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引发了教育界的强烈关注和热议。
核心素养是指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它主要包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文化素养、情感与价值观素养。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教师需要结合核心素养,以语文学科为平台,注重学生的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与价值观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一、发展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中最关键的一项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推理,帮助他们发现文本中的潜在逻辑和深层涵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通过语言思维磨练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培养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掌握知识和技能,行之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来说,教师应该创设各种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语文学科中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水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更好的掌握正确的写作技巧。
在演讲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演讲活动,通过演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来深入理解文本。
三、激发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对新颖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创造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来说,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新颖和独特的思考和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小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表达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育部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结合核心素养导向进行教学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案例某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开展了一堂以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课。
教学内容为《小鹿过河》,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1.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理解并复述故事情节;(2)通过观察图片和文字,感受故事情境;(3)通过故事,培养爱护动物、勇敢乐观的品质。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了一段小鹿跳跃、奔跑的视频,引发学生们对鹿的好奇和兴趣,并提出:“小鹿为什么要过河呢?大家猜猜看。
”(2)复述故事:老师让学生们看图,描述小鹿怎么过河的,并引导学生们说出小鹿的好品质。
(3)学习课文:老师让学生们一起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情境,培养感知力和表达力。
(4)展示作品: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挥,取材生活,设计作品,把小鹿的勇敢故事展现出来。
(5)讨论分享: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3. 教学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图片、故事书籍等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使教学环节更加活跃。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品展示,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并且通过作品展示和讨论分享,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们也积极参与,带着好奇和兴趣,向老师提出问题,增强了课程的交互性和趣味性。
三、分析与反思1.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本堂课采用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以体验、思考和表达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的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学科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使命。
而近年来,以核心素养为理念的教育模式逐渐兴起,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也在不断地思考如何更好地贯彻核心素养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学科素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结合核心素养的概念和要求,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特点出发,探讨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介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方式,并结合案例分析实际教学情况,最终总结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展望。
完。
1.2 核心素养概述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不同学科领域和社会实践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核心技能,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的素养体系。
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信息素养、文化素养等。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核心素养被认为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其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语文学科教学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功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不仅关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帮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
核心素养的引入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促使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语言运用和交流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实现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摘要:现如今,素质教育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核心意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核心声音的发展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在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式,学生成绩不再是教学的“中心”,而是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引言教学计划中的教师应明确培养专业人员的社会需求,并根据国家的要求积极制订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老师们可以在培养学生综合成绩的教学工作中起到积极的影响。
素质教育环境下,社会发展也需要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确保学校在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从而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1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小学语文学科组的核心素养指的是结合了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多个方面的素质,帮助学生健全人格。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和传统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除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之外还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1语言构建,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识文造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通常来说学生需要在识字的基础上遣词造句等等。
教师应加大训练力度帮助学生构建语言,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特定的词语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把握其中的意思,深刻体会词语表达的感情色彩和含义,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2情景再现,提高学生鉴赏能力语文学科主要魅力在于可将脑海中的情景通过语言描述出来,从而实现情景再现的目标。
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提升自身鉴赏能力,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比如在学习诗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并体会诗歌中勾勒的情景,深刻人文美和自然美,有利于学生感受美、认识美并体会美,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革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引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革,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语言知识,更能培养和提升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概述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所应具备并逐渐发展的基本素养。
