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学案

合集下载

《苏武传》的导学教案

《苏武传》的导学教案

《苏武传》的导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苏武传》,使学生了解苏武的生平事迹,感受他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

2. 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领会作者通过人物塑造、情节安排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3. 学习苏武在面对困境时,坚守信仰、不屈不挠的品质,激发学生培养自强不息、勇敢面对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了解苏武的生平背景,掌握《苏武传》的基本情节。

2. 分析苏武人物形象,探讨他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3. 品味文章中的精彩词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4. 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苏武精神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苏武的生平事迹、《苏武传》的艺术特色、苏武精神的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分析苏武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人物塑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苏武传》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苏武的事迹,提炼出他的精神品质。

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苏武精神对当代的启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武的生平背景,引发学生对《苏武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苏武传》的基本情节,总结苏武的精神品质。

3. 课堂讲解:分析苏武人物形象,讲解作者通过人物塑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探讨苏武精神对当代的启示。

5. 总结发言: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苏武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苏武的精神内涵。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苏武传》的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课堂讨论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苏武精神的认识和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苏武传》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苏武的生平研究、古代文学评论等相关书籍和文章。

苏武传 学案

苏武传 学案

10. 会(恰逢)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 中;
11. 及(以及 )卫律所将(率领)降者; 12. 阴相与(暗中相互一起)谋,劫单于母
阏氏归汉; 13. 会(恰逢 )武等至匈奴; 14. 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拜访)胜曰; 15. 常能为汉伏弩(弓 )射杀之; 16.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受到)其赏赐;
2.选出“且”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 一项( C ) 例句:身且死,何以货为?
A.犹且从师而问焉 B.且庸人尚羞之 C.年且九十 D.且陛下春秋高
3.翻译: • 汝愚之甚,蔽之甚! 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 • 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你是最善于游泳的,今天怎么落在后面
了呢? • 身且死,何以货为? 自己都快要死了,还要钱才干什么呢?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 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 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 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 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认为……壮。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出使
• 发:方欲发使送武等 打发 派送
•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起事,动手
•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出动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暴露
• 须发尽白
头发
• 使人发书至赵王 送
• 当:汉亦留之以相当
抵押
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应当
• 副有罪,当相坐 应当
• 会:会武等至匈奴 会论虞常 会同
恰逢
武父子亡功德 “无”,没有。
亡:通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衿:通“襟”,衣 襟,
决:通“诀”,诀别。

苏武传教案7篇

苏武传教案7篇

苏武传教案7篇文言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囊萤夜读》。

3.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体会人物美好的学习品质。

培养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培养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说说你们知道哪些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

(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牛角挂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则古人刻苦学习的动画片。

(视频播放动画片《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篇文言文。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囊萤夜读》。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第一则)1.人物简介:车胤(yìn)(约333年—401年),字武子,湖北公安县人。

东晋大臣。

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后为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逼令自杀。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查工具书正音正字。

3.出示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恭(gōng)勤(qín)焉(yān)4.出示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囊萤恭勤博贫焉点拨:“囊”,上中下结构;“恭”,部首是“”,不要错写成“水”或“氺”。

“勤”左下是两横、一竖一提,不要写作一横、一竖、一提。

5.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既正确、流利,又有节奏。

(1)朗读提示: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自己读,同桌互读。

三、讨论,理解文言文大意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学,再小组讨论。

教师明确要求:(1)默读文言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预设:(1)得:买得起。

盛:装。

以夜继日:与我们今天常用的成语“夜以继日”的意思相同,都是指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的时间,日夜不停地学习,该成语出自《庄子·至乐》中的“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

第12课 苏武传学案

第12课 苏武传学案

编者:刘晓斌审核:使用者:高一年级时间:周
1
春我开口,我表达。

我交流,我收获!
第12课苏武传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加强朗读,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疏通文意。

2、摘录自学难点,组内交流互助解答
3、将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难点归纳到小组长处,由学科班长统一整理,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究。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作者;
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结构
一、走近作者:
二、写作背景
三、【知识链接】:
四.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确认以下字词的读音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
一、熟读课文1-2段
问题探究:
2
发展学生个性,追求教育品质!
高一语

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
课后反馈训练。

高中语文《苏武传》导学案(二)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苏武传》导学案(二)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苏武传》导学案(二) 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 在读懂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和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2. 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3. 领会文章蕴涵的精神,概括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在对比中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一、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二、走进文本,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 象。

