水;底土 黏重,保水保肥。土壤结构良好,易 于耕作。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土壤的形成
DILIKEJIANKU
土 双十一过后,你吃 了吗?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
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的疏松表层。
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 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 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成土因素
成土母质 气 候 生 物 地 形 时 间 人 类 活 动 空间因素
C . 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B . 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D . 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热带土壤
生物
植物与土壤
动物与土壤
微生物与土壤
地形
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 较慢,成土母质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 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 的迁移速率较快,很难发育成深 厚的土壤;
人类活动
成土因素小结
降水
成 土降因水素 小 结
矿物质 有机质
水分 空气
化学成分
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气候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温度每增加10℃,化学反 应速率平均增加1~2倍。
第二节土壤的形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二节土壤的形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
版)教案
一、引言
土壤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农业、林业、草业、畜牧业等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土壤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因素,才能更好地利用土壤资源。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土壤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2.掌握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3.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形成过程和环境条件;
4.能够简单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形成过程;
2.掌握不同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
1. 土壤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土壤是地球上由固体颗粒、液态和气态氧、水、有机质和生物组成的,具有肥力和蓄水、保肥、调节气候等一系列生态作用的表层体系。
土壤的形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岩石风化:岩石受到大气、水、微生物等的作用,逐渐分解成细小的颗粒。
2.粉化和淋溶:雨水将岩石颗粒冲刷到不同地点,被累积成一层。
3.淋溶成土:在这些岩石颗粒上携带的氧、碳等元素,被送到这些岩石颗粒上,使得它们发生氧化、水化等作用,形成。
新湘教版必修一5.2土壤的形成 课程教学设计
【讲授】土地是人为产物,而土壤是自然产物,这也就赋予土壤及其重要的作用,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文字和图片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成土因素 (20min ) 【承转】土壤与人类息息相关,那土壤是如何形成的,通过接下来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探索土壤形成的奥秘。
【板书】成因【讲授】我们看这副“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很多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包括成土母质、微生物,水、气等等。
首先我们就来学习土壤形成的第一个因素:成土母质。
【板书】成土母质【提问1】成土母质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但是同学们在前面的章节已经学过了风蚀风积作用,什么是风蚀和风积呀?【学生】略【讲授】这里我们再讲一个风力作用家族的其他成员,风化作用,是指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
【讨论1】那我们现在同桌之间讨论一下:思考: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结合各自的定义和特点想一想哦 【学生】略【讲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二者的区别在于成土母质是风化产物,没有肥力土壤具有肥力。
而联系在于成土母质在气候和生物作用下形成土壤。
但成土母质也有不同的性质。
不同的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
【提问2】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幅对比图,有很明显的差异。
上面是砂土,下面是黏土同学们想一想这两类土壤产生差异的原因。
【讲授】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常形成黏土;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黏粒较少,常形成砂土。
除了物理上的差异,成土母质还影响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基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钙、铁、锰、镁含量高;酸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硅、钠、钾含量高。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第二节土壤的形成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考点一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有关气候与土壤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少 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 C.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 D.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碱性 答案:B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1.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 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_平__行__展__布__的土层所构成。 2.土层
有机层: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 土层腐半 殖分 质解 层的 :土_有 _壤_机 _腐_质 _殖__质_为积主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2.人类活动 (1)积极影响:人类活动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 如_水__稻__土____。 (2)消极影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导致土壤__退__化_____,如 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
栏目 导引
三、土壤剖面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 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土壤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特点 淋溶层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
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坚硬的岩石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二、选择题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第1课时成土因素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土壤的形成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达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能够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不同土层的特点及主要成因。
(地理实践力)2.能够辨别给定区域的土壤类型,归纳土壤的组成物质特点。
(区域认知)3.能够从地理环境各要索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土壤和其他要索的相互关系。