包括:文化素养、信息素养、思维素养、情感素养、审美素养、学习能力素养和创新素养等。
这些素养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更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语文教学变革1. 提倡探究式学习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呆板,缺乏活力。
而在核心素养教育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教师要通过组织讨论、展示、研究小组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从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强化实践性学习语文教学要注重实践性学习,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知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写游记、作报告、参观展览或博物馆等,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语文运用能力。
3. 打破学科界限,整合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历史、地理、艺术等。
通过整合资源,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拓展视野,丰富语言表达。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4. 注重情感与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情感与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审美素养,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
5. 强化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是一种融合了核心素养理念的语文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变化,语文教育已逐渐朝着注重学科基本素养和核心素养的方向转变,核心素养教育也逐渐被认为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探讨对象,首先阐释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和特点,进而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然后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基于核心素养思想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前言: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施小学语文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如何有效地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希望本文能够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一种新的发展路径,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推动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一、核心素养概述(一)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在当今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这些素质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协作、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这些能力的掌握不仅可以帮助个人成功,也能够为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作出贡献。
核心素养的理念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旨在帮助学生发展这些重要的技能和能力。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核心素养是个人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最准确、最得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从而更好地展示自己,使自己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机会。
2.提高信息理解能力:语文核心素养是个人具有良好的信息阅读与理解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更加丰富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开题报告——试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
开题报告——试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一、研究背景小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奠定学生语文终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好动爱表现自己,语言模仿能力比较强,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性阶段。
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为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得到培养,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及学习习惯的形成,并提升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
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提出文章的研究方向,针对当下国内的研究现状和教育实际,来探讨如何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部分教师仍旧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书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的向学生讲解知识,学生未能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处于较为被动化的地位,对于语文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
而且,较为生硬的小学语文教育,学生的思维较为固定,形成一种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固化教育教学模式,难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学到的只是简单的基础知识,思维方面的能力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更加不能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素养,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二、研究目的核心素养是指在一个阶段内,可以帮助个体实现自我、好好生活并且融入社会的具有关键性和重要性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语文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语文学习习惯。
其中,语文语感是一个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者语文现象(即客体)的敏锐感知能力和迅速领悟的能力;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利于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语文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良好的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
新课标改革下,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学习能力。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改革。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改革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多进行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素养。
其次,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改革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广泛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提高阅读素养。
再次,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
改革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他们多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和写作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最后,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包括学习素养、创新素养、思维素养、人文素养、美育素养和身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阅读素养、写作素养和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样的语文教学改革方案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之一,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基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
一、核心素养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核心素养是指每个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包括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情绪管理能力等。
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审美情趣等。
