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
新加坡退休制度
新加坡退休制度新加坡是一个小岛国家,也是亚洲著名的金融中心和商业枢纽。
在新加坡,退休制度被认为是国家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福利。
新加坡的退休制度由三个主要方面组成:公民储蓄基金(CPF)、社会保障制度和强制性退休金计划。
首先,公民储蓄基金(CPF)是新加坡最重要的退休制度之一。
CPF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计划,旨在帮助工人和雇主为未来的退休储蓄计划做准备。
根据新加坡法律规定,雇主必须每月向员工CPF账户缴纳一定比例的工资。
这些储蓄可以用于支付购房款项、医疗费用以及其他生活开销,同时也可以用于退休时的收入支持。
CPF系统的运作非常有效,为新加坡公民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退休计划。
其次,新加坡还有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提供基本的保障和福利。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失业救济和长期护理保险等。
医疗保险通过医疗补贴和保险来帮助老年人支付医疗费用。
失业救济则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的收入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长期护理保险则为年迈的公民提供护理服务和支持,以帮助他们过上尊严和舒适的生活。
最后,新加坡还有一个强制性退休金计划,为公民提供退休收入。
根据该计划,雇主必须为员工缴纳一定比例的退休金,并将其存入公积金账户。
这些退休金可以用于支付生活费用、医疗费用和其他日常开销。
同时,公民还可以选择将储蓄转入个人退休投资账户,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总体而言,新加坡的退休制度是相当完善和可靠的。
它结合了公民储蓄基金、社会保障制度和强制性退休金计划,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福利。
这种制度的成功主要归功于政府的积极作为和有效管理,保障了公民的福利和退休生活质量。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新加坡的退休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退休金计划的可持续性问题和医疗保健费用的不断上涨。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新加坡政府正在不断改革和调整退休制度,以保证其长期可持续性和公民的福利。
总之,新加坡的退休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和福利。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成功的原因济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成功的原因济对我国的启示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自2000年开始实施,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制度,以下是该制度成功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普及性。
在新加坡,每个国民都必须为养老保险缴纳一定的金额,无论职业、收入高低。
这就保证了制度的公平性和普适性,确保了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相应的养老保障。
相比之下,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覆盖面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低收入人群无法参加或参加程度较低。
新加坡的做法对我国启示是要在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时注重普及性,保障每个人的基本养老权益。
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强大的资金积累能力。
新加坡将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和国家资金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养老基金。
这个基金不仅可以用于支付当前的养老保险金,还可以投资运营,增加资金积累。
这种资金积累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虽然也有相应的资金积累,但目前来看还不够强大。
我们要借鉴新加坡的做法,加强养老基金的资金积累,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还具有灵活可调的特点。
在新加坡,根据人均工资的变化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政府可以灵活调整养老保险金的水平和领取条件。
这种灵活性可以使养老保险制度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证养老金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在我国,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保险制度也需要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我们要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在制定和调整养老保险制度时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性。
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宣传和教育方面也做得很到位。
新加坡的政府和相关部门经常举办各种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认知和了解。
他们还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养老保险知识和养老规划方法。
这种宣传和教育工作可以增加公众的保险意识和参与度,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宣传和教育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强相关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和参与度。
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环境差异
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环境差异摘要:国内的养老保险研究虽然已经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国际研究现状相比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从环境比较和制度比较两个方面对国内外养老保险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并实例比较了中美两国在养老保险制度、政策、管理等一些具体的情况。
关键词:养老保险;运作机制;比较1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的环境差异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无积累。
国外发展市场经济时间较长,如高福利国家瑞典等已经从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累下来相当规模的养老保险基金。
而我国,建立养老保险初期,全国总工会负责领导并组织实施企业劳动保险工作,劳动保险基金按职工工资总额的3%提取,并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
在企业保险体制下,企业职工并没有直接为自己积累养老金,而是通过企业上缴财政利润和扩大再生产形成了国有资产,而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几乎没有任何积累。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供养人数增长迅速。
我国正式进行养老保险改革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各项配套制度的完善,90年代逐步进入正规,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非常迅速。
