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地题目1-15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集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集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1、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出来小题,推论之类的)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药物的某些物理因素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及用量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3、生物因素(小题、填空):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遗传因素4、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新陈代谢(motabolism):药物在稀释过程或步入体循环后,受到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促进作用,结构出现转型的过程。
排出(excretion):药物或其新陈代谢产物排泄体外的过程。
中转(transport):药物的稀释、原产和排出过程泛称为中转。
处理(disposition):原产、新陈代谢和排出过程称作处理。
消解(elimination):新陈代谢与排出过程药物被去除,再分称作消解。
5、如何应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内转运关系指导处方设计?不好溶解度筛选合适的盐慢筛选不同的晶型溶出速率改善化合物结构不好快微过氧化苯甲酰涵盖物液态集中物不好并无影响透过性p-糖蛋白底物增加脂溶性好相互作用不稳定改善化合物结构胃中稳定性以处方保护药物稳定新陈代谢稳定性不平衡肠代谢研究代谢药物代谢稳定生物利用度不好以自己的认知把图用文字方式叙述出6、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存有哪些?答: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片剂崩解、药物的溶出、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1、生物膜的结构:三个模型细胞膜经典模型(lipidbilayer),生物膜液态方形模型(fluidmosaicmodel),晶格方形模型细胞膜的共同组成:①、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②、少量糖类③、蛋白质生物膜性质1膜的流动性膜结构的不对称性?膜结构的半透性2、膜转运途径:细胞地下通道中转:药物利用其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促进作用,借由细胞而被稀释的过程。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1、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意义及内容是什么?2、何为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3、何为药物在体内的排泄、处置与消除?4、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哪些?5、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6、什么是分子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一、选择题1、可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A舌下片给药 B口服胶囊 C栓剂 D静脉注射 E透皮吸收给药正确答案:ACDE2、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空腹与饱腹 B药物因素 C药物的组成与性质 D药物的多晶体 E药物的油水分配系统正确答案:ABC3、以下哪几条具被动扩散特征A不消耗能量 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 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D 借助载体进行转运 E有饱和状态正确答案:AC4、胞饮作用的特点是A有部位特异性 B需要载体 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逆浓度梯度转运 E无部位特异性正确答案:A5、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A小肠 B盲肠 C结肠 D直肠正确答案:A6、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不包括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B粒子大小 C多晶型 D解离常数 E胃排空速率正确答案:E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 B胃肠道蠕动 C循环系统 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E胃排空速率正确答案:D8、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速率的大致顺序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正确答案:A9、下列各因素中除()什么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 B胃大部切除 C为内容物粘度降低 D阿斯匹林 E普奈落尔正确答案:D10、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Ⅲ型药物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二、名词解释1、吸收2、肠肝循环3、主动转运4、异化扩散5、膜孔转运6、肝首过效应7、口服定位给药系统8、被动转运9、多晶型 10、pH-分配假说三、问答题1、简述载体媒介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章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吸收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A.吸收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1分共15分)1关于生物药剂学含义叙述错误的是(答案C)A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 B阐明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C研究生物有效性 D研究药物稳定性 E指导临床合理用药1.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答案D)A.逆浓度关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2.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答案D)A.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B.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C.药物的粒度D.药物旋光度E.药物的晶型3.不是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的是(答案C)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渗透作用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4.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答案B)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的生物半衰期(答案C)A.4hB.1.5hC.2.0hD.O.693hE.1h6.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溶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E.表现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答案A)7.静脉注射某药,X0=60ra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答案D)A.20LB.4mlC.30LD.4LE.15L8.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几(答案A)A.35.88%B.40.76%C.66.52%D.29.41%E.87.67%9.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l/2药物消除99.9%(答案D)A.4h/2B.6tl/2C.8tl/2D.10h/2E.12h/210.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答案C)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国细胞膜11、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答案A)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2、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0.2h-1,问清除该药99%需要多少时间 A、12.5h B、23h C、26h D、46h E、6h (答案B)13.下列()不能表示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波动程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练习题答案16(2020年整理).pdf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练习题答案第一章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阐明药物剂型因素、机体生理因素、药物疗效之间的科学。
处置: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总过程。
消除: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消除。
第二章药物跨膜转运:药物通过生物膜(细胞膜)的现象。
被动扩散: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服从浓度梯度扩散的过程。
(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顺浓度梯度,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易化扩散:又称促进扩散,指某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主动转运: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的作用,药物从膜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吸收:除血管给药外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胃排空: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1、阐述提高难溶性且亲脂性抗真菌药灰黄霉素经胃肠道的吸收。
答:口服灰黄霉素同时服用高脂肪食物可促进吸收,脂类食物具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而胆汁中胆酸离子具有表面活性剂作用,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而促进吸收;也可改变制剂工艺和处方,如处方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也可将其制成盐而增加其溶解度。
2、从pH分配理论的观点,简述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的跨膜转运的影响,以及我们应如何利用这一规律去提高药物的胃肠道吸收。
答: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的学说称之为pH-分配假说。
无论是弱酸性还是弱碱性药物,当pK a值与pH相等时则解离型药物和未解离型药物各占50% ,当pH变动一个单位值时,未解离型与解离型比例随之变动10倍。
当酸性药物的pK a大于消化道体液pH值时(通常是酸性药物在胃中),则未解离型药物浓度占有较大比例,弱酸性药物溶出随pH增加而增加;而碱性药物pK a值大于体液pH值时(通常是弱碱性药物在小肠中)其解离型药物所占比例较高,随着小肠从上到下pH值逐渐减小,吸收量增加。
因此,弱碱性药物可制成肠溶衣。
3、如何从剂型因素来提高药物的口服吸收。
答:剂型中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情况取决于剂型释放药物的速度与数量,一般认为,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低顺序为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题库
2