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通过阅读不同形式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语文阅读教学通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
3. 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理解文本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密切,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信息获取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整理和梳理,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文本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整合,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 开展讨论式阅读教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2021年3期84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高梅媛(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目前,教育领域对核心素养的关注度愈来愈高,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大关键学科,也必须要担起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大责任。
在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中,又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这些内容有一个深入地了解与把握,在此基础上将核心素养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保障学生的健康、顺利成长及发展。
一、核心素养基本概念解读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看出,语文课程开展的主要目标即是增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促使其积累更加丰富的语言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水平。
此外还要确保学生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树立起合作创新的精神,并强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把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继续传承下去。
总体而言,语文课程属于人文学科领域中一门十分基础的课程,必须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培育其核心素养,保证其能够形成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关键品质。
在将来,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更加需要充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体现人才观、语文教育质量观,并从理解、运用、思维和审美四大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
首先,“理解”即语言理解能力,需确保学生可以读懂并掌握文本具体内容,并在知晓文本表述特征的基础上,自主积累优质的语言材料,形成初步语感。
其次,“运用”即语言运用能力,要让学生按照实际语境及任务要求,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的形式来进行流畅的语言运用,保证交流无碍。
再次,“思维”即思维能力,要鼓励学生在阅读和表达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和分析,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逐步构成对事物及语言文学形象的初步认知,树立起基本的评判意识。
最后,“审美”即初步审美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感知汉字之美,培养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学会感悟人性中的真善美,建立基础审美体验。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便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逐步形成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学习、工作和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这些素养不仅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和个人成长所必备的能力,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价值所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基础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和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实践案例分享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如何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兼顾发展综合素养和核心素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整体素养的培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引入核心素养教育,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项挑战。
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并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素养,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如何将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2. 正文2.1 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具备的一系列基本能力和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
这些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他们在未来社会中成功的关键。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语文素质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目标,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提高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根本所在。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中核心素养改革实践研究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它以学生语文学科为基本单位。
在了解了“核心素养”解释的基础上,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科学地组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习的中心,体现学科的特征,关注核心素养,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素养是指包括知识、能力、技术等一个动态的整合概念。
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在小学时期具有较稳定的、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还有就是指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学识修养、行文风格、人文情趣等。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学生们在语文中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主要都依赖于教师的引导。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引导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条件。
语文教师要顺应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在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的方针写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教学体验,与此同时还要持续给自己“充电”,强化巩固自身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建设和语文素养水平的提高。
朗读,不仅仅是我国的传统读书方法,更是一门展现精神世界与表达内心思想的语言艺术。
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能进一步体会语言的内涵,深刻记忆并不断积累自己的语言库,这有助于语言素养的形成和提升。
第一步,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对文章进行自由阅读,经过充分阅读学生才能对文章整体性有所了解,对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深刻体会,并从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只有通过充分的阅读才有所思,有所问,有所体验,并从中享受思想碰撞与拓展的乐趣。
第二步,教师们要有条理的引导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朗读,注重朗读过程的层次性。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将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索、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有效地应用核心素养理念,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研究也将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分析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总结出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通过实践案例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与反思,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以进一步完善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未来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旨在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任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结合核心素养理念,设计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大有裨益。
