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考试题 (2)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00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2.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A.社会性B.历史性C.系统性D.实践性4.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运动的()A.必要准备B.外在表现C.一种特殊状态D.一种必然结果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A.客观性B.无限性C.方向性D.一维性6.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A.主观反映B.歪曲反映C.虚幻反映D.正确反映7.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认为()A.世界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原B.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主观精神C.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D.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客观精神8.“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是一种()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朴素辩证法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A.同一性B.普遍性第 1 页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11.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A.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12.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A.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C.实践与理论的关系D.国体与政体的关系13.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14.概念、判断、推理是()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5.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不同于理性认识的特点的是()A.形象性B.间接性C.全面性D.主观性1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A.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B.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C.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D.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7.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可以()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D.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1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19.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A.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B.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C.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D.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2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是()A.阶级性B.继承性第 2 页2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A.维护社会安定的机关B.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机关C.阶级压迫的机关D.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22.在经济社会形态的范围内,有两种基本的划分方法,它们是()A.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划分法B.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划分法C.进步社会和落后社会划分法D.五种社会形态和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23.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D.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24.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之间()A.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B.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C.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D.社会分工中的不同角色25.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争取民主自由问题B.争取人类解放问题C.争取公平正义问题D.夺取国家政权问题26.从本质上看,科学是()A.知识的理论体系B.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反映C.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D.一切知识的总汇27.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就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这是因为()A.杰出人物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B.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C.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D.杰出人物既有功绩又有错误2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B.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29.从总趋势上看,人类历史发展是()A.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B.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C.有时前进、有时倒退的过程第 3 页D.有时进步、有时落后的过程30.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A.从现实的人出发B.从抽象的人出发C.从经济的人出发D.从政治的人出发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吉林省通化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二)一、单选题(2分×20=20分)1.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B、生产关系的性质C、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D、上层建筑的性质2.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阶级斗争B、改革开放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4.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5.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6.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A、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B、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C、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D、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7.在人的依赖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A、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进行的B、是在完全自由平等的社会关系中独立进行的C、是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D、是在人与人的普遍联系中进行的8.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A、最高标准B、唯一标准C、必要标准D、价值标准9.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
它包括()A、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B、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C、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D、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
人生意义1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两种不同的道路B、两种不同的状态C、两种不同的方式D、两种不同的结果二、多选题(5分×6=30分)1.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D、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E、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2.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3.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4.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A、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C、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D、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E、科学技术把生产力各要素组合成现实生产力的功能明显加强5.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的有()A、人之初,性本善B、人的本性是自私的C、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D、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E、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6.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正确态度的有()A、全盘否定,划清界限B、基本肯定,积极继续C、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D、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E、具体分析,批判继承三、简答题(30分)1.简述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二)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4.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这是一种()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6.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A.广延性B.持续性C.绝对性D.规律性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8.《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