20.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 )的吸收速度 A.胃 B.小肠 C.大肠 D.均不是 21.弱碱性药物奎宁的 pKa=8.4,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 A.25/1 B.1/25 C.1 D.无法计算 22.多晶型中以( )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 A.稳定型 B.亚稳定型 C.不稳定型 D.A、B、C 均不是 23.下列属于生理因素的是 A.种族差异 B.性别差异 C.遗传因素差异 D.均是 24.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是 A.小肠 B.盲肠 C.结肠 D.直肠 25.消化道分泌液的 pH 一般能影响药物的( )吸收 A.被动扩散 B.主动转运 C.促进扩散 D.胞饮作用 26.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 )状态 A.漏槽 B.动态平衡 C.均是 D.均不是 27.消化液中的( )能增加难溶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A.胆盐 B.酶类 C.粘蛋白 D.糖 28.漏槽条件下,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为 A.dC/dt=kSCs B.dC/dt=kS/Cs C.dC/dt=k/SCs D.dC/dt=kCs 29.膜孔转运有利于( )药物的吸收 A.脂溶性大分子 B.水溶性小分子 C.水溶性大分子 D.带正电荷的蛋白质 E.带负电荷的蛋白质 30.在溶媒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 A.水合物<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 B.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媒化物 C.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水合物 D.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媒化物 31.淋巴系统对( )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A.脂溶性药物 B.水溶性药物 C.大分子药物 D.小分子药物 32.弱酸性药物的溶出速度与 pH 大小的关系是 A.随 pH 增加而增加 B 随 pH 减少而增加 C.与 pH 无关 D.视具体情况而定 33.pH-分配假说可用下面那个方程描述 A.Fick B.Noyes-Whitney C.Henderson-Hasselbakch D.Stocks 34.某有机酸类药物在小肠中吸收良好,主要因为 A.该药物在肠道中的非解离型比例大 B.药物的脂溶性增加 C.肠蠕动快 D.小肠的有效面积大 E.该药在胃中不稳定 35.用减少药物粒度的方法来改善吸收,仅在( )情况下有意义 A.吸收过程的机制为主动转运 B.溶出是吸收的限速过程 C.药物在碱性介质中较难溶解 D.药物对组织刺激性较大 E.药物在胃肠道内稳定性差 36.如果药物溶液剂型比固体剂型好,则 A.固体剂型不崩解 B.说明溶液机型是唯一实用的口服剂型 C.药物口服只受到溶出速度的限制 D.说明固体剂型没配置好 E.以上均不是 37.以下关于氯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无味氯霉素有 A、B、C 三种晶型及无定型,其中 A 晶型为有效晶型 B.无味氯霉素混悬剂中,氯霉素为 B 晶型,故有治疗作用 C.无定型为有效形式 D.无味氯霉素无效晶型经水浴加热(87℃-89℃)熔融处理后可转变为有效晶型。 E.无味氯霉素的有效晶型的血药浓度比其无效晶型的血药浓度高 38.关于核黄素服用方法正确的是 A.核黄素是被动吸收,吸收部位是在胃部,应空腹服用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章————————————————————————————————作者: ————————————————————————————————日期: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吸收 B.渗透C.分布D.代谢 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D.代谢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 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1、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意义及内容是什么?2、何为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3、何为药物在体内的排泄、处置与消除?4、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哪些?5、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6、什么是分子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一、选择题1、可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A舌下片给药 B口服胶囊 C栓剂 D静脉注射 E透皮吸收给药正确答案:ACDE2、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空腹与饱腹 B药物因素 C药物的组成与性质 D药物的多晶体 E药物的油水分配系统正确答案:ABC3、以下哪几条具被动扩散特征A不消耗能量 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 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D 借助载体进行转运 E有饱和状态正确答案:AC4、胞饮作用的特点是A有部位特异性 B需要载体 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逆浓度梯度转运 E无部位特异性正确答案:A5、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A小肠 B盲肠 C结肠 D直肠正确答案:A6、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不包括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B粒子大小 C多晶型 D解离常数 E胃排空速率正确答案:E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 B胃肠道蠕动 C循环系统 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E胃排空速率正确答案:D8、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速率的大致顺序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正确答案:A9、下列各因素中除()什么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 B胃大部切除 C为内容物粘度降低 D阿斯匹林 E普奈落尔正确答案:D10、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Ⅲ型药物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二、名词解释1、吸收2、肠肝循环3、主动转运4、异化扩散5、膜孔转运6、肝首过效应7、口服定位给药系统8、被动转运9、多晶型 10、pH-分配假说三、问答题1、简述载体媒介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最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1-15章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种族差异:指不同的生物种类和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
(完整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15章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种族差异:指不同的生物种类和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山东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测试1.药物处置是指A:分布B:代谢C:吸收D:排泄答案:ABD2.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称为A:代谢B:分布C:排泄D:吸收答案:B3.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答案:CD4.生物药剂学是阐明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之间的项目关系A:毒副作用B:血药浓度C:药物效应D:ADME答案:C5.不属于生物药剂学研究的目的就是A: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B:客观评价药剂质量C:合理的剂型设计、处方设计D:定量描述药物体内过程答案:D6.属于生物药剂学研究剂型因素中药物的物理性质的是A:粒径B:晶型C:盐型D:溶出速率答案:ABD7.属于生物药剂学研究的生物因素的是A:遗传因素B:性别差异C:种族差异D:年龄差异答案:ABCD8.CYP450表达的个体差异是引起药物体内过程差异的重要酶类之一A:对B:错答案:A9.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对制剂的体内过程没有影响A:错B:对答案:A10.同一药物在相同性别、年龄的健康人体中,其体内过程仍可能显著不同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下列药物转运途径中需要载体的是A:单纯扩散B:促进扩散C:ATP转运泵D:协同扩散答案:BCD2.属于主动转运的特点的是A:顺浓度梯度B:需要载体参与C:可发生竞争性抑制D:不需要能量答案:BC3.属于促进扩散的特点的是A:不需要能量B:有饱和现象C:可发生竞争性抑制D:逆浓度梯度答案:ABC4.对于口服给药的药物,其主要的吸收部位是A:口腔B:结肠C:胃D:小肠答案:D5.弱酸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与pH值大小的关系是A:不受pH值的影响B:随pH值增加而增加C:随pH值降低而增加D:随pH值增加而减小答案:B6.药物的首过效应通常包括A:肾脏首过效应B:胃肠道首过效应C:肝脏首过效应D:脾脏首过效应答案:BC7.需要同时改善跨膜和溶出的药物为A:III类药物B:I类药物C:IV类药物D:II 类药物答案:C8.药物散剂通常比片剂具有更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A:错B:对答案:B9.依赖药物转运体转运药物的过程必须需要能量A:对B:错答案:B10.BCS分类是根据药物体外水溶性和脂溶性进行分类的A:对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下列属于皮下注射的特点的是A:药物吸收缓慢B:皮下组织血管少C:血流速度低D:生物利用度100%答案:ABC2.肺部给药适宜的微粒大小是A:0.5~7μmB:>10μmC:<0.5μmD:5~10μm答案:A3.一般来说,经皮吸收的药物特点是A:熔点低B:油/水分配系数大C:分子型的药物D:分子量小答案:ACD4.口服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A:均是B:大肠C:小肠D:胃答案:C5.鼻腔制剂研究的关键是A:增加血流量B:降低酶活性C:增加滞留时间D:增加给药体积答案:C6.在口腔黏膜给药中,药物渗透能力最强的部位是A:腭粘膜B:舌下粘膜C:颊粘膜D:牙龈粘膜答案:B7.下列可以完全避免首过效应的给药方式是A:肺部给药B:舌下给药C:注射给药D:直肠给药答案:AB8.若药物吸湿性大,微粒通过湿度很高的呼吸道时会聚结,妨碍药物的吸收A:对B:错答案:A9.由于角膜表面积较大,经角膜是眼部吸收的最主要途径A:对B:错答案:A10.直肠液为中性并具有一定缓冲能力,需要注意给药形式会受直肠环境的影响A:错B:对答案:A第四章测试1.关于表观分布容积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以等于总体液溶剂B:可以大于总体液溶剂C:可以小于总体液溶剂D:具有生理学含义答案:D2.药物能够快速扩散通过细胞膜,则影响其体内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药物的解离程度B:药物分子量C:血流速度D:药物的脂溶性答案:C3.对于分子量大、极性高的药物,则影响其体内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血流速度B:表观分布容积C:半衰期D:跨膜速度答案:D4.造成四环素使牙齿变色是由于药物的A:分布B:排泄C:吸收D:代谢答案:A5.以被动扩散方式在体内分布的药物,影响其在各种组织、细胞等的分布的因素有A:解离度B:药物脂溶性C:转运体表达D:分子量答案:ABD6.下列属于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A:药物理化性质B:血管通透性C:血浆蛋白结合率D:与组织亲和力答案:ABCD7.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A:不能跨膜转运B:肝脏代谢减少C:无药理活性D:肾小球滤过减少答案:ABCD8.通过主动转运方式在体内分布的药物,其分布受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物转运相关蛋白的影响A:对B:错答案:A9.药物的分布主要受血液循环的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影响不大A:对B:错答案:B10.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也具备药理活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A:对B:错答案:B第五章测试1.药物代谢主要发生在什么器官A:胃肠道B:皮肤C:肝脏D:肺答案:C2.下列属于I相反应的是A:还原反应B:氧化反应C:水解反应D:结合反应答案:ABC3.首过效应带来的结果是A:生物利用度降低B:改变体内分布C:药物活性增加D:药物吸收减少答案:AD4.肝提取率越大,其意义是A:药物生物利用度高B:首过效应明显C:药物适宜口服给药D:药物稳定性高答案:B5.