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 杠杆(一)学案
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1.1杠杆学案(新版)苏科版
杠杆【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及杠杆五要素;2、会画杠杆的力臂;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会判断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要点梳理】要点一、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杠杆可以是直的硬棒,如撬棒等;也可以是弯的,如羊角锤。
要点诠释:1、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到O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2、杠杆的力臂力臂的画法:(1)明确支点,用O表示(2)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3)过支点O作该力的作用线的垂线(4)用两头带箭头的线段标示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写上相应的字母L1(或L2)要点二、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要点诠释: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1L1= F2L2注意:这个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杠杆的平衡不是单独由力或力臂决定的,而是由它们的乘积来决定的。
2、杠杆分类:(1)省力杠杆:L1>L2,F1<F2。
这类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L1大于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小于阻力F2,即用较小的动力就可以克服较大的阻力。
但是实际工作时动力移动的距离却比阻力移动的距离大,即要费距离。
如撬起重物的撬棒,开启瓶盖的起子、铡草用的铡刀等,都属于这一类杠杆。
(2)费力杠杆:L1<L2,F1>F2。
这类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大于阻力F2,即要用较大的动力才能克服阻力完成工作,但它的优点是杠杆工作时,动力移动较小的距离就能使阻力移动较大的距离。
使工作方便,也就是省了距离。
如缝纫机踏板、挖土的铁锨、大扫帚、夹煤块的火钳,这些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3)等臂杠杆:L1=L2,F1=F2。
这类杠杆的动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等于阻力F2,工作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定滑轮就是等臂杠杆。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1.1 杠杆学案1 苏科版 (II)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1.1 杠杆学案1 苏科版 (II)三、当堂检测F1的力臂1及点所受的阻力F2.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力F的力臂和力F2。
点转动的杠杆,已知阻力F2的方向,以及动力的力臂以及动力F1。
图8,试画出缝纫机脚踏板所受动力、阻力的力臂。
中,画出作用在“开瓶起子”上动力F1的力臂和阻力F2的示、补齐图中剪刀实线部分的阻力和阻力臂4–2–7所示.甲为办公用的裁纸刀,乙为其示意图,根据裁纸刀所受动力F1的方向F2的力臂l,画出动力F1的力臂l和阻力F2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1.1 杠杆学案2 苏科版 (I)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物理学中,将在的作用下可绕一转动的棒称为杠杆。
2、几个与杠杆有关的名词:(1)支点:杠杆的点,通常用O表示;(2)动力:使杠杆的力,通常用F1表示;(3)阻力:阻碍杠杆的力,通常用F2表示;(4)动力臂:从到的距离,通常用l1表示;(5)阻力臂:从到的距离,通常用l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条件:;用字母表示:。
(二)知识新授:图2例1、课本P6例题。
结合图11-8用杠杆称象,分析题意。
已知: 求: 解:4、杠杆的分类(1)省力杠杆:动力臂 阻力臂,杠杆平衡时动力 阻力; (2)费力杠杆:动力臂 阻力臂,杠杆平衡时动力 阻力; (3)等臂杠杆:动力臂 阻力臂,杠杆平衡时动力 阻力。
分析课本P5图11-6中所示的常见器具,请分别说出它们各属于哪类杠杆,并说明理由。
例2、如图1所示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使用时相当于一个______(填“省力”或“费力”)杠杆,若箱和物品共重100N ,设此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则抬起拉杆的力F 为______N 。
例3、如图2所示,使用羊角锤拔钉子,动力作用在锤柄上A 点.请作出拔钉子时所用最小动力F 1的示意图及阻力F 2的力臂l 2.阅读课本P5生活·物理·社会——“生活中的剪刀”根据杠杆的分类指出在正常使用时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杠杆 第1课时教案
课题第一课时:杠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际应用理解并体会杠杆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学物理是有用的。
2、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教学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教具学具指甲剪、剪刀、筷子、啤酒扳手、羊角锤、起子等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修订栏一、激发兴趣实验:在桌上钉钉子,让大同学用手拔钉子;小同学用羊角锤拔。
谁会胜出呢?展示起啤酒瓶盖视屏。
出示学习目标。
1、出示应用杠杆的一系列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发现什么?2、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杠杆的共性。
○1都有一个共同的可以转动的固定点。
实验观察思考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引出——支点。
○2有没有硬棒一样的东西。
引出——硬棒。
○3要使上面的这些物体工作,要不要给它施加力?引出——力。
○4在力的作用下,这根硬棒将会发生什么?引出——转动。
告诉学生这就是杠杆。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杠杆。
不求和定义一样,只要说得有道理,语句通顺。
教师可给予一定的帮助。
二、探究新知1、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出示自学要求:○1杠杆的详细概念。
要求学生与自己归纳的概念进行比较。
找出不同点,深化理解并记忆。
○2寻找杠杆的五要素。
要求画下不懂的部分。
留着集体讨论交流。
尤其动力臂和阻力臂。
2、讨论交流○1你现在能用科学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杠杆了吗?○2杠杆的五要素有哪些?提问:还有哪一个要素你不是太清楚?着重和学生交流动力臂和阻力臂。
强调:仔细理解定义!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到底是哪一段!!!指导学生从上面的图中选一幅自己最有把握能画对的图,画出它的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指名板演。
行间巡视,及时辅导后进生。
11杠杆(1)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
11 杠杆(1)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1章第1节“杠杆(1)”。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杠杆的定义、杠杆的分类、力臂的概念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定义,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杠杆的定义、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概念。