这是一种()A.朴素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12.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风来雨至B.冬去春来C.摩擦生热D.电闪雷鸣1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1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第二章
一、选择题 I :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A. B. 反映论的观点C. 辩证观点D. 唯物的观点2.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是 (C)B. 具有适应环境能力的人C.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D. 具有创造能力的人3.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和实践的客体是 (D)自然界C. 客观世界D. 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4. 恩格斯提到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 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一观点说明 (A)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 实践使认识具有科学性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 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
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
这表明 ( B)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在于 (D)A.B. 前者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后者是认识的高级阶段C. 前者的源泉是实践,后者的源泉是书本知识D. 前者是自己亲身实践得到的认识,后者是从他人那里 (包括从书本中) 得到的知识7. 从根本上说 , 认识的唯一来源是 ( A)A. 社会实践B. 感性认识C. 客观世界D. 理性认识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A. 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9.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一一离开实践的思维一一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2
一、单项选择题1、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2、历史唯物主义是(C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3、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B自然规律是自发的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得到实现的)4、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是(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6、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8、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B生产工具系统)10、社会形态是(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1、阶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B经济范畴)14、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A人们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15、社会革命根源于(A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7、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性质的直接表现是 (D政府实施资产阶级意志的政策)18、从意识主体的角度,社会意识可以划分为 (B群体意识和个人意识)19、在社会意识形态中,最直接反映和作用于经验基础的是(C政治法律思想)20、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22、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D人的社会关系)23、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是坚持(C群众自己解放自己)24、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C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5、在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离经济基础最远的是(C哲学)27、社会结构的内涵是指社会的(D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意识结构)二、多项选择题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生产方式 (ABCDE) A.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B.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C、状况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D.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E,制约着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和影响的大小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 (ABCDE)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不平衡C.社会意识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三、辨析题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套试卷共四道大题,满分100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单选(共30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答案1、D2、D3、B4、C5、B6、C7、B8、C9、D 10、C11、C 12、A 13、D 14、D 15、B16、B 17、B 18、B 19、B 20、C21、B 22、A 23、C 24、D 25、B26、C 27、B 28、C 29、D 30、B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机械学B.地质学和胚胎学C.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2.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C.否认静止的存在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3.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4.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 )。
A.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B.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C.质是内在规定性,属性是外在表现D、质是相对稳定的,属性是绝对不变的5.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A.劳动对象系统B.生产工具系统C.信息传递系统D.能源动力系统6.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 )。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B.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C.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7."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这是一种( )。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8.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题库(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01一. 单选题(共40题,共40分)1.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1分)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标准答案:C2.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输出是( ) (1分)A.商品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B.商品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D.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标准答案:C3.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1分)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标准答案:A4.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1分)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标准答案:D5.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体现了( ) (1分)A.根本性的质变B.单纯的量变C.质变过程的量的扩张D.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标准答案:A6.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1分)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标准答案:C7.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 (1分)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标准答案:B8.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1分)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历史上没有产生明显影响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没有反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标准答案:B9.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剥削,是由于它( ) (1分)A.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D.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标准答案:A1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 ) (1分)A.生产不足的危机B.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买卖脱节的危机★标准答案:C11.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1分)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动与静止的辩证法★标准答案:B12.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1分)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标准答案:C13.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 ) (1分)A.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B.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标准答案:A14.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答案一律填在第二大题后面的表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哲学是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吾心便是宇宙 B.