属于影响药物代谢的生理因素的是A:种属差异B:年龄C:肝脏疾病D:性别答案:ABD6.苯巴比妥为酶诱导剂,联用双香豆素时会引起双香豆素A:活性增加B:代谢降低C:代谢增加D:活性降低答案:CD7.下列可能会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是A:药物剂型B:给药剂量C:饮食差异D:药物光学异构现象答案:ABCD8.药物代谢会使药物的活性降低或消失,所以药物代谢会使药物治疗效果降低A:对B:错答案:B9.首过效应使进入体循环的药物量减少,需要寻找方法去避免首过效应A:对B:错答案:A10.肝脏疾病会引起药物代谢酶活性增加,药物代谢加快A:错B:对答案:A第六章测试1.具有肠肝循环性质的药物A:出现双峰现象B: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延长C:延长半衰期D:增加药物体内滞留时间答案:ABCD2.影响药物排泄的生理因素包括A:肾脏疾病B:血流量C:尿量与尿液pHD:药物转运体答案:BCD3.药物使用不同制剂对于药物的排泄途径没有影响A:对B:错答案:B4.肾小管主动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药物都属于主动跨膜转运过程A:对B:错答案:B5.肝细胞存在多个转运系统,可通过主动转运过程排泄药物A:对B:错答案:A6.利用肠肝循环中胆酸的作用设计药物-胆酸前体药物,可增加药物的肠肝循环,增加药物吸收A:对B:错答案:A7.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A:肝脏B:肾脏C:皮肤D:肺答案:AB8.药物肾排泄率可表示为A:药物肾排泄=药物滤过+药物分泌+药物重吸收B:药物肾排泄=药物滤过+药物分泌-药物重吸收C:药物肾排泄=药物滤过-药物分泌-药物重吸收D:药物肾排泄=药物滤过-药物分泌+药物重吸收答案:B9.下列可被肾小球滤过的是A:白蛋白B:葡萄糖C:氯化钠D:维生素答案:BC10.某人体重80kg,服药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为0.2mg/mL,尿中浓度为20mg/mL,每分钟排出尿液为1mL,则其清除率为A:400 mg/mLB:4 mg/mLC:250 mg/mLD:100 mg/mL答案:D第七章测试1.药物能够迅速、均匀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其能立即完成转运间的动态平衡,该药物的体内过程可使用的表征模型是A:单室模型B:多室模型C:米式方程D:双室模型答案:A2.某药物具备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其半衰期A:在任何剂量下固定不变B:在一定范围内固定不变C:随血药浓度下降而缩短D:随血药浓度下降而延长答案:A3.中央室和周边室A:按照分布速率划分B:具有解剖学意义C:药物代谢速率不同D:药物缓慢分布达到平衡答案:A4.用于描述药物代谢快慢的参数是A:AUCB:表观分布容积C:速率常数D:生物半衰期答案:D5.下列哪个参数越大,表明药物在体内的积累量越大A:AUCB:生物半衰期C:速率常数D:表观分布容积答案:A6.下列参数具有加和性的是A:速率常数B:AUCC:清除率D:表观分布容积答案:AC7.下列属于周边室的是A:肌肉B:心脏C:脂肪D:骨骼答案:ACD8.隔室模型和解剖结构或生理功能间存在直接联系,有利于分析药动学与药效学之间关系A:错B:对答案:A9.同一药物用于不同患者时,由于生理和病理情况不同,t1/2可能发生变化A:错B:对答案:B10.AUC是评价制剂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重要参数A:错B:对答案:B第八章测试1.单室模型经静脉注射给药1.5 mg,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为0.15h-1,其生物半衰期为A:1 hB:10 hC:0.46 h答案:A2.单室模型经静脉注射给药1.5 mg,AUC为6mg·h/L,其清除率为A:0.25 L/hB:4 L/hC:10 L/hD:2.5 L/h答案:A3.采用尿药排泄数据求算药动学参数的优势包括A:对人体无损伤B:患者依从性好C: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均可使用D:不受血浆成分干扰答案:ABD4.采用速率法对尿药排泄数据计算药动学参数的优势包括A:对误差不敏感B:收集尿样时间间隔任意C:易作图D:收集尿样时间短答案:D5.药物要接近稳态浓度一般都需要几个半衰期A:2~3个B:4~5个C:1~2个D:3~4个答案:B6.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或接近稳态血药浓度,以发挥药效,静脉滴注前需要静脉注射A:平稳剂量B:饱和剂量C:双倍剂量D:负荷剂量答案:D7.计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方法包括A:积分法B:残数法C:梯形法D:对照法答案:AC8.生物半衰期大小说明药物体内生物转化的快慢,半衰期与药物本身的特性有关,与患者的机体条件无关B:错答案:B9.药物必须部分或全部以原形从尿中排泄,才能采用尿药排泄数据求算药动学参数A:错B:对答案:B10.残数法求消除速率常数在单室模型、双室模型中均可应用A:错B:对答案:B第九章测试1.双室模型中,血流贫乏、不易进行物质交换的组织、器官称为A:周边室B:中央室C:深外周室D:浅外周室答案:A2.对于水溶性药物,属于中央室的是A:脑B:肝脏C:骨骼D:心脏答案:BD3.划分中央室和外周室的的依据是A:依照血流灌注速度的区别B:依照药物组织亲和力的差异C:依照药物本身的油水分配系数的不同D:依照性别、疾病等生理病理情况差异答案:AB4.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模型中中k10表示A:给药剂量B:中央室消除一级速率常数C: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一级速率常数D:周边室向中央室转运一级速率常数答案:B5.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模型中中k21表示A:给药剂量B:中央室消除一级速率常数C:周边室向中央室转运一级速率常数D: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一级速率常数答案:C6.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模型中中Xp表示A:给药剂量B:周边室药量C:消除速率常数D:中央室药量答案:B7.0.693/β用于计算A:消除速率常数B:表观分布容积C:消除相半衰期D:AUC答案:C8.双室模型分布完成后,中央室和周边室药物均发生药物的消除A:对B:错答案:B9.双室模型中,α称为分布相混合一级速率常数或快配置速率常数A:对B:错答案:A10.双室模型药物总体清除率也需要考虑隔室模型的影响A:错B:对答案:A第十章测试1.多剂量给药到达坪浓度时,每个给药周期消除的药物量等于A:稳态最小药量B:给药剂量C:负荷剂量D:稳态最大药量答案:B2.多剂量给药时,要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99%需要几个t1/2A:6.64B:3.32C:2.303D:0.693答案:A3.药物在体内达坪至某一百分比所需时间与哪个参数有关A:给药次数B:半衰期C:给药剂量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答案:AB4.已知某药物k为0.2567h-1,临床治疗采用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每次滴注1h,要求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为6μg/ml,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为1 μg/ml,给药间隔时间τ是A:4 hB:8 hC:10 hD:6 h答案:B5.多剂量血管外给药,当ka>>k,τ=t1/2时,负荷剂量等于A:3X0B:2X0C:1.5X0D:X0答案:B6.药物的半衰期相同时,给药间隔时间τ越小A:蓄积程度不变B:蓄积程度越大C:视给药方式而定D:蓄积程度越小答案:B7.常用的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表示方法有A:血药浓度变化率B:波动百分数C:波动度D:给药频率答案:ABC8.多剂量给药系指按一定剂量、一定给药间隔、多次重复给药,达到并保持在一定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之内的给药方法。
2020智慧树,知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关于生物药剂学叙述正确的是选项:A:生物药剂学主要研究影响药物疗效的各种因素,包括药物的真伪、有效成分的含量及杂质的种类与含量等B:生物药剂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制品各种剂型的学科C:生物药剂学侧重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的机制 D:生物药剂学旨在研究影响各种剂型疗效的生物因素答案: 【生物药剂学侧重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的机制】2、单选题:以下不属于药物处置的是选项:A:代谢B:吸收C:分布D:排泄答案: 【吸收】3、单选题:以下哪项不属于影响体内过程的生物因素选项:A:性别B:年龄C:疾病D:药物的给药途径答案: 【药物的给药途径】4、单选题:影响药物疗效的药物因素不包括选项:A:药物粒子大小及晶型B:药物的不同盐型C:辅料的种类、用量及比例D:不同个体药物代谢酶的活性答案: 【不同个体药物代谢酶的活性】 5、单选题:以下不属于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的是选项:A:研究生物药剂学的实验方法B:研究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C:研究新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D:研究中药制剂的溶出度E:研究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体内转运行为的影响答案: 【研究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6、单选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选项:A:新药的制剂研究中,剂型设计的合理性需要用生物药剂学进行评估B:新药安全性评价中,药动学研究可以为毒性实验设计提供依据 C:新药上市后变更生产场地,不再需要对生物药剂学行为进行评估D: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需要研究动物或人体药动学行为E:新药的合成和筛选中,需要考虑药物体内的转运和转化因素答案: 【新药上市后变更生产场地,不再需要对生物药剂学行为进行评估】7、判断题:生物药剂学着重研究各种剂型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影响体内过程的因素选项:A:错B:对答案: 【对】8、判断题:生物药剂学中的药物效应指的是药物治疗效果,但不包括毒副作用选项:A:对B:错答案: 【错】9、判断题: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剂型因素指注射剂、片剂、胶囊剂等药剂学中的各种剂型选项:A:错B:对答案: 【错】10、判断题:药物的消除是指分布和排泄过程选项:A:对B:错答案: 【错】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以下关于药物吸收机制说法正确的是选项:A:主动转运包括促进扩散和协同转运B:被动转运均没有饱和性C:被动转运都不需要能量D:主动转运是多数药物的吸收机制答案: 【被动转运都不需要能量】2、单选题:对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选项:A:不需借助载体转运B:不消耗能量C:有部位特异性D:无饱和现象E: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答案: 【有部位特异性】3、单选题: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错误的是选项:A:主动转运很少受pH 值的影响B:胃肠道内的pH值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C:弱碱性药物如麻黄碱在十二指肠以下吸收较差 D: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E:pH值影响被动扩散的吸收答案: 【弱碱性药物如麻黄碱在十二指肠以下吸收较差】4、单选题:下列各种因素中,不能加快胃排空的是选项: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B:胃大部分切除C:胃内容物黏度降低D:吗啡答案: 【吗啡】5、单选题:难溶性药物与何种食物共食有利于吸收选项:A:高糖B:食物无影响C:高纤维D:高蛋白E:高脂肪答案: 【高脂肪】6、单选题: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碱性药物的pKa-pH= 选项:A:lg(Ci-Cu)B:lg(Cu/Ci)C:lg(Ci+Cu)D:lg(Ci/Cu)答案: 【lg(Ci/Cu)】7、单选题:多晶型中最有利于制剂制备的是选项:A:A、B、C均不是B:亚稳定性C:稳定性D:不稳定型答案: 【亚稳定性】8、单选题: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哪项表示选项:A:Higuchi方程B:Ficks定律C:Noyes-Whitney方程D:Michaelis-Menten方程E: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答案: 【Noyes-Whitney方程】9、单选题:下列有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相关内容描述不恰当的是选项:A:Ⅱ类药物具有高溶解性和低渗透性,限速过程是跨膜作用B:Ⅰ类药物具有高溶解性和高渗透性,限速过程是胃排空C:Ⅳ类药物具有低溶解性和低渗透性,限速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D:Ⅱ类药物具有低溶解性和高渗透性,限速过程是肠内溶出答案: 【Ⅱ类药物具有低溶解性和高渗透性,限速过程是肠内溶出】。