思考探究:班固是怎样用对照、映衬的手法塑造主人公形象的?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题。

初,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子孙)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

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天下害之, 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 至亡。

”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

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囱),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灼烂者 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 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

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 灭之败。

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

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 右。

”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后车骑将军 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

及光身死。

而宗族竟诛。

故俗传之曰: “威震主者不畜。

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 (《汉书•霍光传》)1. 句中加点词语解释 有误的一项是:() A.霍氏秉 权日久 秉:执掌 B .天下害之 害:陷害 C.客有过主人者过:拜访D.威震主者不畜 畜:容()②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②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②凡四方之士未有不过而拜且泣者3.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与其他三句 不同的一项是:()A. 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班次:组号:姓名:【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理清文章的叙事脉络,感受苏武的人物形象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学习他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的精神。

【学法指导】预习课文,标记生字词;小组讨论交流疑难问题;归纳总结知识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人物品质。

【重、难点】1. 重点: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理解苏武的人物形象及其精神内涵。

2. 难点:体会文中复杂的历史背景对人物命运的影响;理解苏武坚守信念背后的文化意义。

【课前检测】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栘中厩(yí)(jiù)且鞮侯(jū)(dī)缑王(gōu)昆邪王(hún)(yé)浞野侯(zhuó)阏氏(yān)(zhī)左伊秩訾(zǐ)旃毛(zhān)啮雪(niè)牧羝(dī)廪食(lǐn)节旄(máo)2. 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武帝嘉其义(赞许)(2)因厚赂单于(赠送礼物)(3)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暗中)(4)武复穷厄(陷入困境)(5)会论虞常(会同判定)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B.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C.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答案:D【知识链接】二、历史背景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汉武帝时期,双方战争频繁。

苏武出使匈奴的时候,正是两国关系微妙的时期。

匈奴单于一方面想与汉朝修好,另一方面又不甘心臣服,所以在对待汉朝使者的态度上也是摇摆不定。

这种复杂的国际关系背景,为苏武的出使和他后来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三、真实事情:我有一个朋友,他特别喜欢历史故事。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历史博物馆,里面有很多关于古代外交使节的展览。

他看到那些古代使节在异国他乡面临各种艰难险阻,却依然坚守使命的故事时,特别感慨。

《苏武传》教案(通用8篇)

《苏武传》教案(通用8篇)

《苏武传》教案(通用8篇)《苏武传》教案篇1(6712字)【学习目标】1.积累和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文言文语感。

2.学习苏武不惧威逼利诱,坚守节操、不辱使命的爱国精神。

学会辩析评价历史人物。

【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和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和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

难点:学习传主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不屈信念,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武,汉武帝派去出使匈奴的使者。

《苏武传》通过叙写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后,与匈奴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颂扬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而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归纳总结本课的重点文言词汇、语法知识。

二、精讲点拨归纳总结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句意: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句意: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句意:掘野鼠、收草实来吃。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句意: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句意: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句意:法令随时变更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句意: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句意: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句意: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12《苏武传》学案(2)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12《苏武传》学案(2)

《苏武传》学案【探究案】【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苏武的性格特征,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一)分析人物,总结手法。

1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2.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3.仔细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分别总结张胜、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4、总结文章塑人物的艺术手法。

(二)能力提升假如你正在面对苏武所面对的局面,作为汉使出使匈奴,匈奴有骄横的单于,你的一个糊涂的部下参与了匈奴亲王的谋反,身为汉使的你会怎么做?你要怎样处理这种复杂的外交局面?运用你的智慧,结合你平时知道的历史和外交知识,看你能否做一个比苏武更加出色的使节。

请以《假如我是苏武》为题展现你外交家的风采。

【训练案】一、基础知识1.填空。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2.给加点字注音。

昆邪..王()()且鞮..侯()()阏氏..()()煴.火()左伊秩訾.()浞.野侯()丈人行.()缑.王()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A.前后十余辈.。

(批)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辈)C.因厚赂.单于。

(贿赂)D.召苏武受辞.。

(供词)4.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何以女为见?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

D.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5.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