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外无物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4、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运动和物质关系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原因 B.物质是运动的本质C.运动是物质的内在根据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A.时间的顺序性 B.时间的不可逆性C.时间的相对性 D.时间的间断性6、哲学上的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7、“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8、唯物辩证法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中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A.对立统一的观点 B.辩证否定的观点C.普遍联系的观点 D.质量互变的观点9、“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0、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11、下列命题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观点的是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社稷无常奉,群臣无常位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12、割裂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其中一种是循环论,另一种: A.激变论 B.庸俗进化论 C.直线论 D.庸俗唯物论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A.农民播种小麦 B.法官审理案件C.运动员参加比赛 D.演员进行表演14、下列选项中属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的是A.认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B.认识来源于绝对精神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l5、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A.从知觉到表象 B.从判断到推理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6、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是A.众人的赞同 B.权威的意见 C.已有的真理 D.社会实践17、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能动作用的观点,属于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C.诡辩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18、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9、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力的发展 B.道德的进步 C.人的素质的提高D.民主进程的加快20、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指A.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 B.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C.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 D.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多项选择题(答案填在本大题后面的表中,每小题2分,共20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 (2)(2020年7月整理).pdf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B、对症下药C、注意分寸D、实事求是【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邓小平指出:“(),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独立自主D、求真务实【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层次。
A、低级B、中级C、高级D、中高级【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
将社会意识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是从()角度来划分的。
A、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B、对经济基础的关系C、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D、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矛盾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太阳辐射、气温、水分”等属于地理环境中的()。
A、生物资源B、生态资源C、矿物资源D、人口资源【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生态资源,如太阳辐射、气温、水分等,它们不依人类意志为转移,可以长久使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试题(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此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选出的答案代号填在答题纸相应题号上,否则不给分。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了解的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2、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是()。
A、与时俱进B、对立统一C、普遍了解D、辩证否定4、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部分质变是指()。
A、关键部分发生变质B、质变中量的扩张C、渐变过程的中断,事物的突变D、量变过程中阶段性变化和局部性变化5、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6、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了解和发展的观点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的普遍了解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的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D、事物的发展经过量变到质变9、“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突出体现了系统论以下特点()。
A、整体性B、结构性C、层次性D、开放性1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问题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问题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11、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1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一、单项选择1、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实践的历史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B.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C.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2、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A.唯理论B.经验论C.先验论D.反映论3、局部性部分质变是由于()。
A.事物内部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B.事物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不平衡性C.事物不同发展阶段间的不平衡性D.事物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间的不平衡性4、经济社会形态()。
A.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性质划分B.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程度划分C.是以如何进行产品分配划分D.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划分5、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C.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6、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
A.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B.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C.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D.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7、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A.真理与谬误本身没有严格的界限B.真理与谬误的区别是主观错误造成的C.谬误中包含着真理的因素D.真理与谬误具有同一性8、生产方式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C.政治和经济的矛盾统一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统一9、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是()。
A.折衷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辩证法观点D.诡辩论观点10、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出发点的复归,这是()。
A.形而上学观点B.折哀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诡辩论观点11、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
A.客观实在性B.主观能动性C.规律客观性D.运动绝对性12、人的本质在于他的()。
A.生物性B.社会性C.自然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13、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实践的科学含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第【1】题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正确答案:C第【2】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C第【3】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正确答案:D第【4】题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一般方法B.经验材料C.理论结论D.具体方法正确答案:A第【5】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正确答案:A第【6】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D第【7】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绝对真理的体现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正确答案:D第【8】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和灵魂正确答案:B第【9】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正确答案:B第【10】题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正确答案B第【11】题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二)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二)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1、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A、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2、一切哲学都是()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3.