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题库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题库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2 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B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E 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3 药物的分布过程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B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E 药物吸收后,通过细胞膜屏障向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进行转运的过程4 药物的代谢过程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B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E 药物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5 药物的排泄过程是指A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B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C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作用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D 药物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E 药物透过细胞膜进人体内的过程6 药物的消除过程是指A 是指药物在测量部位的不可逆消失的过程B 是指药物消失C 是指药物在体内的结构改变D 是指药物的排泄E 是指体内测不到药物的问题7 化学结为决定疗效的观点A 是生物药剂学的基本观点B 该观点认为药物制剂的药理效应纯粹是由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决定的,是正确的观点C 该观点不正确,化学结构与疗效不一定相关D 是片面的观点,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均可能影响疗效E 该观点认为制剂仅仅是一门调配和加工药物的学问,不影响疗效,因此是正确的【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7 DDEBBAD三论述题1.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包括:(1)药物的化学性质(2)药物的物理性质(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与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储运条件等。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题库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之蔡仲巾千创作一单项选择题2 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B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E 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3 药物的分布过程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B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E 药物吸收后, 通过细胞膜屏障向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进行转运的过程4 药物的代谢过程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B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E 药物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5 药物的排泄过程是指A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B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C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作用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D 药物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E 药物透过细胞膜进人体内的过程6 药物的消除过程是指A 是指药物在丈量部位的不成逆消失的过程B 是指药物消失C 是指药物在体内的结构改变D 是指药物的排泄E 是指体内测不到药物的问题7 化学结为决定疗效的观点A 是生物药剂学的基本观点B 该观点认为药物制剂的药理效应纯洁是由药物自己的化学结构决定的, 是正确的观点C 该观点不正确, 化学结构与疗效纷歧定相关D 是片面的观点, 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均可能影响疗效E 该观点认为制剂仅仅是一门调配和加工药物的学问, 不影响疗效, 因此是正确的【习题谜底】一单选题:1-7 DDEBBAD三论述题1.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包括:(1)药物的化学性质(2)药物的物理性质(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4)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与用量.(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6)制剂的工艺过程、把持条件及储运条件等.2生物药剂学中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种族不同:是指分歧的生物种类的不同, 及分歧人种的不同.(2)性别不同3)年龄不同.(4)生理和病理条件的不同(5)遗传因素:人体内介入药物代谢的各种酶活性的个体不同.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一名词解释1.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成份不是细胞膜组成成份的是2.下列属于生理因素的是3.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4.各类食物中, ()胃排空最快5.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式求出, 碱性药物的pKa-pH=A.lg(Ci/Cu)B.lg(Ci×Cu)C.lg(Ci-Cu)D.lg(Ci+Cu)6.下列()可影响药物的溶出速率7.胞饮作用的特点是8.下列叙述毛病的是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与排泄的机制及过程的科学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 称为胞饮9.以下哪条不是主动扩散特征A.10.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征11.以下哪条不是增进扩散的特征12.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毛病的A.脂肪性食物能增加难溶药物的吸收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 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 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 大都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离子性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13.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不包括14.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15.一般认为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速率的年夜致顺序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6.对同一种药物, 吸收最快的剂型是17.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哪项暗示18.下列属于剂型因素的是A. 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B. 制剂处方与工艺C. A、B均是D. A、B 均不是19.可作为多肽类药物口服吸收部位的是20.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的吸收速度21.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22.多晶型中以()有利于制剂的制备, 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A.稳定型B.亚稳定型C.不稳定型D.A、B、C均不是23.下列属于生理因素的是24.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是25.消化道分泌液的pH一般能影响药物的()吸收26.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 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 即为()状态27.消化液中的()能增加难溶药物的溶解度, 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28.漏槽条件下, 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为29.膜孔转运有利于()药物的吸收30.在溶媒化物中, 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A.水合物<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B.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媒化物C.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水合物D.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媒化物31.淋巴系统对()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32.弱酸性药物的溶出速度与pH年夜小的关系是33.pH-分配假说可用下面那个方程描述34.某有机酸类药物在小肠中吸收良好, 主要因为35.用减少药物粒度的方法来改善吸收, 仅在()情况下有意义36.如果药物溶液剂型比固体剂型好, 则37.以下关于氯霉素的叙述毛病的是A.无味氯霉素有A、B、C三种晶型及无定型, 其中A晶型为有效晶型D.无味氯霉素无效晶型经水浴加热(87℃-89℃)熔融处置后可转酿成有效晶型.38.关于核黄素服用方法正确的是A.核黄素是主动吸收, 吸收部位是在胃部, 应空腹服用B.核黄素是主动转运, 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 故应空腹服用, 并饮年夜量水以利吸收完全C.核黄素是主动转运, 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 宜饭后服用, 使药物缓慢通过吸收部位而吸收完全D.核黄素是主动吸收, 服用不拘形式E.核黄素是主动吸收, 吸收部位在小肠上部, 应空腹服用39.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在为肠道的吸收影响显著, 下列叙述中毛病的是A.药物的溶出快有利于吸收B.具有多晶型的药物, 一般其压稳定型有利于吸收C.药物具有一定脂溶性, 有利于吸收, 但脂溶性不成过年夜D.酸性药物在胃酸条件下有利于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碱性的条件下有利于药物的吸收40.下列各种因素中除()外, 均能加快胃的排空41.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述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42.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中那个是毛病的A.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份:胃、小肠和年夜肠, 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D.主动转运很少受pH值的影响E.弱碱性药物如麻黄碱、苯丙胺在十二指肠以下吸收较差43.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Ⅲ型药物A.高的溶解度, 低的通透性B.低的溶解度, 高的通透性C.高的溶解度, 高的通透性44.下列有关载体媒介转运的描述正确的是45.下列有关胃排空与胃排空速率的描述毛病的是A.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为胃排空B.胃空速率慢, 药物在胃中停留时间延长, 弱酸性药物的吸收会增加46.下列有关溶出度参数的描述毛病的有d0暗示溶出时的时滞47.下列有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相关内容的描述不恰当的有A.