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策划书3篇
人口普查策划书3篇篇一《人口普查策划书》一、普查目的准确了解人口数量、结构、分布、迁移等方面的情况,为国家制定政策、规划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普查范围和对象在规定的区域内,对所有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进行普查。
三、普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等)、家庭情况、教育程度、就业状况、婚姻状况、住房情况等。
四、普查时间安排1. 准备阶段:[具体时间段 1],完成普查方案制定、人员培训、宣传发动等工作。
2. 普查登记阶段:[具体时间段 2],开展入户登记工作。
3. 数据处理阶段:[具体时间段 3],对普查数据进行审核、录入和汇总。
五、普查组织与实施1. 成立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2. 设立普查办公室,具体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事务。
3. 组建普查员队伍,经过培训后开展普查工作。
六、普查宣传1. 制定宣传计划,通过多种渠道(电视、报纸、网络、社区宣传等)广泛宣传人口普查的意义和要求。
2. 制作宣传资料,如海报、传单等,提高公众对普查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七、普查质量控制1. 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普查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实行普查员责任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开展数据质量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八、普查经费预算包括人员培训费用、宣传费用、办公费用、数据处理费用等。
九、普查工作要求1. 普查员要严格遵守普查纪律,保护普查对象的隐私。
2. 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不得虚报、瞒报、拒报。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十、附则对本策划书的解释权和未尽事宜的处理作出规定。
篇二《人口普查策划书》一、普查目的通过全面、准确、详细地调查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情况,为国家制定政策、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地方政府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提供基础数据。
二、普查对象和范围普查对象为本地区的全部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三、普查时间安排[具体普查时间区间]四、普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教育程度等)、家庭情况、就业状况、迁移流动等。
人口普查工作宣传方案
人口普查工作宣传方案第1篇人口普查工作宣传方案一、背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为全面掌握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情况,保障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我国定期开展人口普查工作。
为确保人口普查工作顺利推进,提高社会各界对人口普查的认知度和配合度,制定本宣传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全社会对人口普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和配合度。
2. 传播人口普查的政策法规、流程安排、数据安全等相关知识,消除公众疑虑,为普查工作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3. 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人口普查工作,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宣传策略1. 宣传内容(1)人口普查的目的和意义:重点宣传人口普查对于国家政策制定、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人口普查的政策法规: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强调依法参与普查的重要性。
(3)人口普查的流程安排:详细介绍普查的时间节点、普查员选拔、普查方式等内容,提高公众对普查流程的了解。
(4)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强调国家对数据安全的重视,承诺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普查对象的隐私权益。
2. 宣传渠道(1)传统媒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广泛宣传人口普查相关政策。
(2)网络媒体:通过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普查动态、宣传材料,扩大宣传覆盖面。
(3)户外宣传:利用户外广告牌、公交车、地铁站等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海报,提高社会关注度。
(4)社区宣传:组织普查员深入社区,开展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认知度和配合度。
3. 宣传时间宣传工作分为三个阶段:(1)筹备阶段:普查开始前3个月,主要进行人口普查的意义、政策法规等宣传。
(2)实施阶段:普查进行中,重点宣传普查流程、数据安全等内容,持续时间为普查周期。
(3)总结阶段:普查结束后,对普查工作进行总结,宣传普查成果,提高社会满意度。
四、组织实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合力,确保宣传工作的顺利推进。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摘要:一、人口普查背景及意义1.人口普查的定义和作用2.国际人口普查的发展历程3.中国人口普查的历史沿革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特点1.普查对象和范围2.普查内容和方法3.普查数据处理和分析三、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具体内容1.人口基本信息2.人口结构与分布3.人口变动情况4.人口质量与素质四、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意义和价值1.对国家决策和规划的指导作用2.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3.对人口科学研究的支持作用正文:一、人口普查背景及意义人口普查是指对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全部人口进行的一次性、全面、系统的调查登记。