)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高二语文下册《苏武传》教案

高二语文下册《苏武传》教案

高二语文下册《苏武传》教案《苏武传》是一篇描写古代名将苏武的故事的文章。

在本文中,苏武一步步克服生命中的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伟大的军事将领。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这篇文章,引导学生了解苏武为何如此出色。

例子一:勇气与毅力苏武在与匈奴作战中受了重伤,但他毫不气馁,坚韧不拔。

在未经医治的情况下,他坚持不懈地前进,终于跳进冰冷的河水里。

他不幸被困在冰山之上,但他不放弃,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这一点表明,苏武具有无比的勇气和毅力,能够克服生命的重重困难。

例子二:智慧和信念苏武在匈奴的监狱中受苦受难,但他并没有在痛苦中放弃自己的信念。

他使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匈奴人交涉,最终使它们得出一个合理的观点。

从这一点上看,苏武非常理智,具有智慧和信念。

例子三:人格和品质苏武在与汉武帝见面时,坚持使用最高的敬意来表示对自己的尊重。

他的举止大方而友善,使他赢得了汉武帝和大臣们的尊敬和赞扬。

这说明苏武非常注重个人形象建设,并积极发展良好的品格和人格。

这是苏武成为名将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这三个例子表明苏武是一个非常勇敢、智慧和有品格的人。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苏武在不同情况下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素质。

在学生将来的生活中,这些品质无疑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除了上文提到的三个例子,还有其他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的要点。

例子四:团队合作和领导苏武在匈奴俘虏的监禁中发挥了领导作用。

他鼓励其他俘虏振作精神,互相帮助。

虽然他们在寒冷和饥饿的困境下度过了几个月,但他们通过合作和帮助彼此,最终生存下来。

苏武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值得学生学习。

例子五:坚守正义和奉献精神苏武是一个有大爱和奉献精神的人。

他在王朝时期为人民效力,不断争取民生福祉和社会正义。

在监狱中,苏武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并抵制匈奴提出的诱人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苏武的正义感和奉献精神非常显著。

这也是学生们可以从苏武身上学到的一个重要课程。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苏武故事的分析,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历史人物所表现出的各种素质和品质,如勇气、毅力、智慧、信念、领导、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等。

2022年度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五篇

2022年度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五篇

2022年度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五篇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大全篇一一、导入新课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

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

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教学过程(一)传记写作的要点(幻灯展示:范曾《苏武牧羊图》)幻灯片中对于苏武只有一个解释:前140—前60,同学们,你能从中读出什么信息呢?苏武活了80岁。

而本文,作为一篇传记,写了苏武多少年?有没有写80年?写了19年。

这19年每年都写了吗?没有。

问一个写人物传记怎么写的问题。

写人物传记,要不要把这个人物的一生列成一个大事年表?要针对人物身份抓住关键情节来写。

写苏武,他是一个使臣,要抓住他在出使之时遇到特殊变故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通过这些突出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

这是一种传记写作的方法。

也是文学创作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归纳主要故事情节班固虽然是个史学家,但他在写苏武时花尽了心思,80年,没有写太多,对苏武的身世,只有一处交代,只在文章开头交代,“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整篇文章侧重写他出使匈奴这19年的艰辛历程。

在这19年当中,没有一年一年地写,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样的核心事件?(遇到了意外之变的时候,面对劝降时他是如何表现出的。

因此,整个传记的重心在哪里呢?发生叛乱是个意外之变,在这时,苏武是如何表现的呢?)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板书: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这三个情节构成了苏武人生当中最精彩的篇章。

(三)通过问题归纳苏武形象及精神特质A.讲解“自杀”情节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思考1、如何理解苏武的两次自杀行为?(我们先找到文中关于自杀情节的描写。

齐读3、4两节)通过阅读,我们看到,苏武的形象在这两段中是通过两次自杀表现出来的,自杀的情节,在文中是哪几句话?(1)欲自杀(2)引佩刀自刺问一个问题:他在知道这个事情之后,马上就要自杀,那在他自杀之前,留下了什么话?也就是他自杀的原因是什么?(找原文)(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教学设计苏武传五篇

教学设计苏武传五篇

教学设计苏武传五篇第一篇:教学设计苏武传苏武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和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传主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不屈信念,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

2、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精神。

教学难点:评价传主价值意义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了解班固及《汉书》的有关知识,整理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进行文言知识检测;用加小标题的形式疏通情节,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来审视作品人物形象,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评价其积极意义。