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溶解性与通透性的不同将药物分为四年夜类B.Ⅰ型药物具有高通透性和高渗透性C.Ⅲ型药物通透性是吸收的限速过程, 与溶出速率没有相关性D.剂量指数是描述水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参数, 一般剂量指数越年夜, 越有利于药物的吸收E.溶出指数是描述难溶性药物的重要参数, 受剂型因素的影响,并与吸收分数F密切相关48 制备片剂时制备工艺对药物吸收的影响A 混合方法B 包衣C 制粒把持和颗粒 D压片时的压力 E 颗粒年夜小49 细胞膜的特点A 膜结构的对称性B 膜的流动性及对称性C 膜的通透性D 膜结构的稳定E 膜结构的流动性及分歧毛病称性50 下列哪些不是影响胃排空速率的因素A 食物的pH值B 食物的类型C 胃内容物的体积D 药物E 胃内容物的黏度55 全身作用的栓剂在直肠中最佳的用药部位在A 接近直肠上静脉B 应距肛门口约2cm处C 接近直肠下静脉D 接近直肠上、中、下静脉57 下列叙述中哪些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A 逆浓度梯度B 药物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 需要消耗能量E 无饱和现象, 但消耗能量C 需要有特定载体, 在股两边来回穿越, 担当着转运任务D 存在饱和现象, 不用耗能量60 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A 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B 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C 药物的黏度D 药物的旋光度E 药物的晶型61 目前认为药物透入皮肤吸收的途径有A 透过表皮进人真皮, 吸收入血B 通过毛囊C 通过汗腺D 通过皮脂腺E 均可6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 片剂中加人崩解剂的目的是增进片剂崩解, 从而使吸收加快B 崩解剂的用量与药物的溶出速度无关C润滑剂年夜多为流水性和水不溶性物质, 加入会影响药物崩解或溶出D 减少药物粒径可加快溶出速率和吸收速率E 活性炭对一些药物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6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A 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人血管, 注射结束时血药浓度最高B 静脉注射起效快C 静脉注射的容量一般小于50 mlD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一般为水溶液, 没有乳液E 静脉注射不能用混悬液64 下列叙述毛病的A 植入剂一般植入皮下B 皮内注射, 只用于诊断与过敏实验, 注射量在1ml左右C 鞘内注射可用于克服血脑屏障D 肌肉注射的容量一般为2-5ml其溶媒为水, 复合溶媒或油E 长效注射剂常是药物的油溶液或混悬剂66 反映难溶性固体药物吸收的体外指林主要是A 溶出度B 崩解时限C 片重不同D 含量E 脆碎度67 一般注射液的pH值应为A 3-8B 3-10C 4-9D 5-10E 4-1168 药物透皮吸收是指A 药物通过表皮达到深层组织B 药物主要通过毛囊和皮脂腺达到体内C 药物通过表皮在用药部位发挥作用D 药物通过表皮, 被毛细血管和淋巴吸收进人体循环的过程E 药物通过破损的皮肤, 进人体内的过程70 栓剂质量评定中与生物利用度关系最密切的测定是A 融变时限B 重量不同C 体外溶出试验D 硬度测定E 体内吸收试验71如果处方中选用口服硝酸甘油, 就应选用较年夜剂量, 因为A 胃肠中吸收差B 在肠中水解C 与血浆卵白结合率高D 首过效应明显E 肠道细菌分解77 大都药物的吸收的机制是A 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 消耗能量, 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 需要载体, 不用耗能量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 不用耗能量, 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 有竞争转运现象的主动扩散过程85 奎宁在pKa值为8.4, 其在哪个部位更易吸收A 胃B 小肠C 胃和小肠D 饱腹时胃中E 空腹时胃中89 下列哪种因素不属于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理化因素A 药物的脂溶性B 药物的解离度C 药物制成份歧剂型D 药物分歧晶型E 以上均正确90下列口服剂型中吸收最快的是A 溶液剂B 胶囊剂C 混悬剂 D包衣剂 E 普通片剂92 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 空腹与饱B 肠道的蠕C 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D 药物的多晶体E 以上均可9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C.非解离型药物的比例由吸收部位pH 决定D.通常酸性药物在pH 低的胃中,碱性药物在pH 高的小肠中的未解离型药物量减少,吸收也减少,反之都增加94 反映难溶性固体药物吸收的体外指标主要是().97 给药过程中存在肝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是:().A. 口服给药B. 静脉注射C. 肌肉注射D. 舌下给药二单项选择题1-5:ADBAA 6-10:DAABD 11-15:DCEDA 16-20:CACCA 21-25:ABDAA 26-30:AAABD 31-35:CACDB 36-40:EACED 41-45: BEAED 46-47:ED 48-52 EEACD 53-57 BABEE 58-62 BADEB63-67 DBBAC 68-72 DDEDB 73-77 BCEBD 78-82 DACBB 83-87 CBBCC 88-92 BCAAA 93-97 DACBA第三章非口服给药吸收二填空题1.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 一般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 水溶性药物中分子量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血管, 分子量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2.体外评价药物经皮肤吸收速率可采纳或扩散池.3.为达到理想的肺部堆积效率, 应控制药物粒子的年夜小, 一般其与空气动力学粒径应介于 nm.4.卵白质多肽药物经黏膜吸收是近年研究的热点, 主要非口服与注射途径包括、、等.一是非题1.×2.√3.√4.×5.×二填空题1.脂溶性, 小, 很年夜 2单室, 双室 3µµm 4经鼻腔, 经肺部, 经直肠(经口腔黏膜等)第四章药物的分布一是非题1.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 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分布速度往往比消除慢.2.由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理因素的不同, 分歧药物在体内具有分歧的分布特性, 但药物在体内分布是均匀的. 3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4连续应用某药物, 当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快时, 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而引起蓄积.5卵白结合率越高, 游离药物浓度越小.当存在饱和现象或竞争结合现象时, 游离浓度变动不年夜, 对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 不容易发生用药平安问题.6药物体内分布主要决定于血液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 其次与该药物和组织结合的水平有关.7药物与血浆卵白结合, 能降低药物的分布与消除速度, 延长作用时间, 并有减毒和呵护机体的作用.8卵白质年夜分子药物主要依赖淋巴系统转运, 可使药物欠亨过肝从而防止首过作用.9胎盘屏障分歧于血脑屏障.药物脂溶性越年夜, 越难透过. 10将聚乙二醇(PEG)引入到微粒的概况, 可提高微粒的亲水性和柔韧性, 以使其易于被单核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二单项选择题1.药物和血浆卵白结合的特点有2.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3.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 叙述正确的是4.药物与卵白结合后5.以下毛病的是6.5-氟尿嘧啶分歧乳剂给药后, 转运进入淋巴的量依次为型>W/O型>O/W型型>W/O/W型>O/W型型>W/O/W型>W/O型型>O/W型>W/O/W型7.体内细胞对微粒的作用及摄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A.胞饮、吸附、膜间作用、膜孔转运B.膜孔转运、吸附、融合、内吞C.膜孔转运、胞饮、内吞D.膜间作用、吸附、融合、内吞8.以下关于卵白结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卵白结合率越高, 由于竞争结合现象, 容易引起不良反应B.药物与卵白结合是不成逆过程, 有饱和竞争结合现象C.药物与卵白结合后, 可增进透过血脑屏障D.卵白结合率低的药物, 由于竞争结合现象, 容易引起不良反应9.以下关于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的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的亲脂性, 药物的脂溶性越高, 向脑内转运越慢B.药物的亲脂性, 药物的脂溶性越低, 向脑内转运越慢C.药物血浆卵白结合率, 结合率越高, 越易向脑内转运D.延长载要纳米粒在体内的循环时间, 降低了药物向脑内转运的效率10.药物在体内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 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 该过程是A 吸收B 分布C 代谢D 排泄E 转运11.表观分布容积(V)的界说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A 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真正容积B 它的年夜小与药物的卵白结合无关C 它的年夜小与药物在组织蓄积无关D 它是指体内全部药物按血中浓度计算出的总容积E 它代表血浆客积, 具有生理意义12. 体内药物与血浆卵白质结合的特点哪一个叙述不正确A 此种结合是可逆B 能增加药物消除速度C 是药物在血浆中的一种贮存形式D 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E 减少药物表观分布容积13.下列剂型, 哪一种向淋巴液转运少A 脂质体B 微球C 毫微粒D 溶液剂E 复合乳剂14. 下列哪种性质的哪一类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A 弱酸性药物B 弱碱性药物C 极性药物D 水溶性药物E 年夜分子药物15. 下列哪种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A 硫喷妥B 戊巴比妥钠C 青霉素D 布洛芬E 氨苄青霉素16. 药物连续应用时, 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这种现象称为A 吸收B 分布C 配置D 消除E 蓄积A 青霉素B 伊文思蓝C 吲哚美辛D 乙醇E磺胺嘧啶18. 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小于它们的真实分布容积,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 组织与药物有较强的结合B 血浆卵白与药物有较强的结合C 组织中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浓度D 药物消除过快E 药物吸收欠好19. 下列因素中哪个最可能不是影响药物与血浆卵白结合的主要因素A 药物的理化性质B 给药剂量C 药物的代谢酶活性D性别不同 E 生理和病理状态20. 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主要机制是A 主动转运B 增进扩散 C主动扩散 D胞饮作用 E 离子对转运21. 药物从毛细血管向末梢组织淋巴液的转在运速度依次为A 肝>肠>颈部>皮肤>肌肉B 肌肉>颈部>皮肤>肝>肠C 肠>肝>皮肤>颈部>肌肉D 肌肉>肝>皮肤>颈部>肠E 肠>肝>颈部>皮肤>肌肉22. 药物从血液向胎盘转运的主要机制是A 主动转运B 主动扩散C 增进扩散D 胞饮作用E 离子对转运23. 下列组织中药物分布最慢的组织是A心 B 肝 C 脂肪 D 肌肉 E肺24. 硫喷妥的麻醉作用继续时间很短是因为‘A 药物向血脑屏障的快速分布B 药物代谢快C 药物排泄快D 药物在脂肪组织中的分布E 药物在肌肉组织中的分布25. 如何通过药剂学途径增加药物的淋巴转运A 制成片剂B 制成胶囊剂C 制成口服液D 制成W/0/W型乳剂E 制成气雾剂26. 脑组织对外来物质有选择地摄取的能力称为A 脑内转运B 脑靶向性C 血脑屏障D 脂质屏障E 血液一脑脊液屏障27. 下列成份中哪一种最可能不是红细胞的组成部份:A 血红卵白B 糖类C 卵白质D 类脂E 核酸28. 药物透过胎盘屏障类似于下列A 血脑屏障B 肠初膜C 红细胞膜D 血管壁E淋巴转运29. 药物与血浆卵白的轻微改变(如变动率为1%)最有可能影响A 药理作用强度B 药物的代谢途径C 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D 药物的生物半衰期E 药物的作用部位四填空题1.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 由运送至的过程.2.某些药物连续应用中, 经常由于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 招致组织中的药物有浓度逐渐上升的趋势, 称为.3.