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从而设计出更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还将分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评价方式改革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评价方式改革引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已不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包括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因此,传统的评价方式亟需改革,以适应这一目标的实现。
现状分析传统的小学语文评价方式主要依赖于纸笔测试,侧重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和一些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存在以下问题:评价维度单一: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忽视了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学习过程忽视:评价主要集中在期末考试,缺乏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关注。
学生自主性不足: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缺乏主动探索和表达的机会。
改革方向1.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为了全面衡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外阅读等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作品评价:鼓励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小论文,开展课外创作,通过作品来展示和评价其语文能力。
自我评价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合作意识。
2. 注重综合素养的形成评价应不仅关注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思维能力:通过开放性问题、探究性学习任务,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设置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发展,如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等。
3. 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反馈机制,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调整和提升:及时反馈: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与表现进行及时、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改进方向。
个性化指导: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关注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
结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评价方式改革,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注重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在炎炎的仲夏,思想的洗礼伴随着七月的风如约而至,学习的脚步也永不停止。
在此,我对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进行了学习。
从资料中我明白了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把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素养双线合一,打破原先单篇教学的模式,可以利用单元教材资源对课文内容进行统整,将其串联成一个小整体,实施整体学习。
在我学习之后,有以下感受和大家分享:随着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我们都知道统编教材采取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形式组成单元内容,我们在教学统编教材时,可以通过单元整体教学,使语文素养在课堂中落实。
一、单元为切入点,奠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统编教材在语文要素中对学生每种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要求是循序渐进的、螺旋上升的。
基于这些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以结合单元导读的提示对每个年段方法和能力进行明确的定位,哪些知识需要讲?哪些知识需要我们以后再讲?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兼顾各类学生,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度关注碎片化,著重联系,前后交叠促发展单元整体教学重在一个“整”字,我想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改变散点割裂的思维方式,关注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和更宏观的思维建构,让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用共进的思维将原先线性的课时打破,整体推进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关注单元中篇与篇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关联。
统编教材每个单元都是由“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习作”等栏目组成的。
在单元的整体教学背景下,我们要注重各部分内容的关联与沟通,以帮助学生发现单元不同内容之间的隐形联系,从而形成教学的合力,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三、高度关注课型,著重方法的指导统编教材中的课文有精读、略读之分,有古诗词教学,有综合性学习等,它们的课型不同,功能各异。
我们可以通过文体整合,打破传统的单元壁垒。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在理解中传承文化,提高古诗词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在综合性实践中,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生活,让阅读材料成为探究学习的资源,感受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联系,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注入文本中,教给学生这一类文章的学习方法。
以“核心素养”引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向
以“核心素养”引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向摘要:教育观念的变化推动着教学方法的变化,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要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养的培养,将他们培养成具有知识素养与道德素养、能力素养的人,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给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生的将来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们必须对这一点予以充分的关注,因此,老师们要积极探索如何培养核心素养,从而为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努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引言:在当今社会,“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推动和深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主题,并成为引领教育改革潮流的一个重要方向。
新的语文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该以培养和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目的。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佳黄金时期。
一、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状况首先,目前一些小学语文课堂上仍有“填鸭式”授课的现象。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听课效率会降低,课堂内容也会变得枯燥乏味,这与新课改的要求相去甚远,无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一些老师忽略了对低年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也是与提高考试成绩挂钩,这将妨碍低年级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导致低年级学生的发展不平衡。
最后,有些老师的教学观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也比较陈旧,不能帮助学生们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生们难以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这也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二、在核心素养的环境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小学生正是对周遭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时期,也是他们自我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在此时期,他们所受的教育将会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限制小学生的想象力,要鼓励他们的思维。