(综合思维)4.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土壤形态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第1课时成土因素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土壤的概念及物质组成1.定义:陆地表面具有一定① 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② 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2.作用: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③ 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二、成土因素1.成土母质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④ 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原地发生的⑤ 破坏作用,称为⑥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使岩石⑦ 破碎,形成结构⑧ 疏松的风化物。
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⑨ 化学性质。
2.气候: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⑩ 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3.生物(1)生物是土壤⑪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⑫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
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⑬低于 (高于/低于)草地。
4.地形(1)在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⑭垂直分化;(2)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⑮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3)在⑯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成土母质容易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5.时间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成土因素,反映的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动态过程。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⑰长,土壤就越⑱成熟。
6.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大方面。
积极影响如我国南方地区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⑲水稻土(土壤类型)。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Ⅰ5.2土壤的形成习题及答案
湘教版(2020)高中地理课堂练习系列5.2 土壤的形成1. 下列各种气候类型下的土壤中,风化壳最深厚的是A.热带雨林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2.下列土壤类型中,发育程度较好的是A.江南丘陵红壤B.青藏高原寒漠土C.西北地区的风沙土D.东北平原黑土3.下列成土因素中,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是A.地形B.气候C.生物D.成土母质4. 地处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生物多样的热带雨林景观,发育成砖红壤。
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砖红壤应该具有的特征是A.有机质含量高B.多为黑褐色C.多呈碱性D.土层厚度大图5-4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5~7题。
图5-4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6. 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A.是岩石的作用B.是气候的作用C.是生物的作用D.是地形的作用7. 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原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曾联合下文,投资10亿多元抢救三峡库区4000万米3沃土,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土地搬迁项目。
下列四幅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位于库区)土层深厚的是A.甲B.乙C.丙D.丁8.土壤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读后填空.(1)其中A为________,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③表示________穿插和________影响.(2)土壤的形成过程就是①矿物养分的积累过程②有机质的积累过程③保水性的形成过程④土壤颗粒的团聚过程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3)土壤的四种组成物质为[]A..岩石、矿物质、有机质、空气B.岩石、有机质、空气、水分C.岩石、矿物质、有机质、水D.矿物质、有机质、空气、水(4)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矿物颗粒的大小B.透水能力的大小C.有机质含量的多少D.透气状况9.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问题。
土壤的形成(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 有人认为,热带地区的土壤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要丰富。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活动P132
提示:没有道理。土壤理化性质与温度、降水相关。热带雨林地区,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强,风化壳厚,因而土层厚度较大;但热带沙漠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层也较薄。另外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很低。
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单元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掌握土壤的功能及成土因素。(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2.读土壤标本或土壤剖面图,说明各类型土壤的区别及主要形成因素。(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32分至2时07分之间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着2公斤珍贵的月壤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思考:月壤是土壤吗?
动物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有些动物可搅动土体,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
微生物主要通过对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以及腐殖质的合成,来促进成土过程
讨论生物如何影响土壤有机质
【活动二】
东北黑土
南方红壤
为什么南北方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大?
插根筷子就发芽,抓把黑土攥出油
有机质含量少
温度高微生物分解 ,积累有机质 ,肥力 ;
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
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
腐殖质层
有机层
有机层一般以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主要组成为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
【2019版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全章节PPT课件(5.1-5.2+章末综合)图文
• 5.该山地丘陵区最可能位于( B )
• A.四川盆地
• B.山东半岛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两广丘陵
• 6.下列关A于影响该地土壤厚度因素的叙述,正
确的是( )
• A.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 B.与坡度呈正相关
• C.与坡面光照呈正相关
• D.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A
• 7.阳坡与阴坡土壤厚度不同的原因是( )
植物
动物
腐殖质 微生物
3.气候与土壤
亚寒带 针叶林
思考:岩石风化的速度和强度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
呈正相关: 湿热>干冷
南方的红壤和东北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是哪一种? 为什么?