人血浆中主要有三种卵白质与年夜大都药物结合有关, , 和.4.药物的淋巴转运主要和药物的有关.分子量在以上的年夜分子药物, 经淋巴管转运的选择性倾向很强.5.药物向中枢神经的转运, 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性, 另外药物与也能在一定水平上影响血液-脑脊液间的药物分配.µm的微粒, 年夜部份聚集于网状内皮系统, 被摄取, 这也是目前研究认为微粒系统在体内分布的主要途径.7.制备长循环微粒, 可通过改善微粒的、增加微粒概况的及其, 则可明显延长微粒在血循环中的半衰期.8.药物的组织结合起着药物的作用, 可延长.9.药物与卵白结合除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剂量、药物与卵白的亲和力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外, 还与、、和等因素有关. 10.分布容积是指假设在药物充沛分布的前提下, 体内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 .一是非题1.×2.×3.√4.×5.×6. √7. √8. √9.× 10.×10-14 BDBDB 15-19 AEBBC 20-24 BABCD 25-29 DCEAA四填空题1.循环系统, 各脏器组织.2, 慢, 蓄积.3, 白卵白, α1-酸性糖卵白, 脂卵白4, 分子量, 50005, 脂溶性, 卵白的结合率6, 7, 肝和脾中的但和巨噬细胞7, 亲水性, 柔韧性, 空间位阻8, 贮库, 作用时间9, 植物种差, 性别不同, 生理和病理状态的不同10, 全部药量, 总容积二是非题1.药物发生结合反应的目的主要是增加水溶性, 以利从体内排出.2.巴比妥类药物为酶诱导剂, 可增进其自身的代谢.3.替加氟为氟尿嘧啶的前药, 其实替加氟自己就具有活性, 在体内其实纷歧定降解为氟尿嘧啶而发生作用.4.肝清除率ER=0.7暗示仅有30%的药物经肝脏清除, 70%的药物经肝脏进入体循环.三单项选择题1 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上的变动, 该过程是A 吸收B 分布C 代谢D 排泄E 转运2 药物在体内发生代谢的主要部位是A 胃肠道B 肺脏C 血脑屏障D 肝脏E 肾脏3 药物在肝脏的代谢主要以那种类型为主进行药物的生物转化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结合反应D 水解反应E 络合反应4 药物代谢通常分为两相反应, 即第一相反应和第二相反应, 属于第二相反应的是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结合反应D 水解反应E 分解反应5 药物的体内代谢年夜多属于酶系统催化反应, 这些酶系统称为药酶.介入第1相反应的药酶主要是A 细胞色素P-450 B磺酸化酶 C 环氧水合酶D UDP一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E 谷就甘肽一S转移酶9 药物的体内代谢年夜部份同于酶系统催化反应, 这些药物代谢酶主要存在A 血浆B 微粒体C 线粒体D 溶酶体E 细胞浆10 介入第一相氨氧化反应的单胺氧化酶主要存在于A 血浆B 微粒体C 线粒体D 溶酶体E 细胞浆11 对药物在消化道内的代谢, 其中在消化道壁主要进行药物的A氧化反应 B 还原反应 C 结合巨应 D 水解反应E 分解反应12 酒精或乙醇在吸收人体循环后, 在药酶的作用下生成极性更强的代谢物, 以排出体外, 其中的主要药物代谢酶是A 细胞色素P450B 磺酸化酶C 环氧水合酶D UDP一葡糖醛酸基转移酶E 醇醛脱氢酶13 主要发生氧化反应的药物有A 非那西丁B 普鲁卡因C 水杨酸胺D 水台氯醛E 二甲基亚砜14 主要发生还原反应的药物有A 非那西丁B 巴比妥C 安替比林D 水合氯醛E 硫喷妥钠15 主要发生水解区应的药物有A 非那西丁B 普鲁卡因C 安替比林D 水含氯醛E 硫喷妥钠16 苯丙胺氧化生成苯基丙酮反应的催化酶为A 单胺氧化酶B 磷酸化酶C 环氧水合酶D LTDP 葡糖醛酸基转移E 醇醛脱氢酶17 氯丙嗪氧化生成氨丙嗪亚砜反应的催化酶为A 细胞色素P-450B 磷酸化酶C 环氧水合酶D UDP 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E 醇醛脱氢酶18 水合氨酸在体内代谢成三氯乙醇, 其反应催化酶为A 细胞色素P-450B 还原化酶C 环氧水合酶D 乙酸化转移酶E 单胺氧化酶19 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的药物代谢酶为A 细胞色素P-450B 磷酸化酶C 环氧水合酶D LDP 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E醇醛脱氢酶20 能够形成脂型葡萄糖醛酸苷的化合的中含有哪种基团。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 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A.被动扩散B.膜孔转运C.主动转运 D.促进扩散E.膜动转运3. 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A.逆浓度梯度转运B.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住特异性C.消耗能量 D.需要载体参与E.饱和现象4. 胞饮作用的特点是A.有部位特异性B.需要载体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逆浓度梯度转运E.以上都是5. 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A.胃 B.小肠C.大肠 D.直肠E.均是6. 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A.人体总体积 B.人体的体液总体积C.游离药物量与血药浓度之比 D.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E.体内药物分布的实际容积7. 当药物与蛋白结合率较大时,则A.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也高B.药物难以透过血管壁向组织分布C.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D.可以经肝脏代谢E.药物跨血脑屏障分布较多8. 药物在体内以原形不可逆消失的过程,该过程是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转运9. 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A.胆汁B.汗腺 C.唾液腺D.泪腺E。
呼吸系统10. 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是A.青霉素B.链霉素 C.菊粉D.葡萄糖E.乙醇11. 肠肝循环发生在哪一排泄中A.肾排泄 B.胆汁排泄 C.乳汁排泄D.肺部排泄E.汗腺排泄12. 最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是A.隔室模型B.药动一药效结合模型C.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D.统计矩模型E.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13.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哪一种变化规律A.药物排泄随时间的变化B.药物药效随时间的变化C.药物毒性随时间的变化D.体内药量随时间的变化E.药物体内分布随时间的变化14. 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动力学在探讨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B.药物动力学对指导新药设计、优化给药方案、改进剂型等都发挥了重大作用C.药物动力学是采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D.药物动力学是研究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E.药物动力学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要达到定量的目标还需很长的路要走15.反映药物转运速率快慢的参数是A.肾小球滤过率 B.肾清除率C.速率常数 D.分布容积E.药时曲线下面积16.关于药物生物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一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有关B.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短C.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给药途径有关D.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释药速率有关E.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药物的吸收速率有关17.通常情况下与药理效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是A.给药剂量B.尿药浓度C.血药浓度D.唾液中药物浓度E.粪便中药物浓度18.关于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正确的有A.表观分布容积最大不能超过总体液B.无生理学意义C.表观分布容积是指体内药物的真实容积D.可用来评价药物的靶向分布E.表观分布容积一般小于血液体积19.某药物的组织结合率很高,因此该药物A.半衰期长B.半衰期短C.表观分布容积小D.表观分布容积大E.吸收速率常数大20.某药物口服后肝脏首过作用大,改为肌内注射后A.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B.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C.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D.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E.t1/2和生物利用度均无变化21.能够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某些特点和程度的是A.分布速度常数B.半衰期C.肝清除率D.表观分布容积E.吸收速率常数22. 关于单室模型错误的叙述是A.单室模型是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单元B.单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C.在单室模型中药物进入机体后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D.符合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称单室模型药物E.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基本上只受消除速度常数的影响23. 关于清除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清除率没有明确的生理学意义B.清除率是指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位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血液中的药物C.清除率包括了速度与容积两种要素,在研究生理模型时是不可缺少的参数D.清除率的表达式是Cl= (-dX/dt) /CE.清除率的表达式是Cl =kV24关于隔室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隔室的划分是随意的B.为了更接近于机体的真实情况,隔室划分越多越好C.药物进入脑组织需要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对所有的药物来说,脑是周边室D.隔室是根据组织、器官、血液供应的多少和药物分布转运的快慢确定的E.隔室的划分是固定的,与药物的性质无关2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l,则它的生物半衰期为A. 0.693hB.1hC.1.5hD. 2.OhE.4h26.某药静脉注射经3个半衰期后,其休内药量为原来的A. 1/2B.1/4C.1/8D. 1/16E.1/3227.某药静脉滴注经3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A. 50%B.75%C.88%D. 94%E.99%28.静脉注射某药物lOOmg,立即测得血药浓度为1pt,g/ml,则其表观分布容积为A. 5L B.10L C.50L D. 100L E.1000L29.欲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可采取的给药方式是A.单次静脉注射给药B.多次静脉注射给药C.首先静脉注射一个负荷剂量,然后恒速静脉滴注D.单次口服给药E.多次口服给药30.在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中,与给药剂量有关的参数有A.k B.ka C.v D. Cl E.AUC二、多项选择题1.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参数吸收数An与( )项有关A.药物的有效渗透率B.药物溶解度c.肠道半径 D.药物在肠道内滞留时间E.药物的溶出时间2. BCS中用来描述药物吸收特征的三个参数是A.吸收数B.剂量数c.分布数 D.溶解度E.溶出数3. 下列有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相关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溶解性与通透性的差异将药物分成四大类B.Ⅰ型药物具有高通透性和高渗透性C.Ⅲ型药物透过足吸收的限速过程,与溶出速率没有相关性D.剂量数是描述水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参数,一般剂量数越大,越有利于药物的吸收E.溶出数是描述难溶性药物吸收的重要参数,受剂型因素的影响,并与吸收分数F密切相关4. 以下可提高Ⅲ类药物吸收的方法有A.加入透膜吸收促进剂B.制成前体药物C.制成可溶性盐类 D.