人口普查是了解人口基本状况、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人口变动等情况的重要手段,对于国家制定政策、编制规划、监测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际人口普查始于18世纪,经过近300年的发展,人口普查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一种调查方法。
中国人口普查历史悠久,自1953年开始,我国已进行了多次全国性人口普查。
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特点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是在前两次人口普查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的一次全面调查。
其主要特点如下:(1)普查对象和范围:本次普查的对象是我国大陆范围内的全部人口,包括城市和农村、汉族和少数民族等。
普查范围涵盖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
(2)普查内容和方法:普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基本信息、人口结构与分布、人口变动情况、人口质量与素质等方面。
普查方法采用全面调查、逐户登记的方式进行,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普查数据处理和分析:本次普查采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对普查数据的分析,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三、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具体内容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基本信息。
四年级上河南适用第3课时人口普查
四年级上河南适用第3课时人口普查《四年级上河南适用第 3 课时人口普查》小朋友们,咱们今天来一起了解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人口普查。
你们可能会好奇,什么是人口普查呀?其实,人口普查就是对咱们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人口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统计。
就好像老师要知道咱们班每个同学的名字、年龄、性别一样,国家也要知道全国人民的各种情况呢。
那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呢?这可太重要啦!首先,通过人口普查,政府能够清楚地知道咱们国家有多少人,男女比例怎么样,年龄分布如何。
这就好比我们要盖一座大楼,得先知道有多少材料、什么样的材料,才能规划好怎么盖,对吧?政府有了这些人口数据,就能更好地规划学校、医院、交通这些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比如说,如果一个地方小孩子特别多,那可能就需要多建几所学校;要是老年人比较多,可能就得多建一些医院和养老院。
而且,人口普查还能帮助政府了解大家的教育水平、就业情况。
这样一来,政府就能制定出更适合的教育政策和就业政策,让大家都能有学上,有工作做。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人口普查的结果也很有用呢。
比如说,企业在决定在哪里建厂、开商店的时候,会参考人口普查的数据。
如果一个地方人口多,消费需求大,企业可能就更愿意去那里投资,这样也能给当地的人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商品服务。
咱们河南省可是个人口大省,进行人口普查就更加重要啦。
人口普查工作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努力和配合。
普查员叔叔阿姨们要一家一家地去询问,认真记录每个人的信息。
他们真的很辛苦呢!在人口普查的时候,会问到很多问题,比如你的名字、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民族、户口登记地、现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工作情况等等。
大家可不要觉得麻烦,一定要认真、如实回答哦。
因为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提供准确的信息,最后的统计结果才会准确,才能真正帮助到我们的国家和社会。
那小朋友们可能会问,人口普查是怎么进行的呢?一般来说,会有专门的普查员上门来询问和登记信息。
四年级上第3课时人口普查
四年级上第3课时人口普查《四年级上第 3 课时人口普查》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来了解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人口普查。
你们可能会好奇,什么是人口普查呀?简单来说,人口普查就是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人口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统计。
就好像老师要了解咱们班每个同学的情况一样,国家也需要知道全国人民的各种信息。
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呢?这可有好多重要的原因呢!首先,通过人口普查,国家可以知道到底有多少人生活在咱们这个国家。
这就像是我们要知道书包里有多少本书一样,只有清楚数量,才能更好地做计划。
如果不知道有多少人,那要建多少学校、医院、公园可就不好决定啦。
其次,人口普查能告诉我们不同年龄段的人数。
比如说,有多少小朋友像你们一样,有多少叔叔阿姨,还有多少爷爷奶奶。
这样国家就能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来制定相关的政策,比如教育政策、养老政策等等。
还有哦,人口普查还能了解大家的工作情况。
知道有多少人在种地,多少人在工厂上班,多少人在办公室工作。
这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划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国家更好地促进就业,发展各种产业。
那人口普查是怎么进行的呢?普查员叔叔阿姨们会一家一家地去询问,了解大家的姓名、年龄、性别、民族、教育程度、职业等等信息。
他们会非常认真地记录下来,然后把这些信息汇总起来。
在人口普查的时候,大家可都要积极配合呀。
因为这关系到咱们国家的发展,也关系到咱们每个人的未来。
比如,如果普查结果显示某个地区小朋友特别多,但是学校不够,那国家就会赶紧多建一些学校,让每个小朋友都能有好的学习环境。
而且,人口普查的数据都是严格保密的,大家不用担心自己的信息会被泄露出去。
普查员叔叔阿姨们都有严格的规定,必须保护好大家的隐私。
小朋友们,你们想想,如果没有人口普查,国家可能就没办法准确地知道大家的需求,也就没办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啦。
所以,人口普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那咱们再来说说人口普查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吧。