企业离退休人员急剧增长,养老金支出也同步增长。
据统计,1978年全国企业离退休人员仅为314万人,与在职职工之比为1:,养老金费用总支出为亿元。
而到了2001年底,企业离退休人员己增加到3381万人,在20多年里,增长了10倍,与在职职工之比为1:,一些老工业基地如辽宁省己达到l:,实际发放基本养老金2321亿元,远远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和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
而国外是在积累相当的养老保险基金,而且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还没有我们快。
法制体系不健全。
从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的发展实践来看,尤其是总结美国、新加坡等养老保险法制建设比较规范的国家的先进经验,养老保险必须建立在一整套严密的法律体系支撑下有效地发展下去。
我国目前主要靠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颁布行政法规和一般性文件来推行,缺少新制度建立初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这种立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养老制度建设的进程。
完成版 各国公务员养老制度比较
各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比较——以英美日、新加坡和瑞典为例摘要:根据不同的标准,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根据公务员与其他群体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以英美日等国为代表的自保公助型养老保险模式,二是以瑞典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模式,三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模式。
这几个国家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模式、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均有所不同。
在公平性与效率性方面,各个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各有优劣。
各国公务员养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为中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了启示:关键词:公务员养老保险公平效率融合引言:2009年1月提出在5个省市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改革以及《社会保险法(草案)》对公务员养老保险的说明再次使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机关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公务员养老保险仍执行计划经济时期模式下传统的单位离退休养老保制度,该制度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如国家单位保障使国家财政包袱越来越重、替代率高影响社会公平和社会化程度低等诸多问题,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机关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才能缓解财政压力,提高社会保障的积累水平,才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到来,并能促进人才在不同行业之间的合理流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体现社会公平和保障效率的统一。
因此,我们选择公务员养老保险作为论文的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根据不同的标准,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根据公务员与其他群体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以英美日等国为代表的自保公助型养老保障模式,二是以瑞典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障模式,三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障模式。
这几个国家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模式、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均有所不同。
在公平性与效率性方面,各个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各有优劣。
各国养老制度
(2)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支持,确保制度的可持续性。
九、养老制度的未来展望
1.科技在养老领域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将带来新的机遇。
(1)智能家居技术将提高老年人的居家安全性。
(2)远程医疗服务将改善老年人的医疗条件。
2.养老模式的创新
(3)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缩小城乡差距。
八、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挑战
1.人口结构变化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对养老保险制度造成了压力。
(1)提高生育率,调整人口结构。
(2)延迟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力供给。
2.经济增长放缓
经济增长放缓会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和政府的财政支出能力。
(2)法国:强调公平性,实行统一的养老金制度,并通过特殊政策照顾弱势群体。
五、养老制度发展趋势
1.养老金制度改革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各国养老金制度面临巨大的压力,改革势在必行。改革方向包括提高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公平性和效率。
(1)提高养老保险缴费率。
(2)调整养老金发放年龄。
(3)优化养老金投资策略。
(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推动养老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4)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提升养老制度的国际竞争力。
十三、养老制度的未来发展重点
1.提升养老金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
为了确保养老金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未来的养老制度改革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优化养老金的分配机制,减少贫富差距。
(2)建立养老金自动调整机制,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务压力。
在全球老龄化的背景下,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促进养老制度的优化和升级。
养老金融优秀案例
养老金融优秀案例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养老金融逐渐成为全球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
以下是一些养老金融领域的优秀案例,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养老金融方面的创新和实践。
1.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全球公认的养老金融优秀案例之一。
该制度要求雇员和雇主每月向中央公积金基金缴纳一定比例的工资,作为养老金的储蓄。
这种强制性的储蓄制度确保了老年人的经济保障,并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退休金。