制成微粒给药系统E.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5. 体外研究口服药物吸收作用的方法有A.组织流动室法 B.外翻肠囊法C.外翻环法 D.肠道灌流法E.肠襻法6. 影响药物吸收的理化因素有A.解离度B.脂溶性C.溶出速度D.稳定性E.晶型7. 下列关于经皮给药吸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脂溶性药物易穿过皮肤,但脂溶性过强容易在角质层聚集,不易穿透皮肤B.某弱碱药物的透皮给药系统宜调节pH为偏碱性,使其呈非解离型,以利于药物吸收C.脂溶性药物的软膏剂,应以脂溶性材料为基质,才能更好地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D.药物主要通过细胞间隙或细胞膜扩散穿透皮肤,但皮肤附属器亦可能成为重要的透皮吸收途径8. 影响肺部药物吸收的因素有A.药物粒子在气道内的沉积过程B.生理因素C.药物的理化性质D.制剂因素9. 药物代谢酶存在于以下哪些部位中A.肝B.肠c.肾 D.肺10.药物代谢I相反应不包括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水解反应 D.结合反应11.体内常见的结合剂主要包括A.葡萄糖醛酸B.乙酰辅酶AC.S.腺苷甲硫氨酸D.硫酸12.下列关于药物代谢与剂型设计的论述正确的是A.药酶有一定的数量,因此可利用给予大剂量药物先使酶饱和,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B.药物代谢的目的是使原形药物灭活,并从体内排出C.老人药物代谢速度减慢,因此服用与正常人相同的剂量,易引起不良反应和毒性D.盐酸苄丝肼为脱羧酶抑制剂,与左旋多巴组成复方,可抑制外周的左旋多巴的代谢,增加入脑量13.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光学异构体对药物代谢无影响B.体外法可完全替代体内法进行药物代谢的研究C.黄酮体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因此口服无效D.硝酸甘油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因此通过皮肤、鼻腔、直肠、口腔黏膜吸收可提高生物利用度14.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尿药排泄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A.大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泄的药物B.用量太小或体内表观分布容积太大的药物C.用量太大或体内表观分布容积太小的药物D.血液中干扰性物质较多E.缺乏严密的医护条件15.采用尿排泄数据求算动力学参数须符合以下条件A.有较多原形药物从尿中排泄B.有较多代谢药物从尿中排泄C.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一级速度过程D.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零级速度过程E.尿中原形药物出现的速度与体内当时的药量成正比三、填空1.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一般____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水溶性药物中分子量______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分子量____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集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1、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出小题,判断之类的)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药物的某些物理因素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及用量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3、生物因素(小题、填空):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遗传因素4、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代谢(Mo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
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转运(transport):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为转运。
处置(disposition):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
消除(elimination):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消除。
5、如何应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内转运关系指导处方设计?不好筛选合适的盐慢筛选不同的晶型改善化合物结构好微粉化包含物固体分散物不好无影响P-糖蛋白底物增加脂溶性相互作用改善化合物结构以处方保护药物稳定代谢稳定性不稳定肠代谢研究代谢药物代谢稳定6、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哪些?答: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片剂崩解、药物的溶出、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1、生物膜的结构:三个模型细胞膜经典模型(lipid bilayer),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晶格镶嵌模型细胞膜的组成:①、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②、少量糖类③、蛋白质生物膜性质✓膜的流动性✓膜结构的不对称性✓膜结构的半透性2、膜转运途径:细胞通道转运:药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作用,透过细胞而被吸收的过程。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章节习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章节习题及答案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为重点章节)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一、学习目标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熟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二、学习内容生物药剂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三、本章重点、难点生物药剂学的概念;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四、建议学习策略通读教材后观看视频,并复习相关药剂药理知识帮助理解.【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题库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2 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B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E 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3 药物的分布过程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B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E 药物吸收后,通过细胞膜屏障向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进行转运的过程4 药物的代谢过程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B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E 药物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5 药物的排泄过程是指A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B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C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作用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D 药物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E 药物透过细胞膜进人体内的过程6 药物的消除过程是指A 是指药物在测量部位的不可逆消失的过程B 是指药物消失C 是指药物在体内的结构改变D 是指药物的排泄E 是指体内测不到药物的问题7 化学结为决定疗效的观点A 是生物药剂学的基本观点B 该观点认为药物制剂的药理效应纯粹是由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决定的,是正确的观点C 该观点不正确,化学结构与疗效不一定相关D 是片面的观点,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均可能影响疗效E 该观点认为制剂仅仅是一门调配和加工药物的学问,不影响疗效,因此是正确的【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7 DDEBBAD三论述题1.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包括:(1)药物的化学性质(2)药物的物理性质(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与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储运条件等.2生物药剂学中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种族差异:是指不同的生物种类的差异,及不同人种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种族差异:指不同的生物种类和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
(2)性别差异:指动物的雄雌与人的性别差异。
(3)年龄差异:新生儿、婴儿、青壮年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可能存在的差异。
(4)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生理条件如妊娠及各种疾病引起的病理变化引起药物体内过程的差异。
(5)遗传因素:体内参写药物代谢的各种酶的活性可能引起的个体差异等。
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药物及剂型从给药部位给药后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的内容有: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物体内转运行为的影响;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命运;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研究中药制剂韵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生物药剂学的试验方法等。