2.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杠杆的定义、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剪刀、钳子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特点。
2. 知识讲解:介绍杠杆的定义、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概念,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实验演示:进行杠杆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杠杆的平衡条件。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1)1. 杠杆的定义:能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 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3. 力臂的概念: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4.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杠杆属于哪种类型,并说明理由。
(1)撬棍;(2)天平;(3)钓鱼竿。
答案:(1)撬棍:省力杠杆,因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2)天平:等臂杠杆,因为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初三上物理杠杆教案
教学内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课题第一课时:认识杠杆课型:新授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3、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际应用理解并体会杠杆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学物理是有用的。
2、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3、从伟大科学家的身上,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通过实际应用理解并体会杠杆的作用。
教具学具指甲剪、剪刀、筷子、啤酒扳手等学习内容、过程安排教师引导学生活动修订栏一、激发兴趣师: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有一句名言,说如果给他一根硬棒和一个支点他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经科学研究证明,他办不到这件事,但他讲的这个道理是正确的,只是他无法在他有限的生命里走完硬棒另一端的路程。
那么他所说的硬棒到底有多厉害!愿和我一起来探究它的奥秘吗?1、出示应用杠杆的一系列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发现什么?不论学生发现什么都应予以肯定,积极鼓励学生寻找各图之间的共性或图与图之间的共性。
2、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杠杆的共性。
○1都有一个共同的可以转动的固定点。
聆听思考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引出——支点。
○2有没有阿基米德要的硬棒一样的东西。
引出——硬棒。
○3要使上面的这些物体工作,要不要给它施加力?引出——力。
○4在力的作用下,这根硬棒将会发生什么?引出——转动。
告诉学生这就是阿基米德要的东西,它叫杠杆。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杠杆。
不求和定义一样,只要说得有道理,语句通顺。
教师可给予一定的帮助。
二、探究新知1、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1 杠杆 教案
2、教师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3、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其中的奥秘。
2、叙述实验现象他们的注意力.创设一种学生要学、想学的情境。
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学思想的活力.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什么是杠杆1、教师要求学生尝试直接用手能否将木板上的图钉拔出。
2、要求学生借助工具将木板上的图钉拔出来,比一比,哪一组方法最多、并找出哪一种方法更方便、省力。
3、引导学生汇总拔图钉的各种方法。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4、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夹子工作时的特点。
5、教师播放“起子打开啤酒瓶盖”的视频。
6、引导学生总结以上活动中工具的共同点,引入杠杆的概念。
7、提问: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利用杠杆的例子吗?8、为了了解杠杆的作用,我们先来熟悉几个与杠杆有关的名词。
并投影出自学要求。
9、布置任务练习画力臂。
练习:画出下图中,各力的力臂。
1、尝试直接用手能否将木板上的图钉拔出。
2、分组实验,利用多种方法将木板上图钉拔出来,并体验哪种方法更方便、省力。
3、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并演示与其他组不同的拔图钉方法。
4、动手实验并观察体会夹子工作时的特点。
5、观察“起子打开啤酒瓶盖”的视频。
6、小组讨论总结出以上活动中工具的共同点,理解杠杆的概念。
7、结合生活经验联系杠杆的概念举例。
8、根据要求自学杠杆五要素。
多媒体播放“起子打开啤酒瓶盖”的视频。
投影自学要求:1、五个名词的定义及各自的符号。
2、画力臂的步骤。
让学生自己体验实验的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
用视频替代演示实验目的是增加了可视性。
而且可以慢放,让学生观察的更充分、细致。
10、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投影出练习的错误,并总结正确的作图步骤。
11、教师播放“力臂的演示”几何画板课件。
9、学生在课堂练习纸上尝试进行练习。
10、学生分体讨论实物投影出的同学练习,肯定其优点,指出错误并改正。
总结出画力臂的正确方法: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11、观察,思考“力臂”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区别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几种典型画法。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九年级物理《 杠杆》学案
第01讲:杠杆辅导科目物理年级初三授课教师田老师班型授课时间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 知道杠杆的五要素,会画杠杆示意图和力臂,知道三类杠杆的特点;2.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3. 力臂的概念和作图;4. 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相关问题。
重、难考点1.画杠杆五要素;2. 杠杆原理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的作用下可绕的硬棒称为杠杆。
2. 五要素:3. 如何画力臂?第一步:先找支点O;第二步:再画出动力(阻力)作用线;第三步: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并标出符号。
4. 杠杆的平衡条件(1)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处于状态时,或做缓慢的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为用字母表示为(3)实验中,进行三次实验的目的是:5. 杠杆的分类(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平衡时,动力阻力。
使用省力杠杆时,可以省,但要费。
(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平衡时,动力阻力。
使用费力杠杆时,费,但可以省 。
(3)等臂杠杆:动力臂 阻力臂,平衡时,动力 阻力。