2. 澳大利亚的超级退休金:澳大利亚的超级退休金是一种强制性的养老金制度,要求雇主为员工提供退休金计划。
员工的工资的一定比例将自动转入个人的超级退休金账户,由专业的基金管理机构进行投资管理。
这种制度确保了员工在退休时有充足的养老金。
3. 瑞典的全民养老金制度:瑞典的全民养老金制度是一种基于国家税收的养老金方案,旨在确保每个瑞典公民在退休时都能获得足够的养老金。
该制度采用了分配制和积累制相结合的方式,公民根据个人的工作收入和纳税情况来确定养老金的数额。
4. 中国的企业年金制度:中国的企业年金制度是一种自愿参加的养老金计划,旨在补充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不足。
企业和员工共同缴纳一定比例的工资作为养老金,由企业年金基金进行管理和投资。
这种制度为员工提供了一个额外的养老金来源。
5. 加拿大的养老金计划:加拿大的养老金计划是一种全民参与的公共养老金制度,旨在为加拿大公民提供基本的养老金保障。
雇主和雇员每月向养老金计划缴纳一定比例的工资,作为养老金的积累。
该计划由政府管理和投资,确保了老年人的经济保障。
6. 日本的雇员退休金制度:日本的雇员退休金制度是一种企业自愿设立的养老金计划,旨在为员工提供额外的退休金保障。
企业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来确定退休金的数额,并由企业进行管理和投资。
这种制度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养老金来源。
7. 德国的职业年金制度:德国的职业年金制度是一种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的养老金计划,旨在为员工提供额外的养老金保障。
养老保险制度国际比较
养老保险制度国际比较首先,养老保险的参保对象和覆盖范围在不同国家有所差异。
在一些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仅适用于公务员和特定行业的职工,如中国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
而在许多其他国家,养老保险制度适用于所有劳动者,包括自由职业者和农民工等。
例如,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就几乎覆盖了所有劳动者和失业者。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需求不同造成的。
其次,养老金计算和支付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一些国家,养老金的计算是基于个人投保时的缴费金额和工作年限进行的,如英国的国民养老金制度。
而在另一些国家,养老金的计算则基于平均工资或最高工资进行,并和个人的缴费金额无关。
此外,养老金的支付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国家采取一次性支付的方式,有的国家则每月定期支付。
这些差异主要是为了保障养老人口的日常生活及其福利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也存在差异。
不同国家对退休年龄的规定不一样,主要基于各国的劳动力市场情况和人口结构。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如瑞典和荷兰将退休年龄提高到了65岁以上,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将退休年龄设定在60岁左右,以减轻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压力。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采取灵活退休政策,允许个人自由选择退休年龄,如新加坡。
最后,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和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些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由政府直接管理,如中国的社会保险局;而在其他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由独立的养老基金会或机构管理,如美国的社会安全局。
此外,一些国家还引入了私人养老保险制度,以增加个人的养老金收入,如澳大利亚的强制性退休金制度。
这些管理方式的不同主要是为了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效率。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成功的原因济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成功的原因济对我国的启示1. 引言1.1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其在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个人和家庭负担、稳定社会政治局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帮助他们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享受晚年生活。
养老保险制度也减轻了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压力,降低了贫困率,促进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
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还有助于稳定社会政治局势,减少社会不满情绪,维护社会稳定。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1.2 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的挑战1. 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制度将面临更多的压力。
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养老金支出增加,而缴费人口减少,这将给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2. 缺乏全民覆盖: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相对较窄,大部分农村居民和自由职业者等群体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这导致一部分人在老年时面临贫困的风险。
3.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有限: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投资于国债和银行存款等传统安全性较高的投资工具,导致收益较低,难以满足养老金的增长需求。
4. 养老金水平不足:目前我国养老金水平相对较低,无法完全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将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建立全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全民养老保险制度是新加坡成功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制度覆盖了所有居民,包括公民、永久居民和外国人,确保每个人都能在老年时享有一定的经济保障。
这种制度的建立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指导,同时也需要广大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在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的挑战主要是覆盖面不足、待遇水平较低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养老保障。
新加坡养老保险课件
《新加坡职业退休金法案》 该法案规定了职业退休金的设立、缴费、待遇等 事项,为新加坡的雇主和雇员提供了额外的养老 保障。
如何遵守与遵守的必要性
遵守法律法规
01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是通过法律形式规定的,任何违反法律规
04
新加坡养老保险的未来发展与趋 势
未来发展的预测与分析
人口老龄化
随着新加坡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养老保险需求将持续增加,政府 预计将进一步加大养老保险的覆
盖率和福利水平。
数字化和科技发展
科技的进步将为养老保险带来更 多的创新和便利,例如智能投资、
个性化保险产品以及更高效的客 户服务等。
跨界合作