因此,教师应研究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119-2024年第6期(总第382期)教学案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指出了核心素养的导向地位,倡导语文教师将核心素养渗透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区别于传统的单篇文本或单个模块教学模式,是以单元主题为核心,以听、说、读、写多元融合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模式,它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拆解、重构和组合,重视语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为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广阔的平台。
基于此,教师要认清核心素养的导向地位,将其视为语文教学的指导理念,以此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实施和总结,同时将核心素养培养贯穿于学生的单元学习活动中。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意义(一)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基本采用单篇教学法,即在一堂课中仅对一篇文本进行精讲精练。
但是,语文教材中同一单元不同文章的知识点可能是重复的,因此,单篇教学可能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方式相似等情况,从而降低语文教学的效率。
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按照特定的顺序,依据一定的逻辑,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可以有效避免内容重复、课堂教学效率低等情况。
当教学效率逐渐提升,语文教学的总体质量也会有所提高[1]。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他们对未知事物、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单元整体教学比较契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情况,能够为学生打造自主学习、深层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如读写实践活动、综合学习活动等。
在参与多样化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便可发展自主探究能力,并在长期的单元学习中不断强化探究能力。
(三)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特定的主题、逻辑线索等,将同一大概念下的知识组合为一体,并以系统化、组合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过去,小学语文教学主要以知识的灌输为主,注重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仅仅掌握课文的表面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是指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应用能力以及语文表达能力。
语文思维能力是指学生经过语文学习,能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
这包括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归纳等各种思维方法。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的机会。
而在新的教学方式中,学生需要通过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语文应用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注重学生对于课文的默写和背诵,而对于应用上的训练较少。
现实生活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他们能够独立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这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性活动、项目制学习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语文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这可以通过课堂演讲、写作等活动来实现。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摘要: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度逐渐提高。
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学科,除了要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外,要加强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各科的教学中,也成为了教学任务,因此老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就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所以,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提升学生的学习目标,注重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以新课标当中的内容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小学教学的科学性,使小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学生能够获得更加高效的语言结构和运用技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对于小学生来说核心素养可以由思维、鉴赏、理解、以及语言等几个方面构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切忌限制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可以采用教学联系实际的方式,利用小学生生理特点,利用其丰富的想象力,来扩展其思维。
并且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目前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对很多知识理解的不是很深入,因此需要培养其语言能力,加强其对语文文字的应用。
此外教学中,除了对语言能力教学外,还需要对汉字进行延伸,这样即增强了学生的知识,还能提高其鉴赏、理解能力。
2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策略2.1构建语言方法语言作为生活中人们交流共同的重要手段,受到文字的影响,正在不断的丰富语言的内涵,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紧密,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沟通方法。
所以,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教师就需要培养学生自身的构建语言能力,让学生能够合理的运用语言来抒发自身的情感,并且能够很好的让他人所理解,加强沟通自身的有效性。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需要。
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核心素养是什么?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本领。
如:思维素养、文化素养、信息素养、实践素养、人际交往与合作素养、全球视野与创新素养等。
这些素养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代社会的需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核心素养教育:一、扩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全球视野与创新素养随着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全球视野和创新素养。
为了培养这一方面的素养,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习俗,了解不同国家的科技、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意义,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创新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新闻,关注时事热点,从中了解到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
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
三、综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即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能力。
这需要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中共同努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课外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综合素质。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思维素养是指学生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和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思维训练、启发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等方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合作素养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越来越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改革实践研究素养是一个动态的和整合的概念,是指个体为了健全发展,必须因应生活情境的需求而具备的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或技术能力、态度。
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
具体而言,“素养”是个体基于生活环境的需求,激发其内部情境的社会心智运作(包括认知、技能、情意等行动)的先决条件,以获得知识、能力与态度。
核心素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核心素养强调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都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
包括:沟通、表达和分享;欣赏、表现、审美及创新;运用科技及资讯;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主动探索和研究;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规划、组织与执行;终身学习,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