使用等臂杠杆时, (省/不省)力, (省/不省)距离。
例1、如图所示,作出图中各杠杆的动力和阻力的力臂。
例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 转动,杠杆上吊一重物G ,在力F 作用下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l 为F 的力臂,请 在图中作出力F 的示意图及重物G 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变式练习1、如图所示,杠杆在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为的力臂。
请在图中作出力。
例3、为使杠杆OA 保持静止,画出在A 点所加最小力F 1的示意图和阻力F 2的力臂l 2.F 1ABF 2O变式练习1、如图3所示,一重力可忽略不计的杠杆,支点为O ,A 端挂一重物G ,若要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 要在C 点加最小的力,这个力的方向怎样?1、如图,用测力计将长杆一端A 微微抬离地面,测力计示数是F 1;同理,用测力计将长杆的另一端B 微微抬离地面,测力计示数是F 2。
则长杆的重力是(测力计保持竖直向上)( ) A .(F 1+F 2)/2 B .F 1+F 2 C .F 1/F 2 D.F 1×F 22、如图所示,杠杆AOB 的A 端挂重为G A 的物体,B 端挂重G B 的物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AO=BO ,杠杆自 身重力不计,则 ( )A .G A =GB B .G A <G BC .G A >G BD .无法判断3、如图所示,OA =25厘米,OB =20厘米,OC =20厘米,AC =15厘米,B 点所挂物体 重为45牛,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弹簧秤的示数为( ) A 、36牛 B 、45牛 C 、50牛 D 、60牛4、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再加一个力F 后,杠杆仍处于平衡,则力F ( ) A .一定在阻力一边 B .一定在动力一边 C .作用线通过支点 D .无法判断5、张强要抬起一根粗细均匀、重为800N 的树干一端,另一端不离地,他至少用力( ) A 、800N B 、600N C 、400N D 、200N6、在电视剧《三国》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一群士兵用力拉动一个杠杆,会将石块抛向敌方阵营。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1.1杠杆(第一课时:认识杠杆)》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1.1杠杆(第一课时:认识杠杆)》一、教学内容1. 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2. 掌握杠杆的五个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3.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 学习如何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杠杆的五个要素,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3. 培养学生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五个要素及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杠杆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图片、PPT等。
学具:笔记本、笔、三角板、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如撬棍、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关注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2)讲解杠杆的五个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3)阐述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用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如何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杠杆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杠杆的定义、分类、五个要素、平衡条件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现象中,哪些是杠杆的应用?A. 撬棍撬石头B. 剪刀剪纸C. 钳子夹物体D. 螺丝刀拧螺丝(2)已知一把剪刀的刀片长度为20cm,刀柄长度为10cm,求剪刀的杠杆平衡点距离刀片端的距离。
2. 作业答案:(1)答案:A、B、C、D(2)答案: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设剪刀平衡点距离刀片端的距离为L,则有:10cm × L = 20cm × 10cmL = 20c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杠杆的五个要素和平衡条件的应用。
九年级物理上册《11.1杠杆(一)》学案苏科版
课题:杠杆(一)一、学习目标1.认识杠杆,会画杠杆示意图2.会画力和力臂二、自学练习一)什么是杠杆?(1)定义:一根____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______,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可见,杠杆是由硬棒和支点组成的,棒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
(2)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________,用O表示。
②动力:使__________的力,用F1表示。
③阻力:__________的力,用F2表示。
④动力臂:从____到__________ 的距离,用L1表示。
⑤阻力臂:从_____到______________的距离,用L2表示。
其中,不论动力和阻力,都是杠杆所受的力,即杠杆是受力物体。
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不能理解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长度,且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二)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步骤:(1)找支点;(2)画力的作用线;(3)作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例1.如图是活塞抽水机的摇柄,AOB是一杠杆。
在图中作出阻力F2及动力臂L1。
例2.在上图中,画出作用在“开瓶起子”上动力F1的力臂和阻力F2的示意图.练习三、交流展示四、释疑解难四、课堂检测: 向下压1.如图6所示,O 为杠杆的支点,请作出力F 1和F 2的力臂L 1和L 2。
2.如图7轻质杠杆OA 可绕O 点转动,在B 处吊一重物。
请在图中画出杠杆所受的动力和阻力及动力臂和阻力臂。
3.画出下图所示杠杆力F1和F2的力臂。
4.画出上图所示的扳鱼网的杠杆示意图,并标出动力和阻力臂。
6、如图2所示,O 是杠杆OA 的支点.在图中画出拉力F 1和F 2的力臂l 1和l 2.7、作出下图3的闸刀使用中的两个力臂,并标明L 1和L 2。
12、画出图4–1–6中各力对支点的力臂2 图6图7。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复习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复习学案一、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分类,包括一、二、三类杠杆。
2. 力臂和杠杆平衡条件:讲解力臂的概念,以及杠杆平衡的条件。
3. 杠杆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杠杆的效率:介绍杠杆的效率概念,以及如何计算杠杆的效率。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杠杆的定义和分类,能够正确识别不同类型的杠杆。
2. 理解力臂的概念,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能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3. 了解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认识。