养老保险行业将与医疗、教育等 其他领域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共 同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福利和
新加坡养老保险课件
•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简介 • 新加坡养老保险的申请与领取 • 新加坡养老保险的优势与不足 • 新加坡养老保险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 新加坡养老保险的相关法律与规定
01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简介
背景介 绍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以储蓄为基础的养老保险制度,旨在为退休后的老年人 提供经济支持。
多样化投资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通过多样化的投资降低风险。
定期审查和更新计划
定期审查自己的养老保险计划,并根据个人情况和市场变化做出相 应的调整。
05
新加坡养老保险的相关法律与规 定
相关法律法规的介绍与解读
1 2 3
《新加坡养老保险法案》 该法案是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规定了养 老保险的缴费、待遇、监管等事项。
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规章制度的分析
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摘要] 组织治理效率的高低与组织治理结构有着紧密的关联,制度不同,组织治理的治理结构也就不同,治理效率也就产生差异。
本文从组织治理治理结构的角度分不对新加坡公积金养老保险制度和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组织治理效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加坡公积金养老保险制度的组织治理的借鉴意义以及完善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组织治理的治理结构提出了建议。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回忆新加坡公积金制度是政府立法强制个人储蓄、采取完全积存模式和集中治理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
也确实是讲,新加坡建立的是以个人账户为标志,强制储蓄的保障模式。
该制度不仅解决了新加坡的养老难题,而且对新加坡的社会经济稳定进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现在通常被认为是东亚乃至世界范围内养老保险制度成功运行的典范。
对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的研究,从现有的文献来看,要紧集中在公积金制度的差不多内容、差不多功能、筹资模式、治理方式等方面,稍为深入的研究涉及到对这种制度安排、政府干预以及效率的分析。
但对新加坡公积金这种养老保险制度的组织治理的治理结构及其治理绩效的分析的文献却相对稀少,不能不讲是理论研究的一大缺憾。
分析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的组织治理结构及其绩效,透视这种治理组织结构安排的制度背景,这是值得认真关注的问题。
对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组织治理结构蕴藏着重要的意义。
1997年我国正式确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对这一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不论在理论上和政策上如何界定或者争论,但在实践过程中,政策的执行者实际上是默许了现收现付统筹账户基金应负担“转制成本”的职责,由此导致了统筹账户对个人账户的透支。
因此,这种模式被一些学者称为“统账结合、混账治理、空账运行”的模式。
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带来许多问题,对中国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构成了极大的潜在威胁。
关于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理论界提出了通过把“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分账治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治理思路。
中国社会保障基金制度与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比较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一)我国传统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即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以下简称《保险条例》),《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除失业保险外,包括养老、工伤、疾病、生育、遗属等的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
该法规适用于国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
与此同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也以颁布单行法规的形式逐步建立起来。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重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构。
这一过程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是同步的。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部分城市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试点改革,继而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起了适用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完全由国家财政支撑的项目,包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对军人及其军烈属的优抚安置、对无依无靠的孤老残幼、残疾人员以及社会大众举办的社会福利和有关的社区服务,完全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范畴,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二是由用人单位、职工个人缴费、国家给予适当补助的三方共同筹资的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目前我国有关社会保险法律规定,属于用人单位、职工个人和国家三方共同缴费的项目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主要由用人单位缴费、国家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属于社会保险范畴,其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行个人账户与统筹相结合,其他三项保险属于完全统筹的项目。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下简称社保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
社保基金是不向个人投资者开放的,社保基金是国家把企事业职工交的养老保险费中的一部分资金交给专业的机构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新加坡的老年社会政策及其启示
新加坡的老年社会政策及启示新加坡于2000年正式进入老年型社会,与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接近。
中新两国渊源颇深,新加坡与中国都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信奉“孝道”观念。
在新加坡,老年人被称为“乐龄人士”。
这个名字由来主要是缘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新加坡的老年人经济上有保障,没有后顾之忧;二十新加坡的老年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乐享晚年生活。