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品德修养、思想观念等内容。
这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
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素养具有的特征:综合性;生成性;体验性;时代性。
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
语感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
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它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利于语文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
语文学习习惯是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
学习方法与习惯既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的原动力。
教学方式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有效的教学方式包括观念性的方式及其与物质结合的技术性的方式,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相比更是上位的东西,它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它的转变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只有这两种方式统一才会引起教学方式的真正变革。
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本研究中的教学方式改革是根据课堂教学活动协同性的特点摈弃知识灌输的教学,潜入儿童内在的思路与见解,重视探究客观的现象世界,着力于如何刺激儿童的求知欲,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与教学过程得以最优化。
改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主义学习为组织同他者的互动合作,发现并基于能力与学力的差异,组织全员参与学习,指导集体思维。
教师不再追求如何有效实施预设好的教案,而是寻求如何让儿童打开未知世界,把学习同儿童自身生活方式的变革联系起来。
让学生进入对话性学习的维度:第一维度,与客观世界的对话,这是认知性、文化性实践。
第二维度,与教师、伙伴的对话,这是人际性、社会性的实践。
第三维度,与自身的对话。
学习者不仅与题材、教师和课堂上的伙伴进行对话,而且也与自身对话,在形成自我身份的同时,实现学习。
这是内在的、存在性的实践。
教师以儿童的困惑、差异、认知冲突为契机引出他者的应答,构筑对话性关系的实践构想。
改造儿童的学习方式,从竞争性的个人主义学习转型为合作性的集体主义学习。
让班级的每一个成员获得共同理解、集体体验的过程,使每一个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
基于核心素养研究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改革实践研究就是基于课程标准,以小学语文学科为单位,在深刻了解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的多元理解的基础上,征求学生、家长、教师、社区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核心素养的内容,在对语文学科本质深入钻研的基础上,确立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并以此为根据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改革,突出学为中心、体现学科特征,从单纯重视知识传授转向关注核心素养的形成上来。
基于一系列科学、真实、较大规模的信息采集检测和数据分析验证的基础上,形成行之有效的小学语文教法、学法改革的框架,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谈谈语文核心素养当前规划未来教育发展时,“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什么是核心素养”与“如何培养核心素养”这个方面的研究需求,不是来自学科内部的,而是在强调未来教育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时,客观要逾越的一道屏障。
我们日益认识到,教育不是万能的,却在影响人的未来学习与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而,的确有必要厘清,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可以做些什么,最需要做些什么。
“素养”一词的内涵太大了,不是教育一己之力可以达成的。
因而,教育需要聚焦在“核心素养”上。
这决定了,就教育规划而言,需要落实在人的培养上,即体现人本的需要与时代发展中社会之于人才的需要。
换句话说,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意志需要什么样的人,教育就应该为此付出努力。
语文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责任就是要为教育规划课程需要完成的总体目标而承担一部分任务。
基于学生未来发展,以及其学力基础,要规划语文科的教学目的,这构成学科核心素养。
在这个独立学科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融入学科意识,即自然需要以独有性,来让语文科素养区别于其他课程。
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需要双核的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以语文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
研究语文科素养,要突出几点:一是,着眼在现代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失掉现代属性。
现代人处于一个特殊人际活动圈子,其文化特征是鲜明的。
具体说,是现代人聚集起来,过着现代生活,推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他们渴望发展的也是基于现代文化而重新塑造新文化。
现代人与现代社会,这个特定环境决定了语文教育所塑造的人,也应该具有现代文化特征,在语言表达、思想价值、思维方法上都要打上这个“现代化”的烙印。
语文教育的这个“现代性”,体现在阅读的语料、认知价值、语言交流、主流价值观等很多方面。
传统语文与现代语文在五四运动和葵卯学制下的教育都曾经画过界:现代语文,以学习白话文为主,演变而今,在于学习典范的现代汉语;这个语文不是限于国学的,传统的,历史的,而要前瞻未来,本着世界眼光,学习多元文化;这个语文的学习,也需要在注重语感的积累同时,更加重视在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有效性;这个语文所塑造出来的人,要能够较好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积极构造现代生活的价值观与行为规则。
二是,着眼于语文科的独有特点,体现学科基本学习属性。
语文是语言学科,就人才类型而言,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其培养人的特长也归入语言领域。
语文人,一定是具有语言优势的,进而发展文学水平、文化水平等。
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画出界限来,这个课程到底要学习什么?不要让语文老师变成一个全能选手,什么都教。
这门课程也不可能不所不包。
语文教什么,这是一个老问题,却无法解决。
语文学习的核心圈,即内核是语言层次。
这个层次的语文,较多关注词汇、句子、修辞、语法等。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要由此起步,语文姓语,也要做好这个本分的事。
第二个层次是文章与文学圈子。
也就是语言具备了完整形态的表达,具有了结篇的意义。
这就是说,语文科的学习,也把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全世界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作品都包容进去了。
文章里包容的东西一下子丰富起来,诸如人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价值观等都要包括在其中。
而且之于优美语言的审美就变得重要的。
文学的意义就在于,把人类最美好的语言,最美好的情感,最美好的思想等一并装入文章呈现给大众,成为教育的样本。
这个阶段的学习对于发展人的典范语言起重要作用。
第三个层次是文化和哲学层次。
这需要在一个人有了很多人生阅历和基础性的社会认知之后,才可以启智。
这个学习可以延后一点,作为语文科素养发展的后续事情。
语文科读久了,或许其人的文化滋味就显著起来。
读书、写作,这是语文科的本质性的行为表现。
过去如此,今后还会如此。
在语文科学习中,也不要失去母语文化的土壤,古代的经典作品不要排斥。
这也是今天我们强调文化传承的基本意思。
只是文化的学习是延后的事情,在孩子语言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太多灌输过去的书本和所谓的文化。
非要在人的思想奠基之后,有了多维思考和辨析能力之后,才可以把传统文化里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剔除出去。
三是,着眼在核心素养,不要过于泛化,超出学科实施力量则就成为学科实现不了的目标。
核心素养,与素养不同。
在内涵上都是谈素养,可是加上“核心”,就保留了最重要的东西。
语文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过去做过很多总结,在知识教学时代,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知识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
现在看,有一点狭隘了。
之后,大家普遍接受行为要点的概括,表现为:听说读写思。
听说读写是四种能力,后来觉得思考也是语文科不可或缺的,就补上“思”这个重要行为。
这些是能力要点的核心。
素养的开口更大一点,而且除了装入知识、能力之外,还需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
我们要注意的是,在核心层次,谈知识核心、能力核心都没有问题,进一步延展到文学、文化、以及人文化的时候,很容易收不住口。
过去语文科教学越界的时候很多,上成政治课有之,上成历史课有之。
现在文章的内涵扩展了,新闻、说明文、科技文,各类应用文进来了,于是一些课堂开讲医学、宇宙学、科学知识等。
还有的老师,在语文课,与学生大谈人生观、价值观,似乎在上哲学课。
语文科一定要守住语言学习、据于文本,这就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其他都是从这里长出来的。
在高学段就增加一些,学习能力强的人都多涉猎一些。
而且,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发展,不能逾越生活基础、思想基础。
没到那个岁数,缺乏那个阅历,缺少思考力,则其语文的认知总是到不了你要他去的地儿。
四是,基于不同的学段,结合教学发展,进行素养发展的层级化设计。
基础教育,分出三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在语言学习上,也分出初级语文和高级语文两个阶段。
初级语文,要过说话关,重视口语训练,重视语言的交际性。
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个初级阶段非常明显。
在高级语言阶段,增加了文学的学习,语言的艺术化要求提高了,需要了解这个文化圈子里的人怎么想事、怎么做事。
英语学习还要有专业英语,这与英语国家在科技发展上具有领先优势,而很多专业词汇,在生活中不常用而在科学学习中离不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