2.在新药的合成和筛选中,需要考虑药物体内的转运和转化因素;在新药的安全性评价中,药动学研究可以为毒性试验设计提供依据;在新药的制剂研究中,剂型设计的合理性需要生物药剂学研究进行评价;在新药临床前和临床I、Ⅱ、Ⅲ期试验中,都需要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参与和评价。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A.流动性 B.不对称性C.饱和性 D.半透性E.不稳定性2.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A.被动扩散B.膜孔转运C.主动转运 D.促进扩散E.膜动转运3.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述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A.缓释片B.肠溶衣C.薄膜包衣片 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E.增加颗粒大小4.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外排转运器A.P-糖蛋白B.多药耐药相关蛋白C.乳腺癌耐药蛋白 D.有机离子转运器E.ABC转运蛋白5.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A.逆浓度梯度转运B.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住特异性C.消耗能量 D.需要载体参与E.饱和现象6.胞饮作用的特点是A.有部位特异性B.需要载体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逆浓度梯度转运E.以上都是7.下列哪种药物不是P-gp的底物A.环孢素A B.甲氨蝶呤C.地高辛D.诺氟沙星E.维拉帕米8.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A.胃 B.小肠C.大肠 D.直肠E.均是9.关于影响胃空速率的生理因素不正确的是A.胃内容物的黏度和渗透压B.精神因素C.食物的组成 D.药物的理化性质E.身体姿势10.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 )状态A.漏槽B.动态平衡 C.饱和 D.均是 E.均不是11.淋巴系统对( )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A.脂溶性药物B.解离型药物C.水溶性药物 D.小分子药物E.未解离型药物12.有关派伊尔结(PP)描述错误的是A.回肠含量最多B.≤10Vm的微粒可被PP内的巨噬细胞吞噬C.由绒毛上皮和M细胞(微褶细胞)构成D.与微粒吸收相关E.与药物的淋巴转运有关13.药物理化性质对于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显著,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药物的溶出快一般有利于吸收B.具有均质多晶型的药物,一般其亚稳定型有利于吸收C.药物具有一定脂溶性,但不可过大,有利于吸收D.酸性药物在胃酸条件下一定有利于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碱性的条件下一定有利于药物的吸收E.胆汁分泌常会影响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14.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A.片重差异B.片剂的崩解度C.药物颗粒的大小 D.药物的溶出与释放E.压片的压力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C.被动扩散需要载体参与D.主动转运是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促进扩散一般比单纯扩散的速度快得多16. pH分配假说可用下面哪个方程描述A. Fick's方程B. Noyes-Whitney方程C.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D. Stokes方程E.Michaelis-Menten方程17.漏槽条件下,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为A. dC/dt=kSCsB.dC/dt=kCsc. dC/dt= k/SCs D. dC/dt= kS/CsE.dC/dt= k/S/Cs18. 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9.关于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药物引起胃肠道pH的改变会明显妨碍药物的吸收B.药物在制剂中与辅料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可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减小C.华法林与氢氧化镁同时服用可提高华法林的血药浓度D.脂质类材料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不同程度地延缓药物释放E.药物被包合后,使药物的吸收增大20.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Ⅱ型药物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E.以上都不是21.下列关于药物转运的描述正确的是A.浓度梯度是主动转运的动力B.易化扩散的速度一般比主动转运的快C.P-gp是药物内流转运器D.肽转运器只能转运多肽E.核苷转运器是外排转运器22.对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提高其吸收的方法错误的是A.制成可溶性盐类B.制成无定型药物C.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 D.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E.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23.弱碱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是A.随pH增加而增加B.随pH减少而不变C.与pH无关 D.随pH增加而降低E.随pH减少而减少24.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A. lg (Ci×Cu)B. lg (Cu/Ci)C. Ig (Ci-Cu)D. lg( Ci+Cu)E.lg( Ci/Cu)25.在溶剂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A.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B.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C.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 D.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E.有机溶剂化物<水合物<无水物26.哪种方法可提高地高辛的药物吸收A.增大DnC.增大DoB.减小DoD.减小DnE.减小An27.下列有关溶出度参数的描述错误的是A.溶出参数td表示药物从制剂中累积溶出63.2%所需要的时间B. Ritger-Peppas方程中释放参数n与制剂骨架等形状有关C. Higuchi方程描述的是累积溶出药量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D.单指数模型中七越小表明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度越快E.相似因子与变异因子可以定量地评价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溶出曲线之间的差别28.关于肠道灌流法描述正确的是A.小肠有效渗透系数(Peff)是决定药物在小肠吸收速度和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B.对受试动物的数量没有要求C.吸收研究过程中药物必须以溶液状态存在D.与体内情况相关性较差E.能排除药物肠道代谢、肠壁吸附等因素所致的药物损失29.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是A.小肠单向灌流法B.肠襻法C.外翻环法 D.小肠循环灌流法E.Caco-2模型30.寡肽转运体PEPT1的底物包括A.嘧啶类B.心律失常药C.头孢菌素类D.抗组胺药物E.维生素类31.多肽类药物以( )作为口服的吸收部位A.结肠B.盲肠C.十二指肠D.直肠E.空肠32.多晶型申以( )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A.稳定型B.不稳定型C.亚稳定型D.A、B、C均是E.A、B、C均不是33.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 )的吸收速度A.直肠B.结肠C.小肠 D.胃E.以上都是34.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错误的是A.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B.胃肠道内的pH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pH1~3(空腹偏低,约为1.2~1.8,进食后pH上升到3),十二指肠pH5~6,空肠pH6~7,大肠pH7~8C. pH影响被动扩散药物的吸收D.胃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E.主动转运很少受pH的影响35.下列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是A.粒子大小B.溶剂化物C.多晶型D.溶解度E.均是36.下列各种因素中除( )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B.胃大部分切除C.胃内容物黏度降低 D.普萘洛尔E.吗啡37.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38.膜孔转运有利于( )药物的吸收A.脂溶性大分子 B.水溶性小分子C.水溶性大分子 D.带正电荷的蛋白质E.带负电荷的药物39.影响被动扩散的主要因素是A.药物的溶解度 B.药物的脂溶性C.药物的溶出速率 D.药物的晶型E.药物的粒子大小40.各类食物中,( )胃排空最快A.碳水化合物 B.蛋白质C.脂肪 D.三者混合物E.均一样41.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A.1 B. 25/1 C. 1/25 D. 14/1 E.无法计算42.某有机酸类药物在小肠中吸收良好,主要因为A.该药在肠道中的非解离型比例大 B.药物的脂溶性增加C.小肠的有效面积大 D.肠蠕动快E.该药在胃中不稳定43.以下关于氯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棕榈氯霉素无效晶型经水浴加热(87~890C)熔融处理后可转变为有效晶型B.棕榈氯霉素混悬剂中,氯霉素为B晶型,故有治疗作用C.无定型为有效晶型D.棕榈氯霉素有A、B、C三种晶型及无定型,其中A晶型是有效晶型E.棕榈氯霉素有效晶型的血液浓度比其无效晶型的血液浓度高44.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 )表示A.Higuchi方程 B. 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C.Fick定律 D. Noyes-Whitney方程E.Stokes方程45.细胞旁路通道的转运屏障是A.紧密连接B.绒毛C.刷状缘膜 D.微绒毛E.基底膜46.消化液中的( )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A.黏蛋白B.酶类C.胆酸盐 D.糖E.维生素47.胃肠道中影响高脂溶性药物透膜吸收的屏障是A.溶媒牵引效应B.不流动水层C.微绒毛D.紧密连接E.刷状缘膜二、多项选择题1.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参数吸收数An与( )项有关A.药物的有效渗透率B.药物溶解度c.肠道半径 D.药物在肠道内滞留时间E.药物的溶出时间2.BCS中用来描述药物吸收特征的三个参数是A.吸收数B.剂量数c.分布数 D.溶解度E.溶出数3.以下哪种药物不适于用微粉化的方法增加药物吸收A.在消化道的吸收受溶出速度支配的药物B.弱碱性药物C.胃液中不稳定的药物D.难溶于水的药物E.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4.下列有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相关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溶解性与通透性的差异将药物分成四大类B.Ⅰ型药物具有高通透性和高渗透性C.Ⅲ型药物透过足吸收的限速过程,与溶出速率没有相关性D.剂量数是描述水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参数,一般剂量数越大,越有利于药物的吸收E.溶出数是描述难溶性药物吸收的重要参数,受剂型因素的影响,并与吸收分数F密切相关5.以下可提高Ⅲ类药物吸收的方法有A.加入透膜吸收促进剂B.制成前体药物C.制成可溶性盐类 D.制成微粒给药系统E.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6.Caco-2细胞限制药物吸收的因素有A.不流动水层B.细胞间各种连接处C.细胞形态 D.细胞膜E.单层完整性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有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B.粒子大小C.多晶型 D.解离常数E.胃排空速率8.口服固体制剂申请生物学试验豁免需满足以下哪些条件A.为速释型口服固体制剂B.主药具有低渗透性C.制剂中的主药必须在pH 1~7.5范围内具有高溶解性D.辅料的种类与用量符合FDA的规定E.主药具有较宽的治疗窗9.体外研究口服药物吸收作用的方法有A.组织流动室法 B.外翻肠囊法C.外翻环法 D.肠道灌流法E.肠襻法10.下列一般不利于药物吸收的因素有A.不流动水层 B. P-gp药泵作用C.胃排空速率增加 D.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E.溶媒牵引效应11.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有A.药物油水分配系数 B.药物粒度大小C.药物晶型 D.药物溶出度E.药物制剂的处方组成12.被动扩散具以下哪些特征A.不消耗能量 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C.有饱和状态 D.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13.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有A.药物的多晶型 B.食物的组成C.胃内容物的体积 D.胃内容物的黏庋E.药物的脂溶性14. Caco-2细胞模型主要应用于A.研究药物结构与吸收转运的关系B.快速评价前体药物的口服吸收C.研究口服药物的吸收转运机制 D.确定药物在肠腔吸收的最适pH E.研究辅料以及剂型对吸收的影响作用15.协同转运发生时需要的重要条件有A.浓度梯度 B.结构特异性C.部位特异性 D.载体亲和力的构象差异E.能量16.影响药物吸收的理化因素有A.解离度B.脂溶性C.溶出速度D.稳定性E.晶型17.改善跨细胞膜途径吸收机制有A.改变黏液的流变学性质B.提高膜的流动性C.膜成分的溶解作用D.溶解拖动能力的增加E.与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三、名词解释1.细胞通道转运;2.被动转运;3.溶出速率;4.载体媒介转运;5.促进扩散;6.ATP驱动泵;7.多药耐药;8.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9.药物外排转运器;10.多晶型四、问答题1.简述促进扩散的特点,并与被动转运比较两者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