探究二
• 材料一 下图为亚马孙热带雨林生 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 材料二 生物炭,指在缺氧的条件下把生物质进行 高温处理,生物质中的油和气燃烧掉,剩下的就 是生物炭。生物炭几乎是纯碳,埋到地下后可以 有几百至上千年不会消失,等于把碳封存进了土 壤,同时减少二氧化氮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生物炭富含微孔,可以补 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移除土壤污染物,有效保 存水分和养料,提高土壤肥力。
观察土壤
• 1.土壤颜色 • 2.土壤质地 • 3.土壤剖面构造
红壤
黑土
棕壤
黑钙土
成分
砂比例适中
黏 土
黏粒
通气、透水 性能
强
蓄水、保肥 耕作情
性能
况
弱
易耕作
强
强
理想
差
强
不易耕作
森 林
有机质层
土 壤
腐殖质层 ——黑色
剖 面
淋溶层 ——浅色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4.在④地的剖面图中,若探究“质地黏重、紧实”的特征,需要在
()
A.腐殖质层 B.淋溶层
C.淀积层
D.成土母质层
答案:C
解析:第4题,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 色,土体较为疏松,有良好结构,A错误。淋溶层是在土壤剖面中由水分淋溶作 用所形成的土层。因淋溶作用使这一层内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含量减少,质地 较松,酸性,肥力较低,B错误。淋溶层中溶解于水的物质随水向下运动到淀积 层后淀积、积累,造成淀积层质地黏重、紧实,C正确。母质层对于土壤肥力的 形成发育有着密切的影响。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骨架”,是 土壤中植物所需矿质养分的最初来源,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D错误。
2.气候 (1)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水分和热量交换,气 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
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说明】 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影响土
4.该地原始土壤的特点( )
A.土质疏松 B.水分少
C.空气多
D.有机质少
答案:D
解析:第4题,南方某低山丘陵区的原始土壤为红壤,土质黏重,水分多,空 气少,有机质少,呈酸性,D正确,A、B、C错误。
探究点二 土壤剖面 1.土层的主要类型 土层通常可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 岩层。如下表所示。
2.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 C.生物残体分解慢 D.岩石风化速度快
答案:B
解析: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热带雨林自然植被茂密,土壤肥力较低,因 此自然植被茂密不是影响陡坡、缓坡土壤肥力差异的主要因素,A错误。在陡坡 上,水流速度快,侵蚀强,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有机质、矿物养分难以 保留,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缓坡水流速度慢,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慢, 有机质、矿物养分积累多,土壤肥力一般较高,B正确。温度高,生物残体分解 快,陡坡和缓坡温度差异不大,C错误。坡度对风化作用影响小,陡坡缓坡的岩 石风化速度差异不大,D错误。
《土壤的形成》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土壤质地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砾、黏粒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 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黏土
思考: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
区 成土母质是风化产物,没有
联
别 肥力;
系
土壤具有肥力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 成土母质在气候和生物作用下形成土 壤
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且茶中近30% 的锰能通过Mn2+ 的形式溶
入茶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来源。根据下面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
比例图,完成5— 7 题。
5 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茶叶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 ( )
A. ① B.② C.③
D.④
6 森林中的枯枝落叶绝大部分变成了土壤中的 ( )
成土母质决定土壤的理化性质
影响土壤质地: ①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石灰岩等)的土壤质地一 般较细,含粉砂、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 ②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花岗岩等)的土壤质地一 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黏粒较少。
影响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①基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钙、铁、 锰、镁含量高; ②酸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硅、钠、 钾含量高
黑钙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植被下
发育的暗黑色土壤。剖面上部具有深厚
的腐殖质层,自然肥力较高,结构良好。
活动:1. 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赤红 壤又称为砖红壤性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具有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黄壤发育于亚 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但黄壤分布在多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读图 5-23、 图 5-24,完成相关任务。
2021-2022学年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土壤的形成作业(解析版)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课后培优练(湘教版2019必修1)5.2土壤的形成(测试时间:3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问题。
1.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A.黑土B.红壤C.水稻土D.寒漠土2.在适宜的日照和温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的沉积作用B.风力的侵蚀作用C.苔藓类生物活动D.高等植物的生长【答案】1.A 2.C【分析】1.选项中四种土壤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南方丘陵地区、南方水稻种植区和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区。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自植物的枯枝落叶,高温多雨的气候会快速分解和淋失有机质,故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与植被覆盖率和气候有关。
我国东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植被覆盖率都较高,土壤有机质来源较多,但南方地区与东北地区相比,气温高,降水多,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不如东北地区多。
故BC错,A正确;干旱严寒地区植被较少,土壤发育程度低,有机质含量少,D错。
所以本题选A。
2.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岩石发育为土壤需要经过外力的风化作用形成成土母质,并有生物提供有机质,从而排除A、B选项。
题中指出“年幼”土壤,主要指土壤发育的初期,土壤中的养分较少,肥力较低。