比如说,根据人口普查的结果,政府可以合理规划城市的建设。
第三次人口普查社会实践报告
第三次人口普查社会实践报告本次实践在调查过程中还是比较辛苦的,不简单是一层层楼挨家挨户地走访登记那么简单,开始资料的了解、中途的走访登记、后来的整理核对都是十分需要耐心和细心的。
下面是第三次人口普查社会实践报告,欢迎阅读。
第三次人口普查社会实践报告我国人口普查近十年才开展一次,这次人口普查是我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家财政投入近八十亿,这次放假回家我参加了这次人口普查,协助村长去入户去摸底户口,帮助记录。
在这次实践中我学会了很多的东西,更加地了解了社会现实的一些情况。
一、社会实践时间:八月一号到十五号。
二、社会实践内容:和村长挨家挨户去登记人口情况。
三、社会实践目的:了解人口构成情况,丰富假期生活,增强实践能力。
四、社会实践基本情况:1、领取相关资料并认真阅读、核对,了解相关规则和有关工作流程。
2、带着资料跟随人口普查相关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进行相关问题的调查和核实:名字、年龄、现居住地、是否婚配等问题;若有还未登记入户口的应及时查明、登记;有错误信息及时标注核实等等。
3、把调查所得信息和以前信息相对比,把所有错误信息更正,然后认真核对。
然后填入规定表格中。
五、社会实践总结与心得:本次实践还是比较辛苦的,不简单是挨家挨户地走访登记那么简单,开始资料的了解、中途的走访登记、后来的整理核对都是十分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这对于学会计专业的我们来说是一个相当好的锻炼的机会。
同时,在上门调查中,让我更懂得该怎样同别人更好地交流和沟通,学会了怎样更好更快地了解到需要了解的信息。
骄阳似火的八月走在乡村小路上门调查也考验了我自己的吃苦精神,锻炼了自己。
当然,我还是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很多简单的事情开始干起来都特别的不顺利,有时也会因为粗心弄错一些信息,最终在核对的时候发现并改正。
总之,在此次实践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得到了成长和锻炼。
第三次人口普查社会实践报告今年寒假,我利用假期参加了第x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活动,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使我了解了人口普查的工作流程,知道相关名词的真正含义,了解了现今农村劳动力所存在的状况,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等相关政策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实践,使我接触了社会,了解了社会,锻炼了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培养了对工作认真细心的态度,并从这次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收获不少。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一、概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人口普查。
该次普查旨在全面了解中国大陆的人口分布、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等基本情况,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政策制定等提供准确的人口数据支持。
二、人口总量及城乡分布根据登记表显示,1982年中国大陆的人口总量为1.0082亿人。
其中,城市人口共计3,429.5万人,占总人口的34.0%;农村人口为6,647.1万人,占总人口的66.0%。
城市人口较上次人口普查增加了约1520万人,而农村人口则增加了约2300万人。
三、性别比例及人口结构1. 性别比例:根据登记表数据显示,1982年中国大陆男性人口为5,567.7万人,占总人口的55.2%;女性人口为4,512.3万人,占总人口的44.8%。
男女性别比例为122.5:100,呈现出男性略多于女性的情况。
2. 年龄结构:根据登记表数据显示,1982年中国大陆的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相对较为年轻的特点。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34.6%,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59.4%,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6.0%。
可见,中国大陆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年龄段。
四、民族构成根据登记表数据显示,1982年中国大陆共有56个民族。
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1.9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4%。
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较为分散。
五、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根据登记表数据显示,1982年中国大陆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有所提高。
15岁及以上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22.3%,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23.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16.7%。
可以看出,相较于上次人口普查,中国大陆的受教育水平有所提高。
六、家庭户口情况根据登记表数据显示,1982年中国大陆的家庭户口情况如下:一人户占总户数的19.2%,二人户占总户数的33.1%,三人户占总户数的22.6%,四人户及以上占总户数的25.1%。
第3课时 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同步备课: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读懂人口普查表格;2.能够正确地按照表格统计人口信息;3.能够简单地描述和比较不同地区的人口情况;4.能够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正确地读懂人口普查表格;2.如何按照表格统计人口信息;3.如何简单地描述和比较不同地区的人口情况;4.如何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人口普查对于掌握国情和了解社会的重要作用。
2. 学习内容(40分钟)(1)认识人口普查表格•教师向学生展示人口普查表格,并讲解其基本结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是否存在规律以及如何发现规律。
(2)掌握表格读取技巧•教师准备多张不同类型的人口普查表格,引导学生正确地读取表格信息;•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如何快速准确地读取表格信息,取得更高的效率。