基于新加坡老年事业的成就,我们简要总结新加坡养老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得出启示,以促进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
(一)新加坡的中央公基金制度的养老保障功能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是一个综合的社会保障储蓄计划,包括了养老保障计划、医疗保健计划、“居者有其屋”计划、家庭保障计划以及资产增值计划等方面的内容,能够给予尚在工作的新加坡人以安全感以及对于自己老年生活的信心。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的最初建立的时候,其实就是一项为新加坡受薪人员而设立的养老储蓄基金,是一项强制性的储蓄计划。
在今天看来,它仍然是一种独特的、有效的养老保障制度,并得到了社会和国民的认可。
其主要目的是为职员提供足够的储蓄,以便在退休或者丧失工作能力时有所依靠。
但经过40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种全面的,可以满足人们退休、购房、医疗、保健及教育等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在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依靠其中央公积金制度来实现,这是其社会保障模式最富有特色之处,政府将来公积金的目的是为了防老而储蓄,这些储蓄只有在退休或残废时方能使用。
公积金的强制性储蓄计划是由雇主和雇员共同交纳,雇主必须为新加坡籍的雇员上交一定的比例的公积金,每一个雇员都必须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上交中央公积金局。
政府规定,55岁以下雇员的公积金上缴率是雇员工资的40%,雇主和雇员各一半。
上缴的公积金按比例分别存入普通户头、保健户头和特别户头,其中,普通户头可在退休以后动用,特别户头平时不得动用,以便作年老及应急之用。
新加坡工薪阶层的养老金问题基本上由个人和社会力量解决,从而减少了对政府财政的依赖,因此,养老保障的公积金实质上是一种完全的积累制模式。
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
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地位。
中国和新加坡作为两个拥有不同经济和社会背景的国家,其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分析,并比较两国制度的优缺点。
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与问题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构成。
其中,基本养老保险是最重要的一环,覆盖了绝大部分职工和城乡居民。
然而,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在城乡之间存在差异。
由于城乡居民的差异化,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尚不完善。
农村地区养老保险缴费意愿低、参保率低,导致老年人养老金待遇相对较低。
其次,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不平衡的待遇问题。
由于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的差异,不同参保者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距较大。
有些人在退休后仍无法获得足够的养老金,导致老年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最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值得关注。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不断增加。
同时,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供给不足也给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挑战。
二、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与问题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以“三支柱”为基础,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员工公积金和私人养老储蓄计划。
这个制度的特点是全民参与、自愿性、个人储蓄为主,与中国的制度有所不同。
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员工公积金的设立有效解决了人们储蓄不足的问题,为老年人提供了稳定的养老金来源。
其次,私人养老储蓄计划的推行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控制权,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然而,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该制度的运营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管理和监管资源。
其次,由于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为中心,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果个人储蓄不足或者投资失败,可能导致退休后的生活不稳定。
三、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在设计和运行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新加坡养老制度
新加坡养老制度
新加坡的养老制度以混合体系为主,包括公共养老金计划、个人养老金计划以及私人养老财富。
首先,新加坡的公共养老金计划是中央提供的强制性计划,被称为中央公积金(CPF)。
每位就业人士和雇主都需要缴纳一
定比例的工资到CPF账户中,以便于退休时使用。
这些资金
将用于医疗保健、住房和养老金支付。
CPF账户中的资金不允许取出,直到正式退休。
根据年龄和工资水平的不同,CPF的缴纳比例也有所不同。
这个计划确保了老年人在退休时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保障。
其次,个人养老金计划也被鼓励。
新加坡政府为个人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养老金计划和保险产品,以帮助他们在退休时获得额外的收入。
个人可以自愿地缴纳一定金额到特定的养老金计划中,这些资金将用于投资和积累。
此外,个人也可以选择购买私人养老保险,以便在退休时获得额外的支持。
最后,新加坡的养老制度还包括鼓励个人自主养老财富的积累。
政府提供了各种投资和储蓄工具,以帮助个人在退休时积累一定量的财富。
个人可以选择投资于股票、债券、房地产等资产,以增加他们的财务收入。
此外,政府还鼓励个人在年轻时购买住房,以便在退休时拥有一个稳定的住房资产。
总的来说,新加坡的养老制度基于公共养老金计划、个人养老金计划以及私人养老财富的混合体系,旨在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上的保障。
这个制度通过强制性计划、个人自愿缴纳的计划和
个人自主积累的财富,确保了老年人在退休时能够获得一定的收入和福利。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长寿的增加,新加坡的养老制度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应对养老金支付和服务的持续增长的挑战。
浅探新加坡养老方式与我国的区别
浅探新加坡养老方式与我国的区别摘要: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国家,其养老方式具有其独特性和特点,因此本篇论文旨在探究新加坡和我国之间在养老方式方面的区别,着重分析新加坡的养老方式,并探讨其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新加坡、养老方式、区别、借鉴。
正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严重加剧,人们对于养老方式的探讨变得越来越频繁。
新加坡作为亚洲国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养老方式自然具有其独特性和特点。
与我国相比,新加坡的养老方式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养老金制度的区别新加坡的养老金制度与我国不同。
新加坡设立了三个养老计划,分别是中央公积金(CPF)基金、中央提供的公共养老计划和私人保险。