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 )A. 国有经济B. 集体经济C. 公有制经济D. 混合经济中的公有制成分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A、运动的绝对性B、发展的规律性C、客观实在性D、本质的可知性5、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个命题表现的哲学思想是()A、承认事物是变化的B、承认事物的变化是灵活多样的C、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D、是辩证法的运动观6、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C、片面强调物质对意识决定作用D、片面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7、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这是()A、唯物论的观点B、唯心论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8.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是( )A. 商品输出B. 技术输出C. 资本输出D. 劳务输出9、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是指()A、矛盾斗争性的存在不需要任何具体条件B、矛盾斗争性的存在不受特定条件的限制C、矛盾斗争性既受特定的条件制约又能打破这些条件限制D、矛盾斗争性可以脱离矛盾同一性而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10、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1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表明()A、个别完全包含在一般之中B、个别先于一般而存在C、没有一般就没有个别D、个别与一般的辩证统一12、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A、无限的B、受客观条件制约的,归根结底还是由物质决定的C、被动的D、可以为所欲为的1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14、在现实中缺乏充分的根据,因而在将来才能实现的可能性称之为()A、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具体的可能性1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B.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16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这句俗语表达的哲学思想是()A、混淆是非界限的相对主义观点B、混淆肯定和否定的区别的形而上学观点C、割裂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承认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辩证法关系17、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中,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是()A、原因与结果B、必然性与偶然性C、可能性与现实性D、形式和内容18、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1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集 (2)
习题二一.单项选择题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C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运动性 D矛盾性3.时间的一维性是指【】A顺序性 B无限性 C可逆性 D不可逆性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指【】A一切机械运动 B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D宇宙中的一切变化和过程5.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A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6.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指:【】A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现象 B意识以人脑为物质基础C意识是某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D意识在现实中都有其客观“原形”7.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特点是:【】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D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问题9.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0.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思维的存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谁决定谁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问题D思维和存在是否有规律问题1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的唯心主义 B宿命论和神秘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唯意志论和非决定论12.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形态是【】A庸俗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C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列宁的唯物主义的毛泽东的唯物主义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3.辩证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A古代朴素的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B朴素辩证法、直观辩证法和概念辩证法C经验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D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和思想辩证法14.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哲学家是【】A黑格尔 B贝克莱 C康德 D洛克1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A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B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C是又一个哲学基本问题D只是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出现以后才存在的现象16.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A它的可知性 C它的客观性C它的规律性 D它的物质性17.离开物质主体谈运动是【】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不可知论观点 D唯物主义观点18.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1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表述的辩证思想是:【】 A运动的规律性 B运动形式的多样性C运动和物质的不可分割性 D运动的绝对性20.“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21.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阶段测试题(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阶段测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选择一个答案,填入括号内)1.最早提出世界的物质本原问题的哲学派别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
A.某种精神B.原初物质C.某种实物D.原子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
A.存在B.理想C.灵魂D.“原初”物质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C.存在的第一性D.抽象性5.物质运动最高级的形式是()。
A.化学运动B.物理运动C.生物运动D.社会运动6.离开物质谈运动必然导致()。
A.形而上学B.唯心主义C.二元论D.诡辩论7.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A.客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二元论D.主观唯心主义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
A.绝对不动B.暂时不动C.运动的特殊状态D.没有空间位移9.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和诡辩论D.客观唯心主义10.哲学上的二元论是指()。
A.唯物论和唯心论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先验论和反映论D.主张物质和精神共同组成世界本原的理论11.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两种属性B.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的体系12.空间的特性是()。
A.一维性B.二维性C.三维性D.多维性13.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
A.具体事物时空的可变性和有限性B.时间的一维性和空间的三维性C.二者的不变性D.时间的持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14.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世界()。
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15.从意识的起源上看,它是()。
A.天赋的B.独立自在的C.对物质的反映D.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6.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
一、单选(每题1分,共20分)
1. 运用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A、均衡论
B、一点论
C、重点论
D、二元论
2.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3. 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华,应全部继承
B、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C、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传统文化是封建糟粕,应全部抛弃
4. 把“否定之否定”称为“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是:()。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循环论的观点
5. 原因是指:()。
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C、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D、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
6.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这是()。
A、唯物主义决定论的正确观点
B、神学目的论的错误观点
C、宿命论的错误观点
D、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观点
7. 在现实中缺乏充分的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可能性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具体的可能性
8. 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必须反对:()。
A、庸俗唯物主义
B、折衷主义
C、宿命论
D、形式主义