(3)统计人口信息•教师提供一份人口普查表格,引导学生将表格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和统计;•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将数据进行归纳、分类和比较。
•组织小组互相交流统计结果,让学生在分享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据统计方法,加深印象。
(4)数学运算•教师根据表格提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问题,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
3.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从教学过程中总结方法、技巧和规律;•教师在总结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注重以实际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操作来体验人口普查表格,增强学生对于各种图表的辨识和解读能力。
通过组织讨论和分享,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在整合和汇总数据时更好地发掘规律和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感受科学方法的魅力。
此次教学反映出学生在的主动性、能动性上还有提高的空间,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执行上仍需精进思考,更好地发掘和挖掘课程价值。
福建省近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分析
福建省近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分析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福建省于2000年11月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其中1.全省总人口:全省总人口为3471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与1990年7月1日0时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05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466万人,增长15.51%。
平均每年增加45.11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41%。
2.性别构成:全省人口中,男性为178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4%;女性为1682万人,占总人口的48.46%。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6。
3.年龄构成:全省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799万人,占总人口的23.02%;15—64岁的人口为2445万人,占总人口的70.44%;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27万人,占总人口的6.54%。
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8.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47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福建省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其中1.全省常住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为3689421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471483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179381人,增长6.28%,年平均增长率为0.61%。
2.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8981060人,占51.45%;女性人口为17913156人,占48.55%。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36下降为105.96。
3.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705674人,占15.46%;15-59岁人口为26976145人,占73.12%;60岁及以上人口为4212397人,占11.4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912140人,占7.8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55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68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8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人口普查课件
的
万万万
读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法
709 7000
读作:七百零九万七千六百
2.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者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0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的
万万万
读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法
5950 0510
读作:五千九百五十万零五百一十
你能写出澳门、台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东的人口吗?
你能写出澳门、台湾、广东的人口吗?
55 2 3 00 23 16 2 123 10 4 30 31 32
同学们,你能读出下 面这些大数吗?
新课导入
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下面是部分省、市及特别行政区的普查结果。(单位:人)
你能读出全国总人口数吗?北京、安徽、香港 的呢?
亿级 万级 个级
先再读把,一数从级分左一级读级起的
13 7053 6875
说一说,你是怎么读数和写的?
说一说,你是怎么读数和写的?
怎么读数?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2、读亿级的数,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在后面加上 “亿”字。 3、读万级的数,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在后面加上 “万”字。
怎么写数?