4. 能够运用杠杆的效率概念,计算简单杠杆的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杠杆效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力臂的概念,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演示文稿。
2.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题,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讲解力臂的概念,以及杠杆平衡的条件。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3. 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钳子等。
4.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和杠杆效率的概念,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力臂的概念3. 杠杆平衡条件4. 杠杆的应用5. 杠杆效率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杠杆的力臂长度。
题目1:一剪刀的刀片长度为20cm,手柄长度为10cm,求剪刀的力臂长度。
题目2:一钳子的钳口长度为15cm,手柄长度为25cm,求钳子的力臂长度。
答案:题目1的答案:剪刀的力臂长度为10cm。
题目2的答案:钳子的力臂长度为15cm。
2. 题目: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下列杠杆的平衡点。
题目1:一杆秤的力臂长度为2m,重物的重量为10N,求秤砣的重量。
题目2:一翘板的长度为1m,一边的重量为10N,求另一边需要多重的物体才能保持平衡。
111 杠杆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学案.doc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11.1杠杆一一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学案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2.杠杆五要素一一组成杠杆示意图。
说明:(1)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2)动力、阻力的方向可以相同(支点在两个力的中间),也可以相反(支点在两个力的同侧),它们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2.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测出力臂,否则要调节平衡螺母。
3.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写成公式,也可写成:。
.杠杆的分类:.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1.最小力问题:当兄、一定时,L最大时,F1最小(F1的方向垂直于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连线)2.二次平衡问题:比较两次力与对应的力臂的乘积大小关系,即Hx,与&x/2, 一般用作差法,比较Fixh-Fzxb与0的关系;3.动态变化问题:一般满足平衡条件(静止或者缓慢拉动),再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答。
重难点和易错点1.杠杆的基本知识(1)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
)②动力(R)③动力臂(Z)④阻力(K)⑤阻力臂(Z)(3)杠杆的平衡条件:RXZ=RXZ(4)杠杆的分类:①省力杠杆;②费力杠杆;③等臂杠杆2.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为了方便测出力臂,首先调节杠杆水平平衡,调节平衡螺母,如果左端下沉,则需要向右调节左、右平衡螺母,反之亦然。
弹簧测力计需要竖直拉动,否则示数会变大。
牛顿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寄住在格兰瑟姆镇克拉克药店,这里更培养了他的科学实验习惯,因为当时的药店就是一所化学实验室。
牛顿在自己的笔记中,将自然现象分类整理,包括颜色调配、时钟、天文、几何问题等等。
这些灵活的学习方法,都为他后来的创造打下了良好基础。
11.1杠杆1学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1杠杆1 学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内容: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2. 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杠杆的五要素,掌握杠杆的分类。
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
2. 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钩码、测力计。
2.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关注杠杆的使用和作用。
2. 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杠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2. 讲解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3. 阐述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三、例题讲解(15分钟)1. 出示典型例题,如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计算题。
2. 分步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跟随解题过程。
3.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和讲解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练习题。
3. 选取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动手实践(10分钟)1.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杠杆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验结果。
3. 讨论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杠杆的五要素、分类和平衡条件。
2. 强调杠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和实践。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 杠杆(一)学案(
杠杆(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4.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什么是杠杆?2、杠杆的五要素是什么?二、探究新知任务一:认识杠杆观察教材P2图9-1所示的几种工具并亲自做一下。
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饶着转动的叫杠杆。
2、五要素:支点指;动力是;阻力是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是到的距离;阻力臂是到的距离。
观察图9-2,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观察图9-3,核桃钳是由几个杠杆组成的?试着找出它的支点、动力、阻力。
画出图9-3“核桃钳”的上面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
(简记: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警示:不论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的力。
任务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或。