高等植物的生长要求的肥力条件较高,难以在岩石表面上直接生长,而苔藓类等低等生物生长对养分要求较不高,岩石表面及风化物中,只有少量的营养物质,只能满足苔藓类生物生长的需要,苔藓类的生物活动不仅会促进岩石的风化,还可以为成土母质提供一定的有机质,促进土壤向成熟方向发展,所以在岩石表面苔藓类等低等生物的出现是成土过程开始的标志,高等植物的生长,是成熟土壤形成的标志,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所以本题选C。
1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
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
“土壤的形成”教学设计
“土壤的形成”教学设计
宋玮娴
【期刊名称】《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年(卷),期】2022()16
【摘要】一、教材版本湘教版教材(2019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二节“土壤的形成”第一课时。
二、课标解读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
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课标分析:土壤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动态变化过程,想要达到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的目标,需要开展一定的实践活动(如观察颜色、层次、质地等),加深学生对土壤形成受气候、地形、时间、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理解,这对于分析土壤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总页数】4页(P55-57)
【作者】宋玮娴
【作者单位】海盐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O2O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以"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为例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问题式教学设计初
探3.融合地理科学史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探究--以“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为例4.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设计与优化——以“土壤的形成”为例5.基于实
践力提升的地理学科实践活动设计--以“土壤的形成”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响着土壤的形成。缓坡接受沉积,陡坡以侵蚀为主,这影响着土壤
厚度;迎风坡和背风坡影响着不同坡向的降水,阳坡和阴坡影响着
不同坡向的光热条件,从而影响土壤中的水热状况,因此是间接作
用于土壤的。
答案:A
探究
当堂检测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 第2~3题。 2.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 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④⑤ 3.图示区域(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A.差异性
B.整体性 C.有限性 D.无序性
解析:第4题,该裸露土层物理性状特点是土层沙粒较大,成因主要归
结为成土母质。沙粒是岩层风化后形成的碎屑物质,即成土母质。
气候、生物、人类活动改造成土母质,使其颗粒变得细小,不是沙
粒大的原因。第5题,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
又发展了经济,取得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甲 B.乙 C.丙 D.丁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解析:第(1)题,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 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生物主要影响 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但不能影响矿物养分;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发 育过程。第(2)题,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 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循环的作用。第(3)题,图 中甲为河谷,河谷地区沉积物厚度大,土壤发育程度好,土层深厚。
(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
探究
当堂检测
(2)成土母质与土壤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 图所示:
探究
当堂检测
(3)气候与土壤
探究
当堂检测
温馨提示: 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 气候条件影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故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 不同的土壤类型。如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 肥沃的黑土;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 瘠的红壤;内陆干旱地区,由于矿物质淋失速度慢,形成钙质土。另 外,土壤的干湿状况,通过蒸发对空气湿度、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也可通过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影响气候。
(5)下列土壤类型中,发育程度较好的是( )
A.江南丘陵红壤
B.青藏高原寒漠土
C.西北地区的风沙土 D.东北平原黑土
解析:高原寒漠土与红壤、风沙土有机质含量少,发育程度较低。
东北平原黑土富含有机质,有机质层比较厚,土壤发育好。
答案:D
探究
当堂检测
成土因素
问题探究
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 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因黑土层厚度为30~100厘米,人 们总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研究表明,东北黑 土层的形成过程十分漫长,每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需要400年。由于 过度垦殖,近年来黑土出现了肥力退化、土层变薄的问题,拯救东 北黑土刻不容缓。
的整体性。差异性主要体现区域之间的不同特点。此模式反映环
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能体现有限性、无序性。
答案:4.C 5.B
探究
当堂检测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
探究
当堂检测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露土层,土层沙粒较大, 遇雨即溃,逢风即散。读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完成第 4~5题。
探究
当堂检测
4.该裸露土层物理性状特点的成因主要归结为( )
A.气候 B.生物 C.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
5.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2)在常年温暖湿润低温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保存。
(3)降水和风对土壤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链接生活我国东北黑土是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提示:东北黑土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说明是在冷湿的气候条件 下形成的。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探究
当堂检测
(4)生物与土壤 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图解如下:
裸露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5)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探究
当堂检测
(6)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7)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而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
黑色。