1、从 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2、亿级和万级都按照个级的方法来写。 3、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0”。
练一练
1、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读、写出加拿大和英国的人口数。
万级 个级
3349 0000
再先一把级数一分级级的 读,从左读起
读作:三千三百四十九万
统计实务3人口普查的方式和公布时间
统计实务3:人口普查的普查方式和公布时间人口数据的统计调查主要有三种方式:1.全国人口普查,每十年开展一次,在尾数逢“0”年份进行,普查数据在《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上发布。
2.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在尾数逢“5”的年份进行,调查数据在《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上发布。
3.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量约占总人口的1‰,除普查年份和1%人口调查抽样年份外,每年进行一次,调查数据在《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上发布。
上述三类人口数据的主要统计指标均会在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库中的年度数据中公布。
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如何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每10年进行一次,一般在两次人口普查之间尾数逢“5”的年份进行,是周期性人口普查制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抽样单位为调查小区,标准时点在调查小区范围内的人口都是调查登记的对象。
2015年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约抽取14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
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内容、组织实施形式都与人口普查相似。
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区别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当前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重要转折期,正确理解和认识人口数据对于了解国情国力,把握新时代的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行人口科学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口统计数据常用的统计指标是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
一、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常住人口是国际上进行人口统计、发布人口数据时通用的总人口指标口径,指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
在我国,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半年以上的人口。
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人口:一是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
二是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
三是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流动人口一般是指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在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口。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2.学生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实际操作计算;3.学生能够通过人口普查得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2.解释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3.教授如何利用人口普查得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教学内容1.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2.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3.如何利用人口普查得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将演示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介绍了人口普查的概念和意义,以便让学生对人口普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人口普查?2.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3.我们在人口普查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步骤二:教授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教师在板书上简单地介绍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类和统计等。
然后给学生一个实际的例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得出人口普查中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步骤三:练习题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练习题,供他们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如下:假设一个城市共有10000人,其中年龄0-6岁的人有1500人,7-12岁的人有2000人,13-18岁的人有2500人,19-35岁的人有3000人,36岁及以上的人有1000人,那么请回答下列问题:1.所有年龄段人口之和为多少?2.19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有多少?3.12岁及以下的人口数量有多少?4.不足19岁的人口数量有多少?5.每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分别是多少?步骤四:总结教师在板书上总结课堂所学内容,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是什么?2.在人口普查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3.如何正确地进行人口普查?教学评价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掌握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及其意义,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3 历次人口普查基本情况
3-3 历次普查人口基本情况
计量单位:万人
注:1.育龄妇女人数指 15-49岁女性人数。
2.劳动年龄人口指男 16-59岁、女 16-54岁人口。
3.1964年人口普查时,6-12岁不在校儿童没有调查其相当的文化程度,故各项文化 程度人口加总不等于6周岁及以上人口数。
4.文盲、半文盲人口指 15岁及以上年龄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由于缺乏详细资料, 1964年人口普查的文盲、半文盲人口是指6岁及以上年龄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
5.15岁以上婚姻人口、在业人口、不在业人口,五普为10%抽样推算数。
6.由于各次普查所设指标不同,故此表空栏处均表示该年度普查无此调查项目。
7.五普总人口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为451.4万人。
8.二普、三普时高中与中专为一个层次,大专以上为一个层次。
万人
文化
,口。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
文章标题:《探寻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历史意义与价值》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作为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记录了当时我国人口结构、城乡分布、教育水平、职业分布等重要信息,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特征,了解历史发展,推动未来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 由登记表展开人口结构的探讨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在人口结构方面提供了详尽的数据,包括男女比例、芳龄分布、家庭规模等,这些数据能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当时我国的人口构成特点,从而推测出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为今后的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2. 从登记表中探讨城乡分布与发展差距登记表还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城乡分布情况,以及城市和农村的人口数量、职业分布等数据。
通过比对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城市与农村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距,从而为今后的城乡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启示。
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化进程对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为今后城市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建议。
3. 通过职业分布探讨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登记表中的职业分布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我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状况。
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口数量和职业分布对比分析,可以揭示出当时的产业结构特点和优势产业,为今后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启示和建议。
职业分布数据也能够揭示出当时的就业压力和就业状况,为今后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提供参考。
4. 总结回顾: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启示与反思对于这份珍贵的历史档案,我们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当时的社会特征和人口结构,更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总结历史的启示,反思当下社会发展问题,为未来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规划提供借鉴和指导。