此外,新加坡确立了一个“三支柱”的养老计划,即基本公共养老金、可弹性支配的辅助计划和个人储蓄计划。
这种三支柱的养老计划被认为是相对有效的,并且具有高度透明性。
而在我国,目前仍处于单一的社会保险体系之下,缺少多样化的选择。
二、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差异在社会化养老服务方面,新加坡也不同于我国。
新加坡强调家庭是养老的核心,同时也注重社区服务以及长者护理中心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而我国的养老服务在发展方面还存在不少困境,由于长期受制于传统思维,其服务内容和质量也较低。
三、文化传统的差异新加坡和我国在文化传统方面也存在差异。
新加坡强调尊重老人,鼓励家庭团聚,对于家中老人的照顾有相对较高的社会支持。
而在我国,存在着一些传统文化因素,如父母的子女有责任照料年老的父母等。
这种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未必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有时也会造成一些矛盾。
结论:综上所述,新加坡的养老方式体现出高度的透明度、多样性与社会化服务。
虽然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当前面临着一些挑战与制约,但这种养老方式的基本特点和理念,对于我国未来的养老发展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可见,新加坡在养老方面的建设中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多渠道保障机制。
在家庭、社区、政府等方面设立了多项政策和计划,为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提供了全面的帮助。
养老金融优秀案例
养老金融优秀案例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金融正成为重要的社会议题。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推出了各种创新的养老金融方案,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以下是十个养老金融优秀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创新和成功经验。
1.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CPF):新加坡政府通过中央公积金制度,鼓励居民储蓄养老金,并提供低风险的投资选项。
居民的雇主和雇员都需要按照一定比例缴纳养老金,以确保在退休时有足够的资金供养。
2. 澳大利亚的强制性养老金制度(Superannuation):澳大利亚政府实施了强制性养老金制度,雇主需要为员工的养老金缴纳一定比例的资金。
这些资金由专业的养老金管理机构进行投资管理,以实现长期稳健的回报。
3. 瑞士的三支柱养老金制度:瑞士的养老金制度由三个支柱组成:国家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
这种多层次的制度确保了老年人在退休时拥有多来源的养老金,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4. 中国的企业年金制度:中国政府推行企业年金制度,鼓励企业为员工建立养老金计划。
这些计划可以通过员工的工资和企业的配套资金进行投资,为员工提供退休时的额外收入。
5. 美国的个人退休账户(IRA):美国政府通过个人退休账户制度,鼓励居民自行储蓄养老金。
居民可以选择将一部分收入投入到IRA账户中,并享受税收优惠,以实现养老目标。
6. 日本的养老金共渡制度:日本政府推出了养老金共渡制度,鼓励老年人租赁自有住房给年轻人,以获得额外的养老金。
这种方式提供了一种互助共渡的方式,使老年人能够享受到稳定的养老金收入。
7. 德国的私人养老金保险:德国政府鼓励居民购买私人养老金保险,以补充国家养老金的不足。
私人养老金保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以满足个人的养老需求。
8. 英国的退休年龄弹性化:英国政府提出了退休年龄弹性化政策,允许个人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
这种政策鼓励个人延迟退休,并增加养老金积累的时间。
9. 加拿大的养老金共济制度:加拿大政府实施了养老金共济制度,通过集体储蓄和共同投资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稳定的养老金收入。
新加坡终身入息计划对我国社保制度的启示
新加坡终身入息计划对我国社保制度的启示【摘要】本文从新加坡终身入息计划出发,分析了我国社保制度现状,提出了建设以养老金为主要内容的终身入息计划、强化社保制度可持续性、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就业稳定和加强养老金投资和管理等建议。
通过借鉴新加坡经验,完善我国社保制度,实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新加坡终身入息计划为我国社保制度提供了启示,为解决养老金难题、促进就业稳定、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
希望我国能够加强对社保制度的改革和更新,为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新加坡终身入息计划,社保制度,养老金,可持续性,社会保障,就业稳定,养老金投资,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新加坡终身入息计划简介新加坡终身入息计划(CPF Life)是新加坡政府推出的一项面向老年人的长期金融计划。
该计划于2009年推出,旨在为新加坡公民提供一种可靠的退休金制度,确保他们在老年生活中能够获得稳定的经济支持。
参与该计划的公民需要在工作期间将一部分收入存入个人储蓄账户中,然后在退休后每月领取一定金额的终身入息。
这种制度能够帮助老年人在退休时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新加坡终身入息计划的推出为我国社保制度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该计划建立了以养老金为主要内容的长期金融计划,可以有效地帮助老年人解决养老问题。
新加坡政府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终身入息计划,强化了社保制度的可持续性,确保公民能够长期受益。
该计划也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促进了就业稳定和经济发展。
新加坡还加强了对养老金的投资和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运转。
通过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我国可以进一步完善社保制度,实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 我国社保制度现状我国社保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和提高社会救济水平为目的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的社保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多个方面。
这些保险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国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1)新加坡模式是一种公积金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自我保障,建立个人公积金账户,由劳动者于在职期间与其雇主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劳动者在退休后完全从个人账户领取养老金,国家不再以任何形式支付养老金。
个人账户的基金在劳动者退休后可以一次性连本带息领取,也可以分期分批领取。
国家对个人账户的基金通过中央公积金局统一进展管理和运营投资,是一种完全积细小的筹资模式。
除新加坡外,东南亚、非洲等一些开展中国家也采取了该模式。
2)智利模式作为另一种强制储蓄类型,也强调自我保障,也采取了个人账户的模式,但与新加坡模式不同的是,个人账户的管理完全实行私有化,即将个人账户交由自负盈亏的私营养老保险公司规定了最大化回报率,同时实行养老金最低保险制度。
该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在智利推出后,也被拉美一些国家所效仿。
强制储蓄型的养老保险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效率,但无视公平,难以表达社会保险的保障功能。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