问题: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先猜一下:实验探究1、阅读P3,思考实验步骤2、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注意成员分工,边实验边记录)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若用F1、F2、L1、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表示为:思考:杠杆只能静止在水平位置吗?你能让杠杆在非水平位置平衡吗?试一试。
本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有什么好处呢?三、当堂巩固1. 关于力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B. 从动力作用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C.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D. 从阻力作用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阻力臂2.8、画出图17杠杆示意图中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3、我们在日常使用的工具中很多是利用杠杆知识制成的,我们分析杠杆时,首先要找到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然后分析杠杆的受力情况,即使杠杆转动的力叫,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
(新)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1节 杠杆》导学案(推荐)
第1节杠杆教师寄语:骄傲,是断了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忌。
学习目标: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3、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4、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中心任务:能独立探究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正确解决方案。
任务一:认识简单机械——杠杆。
结合课本的插图阅读“杠杆〞这一局部内容,答复以下问题。
1、杠杆的定义:一根__________在_________下能__________,这根硬棒就是杠杆,生活中常见的杠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杠杆的五要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支点,通常用_____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力,通常用______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阻力,通常用_______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力臂,通常用_______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阻力臂,通常用______________表示。
4、杠杆的平衡的标志是:当杠杆在力的作用下__________时,杠杆就平衡了。
任务二:力臂的作图。
结合图及动力臂、阻力臂的概念,试画出以下杠杆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比一比,谁画的更准确。
二、合作探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组内交流探究解决下面问题,并将组内合作探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一)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
力臂。
3.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4.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
杆平衡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什么是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任务一:认识杠杆
观察教材P2图9-1所示的几种工具并亲自做一下。
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饶着转动的叫杠杆。
2、五要素:支点指;动力是;阻力是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是到的距离;阻力臂是到的距离。
观察图9-2,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观察图9-3,核桃钳是由几个杠杆组成的?试着找出它的支点、动力、阻力。
画出图9-3“核桃钳”的上面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
(简记: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警示:不论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的力。
任务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或。
问题: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先猜一下:
实验探究
1、阅读P3,思考实验步骤
2、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注意成员分工,边实验边记录)
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若用F1、F2、L1、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思考:杠杆只能静止在水平位置吗?你能让杠杆在非水平位置平衡吗?试一试。
本实验
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有什么好处呢?
三、当堂巩固
1. 关于力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
B. 从动力作用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C.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D. 从阻力作用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阻力臂
2.8、画出图17杠杆示意图中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3、我们在日常使用的工具中很多是利用杠杆知识制成的,我们分析杠杆时,首先要找到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 ,然后分析杠杆的受力情况,即使杠杆转动的力叫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 。
四、拓展延伸
1、如图14所示,粗细均匀的棒一端搁在地上,另一端与支点O 连接.要求:
(1)作出地面对棒的支持力和棒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画出重力的力臂
2、在图15中,画出作用在“开瓶起子”上动力F 1的力臂和阻力 F 2的示意图。
3、某同学在做俯卧撑运动时(如图),可将他视为一个杠杆,支点为O ,他的重心在A 点,支撑力为F ,请画出重力和支撑力F 的力臂.
4、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活动中,
(1)所需的器材除了杠杆、支架、细线、钩码外,还需要________。
(2)杠杆两端的螺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杠杆的支点两侧上挂上后,发现左端比右端高,应将钩码向______移动(填“左”或“右”),使杠杆在_________位置平衡,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
(6)若某次操作出现如图2所示情况,发现F 1OB 与F 2OA 两者并不相等,这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本节课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
哪些问题自己还不理解:
评价本堂课自己的表现(自学过程是否投入、听老师讲课注意力是否集中、讨论问题是否参与等):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