9. “认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的观点,犯了哪种错误:()。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庸俗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二章 题库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0题)1、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CA.只有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C.唯心主义承认的观点D.只是辨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DA.每个人必须事事实践才能有认识B.只要参加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3、“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4、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BA.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B.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C.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CA.是否被大多数人拥护B.是否被社会普遍承认C.是否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一致D.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DA.反映的观点B.客观存在性的观点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B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客观摹写D.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8、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B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B.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C.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D.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9、在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指:AA.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B.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自由地创造C.自由意志为所欲为D.完全摆脱了必然10、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BA.抽象的不变的统一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绝对的永恒的统一D.相对的暂时的统一二、多项选择题(多项5题)1、实践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它们是指:A DA.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B.实践具有观念的形式C.实践具有理论的特性D.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E.实践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存在形式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一说法:A D EA.是指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是唯心主义的C.是庸俗唯物主义的D.是辩证唯物主义的E.是对意识来源的一种正确解释3、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A B C D EA.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B.事物本身的复杂性C.认识本身的复杂性D.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E.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它:A B C EA.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具有普遍性C.具有直接现实性D.能检验某一认识是否有用E.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5、以下论断正确反映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作用的有:B D EA.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B.幻想是极可贵的品质C.意志决定一切D.顿然醒悟,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症结E.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畏劳苦坚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三、辨析题:(10题)1、只有直接经验才是重要的,间接经验没什么用处。
马克思主义哲学测试题2
201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20分。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3、哲学的党性即党派性是指()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B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C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4、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马克思 D恩格斯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6、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7. 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 宿命论观点B. 唯意志论观点C. 机械唯物论观点D. 朴素唯物论观点8、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A. 世界统一于存在B. 世界是观念的集合C 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D. 物是感觉的复合9、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
这一事实说明()。
A. 意识产生物质B. 意识转化为物质C. 意识决定物质D. 意识创造物质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统一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 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1、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决定性环节()A. 概念、判断、推理B.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C. 生物的刺激感应、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D. 客体、主体、客体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A. 存在B. 精神C. 物质D. 原子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 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1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是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二(闭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劳动者的素质B. 科学技术C. 生产管理D. 生产工具2、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A. 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B. 产品的分配方式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3、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4、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这个“总和”是指( )A. 社会中现有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总和C. 一定的生产力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 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总和5、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取决于( )A.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 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C. 它本身的各个部分是否协调D. 它是否与经济基础存在着矛盾6、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 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 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8.“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 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9.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A.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结果;B.产品分配的结果;C.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D. 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C. 社会形态的更替D. 科技的进步11.社会革命根源于()A. 人口太多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A、根本经济制度的改革B、根本政治制度的改革C、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某些方面和环节的改革D、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方面和环节的改革2、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图书馆B、法院C、大学D、军队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B、它决定了社会的基本面貌C、它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力量D、它规定了社会制度的性质4、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生产方式D、国家政治制度5、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 是决不会出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分×10=10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物质是指()。
A.元气 B.原子C.物体 D.客观实在 3、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事物的否定是()。
A.自我否定 B.外力否定C.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 D.周期性否定 4、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
A.先验论 B.反映论C.能动的反映论 D.实践论5、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是()。
A.意识 B.劳动C.生活资料 D.生产工具 6、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一定社会中所有经济成分的总和 7、进步阶级所进行的阶级斗争是()。
A.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B.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主要动力8、国家的实质是()。
A.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1-1B.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C.组织经济建设的机关D.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9、社会意识所反映的是()。