(3)淋溶层: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
量低,色泽较淡。
(4)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
(5)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母质层为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为坚硬的岩石。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1.判断题 (1)我们在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多是天然土壤。 ( ) (2)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无关。 ( ) (3)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植被茂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 ) (4)生物对土壤肥力影响小。 ( ) (5)陡峭的山坡不利于深厚土壤的发育。 ( ) 答案:(1)× (2)× (3)× (4)× (5)√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三、土壤剖面
1.概念: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
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2.土层: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
(1)有机层: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
质为主。
(2)腐殖质层: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
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
(3)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气候与生物的长期作用下,成
土母质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
物理和化学性质。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2.气候: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 的性质与强度。
(1)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土壤表层,它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直 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 部分。
答案:(1)A (2)B
探究
当堂检测
1.下列成土因素中,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
土壤的是( )
A.地形 B.气候
C.生物 D.成土母质
解析:气候中的水热条件直接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风化壳厚
度;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
联;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
3.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在适宜的日照和湿度条件下,岩石上先有苔藓等低等植物,后有高 等植物生长,进一步促进土壤的形成。
4.其他因素。 (1)地形:在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 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在陡峭的山坡上,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在 平坦的地方,容易形成深厚的土壤。 (2)时间:反映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动态过程。在适宜的气候条件 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成熟。 (3)人类活动:培育水稻土;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土壤退化,如肥 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
探究
当堂检测
解析:第2题,各种成土因素中,成土母质(与地质密切相关)和地形是 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第3 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 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 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 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 答案:2.C 3.A
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通过合理的耕作经营,
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违反自然成
土规律会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
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探究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题读甲、乙两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
当堂检测
(1)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 ) A.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 B.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同 C.甲地的土壤比乙地肥沃 D.甲、乙两地的土壤矿物质含量相同 (2)关于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 A.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 C.地表径流丰富,水源充足 D.地形平坦,土层较厚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一、土壤
1.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作用: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
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二、成土因素
1.成土母质。
(1)风化作用: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
近地表的岩石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2)成土母质: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这些
探究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说出东北黑土形成的气候条件。 提示:该地纬度高,气候冷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聚。 (2)尝试探究东北黑土土层变薄的主要原因。 提示:人类过度垦殖;夏季多暴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探究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土壤形成主要因素分析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及人类 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探究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 来源相同,都来自岩石风化,A项对。根据箭头粗细,甲、乙两地的 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B项错。甲地的淋溶作用损失养分多,土壤肥 力比乙地差,C项错。受供给、释出、淋溶作用量不同影响,甲、乙 两地的土壤矿物质含量不同,D项错。第(2)题,乙地淋溶作用弱,说 明水热条件差,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是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 富,B项对。全年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A项错。地表径流带 走物质少,说明径流量小,C项错。土壤供给量小,说明土壤贫瘠,土 层较薄,D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