在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也深感国家对人口统计工作的重视和科学统计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珍贵档案,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数据,更为历史的回顾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同步备课】第3课时 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同步备课】第3课时人口普查(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重点:1. 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2. 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人口普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普查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人口普查的理解和认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学习素材,学生自主阅读,了解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学生完成学习素材中的相关问题,巩固对人口普查的理解。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人口普查的方法和步骤。
3.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 教师重点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讲解。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使学生了解了人口普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并学会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原创实用版)目录1.1982 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背景和意义2.普查的准备工作和登记过程3.普查结果的公布和影响4.普查数据的特点和价值5.普查的意义和启示正文1982 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次普查是在 1979 年年底开始筹备,1982 年 7 月 1 日全面启动登记,是我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人口普查。
在这次普查中,有 70 万各级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109 万普查指导员、518 万普查员和 862 万基层干部、群众积极分子共同努力,取得了高质量的调查结果。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为这次普查提供了 1560 万美元的援助,并派了两位人口学专家来中国指导工作。
普查的准备工作做得十分充分。
各级普查机构在普查前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动员,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普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普查登记过程中,工作人员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确保了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普查结果公布后,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普查数据显示,当时全国总人口为 10.3 亿人,这一数据为国家制定人口政策、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普查数据还揭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城乡人口比例的差异等问题,为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1982 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具有很高的价值,不仅为当时国家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对后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至今日,这次普查的数据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通过这次普查,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轨迹,还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总之,1982 年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普查。
它不仅为国家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还揭示了我国人口发展的一些规律性问题,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第3课时 人口普查(说课稿)四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同步备课】第3课时人口普查(说课稿)四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什么是人口普查;2.掌握如何制作简易的人口普查表;3.认识数据分类的重要性;4.运用加法原理计算数据量;二、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2.熟悉人口普查表的制作方法;3.熟练进行数据分类;4.学会运用加法原理计算数据量。
三、教学难点1.数据分类的顺序和方法;2.加法原理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人口普查表;2.填写人口普查表所需的笔和纸;3.相关参考资料;4.课件及PPT。
五、教学过程5.1、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和图片向学生介绍什么是人口普查。
同时提问学生其中有哪些数据可以收集到。
5.2、展示(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人口普查表的制作方法和填写规则,并展示一个样本表格,让学生通过模仿和理解来学习。
5.3、练习(1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的方式,由学生自行编制人口普查表,并要求他们填写自己的信息,学生需要体验到分类和填写数据。
5.4、梳理(1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将表格归纳,分类整理,并将数据汇总。
教师在此基础上讲解数据的分类方法。
5.5、运用(15分钟)教师通过专题的资料和案例,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加法原理计算数据量,实现数据分类的意义,学会运用计算方法。
5.6、互动(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检查和点评,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六、教学反思此节课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注意力和分类能力,需要大量的练习。
应更加注重课堂的互动,及时吸收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新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一九八二年人口普查主要数字的公报1982年10月27日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进行了第三次人口普查。
这次普查工作,从一九七九年年底着手准备,一九八二年七月一日开始全面登记。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持下,经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深入细致的工作,到七月十日,除个别遭受水灾的地区略有推迟外,全部完成了普查登记,并在七月底以前全面进行了复查核实工作。
经过事后抽样检查,证明普查登记达到了高质量的要求。
这次人口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
现将手工简易汇总的主要数字公布如下:(一)总人口。
全国人口为1,031,882,511人。
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下同)人口和现役军人共1,008,175,288人中,除西藏自治区交通及为困难的个别地方(28,601人)是利用行政记录材料进行估算的以外,全部以一九八二年七月一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了直接调查。
台湾省人口和福建省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是按台湾当局公布的数字计算的。
香港、澳门地区同胞的人数,是按香港当局和澳门当局公布的数字推算的。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的规定,这次普查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人”。
所以,没有对国外侨胞的人数进行调查。
29个省、市、自治区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一九六四年七月一日零时的694,581,759人相比,18年间共增加313,593,529人,增长45.1%,平均每年增加17,421,863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1%。
(二)性别构成。
29个省、市、自治区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519,433,369人,占51.5%:女性488,741,919人,占48.5%。
性比例(以女性为100对男性的比例)为106.3。
(三)各民族人口。
29个省、市、自治区共有汉族人口936,703,824人,占93.3%:各少数民族人口67,233,254人,占6.7%。
人口普查是查什么
人口普查是查什么
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自然人。
扩展资料
中国人口普查是由国务院发布命令,制定调查方案,经过必要的准备,统一组织进行的人口调查。
新中国成立后前3次人口普查是不定期进行的.,自1990年开始改为定期进行,即每10年一次,在年号末位逢“0”年份举行,两次普查之间进行一次简易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它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全国人口的基本情况,研究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人口统计信息服务。
人口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研究决定人口普查中的重大问题。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规定和要求,领导本行政区域的人口普查工作。
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人口普查,保障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全国人口普查条例》。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规定,参与并配合人口普查工作。