3、在学习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于国家、个人于社会的思考认识。

一、导入由“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导入,心灵的抉择决定了生命的坚强与脆弱,高贵与卑贱。

二,品味、鉴赏1、研习三、四自然段问题一:你如何评价苏武的自杀行为?(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国家的荣誉,“见犯乃死,重负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充分体现了苏武以民族尊严为重的气节,表现出他以死殉国的决心。

问题二:面对苏武的自杀行为,周围人各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你如何理解这些反应?“卫律惊”“惠等哭”“单于壮其节”苏武坚贞的民族气节、高尚的爱国情操惊天动地,真正的英雄能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2、研习第五自然段找两位同学分角色进行朗读问题一:卫律是如何劝降的?你对卫律有什么样的评价?卫律劝降,语言直露,惊心动魄。

首先以剑斩虞常和“相坐”的罪名胁迫苏武,又“举剑拟之”,威胁无效,转以荣华富贵利诱苏武,活脱脱一副卖国求荣叛徒嘴脸。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苏武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概括并阐述苏武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入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苏武的坚定信仰和忠诚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

(3)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与用法。

2. 文中人物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 苏武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的概括和阐述。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2. 对苏武人物形象深入分析和评价。

3. 结合现实生活,探讨苏武精神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武传》的作者班固和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苏武精神的现实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要求学生标注生字词,查找相关注释和译文。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感悟。

4. 探究学习:(1)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2)探讨苏武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

(3)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苏武精神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苏武传》全文。

3.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苏武的文学作品或历史资料,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苏武传》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探讨苏武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苏武传(实用教案)

苏武传(实用教案)

苏武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2)了解苏武的历史背景和传世事迹。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苏武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

(2)苏武传世事迹的理解。

(3)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生僻词汇的理解。

(2)文言文的翻译。

(3)对苏武精神的提炼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苏武的历史背景。

(2)引发学生对苏武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苏武的事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3)引导学生探讨苏武的精神品质。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苏武精神的感悟。

(2)组织小组竞赛,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苏武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苏武的文学作品或历史资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苏武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4.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深入分析苏武在匈奴的经历和他的坚守节操。

(2)探讨苏武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政治意义。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利用案例分析法,具体分析苏武的事迹。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交流意见。

关于人教版高中苏武传教教案范文大全

关于人教版高中苏武传教教案范文大全

人教版高中《苏武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苏武传》的基本情节,把握苏武的人物形象,了解古代传记文学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苏武的性格特点,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武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苏武的人物形象分析,古代传记文学的特点。

2. 教学难点:苏武的爱国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武传》的作者班固,以及苏武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了解苏武的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苏武的性格特点,概括其爱国精神。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阐述苏武的形象意义,以及古代传记文学的特点。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苏武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2. 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能力。

3. 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理解苏武的人物形象。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于苏武爱国精神的感悟。

3.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阅读理解、文本解读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如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学生的接受程度等。

2. 学生学习: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对课文的理解、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3.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相关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苏武的文献,如《汉书·苏武传》、《苏武传》注解等,以加深对苏武的认识。

高中语文 第12课 苏武传学案(第二课时)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12课 苏武传学案(第二课时)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单元12 苏武传学习目标1.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2.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

3.掌握文中刻画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1.疏通文意,给每段文字添加小标题,理清脉络。

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2.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

二、自练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栘中()数通使()丈人行()遗单于()阏氏()煴火() 膏草野() 啮雪() 旃毛() 牧羝()纺缴() 檠弓弩() 斧钺()2.名句积累。

(1),何久自苦如此!(2),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合作探究1.苏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匈奴的?2.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3.卫律、李陵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4.为了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作者重点写了什么内容?5.本文典型的艺术手法有哪些?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数:屡次B.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别:离别C.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攀、招供D.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益:更加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B.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D.请毕今日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来时太夫人已不幸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D.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②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B.①武与李陵俱为侍中②汝为人臣子C.①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②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D.①赐钱二百万以葬②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5.下列各句都有词类活用现象,请选择分类正确的一项()①宜皆降之②屈节辱命③单于壮其节④空以身膏草野⑤反欲斗两主⑥天雨雪,武卧啮雪⑦杖汉节牧羊⑧武能网纺缴,檠弓弩⑨扶辇下除A.①②④⑤/③/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②③⑥/①④⑦/⑤⑧⑨D.①⑤⑥/②⑦⑧/③④⑨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苏武传学案答案