领取退休金的条件 • 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 民才能参加中央公积 金计划; • 强制按月缴纳老年社 会保险费; • 投保必须达到规定年 限; • 达到支付年龄65岁; • 55岁后,退休账户要 保留一笔最低存款。
2
6
养老金制度
待遇水平
最低存款 计划 家庭保障 计划
公积金补 充计划 终身入息 计划
2
7
谢谢!
成 员 金铭、次吉、董琳、冷彦姣
1 2 3
新加坡的养老保障体系
养老金制度 制度外养老保障
1
新加坡的养老保障体系
1 2
养老金制度
家庭养老
社区养老 机构养老
1 4
体系
3423 2养老金制度1
2 3
理论基础 产生与发展
生命周期理论
1955年,中央公积金制度通过立法而实施 1965年,新加坡共和国成立后,多方调整 所有受雇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
3
1
制度外的养老保障
2 3
家庭养老
社区养老
机构养老
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这三种养老模式属于“第四支 柱”——非正式的保障模式。“第四支柱”包括的范围更加广泛, 主要是家庭内部和代际间对老年人的支持,同时也包括更为广泛的 影响老年人生活水平的社会政策。 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充满人性化的养老模式和 中央公积金制度下的养老金制度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基本完善了 新加坡的养老保障体系,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
9
养老金制度
总结
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是中央公积金制度,它利用一种 独具特色的“储蓄金制”即准保险方式构成新加坡的养老保险模式。 新加坡公积金制度是政府立法强制个人储蓄、采取完全积累模式和 集中管理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就是说, 新加坡建立的是以个人 账户为标志, 强制储蓄的保障模式。 因此,新加坡的养老模式属于“第二支柱”,一种强制的个人 储蓄账户式养老金计划,这与其他国家不同,他重视个人收入在时 间跨度上的再分配,积累基金需要以市场为基础,进行长期的管理 和投资,能有效地帮助个人规避政治风险。这是新加坡养老保险制 度的特色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中国与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摘要] 组织管理效率的高低与组织治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联,制度不同,组织管理的治理结构也就不同,管理效率也就产生差异。
本文从组织管理治理结构的角度分别对新加坡公积金养老保险制度和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组织管理效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加坡公积金养老保险制度的组织管理的借鉴意义以及完善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组织管理的治理结构提出了建议。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回顾新加坡公积金制度是政府立法强制个人储蓄、采取完全积累模式和集中管理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
也就是说,新加坡建立的是以个人账户为标志,强制储蓄的保障模式。
该制度不仅解决了新加坡的养老难题,而且对新加坡的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现在通常被认为是东亚乃至世界范围内养老保险制度成功运行的典范。
对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的研究,从现有的文献来看,主要集中在公积金制度的基本内容、基本功能、筹资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稍为深入的研究涉及到对这种制度安排、政府干预以及效率的分析。
但对新加坡公积金这种养老保险制度的组织管理的治理结构及其管理绩效的分析的文献却相对稀少,不能不说是理论研究的一大缺憾。
分析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的组织治理结构及其绩效,透视这种管理组织结构安排的制度背景,这是值得认真关注的问题。
对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组织治理结构蕴藏着重要的意义。
1997年我国正式确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对这一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不论在理论上和政策上如何界定或者争论,但在实践过程中,政策的执行者实际上是默许了现收现付统筹账户基金应负担“转制成本”的职责,由此导致了统筹账户对个人账户的透支。
因此,这种模式被一些学者称为“统账结合、混账管理、空账运行”的模式。
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带来许多问题,对中国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构成了极大的潜在威胁。
对于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理论界提出了通过把“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分账管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管理思路。
从目前把握的材料来看,研究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管理问题,早期文献主要集中在对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保障覆盖面窄、基金来源相对不足、企业负担比较重、保障功能相对低下等方面问题展开讨论。
现在,由于养老保险分账管理已经提到日程上来,因此对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账化管理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研究的热点问题。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研究的侧重点也主要集中于如何去做实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基金如同管理和运营、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策略以及保值增值等问题。
对于组织管理模式和监管模式,在目前已有的少量研究文献中也充满着不同的看法。
有学者提出可以设计基于市场化调节的组织管理模式和监管模式圆;也有的学者从非营利组织的角度提出了要建立一套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相对应的“非营利法人治理”结构的设想。
上述这些研究成果大多从组织体系的外部找出了养老保险管理面临的新情况、个人账户基金运行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据此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政策建议。
但是,对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组织管理方式和管理绩效的分析和研究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一个组织体系运行效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外部条件的影响,也取决于组织内部协调机制的影响。
对于一个制度运行效率的理解,仅仅分析外部因素而忽视对组织系统内部的分析是难以全面客观看到整个组织系统的运行效率的。
其次,笔者认为,养老社会保险管理面临许多问题,根源之一是没有系统地理解治理结构与组织的关系。
中国的养老社会保险的管理仍处于组织治理结构的无序状态,没有充分运用组织的系统协同能力,其典型特征是部门设置随意,职能边界不清,业务流程不畅,责权关系重迭,缺乏部门之间的系统协调。
在这种组织治理结构状态下难以达到理想的组织目标。
第三,我国养老社会保险的管理组织大多数不是战略导向型的结构。
由于组织管理的理念淡漠,不能按照有效性整体实施架构,形成基于战略的组织治理结构,因而也就无法按照战略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形成稳定的核心业务和有效的管理模式。
尤其重要的是,环境一旦发生变化,缺乏内在自我变革能力的组织治理结构无法适时进行调整与变革,只能以不变应万变,最终导致整个组织管理的低效甚至失效。