A.物质 B.客观实在C.社会存在 D.社会经济 10、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A.自然环境 B.社会制度C.社会关系 D.社会形态二、多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
2分×10=20分)1、哲学是()。
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论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E.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
A.事物绝对不动不变B.事物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某种稳定和平衡D.事物在一段时间仍然保持自身的性质E.事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3、规律的特点是具有()。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D.重复性 E.普遍性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1-2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表明()。
A.矛盾双方的斗争就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矛盾斗争越激烈,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C.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才能推动事物发展D.只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E.矛盾同一性也能对于事物的发展起到一些作用 6、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表现为()。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C.实践对认识起导向作用D.认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E.科学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7、“有用就是真理”,这种真理观是()。
A.客观真理观 B.主观真理观C.唯物主义真理观 D.唯心主义真理观E.实用主义真理观8、生产方式是()。
A.社会物质生活的最重要的条件B.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E.社会变化发展的物质基础9、生产力的特点是具有()。
A.能动性 B.物质性 C.社会性D.历史性 E.相对性10、交往的社会作用有()。
A.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C.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1-3D.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E.交往有利于环境生态平衡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
6分×3=18分)1、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2、所谓绝对真理是指绝对正确永远不会改变的真理。
3、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是社会生产力。
四、简答题(6分×5=30分)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有何分歧?2、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3、什么是量变和质变?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怎样的?4、实践在认识过程中起何作用?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五、论述题(12分)试述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因、外因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10分)1662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实验中发现,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气体体积和它所受的压力成反比。
反映这项研究成果的,即是有名的波义耳定律。
后来,法国物理学家雷尼奥在研究气体体积与所受压力的关系时,发现并非所有气体,在所有的情况下,总是遵守波义耳定律。
因为,有的气体在压力增大后,就转变成为液体了。
他认为,波义耳定律只适用于不能液化的“理想气体”。
1873年,荷兰物理学家范?德?瓦尔斯进一步发现,所谓“理想气体”是没有的,任何气体在某种程度的低温、高压下都会转变成为液体,而且,不同气体在受到不同压力的时候,体积的变化并不完全一样,波义耳定律只是近似的正确。
他提出了一个补充公式即瓦尔斯方程,弥补波义耳定律的缺陷。
瓦尔斯方程是否已尽善尽美了呢?仍很难说。
1-4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C 2.D 3.B 4.C 5.B 6.C 7.C 8.D9.C 10.C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ABC 2.BCDE 3.ADE 4.ADE 5.CDE 6.ABD7.BDE 8.ABCE 9.BCD 10.ABCD 三、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答案要点:判断:正确。
理由:条件是指与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由于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所以条件也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2.答案要点:判断:错误。
理由:绝对真理是指真理具有绝对性。
具体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任何真理都有条件性和近似性,都会逐渐发展。
3.答案要点:判断:正确。
理由: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而生产力在社会基本矛盾中起着最终决定作用,所以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答案要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于物质和精神何者第一性的问题回答不同,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于世界存在状况怎么样的问题回答不同,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断变化发展的和充满矛盾的,而形而上学却持有孤立观点、静止观点和否认矛盾的观点。
1-52.答案要点: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则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和现象。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在于,它们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不同。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在于,它们互相依存,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则体现并受必然性制约。
它们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答案要点:量变和质变是两种不同的变化形式。
量变是事物在原有性质基础上的渐进的、微小的变化。
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体现、巩固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4、答案要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具体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5、答案要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中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也反作用于生产力,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或者阻碍作用。
五、论述题(12分)答案要点:(1)内因是指引起事物变化发展的内部矛盾,外因则是外部矛盾。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变化发展。
(6分)(2)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然首先重视发挥内因的作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同时,我们也应当重视发挥外因的作用,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这两个方面相结合,才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分)六、材料分析题(10分)答案要点:这个材料表明,具体真理有着条件性和近似性,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渐发展的。
1-6一、单项选择题(1分×10=10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性 B.客观实在性C.广延性 D.持续性3、在意识的作用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B.肯定意识的能动作用C.否认意识依赖于物质D.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持有()。
A.运动变化观点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观点C.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观点5、因果联系在本质上是()。
A.先后相继的联系B.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C.相互作用的联系D.客观必然的联系6、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
A.先验论 B.反映论C.能动的反映论 D.经验论 7、认为真理是不断发展的,这是真理观上的()。
A.唯物论 B.唯心论C.可知论 D.辩证法2-18、人和人类社会跟自然界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是()。
A.物质 B.劳动C.意识 D.人 9、阶级斗争是()。
A.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阶级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杠杆 10、从社会意识的主体之角度上,可以把社会意识的结构划分为()。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C.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二、多项选择题(选2—5个正确答案)(2分×10=2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细胞学说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C.生物进化论D.黑格尔的辩证法E.费尔巴哈的唯物论2、就意识的起源来说,它是()。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社会劳动的产物C.人脑的产物D.感觉器官的产物E.科学实验的产物3、规律的特点是具有()。
A.客观性 B.相对性C.普遍性 D.特殊性E.重复性2-24、如果割裂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导致()。
A.不可知论 B.诡辩论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E.激变论5、感性认识具有()。
A.直接性 B.间接性C.具体性 D.抽象性E.绝对性6、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具有()。
A.客观性 B.可靠性C.绝对性 D.历史的局限性E.相对性7、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
A.劳动者 B.劳动资料C.地理环境 D.劳动对象E.科学技术8、国家产生的根源是()。
A.阶级的产生及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B.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需要C.公正地管理社会事务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要求E.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产物 9、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