苏武传学案答案

苏武传学案答案畔( )旃( )窥( )骑( )仞( )蚱蜢(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2)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但:古义:只;今义:但是。

(3)空自苦亡人之地亡:古义:无;今义:死亡。

(4)信义安所见乎见:古义:表被动;今义:看见。

(5)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古义:无;今义:丢失。

(1)置煴火,覆武其上煴:使动用法,使……燃烧。

(2)稍迁至栘中厩监稍:数量词作状语,稍微。

(3)以状语武状:名词作状语,用……的样子。

(1)见犯乃死,重负国见……乃……,被……才……。

译:等到被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2)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被……提拔/任用。

译: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

苏武被匈奴单于扣留十九年,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苏武在匈奴的遭遇及其表现,概括苏武的性格特点。

与“竟不可得其要领”中“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竟不可得其要领”中“竟”与“竟日自省”中的“竟”都是“最终”的意思。

A.终了,完毕;B.最终;C.竟然;D.整个,从头到尾。

故选B。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解析:A.会权轧祸乱起,以寇贼为端意思是“适逢”,B.衡常思图身之事意思是“图谋”,C.冀时论必当我是意思是“赞赏”,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去职意思是“任职”。

故选A。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A.以/之数十年B.其先/从容之仕C.常思图身之事,未尝/不垂涕自愍D.皆共目之/衡独危言深论。

故选D。

下列各句中与“皆共目之”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皆共目之”是主谓结构短语,与之相同的是C.“冀时论必当我是”。

其他三项均为状语短语。

故选C。

张衡,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位伟大科学家和文学家,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名人之一。

他的学术成就不仅体现在文学、数学等领域,更是在天文学、地理学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张衡的学术生涯,并附上详细的答案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张衡的学术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知识梳理】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②与旃毛并咽之()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⑤信义安所见乎()⑥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⑦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⑧请毕今日之驩()
2.古今异义
①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今义:)②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

今义:)
③位列将(古义:。

今义:。

列:。

今义:)④兄弟亲近(古义:。

今义:)
⑤我丈人行也。

(古义:。

今义:)⑥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

今义:)
⑦独有女弟二人(古义:。

今义:)⑧且陛下春秋高(古义:。

今义:)
⑨武等实在(古义:。

今义:)
⑩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古义:;今义:)
⑾明年,陵降(古义:,今义:)⑿虚心以相待(古义:,今义,)
⒀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古义,,今义,)
3.一词多义
①当
汉亦留之以相当()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副有罪,当相坐()②置
置煴火()置币遗单于()乃幽武置大窖中()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为武置酒设乐()
③亡
其一人夜亡()存亡不可知()法令亡常()
④会
会武等至匈奴()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单于召会武官署()
⑤发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恐前语发()⑥见
见犯乃死,重负国()信义安所见乎()何以汝为见()⑦为
前长君为奉车()子卿尚复谁为乎()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皆为陛下所成就()何以汝为见()
⑧以
少以父任()汉亦留之以相当()以货物与常()
4.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②使动用法
欲因此时降武()
空以身膏草野()
反欲斗两主()
单于愈益欲降之()
何久自苦若此!()
③名词活用
天雨雪()
羝乳乃得归()
杖汉节牧羊()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惠等哭,舆归营()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5.特殊句式
①()句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为降虏于蛮夷()
何以汝为见()
子卿尚复谁为乎()
即某单于,何以复加()
②()句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非汉所望也。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句
见犯乃死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皆为陛下所成就
6、翻译文中句子。

①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②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③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优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

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

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

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

”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

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

”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

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

”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

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

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

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

嘉熙元年,出知常州。

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

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嗓。

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

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

”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

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

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

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

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

帝日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

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③起,民罢于征发,
非所以事天也。

”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

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

”槐每奏,帝辄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注] ①全:南宋叛臣。

②用:重用。

③洊:(jiàn):再度。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槐严遇:对待B.吾属将责之偿责:谴责
C.斩以徇师徇:示众D.麾妇人出麾:挥手使……离去
2.文中“诸生以夜中对”中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倍邻B.王好战,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

他父亲很生气,认为董槐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B.李桢因有人诬陷谋反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机关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的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D.淳祐三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4.请把上面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2)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