实现统筹账户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开管理,个人账户实账化运营的管理方式,必将对原有养老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和组织管理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何适应这一变革来调整组织管理方式,最终以比较小的社会成本来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组织目标,这是一个值得及时关注的重要问题。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拟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对新加坡公积金制度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组织治理结构在理论上尝试作一分析。
二、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的组织治理结构及其绩效分析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的高效运行是在法律的规制下进行的,公积金制度运作的法律依据是1953年通过的“公积金法令”。
同期成立的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是公积金制度的管理机构,它是隶属于劳工部的一个具有独立的、具有半官方性质的管理机构。
中央公积金局只是一个行政机构,负责公积金的行政管理,公积金的具体运营是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投资运营。
公积金局的组织治理结构如下图1—1所示:新加坡通过中央公积金局对公积金进行统一的企业化管理。
从内部组织结构来看,中央公积金局设立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劳工部部长委任,理事会向劳工部部长负责。
理事会有领导成员9人,其中政府代表、雇主代表和雇员代表各2人,由教授、专家、博士等所谓“中性”人士组成的代表3人。
理事会下设主席1人。
在理事会领导下设具体管用机构,设总经理1人,直接管理副总经理和内务审计部,副总经理之下设立五部一处;即雇主服务部、成员服务部、计算机服务部、团体服务部、财政部和人事处。
中央公积金局通过该管理机构对公积金进行管理。
尽管中央公积金局在财务上和行政上拥有自主权,但总统有权审核中央公积金局的账目。
从其组织管理的治理结构来看,这种治理结构仍然属于英美传统式的“所有者至上”的组织管理治理结构。
它的特点在于即使存在经理人员掌握实际的经营管理权的现象,由于所有者拥有经理人员的选聘权利,因此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就等同于追求所有者的财产价值最大化。
这种组织管理的治理结构尽管有其内在不足,但其组织管理的绩效仍然表现出突出的地位。
第一,在这种组织管理的治理结构中,中央公积金管理局作为全体公积金所有者的受托人,一方面通过契约制,避免营办商的经营风险转移到公积金计划参与者身上;另一方面是规定了养老金可以投资的都是信用等级比较高的资产,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公积金计划参与人的最低回报。
新加坡这种全新的“个人账户”的保险模式,不仅确保了公积金所有者的养老保险收益,而且给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减轻了政府的压力。
比如,1995年新加坡国民储蓄总额为GDP的51%,其中公积金占国民储蓄总额的93%。
这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可靠的、源源不断的建设资金,而且有利于国家搞好宏观经济调控。
第二,在这种组织管理的治理结构中,由于新加坡拥有一个高效的政府,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公共管理机制。
在这一良好的制度环境下,公积金管理局尽管管理着规模庞大、利益主体众多和服务项目烦杂的公积金保障系统,但没有把公积金管理局变成一个可怕的官僚衙门,而是以其精明能干、健全的职能、科学的管理及其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组织管理的高效率。
第三,从公积金管理的组织治理结构模式可以看到,由于公积金管理局只负责行政事务,公积金的具体运营是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投资运营,这就使得公积金能够以一个恰当的身份进入资本市场,从而确保公积金的保值增值。
第四,从组织的治理结构来看,由于公积金管理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公积金从汇集、运营、储存、结算到雇员利益的获得,都独立于政府财政,因而,政府财政的丰歉对公积金没有直接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政府无权动用公积金去弥补财政可能存在的赤字。
第五,在公积金制度中,由于明确了政府在养老保险中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政府以自身实际持有的资产储备作为公积金的担保,政府财政负有担保偿还公积金的义务,这就保证了公积金制度的良好信誉。
由于制度本身确保了制度的安全性(到期可按照约定支付),有利于保证公积金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保障层面。
第六,从公积金管理的组织治理结构的内部机制来看,由于公积金所有者(stakeholders)代表了不同利益团体的利益,他们对组织管理治理结构的影响不是通过政府的直接规制,而是一方面通过政府立法间接规范秩序,为组织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部分公积金所有者代表通过直接介入组织管理的决策机构,参与组织的战略制定,以此来保证公积金所有者自身的利益。
三、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科层制组织管理的绩效分析(一)基于科层权力关系的养老社会保险组织管理绩效分析我国原有的养老社会保险的组织管理的治理结构是一种以垂直分工为特征的组织管理体系。
它通过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权力层次进行设计,在组织的不同角色之间形成一种上下(2)这种结构依然无法彻底解决由于垂直分工所导致的分权所形成的可控制性难度增大的问题,而且,由于水平分工所带来的部门主义倾向不断加重的问题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3)在这种治理结构所体现的新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一,由于政府职能机构的代理具有强制性,没有退出机制选择,因而降低了职能管理机构规避错误、提高效率的激励能力,结果是职能管理机构损坏个人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其二,由于政府职能机构的代理具有多层级性,出现了政府——养老社会保险职能机构——社会公众以及其它社会组织之间的多层级委托代理关系。
在这里,“政府和政府职能机构要兼顾上游委托人、下游代理人和自身三重利益目标,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等多元化目标共容的难度大”。
其三,作为初始委托人的公众的行为能力弱化,政府职能机构的强制代理又使得公众没有选择机制和退出机制,社会共同体规模庞大,成员众多而分散,具有人多势不众的特点。
这不仅削弱了公众行使监督的激励,而且由于缺乏监督或无效监督而导致政府职能机构组织管理行为随意性的加大,从而导致整个组织管理的低效率。
四、基本结论(一)组织管理的制度背景不同导致管理效率的差异新加坡的公积金养老保险制度是建立在人口少、城市化程度较高、市场化发展较为成熟的条件下的一种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其高效率的源泉在于规范化的法律制度和统一规范的政府行政运行机制。
在这种制度背景下,公积金的管理和运行是在规范化的路径上进行的。
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城市化发展程度低、市场化成熟程度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自然会受到相应的制约。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新加坡的公积金养老保险制度几十年来一直保证了个人账户所有者的收益。
而我国的养老保险不仅地区养老保险收益有较大的差别,而且由于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的混账管理,导致统筹账户对个人账户的透支,从而导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使得养老保险制度背负上巨额的转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